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不可能是李建国干的,他人现在已经双规。”检察官脱口而出,但说出来以后,又在后悔,他没有坚持原则,把机密透露出去。

    “双规是什么意思?”吴兵不理解地问。

    “双规是一种在案件没有进入到刑事侦察之前采取的一项措施,对李建国采取双规强制措施,即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他把问题主动彻底交待清楚,这期间是与外界隔绝,异地关押,完全保密,防止通风报信。今天跟你们透露以后,千万不能乱传。”检察官十分谨慎地悄悄告诉他们。

    “这种人还不逮捕枪毙,如果双规得不好,又让狐狸溜掉。”吴兵不服气地发牢骚。

    “程序必须要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狡猾的狐狸也跑不了。”检察官十分自信地回答。

    “没有想到,你们的动作太迅速,开车到滨江一个来回,最快需要六个小时。”牛强在一旁想到另外一个交通问题,他疑惑地问。

    “你想的方法太愚蠢,通知李建国到高检来开会,他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在进城的路口,截住他,直接换乘一部小轿车,神不知鬼不觉,除办案人员以外,任何人也不知道这部车子消失在何方。”检察官沾沾自喜地介绍他的科学方法。他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接着对王大海说,“稍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检察官走后,王大海、牛强与吴兵三人,相视开心地笑了,老天终于睁开眼,他们百折不挠的努力,今天终于听到胜利的消息。王大海握紧他的拳头用力捶打着方向盘,牛强与吴兵俩人悬空扳起手腕。正在他们释放激动的心情时,检察官健步如飞地跑过来,手里拎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有三份刚刚从酒店装好的盒饭。

    “董事长是个有心人,吃饭时间,从电视里捕捉到信息,你们公司肯定会兴旺发达。既然公司发生大事,今天不再挽留,改日再找机会相聚。”检察官把塑料袋交给吴兵,然后走到王大海的车窗前,亲热地说。

    “真的不知道怎样感谢领导。”王大海动情地说道。

    “一切顺其自然,如果有心,今后与上面大领导在一起的时候,能给我这个小领导美言几句,我就心满意足。”检察官笑着回答。

    “领导的情意,王大海一定不会忘记。”王大海没有正面回答检察官的要求,而是含糊其辞地说。

    “今天起,算是熟人,往后越走越熟。不能再耽误你们的宝贵时间,趁早赶路。”检察官关上吉普车靠王大海那一边的车门,挥着手说道。

    灾情就是命令。王大海在告别检察官以后,开着吉普车飞速上路,风驰电掣般奔向滨江。

    “董事长,趁热把饭吃了,到达事故现场,更没有时间吃。”吴兵焦急地劝说。

    “不想吃,没有口味。”王大海两眼注视着前方回答。

    “我来开一会,董事长吃完饭再接着干。”吴兵坚持要王大海吃一点饭。

    没有办法,在吴兵与牛强再三催促下,王大海一边开车,一边让吴兵喂着他吃下去一点饭菜。车速很快,没有多长时间,吉普车到达德豪公司老厂区,王大海纵身跳下车,直奔事故现场。

    生产车间的玻璃窑炉池壁漏料口,犹如一个溃疮呈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1400度左右的玻璃溶液喷涌而出,遇到消防车喷上去的水,发出“哧……哧……哧”的响声。一股股白烟升腾弥漫开来。工人们今生今世从未见过如此恐惧的场面,心神巨震,竟然个个一时呆呆地说不出话。

    红色的玻璃液,像一条火龙从车间二楼飞流而下,龙头从水蒸汽的白云中探出,那藐视天地的凛凛霸气,雄风八面地向设备、厂房和人员吞噬而来……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一九九章 游云惊龙
    火红的玻璃液正源源不断地从池墙裂缝中渗漏出来,并且流出的速度越来越快。消防队员勇敢而顽强地端着高压消防水龙头,冲击高温的玻璃液,强制降温,迫使玻璃液凝固。水火相溶,水蒸气犹如雨点,刺鼻呛人的气味,伴随灼热的高温热浪,铺天盖地地袭来。温度高达1400度的玻璃液遇到冷水,根本无法凝固,变得像惊龙一样,在游动的气蒸雾蒙中,肆无忌惮,张开火焰大口,四处乱窜。

    时间一秒秒的延长,就是危险程度一分分的加剧,必须与时间赛跑。王大海憋住气,猫着腰,钻进看不清前方的气雾里,侦察一圈,了解灾情,以及堵漏和灭火进展情况。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工人,自觉地拿着各种工具进行救援,有的用自来水管对着四处漫延的玻璃液浇水;有的用桶盆端水往上泼;有的在搬运材料;有的碰伤烫伤,坐在暂时安全地带,痛得龇牙咧嘴。

    “把救灾现场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叫到车间办公室。”王大海对紧跟在他身后的牛强说道。

    “董事长,难道不救灾了?”因为现场嘈杂,牛强大声地问。

    “救!为了更好的救。”王大海对着牛强的耳根狂吼。

    “工人们怎么办?”牛强怕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担心地问。

    “通知他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量力而行的救灾,老弱病残的工人,立即撤出。”王大海果断地下达命令。

    王大海从烟气弥漫的车间内撤离出来,找到一个自来水龙头,用冷水冲洗一下被热浪灼痛的脸颊,走进车间主任办公室。不一会,高层管理人员,迅速聚集过来。一个个满脸通红,浑身浸透,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雾水在脸上流淌。

    “王总人呢?”王大海环视人群,没有发现总经理王鹏,他警惕地问。

    “王总与消防队员一起喷水时,因为看不清,被从地面流淌过来的玻璃液,烫伤了脚,一双皮鞋烧卷成锅贴饺状。”杨民生立即声音低沉地回答。

    “董事长,我来了。”王鹏被一名粗壮的工人背着,破门而入,他在工人的背上,脸色煞白,虚弱地答道。

    “真是乱弹琴,消防队员不懂,你们也是白痴。”王大海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地批评。

    “董事长,119火警电话是我安排打的。”王鹏自告奋勇地承担责任。

    “火警电话可以打,但是消防队员一定要听从我们的安排,他们对玻璃的特性不一定了解,玻璃的熔点,比铁还要高,想像一下,一炉铁水漏出来,水只能起到灭火的作用,但是,水对于高温下的铁水或是玻璃液,在狭窄的车间里,只能起到反作用,不但不能凝固,而且还产生很大的蒸汽,使人迷失目标,没有办法看清,正在流动的玻璃液去向。玻璃液成了游云里的惊龙,不是烧设备,就是咬人。”王大海怒气冲冲地对大家说。

    “董事长,怪我不懂,指挥不当,没有把漏料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王鹏斜靠在椅子上,把脚翘在桌面,控制血液倒流,像是战场上的残兵败将,真诚地向王大海做着检讨。

    “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能懂,要问懂行的人,问清楚以后,才能做出正解的决策。”王大海严肃地对王鹏进行告诫。

    “我也有责任,从新厂区没有及时赶到这里,来了以后,只是组织建炉班的工人,用石英砂沿路在掩埋发红的玻璃液。”丁强是分管技术工作的副总经理,他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

    “漏料是怎么发生的?”王大海眉头紧皱,板着脸问。

    “今天遭遇全市停电,值班工人在巡查时,忽然发现玻璃窑炉加料口下发生漏料后,立即用水管冲洗冷却,其他车间工人也纷纷赶来,同时用3根一寸粗的水管降温,但由于漏口位于窑炉底部,玻璃液发生喷泻,情况失去控制,工人被迫撤到一楼。后来消防车赶到。”杨民生是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他汇报当时发生漏料的事故经过。

    “丁总平时要加强玻璃窑炉安全知识培训,玻璃液之所心有恃无恐,张牙舞爪地像恶龙一样向我们扑来,主要原因是我们惊慌失措,方法不得当造成。下次一定要记住,一物降一物,发现池壁薄弱地点,不能用水浇冷却,最好的办法,贴一块耐火砖上去,打一个补丁,再强的龙,也露不出头,关在炉膛里,怎么能发威,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王大海严厉地提出批评。

    “突然停电,是不是李建国搞的鬼?”牛强气愤地猜疑道。

    “依我看,漏料虽是一桩倒霉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漏料像火龙一样,在神话传说中,往往是一种邪恶的形象,据记载,水龙管降雨,火龙管惩罚世间恶人,有的人罪恶滔天,便会遭到天谴,火龙便会降下天火,焚尽世间罪恶。我们这次火龙飞流,肯定是李建国要受到惩罚。”牛强的猜疑,引起杨民生的思考,他引用民间传说的故事,乐观地为这次漏料事故找一个说法。杨民生用这种自我安慰的方法,使大家的心要平静了一些。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烧发,烧过以后,不是发人,做大官,就是能发大财。”牛强不甘示弱,接在杨民生后面,他也说出浮想联翩的话。

    德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从刚才的恐慌与惊吓中缓过神来,从不幸中看到一点安慰,带着一种阿的精神胜利法。稍微平静一会,心里又想起,惊龙还没有降住,怎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大家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

    “丁总,说一说你的看法。”王大海点名要丁强发言。

    “从熔化的玻璃液特性来看,虽然温度高得吓人,又容易引起火灾,但还是在人的可控之中。最好用石英砂,顺着龙身围追堵截,玻璃液比较多的地方,再添加耐火砖进去,把火红的玻璃液,像河流一样,引到公司的主干道上,再让玻璃液自然地慢慢冷却。在河流的源头,使用钢架托住耐火砖,像长江截流一样,堵住泻料口。这样做的结果,既不伤害设备,人身也安全,也不会产生灼人的蒸汽。”丁强有条有理,给大家分析如何解决玻璃窑炉漏料事故的方案。

    “大家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王大海对丁强的发言,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问大家。

    “可是万一烧到人怎么办?”杨民生心有余悸,担心地问。

    “丁总说得很清楚,把这条火龙,像一条河流一样,引到车间外的马路上。你不往河中间跳,怎么会烧到你,也不会烧到设备,火龙的两边,沿途都有石英砂与耐火砖堆成护坝隔离开来。”牛强对杨民生不屑一顾地说。他重复强调一遍救灾方案的重点。

    王大海看大家没有其他异议,也提不出更好的方案。他着手安排任务,逐一说道:“丁总带领建炉班工人,以及技术人员,负责对火龙围堵。杨总带领部分车间生产工人,拖运石英砂和耐火砖,并保障供给。曹老书记带领保卫科,和车间检验女工,负责看守,火龙周边十米之内严禁人员与车辆进人。王总带领维修班工人配合消防队,防止火灾事故事发生。”

    简短快捷的碰头会,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各自的目标与任务,个个精神振奋,分头行动。王大海带领牛强,重新冲进车间的气雾中,淌着消防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击过玻璃液的滚烫的热水,来到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消防队员身边,两名消防队员武装整齐,戴着防护帽,端着高压水龙头,聚精会神地瞄准着喷泻而出的玻璃液。

    “不能再喷水。”牛强声嘶力竭地拚命叫喊。

    两名消防队员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地坚守着他们的战斗岗位。牛强以为他们没有听明白意思,接着用右手,先指指泻料孔,又在他们俩人的面前使劲地摇晃,示意他们俩人,不要再喷水。仍然不理会,牛强想,如果说噪音大,喊叫听不见,情有可原。但用手做出明显的示意,还没有停止的举动,这就是故意而为之。无奈之下,牛强使劲拉住一名消防队员的手臂,迫使喷枪翘起,喷出的水,偏离方向,冲向厂房顶,忽然哗哗啦啦地,似一阵暴风骤雨从天而降。那名消防队员,敏捷地一个右拐,将牛强撞退有三步远,他接着用力调整好枪头,重新瞄准泻料孔,若无其事地继续他的战斗。

    一名穿着中尉制服的消防员,神色慌张,快速地跑上二楼平台。王大海主动迎上去,跟他解释刚才发生的情况,并从技术角度说明,如何使用石英砂与耐火砖,降服这条发狂的惊龙。

    “把火扑灭,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任务,责无旁贷。”中尉理直气壮地说。

    “按目前的方法灭火救灾,只能是越救越灾。”王大海无可奈何地说道。

    “早知损失大,何必当初不严加防范。请你不要妨碍我们的战斗。”中尉严肃地命令王大海。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ap;ap;;/a≈ap;ap;;≈ap;ap;;a≈ap;ap;;≈ap;ap;;/a≈ap;ap;;

    ( 最沧海  p:///4/4222/  )



第二○○章 直捣黄龙
    中尉无视王大海的意见,继续指挥消防队员进行英勇的战斗。高压水哗哗地射向不断泻漏出的高温玻璃液,冷热急变翻腾起越来越浓的气雾,像是蛟龙得水后,翻云覆雨,飞腾升天,兴妖作怪。

    “再折腾下去,玻璃窑炉彻底完蛋。”王大海万分焦急,诚恳地对中尉大声说。

    “不准靠近,要钱不要命,有的老百眼睁睁地看着万元家当毁于一旦,也不准靠近半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疏忽大意。如果不赶快撤离,按军规军纪处罚。”中尉两眼炯炯有神,专心致志地盯着前方,他不耐烦地怒斥。

    “方法不对,这样蛮干,高温要降到猴年马月。”王大海没有理会中尉的火爆脾气,继续大声嚷道。

    “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战斗到底。一个小时不行,那就十个小时。这一班战士不行,再调换另一班战士。”中尉回过头,坚定地回答。

    “满炉子玻璃液,十个小时时间,温度根本降不下去,要降到安全的温度,没有三到五天,解决不了问题。”王大海紧追不舍,耐心地给中尉介绍玻璃的特性,光靠喷射自来水,只是起到表面的降温,玻璃液里面的温度不能一时散热出来,强行降温往往适得其反,漏料孔堵不住,流出去的高温玻璃液,产生强大的气雾,救援人员不敢靠近,即使胆大有经验的敢死队,无法看清险情,只能望洋兴叹。

    “那就用十天时间,调动精兵强将,轮番作战,直到玻璃液温度全部降下去,没有一点着火源,我们才能安全放心地撤离。”中慰以一个军人的果敢,义正言辞地说道。

    “你这是瞎指挥,劳民伤财,十天高压水冲下来,玻璃炉变成一堆豆腐渣,我的长官大人,一座玻璃炉需要六百万元。”听到中尉坚决的表态,王大海差点听晕过去,他痛彻心扉,强忍着怒气,恳切地对中尉解释。

    “不要造谣中伤,蛊惑人心。我们是在极尽全力保护人民财产。”中尉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王大海,不高兴地回答。

    “财产就是我这个人民的,恳请长官大人放手,让人民自己来想办法解决。”王大海迫不得已,直截了当地向中尉摊牌,提出他自救的建议。

    “不行,对于消防官兵来说,火情就是命令,你让我们勇敢的战士,大敌当前,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临阵脱逃。”中尉翻着白眼,理直气壮地慷慨陈辞,表达消防战士的英雄气概。

    “这是险情,不是火情,我们有办法也有能力排除险情。”王大海不依不饶地步步紧逼,对中尉说明情况。他想,一定要说服中尉,采取科学的方法救援。

    “你没有资格跟我说话,把公司的老总叫过来。”中尉挥手之间,推开王大海,气恼地说。他谨慎地靠近漏料孔,蹲下来,眯着双眼,仔细察看敌情。

    “老总已经受伤,他来不了。”王大海失望地站在那里。牛强看此情景,他跑过去凑到中尉的耳根,讨好地说。

    “他来不了,你应该去汇报。”中尉漠不关心地回了牛强一句。

    中尉离开王大海,他是不想再让王大海算一本经济帐,以损失大小,来决定灭火工作的方案。中尉从一名普通的消防兵,成长为一名中尉,是他在火灾前线冲锋陷阵,用生命换来的,应该说无愧于中尉军衔。对于王大海究竟是什么想法,他没有听,也不想弄明白。记得刚当消防兵时,很体谅老百姓的苦衷,有一次,一名老人,哭喊着冲向火海,想抓回放在桌上的一块心爱的手表,中尉二话不说,冲进火海,顺利地找回那只手表。手表虽然回来了,可火势被风吹向隔壁一户人家。他追悔莫及,因为这件事还受到上级的处理。从此以后,中尉脑中有一根弦,不论损失多大,火情问题必须干净、彻底消灭,不存在任何隐患,再来谈其他的事情。
1...105106107108109...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