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王鹏、杨民生与牛强站在一旁,吓得傻了眼,不知所措。王大海与中尉俩人之间的这个冲突,该如何化解,三人都愁眉苦脸。如果王大海与中尉再僵持下去,玻璃窑炉漏料现场危在旦夕,必须分秒必争,早一秒动手,就提前一分的安全。其实对方案的意见一致,仅仅在执行方案的手续上,存在分歧,中尉需要签字画押一个保证书,好有一个交待。王大海坚决不签,并且撕毁中尉写的保证书。王大海与中尉俩人都不冷静,大动肝火,似仇人相见,互不退让。

    杨民生急着跺脚,他一时不知道先拉开谁好。理应拉开王大海,毕竟中尉是来救火的消防官兵,但王大海认死理的脾气,不但不退让,反而会骂杨民生吃里扒外。如果拉开中尉,中尉不是一个好说话的军人,手榴弹的脾气,一拉就火。如果没有个性,也带不好兵,现在的兵,着实不好带,有文化有见识,没有一定魄力,根本驾驭不住。杨民生担忧拉不开中尉,中尉反过来怪罪杨民生拉偏架,袒护王大海,引起中尉更大的怒气。

    牛强不断地催促王鹏赶快救驾,只有王鹏出面调解比较合适,从刚才牛强找中尉时的态度来看,中尉对总经理王鹏信任有加,他们俩人最先接触,彼此说话有一定的心里基础,再说王鹏不像王大海那样的直来直去,让人难以接受。毕竟王鹏可以算得上德豪公司的二号人物,不论是王大海还是中尉,都会给一定的面子。

    王鹏靠在椅子上,早已忘记脚上还有烫伤,站起来想冲上去,插到王大海与中尉俩人中间,结束他们俩人的争执。但是人还没有站起,脚后跟无法着力使劲,脚伤剧烈的疼痛,一股钻心的针刺的感觉传到大脑,提醒王鹏,凭借权力还是赢得王大海与中尉俩人的同情,如果俩人之间的分歧没有解决,即使强行拉开,也无济于事。

    怎么办?王鹏额头上大汗淋漓,也不知道是急出来的,还是痛出来的。他处在两难境地,现在的心里是120急救车撞上119救火车——急上加急。但又一想,现在大家的眼睛都在看着他,王鹏迅速镇定地想,急有什么用,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强制性地让急躁的情绪冷静下来,开动脑筋,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巧妙地化解王大海与中尉之间的冲突。

    有什么好办法,能顾全到双方,都满意地接受。王鹏的手,不经意间碰到桌面上的碎纸片,忽然两眼一亮,高兴地差点叫出声来,他在心里说,办法有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中尉采取保证书的形式,明确施救方案的来源,确实强人所难,王大海怎么能够接受,绝对不会签字。中尉认为放手让德豪公司里的员工施救,万一有个什么情况,无法交差。如果中尉没有接到报火警电话,那就另当别论,既然中尉已经在现场,中尉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俩人的交点,一个要签字,留下字据。一个坚决不签,哪有救灾还有签保证书的做法,天下奇闻。

    王鹏想到的好办法,是让王大海与中尉俩人都乐意去签上自己的大名。王鹏立即安排杨民生找来一本新的会议记录本,授意牛强拿起钢笔,按照他的意思来写。

    “中尉一张纸,董事长不签,拿出一本纸,董事长就能签吗?”牛强已经按照王鹏的要求,准备好钢笔,翻开会议记录本的扉页,疑惑地问。

    “保证签字,等会,是大家见证奇迹的时刻。”王鹏高兴地回答。

    “看不出来,当上老总以后,能耐就大了。”牛强用不信任的口气调侃道。

    “不当和尚头不冷,万事都是逼出来的,原来不知道,以为当一个老总,多么耀武扬威,吃香喝辣,其实,不是人干的,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碰到的都是棘手问题,搅得彻夜不宁,时间一长,绝对神经衰弱。”王鹏对牛强谈着他当总经理的心得体会。

    “言归正传,我的字写得丑,到时影响签时的心情,如果出岔子,王总不能怪罪。”牛强谦虚地说道。

    “管用就不丑,就是美的,好的,不要对自己没有信心。”王鹏笑着回答。

    牛强听着王鹏的口述,迅速地写好“关于德豪公司老厂区玻璃窑炉漏料事故抢险方案的会议纪要”,纪要里详细写明时间、地点、抢险方案,应急措施,提出人,同意人等等。王鹏仔细推敲,认为没有问题,他让牛强搀扶着,咬着牙,借助牛强的肩膀,坚强地挨到王大海与中尉俩人的身边。

    “报告中尉,报告董事长,我与牛强俩人,将刚才消防支队与德豪公司共同研究的抢险方案,整理出了会议纪要,请过目,审定。”王鹏主动地把会议记录本送到中尉的手中,让中尉先看,如果中尉没有异议,他相信王大海会在会议记录上签名,有十足的把握。

    不出所料,王鹏这一妙招,成功化解王大海与中尉之间的冲突,王大海与中尉俩人都提笔在所属单位后面龙飞凤舞地签上他们的大名,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都认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为了让中尉充分的满意,王鹏将会议纪要的原件交给中尉,德豪公司留下的是复印件。

    “中尉同志,我们的员工,现在可以动手了吗?”王大海有力地握住中尉的手,问道。

    “你们是突击队,我们是预备队,一起上楼到漏料点。”中尉拿着会议记录本,舒心地回答。

    “情况十分危险,炉顶已经开始部分塌陷掉砖。”正在这时,德豪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丁强闯进车间主任办公室,急切地向王大海汇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最沧海  p:///4/4222/  )




第二○三章 极度险情
    当王大海、中尉一行人,快速爬上二楼平台的时候,头上像是炸了一个响雷,个个惊讶得愣愣地呆在那里。。23s。远远望去,玻璃窑炉顶部,塌陷掉砖的小孔,向上拚命地窜出一米高的火焰,直逼厂房横梁,极度的高温,烧烤得屋面的石棉瓦,似炸鞭炮,发出令人恐惧的噼里啪啦声。

    惨痛的教训证明,不能再往炉膛里喷水,否则,水受热产生的蒸汽压力,冲起整个炉顶,必将瞬间全部坍塌,后果更加不堪设想,不但厂房毁于一旦,强烈的热辐射,消防队员与员工也在劫难逃。此时,消防队员已经停止喷水,无奈地蹲在地上,取下防护帽,浅浅的发丝,水淋淋地粘在头皮,人人一脸苦相,捂着发烫的面颊,不服气地直哼哼。

    “就是你固执己见,如果早一点按董事长的方案施救,不会拖成如此后果。”杨民生对中尉气愤地埋怨道。

    “方案已经采纳,你还发什么牢骚。”中尉没有好脸色地回答。

    “已经采纳,但贻误最佳时机。”杨民生毫不退让,直白地责怪道。

    “最好的方案,必须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尉极力为自己辩解。

    “现在炉顶岌岌可危,险情随时发生。”杨民生感觉刚才的责怪还不解气,又埋怨一句。

    “是我的责任,没有当机立断,大胆地采用你们的方案。”中尉以一个军人的坦诚,向杨民生道歉。

    “少说二句,不要当事后诸葛亮,玻璃行业有特殊性,中尉同志也是第一次遇见。”牛强在一旁劝说杨民生。

    “董事长,你赶快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应急之策。”中尉听到牛强在劝说杨民生,他焦急地对王大海。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中尉同志,不要忧心忡忡。”王大海正在与丁强商量着采取的对策,马上回头安慰中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大海镇定自若,他刚才与丁强研究,经过消防队员的喷水降温,炉膛里的温度,据目前估算,温度从1400度降至1000度左右,炉顶在没有气压的冲击下,不会发生坍塌,而且温度也在自然降温,压力会越来越小。针对这种现状,可以用厚钢板暂时盖住窜火点,一方面保护厂房,免遭火灾;另一方面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险情迫在眉睫,王大海与丁强敲定方案,立即组织员工抢险。在丁强指挥下,30毫米厚的钢板,已经用钢丝绳捆绑好,挂在车间内维修用起吊设备的行车上,缓缓地升起,向炉顶喷火口,稳健地移动。

    另一队员工,在杨民生的指挥下,进行堵漏抢险,架设焊接钢架,竖起长槽钢,从凹槽中将耐火砖滑向漏料点,一块耐火砖滑到玻璃液表面,不一会就被淹没在玻璃液中,接着再迅速地滑下去第二块耐火砖,一块接一块,杨民生紧张而有序地指挥着,直到耐火砖,在玻璃液中不再下沉,说明漏料孔的底部,已经由耐火砖堵死,有一点微小的缝隙,挤出的玻璃液,再用水从漏料孔的外部进行降温,至此,这条肆无忌惮的火龙被降伏,成为笼中困兽,不能翻云覆雨,只有老老实实地为生产所用。

    由丁强指挥的炉顶上热修人员,进行得并不顺利,他们没有专业的耐高温服装,既隔高温又耐火烧。员工往往因地制宜,都是穿着劳保棉袄,用水将表面打潮以后,穿行于高温炉旁进行热修,只能短时间地操作,突击换一块砖,或是修补一个损毁的洞,采取短平快,或是多次往返,完全没有问题。如果长时间在高温旁操作,热量很快钻透棉袄,人的身体无法抗拒。再说时间久了,棉袄容易着火,有很大危险。

    炉顶上安排的都是建炉班的技术工人,富有热修经验,即使他们久经热火,也驾驭不住今天的严峻形势。中尉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炉顶上员工的一举一动,他的心情比上面操作的员工还要心急如焚。中尉有一个难言之隐,由于他的固执,险情已经发展到炉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并且看此情形,极度危险,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救火现场,面对不断窜出的火焰,却不能拿灭火器喷。对于中尉来说,闲在那里干着急,消防队员有力使不上劲。虽然王大海看上去气定神闲,有十足的把握,但对于中尉来说,炉顶火苗一刻不封住,他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中,他想一鼓作气,集中力量,把炉顶拿下来,可玻璃炉有特殊性,人多力量大,在此行不通,只准让少数懂行的技术工人上去操作。

    中尉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一方面安排消防员保持警惕,发现火苗漫延,立即扑灭。另一方面找到正在紧张有序地指挥着上下两处抢险的王大海,他迫不及待地说:“董事长,让我们的战士上去。”

    “不行,不能让你们的战士受到伤害。”王大海正在全神贯注地察看炉顶上的员工,他回头坚决地否定中尉的要求。

    “是我贻误抢险最佳时机,让我来挽回。”中尉说出派人上去救险的理由。

    “现在的炉顶状况,像一个珍贵的有了细缝的古董花瓶,一摔就碎,必须要仔细呵护才行。你们的战士,是救火的行家里手,可对于玻璃炉顶的情况不太熟悉,一不小心,脚在炉顶上用力不对,整个顶部瞬间坍塌,一个人掉进高温的玻璃液中,只能冒出一股青烟,骨头都无法找回,残留的钙质与玻璃液熔化在一起。你们的战士,虽然很勇敢,但生命是脆弱的,不能盲目冒险。”王大海耐心地劝说中尉。

    “我看你们的员工,苦苦支撑,难以为继。”中尉不依不饶,指着炉顶上的员工说。

    “苦就苦在热浪的侵袭,一个人操作起来,不能持久,5分钟换一个人。”王大海无可奈何地回答。

    “如果人不能上去,把我们战士的防火服装送上去。”中尉转念一想,立即说道。

    “这是一个好主意,感谢中尉同志的支持。”王大海很高兴中尉能将战士的防火服支援给热修员工穿,他积极赞许地回答道。

    “能够帮上忙,心里就踏实一点,不能再讲客套话。”中尉已经安排暂时没有救火任务的战士,脱下身上防护服装,放到王大海的身边。

    “水火无**有情,你是一个好兄弟,请不要记恨我刚才的冒昧。”王大海感觉到中尉是一个热心肠之人,虽然刚才对待中尉的态度火了一点,但中尉仍然若无其事,没有与王大海划清界线,量力而行地支持抢险工作。

    “我早就抛到九霄云外,没有想到董事长还记在心上。”中尉哈哈一笑,对王大海说。

    “素昧平生,为了救灾我们走到一起,我首先不尊重你,怎么能要求你尊重我呢?”王大海一本正经地解释刚才对中尉的无理。

    “不打不相识,我很欣赏董事长豪爽的性格,经过交手,相互增加了解,都是风风火火干事的人,指挥起来,往往对事不对人。我相信我们俩人能更好地结交相处。”中尉肯定王大海直爽为人的性格,自信地谈着他的看法。

    “有你这份情义,即使极度的险情,在我们面前也会化险为夷。”王大海拎着战士送过来的防护服,沉沉的,他感觉到中尉的一片赤诚待人之心,动情地回答。

    王大海也没有客气,让炉顶上的热修员工穿上消防员的防火服装,操作起来,不受热浪的侵袭,心定胆大。他再看看杨民生指挥的堵漏孔已经接近尾声。王大海对中尉说:“中尉同志,可以安排战士们凯旋。”

    “董事长害我犯错误,临阵脱逃。”仍然紧张的中尉疑惑地问。

    “我宣告,中尉同志现在已经失业,险情虽在,但火情已经排除。请你再仔细地检查一遍,漏料孔已经堵死,炉顶上的窜火口即将封住。”王大海一脸轻松地对中尉解释。

    王大海带着胜利的喜悦,送走中尉,一辆偌大的红色救火车,驶出德豪公司的大门,他轻松地举起右手,与将头伸出车窗外的中尉挥手告别。

    正在王大海准备转身,往公司里面的方向走的时候,王大海的目光远处,看见两个人,从刚刚驶出去的救火车车尾处显现,他定睛一看,一男一女,一少一老,年轻的男青年搀扶着脚步蹒跚的老者。王大海想,这是多么熟悉的身影,他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再仔细一看,是妹婿章文,陪着从不来他公司的母亲方金凤,神色痛苦地向他走来。

    ( 最沧海  p:///4/4222/  )



第二○四章 刺穿心灵
    看着母亲站在空洞洞的大门外,像深秋里一棵已经落叶的枯树,布满皱纹的脸,如隔天的菜叶子,母亲越来越苍老越孤独了,顿时,有一种要刺穿心灵的东西,让王大海两眼一热。

    王大海猛然想起坐牢时,望着铁窗外,一片遥远的天空,曾写下简单而直白,标题为“好好的”的诗句:“当你呱呱坠地,母亲说,宝贝,好好的喝,别呛着;当你蹒跚学步,母亲说,孩子,好好的走,别跌着;当你鹦鹉学舌,母亲说,儿子,好好的学,别落着;当你步入社会,母亲说,小伙子,好好的干,别闲着;当你锒铛入狱,母亲说,男子汉,好好的改,路还长;当你白发归来,跪在母亲荒凉的墓前,你说,我一定会好好的。”

    然而,王大海回来三年多了,竟然在母亲节都不能亲手送上一束康乃馨,也没有照一个面,说上一句话,常常有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忙于事业,疲于奔命,难道忙得没有时间,累得忘记拿起身边的电话,那一头,一双树皮似的老手,用仅有的一点微弱体温,将冰凉的电话久久地焐热了。儿已长大,不再牵着母亲的衣襟,难道让曾经牵过的衣襟,在寒冷的风中飘零。如果还执迷不悟,那熟悉的衣襟,将永远随风而去。

    “老太君来了,董事长还磨磨蹭蹭的。”从王大海身后赶上来的吴兵,他指着远处的方金凤,催促王大海。

    “真是操心的命,谁通知她的?”王大海还没有从刚才的思绪中回过神,心事重重地问。他内心想法,虽然平时不能很好地照顾母亲方金凤,但绝对不能让王大海的事情,使母亲方金凤担惊受怕。

    “通知老太君什么?”吴兵疑惑不解,反问道。

    “知道工厂出事故,我母亲又要提心吊胆。”王大海带着埋怨的口气说。平时只要是母亲问到王大海的事,王大海的回答,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除非在事实面前,无法改口。

    “谁不知道,滨江的街头巷尾都议论开了,连偏远的新厂区,大家都知道。”吴兵看着王大海沉闷的表情,直截了当地说。

    “不就是玻璃窑炉漏料,怎么一下子满城风雨。”王大海今天的整个时间,都埋头于车间,全部精力投入到玻璃窑炉的抢险之中,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吴兵故作神秘地回答。

    “还有什么议论。”王大海紧追不舍,接着问道。

    “董事长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拿下李建国,有的人闻风丧胆,心惊肉跳,大多数人拍手称快。还有个别的人燃放鞭炮庆贺。”吴兵引以为豪地称赞道。

    “李建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咎由自取。”王大海平心静气地回答。他不想扯到,谁在李建国的问题上起到关键的作用,一切顺其自然,善恶自有报应。

    “不管怎么说,在你们俩人的角逐中,人们对董事长是刮目相看。”吴兵仍然不松口,继续恭维王大海。
1...107108109110111...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