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王大海与中尉之间的对话陷入僵局。牛强准备向中尉介绍王大海董事长的身份,王大海一把拉过牛强,不要牛强介绍,俩人快速猫过雾气迷漫的现场,下楼后,来到车间办公室。王大海之所以强行拉下牛强,他考虑,如果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也不会太好,要想办法将中尉找到车间办公室。王大海与中尉俩人的目标一致,救灾为第一要务。最终都是解决问题,但是两种方案的损失大小,差别很大。
在如何救灾的方案上,王大海与中尉发生分歧,刚才嘈杂的环境里,比谁的声音大,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王大海好好地给中尉洗洗脑,使中尉的思想统一到王大海的方案上来,接下来的救援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改变目前,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皆有理由,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火是灭了,可是玻璃窑炉也没了,玻璃窑炉可是德豪公司一千多号员工,从里面掏饭吃的大锅。
“董事长,为什么不坚持正确的意见?”牛强走进办公室,立即关门,不解地问王大海。
“刚才的环境以及中尉的态度,还能谈得下去吗?”王大海反问道。
“我去把中尉叫过来。”王大海虽然没有明说,但牛强脑子灵光,理解王大海的言下之意,王大海与中尉俩人,要在车间主任办公室里统一思想。
“慢,你去叫不动,就是用八抬大轿,恐怕都请不来。”王大海拦住牛强,若有所思地说。
“轿子不行,还得开飞机去接不成。不要忘记,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牛强充满信心地回答。
“把王鹏背过去,刚才中尉不是说,要找老总。”王大海对牛强交待道。
“董事长这一招高明,一箭双雕,一方面表明,他们的瞎指挥,把我们的老总都烫伤了。另一方面苦肉计,背上受伤的王总,虽然受点罪,可是中尉不得不领情,乖乖地与我们一起,到车间办公室,重新商量科学高效的救灾方案。”牛强抓住时机,喜形于色地恭维王大海。
“不要忘记,你与王总先给中尉灌输一点我们的方案。”王大海想起来,追在牛强的身后,补充道。
不出意料,牛强背着王鹏气喘吁吁地跨进车间主任办公室门,中尉护着王鹏紧随其后。坐下来,不言而喻,大家的话题,集中到如何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救灾方案上来。中尉在来的路上,听王鹏介绍王大海是公司的董事长,态度自然和蔼,谦虚而认真地与王大海一起讨论。
“你们降伏的方法,比我们目前采取的强攻方法要好,沿途流淌的玻璃液用石英砂与耐火砖围成堤坝,再将玻璃液引到公司马路上。可是,我没有弄明白,你们对泻料孔,位置在二楼,怎么能堵住。”中尉经过仔细思考以后,认真地对王大海说。
“采取直捣黄龙,岳飞传里的金将军,一直打到黄龙府,捣毁敌人的巢穴。我们制作了钢架,从泻料孔的底部托住,再像长江截流一样,将耐火砖放到钢架上,直到泻料孔堵住。”王大海兴奋地介绍着准备实施的方案,并在桌上,用纸画上一个草图,具体部位与衔接一目了然。
“温度太高,操作人员无法接近。”中尉认真地研究后,肯定地对王大海说。
“你说的无法接近,指能靠近到泻料孔多少距离。”王大海反问道。
“最少也得要一米多以外,否则,操作人员的身体,再怎么穿防护服,也顶不住热幅射。”中尉指着草图,比划着对王大海说。
“再翻一倍,三米开外,这样的距离,对于热幅射,人的身体能否承受。”王大海拿过草图,用铅笔重新画出一个点,然后,回答中尉。
“这样的距离,对人的身体绝对没有问题,可是,鞭长莫及,无法操作,耐火砖不能靠近泻料孔。”中尉想了一会,直白地说。
“玻璃行业有一个自己的专利,经常遇到热修问题,用四米长的槽钢,一头顶住泻料孔的下方,一头抬高30度以上,将每一块耐火砖,从凹槽中,自然滑到泻料孔的位置。为防止滑落,泻料孔的下方,顶上一个钢架。可以说,堵孔万无一失。”王大海兴致勃勃地介绍着直捣黄龙的方案。
“这是我们与技术专家一起,集思广益,才形成的科学高效方案。请予采纳。”王鹏靠在椅子上,咬着牙说。他由于刚才的上下楼,碰撞伤口,搅得钻心地痛,额头汗珠不断。
“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了。”牛强给中尉发着香烟,自信地说。
“我左思右想,不能这样干,太冒险。”中尉又想起为那位老人火中抢回手表的情景,心有余悸,坚决地否定道。
( 最沧海 p:///4/4222/ )
第二○一章 横生意外
一句拒绝的话,并没有让王大海止步退却。.23s.世上有两种人不可救药,一种是不服从命令的人,另一种是唯命是从的人,王大海属于第一种人。他目不转睛地盯住中尉,铁石心肠应该是对中尉最好的写照。换句话来讲,就是不管在哪一类火情面前,像机器人一样,端住高压水枪,瞄准火焰,往死里喷射。
中尉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刚当兵时,为抢回老人一只心爱的手表,而贻误灭火战机,火势顺风漫延,烧到隔壁的一户人家。但是今天的玻璃窑炉漏料,必须顺势而为,宜疏不宜堵,才是王道。应该具体问题,区别对待。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玻璃炉顶坍塌,德豪公司的员工,就没有吃饭的锅。”王大海紧追不舍,无可奈何地对中尉说道。
“你们保住锅,却砸掉我的饭碗。”中尉根本不愿采纳王大海的救灾方案,他阴沉着脸回答。
“不会砸掉你的饭碗,科学救灾方案实施成功,说不定,中尉升到上尉,换一个更大一点的碗。”王大海站起来,走到中尉坐着的椅子旁,热情地进行劝说。
“我没有那个奢望,只想保平安,不能出半点差错。”中尉无动于衷,正色道。
“请再斟酌一下,我认为我们的方案,既快捷又省事。”对于中尉的冷淡,王大海没有失去信心,耐着性子,循循善诱,积极地肯定他提出的方案。
“我已经仔细想过,风险太大。”中尉语气坚定,否定了王大海提出的方案。
“目前,按照你们的救火方案进行下去,不但隐患无法排除,而且风险更大。”王大海改变热情解释的好言善语,突然两眉紧锁,射出黑魆魆的冷峻寒光,义正言辞地指出。
“此话怎讲,军中无戏言,如果编造谣言来恐吓,我要控告你。”中尉不甘示弱,从座椅上猛地站起,两眼炯炯有神地与王大海对视着,他不紧不慢地告诫王大海。
“我不是无事生非,消防员如果不断地往高温炉膛里喷水,水受热后,瞬间变成蒸汽,产生的蒸汽,在炉膛里越积越多,压力会越来越大,蒸汽压力聚集到临界点,炉顶肯定要炸开。就像锅炉爆炸一样,我的父亲,过去在本市一家化工厂工作,就是因为报废锅炉延期使用,炉壁抗不住高压而发生爆炸,当时造成工人二死五伤的恶**故。”王大海态度又变得温和地解释。他看到刚才的一番重言相对,起到一定的效果,引起中尉的关注,中尉虽然态度不好,但至少,王大海与中尉有继续谈下去的可能,改变了中尉刚才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好似刀枪不入。
“这样重要的情报,怎么不早点报告给我们。”中尉听完王大海的解释,立即紧张起来,他急切地对王大海说。
“忠言逆耳,固执己见,总是认为我们为了公司的财产而改变你们的救火方案。中尉同志,不是什么火,都是用水来扑灭的,火来水淹,也不是铁律,水不是万能的,必须要根据着火源的材料性质,来确定救火方案。”王大海满意他自己的演说,终于将中尉的思路引到他的方案这一边,于是对中尉侃侃而谈。
“你真的知道怎样控制住肆无忌惮的火龙。”中尉带着不信任的心理,问王大海。
“天天与玻璃打交道,还能不知道。玻璃液看似张牙舞爪,令人恐惧,其实是老虎不吃人,样子吓人。给我二个小时时间,让你们的战士不离开现场,原地待命。二个小时以后,即能大功告成,你们的战士可以全部撤退。”王大海显得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地向中尉表态。
“一旦停止喷水,不能降温,玻璃液的流速会加快,这个问题想过没有。”中尉向王大海提问道。他虽然想听从王大海的方案,但必须慎而又慎,要进行严密地推敲和论证。
“玻璃液流得快,再快,没有耐火砖堵得快。”王大海自信地脱口而出。
“面对火情,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喷水,临战不抵抗,你是要我违抗军令。”中尉虽然满意王大海的答复,但他还是心有余悸,担心地自言自语。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根据敌情,机断处置,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损失一兵一卒,取得战役的胜利,何乐而不为。”王大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中尉鼓励道。
“让我再想一想。”中尉在与王大海之间的唇枪舌战后,接受了王大海的思想,但他感觉脑子还有点乱,想冷静地再梳理一遍。他摆摆手说。
“不用再想,如果还有顾虑,我们找你的上司去请求,要求他们批准我们的方案。”王大海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斩钉截铁地说。他打消中尉的顾虑,断其退让的后路。
中尉的作战计划,准备孤注一掷,血战到底,已经下达动员令,安排在中队里的消防官兵整装待发,接到命令立即赶赴火灾现场,通过一批接一批的战士,轮番上阵作战,义无反顾地啃下这块硬骨头。对于玻璃行业的漏料,面对源源不断外泻的高温玻璃液,中尉还是第一次见识,消防战士更是没有经历过如此危险境地,大伤亡虽然没有,可烫伤,或是被热浪冲晕倒,磕磕碰碰的小伤在战士中频繁发生。中尉虽然于心不忍,但火情没有消灭,狡猾的敌人仍在猖狂,他只好忍痛割爱,鼓舞战士们冲锋陷阵。
刚才听到王大海的一番分析,中尉此时处在两难境地。如果按原定方案继续坚持,冲进炉膛里的水,受热产生的蒸汽压力,积聚到一定时,玻璃窑炉会发生爆炸。对中尉来说,安全警钟已经敲响,必须尽快排除爆炸的隐患,最好的办法,将炉顶耐火砖撬开,既排除蒸汽压力的危险,也有利于玻璃液散热降温。中尉抬头看看,不算高大的厂房,二楼玻璃窑炉炉顶,距离厂房顶仅有三米多高,他转念一想,此法不能干,抽出的火焰,必将使厂房化为灰烬。
“如果按照你们的方案实施,有什么保障举措?”中尉苦思冥想,找不到更好的方案,为了不再产生二次火灾,他准备接受王大海提出的方案,于是谨慎地问。
“防止玻璃液在不冲水降温的情况下,发生突然喷射,在我们架设钢架的外围,预设一圈厚钢板,严加防范,不会使玻璃液接触到易燃易爆物体,以及设备和人员,玻璃液下落到一楼地面,四周围有石英砂与耐火砖组成的围堰,绝对安全可靠。”王大海有条不紊地介绍。
“以防万一,在你们操作时,消防员待命,如有情况,迅速扑灭险情。”中尉对王大海的方案补充道。
“这样安排,双保险,绝对十拿九稳。”王大海高兴地回答。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中尉终于同意王大海提出的救灾方案,公司的窑炉与设备就能安全地保留下来,幸免被水与火摧毁。
“十拿九稳不行,必须十拿十稳。”中尉不依不饶地对王大海提出苛刻的要求。
“世界上找不到绝对的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地球与哪颗小行星发生碰撞,我们都不存在了。有些事,是我们无法预知的。”王大海理直气壮地与中尉进行理论。
“虽然有些事无法预知,但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必须做到十拿十稳。”中尉针锋相对地提出反驳。
“看样子,中尉已经想出第十稳的方案,何不尽快拿出来,免得耽误我们抢救的时间。”王大海坦然一笑,他通过中尉的眼神,感觉到中尉在王大海安排工人进行方案实施之前,肯定还有话要说,于是对中尉积极地恭维道。
“在行动之前,董事长或是总经理,必须签字画押。”中尉严肃地说道。
“只需抬铁搬砖,还要签什么字,画上怎样的押?”王大海一头雾水,疑惑地问。
“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玻璃窑炉是人民的财产,人民主动要求采取王大海的施救方案。如果出现任何意外财产和人身损失,这一切都与消防官兵无关。决不追究消防官兵的责任以及无理索要赔偿。”中尉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
中尉从车间办公室的会议记录本上,撕下一页纸,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他口述的内容,写好后,又仔细地推敲一遍,检查没有牵扯到他们任何利益关系的后遗症,放心地递给王大海。
“中尉同志,你怎么横生意外,从没有听说过,救灾还要签保证书。”牛强不服气地与中尉进行辩论。
“不是在市场买小菜,还可以讨价还价。要知道,军令如山。”中尉严肃地说道。
( 最沧海 p:///4/4222/ )
第二○二章 巧化冲突
王大海不说一句话,愤怒地瞪着眼,射出的红光似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浓浓乌云。他僵硬着身子,一把抓起桌上的保证书,用手指钳在中尉的面前,抖了抖,然后,一下一下,缓慢地将保证书撕碎,接着,将握在手心的纸片,撤向半空,白色的纸屑如雪花般飘落。
“你太蛮横无理。”中尉气得眉毛胡子都抖动起来,后退两步,用手指着王大海吼道。
“不是我蛮横无理,是你莫名其妙。”王大海冷峻地回答。
“你敢违抗军令。”中尉毫不退让,义正言辞地指出。
“不是军令。而是中尉个人明哲保身的满纸荒唐言。”王大海反唇相讥。
“我这是为了保护你的财产少受损失,才接受你的施救方案。”中尉严肃地给王大海解释。
“我们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如果有关系,只是保卫与被保卫的关系。”王大海想了一会,认真地回答。
“国家真是浪费钱,保卫像你这样的人。”中尉用不屑的眼光看着王大海,讽刺道。
“国家的财钱从哪里来的?”王大海抓住中尉的话题,问道。
“从国库里拿的呀。”中尉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国库只不过是一个保管钱的库,不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你们用了钱,谁往里面送。”王大海两眼紧盯住中尉,冷笑一声,接着询问。
“国家收上来。”中尉毫不犹豫地回答。
“国家收上来不错,可都是我们这些人交上去。所以说,如果我们受到损失,那么国家就要少收,你们的费用就要紧张一点。中尉同志,现在应该明白,那个保证书是不是一纸空文,我们谈不上去找你索赔。”王大海有条有理地驳斥。他否定刚才中尉提出需要在保证书上签字的要求。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我已经同意按照你们的方案实施,你签一个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中尉对王大海大发雷霆地吼道。
中尉从王大海开始撕毁保证书,到刚才又说,他写的保证书,是一纸空文,中尉再也沉不住气,顿时暴跳如雷,气愤地冲到王大海面前,横眉冷对,挥舞着手掌,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尉不能接受王大海当面侮辱了他的面子。王大海讲的一番玻璃特性与处理漏料的科学道理,他不是没有听懂,也准备按照王大海的方案施救,只不过想顺水推舟,让王大海留下一个字据,一方面中尉有一个台阶好下,在这之前的措施也是必要的,起到对玻璃液降温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想,任何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中尉怎么向消防支队交待。
王大海看到中尉怒气冲冲地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挡过中尉的手臂。他能接受的是军人的刚毅,而不是军人的固执。对于在保证书上签字的事,王大海是火冒三丈,中尉究竟是对王大海提出的方案不信任,想推脱责任。还是有意出王大海的洋相,摆出中尉的威风,盛气凌人,要王大海屈服。王大海认为屈服必须看什么事,没有道理的事,中尉想强压王大海接受,对于一贯较真的王大海来说,中尉这一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能激起王大海更大的愤慨。
“请嘴放干净一点,不要有损于军人的形象,闲话少说,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王大海针锋相对,靠近中尉,俩人剑拔弩张,车间主任办公室里的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