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沧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琴昂

    “不错,我是讲过,痛苦和烦恼要你自己消化,可是我没有说,你遇到困难我撒手不管,何况这次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你也自己苦扛着,真是一个铮铮硬汉。”张老大正是欣赏王大海身上有一种闪光的品德,他热爱企业有初恋般的感情,战胜困难有宗教般的意志,所以张老大才敢把资金大胆地往滨江的两个公司投放。

    “找他们提前进入工地,这不能算困难,应该是遇到一点麻烦。”王大海解释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南方时兴这句口号,在你的身上能体现到这一点。”张老大用亲切的目光,仔细地打量着王大海,继续称赞道。

    “老大,你既然说抓紧时间重要,那我们尽快出发,趁早赶往村里。”王大海又一次急切地催促张老大。

    “看把你急成什么样子,实话相告,村长和包工头都已经找来,现正坐在我的办公室。”张老大笑着对王大海说。

    “真是个好老大,为小弟想得太周到了。”王大海兴奋地说道。突然知道要找的人就在楼上,着实给他一个不小的惊喜。

    “现在可以随我一同上楼了吧。”张老大风趣地开着玩笑说。

    “不行,我想给他们表示一下,不知道买什么好。”王大海站在原地没动,征询张老大的意见。

    “个人不需要花费,在方便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村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比如学校、养老院、以及道路都可以。”张老大认真地回答王大海。

    “他们同意提前到工地了吗?”王大海担心地问张老大。

    “这个面子肯定是要给的,具体什么日子,你跟他们去谈。”张老大边走边说。

    正月初四能不能出发,王大海跟在张老大的身后,心里在默想,虽然柳暗花明,然而他还想建筑工人去得更早一点。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一一四章 老大面子
    王大海不知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带着一颗忐忑的心,与张老大一起走进办公室。

    “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德豪公司董事长王大海先生,我的好兄弟。”张老大向早已经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哈腰微笑的两位介绍着王大海。

    “久仰大名,请王总多多指教。我是村支书。”一个中年模样,满脸沧桑的人,热情地伸出手,向王大海自我介绍说。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王大海礼貌地回答。他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与村支书粗糙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王总,我就不需要介绍,是个小包工头,姓胡,在德豪新厂工地上见过面。”自称胡工头的人,在村里人们都叫他胡经理。他拿着刚刚拆开的一盒香烟,给王大海发着一支说道。

    “胡经理,我是想你想得好苦呀。准备在‘人民日报’上登寻人启事,在全国范围内找人。”王大海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胡经理不客气地说。听吴兵介绍,就是眼前的吴经理带着这批建筑工人,强行离开,跟王大海告辞的招呼都没有打一个,造成工地上很大的被动,还好得益于部队的鼎力相助,如果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王大海准备组织德豪公司生产工人,下班后加班加点开挖玻璃窑炉基础。

    “对不住王总,大人不计小人过,情况王总也清楚,关键是工人们归心似箭,当时的事态,说句老实话,我是不敢阻挡,哪怕这笔工钱打水漂。”胡经理向王大海施礼赔罪,不断地解释着工人们听到家里遭遇冰雪灾害时,焦急和狂躁的情绪。

    “不谈过去,只言现在。大家也亲眼看见,王董事长千里迢迢,踏冰而来,如果不是急到没有办法,谁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赶过来找你们回去。”张老大安排秘书给大家泡好茶水,他走到胡经理的身边,接着说,“解释再多也不能给工程添砖加瓦,世上恐怕难找到像王董事长这样的好业主,你们起快下决心,怎样组织力量,趁早赶过去,对后续工程快马加鞭。”

    “我是既看僧面,更看佛面。我向两位老总保证,尽快多组织一点力量,节后就赶过去,不然张老大的面子往哪放。”胡经理的脑子转得快,跟在张老大的后面套近乎,他拍着自己的胸脯,响亮地向张老大作出承诺。

    “胡经理,我看你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做起来差强人意。既然说我们的老总是多么的好,你为什么对新厂工程一点都不负责任,说走就走。我平时对你们的人员是照顾有加,烧的开水优先送给你们,并且还做到保障供应,工地上有很多的施工队伍,你们也不想一想,我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吴总和张老大的面子大。你却好,什么时候去开工,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你对得起谁。”陶勇看吴兵不好意思重言重语地说他们,陶勇把窝在自己肚子里的火,向胡经理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通。张老大在一旁打短儿,示意他少说两句,可是陶勇装糊涂,似不知道的样子,用鄙视的口吻对胡经理不断地说着。

    “我们来不是找茬,而是来解决问题,请胡经理说一说,什么时间动身,带着队伍赶到滨江。”王大海打断陶勇的话,他在想,有的事点到为止,不必深究,只能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今后对这支队伍抓紧一点,把失去的时间再抢回来。

    “王总大人有大量,你有诚意,我更实在,有这样的态度就好坐下来,把后面的事情谈好。”胡经理马上接过王大海的话,大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其实,在胡经理的心里,哪想他的工人回来,只是苦不堪言。不但钱赚不到手,还是老鼠钻风厢,两头受气,没有人说他一个好字。

    “胡经理,你看一看,什么时候能动身出发,今天给一个准信。”王大海追着胡经理问。

    “最快的时间,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周,正月初八从家里动身出发。”胡经理在自己的心里默算了一下,肯定地回答王大海。

    “不行,这个时间迟了。”王大海立即否定胡经理的意见。

    “王总,在我们这乡村,能在初八出门干事就已经是不简单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玩到春耕时才干事,不像你们城里的工厂,大年除夕还在忙着上班。”胡经理以为王大海能接受这个时间,带村里人正月初八出门,他还是头一次,事前拉拢几个骨干,好不容易做好工作,同意初八出门,这才敢大胆地向王大海说。

    “再提前四天,正月初四从家里动身。你讲的那是过去,种田时候,这个季节没事干,才形成这个风俗。现在不一样,只要有事干,无须在家里闲着。”王大海丝毫没有退步,他坚决地提出初四动身。并说出自己对农村在春节不出门的一些风俗理解。

    “我没有本事赚到这个钱,初八喊他们出远门,都已经是雷打头的事情,王总现在还要提前到正月初四,不可能办到。”听到王大海坚持要提前这么长的时间,胡经理只好举手投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能做到这一点,然而,现在要打破这个根深蒂固的习俗,他想勉为其难。

    “如实相告,请胡经理一定要想想办法,我们产品投放市场的合约都已经签订,如果不能按时投产,到时违约金也要把我们的企业罚倒闭。”看到胡经理无动于衷,他自己都没有这个激情,从何谈起,让他去做一家一户的农民工的工作。王大海只好转变思路,摆出自己公司的难处,以博得胡经理的理解,打动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我也实话实说,正月初四也远门,不可能做得到。”胡经理能理解王大海公司的困难,然而,农村的老黄历,想改变起来,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为什么说得这么的绝对。难道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王大海感到非常的奇怪,反问胡经理。

    “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胡经理从当地的风俗习惯讲起,想说服王大海。

    “此话怎讲?”王大海进一步询问。

    “‘七’犹如一把匕首,在‘匕首日’出门肯定不安全;还有阿拉伯字的‘7’也像是一把刀;此外,‘七’或‘7’都是弯折的,表示外出一路会曲折坎坷。这样看来‘七’确实不适合出门。所以这里的人,初七之前都不出门。”胡经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七不能出门的原因。

    “照此看来,‘八’字又怎么去理解呢?”王大海没有放过,深入地追问。

    “再来说‘八’字,仔细地看‘八’字是不是‘人’字被分开,如此说法,‘八’象征一个人被分离开来,这样能回家吗?再看看阿拉伯字的‘8’像一个**圈,让人找不着路,这样就不适合回家。”胡经理又把老百姓对八不归家的说法讲给王大海听。

    “胡经理,你们这里对‘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理解,与我们那里不太一样。‘七不出门’是指家里的‘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七样没有充分的储备不要出门。如果家里对这七样储备得绰绰有余,就可以出门。”王大海在极力地做着胡经理的工作,争取他首先不要受这个风俗习惯的影响。

    “那么你们那里对‘八’字又是怎么个说法呢?”王大海讲到不一样的风俗,引起胡经理的兴趣,他还想知道下面的答案。

    “‘八不归家’是指在外面对人对事的时候,对于‘忠孝仁义礼智信’这八项没有做到位,就不能回家见父老乡亲。”王大海绘声绘色地给胡经理讲解。

    “你们都不要在那里钻牛角尖子,对于风俗上的事,我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刚才,我与支书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张老大看王大海与胡经理俩人理论得热火朝天,招呼大家都过来。他与村支书在一旁,小声地商量着一个折中的方案,既不影响工程进度,也不伤害多数人持有的风俗习惯。

    “怎么能做到两全其美?”胡经理疑惑地问。

    “这是最佳方案,对建筑工人进行合理分配,优化重组。不过你自己要带头破除旧习俗,我相信,做为一个经理人,应该能接受。”张老大看着胡经理,认真严肃地说道。

    “老大的面子大,只要两全齐美,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胡经理对着张老大点头哈腰地表态。

    “你老婆可会给老大面子?”张胖子笑着,试探性地问胡经理。

    “她敢。”胡经理拍着自己的胸脯响亮地说。继而,他接着问,“张老大,你快说方案,真是急死人。”

    “好,我说。”张老大用目光征求村支书的意见后,清清自己的嗓门说道。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最沧海  p:///4/4222/  )



第一一五章 老板智慧
    刚才还是争论热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静得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人人的目光集中到张老大的身上,大家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着。

    “把你建筑队的人分成两个部分,一小部分为先头部队,主要是钢筋工,组织十个人的精干力量,初四动身赶到滨江工地,集中扎好浇筑水泥基础的钢筋笼,等初八大队人马到达以后,即可以进行水泥浇筑。”张老大心定气闲,不紧不慢地对胡经理说。

    听完张老大的一番话,场面仍然很安静,胡经理和王大海低头深思,都没有言语。吴兵和陶勇则看着两个低头人,等待他们表态。

    陶勇忍不住,打破沉默,他站起来,走到胡经理的身旁,大声地说:“刚才还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现在怎么成哑巴。”

    “老大说的是个好办法,举双手赞成,我带头去一个,然而还有九个人不好办。”胡经理抬起头,对陶勇说,他故意加大自己的语气,好让张老大听见。

    “你这个经理当得窝囊,难道只能指挥你自己一个人。”听到胡经理这么一说,陶勇感到莫大的失望,用手推了一下胡经理的肩膀,生气地说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凡是初四去的人,每人发一个红包。”王大海从内心里想,张老大的办法好是好,可是再好的办法,没有人去实施,也等于一张空头支票。他用商量的口吻,对胡经理说。

    “这里的人不吃这一套,私下里会骂你想钱想疯了,还有胆大的人当面骂你,破掉老祖宗的规矩,是要遭到报应的,对后代不利。”王大海提出给去的人,每人一个红包,这个方法胡经理不是没有想过,然而对于此地,是水土不服,人人嗤之以鼻。他无奈地向王大海进行解释。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人知足常乐,不想拚命地挣钱,你不能硬绑着他们去。”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村支书,突然插话道。

    “胡经理,如果你去一个,还差几人?”张老大心想,都认为办法好,却束手无策。他大声地问胡经理。

    “差九人。”胡经理立即回答。

    “你带两个铁杆手下,初四跟着一起去,应该没有问题吧。如果这样,还差几人?”张老大接着问。

    “肯定行,还差七人。”胡经理很干脆地说道。

    “刚才与村支书商量,他儿子与侄子,一共去三人。还差几人?”张老大继续说。

    “这样一来,只差四人。”胡经理不好意思地看了村支书一眼,抓头搔耳地回答。

    “吴兵,你在老家能叫到几个人,交给胡经理。”张老大转过脸,问吴兵。

    “好久没有回过家乡,但是我保证最少交两人给胡经理。”吴兵想都没有想,肯定地回答张老大。

    “现在还差不差初四去的人。”张老大看着胡经理,认真地问。

    “老大,接下来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办。还差一人,如果我没有本事找到人,就让我老婆去暂时顶一段时间。”胡经理听张老大这么一说,心里豁然开朗,又趾高气扬起来

    “王董事长,你看看这样安排行不行。”张老大把胡经理的问题解决以后,转移话题,接着问王大海。

    此时,王大海心潮澎湃,困扰自己的问题,没有想到被张老大几句问话,就将困难解决掉。他从内心里信服张老大的过人智慧。回想起在里面那一次挖沟渠,他稍微动几下铁锹,接下来的情况就不一样。江海市场陷入开发的绝境时,他引见欧阳傲雪,巧妙打开江海市场的壁垒,使得德豪公司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高端市场。又是他大胆地投资德豪,成立中外合次企业,不仅保证充裕的资金,享受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使德豪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进行二次创业,实现做大做强集团化发展的梦想。

    张胖子的问话,打断王大海的思绪,他问道:“有一点我想不通,不管什么棘手的事,老大都能迎刃而解。”

    “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管理思想在突飞猛进。”张老大回答。

    “我怎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感觉自己管理水平提不高。”王大海疑惑地问。

    “能看到差距,你已经在提高。”张老大笑着说。

    “老大,今天给我们大小经理上上课,传道授业解惑。”王大海鼓动着吴兵、胡经理一起,对张老大提出要求。

    张胖子看着王大海、吴兵热切的目光,心想是可以讲讲当一个企业老板的智慧,避免自己摸索,少走弯路。他若有所思地说:“小老板经营事,大老板经营人。就拿王大海来比喻说,虽然德豪公司在不断地快速发展,然而就王大海本人而言,至少目前属于小老板。”

    “德豪公司在滨江可算是不小的企业,老大还说我们董事长是小老板。”陶勇有点不服气地反驳张老大。

    “陶勇说得对,德豪不算是小企业。我是说王大海要摆脱小老板的意识,是否具有大老板的智慧呢。王大海对企业有着初恋般的感情,可以为企业付出一切,就像人的初恋一样,无怨无悔无私地付出一切。另外他也具有宗教般的意志,不管企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去奋斗。”张老大如数家珍地说起王大海的优秀品质。他正是因为看重这一点,才敢大胆地对滨江进行战略投资。

    “老大这么说还差不多,董事长为公司费尽心血,日理万机。”陶勇自豪地接着张老大的话,又赞叹王大海几句。

1...6263646566...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