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一时间,人人为奇。
连李世民听了后都极为震惊,特派了殿前司赶往陇右迎接,详细调查事情经过,确认后又派了百骑司前往又查了一遍。
王玄策被加封为实封侯爵位,赐食邑三百户,晋左骁卫大将军,又以鸿胪寺卿加潞王傅兼潞王府长史。
他带着队伍从陇右一路抵达长安,沿途官员将士、士民百姓纷纷赶去围观,看着跟随而来的那些天竺俘虏、使者们,都是惊叹连连。
王玄策抵达长安,拜见了天子,不仅带回来篡位劫使的阿罗那顺,也带来诸邦使团,同时也为皇帝寻来了胡僧炼长生丹所需的各种天竺产的秘药。
或许是王玄策在天竺大扬国威的事振奋人心,又或者是他寻回来的药材确实好用,总之胡僧拖了好几年的长生药也终于炼出来了,皇帝服食之后,果然雄风大振。
十年沉寂,如今雄风长存。
昨夜刚临幸过徐充容,结果今天又忍不住要,把徐充容折腾的不轻,还是雄风依旧,最后只好又召来了武才人。
“武才人莫让圣人久等了,赶紧的吧!”来传话的内常侍见武媚接到谕旨,竟然在那发呆,不由的催促道。
武媚心中并不想去含风殿,但内常侍催的急。
虽然她是尚宫,在宫女中地位尊崇,但内常侍们是内侍省的宦官,跟她们井水不犯河水,那位内常侍或许是没收到该得的好处,此时并不高兴。
一般来说,若是一位嫔御入宫快十年了从没得到圣人临幸恩宠,一旦有了机会,那肯定是高兴万分,过来传旨的人肯定也能得到不错的厚赠的。
可谁知道这武媚什么表示都没有,还在那里磨蹭。
要不是看武媚有好几位亲戚是宫中有妃嫔尊位的贵人,而且武家又跟秦家有姻亲关系,他只怕早就走了,不识抬举。
武媚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的含风殿,刚进殿,还没想好要说什么,结果就看到徐充容躺在御榻上对她露出勉强的笑容,看到几抹触目惊心的殷红,武媚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还没等她想好该说什么,结果皇帝已经几步过来,一把将她抱起然后扔上了御榻。
·······
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从没有想过,从女孩子变成女人会经历如此惨烈的一刻。
她双手紧紧抓着锦被,咬紧银牙。
心头一阵阵的悸疼,甚至想要恶心呕吐。
徐充容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向她投来温暖的鼓励。
一滴眼泪从眼眶溢出,接着是又一滴,然后眼泪成线,再控制不住。
······
不知道过了多久,狂风暴雨终于结束了。
她听到一声满意的舒叹声,然后那沉重如山的身体终于翻到了一边。
武媚脑子乱如麻,又浮现了那道身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犯了天大的错一样。
自己不再干净了。
还配再想他吗?
还没等她恢复平静,这时内常侍已经在旁边催促她离开,莫要打扰圣人休息。
她悲哀的想起,自己不过是一名五品的才人,连被临幸后躺在皇帝身边多呆会的资格都还没有。
她准备起来。
结果徐惠却按住了她。
徐惠拿锦被将她卷起,然后轻声道,“你不要动,我让人抬你回去,回去后也不要起来,先多平躺一会,最好是臀下垫个枕头,这样能增加怀孕机会。”
武媚想哭。
她甚至想说,我根本还没准备好要怀龙种。
但是内常侍已经不耐烦的过来了,徐惠冲他细声说了几句好话,他才点头同意,然后招来几人,将被卷在锦被里的武媚抬走了。
暑气依然炎热,锦被虽薄,可被卷在中间,让几人抬着走,武媚依然觉得闷热的要喘不过气来一般。
被抬出含风殿寝宫,武媚没发现皇帝多看她一眼,没有半分事后的温存,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想到这,心如刀绞,心若死灰。
如果是她,定不会如此吧?
天下人都说,嫁人就要嫁秦郎,秦郎多才又有情,温柔又体贴,据说她的那些妻妾们都和谐相处,她们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一路被抬回了自己的房间,宦官们走了。
屋里静悄悄的。
侍候她的两个小宫女进来,武媚冷冷的道,“出去。”
两个小宫女惊惶的赶紧退了出去,并把门关好。
屋中再次静谧起来。
武媚一把扯开锦被,然后顾不得撕裂般的疼痛,取出马子坐了上去,捂着脸痛哭起来。





贞观俗人 第1249章 秦租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博多湾畔。
秦俊在驻倭总领事秦忠等一群唐商的陪同下,特意来到了湾西。
浆帆船沿海湾驶入西边一条二三十丈宽的河口,沿河而上,两岸平坦,阡陌相连。
秦忠介绍道,“这里之前就是几个小渔村,上游些才有一些庄园。河西这块地,北依海湾,西倚两道高陵,东面还有这条江,长约十二三里,宽约四五里,大约是三万来亩大小。”
随着筑紫国一分为二,加上太宰府的设立,如今博多湾一带成为了倭国西海道最富庶的一块地方,原来海湾畔荒凉的地方,也正在变的热闹起来。
“这些年,我们不少唐商在这块地上买田置业,大家渐渐聚居一起,成了唐人坊,我们希望公子这次能跟倭国王子谈一下,看能不能把这整块地都买下来,这样一来,也利于我们在这边长远发展。”
秦俊没急着表态,而是让秦忠他们带着他上了岸,仔细的走遍了这块地。
地很平坦,西山东江北面海,南面则是两山夹一江。
北边还有一处不错的深水湾,适合做港口码头。
西边隔着的山陵其实不算什么大山,两道山陵最高不过百丈,宽也不过六七里。
两道山陵斜卧,把西面的筑前前原隔开,长不过二十余里,宽不过十余里的筑前前原两面皆山,东面是唐津湾,那里是筑紫分国前唐船最早来的地方。
后来博多湾设太宰府,这里成为倭国西部新的贸易中心,唐船俱往博多。
“从这里到博多码头,也就二十里。”
山河海相隔段,但距离博多又近,相对还独立,交通也方便。
唐商们看中这里,这些年渐渐买了些地,但当他们想把整片地都买下来,以更方便他们建立一块完整的唐人坊后,倭国方面却有些不太愿意。
他们只愿意零卖,但价格却越来越贵。
在倭的唐商也都是非常精明,并不愿意当这冤大头。
“确实是块好地。”
秦俊转了一圈后,陪同来的一些秦家管事们也都觉得这块地方很好。如果能把这整块地都买下来,能做的事情可就多多了。
“买地不如租地。”
返回船上后,秦俊跟秦忠等一群驻倭商人们开口道。
“租?”
“对,但不是普通的租,我们把地租下来,建一个唐租界。”
租界,这最早是在林邑所立,当初秦琅主政岭南的时候,支持林邑女王回国平乱复辟,事后就在林邑国都所在地隔河相望的几大片河中洲租地为界。
这个租界可不是普通的租地、佃地了,虽然也付租金,可实际上这却是相当于治外之地的国中之中。
租界上行驶的是大唐的律法,由大唐的人管理自治,林邑国无权进租界管辖,没有执法权等等。
可以说,林邑唐租界对于唐商保护很大,而且便于唐商在林邑的发展,林邑租界还使的林邑这些年成为唐商最多的国家,同时林邑都城也成为交州往南,最繁华热闹的一个港口。
甚至连林邑国的贵族商贾们都喜欢跑到唐租界去居住生活,因为那里的治安远比王城更好,而且也更繁华热闹,被称之为小太平港。
林邑租界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唐商而言,租界里就跟在大唐国内一样。
而在租界外,不仅要受各种管辖,甚至还得被各种盘剥。但在林邑租界里就没这种情况,因为租界不仅自治,甚至还有租界的武装护卫,甚至连岘港的唐水师也在租界设有办事处,不仅常驻一团陆战队员,水师兵船也经常会过来采买补给以及巡逻等。
没有哪个敢不开眼的跑到租界来闹事。
而林邑女王对唐恭顺,也向来与唐商关系友好,虽说租界里的唐商也经常利用租界做点什么走私之类的事情,但女王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毕竟对女王来说,唐租界的存在,吸引来了更多的唐商唐货,也让林邑的贸易更进一步。
如今林邑港做为南洋第一大海港,吸引了多少商货,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可是看的着摸的见的。
晚上。
葛城王子设宴招待秦俊一行,在倭大唐商等相陪。
太宰府中,酒宴几乎完全是仿照中原贵族宴会而置,不过菜式则要简单的多。
鹿、野猪、鱼、虾、萝卜、豆腐,翻来覆去的就这么几道菜,虽然也做的还算精致,但饮食比起中原大唐来,那真是天壤之别。
而坐在秦俊身边的秦忠做为倭国通,还向他解释,说今天这宴会规格已经是顶级了,先前倭国招待朝廷派来倭国的册封大使也就这规格。
还说倭国地小物贫,所以向来节俭,就算是倭王,平时也是九分白米一分豆的杂饭,菜一般就三个,一荤一素一汤。
“难道就连鸡鸭牛羊也没有?”
秦俊倒不是喜欢排场,只是觉得在大唐就算是一般小民之家,有客人来了,估计也得弄几个鸡蛋,小地主之家,估计还得再割块腊肉炒,而随便官宦士族人家,有客人那肯定少不了羊肉的。
如宫廷宴会这样的就不用说了,烤羊烤骆驼那都是等闲了。
名菜浑羊殁忽,不仅烤羊,羊肚子里还要放只鹅,鹅肚里还要放上肉和糯米。
而秦俊的叔父秦珣先前授封左卫将军这个三品职时,崔氏还特意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烧尾宴,宴请朝中宰相公卿等,菜单总共一百零八道菜,冷菜热菜,煎煮烹炸炖蒸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山南海北的水果点心,可谓应有尽有。
对比下,倭国王世子招待他,仅八道只能称上小菜的菜席,确实寒酸,略显不敬。
“大化天王非常崇佛,所以即位之后便下达了禁令,禁食牛马犬鸡猴五种牲畜,且从每年四至初一到九月三十,禁止食一切宍。其它时间,不禁。”
孝德天王即位后,居住宫殿改名大化宫,故称大化天王,成为大唐藩属后,奉正朔,使用贞观年号,降号称天王。
孝德天王崇佛教,轻本土神道教,崇佛这块都能比的上南朝梁那位把自己关在佛寺,然后让朝廷拿巨款来赎的梁武帝了。
佛教传来中原时,本来并不禁食肉,只是禁五荤,也就是五种香辛料,但梁武帝时就下诏,禁止僧侣吃荤腥,鱼和肉都不让吃了。
虽然后来小乘教派其实也不完全禁荤腥,小乘教认为三净肉能吃,非三净肉不能吃。
所谓三净肉,就是我眼不见他被杀时的肉,我耳不听他被杀时哀叫声音的肉,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
这三种肉都可以吃。
不过传入倭国大兴的是大乘佛教,倭王极度崇佛,所以也要求倭国上下禁吃肉。
不过秦俊却觉得这禁令也有些奇怪,为什么只禁牛马狗鸡猴五种肉?难道他认为这是五荤?
鸡肉禁,鸭鹅为什么不禁?牛马禁,那羊鹿为什么又不禁,狗和猴禁,猪为什么不禁?
更奇怪的是,鱼为什么不禁?
秦忠帮着解释了下,但也说不出个具体的所有然来,只说倭国传统,鸡好像挺神圣的,据说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就有的,所以跟一般的牲畜不同。
又说鹿和猪肉在倭国统称为宍(rou)。
秦俊却越听越迷糊。
最后也只好接受倭国的这些怪规定,倒是有几位同来的长老,从另一方面做了些猜测,觉得这些禁令虽有崇大乘佛教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所禁种类既有他们传统习俗,也跟如今倭国经济有关。
倭国自圣德太子改革以来,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如今算是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早在圣德太子时,倭国上下其实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奴隶制度的部民制早就难以为续,氏姓贵族已经让大和国有分崩离兮的危机,部民制度崩溃,部民们不堪压迫,纷纷揭竿反抗,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皇和贵族也都感觉屁股底下的不安稳。
所谓改革,其实也只是为了维持既有的高高在上的利益而已。
只是不同位置的人,考虑到的改革方向不同。
如从圣德太子再到如今的中大兄皇子等的改革,主要还是以维护天皇皇室的角度出发的。
所以在如今的所谓大化改新的改革新政中,是废氏姓、废部民,收归土地公有,班田授地,就是把原来活不下去的部民奴隶们,给他们块地,让他们成为朝廷的佃户,种地交租,洗牌再来。
大和朝廷则从上到下,全面改革,搞中央集权,中央的二官八省一台,地方的国郡里,包括防人令新军制等,这是全面效仿大唐制度,为的是让崩溃动荡的大和朝,再恢复安稳。
这种新政,倭国的大贵族氏族豪强们当然是不满意的,所以近百年来,倭国宫廷政变跟家常便饭一样寻常,天皇废立寻常,而氏族豪强们自己也内斗兼并的厉害。
只是最终随着第一权臣,也是第一豪族苏我氏的覆灭,算是暂时让这场内斗分出胜负,因此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大化改新全面推行,新制度取代旧制度,仍然处于一个动荡时期。
虽说班田制的推出,解放了被奴役的部民,也解放了劳动安,维稳了局势,但是也不可能说一天就成功的。
此时的倭国,就如同是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仍然十分虚弱。
禁肉令其实就跟禁酒令一样,也是出乎经济考虑的。
要知道就算是中原王朝,每每在开国之初,或是灾荒动荡时期,也经常会下禁屠沽令,这个禁令便是禁止屠宰牲畜和禁酒。
酒不是生活必须品,但酿酒却要消耗粮食,当粮储不丰的时候,禁酒也是为了百姓生存。
同样的道理,牛马是重要的劳动牲畜,既可耕地又可运输,如果宰了吃肉,这就是严重损耗生产资料。何况,牛马的筋角皮还都是重要的军用物资材料呢。
大唐到现在,都还禁私宰耕牛,虽说如今大唐吃牛肉也多起来了,但这些都是从胡地贩运进来的肉牛,不是耕牛。大唐所有耕牛都要登记造册监督管理的,就算老病死了,也必须得报官,然后由专人宰杀贩卖。
大唐现在倒是不禁酒了,但也是因为粮食储备丰富,朝廷改禁酒为酒税,通过酒税来加强监管控制这块。
可现在的倭国,连武德贞观的水平都达不到,所以禁肉禁酒就很寻常。倭国不禁鱼,就可见他们本质上不是要禁止吃肉,只是禁止吃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的牲畜罢了。
猴像人,所以他们认为恶心不能吃。
鸡跟神话传说有关,认为神圣不能吃,但他们没说不能吃蛋,也没说不能吃鸭和鹅。
同样的,他们也不禁止吃猪、鹿、羊这些。
狗不吃,估计是因为狗是看家守户的。
从这有限的五种肉食禁令看倭人,便知道不是真不吃肉。五种类全年不许吃,鹿和猪肉只每年四月到九月这半年时间不准吃。
这看来,确实更应当是为了保护农业发展而制订的。
至于僧侣有专门对他们的禁令,凡僧尼者,饮酒、食肉,服五辛者,罚一个月苦役,若饮酒醉乱,及与人打斗者,各还俗。
肉食的禁令,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农业,毕竟刚行班田之制,倭国希望百姓更多专注于种田,而不是分精力去养殖牲畜禽兽。
“倭国难道真的就彻底禁止食五种肉?”
“也不全是,在每年四到九月这半年,是禁食的,但是冬春这半年,倭国朝廷会特旨允许宰杀一些老病瘦弱的牛马狗鸡。”
夏秋这是劳作的季节,冬春不是生产季节。
牛可以耕地,马可以驮运,狗可以看家护田,鸡可以司晨。
“倭国现在很穷吗?”
“穷!”
秦忠告诉秦俊,在部民制废除以前,在倭国真正能称的上人的,其实连百之一都不到,剩下的那百之九十九,都是部民奴隶,一天连顿干的菜饭团子都吃不上。
所以部民制才会维持不下去了。




贞观俗人 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财富都聚集在王室、氏族贵族和地方豪强们手里,但是这些人,其实跟中原大唐的贵族豪强们比,也差远了。
尤其是以前倭国的王室、贵族豪强们又都喜欢建大墓厚葬成风,所以在之前的倭国也被称为古坟时代,因为倭国的坟墓建的非常大,甚至比中原秦汉魏晋的皇陵都要大的多。
上到倭王,下到公卿豪强,都喜欢投入巨大财力人力挖坟修墓,反正以前,每到农闲季节,那些贵族豪强就会征召自己的部民,让他们天天去修坟,一修可能就是十几二十年。
等到墓主死后安葬时,不仅要埋进去许多精美的器物陪葬,甚至还要杀许多牛马、奴隶殉葬。
这种风俗,让倭国的财富极大的消耗在了这里面。
所以别看倭国的天王、贵族们好像高高在上,可平时却很节俭的,吃个饭菜团子,就觉得挺满足了,哪怕是天王,日常的膳食,可能也就是煎几条小鱼,能吃上一块鹿肉,都算是加餐了。
如今大化改新,禁止再修这种大墓,也禁止牛马、奴隶殉葬,禁止把金银铜钱,铁器、绢布等好东西陪葬了。
部民们分了班田,每年也仅需为官府做二十天免费劳役,但不再是修坟,而是修水利设施为主了。
大家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首先要让大家能吃饱饭。
倭国的养殖业其实技术水平和规模都非常一般,尤其是当废除部民部,转推行班田制后,其实整个倭国社会,是向着单一的种植业发展的。在过去部民制时代,一般还有专门负责养殖的部,但改成以户为单位的班田制后,便都变成单一的种植户了。
供给端的削减,必然也就导致了需求的大增,如果朝廷不加以限制,那么百姓都改养殖等,无疑会打乱他们的部署。
因此他们最后只好一禁了之。
至于说佛教,只是部份原因而已。
“倭国禁酒断屠,那我们的酒岂不是不好卖了?”
“之前我们的酒在这边挺受欢迎的,但现在这个新禁令出来,估计会受影响,我们希望公子也能跟倭国王世子好好谈一谈,希望能够解除些限制,保留一些额度。”
秦俊也明白,完全的禁酒令肯定也不可能,毕竟酒这东西本来就是贵族豪强们消费的,秦家的酒是从外面运来的,并没消耗倭国粮食,所以谈一谈,应当是可以的。
一顿简略至极的晚餐。
秦俊知道并非倭国轻慢后,倒也没什么不高兴,入乡随俗,粗茶淡饭倒也无事。
用过餐后,上茶点心。
边喝茶边谈事。
“今日我在博多湾转了转,发现西边有许多我大唐商人在那边买地置业,如今已经形成一个坊区了·····”
秦俊也没拐弯抹角,直接提出了把整块地都租下来的打算,言明就按大唐在林邑的唐租界例。
“那块地我看过了,据说是三万亩左右,我打算全租下来,把后面的两座山也一起租下来,就按五万亩算个整数吧。”
葛城皇子愣了一下,然后便摇头。
秦俊道,“王世子不要急着拒绝,不如先听下我们愿意给的租金再考虑如何?我大唐的上好官田,亩租不过六斗,你这片地,有海滩、有山陵,还有大部份是荒地,五万亩倒有起码三万亩是不能耕种的土地,但是呢,我们愿意东面以江为界,西面以山为界,把整块地都租下来,且愿意一次性租很多年,至于租金,可以付粮食,也可以付钱,甚至是你们想要的唐货都行。”
当秦俊这个租金一提出来时,连中臣镰足都不由的轻吸了口气。
五万亩地,哪怕按亩收六斗来看,这就是三万石粮食啊,这是一年的租金。
而现在那大块地,虽说就在博多湾,但也还距太宰府有二十来里,此时太宰府城外就是大片田地,秦俊要的那块地,仅有几个小渔村,然后就是唐人或买或租了几百亩地聚居。
更多的地都是荒地,更别说那片山陵了。
既没矿也没什么猎物,就是片荒山,秦俊居然也愿意按每亩每年六斗的租来付,两万亩荒山,这可就是一万二千石粮啊。
倭国虽然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但是水稻产量其实不高,亩收一石都未必能保持的了。
更何况,倭国此时推行班田制,规定,年满六岁公民授田,男子每人两段(当时约合11.9亩),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私奴婢各为男女的三分之一,授予户主,口分田终身使用,死后收回。
而授田者每段田纳稻二束二把,约为当时产量的百分之三做为租,充地方财政之用。成年男子还要纳绢或丝、棉、布做为调,每年服役十天,做为庸,可用布代。
1...637638639640641...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