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实际上太政官是由左大臣和右大臣负责的,左大臣为尊,右大臣为次,总裁太政官所有政务、宫中的典礼等,倭国根据中原秦朝的丞相府一词,左右大臣也被称为左右相府,简称左府殿和右府殿。
至于内臣,也就内大臣,属编制外官,但权限却与左右大臣一样,当左右大臣不能出朝时,内大臣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
位在大纳言、中纳言、参议、少纳言等诸官之上。
秦忠对倭国朝廷很了解,告诉秦俊,这位内大臣精通儒家经典,还熟悉华夏历史,能赋诗做赋,书法也非常不错。
“中臣镰足在南渊请安的私塾中学习儒学,同学有苏氏入鹿以及当今的倭王和大中兄皇子等,当年南渊请安曾称中臣镰足与苏我入鹿最得他汉学真传。”
秦俊没听过南渊请安,“他又是谁?”
“这人在倭国可是非常有名,被称为儒家大师,他是当年隋朝时,随使者小野妹子前往中原学习的八个年轻留学生之一,在洛阳学习多年,后来返回倭国,建立儒学私塾,招收了许多倭国贵族子弟,在倭国极为有名。”
中臣镰足还曾与苏氏入鹿一起师从过僧旻,这是一个渡来人,也就是指从中原或朝鲜来的人,传闻他是中原大魏陈思王曹植的后人。
苏我入鹿是倭国曾经最大权阀苏我家族的子弟,他的祖父苏我马子在推古女皇那个年代,权倾朝野,干掉物部氏,甚至都凌驾于天皇之上。
后来苏我马子去世去,将家族交给了入鹿的父亲虾夷,虾夷继续独掌朝政,废立天皇跟儿戏一样,虾夷年老病重后,代替其父掌握苏我氏,甚至当时朝廷重大决策,都是由年轻的入鹿代为决策的。
所以入鹿很年轻就已经执掌倭国朝政,据说在当时,中臣镰足做为入鹿的同学兼好友,就经常为入鹿出谋划策,一对年轻人曾是好基友。
但后来,苏我虾夷却不经天皇,私自将自己的大臣之位传给了儿子入鹿。
后来年轻气盛的入鹿放火烧毁圣德太子建造的班鸠宫和班鸠寺,后来更是血洗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将圣德太子一系的上宫王族诛灭,此举也导致中臣镰足与他决裂,退陷山林避而不出。
后来中大兄皇子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一起密谋诛杀苏氏入鹿,清除苏我氏家族,让皇族重掌朝政大权。
对于中臣镰足的建议,中大兄皇子无不遵从。
趁苏我氏家族内乱之时,中臣镰足让中大兄皇子迎娶了苏氏石川麻吕之女,将苏我氏家族的重要一员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然后又向他推荐了佐伯连古麻吕、稚犬养网田等能力扛鼎的猛士做为死士刺客。
后来他们利用百济使者来朝的机会,假借天皇名义,召苏氏入鹿赴宴,等他一进宫,就立即紧闭宫门,苏我石川麻吕负责将入鹿引进殿,中大兄皇子亲自持长枪隐藏殿侧,中臣镰足取弓箭潜藏一旁,然后两位猛士持剑在侧。
结果关键时候,这两位猛士居然因为太畏惧苏我氏的威名,而吓的呕吐起来,最后还是中臣镰足站出来喝斥二人,然后引弓射向入鹿,中大兄皇子也立马持枪跳出来刺杀,众人合力杀死入鹿。
第二天,又迫虾夷在家中自焚而死。
据说中臣镰足杀老同学苏氏入鹿这计谋,还是他之前读北周史记,学习周武帝宇文邕杀权臣宇文护的办法。
事成之后,本来皇极天皇要传位给大中兄皇子,但中臣镰足却让他拒绝,理由是大中兄皇子虽是皇极天皇之子,但他只是次子,他还有个大哥古人大兄皇子,所以他最后提议,让皇极天皇传位给弟弟轻皇子,然后立中大兄皇子为太子。
这样一来,推出个软弱的轻皇子为天皇,实际上还是中大见皇子掌权,就如当年圣德太子摄政一样,等积累了足够的威望后,到时继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反正倭国万世一系,血亲通婚,关系乱的很。
比如说中大兄皇子的母亲皇极天皇,本是茅渟王之女,最初是跟用明天皇之孙高向王结婚,生下汉皇子,后来却又勾搭上叔父舒明天皇,生下中大兄皇子和大海人皇子以及间人皇女。
舒明天皇死后,宝皇女抢了儿子的皇位,自己当上了女天皇。
等她儿子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她被迫退位后,让位给自己弟弟孝德天皇,而孝德天皇的皇后却正是她的亲生女儿间人皇女。
历史上,孝德天皇去世后,六十一岁的宝皇女再次出来跟儿子抢皇女,居然又一次登上天皇之位,改称齐明天皇。
不过这种事情在倭国见怪不怪,比如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皇名叫额田部皇女,她本身是钦明天皇的女儿,然后嫁给了自己的哥哥敏达天皇,敏达天皇死后,另一个兄弟用明天皇继位,她被尊为皇太后,用明天皇死后,又拥了她另一个兄弟继位为崇峻天皇,后崇峻天皇又为苏我氏暗杀。
于是她被舅父苏氏马子拥为天皇。
推古女皇立侄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而他的父亲是推古天皇同母兄用明天皇,母亲却是推古天皇的异母妹。
在这种极复杂的情况下,倭国的皇位传承反正复杂的很,丈夫传儿子,传兄弟,传妻子,传侄子反正都行,只要大家身上有天皇家血统都行,基本上只要父亲或者母亲当过天皇,就有资格当天皇了,关键是支持的势力够强。
中大兄皇子虽然策划政变干掉了苏我氏,但本身人年轻又没什么威望,又是女皇的次子,所以最后听从中臣镰足的建议,效仿当年圣德太子,让舅父先当天皇,反正他没有什么根基,当天皇也只是个摆设。
中大兄皇子依然能够掌握朝廷实权。
在孝德天皇继位后,中臣镰足做了内大臣。
虽然曾经与苏我虾夷一起执政的阿倍内麻吕做了左大臣,苏我入鹿的堂兄苏我石川麻侣做了右大臣。
但苏我氏在政变中被清洗,苏我石川麻吕早就没了根基。
阿倍内麻吕虽说是政界元老,还是豪族代表,女儿小足媛又是孝德天皇的妃子,但是中大兄皇子的妹妹还是孝德天皇的皇后呢。
不管是阿倍还是苏我,这两大臣,不过是政变之后提上来安稳形势的,真正的大权就握在中大兄皇子和内大臣中臣镰足手上。
中臣镰足手中更是握着最重要的兵马指挥权。
秦俊听的不由头大,这倭国确实够乱啊。
“容我向大郎再引见三人,这三位分别是南渊请安、僧旻和高向玄理,他们三位皆为曾长年留学大唐的名儒,如今为倭国的国博士。”
国博士一职,类似于大唐的散骑常侍之类的官职,是皇帝的高级顾问。
而僧旻本身也是一位佛教僧人,因此还有点国师的味道,反正这三位都是倭国里的亲汉学汉政策的引领者。
三人见到秦俊,也是份外感觉亲切,大礼参拜。
一行简单的见面后,进入了筑紫国宾馆。
中臣镰足让人备茶。
秦俊笑着让人取来茶叶,“这些茶叶都是家父让我带来的好茶,便忝做见面礼,还望各位不要嫌弃。”
檀香木盒包装,又用上等湖丝包裹着,还配上了一套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





贞观俗人 第1245章 倭人的请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秦俊很大方,中臣镰足和僧旻他们,一人送了一套。
虽然在喜欢饮茶的秦琅眼里,其实紫砂茶具更让他钟意,但这些晶莹剔透品质上乘的玻璃茶具一摆出来,还是让这几位仰慕大唐文化的倭国大臣们激动万分。
秦俊又取来几枚玻璃璧,其实就是一块玻璃圆环,但是纯净的比水晶还更透亮,几人都觉得这比玉更稀罕。
喝着茶,几位倭国大臣都对秦俊表达了对魏公的问好。
秦俊也就顺着问了些所谓倭国新政内容。
倭国如今处处学大唐,废除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确定新的官职制度和冠位制度,确定以倭王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将各级地方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设置二官八省一台中央官制和郡国里地方行政体系。八省类似于大唐六部,弹政台则相当于御史台,太政大臣、左右大臣相当于三公等。
说起这些,那几位在大唐呆过很长时间的国博士都深感自豪,觉得他们引领倭国走向文明,还说若不是怕直接引用大唐官制犯忌讳,都想直接用大唐的三省六部十二卫府制度。
等秦俊听说如今倭国居然把王室和贵族的领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公,变为公地、公民,推行班田制、租庸调制等的时候,也不由的惊叹,这些人还真是胆大,怪不得倭国这些年乱的很,迈这么大步子,当然会扯到蛋的。
他们甚至学大唐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京师置五卫府,东国及九州等边塞重地设置军、团、防、戍,征集农民当兵,三年一轮番。
这也就是倭国地小实力弱,否则若是中原敢直接改革这么大步伐,早亡国不知道多少遍了。
“我倭王今年颁下倭国史上第一个造籍令,令清查人口,登记户籍。”
秦俊一边轻抿茶水,装假倾听状,其实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倭国如今所做的,只不过是在学大唐,而且还有点照猫画虎的感觉,他们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其实远不如吕宋。
毕竟吕宋在这方面可有着先天的优势,本就是一张白纸,更好涂绘,更何况那涂绘者乃是秦琅呢?
贞观新政可有很多就是出自父亲秦琅之手。
等倭人奉上准备的精巧点心时,也终于进入了一点正题。
中臣镰足代表倭国世子,也代表倭国朝廷,向秦俊提出了几点面临的困难。
倭国如今全面汉化改革,也因此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说货币问题。
之前倭国是实行了几百年的部民制,这是一种奴隶制度,从王室到贵族,都是庄园经济,国家也没有什么正式的税收之类的玩意。
经济交易等体量也小。
所以过去主要是以物易物,上层贵族间则多用金和银等。
但如今既然全面汉化,搞土地国有,废除部民制庄园制,搞班田制,分田授地,征收租庸调,又是防人法等等。
中央集权,必然会比原来相对封闭的庄园奴隶制度更活跃。
“我们想邀请秦家在我们大和国建立铸币厂,最好是能够合伙铸币,所铸造之币就在大和国流通。”
中臣镰足提出了第一个请求。
货币流通量不足,带来的问题太多,首先就是钱重物轻,倭国现在各种物价都很低廉,因为大家手里都缺货币,这就导致了钱重物轻。
就如同贞观初年时一样,贞观三四年时,斗米才二三文钱,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唐进入了盛世,其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经济危机表现,没有足够的货币在市场流通,钱就越来越值钱,更多的货物和更少的货币,就使的两者的关系变的畸形,最后本就缺钱的穷人,就更加被剥削割韭菜。
毕竟钱再少,他也都主要集中在有钱人手中的。
如今倭国的情况,比大唐的还麻烦。
因为当初大唐就算通缩钱荒,但毕竟是内部循环。但现在倭国全面与大唐通商贸易,倭国货币不足,钱重物轻,偏偏他们自己没铸币能力,现在还都流通唐钱。
于是乎,唐商就过来疯狂的割倭国韭菜。
倭人没钱,唐人有钱啊。
本来如果只是唐商来买买买,这倒也能增加货币流通量,提升物价的。可问题是,唐商的买买买,可不是拿着钱买。
唐商是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甚至是糖铁酒布盐,反正唐商船上随便载来的货物,都是倭人想要的,都比倭国自产的强上许多。
而倭国本身并没有什么东西是唐商看的上的,能让唐商看的上的,也就是倭奴、倭铜、倭金倭银这些了。
其它的还真没人稀罕。
所以唐船过来后,倭人过来交易,要么用那几样东西换,要么你拿铜钱来换,但问题是本身就缺钱啊。
所以最后倭国除了用那些资源易货外,连那不多的一点铜钱货币储量,也总是在不断的外流出去。
有时倭人实在拿不出东西来买货了,一些唐船也不可能再把东西载回去,于是有啥买啥,也买点走,但下次就不愿意再来了。
倭国上下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却没法解决。
贸易尽是逆差,而且越来越大。
光靠着金银铜来支付逆差,不是长久之计啊。
更别说,现在钱荒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钱荒还导致私钱开始泛滥,同时劣币驱逐良币等情况,倭人已经开始以物易物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倭国现在打压本土的神道教,极度崇佛,这就导致了佛教用的铜像铜器等制造需求大增,本就不多的那点铜钱,还老被人偷偷的毁了铸铜器,倒手就能大赚一笔。
“我建议。”
“只是建议啊。”
秦俊端着茶杯,缓缓的说道,“钱荒就是钱太少了,所以得加大铸币,铸币需要铜料,所以要增加铜矿的开采。”
“只要铜料足够,我们秦家的铸币厂一年铸个几百万贯钱给你们都不是问题的,但是若说在倭国建铸币厂,现在条件还不太合适。”
“公子,如果把铸币厂建在铜场,也能节省很多运输等成本啊。”僧旻道。
秦俊只是摇头,“我们秦家铸币厂一年能铸出几百万贯钱来,可不是传统的铸法,那是有许多新型秘法的,要迁来倭国建厂很麻烦,反正倭国和吕宋也相隔不远,通过大海航运,往来也顶多十天时间而已。”
“只要你们提供更多的铜料给我们,铜钱不是问题。”
中臣镰足无奈道,“可铜山开采要耗费大量人力,如今我们已经开采了这么多铜山,产量实在是难以提升了。”
唐船带来的唐货,样样都好。
倭国上下人人都喜欢唐货,可问题是现在越来越买不起了,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要禁海禁贸易,他们担心再这样贸易下去,到时倭国金山银山铜山都要开挖光了,国家和百姓都要穷困,所有的财富都要让唐人赚走。
所以只能禁海禁商。
但中臣镰足等都认为,禁海禁商只能算是一种最没办法的办法,要想发展,还得贸易。尤其是现在的这种唐倭贸易,为倭国朝廷其实是带来了巨大的税收的。
倭国现在对香料、茶叶等各种奢侈商品,都征收重税。
比如说一担绿茶原本是二十贯钱,倭国直接就加征五十贯一担的关税,其它的丝绸啊糖、酒、纸等等都是如此。
重税。
另一方面,倭国现在经济主要靠采矿,采矿也征收重课,采出来就要征两成矿课。然后出口的时候,还要再征一笔重税。
再加上贸易兴起的诸港里的工商业,征收的各种市税交易税等,为倭国带来了重要的财政收入,可以说,倭国现在财政就靠着学大唐征收的盐酒茶矿糖等专税,加上关税、工商税这些了。
若是禁海,估计倭国财政马上就要破产,改革也就难以继续下去了。
更别说,现在倭国搞贸易,挖矿这些赚钱的,也都是王室和那些贵族豪族们,谁舍的这笔丰厚的收入?
一旦禁海,到时矿挖出来卖给谁?
现在百姓还能卖点海带菜啊、盐鱼啊之类的土产出去,禁海后这些也是卖不出去的。
秦俊并不同意到倭国来建铸币厂,更别说跟倭人合资建厂了,但也没把话说死,只说回吕宋后会跟父亲禀报此事。
他还是提出多建矿场。
不仅是铜矿,金银矿,以及铁矿、硫磺、铅、锡等,反正是矿都可以采,还是老法子,秦家出技术出本钱,倭国出矿出人,大家合伙开采,有钱一起赚。
中臣镰足提出新的合作方案,以后开采的所有矿都可以卖给秦家,但是秦家得用铜钱购买付款,不能再跟之前一样,用其它唐货抵。
秦俊似乎早料到会有此事。
“以往我们从中原运来唐货,到倭国再换购回矿料,船一来一回刚好,如果现在要我们付现钱换矿料,那我们可就损失了一次交易啊。”
“希望公子能够见谅,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秦俊故意沉吟了一会。
“其实倒也不是不行,我呢提个建议吧,如今大唐来倭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你们看是不是应当允许我们秦家在倭国设立钱庄票号呢?如果允许的话,你也知道我们秦家经营的钱庄票号可是非常有经验的,资本也是非常雄厚。”
“只要让我们在倭国设立钱庄票号,以后我们就会有专门的宝船定期运钱过来补充,这样以后商人们也不用自己费力运货又运钱来了,当然,我们若是在倭国开设钱庄票号后,不仅可以经营汇兑业务,也可以经营储蓄和放贷借款业务的。”
中臣镰足等人相互对视,眼神交流了好一会。
“这事我们会向世子禀报的。”
中臣镰足起身,请秦俊等前往太宰府,说世子已经扫榻相迎翘首以盼了!




贞观俗人 第1246章 武才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终南山,
翠徽宫。
夏日炎炎,皇帝幸终南山翠微宫行宫避暑。此行宫笼山为宫,最早本是武德八年时高祖李渊降旨建造的太和宫,未完工,贞观初废,贞观二十年重新修建,改名翠微宫。
山中静谧,行宫清凉。
才人武媚娘坐在安喜殿外廊下,展前大树浓密的枝叶遮蔽了午日炽热的阳光。
宫中静悄悄的,连蝉鸣都听不到一声。
皇帝此时应当又刚服过丹药睡下了,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扰皇帝,连蝉也不行,行宫专设有粘杆处,负责每日粘捕行宫的鸣蝉,不让一只蝉能打扰到圣人清静。
皇帝服用天竺胡僧的丹药过后,往往会脾气暴躁,先前曾有好几个宫人宦官因为打扰了圣人服丹后的宁静而被处死。
武媚娘透过浓密的树荫,抬头望天。
天空很蓝,云彩很白。
“姐姐又在发呆了!”
一身湖绿宫裙的徐充容笑着过来,“姐姐在想家人了吗?”
武媚娘起身行礼,“武媚拜见充容。”
“姐姐何须与我客气,快起来,这天也太闷热了,竟然一点风都没有,来找姐姐聊会天,就知道姐姐没有休息。”
徐充容本名惠,出身浙江湖州的长兴,江南名门士族才女,四世祖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曾祖为南陈始安太守,祖父为延州临真令徐方贵,其父徐孝德十五岁就仕隋,为谒者台奉信员外郎,后入唐,先后担任绵州巴西县尉、洛阳伊阙县丞,太子府右卫长史,将作监丞等。
养有二子一女,皆才名闻于世,女儿徐惠十三岁时被皇帝礼娉入宫,将她召为五品才人。
徐孝德也因此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之后徐惠升为昭容,徐孝德被授五品勋官骑都尉,年初,政绩考核出色,升为五品水部郎中之职。
当年徐孝德十五岁出仕,就是凭南陈衣冠子这条,徐家是东海徐氏家族一支,属于江南士族中较有名的。
徐惠四岁就能熟读论语、毛诗,八岁就能写文章,小小年纪,其诗赋作品就已经名扬士林,李世民读过她的作品后都大赞不已,特以文才召入宫中为才人。
才人在唐朝后宫中属于五品,既是皇帝嫔御,也兼为女宫。
大唐后宫制度,是一后四妃九嫔制度,下面还有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共二十七命妇,再往下还有更低级的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这三等称为八十一御妻。
所以大唐皇帝编制内的妻妾,一共是一妻,一百二十一妾。
从正一的四妃,到正八的采女,皇帝的妾侍们各有品级。
这些都属于皇帝的妻妾,妻妾之外,宫中还有大量的女官,以及宫女。
女官一般是举荐入宫,或从宫女中提拔,而且九嫔之下的皇帝诸嫔御,也基本上都兼为女官。
大唐女官负责的是六宫一司。
大唐内宫等级严明,阶级分明。
形成了后妃嫔御这些皇帝妻妾,以及女宫这些宫中管事,以及宫女这些奴婢三大阶层,各司其职。
不过有时候宾御也兼女官,女官有时也会被临幸转为嫔妃,而宫女一样有可能被临幸而成为嫔御,或提拔为女官。
徐惠十三岁时入宫,是以才闻召,刚进宫时就直接授的才人,入宫后兼为女官,在六局中的尚仪局初任司籍,负责四部文籍,笔札文案这块。
后升为充容,已是九嫔之一,故此不再兼任女官了。
武才人武媚娘,其实是跟徐惠同一批选入宫的,但武才人要比徐惠大三岁。当时是贞观十三年,选了一批贵族勋戚和士族名门家女子入宫。
徐惠以才名入选,而武媚是以美色入选,入宫后都授五品美人。
徐惠兼尚仪局的司籍,而武媚则兼尚宫局的司记,尚宫局掌导引中宫,凡六尚书物出纳文籍,皆印署之,司记就是掌印的。
整体来说,后宫的这六尚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小衙门,类似朝廷的六部,六尚局下也各有四司,如同朝廷的二十四司。
相比起徐惠入宫没多久,就以才情打动皇帝,很快得到宠幸,并升为九嫔之充容,正二品。
武媚入宫后却没这么好运气,或者说武媚入宫后并没有刻意主动的去奉迎讨好皇帝,所以入宫转眼八年,依然还是位才人。
1...635636637638639...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