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只是在尚宫局倒是做的越来越好,如今已经接替了退休的老尚宫,成了为尚宫局的两位尚宫之一,虽然还只是排第二,可另一位年老,实际上尚宫局事务基本上是由她负责。
大唐制度,后宫有六尚一司,殿中省也还有个六尚局,殿中省的是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六局,而后宫的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
殿中省主掌天子服御,主要还是外朝事,且多以士人管理,兼用宦官。
不同女官六尚,专管内宫。
在后宫女官中,权最大的莫过于尚宫和宫正这两职,尚宫类似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反正宫中事务都要经过她们用印,文书账簿也都归她们管,连宣传启奏这些也是经她们之手。
而宫正,则负责的是戒令、纠禁、谪罚之事。
一个掌印,一个掌罚。
做为皇帝后宫的女官,尤其是如尚宫、宫正这样握有实权的女官,就算是身份尊贵的嫔妃、皇子、公主们,一般也会对她们十分客气,一些年幼的皇子公主甚至还要向她们行礼拜见,而外命妇们就更不用说,一般哪怕是王妃、国公夫人等见了,也会主动请安见礼。
徐惠与武媚的关系不错,当年同一批入宫,私下关系不错。
“姐姐刚才在发呆,连我来了也没发现,究竟在想什么呢?”
武媚微微一笑。
想什么呢,其实也只是刚才看到一则与他有关的消息,于是便不免浮想联翩走神了。虽然时隔多年,可武媚的心中却始终忘不掉那个人。
对于皇帝,武媚是尊敬甚至崇拜的,但却并没有其它的感情。尤其是入了宫,经常能够见到皇帝后,她便发现皇帝也并不全是如民间传说的那样神武圣明,这位皇帝有时也会有粗鲁甚至凶悍的时候。
尤其是这几年,皇帝性格越来越暴躁,后宫中经常有人被皇帝下旨杖杀,整日服药炼丹,躲在宫中不出的皇帝,经常形像狼籍,武媚的心中甚至有对这位天子的暗暗鄙夷。
徐惠由才人升为充容,但又如何,这么些年了,也没见她怀上过。
而且做为尚宫,武媚很清楚的知道一些外面不知道的宫中秘密,比如天子已经有十年都没有让后宫再添过一个子嗣了。
没有一个后宫怀孕过。
天子也很少再临幸嫔妃,虽然偶尔也还是会照例宣嫔妃进御,但武媚很清楚,皇帝早就不行了。
所谓的天可汗,如今其实不过是个糟老头子,还差点到五十岁,但除去那些光环,他真的连个普通老头都不如了,反正武媚就看不上这个糟老头子。
而那个糟老太子似乎也瞧不上武媚。
在那糟糕的天可汗形像对比下,反倒是她脑海中多年前印下的那个人,这些年却越发的清晰起来,甚至越来越生动。
武媚早就患上了单相思的病,每每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总会让她平静无波的心再起波澜,甚至能让她夜不能眠。
大唐后宫制度,宫女们是年年采选,一般选清白人家的女子送入宫中,经过教导培训后,分配到各处做事,有一个相对庞大的宫人群体。
但为了避免如以前朝代那样,让那些年轻的女子们在宫中服役一辈子,甚至独孤终老,所以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实行了恩赐出宫制度。
一般来说,选十五六岁左右女子入宫,在宫中做事满五年,如果没有升任女官或被临幸的话,就会恩放出宫,或由天子、皇后开恩将她们许配给禁军将士,或是赐给诸王或是勋戚高官们为妾。
若是自愿回家乡的,也开恩送还家,还会赐给一笔钱,她们若婚配,宫中还会出一笔陪嫁。
在这个制度下,可以说以往宫人的那种怨气基本上没什么了。
反正出路多了,选择也多了,不会如以前,如果没被临幸或没当上女官,可能就在宫里当一辈子洗衣女什么的,老了连个儿女都没有,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过男子,只能悲惨的跟宦官结伴对食,做对假夫妻之类的。
不过相比起宫人,女官一般又不同。
许多女官本就选的贞节寡妇之类的,或是宫人中提拔起来,或由嫔御兼任,故此一般女官出宫的就少的多。
如武媚虽没被天子幸御,但她是才人兼尚宫,有天子妾侍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再出宫的。如果将来天子驾崩,有儿子的,能够随往封地当太妃,有女儿的,一般出宫居住。无儿无女的九嫔之上高级嫔妃们,一般是赐府第养老。
而低级一些的嫔御,往往会要求在陵园守墓。
最低级的那些御妻,又没生儿女的,则一般会要求出家为尼。
一般的女官可能换个皇帝,继续再做女官,或者干脆出宫,可武媚这样有天子宾御身份的,未来却很迷茫的,尤其是根本没有一儿半女。
入宫快九年了。
武媚最初对皇宫对皇帝的那些美好幻想早就尽去了。
现在心中只有对这地方的厌倦,觉得这里就是个大牢笼。
好在这些年,天子不大管政事,喜欢到处巡幸,这处行宫住几个月,那处行宫住半年,这也算稍稍排挤了下心中的苦闷了。
“徐充容这么高兴,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徐惠瞧瞧左右,见四下无人,便坐到武媚旁边,握着她的手,有些羞涩的道,“刚刚圣人临幸我了。”
武媚有些惊讶,皇帝不行,这在宫中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了,皇帝经常召人侍寝,也不过是做做样子。
“王将军自天竺归来,擒戒日国王阿那罗川献俘阙下,还寻回了先前玄奘法师向圣人引见的胡僧那罗迩婆寐炼丹药的关键几味药材,圣人服了这新丹后,重振雄风了。”
“恭喜充容。”武媚惊讶之下,也向徐惠贺喜,“希望充容能够早日怀上龙种。”
徐惠却摇头,“先前姐姐跟我讲过那个排卵期计算法,今日我不在日子。我来跟姐姐讲,是因为圣人服了这丹药后,特别雄劲,我估计圣人醒后,可能还会要,所以特来告诉姐姐,我记得姐姐的日子应当就在这几天吧,可千万莫要错过这个大好时机,一会姐姐跟我去含风殿,待圣人有需,姐姐便可承幸。”
武媚愣住,没想到徐惠居然这么好心。
后宫表面和谐,可其实争风吃醋各种勾心斗角她见的太多了,皇帝已经十年没有子嗣,如今突然雄风大振,这样的机会,后宫谁不想要?
尤其是那些入宫后始终没生下过一儿半女的嫔妃们。
徐惠也是一样,但她却主动来找她,不仅透露了圣人重振雄风消息,居然还要帮她承幸得宠,这可就太难得了。
“充容,这样的好机会,你更应当把握住啊。”
翠微行宫里,随驾的嫔妃本就不多,徐惠这几年较为得宠,经常走哪带哪,如此好机会,怎能错过。
“我不在日子。”徐惠道。
“就算不在日子,也当趁机多邀圣宠啊。这次不在日子,下次日子总会到的。”
“姐姐难道不愿意吗?”
武媚脑中又浮现了那个身影。
总是忘不掉他。
皇帝突然雄风大振,难道那天竺胡僧的丹药真的这么灵?武媚却觉得有些不太合理,那个胡僧自称二百岁了,武媚也见过,只觉得这只是个猥琐无比的淫僧,望向宫人、女官们的女神总是那么的淫邪。
估计又是什么歪门邪道之法。
所谓天子雄风大振,可能也只是里面加入了一些特殊的药物吧,这种重振雄风,不见得是好事。
毕竟天子都沉寂了十年之久了。
“圣人有召,我自当承幸,可若是圣人不召,我又岂敢痴心妄想。”武媚微笑着拒绝了去含风殿邀宠的提议。
贞观俗人 第 124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日头还未落尽。
白天烈日留下的暑气还在升腾着,紫徽宫的寝宫含风殿里,宫人也早早的运来了许多大冰块摆在殿中,甚至连殿顶都已经通过水车将清凉的井水抽上去,通过一节节竹管喷淋而出。
可皇帝还是觉得燥热。
徐惠在婉转低吟。
渐渐控制不住自己,嘴唇都已经咬破,浅吟低唱慢慢变成了抽泣,连身体也开始在畏惧逃避。
对于名门士族出身的才女徐充容来说,日落前承幸就已经是有违礼教的荒淫行为,可圣人根本不管不顾,眼睛红通通的鼻子里喘着粗气就扑上来,三几下就将她的衣裙扯的稀烂。
这衣裙用的可是她老家湖州的著名湖丝,还是湖丝中最精良的南浔辑里湖丝,记忆里贞观以来,南浔这座小城的丝行埭一年比一年开的多,这里成了湖州生丝的集散地,最多时达到五十多家丝栈,形成了一条一里多长的繁华热闹的丝市。
丝行收购上来的丝就在这里装上开往各个商埠港口的丝船,河埠上的青石板台阶都被重重的丝包划出一道道深沟。
到如今,湖丝成为天下蚕丝之最,湖丝分头蚕、二蚕、末蚕,质量以头蚕为上,又以其细而白者,称为合罗,专为皇帝织造御服所用,稍粗者,也主要进贡宫廷嫔妃皇子公主们之用。
徐惠身上的这袭宫裙,便是皇帝特旨用合罗所织,是格外的恩宠。
一件宫裙所费,就价值八百千。
但现在,皇帝却三五下就把这件相当于十几户普通百姓家产的裙子撕碎了。
徐惠不敢过于抗拒。
但很快她就吃不消了,今天的皇帝格外的粗鲁,毫不怜惜,甚至格外的勇猛。
“宅家,臣妾不行了,饶了臣妾吧!”
徐惠苦苦哀求,却并没得到皇帝的怜惜,皇帝就如同一头发了情的公牛一样,红着眼睛在拼命。
不堪挞伐的徐惠哀求中指甲挠破了皇帝的后背,划出几道血印。
最后更是直接晕死了过去。
在一边的宫人忍不住小声提醒皇帝。
皇帝恼怒的起身。
徐惠悠悠醒来,畏惧的后退。
“刚才朕一时有些粗鲁了。”
“是臣妾身子太弱。”
徐惠见皇帝依然双眼赤红,只好哀求道,“臣妾今日实在无法再承受君恩,不如召武才人前来承幸!”
“你是说尚宫武媚?”
徐惠点头,梨花带雨。
满腔邪火乱窜的皇帝,此时只想要一泄心中的这股邪火燥热,“赶紧召武媚前来!”
武媚接到内侍来传旨时,正在看一份报纸,头版用很大篇幅写着王玄策出使天竺国的事迹。
话说大唐藩属国泥婆罗内乱,吐蕃趁机出兵,大唐闻讯派出使者王玄策前往,喝令吐蕃停止出兵,并让他去主持平定泥婆罗国内乱。
王玄策领旨后一路往西南而行,沿途召集了八千党项、白兰、苏毗诸蕃部落骑兵,在吐蕃边界,遇到吐蕃大论芒相松囊故意阻拦,王玄策假装停兵不进,结果却暗引精骑绕路,翻越雪山冰谷,出其不意的杀到吐蕃军后方,夜袭蕃军,斩首三千余众。
然后趁胜一路引兵杀到了逻些城下,松赞干布本还想拒唐使于境外,谁料到王玄策如此厉害,被迫出城请罪。
王玄策请天子剑,连斩吐蕃数名大贵族后,又挥鞭抽了松赞干布三鞭,然后才算这事暂时结束。
之后,松赞干布便迅速撤回了派往泥婆罗国的军队,却又暗杀了原本在吐蕃国中的流亡泥婆罗国王,有意想加剧混乱。
谁料王玄策根本不用吐蕃兵,仅用自己带来的这诸部八千骑,翻越大山,进入泥婆罗。
六月,一路翻越喜马拉雅山,连战皆捷,至八月中旬,已经逼近到距离泥婆罗都城仅六十里外处。
此时篡位谋朝的毗湿奴笈多惶恐不已,只得从各地调集兵马布防,一面却又向南边的戒日国借兵请援。
数日后,王玄策出其不意的绕过了毗湿奴的防线,奇袭都城下。
双方展开攻防战。
虽然王玄策率领的是党项、苏毗等诸藩属国部落骑兵,但在王玄策的指挥下,依然战斗意志勇猛,面对占据险要的王城,王玄策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占了一段城墙,双方杀到黑夜。
半夜,城中的僧人响应,夺取了一处城门,引唐军入城。
湿毗奴没能撑到他在外围的援兵回来,最后被王玄策生擒,直接当众斩首,然后王玄策以死在吐蕃的流亡国王乌达亚的儿子纳伦德拉·德瓦为新王,向泥婆罗各地土邦首领、官员们下令。
最终泥婆罗全国平定。
平定了泥婆罗国的叛乱后,王玄策把八千蕃军暂留在泥婆罗国,帮助新王维持统治,然后自己只带了一队骑兵就前往天竺国,回访戒日帝国。
他是沿着吐蕃-泥婆罗-戒日曲女城这条现有的贸易商路过去的,道路难行,只通一马。
过了泥婆罗往天竺,这道路才算好走许多。
可当他们满怀友好的到了恒河平原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居然变天了。
原来那位曾经盛情招待玄奘,还奉他为国师的戒日王居然已经病逝,他一死,戒日国的诸侯,立即就开始内斗起来。
其中一位封建诸侯阿罗那顺,便趁乱占据了都城曲女城,并篡位称王。
戒日帝王在位时,虽然也算了得,一统中印度,但他的统治,也是比较松散的一个联盟制度,当年笈多王朝崩溃后,天竺诸邦国混战,后来打出四个较强的国家,戒日王本只是个王子,后来因缘巧合下当上了国王,打了许多胜仗,后来又与另一个强国组成联盟,击败了另一个联盟。
后来联盟直接合并为一,于是东征西讨加上威胁利诱,也算勉强达成了恒河流域的中天竺的统一,但他在向南面高原征讨摭搂其王国时,就曾兵败,止步不前。
东西两面的一些国家,也只是称臣纳贡而已。
他自己后来大行分封制,使的戒日国内有三十多个封建藩属国,他在位的时候,当然表面和谐,但他一死,戒日国便立即内乱分裂,帝国也就分崩离兮。
戒日王的统治跟以往天竺的那些王国都差不多,很松散,境内有太多半独立的封建诸侯。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享受各种权力,任命官员、征收税赋,甚至拥有军队等,而戒日王在这些封地上并没有太大的权力。
戒日王自己直接控制的领地,其实很小。
他有一个女儿嫁给伐拉比王,生下儿子达罗犀那四世,在戒日王死后自称拥有继承权,自立为‘王中之大王’,而觊觎曲女王城以及戒日国王位的还有其妹夫莫卡里王的兄弟,以及戒日王手下的一位将那罗那顺。
正是在这种混乱无比的时候,王玄策来到了天竺,奉皇帝之命来回访天竺。
戒日王生前的时候,从许多商人,以及玄奘这里知道了东方大唐的强盛,所以希望与大唐交好,通商结盟,与他以往不断跟周边诸国联姻和亲一样,戒日王很注重与周边强大外邦的外交关系。
只是他没等来大唐使者先死了。
阿罗那顺听闻唐使团前来,于是打算从唐使这里得到支持,希望通过大唐皇帝的支持,来压倒那几位有力的竞争者。
只是王玄策虽然头一次来到这个湿热无比的大平原上,但对于阿罗那顺派来的使者所说的事情,听过后还是立马就拒绝了。
因为戒日国的王位再怎么传承,也不可能轮到阿罗那顺这么一位贵族将军。
不管是传外甥还是传女儿或侄子等,反正王位肯定是在王族里传承才对嘛,大唐怎么可能支持一个臣子篡位呢。
王玄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这时其它几方势力听闻王玄策来了,也都准备去迎接,也想跟大唐使者拉上关系,与中原大唐结盟。
被拒绝的阿罗那顺恼羞成怒,更不愿意其它几方得到大唐的支持,于是便干脆派人劫杀使团,想要强硬控制在手。
王玄策哪料到这天竺人居然如此不讲礼仪,居然袭杀使团。
他本来就没带多少随从,结果措不及防之下,手下的蕃骑几乎皆被杀,最后还是王玄策勇猛,带着副使硬是逃了出去。
他先往东北的迦摩缕波国跑,躲过了阿罗那顺在他来路的拦截追击,出其不意的逃出重围。
本来出使计划也是打算见过戒日王后,再去迦摩缕波国的,王玄策手里仅剩下一道给迦摩缕波国王的国书,就去见了日胄王。
那位日胄王倒也对这两位狼狈的大唐使节十分客气,找来国中的唐商,帮着验明了身份后,便立马派出了精锐的卫队,沿藏河河谷送他们先回吐蕃。
王玄策绕了一圈,又从逻些再次回到泥婆罗国,憋了一肚子火的他,把留在泥婆罗国帮忙维持秩序的八千蕃骑再次点齐,然后杀气腾腾的冲向了曲女城。
阿罗那顺领兵守茶镈和罗城。
贞观俗人 第1248章 无情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王玄策率八千兵马,强攻三日,最终硬破了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然后一路追击阿罗那顺,最后他们被赶的跳入河中,溺死万余,阿罗那顺侥幸逃脱。
王玄策领兵继续追击,阿史那顺纠集兵马再战,结果再次大败,王玄策更是成功将阿罗那顺擒获,俘敌数千。
阿罗那顺的妻子在乾陀卫江继续据城顽抗,王玄策一路杀过去,再次破城,将满城尽皆俘虏,共计俘获男女一万两千余人,各种牲畜三万多,阿罗那顺的五百八十多座村邑领地,于是尽皆投降。
这一系列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战斗,惊呆了戒日国王死后分裂混战的封建诸侯们,阿罗那顺也是当年跟着戒日王东征西讨的猛将了,可居然被那位唐使的打的灰飞烟灭。
于是各自立为王的诸侯们纷纷送来牛马犒赏唐军。
尸鸠摩就送来牛马三万,还送来许多弓、刀、宝缨络等,之前就派侍卫护卫王玄策回吐蕃的那位迦摩缕波国王日胄王更是又送来许多犒赏物资。
他们还不知道从哪听说的传闻,知道了大唐皇帝是老子之后,于是还纷纷请求赐下老子像。
整个中天竺都被王玄策震住了。
对这位使臣畏惧无比,纷纷来讨好结交,也希望能够通过他,得到大唐帝国和皇帝的支持,哪怕只要大唐皇帝不派人来干涉打他们就行。
王玄策在天竺呆了一段时间,也见到了许多在天竺的唐商,许多唐商是从陇右、云南经茶马古道过来的,但更多的还是从东南沿海的海上航行过来的。
他们听闻了王玄策的事迹后,大为兴奋,纷纷赶来拜见,还送来许多物资。
不过王玄策此时根本不缺物资,缴获的太多了。
甚至属于阿罗那顺的五百多座村邑,如今也都投降于他了。
这里面,有许多是阿罗那顺之前夺取别人的。
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王玄策没打算真的就留在天竺,更没有说要占领这五百多个村邑,十多万户人口的意思。
他与戒日国诸侯们友好协商后,阿罗那顺原来抢夺别人的地盘,王玄策代表大唐天子赏赐还给他们了,但收取了一点辛苦费,用奴隶、牲畜、钱财折现。
而阿罗那顺本身的领地,王玄策则将他们卖给了各诸侯们,甚至还拿出一些来捐献给了当地的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等,他甚至还卖了一些交通比较方便,土地比较肥沃的村邑给一些唐商,或跟唐商关系较好的天竺商人。
最后,因为俘虏了数万人,不便带走,于是他将其中大部份直接卖给了唐商或一些天竺诸侯,最后留下了阿罗那顺在内的两万俘虏都是些战士、工匠等,带着他们,在天竺诸王们既畏惧又期盼的赞美声中,驱赶着两万多头牛马,缓缓北行,踏上返京之路。
离开前,王玄策与诸侯们还召开了一次会议,跟各家都达成了一个友好条约,声明大唐不干涉天竺内部事务,但大唐愿意与各邦都达成友好。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戒日国王死后打的狗脑都出来的诸侯们,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好好谈一谈,有王玄策主持和调停,结果还真起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也许是阿罗那顺的覆灭的作用,大家对王玄策还挺尊重的。
最后大家坐下来谈了几天,达成了一个盟约,以后大家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不打了。
戒日帝国也算彻底结束了,三十余封建诸侯们,最后一起盟誓,划分好各自地盘,划为三十六土邦,大家各自关起门来称王,不再互相攻伐。
同时呢,大家也都跟大唐签订友好协议,欢迎大唐以后加强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王玄策回国的时候,各土邦的王,还都派出了一支兵马护卫同行,同时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前往中原朝见大唐天子,并且还带上了许多商货,这支使团名为朝贡,其实就是过去贸易的。
对此,王玄策当然还是十分欢迎的。
就这么王玄策浩浩荡荡的数万人马返回,路过泥婆罗国时,他们都纷纷感叹,幸好没跟王玄策硬刚到底,看人家这牛逼的。
泥婆罗新王也不顾国内叛乱刚平定,坚持要随王玄策一起去中原,要亲自朝拜感谢天子,其实他也想趁机带团去做笔生意,更希望能够得到大唐天子的正式册封,这样以后吐蕃才不敢再来欺负。
有了王玄策这次平毗湿奴以及擒阿罗那顺的名声在,泥婆罗国中暂时是没有人敢再乱来的,吐蕃也没那个胆再趁火打劫,所以去洛阳朝天子很有必要,也对他大有帮助。
王玄策带领天竺各邦使团入唐,他的传奇事迹也开始名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