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后来崔孝芬的次子崔猷逃过一劫,远走关中避难,投靠宇文泰,于是博陵崔氏第二房这一支,也就在关中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崔家始终紧跟着皇家,不管谁当皇帝,他们就跟谁,再无以前崔孝芬时那种硬气了,但这样一来,倒也使的博陵崔氏在长安重新又立稳了脚跟了。

    李渊入关中时,崔民干当时是县令,一看李渊势大,便立即献城投降,也算是有从龙之功了,如今官任黄门侍郎,也是储相级别人物,但之前崔家是支持建成的,如今李世民通过兵变夺位,故此崔民干等崔家人,比谁都积极向李世民投诚示好。

    别说改个名,就是改姓说不定都可以商量一下。

    崔家现在一面对李世民露出肚皮摇头晃尾,一面却又紧紧的抱住了过去瞧不起的秦琼秦琅父子。

    “兄弟啊,你现在就呆在家琢磨这玩意?这叫油茶还是炒面,怎么还两个不一样的名字?”程处默三两下就把一碗稍凉点的油茶给吃光了。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嘛,再说,这玩意不也挺不错嘛?”

    “是挺不错的,不过兄弟你现在好歹也是堂堂国公了,还是实封国公呢,有点抱负好不好,鼓捣这个也太掉身降了。”

    从大唐起兵之初,到新皇继位,大唐封出去的爵位真不少,仅是郡王国公这级别的异姓功臣那都是数不过来,但是自武德初到如今,九年里真正实封的没几个。

    这次李世民实封四十六功臣,便包括了之前李渊实封的那几个,总共也就这四十六个实封功臣了。

    至于其它的什么国公也好,郡公也罢,侯伯子男等等,都是虚的。

    大唐的爵位制度一大特色就是虚爵实名,特别是李世民给实封虚封功臣通通在爵位前加上了开国二字,但实际上可没有真正给予开建国家的权力。

    开国不是开国之初的意思,而是开建国家,意为真正的裂土封茅建立诸侯国家的意思,汉代时的封侯便是能够开国的,只是那时爵位前不加这二字。

    等经历了南北朝混乱时代后,爵位也一点点改变,隋朝杨广的时候,就比较对官职、爵位、勋官等控制较严,轻易不授爵,后来更是只保留了公侯伯三等爵位。

    李渊当年为了争天下,那是大肆封官,从太原打入关中路上,经常是给路过的城池村镇的所有人都授给勋官,授的太多,连个正式的任命文件都没,更别说什么袍服官印之类的东西,全是口头的。

    后来与隋将交战的时候,他还将成千上万被俘后不愿意归附的关中士兵直接授给五品以上散官,然后让他们回家。

    所以这些年关中河东地区,许多新葬的坟墓碑上,都特别有意思,动不动就是什么朝散大夫、大将军、上大将军等等这样的散官、勋官名号,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埋的大人物呢,实际都是李渊起兵之初滥封的那些散官勋官,原主人多是普通的百姓或是府兵,甚至只是府兵、小吏等的父亲。

    等灭了王世充刘黑闼等后,虽然形势有所好转,可北方的突厥也一直在威胁着,所以李家对于文武官员,将校士兵们依然是十分大方的。

    只不过李渊在一边大肆封官授爵的同时,一面又暗里虚爵实名制度,就是空有好听的爵位散官勋官等,但原来做为封爵贵族们的这些实际上的权力,却并没有给。

    比如最重要的给封邑,封户,就控制的极严格,武德九年,总共也没给几个实封。

    当然,就算没有实封,可一旦有爵位还是有不少好处的,首先就是实名的好处,李渊极大的加大了封爵的荣誉感,甚至也给出了一些其它的政治特权,比如八议,犯罪之后可以议亲议贵,有爵位的就能减罪等。

    普通的百姓,若是你有勋官在身,你占额大增,还能获得重婚的资格,可以纳妾。

    李世民现在新即位,一次性封了四十六个实封功臣,比李渊九年来都封的多的多,但也是兵变夺位,需要笼络人心,这四十六人既是皇亲国戚,又有武德宰相元老们,当然更多的还是帮李世民夺位的这些潜邸旧臣心腹们。

    可不管怎么说,这个名单一出,这四十六位功臣就显得格外不一样了,哪怕是在那些什么宗室的亲王郡王面前,都很不一般。

    这名单里,安修仁安兴贵兄弟两国公,秦琼秦琅父子两国公,都更为显眼,而秦琅十六岁就得封一千户,就更为突出了。

    这样前途无量的新贵,现在却窝在家里做什么油茶炒面,也太那什么了。

    秦琅只是呵呵一笑。

    程处默看事情还是太简单了,他只看到的是表面,没看到李世民实封四十六功臣的背后用意,或者是封这些人的逻辑所在。

    秦琅是年轻功臣没错,耀眼新星也没错。

    但秦琅已经感觉到自己现在太耀眼了,已经让很多人不爽了,之前河北做检校都督,不就惹的无数人弹劾吗?

    这次进入这张功臣名单里,估计就更惹人妒忌了。

    眼下借着斗殴免官一事,老实的在家冷静冷静也挺好,免的木秀于风被风催。

    “江夏王现在府中养伤,如今长安的防御已由兵部尚书杜公接任。”尉迟小二黑道。

    秦琅听了有些意外。

    李道宗之前被授任长安防御总指挥官这样的差事,那是因为他深得李世民信任,又是宗室名王,能压服长安这一个个的大将军们,但现在道宗受伤后,李世民却没再选其它大将来接任这个要职,反而让杜如晦这个文臣来接任,可见这里面也不简单。




第133章 勤王
    漫山遍野都是混战厮杀之声。

    战况激烈!

    一身明光甲的独眼家将张铁枪催马来到唐军阵前,滚鞍落马,“禀报大将军,我军已经切断突厥人的后路。”

    秦琼身披麒麟山文字甲,头戴凤翅兜鍪,腰系狮蛮带,脚蹬铁网靴,手中一杆秦家大铁枪,背上两支瓦面金装锏,腰间双插里装着角弓、羽箭。

    淡金色的面庞上,此刻露出的却是自信的表情。

    “这些突厥人太得意忘形了,真以为放他们深入,就能肆无忌惮了?到了此刻,居然还敢脱离大部队,还想要硬夺城堡,找死!”

    长枪一挺,秦琅下令。

    全军出击,将这支千余骑的突厥游骑围而歼之。

    “速战速决!”

    泾河东岸,泾阳城附近,此处距离长安已不足百里。

    颉利三十万骑南下关中平原,颉利主力出现在长安渭河北岸附近的高陵,分兵攻泾州、泾阳、高陵,又分兵十万往攻京西武关一线。

    突厥骑兵如入无主之境,嚣张无比,四处扫荡劫掠。

    秦琼自凉州率步骑三万,长途跋涉,日夜兼程赶来勤王,在泾阳附近遇到了这支不过千余人的突厥轻骑,正在嚣张的打草谷。

    同行的凉州长史杨恭仁劝秦琼莫要在此与突厥浪战,直接绕过这些突厥人赶往长安城下,以免被附近的颉利主力拦截。

    秦琼并不肯接受这等‘老成持重’之言。

    大枪一摆,双腿一踢,跨下的忽雷驳早就默契的领会到了秦琼的意思,直接人立而起,长嘶几声,继而奋起双蹄,猛的向突厥人冲去。

    杨恭仁叹气连连,“叔宝你为一军之统帅,怎可亲自冲锋?”

    可秦琼早已经纵马远去,老铁枪带着百名亲兵死死护卫两旁,凉州铁骑更是如山崩海啸般的猛冲而去。

    对于秦琼来说,区区一千突厥轻骑,没必要排什么兵布什么阵,直接掩军冲杀便可,趁势一鼓作气将他们踏平歼灭,速战速决才是王道。

    烈烈秋风之中,老铁枪高高举着秦琼的将旗紧随其后。

    那面鲜红的秦字大旗,随风猎猎飘扬,忽雷驳背上那抹红色的披风更加显眼,无数的唐军奋勇争先,连主帅都冲锋在前,他们有什么可犹豫的。

    泾阳,嵯峨堡下,本来正驰马放箭呼啸不已的突厥人,怎么也没料到眼看着城堡已经被他们攻破,正要收割的时候,却突然四面八方涌来无数的唐骑。

    “他娘的,找死!”

    统领着这支骑兵的是突厥贵族阿史德乌没啜,这位突厥贵人长的高大魁梧,肚大腰圆,犹如一只棕熊一般。

    阿史德是突厥中仅次于阿史那的姓氏,阿史那是突厥王族,阿史德则号称为后族。

    乌没是他的名,啜是他的官职,这是个比特勤低,而比部落俟斤又高的官职,阿史德乌没三十出头,草原上正是年富力壮的时候,他此次率部落随颉利可汗南下,本也随驻于泾阳,只是嫌有些无聊,兼之南下路上也没有抢到什么粮草,于是他便私下带了千余手下,出来劫掠。

    嵯峨堡里都是附近的百姓,靠着一些猎弓木枪还有土墙自然难以抵御突厥轻骑的冲击,很快就告破。

    恰在此时,唐军出现了。

    乌没啜没有惊惧,主力大营就在此不过二十余里,那里可是有十余万人马,更别提附近到处都是突厥大军。

    只要他在这里稍拖住下这支唐军,那么这两三万人都会被赶来的突厥铁骑淹没。

    将沉重的狼牙棒往地上重重一顿,“给我上!”

    突厥人调转马头,呼啸着挥刀向唐军杀去,在野外交战,突厥人无所畏惧。

    秦琼一马当先,手挥大枪不断催马加速。

    这是骑兵与骑兵的对决。

    大唐立国之初,骑兵数量少,当时还得从突厥买马,用高价购买他们的马匹,但是到如今,大唐的马匹数量充足,多年的征战,多方面获取马匹,尤其是河西、陇右降服之后,大唐的战马数量不断飞涨。

    朝廷有张万岁父子负责各地的牧场马监,张万岁养马了得,使的朝廷的马匹数量不断增长。

    特别是大唐百战开国,府兵们都是百战精锐老兵,不但战阵经验丰富,而且装备也十分精良。

    秦琼带回来的这支大军,本就是他当初从关中带去长安的,再加上一些河西彪悍的边军骑兵,更添威武。

    “勤王斩敌,皆有重赏!”

    秦琼高声喝令,于是唐军士气再次飞升。

    双方远远的便开始放箭。

    突厥人的箭支多数远远的就落了下来,掉在了地上,而唐军的弓箭却呼啸着落到突厥人的头上。

    相比起唐军的装备精良,突厥人虽然马上民族,骑射本领强,但铠甲和弓箭方面却普遍不如唐军精锐。

    虽然颉利可汗也有不输唐军的具装甲骑重装铁骑兵,但那只是颉利可汗的附离骑兵,是他的大汗卫队,更多数的突厥兵,都只是部落牧民,他们带着平时打猎作战的弓箭刀枪,披着各式各样的皮甲铁甲等集结起来。

    靠着数量优势,靠着机动优势,倒是屡屡在侵略边关之时得逞,抢的满载而归。可若真要跟大唐最精锐的府兵比装备,他们却差远了,甚至战术素养也不如精锐府兵们。

    更何况,眼前唐军数量二三十倍于他们,这些突厥人又非精锐。

    一交手,冲锋的突厥人就倒下了数十人。

    可紧接着唐军一轮又一轮的弓箭射到,又带走上百个。

    等他们的弓箭终于能够进入射程了,可他们的箭却大多被唐军的铠甲挡住了。

    质量一般的突厥人箭头,对上坚固的唐军各式铠甲,高下立判。

    数支箭支射到秦琼面前,结果秦琅挥枪一扫,便全扫落了。

    两支骑兵继续接近。

    有些突厥人已经有些畏惧减速了。

    唐军却再次加速,继续猛冲。

    “受死!”

    秦琼铁枪扫荡,无一合之敌。

    阿史德乌没啜纵马奔来,想要一狼牙棒拍碎这个唐军大将,结果老铁枪大吼一声直接把长矛刺到他坐骑身下。

    黑色的战马被绊倒,人仰马翻。

    一队秦琼亲兵举盾提刀冲上前,刀砍盾砸,几下就把乌没啜砸的鼻青脸肿了。

    老铁枪大喊一声,“捉活的!”

    阿史德乌没啜晃了晃砸的晕炫的脑袋,心里感激了老铁枪八辈祖宗,可下一刻老铁枪却捡起一面盾牌猛的跳跃过来,狠狠的砸在他面门上。

    乌没啜仿佛听到了自己鼻梁骨断裂粉碎的声音,然后他便彻底的晕了过去。

    老铁枪拿脚踢了踢乌没啜确定这头黑熊已经昏死过去后,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对身边的兄弟们道,“战阵之上,切不可轻敌大意,死了的敌人是最好的敌人,就算要生擒,也得把他打的没有还手之力才行。”

    乌没啜这个首领都被干趴下了,其它的阿史德部人更是没意外的被很快踏平。

    不服者死。

    想要比划几下的身上都挺着许多支羽箭,或是被捅了好多个窟窿见伟大的长生天去了。

    剩下比较爱好和平的则全都被揍的失去还手之力,然后被一根根牛筋索捆了起来。

    大唐的府兵,每个府兵出兵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几根牛筋索,就是为了捆俘虏的,这种牛筋索捆人相当合适,打个结,你越挣扎就捆的越紧,根本别想挣脱。

    一个个俘虏,不是鼻梁骨断裂,就是被大唐府兵们不小心的扭断了手,踩断了脚,反正还活的就行。

    不用秦琼吩咐,府兵们就在迅速打扫战场。

    从尸体堆里分清敌我,自己的同袍拉出来,还活着的立即包扎救治,死了的用随军携带的马皮裹尸绑扎好,装上马背,一起带走。

    至于说敌人,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已经死了的,统统一刀砍下脑袋,再撒上点随军带着的石灰腌一下,然后用草袋装起来,带走等待报功验功。

    至于没死的,粗粗的检查一下,还能动的,可以随军走的,会享受一下大唐府兵特供牛筋索的待遇,基是行动不便的,会被仁慈的大唐府兵兄弟们对他念几句超度经,然后一刀带走。

    府兵们只要脑袋,剩下的无头尸直接随便挖几个坑埋了,不过埋之前,所有突厥人身上有用的东西都会被拿走。

    包括他们脏兮兮的皮甲,生锈的铁甲,模样古怪的牛头盔、狼头盔,还有那狼牙箭啊,牛骨箭等,战马、弓刀、长矛等一个不会落下。
1...9394959697...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