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回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庚不让
真是好大的手笔
关淑南受银行同事影响,参加工作不久就喜欢上了健身,松江市内的健身馆,她几乎都体验过。
诚然,边学道这个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健身馆,而是运动馆,但就装修体现出来的气质来说,这个运动馆也绝对是第一流的,关淑南甚至觉得其中隐隐透着一股欧洲风。
以自己的挑剔眼光来看,都找不出这个馆的毛病,关淑南知道,开馆之后,只要没有天灾**,经营得当,这绝对是个超级火爆来钱的买卖,因为整个松江,找不出第二家同类型同等档次的运动馆。
关淑南甚至觉得,这个馆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松江缺少高端室内运动馆的空白,有一批不差钱的运动爱好者就等着这么一个馆出现呢
在运动馆里走了一圈,关淑南真的开始嫉妒单娆了。
她怎么就这么好命?
吴天打了招呼,就去忙活收尾工程了。
边学道跟关淑南坐在二层,关淑南指着射箭区说:那边是玩射箭的吗?
边学道说:是。
关淑南说:好像很高端哦
边学道说:玩那个得花点钱,但很有意思。
关淑南说:你在这儿,花了不少心血吧
边学道说:都是朋友在帮忙,你也知道,我还没毕业,还得上课。
关淑南问:单娆在北京怎么样?
边学道说:她那挺忙的,我俩最近也没怎么通电话。
见关淑南始终不往正题上说,边学道说:场馆你也看了,给点专业意见
关淑南四下环视一圈,赞叹地说:简直太漂亮了,我挑不出不好的地方。我就想知道你这里什么时候开馆,我要做第一批顾客。
边学道笑呵呵地说:好啊到时一定提前通知你。我们这里就需要你这样的美女顾客打响招牌。
关淑南矜持地笑了笑:我算什么美女?
边学道不想跟她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说:对我的vip草稿,有什么想法么?
关淑南想了想说:其实各行业的p制度,都大同小异,本质就是通过差异化策略,激起人的攀比心理,同时用各种惠而不费的服务,把人吸引过来。当然,想要vip卡推广得开,最根本的还是提供的服务能被人认可,你这里嘛,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
边学道说:有道理,说细点。
关淑南说:我也只能说点皮毛,但你找我真找对了,我有个同学,在德国留学,学习市场营销,我可以帮你联系他,让他给你最专业的修改意见,怎么样?
边学道说:太好了,那麻烦你了,尽量快点,我这边快开馆了,开馆前得拿出章程,还要进行必要的前期宣传。
关淑南说:没问题,这几天就给你意见。
边学道笑着说:等开馆了,我送你张vip卡。
关淑南扬着手里边学道写的vip制度草稿说:必须以上的才行。
边学道说:行,不过你得当我的宣传员。
送走了关淑南,边学道想起,傅立行女儿在国外学的是企业管理,不知道跟这玩意挂钩不。
不管怎样,不能在关淑南这一棵树上吊死,多结合几套方案总没坏处。
再说上次让傅采宁一下榨去10万,事后边学道越想越觉得亏本,不给她找点活儿,心里总难受。
边学道先回家给傅采宁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然后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看邮件。
很快,傅采宁回了邮件:多少劳务费?
边学道回:还想不想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傅采宁回:下不为例。
边学道回:三天之内。
傅采宁回:
其实在运动馆里时,关淑南就想好了,这事只能找陈高远帮忙。
关淑南跟边学道说的德国留学生,不是她同学,是陈高远的大学室友,陈高远张嘴的话,让对方帮帮忙还是没问题的。
回到家,关淑南把边学道的vip草稿在电脑上打了一份,用电子邮件发给陈高远,然后一狠心,不顾电话费,也不顾陈高远那边的时差,打了一个国际长途。
虽然陈高远那边已经是后半夜,但听到关淑南的声音,他还是很高兴。
为了省钱,两人已经很久没打电话了,都是用网络聊天。
没说几句,关淑南把边学道的事儿跟陈高远说了。
陈高远问:什么朋友?我见过吗?
关淑南说:你没见过,是娆娆的朋友,你还记得娆娆吗?
陈高远说:小单娆?
关淑南说:对,就是单娆。小单娆现在可不得了,去年考公务员,考上了中x部,现在已经在北京上班了。求我帮忙的这个,是她男朋友,看在娆娆面子上,我没法推辞。
陈高远说:这样啊,我问问老蔡吧。他急要吗?
关淑南说:挺急,最好这两天。
陈高远说:我算一下时差,给老蔡打电话。
边学道正式进入了忙碌节奏。
当了老板,什么都要提前想,什么都要操心,什么都要拍板,什么都要看一眼问一句照顾到,最起码现阶段的尚动俱乐部是这样的,他不在,好多事就定不了。
先说定岗。
即使两世为人,这也是边学道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参与管理。对尚动俱乐部具体需要多少雇员,他两眼一抹黑。
吴天好一些,毕竟经营过一段时间训练场,可是也没强多少,当初他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是自己忙活。
刘毅松就不用说,小小的足球学校,他一个人身兼数职,全包了。
见三个人左商量右商量,也拿不定主意,傅立行看不下去了,说:与其坐这瞎想,你们不如去市里其他运动馆走走看看,多看几家,看看人家的教练数量,雇员人数,客流高峰时间,设施使用情况,顾客年龄分布
一语惊醒边学道。
不久前他还教育王文凯,想创业先去同类企业实习,观察别人的经营之道,落到自己身上,怎么反而糊涂了。
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边学道怕自己的观感影响吴天和刘毅松的判断,他拒绝了吴天一起走的提议,和刘毅松三个人,一人分到手两个区,简单吃了一口,立刻出发。
三人约定晚上回俱乐部碰头。
风尘仆仆走了大半天,边学道深感自己之前小看了204年的运动馆经营者,也低估了经营一家大型俱乐部的难度。
除了最开始想从兴趣方面入手跟两个警察打好交道,边学道搞尚动俱乐部的初衷,是用高档运动馆拓展人脉,弥补自己出身差交际圈窄的不足,顺便锻炼一下管理能力,积累人力资源,培养自己的团队。
想法是好的,然而他的底子太薄。
第一次创业,有太多想当然的东西遮挡了他的视线。
坐在回俱乐部的出租车上,边学道一路都在想,要不要去北京上海的高档俱乐部取取经?可能的话,再挖挖墙角,拐点人才回来?
第163章 沈馥来敲门
两份vip会员制度策划书,飞越大半个地球,几乎同时发到了边学道的电子邮箱。
边学道先打了两个电话,向关淑南和傅采宁表示感谢。
关淑南说希望他请吃饭。
傅采宁说以后这种破事最好忘记她这个人。
仔细读了德国传来的策划书,边学道真心感慨,人家这些出去喝了洋墨水的,确实比自己这个小审读有水平。
这份策划书,明显继承了德国人的一些思维特质,整份策划书里数字和图表占了三分之一强。
因为不知道松江市的具体消费水平和运动馆平均收费水平,对方用欧洲几个国家的数据做了分析模型,然后代入中国的收入支出比和消费习惯,给边学道算出了整整6套备选方案。
边学道觉得,冲着这6套方案,他也得好好请关淑南吃一顿,诚挚地表示感谢。因为德国那位跟自己不认不识的,人家显然是看在关淑南的面子才这么费心思。
这6套方案,把各级pr卩黄金分割线都标了出来,同时上下还用虚线标了一个区间,表示在这个区间里可以酎合短期活动,酌情浮动。
甚至把当期损失和长期收益比都算出了图表。
边学道已经佩服得说不出话来了。
他在心里发誓,以后要是有钱到一定程度,一定找个这样水准的人当自己的经济师。
可是,等他看了傅采宁的策划书,他又有了新想法,傅立行这个女儿才真是人才。
傅采宁这份策划书,只是粗粗地改了几处他草稿中想当然的地方。
但用很大笔墨告诉他,什么才是现代营销。
傅采宁说:边学道vip草稿的路子是对的,但视野和眼界不值一提。像边学道这样投入的运动馆,从一开始就要给人一种走高端路线的感觉,必须一炮而红,不然就是失败,而且短时间没法扭转。
傅采宁说:边学道之前的客户群定位明显偏离了投资,任何会所俱乐部都不能同时满足低端和高端两个人群的需要。这两个人群是没法圆融共存的。所以边学道必须抛弃最开始不符合实际的幻想,专心做高端用户。
傅采宁说:vi2级以下不发卡,可以签名,或者发联票,一定要突出尚动vip卡的稀缺性。
另外,高级vip卡的持有者,人家不在乎场馆里那点小恩小惠,人家在乎的是面子。所以,高级vip卡一定要开通带人进入特权。
举例来说,一共9级vip充值到b级,每次就可以带个人进入,使用场地和场内的一切设施;充值到9级,就可以带6个人。
说白了,高级vip卡就等于全家套餐。
同时,因为这样的特权容易给场馆带来承载压力,所以,一定要限制vr和的发放数量。也就是说,要有数量限制,不能谁充钱都给。并且跟所有人明言,高级v卡一旦发放满员,无论是谁都不再开卡,只能等已经充值的客户退卡,才可以按照候补排队顺序,依次发放。
可以在场馆内挂一个电子屏,专门显示高级vip卡的剩余数量,给人一种不尽快充值就没有了的紧迫感。
当然,出于灵活性原则和人际交往考虑,老板和俱乐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公关经理手里,可以酎给不同数额的尚动四色卡。
老板手里有b到10张尚动金卡,权限等于,期限2年。
总经理手里有张尚动银卡,权限等于vr,期限l年。
副总手里有张尚动蓝卡,可以带l人进场,期限半年。
公关经理有2张尚动红卡,期限l年,每次可以带进场,但每张红卡只能使用6次。
公关经理手中的红卡有编号,需要老板和总经理审核才能发放。
另外,对于运动馆的优秀雇员,可以用特别卡进行奖励,他们可以自用,也可以送人。
对于给尚动俱乐部宣传推广做出杰出贡献的会员,不论身份地位,都要给与奖励,让没钱的人也有机会获得尚动卡。
具体可以参照尚动四色卡,制作尚动四花卡,不过是在权限和使用期限上做文章。
最后,傅采宁告诉边学道:vip制度决不能仅仅当做圈钱的制度来做,而应该当成品牌战略推广的手段,把尚动俱乐部的vip卡,策划成一种地位的象征财力的象征实力的象征贡献的象征。在社会上培育出一种共识,谁的卡包里若是有一张尚动卡,意味着这个人在某一方面很牛逼。
这就是最终极的品牌策划。
国际上所有奢侈品都是沿着这条路走出来的,大同小异而已。
这个时候,边学道才觉得,如果这个策划书真是傅采宁写出来的,她真当得起傅立行最满意作品的评价。
至于傅立行对两人见见面的提议,边学道觉得,虽然这姑娘很有可能是国字脸,还有点财迷,张口闭口要劳务费,但冲这份见识,其实见见也没啥不可以的。
边学道正在家里努力整理份策划书,将符合本地情况,能够落地的方案一一写入最终稿的时候,传来了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这阵敲门声很奇怪,很轻,但带有某种节奏感,十分特别。
边学道家很少来人。
自从单娆走后,39除了李裕,几乎没人来。
大家都知道,边学道好说话不假,但他似乎很看重自己的独处空间。
没办法,这是一个三十多岁成年男人的生活习惯使然。
边学道起身去开门,从猫眼里,他看到了一个让他十分意外的人——
沈馥。
她怎么会敲自己家的门?
哦,对了,这里曾经是她的家。
门开了,看着门里的边学道,沈馥呆了一下。
站在门外,沈馥问边学道:你还租住在这里?房主在家吗?
沈教授夫妇似乎没将房子卖给学生的事告诉沈馥,而且沈馥也没从言行困难的沈老师那里问出边学道就是现在的房主,沈馥误会边学道是这里的租客。
进屋说吧。边学道侧身把门口让出来。
沈馥却没进屋,房主不在?那你把他电话给我好吗?
边学道说:沈教授没跟你说吗?我就是房主,他们去北京前,把房子卖给我了。
啊?沈馥明显有点吃惊,你不还是学生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