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房俊摊手,报以无奈。
历史的惯性当真可怕,原本李治看中了武媚娘不顾她乃是李二小老婆的事实,亦要千方百计一亲芳泽,之后更是不顾朝臣反对将其立为皇后。如今武媚娘老早进了房家成为他的妾室,可李治却初见之下便惊为天人,从不掩饰其爱慕之心……
两人说着悄悄话,前方葬礼进行得差不多,毕竟只是一个妃嫔,葬仪规制上有所限制,且眼下时局维艰,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举行葬礼,自是一切从简。
身后,一骑快马迎着风雨飞驰而来,到得近前,马上兵卒飞身下马,单膝跪地道:“启禀大帅,关陇那边已经给于答复,太子殿下请您即刻回宫,商议要事。”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权衡制约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葬礼尚未完成,房俊与李泰辞别先行一步,带着亲兵策骑返回长安,抵达玄武门外亮出印信叫开城门,入宫之后直抵武德殿。
细雨纷飞,太极宫内如火如荼的修葺工程暂时停止,处处放置着砖瓦、水泥、木料,类似于脚手架一般的设施搭建在不少宫殿外墙,少数内侍出出进进拾掇着各处殿宇,诺大的太极宫显得颓废杂乱,俨然一处大工地……
来到武德殿外,早有内侍上前恭迎,细心的为他备好温水、手帕,房俊摘下兜鍪交给内侍,洗了把脸擦干,这才大步走入殿内。
殿内人数不多,太子居中,左手边是萧瑀、岑文本、李靖、刘洎,右手边是宇文士及、李道宗等人。
房俊入内,先上前于太子见礼,之后又拱手向在座一众大佬施礼,诸人纷纷起身,笑容温和、言语诚挚,一一还礼。没人敢于小觑这位刚刚过了弱冠之年的年青人,并非因为房俊的官职爵位,而是其硬生生杀出来的那份功勋。
宇文士及看着面前这张英气勃勃的俊朗面容,感受到那份举手投足之间从容不迫的强大自信,心中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数年前横行长安、恣意妄为甚至被好事者讥讽为“长安一害”的长安第一纨绔,如今却是大唐帝国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一般的风云人物,手握重兵、威震朝野,外能抵御强虏、保卫疆域,内能震慑四方、擎天保驾,俨然一方诸侯……
……
待到房俊入座,李承乾语气温和,先是命内侍给房俊奉上香茗,继而询问道:“葬礼可还顺利?”
房俊接过王德奉上的热茶放在面前案几上,恭声答道:“有礼部、太常寺、宗正寺一干官员主持,一切顺利,只不过时局不稳、百废待兴,葬礼过于简陋了。”
君臣默然,明白房俊的意思。
自古以来,对于贞烈女子无论朝野上下皆是备加推崇,虽然尚不至于达到明清之时那等变态之程度,但终究是被视作极为高尚之事。徐妃青春貌美、钟灵毓秀,正是花一般绚烂的年岁,却能够如此贞烈,自绝而追随陛下于九泉之下,自当给予最为隆重之礼遇,显然眼下一切从简的葬礼过于慢待了……
李承乾微微颔首,沉声道:“此事孤自由主张,必不会薄待了徐妃这份贞烈。”
对于妃嫔来说,最高之礼遇自然是“陪葬皇陵”,眼下徐妃只是暂时在九嵕山皇陵附近下葬,待到父皇灵柩运回长安安葬,再将徐妃迁入皇陵,她也配得上此等礼遇……
……
此事只能以后再办,李承乾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萧瑀便对宇文士及道:“不知关陇可是对太子殿下此前之条件有了取舍决断?”
宇文士及正襟危坐,颔首道:“正是,”
看向李承乾,说道:“此番兵谏,错在关陇,致使关中遭受战火荼毒、百姓受损严重,着实心中愧疚,愿意将各家产业之八成捐献出来,以作重建关中、赈济百姓之用,聊表心意。”
之前李承乾的意思是要“罚没”关陇门阀八成产业,现在宇文士及提出“捐献”,性质不同,但结果一样。眼下关中破败、长城倾颓,亟需海量的钱粮支持重建,关陇门阀的产业实在是太过重要……
所以李承乾只是略微考量,没有锱铢必较,颔首道:“可。”
宇文士及续道:“关陇深感此次兵谏为关中带来之损害,故而愿意响应殿下之号召,彻底摒弃私兵,自今而后,除去爵位可获得之相应亲兵护卫之外,绝不豢养一兵一卒,愿为帝国之长治久安放弃各自家族绵延数百年之传统。”
房俊摇头失笑,喝了口茶。
分明都是东宫强制性的要求,关陇也知道非得答允不可,却偏要戴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名义上非是受迫,而是出自自愿……看似能够消弭一些负面影响,实则太过小家子气。
李承乾自是不在乎这些:“可。”
宇文士及略微松了口气,太子能够允可关陇门阀保留一些颜面,显然并非对关陇的兵变深恶痛绝、恨不能将关陇置诸死地,这对于最后一条想必也不至于太过苛刻……
他说道:“最后,吾等商议,恳请殿下保留关陇勋贵之爵位,赵国公致仕,归于田园隐居。”
殿内瞬间一静,所有人都面色凝重。
保留关陇勋贵之爵位,就意味着放弃对于此次兵变之追责,甚至那些已经抓捕的关陇子弟也要尽皆释放,否则法理之上说不通,总不能一边将那些关中子弟治罪发配边疆,另一边却将一众关陇大佬无罪释放吧?
尤其是对于赵国公长孙无忌这位兵变的发起者、罪魁祸首,若既往不咎,影响实在是太大……
李承乾紧蹙眉头,思忖半晌,看向萧瑀、房俊等人,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萧瑀沉默一下,正要说话,冷不防坐在对面的房俊已经说道:“微臣认为可以。”
萧瑀:“……”
这几天默不作声还让老子疑神疑鬼,果然是想要跟老子作对是吧?娘咧,咱萧家的闺女算是喂了狼嘴里,还是条人模狗样的白眼狼……
他赶紧说道:“老臣认为不可,此番兵变,关陇上下目无君上、践踏律法,与谋逆何异?若不能予以严惩、以正视听,恐怕帝国威严将会荡然无存,使得天下人对皇权敬畏之心削减,影响深远,遗祸无穷,还请殿下三思。”
即便现在关陇门阀已然遭受重创,可毕竟盘踞关中百余年,势力早已深入之朝野、市井的方方面面,只要长孙无忌以及一众关陇大佬还在,便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实力。江南士族想要大举入朝填补关陇空缺出来的职位、权力,就必须将关陇连根拔除,否则必定处处受制、举步维艰。
李承乾没有做下决断,沉声道:“兹事体大,待孤好生思量,再做决断。”
“殿下英明。”
宇文士及自然知道攸关长孙无忌之生死,东宫内部反对声音一定很大,即便太子倾向于答允关陇门阀,也要私下里摆平反对者,免得东宫内部因此出现裂痕。
只要能拖着,关陇自然无所谓……
……
众臣散去,李承乾洗了把脸,正欲让内侍准备午膳,便有人来报,说是萧瑀与刘洎觐见……
李承乾没有急着召见,而是在内侍服侍之下换了一身常服,这才将萧瑀、刘洎请到偏殿接见。
见礼之后,两人落座,李承乾温言道:“两位爱卿有何要事?”
萧瑀与刘洎互视一眼,后者微微欠身,道:“殿下明鉴,关陇此番兵变虽然已遭挫败,可其行可恶、其心可诛,若不能将其彻底剪除,空养虎为患,还请殿下三思。”
李承乾看着萧瑀:“宋国公之意如何?”
萧瑀道:“老臣亦是同样意见,关陇叛军关中百余年,根深蒂固、势力庞大,今日固然遭受重创势力受损,可其心已然不忠,一旦缓过劲儿来,势必野心勃发,实乃极大之隐患,还望殿下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着想,莫要赦免长孙无忌等关陇勋贵。”
太子显然有意答允关陇赦免一众家主的请求,这让萧瑀深感不安。
关陇虽然失去了私兵,也尽皆致仕回家离开朝堂,但其强大的根基仍在,依旧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足以左右朝堂。尤其长孙无忌其人谋略深远、城府深沉,由其继续主导关陇门阀,必将成为江南士族掌控朝堂的绊脚石。
自己当初于东宫危厄之际依旧不离不弃,算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豪赌,结果如今赌赢了却还要与关陇争斗,如何能忍?
原本凭借江南士族的底蕴,以后在科举考试之中必定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江南子弟进入朝堂,可一旦赌输了便彻底与关陇决裂,起码半个甲子之内江南子弟都将远离朝堂……
李承乾略作沉吟,试图说服两人:“长孙无忌谋逆之罪,罪该万死。然而当下之局势看似稳妥,实则潜流汹涌,孤身为监国太子自当以大局为重,一时之权宜未尝不可。当务之急并非追究什么人的责任、夷灭谁家,而是重建关中、恢复民生,此乃大义,不容有失。”
他又何尝愿意绕过关陇门阀这一遭?起兵谋逆,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赦之罪,夷灭三族都是应该的!
但他身为监国太子,在父皇已经驾崩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以大局为重。夷灭关陇容易,但是之后自己却要独自面对江南、山东两地门阀大举入京,攫取政权,实在是势单力孤。
这个时候放关陇一马,无论关陇心里怎么想,都势必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紧紧拥护在他周围,助他掌控朝政。
说到底,身为君王就不能不懂得“平衡”之重要,江南、山东两地门阀共同进退,对他这个太子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李勣手握重兵的情况下,他必须扶持关陇予以对抗。
况且关陇起兵虽然形同谋逆,但其只是“废除太子,另立储君”,非是谋朝篡位,本质上可以避开律法之威严,身为监国太子予以赦免,完全说得通……
至于以后会否养虎为患,他却并不担心,经此一战,关陇于军中的根基已经连根拔起,数十年内不能染指兵权,族中私兵一扫而空,岂能威胁一国之君?
没有了军队、兵权,门阀再是兴盛,也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已……
自己只需通过房俊、李靖攥紧兵权,便可高枕无忧。
萧瑀一颗心往下沉,他意识到太子对于江南士族的提防之心居然并不在关陇之下,这对于整个江南士族的雄心壮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君王之道,首重平衡,显然太子欲以关陇为刀,来遏制江南士族之发展……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君臣奏对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萧瑀对于太子的答复显然是不满意的,面色不动,沉吟着说道:“关陇盘踞长安多年,自大唐立国便占据中枢,这么多年来根深蒂固,眼下固然一时倾颓,但根基未损。此战之后,中枢上下都以重建为重点,需要朝野内外各方人士通力协作,政令通畅、令行禁止,但关陇骤然丧失权力,岂能甘心情愿潜居府邸?且重建事宜基本都会牵扯到关陇的利益,他们势必从中作梗,导致朝廷政令寸步难行,殿下三思啊。”
他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但这番话也不算是强词夺理,事实上这种可能的确存在,甚至一定会发生。
关陇的势力盘根错节,利益更是无处不在,待到江南士族子弟大举入朝协助太子掌控朝政、开启重建,势必触动关陇门阀的利益。别看眼下关陇门阀摇尾乞怜,似乎只要留着一条命什么都肯舍弃,可一旦渡过了眼下的生死危机,再去触动他们的利益,也一样会翻脸。
明面上或许不敢违逆太子政令,但以关陇门阀在关中的根深蒂固,暗地里作梗简直不要太容易……
而这就会给江南士族子弟带来极大的阻碍。
李承乾蹙眉,他明白自己若坚持宽恕长孙无忌等人,便等若触动了萧瑀及其身后江南士族的利益。萧瑀以及江南士族在此次兵变之中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身后,眼下危厄渡过、形势大好,正是酬功之时,结果自己未能酬功不说,反而要损及他们即将到手的利益……
沉吟良久,李承乾缓缓颔首,道:“兹事体大,待孤好生考量,再做决断。”
萧瑀也不敢逼迫太甚,恭声道:“殿下英明。”
……
待萧瑀走后,李承乾坐在殿中,愁眉不展。
起身来到窗前负手而立,看着窗外往昔繁花锦绣的景致在雨水之中破败泥泞,新近砌好的墙垣新旧驳杂、分外扎眼。太极宫尚且如此破坏倾颓,长安城又是一副何等模样?受到关陇乱兵滋扰的关中呢?
心情愈发沉重。
“去玄武门外通知越国公,孤有事召见。”李承乾反身回到书案之后坐下,拿起毛笔。
“喏。”
一旁服侍的内侍躬身领命,匆匆退出,直奔玄武门外而去。
小半个时辰之后,房俊脚步急促而来,进门施礼之后问道:“殿下何事召见?”
李承乾放下毛笔,起身自书案之后走出,冲房俊招手,君臣二人一同来到窗前地席上相对而坐,内侍奉上香茗之后,被李承乾挥手斥退。
房俊执壶斟茶。
李承乾拈起茶杯呷了一口,重重吐出口气,放下茶杯唏嘘道:“往昔东宫老师们教我,说是为君之道大繁至简,宗旨便是‘平衡’二字。天在上,元阳照耀泽被万物,地在下,风行宇内涤荡四方,是为平衡;万物有阴阳,天地有四气,是为平衡。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看似通俗易懂,然而知易行难,如今孤坐在这个位置,方知父皇之不易,亦知古今之帝王中贤者固然天资纵横,庸者亦未必见得便是昏聩。”
道理摆在那里,是很容易弄明白的,但想要做到却难如登天。那些贤明英主自然是不世之人杰,万中无一,那些昏聩者也未必就是无能之辈,因为想要做到“平衡”这一点,实在是千难万难。
身为天子,意欲掌控朝堂,“平衡”乃是重中之重,“权衡国政使得其平”,如此方能稳如泰山。
可眼下历经一场兵变,关陇将整个关中卷入战火之中,非但东宫差点倾覆,连关中百姓也坠入水深火热,可谓罪孽深重、十恶不赦,按律当夷灭三族,以儆效尤。
然而关陇覆灭,朝中却还是要有人维系机构运转,待到江南、山东两地的门阀子弟入朝,就当真比关陇做得好,一心为国、忠贞不贰?
傻子才信……
所以,如何在关陇、江南、山东等各方势力当中捋清脉络、权衡轻重,使得朝局达到平衡,让李承乾心力交瘁,颇感束手无策。
在房俊探寻的目光下,将方才萧瑀的意思说了,末了忍不住又爆了句脏话:“娘咧!一个两个,门阀都不是好东西!”
房俊笑道:“世人皆觊觎帝王掌握天下黎庶生杀予夺之大权、手执日月口含天宪,却甚少能够体会那至尊之位何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微臣不似那等饱读诗书之鸿儒可以引经据典的对太子予以引导,但却知道‘堵不如疏、因势利导’的道理。朝野上下,所有人都有着属于各自的利益,只要各方所需弄明白,而后分派利益,大抵也就平安无事。”
李承乾想了想,不满道:“你这就是滑头啊,大而泛之,听上去有道理,实则半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
房俊给他斟茶,苦笑道:“殿下自幼经历明师教导,当作储君予以培养,连您都弄不明白的事情,微臣又如何得知?站得位置不同,自是不能感同身受,也就说不上出谋划策。”
他傻了才会教导太子做事……
不过如此敷衍之语,李承乾显然不满意,蹙眉道:“此次兵变,二郎你居功至伟,又是孤最为信任之人,将来自然委以重任……权当作你现在就坐上了那个位置,总得要为君分忧吧?说说看,行得通行不通,咱们好生商量。”
这话算是挑明了承诺:等我坐上皇帝之位,一定认命你为宰辅,身为宰辅自当胸有锦绣、绸缪天下,岂能推卸责任呢?
只不过身为太子,要注重威严,没到那一步,就绝对不能说出那样的话……
房俊只得说道:“殿下希望平衡,实则天地万物没有一刻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月有盈亏、潮涨潮落,每时每刻都在从一个趋势向着另外一个趋势转变,看似平衡,实则总是在变化,只不过变化的目的是趋于平衡而已,然而永远也不存在真正的平衡……朝局亦是如此。殿下欲以关陇对抗江南、山东,可一旦关陇稳住阵脚,又岂会甘心成为殿下的马前卒去冲锋陷阵、死而后己?他们只是以退为进,有朝一日当真抵挡住了江南、山东试图掌控朝堂的企图,关陇也会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何不答允萧瑀的谏言,让山东、江南、关陇相互牵制,不断斗争,去努力趋向平衡呢?”
他有一句话想说:殿下您其实不必烦恼,因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眼下的烦恼根本就算不上烦恼……
他也有些郁闷,有些话他不能明着告诉李承乾,因为李承乾身边的人没有几个值得彻底信任,一旦泄露出去,自己就会有天大的麻烦,可自己已经暗示了数次,李承乾却完全没有领会……
李承乾觉得有些道理:“如此倒也不失为权宜之计,且先让江南士族与关陇门阀针锋相对,孤居中调整,锄强扶弱。”
谁弱了就拉一把,强了再打一下……
朝堂中枢聚集了天下最大的利益,任谁置身其中,都难以清心寡欲。而各自背景、身份、立场之不同,又意味着各自追求的利益不同,一旦彼此追求的利益相互抵触,便会引发争斗。
所以朝堂之上永远别指望一团和气,相互之间拉帮结派、孤立敌对实乃寻常,而君王所要做的便是别人其中一方将另一方彻底击倒……
房俊又提醒道:“殿下还得当心山东世家,他们的根基、底蕴较之江南士族更为雄厚,岂能甘心只通过英国公掌控军队?势必要进入朝堂掺合一下的,所以他们也绝对不会坐视江南士族驱逐关陇、独占朝堂。”
论起底蕴,以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门阀为首的山东世家远远胜过江南士族,只不过由于南北朝以来中原、山东各地战火频仍、烽烟处处,这些门阀受到太大的创伤,故而入唐以来受到关陇门阀的压制,看上去实力不显。
但经过这么多年休养生息,实力早已发展壮大,自然不甘于远离中枢之外,誓要激流勇进、入主朝堂。
李承乾烦恼的揉揉脸,叹气道:“各方势力倾轧,稍有不慎便会掀起轩然大波,孤这个太子当真是难得很。”
只要想想各方势力在朝中明争暗斗,各种阴谋诡计齐出,他还要居中帮扶弱者、打压强者,努力维持平衡局面,便一个头两个大。
房俊倒是轻松,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殿下不必烦恼。”
就算你想要这个烦恼,一时半会儿的轮不到你……
李承乾觉得自己都快愁死了可房俊还是这样一幅不以为然的模样,心中不爽,闷哼一声道:“你也休想自在,如今朝局渐趋安定,嫉妒你功勋的大有人在,最好莫要跟长乐勾勾搭搭,否则被人捉住把柄弹劾起来,孤也护不住你。”
说起这个,房俊非但没有半点尴尬,反而兴奋的搓搓手,小声道:“殿下英明,不过微臣尚有一事请示,您说若长乐诞下子嗣,该当以何等身份示于人前?”
李承乾目瞪口呆,吃惊道:“你你你……居然这般大的胆子?”
他一直以为这两人不过是露水姻缘,一方孤枕难眠、一方觊觎美色,反正碍于身份也不可能长相厮守,时间久了慢慢就会淡下去……可若长乐公主有孕,那可是皇室天大的丑闻!
怎么得了?!
太子怒目圆瞪,戟指怒道:“孤什么都忍得你,但唯独这件事万万不可!莫要依仗军功就敢恣意妄为!”




天唐锦绣 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欲壑难填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房俊一见李承乾这般神情,顿时便知道对方误会,忙道:“殿下误会了,并无此事,只不过长乐殿下对微臣用情至深,于别的男人不屑一顾,碍于礼法却不能双宿双栖,难免孤苦无依,微臣心感愧疚……似养育子嗣此等大事,自然要获得殿下之首肯才行,也毋须殿下公然表态,默认即可,微臣与长乐殿下感激不尽。”
“嘿!娘咧!”
李承乾气得不轻,甚至爆了脏话,敲了敲面前茶几,怒道:“你还真实厚脸皮啊,合着长乐这位大唐帝国的嫡长公主已经沦为没人要的地步,除了你没法活是吧?还让孤默认……默认个屁啊!孤告诉你,既然你两个你情我愿,固然有伤风化、有悖伦常,但孤怜惜长乐故而不愿多管,可若是想要一错再错,绝无可能!即便孤容得你们,这满朝文武、皇族内外能容得你们?”
当年父皇为了稳定朝堂、巩固皇权,故而将长乐下嫁于长孙冲,这其中固然有喜爱长孙冲、且亲上加亲的意愿,但说到底还是一桩政治联姻。政治联姻本没错,别说是皇族,就算是乡野之间的门第也借此来扩大影响、增强实力,但最终导致长乐和离,且在长孙家受了那么多年的委屈,这就不行了。
旁人怎么想李承乾管不着,但他自己认为是亏欠了长乐的,所以发誓要予以弥补,只要是长乐想要的,但凡他有便一定会给。
所以哪怕明知长乐与房俊暗通款曲,亦睁一眼闭一眼,只要不是闹得太过火,便不愿插手……
可诞下子嗣怎么能行?
两人相互中意私下幽会,说白了也就是一场风流韵事,皇室名声受到指摘,但李唐皇室的名声从父皇那里开始就不怎么纯洁……但生儿育女的性质的截然不同,那是真真正正的丑闻。
1...14361437143814391440...1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