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所以说两人“心有灵犀”呢,长乐公主开口,房俊便意会到她真正担忧的是什么,略作沉吟,缓缓道:“有些事情,即便是面对殿下,微臣也不能轻易透露,毕竟事关机密……但微臣能够告知殿下,且安稳待在营内即可,一切喧嚣,终究会如烟尘一般散去。”
有些话就在他肚子里,但他不能说、不敢说,无论是面对长乐亦或是太子,但这番说辞,却也如明示无疑。
可惜,他向太子说这话的时候,太子因身在局中,并未意识到真正的含意……
但长乐公主不同,且不说她旁观者清,单只是不让须眉的聪慧,便敏锐的捉住房俊言语之中的含意,令她眉梢挑起,惊喜满面。
之所以这般喜悦,一则是房俊话语之中透露的隐秘,令她最为恐惧的猜想得到否认,再则便是自己并未直言相问,拐弯抹角一番却依旧能够得到房俊的领会……
女人总是感性的,她们未必在意男人的丰功伟绩,却一定会在意那些不经意间的心意相通,那会让她们更感觉到彼此心意融汇、无分彼此,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甚至比身体的取悦更能让她们无比满足、死心塌地。
看着长乐公主喜不自禁、秀眸滢滢的神情,房俊有些按捺不住心底的火热,从茶几上伸过手去捉住一只雪白纤巧的柔夷,满是憧憬道:“夜已经深了,不如让微臣服侍殿下就寝吧……”
“呀!”
正自沉浸于喜悦欢欣之中的长乐公主低声惊叫,秀面通红的甩脱房俊的手,感受到对方眼底的火热即将演化成巨大的危险,心底一颤,急忙起身:“本宫这就回去就寝,不劳越国公相送。”
她自是知道这厮无法无天,根本不会在乎这里是中军帐,慌忙起身之时却越慌越乱,脚下不甚踩到自己宫裙的裙摆,一时间难以维持平衡,惊呼一声,向前跌倒。
宫裙的裙摆扬起,露出一截莹白如玉的纤细小腿……
啊!长乐公主尴尬得快要冒烟儿,怎么会这么糗的?!太丢人了!
然而未等她用纤手掩住快要着火的脸颊,便觉得腰间一紧、身子一轻,顿时吃了一惊,顾不得尴尬羞囧,挣扎着低声叫道:“放我下来!”
却是已经被房俊上前大手箍住纤细腰肢提起来扛在肩上,向着后边的寝帐走去……
公主殿下今夜前来只是问问心中疑惑,断然没有共效于飞的心思,况且还是在这大帐之内,哪里肯就范?
房俊见到两只白嫩的脚丫在眼前乱晃,娇弱的身子奋力扭动想要挣脱他的掌握,遂抬手在扭动的臀儿上“啪”的拍了一记,感受掌心的温软紧弹,“恶声恶气”的威胁道:“到了本大王的地盘,你这小娘子便乖乖当个压寨夫人就好,再敢反抗,家法侍候!”
“唔!大王饶命!”
扭来扭去的长乐公主瞬间浑身发软,固然不肯就范,却也知道无法挣脱这个“山大王”的魔爪,只能捂着脸象征性的挣扎……
……
帐外乌云遮月、雨水潺潺,几个宫女守将亲兵赶得远远的,守在门口听着帐内传出的丝丝缕缕好似猫儿叫一般吟声,一个个纤手紧握、面红耳赤,心儿砰砰乱跳,一边惊叹殿下的大胆荒唐,一边满心充满憧憬,都知道房二郎勇冠三军,或许待会儿殿下体力不支,会喊她们进去顶一阵呢……
*****
卯时初刻,小雨淅淅沥沥未歇,春明门上灯光通明,将城上城下照得亮如白昼,雨丝细细缕缕、缠绵不断。
绞索“咯咯吱吱”响动,吊桥放下横铺在护城河上,春明门两扇厚重的城门缓缓开启,随着门缝越来越大,门后阵列俨然的黑衣黑甲的禁卫一排排出现在眼前,细雨之中红缨如血,如山岳般巍然,杀气凛然。
先一步出城的东宫六率兵卒装备整齐,一队一队横列于护城河东侧,雪亮的刀锋、矛尖在火光之中闪烁跳跃,刀枪如林。
不远处的右屯卫、左武卫也相应而动,所有兵卒全副武装列阵营前,两卫兵马对峙而立,杀气腾腾、剑拔弩张,随时可以厮杀一处。
卯时三刻,东方天际的阴云之下微微透出一抹白,春明门下擂鼓声响,一队一队黑盔黑甲的禁卫自城门内鱼贯而出,队列严整、旌旗招展,数千东宫六率在前、一千禁卫在后,然后便是前呼后拥的太子仪仗。
李承乾一改往昔打扮,顶盔掼甲、披风猩红,骑在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之上,一手操缰、一手摁着腰间宝剑,在禁卫簇拥之下缓缓出城。
微雨斜风,春明门外广袤的空地之上一片萧杀。
李承乾驻足于护城河外,看着身边前呼后拥的文臣武将,大声喝道:“高句丽倒行逆施、祸乱边民,觊觎吾大唐领土,遂屡次申饬仍不知悔改,父皇顺应天命、御驾亲征,不辞劳苦为大唐消弭边患、击溃强敌,如今得胜还朝,卿等当与孤一同赶赴灞桥,恭迎圣驾!”
前后左右文臣武将、军中兵卒闻言,齐齐气沉丹田,放声大喝:“恭迎圣驾!”
声势排山倒海。
天唐锦绣 第两千二十六章 时代变了
太子诏令已下,数千东宫六率、禁卫军簇拥着太子向西缓缓前行,直奔灞桥方向。春明门上,程处弼统御麾下兵卒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边随时准备予以接应太子,一边防备自家老爹昏了头前来攻城……
与此同时,高侃则指挥右屯卫缓缓前压,虎视眈眈的盯着左武卫,对方但凡露出一丝夺取春明门的意图,便径自发动突袭。
……
程咬金立于营前,下令各部不得妄动,心中焦急等待山东世家的命令。虽然他已经不止一次表达不会明刀明枪与东宫对阵之意,可谁知道那帮子黄土埋到脖颈子的老朽会否昏了头,意欲以大军压制春明门进而逼迫太子向其开放更多利益?
万一山东诸家当真利令智昏,自己又当如何抉择?
如果置若罔闻,必引发山东世家极大不满,从此一拍两散、分道扬镳,自己之前所做的种种,皆成无用之功,世人定视他“首鼠两端”“人品低劣”,予以唾弃,到时候山东世家疏远他、东宫不会接纳他,可谓众叛亲离。
可若听命行事,便是公然与帝国正朔为敌,等到太子妥协之后登基,岂不视他程咬金为乱臣贼子,亟待杀之而后快?
即便他程咬金兵权在握又有山东世家庇护,太子一时间奈何他不得,可自己死后程氏一门又该怎么办?
来自皇帝的清算从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眼瞅着太子仪仗在禁卫簇拥之下向着灞桥方向愈行愈远,心中焦急如焚之时,亲兵来报,张行成求见……
程咬金返身回到大帐,让人将张行成带到眼前,后者脚步匆匆、风尘仆仆,一见面便道:“各家商议之决定,请卢国公暂且按兵不动,若李勣狼子野心发兵攻打长安,则抢在太子回城之前攻占春明门,决断太子退路,逼其答允各家的条件,而后放其归城,助其死守长安,击溃东征大军;若李勣临阵归附东宫,则吾等便即撤军,向太子宣誓效忠,拥戴其即皇帝位!”
“啥?!”
程咬金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那些老家伙是傻了还是疯了?李勣麾下数十万精锐,若其攻打长安,即便部队未必全部听他号令,也足以将长安一举攻克,吾等那时死守长安与其对阵,岂非自取灭亡?”
真以为人家李勣麾下数十万帝国精锐如同关陇那些乌合之众?若此刻李勣不管不顾效仿当年宇文化及只为了过一回皇帝瘾,不在于随后而至的天下反噬,完全可以杀入长安改朝换代,谁也阻止不了!
不仅他左武卫不行,加上房俊的右屯卫一样也不行!
张行成却不以为然,淡然道:“各家家主再是糊涂,又岂能不知以卵击石、螳臂当车的道理?卢国公且放宽心,不会与李勣生死相搏的。”
程咬金这才点点头,明白这是山东世家背地里与李勣已经达成了某种交易……
但他立马又摇头:“攻占春明门、截断太子退路也做不到啊!城上数千东宫六率死守,城下尚有右屯卫从旁协助,真以为老子三头六臂不成?打不动,打不动!”
张行成奇道:“东宫六率久经战阵,早已精疲力竭,直至此刻仍未获得休整补充,尚能余下几分战力?右屯卫固然强悍,但春明门也只万余人驻守,以左武卫全军之力雷霆一击,定能将其一举击溃。”
“娘咧……”
程咬金硬生生给气笑了,斜睨着张行成,反问道:“说来说去,这山东世家未来百年大计,全指望着老子一个人打生打死去拼上一把?其余任何支援都没有?”
张行成有些窘迫,也知道山东世家的做法不地道,拱手歉然道:“卢国公当知各家之不易,隋末以来,山东各地混战,各家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入唐之后又遭受关陇打压,愈发雪上加霜,如今虽欲与卢国公更多支援,奈何实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请卢国公放心,今日你所受之损失,他日功成之后,诸家会十倍予以补偿,决不食言!”
程咬金冷笑道:“就画个大饼,便让老子率领麾下儿郎以命相搏、赴汤蹈火呗?”
张行成苦笑,耐心道:“时局如此,只要卢国公拼尽全力,山东各家自会予以丰厚回报。”
程咬金摇头叹气,道:“非是吾不肯拼命,可拼命难道就有用?右屯卫固然只有半支,然而正是这半支部队便打得左屯卫与皇族联军六七万人屁滚尿流,两两军主帅都给生擒活捉,你们居然认为老子可以顺利将其击溃攻占春明门?你们也太瞧得起老子了,但老子做不到啊。记住,不是老子不做,而是做不到!即便九死一生,老子亦会搏上一回,但十死无生,傻子不会做!”
说到后来,声色转厉。
张行成面色阴沉,很是难看。
她不认为左武卫拼死一战尚不能击溃半支右屯卫与东宫六率抢占春明门,自然当作程咬金不肯全力以赴之托词。但眼下程咬金对山东世家极为重要,翻脸是肯定不行的,甚至连喝叱都不敢,只能强忍怒气,沉声道:“卢国公认为该当如何?”
程咬金负手在帐踱了几步,想了想,道:“攻击右屯卫是肯定不行的,这支房二一手打造的部队战力太强,从上到下皆是骄兵悍将,谁敢轻言必胜?这还是在其火器匮乏的情况下,若其火器充足,单只是几十门火炮便可让天下任何一支军队在与其对阵之时折戟沉沙!当下局势,一动不如一静,应该等着李勣那边对太子予以回应,吾等再相机行事。”
这是最稳妥的做法,既能够掌握军队表达自己力挺山东世家的态度,又不至于与东宫、房俊、李勣这三方军队反目成仇,可以确保他此后可以拥有足够的转圜余地。
但对于山东世家来说,肯定是不满意的……
张行成提醒道:“无论如何,英国公如今依旧是山东世家于朝中之旗帜,一旦局势稳定,英国公的地位、势力愈发增涨,卢国公你再想谋求更多,着实不易。”
价值体现于稀缺程度,山东世家当下的目的是借力于程咬金来给李勣施加压力,使其不敢彻底违背山东世家之意志进而自成一派,彻底将山东世家分裂。可若是等到大局已定,无论李勣是与东宫言和亦或是暴起冲击长安城,程咬金又岂能左右胜负?
你既然不能决定胜负,对于山东世家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可言?
没有了价值,山东世家又凭什么耗费资源来支持你,使得攫取丰厚之回报?
孰料程咬金不为所动,摇头道:“吾喜好财帛美女,更喜欢高官厚禄,但若以眼下拥有的一切去换取,又有何意义?”
现在他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才能攫取更大利益,而是怎样才能稳如泰山,不至于在即将剧变发生的时候,用麾下将士的生命去给山东世家赚取筹码,使之与李勣的谈判获得先机。
权势滔天固然诱人,可前提是得保护住麾下左武卫的战力,若没了左武卫,他程咬金是个屁啊?只怕山东世家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局势纷乱,有兵才是草头王……
张行成无奈,只得任由程咬金自作主张。
事实上,他也对山东诸家家主“火中取黍”的决策有所非议,大抵当真是离开中枢太久,于地方上称王称霸、行横无忌而滋养出桀骜不驯的心理,毫不将天下英雄放入眼内。此番关陇反叛、关中大乱,便视如当年“玄武门之变”时帝国权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动,山东世家可以凭借数十年休养生聚之底蕴一举入朝,攫取最大利益,重现当年关陇之故事,自此执掌朝政大权,甚至可以左右皇帝意志,从而将当年编撰《氏族志》之时所遭受的屈辱全部洗尽,使得山东世家重归天下第一等门阀之序列……
但怎么可能?
张行成也想向那些垂垂老朽却依旧掌握着山东世家命脉的老家伙们大喊一句:时代变了啊!
如今李二陛下虽然驾崩于京畿之外,势必由此引发皇位之争夺,进而使得中枢权力出现变动,山东、江南门阀趁势入朝,取代关陇之地位,但也仅此而已。
无论太子亦或别的储君上位,都不会允许再度出现权力垄断之势发生,山东、江南两地门阀相互掣肘,关陇参预作为钳制,这才是各方都能认可的权利构架。尤为重要的是,如今帝国军方山头并立,既有李勣这样的贞观勋臣、中流砥柱,也有房俊那样的少年勋贵、后起之秀,更有李孝恭、李道宗这样的皇族名将,即便李勣也不能力压各方势力一统军权,绝无可能重现当年关陇军队强势碾压军中各方之局面。
而关陇之所以有今时今日之倾颓、破败,正因为其掌握的军队在贞观之后便迅速退化,仅仅十余年时间便腐朽不堪,难以支撑其政治层面的权倾天下……
军政两方都难以出现一家独大、大权在握的情况,任何一方若觊觎大权独揽、唯我独尊,必将遭受其余各方之围攻,非但不能成事,甚至稍有不慎便会有倾覆之祸,沦为围殴蚕食之猎物……
天唐锦绣 第两千二十七章 一触即发
右侯卫营地。
“启禀大帅,春明门大开,太子仪仗出城!”
“报!太子在禁卫、东宫六率护卫之下,正向西而来!”
“报!左武卫未有异动,但高侃指挥右屯卫列阵,与左武卫对峙!”
……
一道道战报纷至沓来,营帐之内的尉迟恭如芒在背,额头上已经浮上一层细密的汗珠,于帐内来回踱步,搓手询问宇文士及:“太子果然出城,吾等该当如何应对?”
太子居然当真不顾危险出城,以这种极其强势的姿态迫使李勣做出抉择——归顺东宫,亦或是兴兵犯长安!
尉迟恭一贯沉稳,处事干练,得到李二陛下之信任与重用,然而此刻身陷各军交汇之处,一旦开战便首当其冲,实难冷静自持。况且谁也不知道李勣会否公然与太子决裂,万一李勣野心勃勃,必定命他率右侯卫冲击太子仪仗。若遵命行事,便一脚踩进“乱臣贼子”的深坑不可自拔,搞不好便身败名裂;若抗命不遵,大抵李勣第一道军令便是指挥大军从后掩杀……尉迟恭心头早已彷徨无措,只觉得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宇文士及倒是坐得稳稳当当,安抚道:“敬德何必惊惶?稍安勿躁。事已至此,多想无异,等着看看李勣到底如何取舍吧,不过以吾之见,李勣大抵是不会开战的。”
他说得轻巧,只不过这般淡然处之却影响不了尉迟恭,军队是尉迟恭的根本,值此动辄遭受三军剿杀之时,如何冷静得下来?
尉迟恭心中极为不满,摊手埋怨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若非诸位于大云寺面对程咬金的步步紧逼如坐针毡,唯恐遭受剿杀,又何需将吾召唤过去,以至于违抗军令将李勣激怒,导致眼下之危机?先前你让吾暂且听命渡河驻扎于此,现在还让吾按兵不动等候局势变化……再等下去,万一哪一方不管不顾直接开战,吾与麾下兵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对于关陇门阀之表现,他极度失望。
既然明知太子会倚靠关陇去对抗山东、江南两地门阀,东宫又岂会坐视程咬金纵兵攻上大云寺?或是右屯卫,亦或是东宫六率,紧要时候终会派出其中之一予以支援,程咬金定不敢轻举妄动,何必火急火燎的将自己招去,因而挑战李勣之权威呢?
如今自己听命行事而陷入死地,动辄有全军覆没之虞,那帮子关陇龟缩于终南山大云寺的关陇大佬们却又束手无策,只能等待李勣之裁决……被坑惨了呀!
宇文士及被他牢骚话语弄得不悦,蹙眉道:“难不成敬德以为当初对李勣言听计从,他便会放过你这支关陇最后的满编部队?李勣也好,山东也罢,甚至就连东宫也算在内,你认为哪一方愿意见到你右侯卫全须全尾、活蹦乱跳?”
尉迟恭噎了一下,无言以对。
关陇当年为何能够做到权倾天下,连李二陛下这样的旷世雄主在贞观初期都畏首畏尾?是因为关陇掌握着关中最为精锐的军队,十六卫当中有超过半数都在关陇门阀掌控之下,李二陛下恐怕做梦都得防备着会不会午夜惊醒之时,关陇军队已经杀入宫城,再来一回“玄武门之变”……
如今的太子殿下需要山东、江南两地门阀来填补关陇空出的权力职位,却又为何对山东世家加紧提防?因为手握数十万大军的李勣与山东世家纠葛颇深,稍有不慎便会皇权旁落,沦为傀儡皇帝。
太子既然想要以关陇为刀,去对抗山东、江南两地门阀,又怎会容许关陇依旧控制着一支十六卫的军队?
故而,尉迟恭及其麾下右侯卫现在的处境实在是太尴尬了……
“报!”
亲兵自帐外飞奔入内,大声道:“启禀大帅,英国公已经下令大军开拔,向长安挺进,说是与太子汇合……同时命令大帅为全军之先驱,即刻拔营!”
“娘咧!”
尉迟恭豁然色变,顿足道:“李勣当真是疯了!”
这个时候大军拔营向长安挺进,怎么可能是与太子汇合?陛下既然驾崩,棺椁一定就在军中,若李勣无心开战,必须陈兵灞水之畔,等候太子前往迎回陛下棺椁,断无移动陛下棺椁去迎合太子之礼。
既然李勣大军开拔,那就只能是开战了。
这个时候让自己率领右侯卫为先驱,用意不言自明,只能是以右屯卫来消磨掉东宫六率的精锐,然后李勣率大军从后掩杀,一鼓而定……
他惊慌失色望向宇文士及,急声问道:“这可怎么办?”
宇文士及也心虚,他料定李勣不敢舍弃名声坐下攻伐长安之事,毕竟如今李勣手握数十万大军,又是宰辅之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废黜太子另立储君,也不过多了几分权势,可是这些许差距与祸乱长安、捣毁京畿相比,几乎微不足道……
但现在李勣军令已下,已经证明他的心思比天还大,这让宇文士及心底最后一丝侥幸彻底湮灭。
他紧张的捋着胡须,想了想,沉声道:“听令而行,但集结部队的速度要慢一些,待到太子抵达阵前,看看李勣究竟如何去做,再做定夺。”
尉迟恭彻底无语,这岂不是愈发将自己逼向与各方都对立的局面?
到时候太子认为自己乃是东宫的敌人,李勣也认定他抗命不遵……前后夹击、里外不是人,哪里还有活路?
宇文士及见他脸色,缓缓道:“放心,吾又岂会害你?眼下咱们的处境已经四面为敌,无论如何取舍其实都无关大局,何不干脆以静制动,向各方表达自己‘无辜’的本质,或许还能得到转圜之余地。况且,吾始终不信李勣当真在太子已经地位稳固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行那等悖逆之举。”
还有半句话他没说:除非李勣手中当真有陛下关于废黜之遗诏……
但他不觉得有这份遗诏的存在。
这是他从长孙无忌的表现上推测出来的结果,之前关于“遗诏”之流言甚嚣尘上,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李勣之所以做出种种不合常理之举措,皆因其手中有陛下“遗诏”在,且“遗诏”之中有涉及“易储”之命令,宇文士及也曾相信这一点。
但长孙无忌对此却一直冷眼置之,这让宇文士及猛然领会最重要的一点:既然长孙无忌敢于自辽东军中潜返长安一手主持策划了兵变,一定是确认了李二陛下驾崩之事,而他既然能够确认这一点,极大之可能整件事便是出自长孙无忌的手笔……
以长孙无忌之深沉、谨慎,既然敢对李二陛下行下大逆不道之举,又怎么可能给李二陛下留下遗诏的时间?
一旦李二陛下留下遗诏,那一定不是所谓的易储之事,而是号令天下勤王军队入京,将狠毒弑君的乱臣贼子长孙无忌碎尸万段……
所谓的“遗诏”,大抵是没有的。
既然没有这份“遗诏”,李勣的所作所为便皆是他自作主张,那么他就不大可能冒着背负“逆臣”之骂名,在此等情况之下猛攻长安城,将大唐帝国中枢打得千疮百孔、七零八落。
当然,这些也只是他的猜测,并无实证支持,想要说服尉迟恭只怕很难。
然而尉迟恭沉吟片刻,长叹一声,颓然道:“也只能如此了……来人,传令下去,各部队开始集结,半个时辰之内集结完毕。”
“喏!”
亲兵得令,一头懵然的跑去传令。
半个时辰集结完毕?
春明门据此不过二十余里,太子早已出城向这边赶来,半个时辰大抵已经到了咱们营门之外,那个时候集结完毕又有什么用呢……
……
右侯卫身后、灞桥之畔,一队队东征精锐已经陆续渡过灞桥,在河边空旷之处缓缓集结,微风细雨之中,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这些自辽东返回的精锐部队经由一路上充足的时间予以休整,此刻盔明甲亮、精神抖擞,一个个方队在河畔迅速聚集,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