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許
李承乾默然。
他当然能够看得出两位师傅以及不少东宫文官的心态已经有所转变,再不是关陇门阀咄咄紧逼之时的上下一心、竭诚效忠,但这些人追随他多年,即便是父皇屡次欲行废储的时候也不离不弃,骤然间隔阂丛生,有些难以接受。
说到底,自己这个太子还是很失败啊……
房俊道:“眼下最为重要之事,还请殿下即刻命令卫国公率领东宫六率入城,同时命令卢国公封锁春明门,不准右侯卫有一兵一卒入城。”
看似两件事,实则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摸清程咬金的立场,别看不久之前这位混世魔王还在太子面前信誓旦旦竭诚效忠,可一旦晋王起兵,局势瞬间恶化,谁也不敢保证程咬金到底偏向哪一方。
事实上,若程咬金能够做到绝对中立,房俊反倒安心一些,最怕程咬金倒戈相向,那可就麻烦了。
左武卫乃是十六卫当中战力最为强悍的军队之一,且扼守长安成各处要隘,一旦反戈一击,很快便能三面包围太极宫,宫内禁卫如何在此等强军猛攻之下固守?
城坡乃迟早之事,甚至坚持不到李靖率军来援,只能自玄武门撤出长安,流亡天下。
而如今的玄武门守将李道宗,也未必死心塌地的追随太子……
说到底,夺嫡之战不同于外敌入寇,后者尚能上下一心、戮力死战,前者却很难界定立场,任何人都有转变阵营之可能,就好似当年“玄武门之变”一样,不知多少原本支持李建成的势力在最后一刻改弦更张,抛弃李建成转投李二陛下麾下。
这皇位终究是你老李家的,至于老大还是老二当太子、做新皇,其实没那么重要……
李承乾从谏如流:“孤马上派人前去传令,同时向关中各地十六位驻军下令,命其各部赶赴长安,宿卫京师,以此来试探各部之立场。”
“万万不可!”
房俊吓了一跳,连忙阻止:“殿下,此时并不能指望十六位军队赶赴长安勤王,只要他们能够保持中立便不能再好了,否则就算他们投靠晋王那边,您难不成全都将他们治罪杀头?”
军队乃是国之重器,岂能擅动?
况且此刻人心浮动,许多人摇摆不定,都在观望局势,现在下令各地十六卫军队赶赴长安,等同于逼着他们做出抉择,因为只要他们没有听令行事便等同投靠了晋王……
问题在于就算明了十六卫大将军的立场又如何?
且不论眼下,即便这场夺嫡之战东宫最终获胜,难道还能将那些投靠晋王的大将军们一一抓捕、全部杀头?
似薛万彻那等功勋之臣,你杀一个试试?
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李承乾醒悟,连连颔首:“二郎所言有理,孤险些误事。”
房俊镇定得多:“局势紧迫,一时失察在所难免,殿下当宣召马周、崔敦礼等人入宫,参赞军机。”
旁人不可信,事实上真正属于东宫的班底,少得可怜……
李承乾道:“善!”
当即签署钧令,命东宫禁卫向各方传达。
*****
金光门外,李靖于中军帐内如坐针毡,看着前方黑幢幢的城墙心忧如焚,不断将探马斥候派出,自城北绕过龙首原打探城东右侯卫的动向。
但长安城太过庞大,东西城墙宽达二十馀里,加上外郭城、依附于城外的民居将近四十里,斥候来往城西的金光门、城东的春明门要绕过北部的小半个城池,距离将近六七十里,加上今夜雨水不止,道路泥泞难行,消息往来之间延误严重,不能及时通达。
若是春明门那边右侯卫入城,等到自己这边收到消息,人家已经抵达太极宫开始猛攻了……
可若无太子钧令,又岂能率军擅入京城?
“启禀大帅,右侯卫正在集结,兵刃军械全部下发,兵卒着甲、床弩上弦,整装待发。但根据内线回报,营内营外,均不见鄂国公之身影……”
这是刚刚斥候带回的情报,令李靖有些不解。
尉迟恭受太子相召入宫,一直未有出宫的消息,目前整个右侯卫的最高长官是右侯卫将军苏伽,此人虽然是尉迟恭妻族子弟,也是右侯卫的二把手,但威望相比尉迟恭差距何止千里?断然没有在长安城外集结军队的能力与胆量,这可是京师城外,擅动刀兵的责任他绝对负担不起。
宫内一定发生了变故,否则右侯卫的反应不至于这般强烈,可自己这边一直未曾收到消息……只有一个解释,向自己传令的兵卒被守城兵卒给拦阻了。
如今左武卫已经接管了长安防务,金光门的守城校尉变成程处默,由此可见程咬金的立场大抵也有问题……
局势愈发紧迫。
当下容不得多等,就算太子钧令已经发出,谁知道能否抵达自己面前?
自营帐中起身,浑身甲叶铿锵,随手接过亲兵递来的兜鍪戴好,将横刀系在腰间,大步走出营帐,大声道:“传令全军,即刻拔营,与吾入城!”
“喏!”
账外亲兵得令,齐齐应诺,而后飞奔各军传达将领。东宫六率在李靖治下军容鼎盛、军纪严谨,没人问为何敢擅入京师,只知令出如山、不容耽搁,全军三万余人倾巢而出,迅速整编阵列,旌旗在风雨之中翻卷飞舞,向着金光门缓缓压上。
城墙之上锣声响彻,职夜的兵卒吓得快要将腰间铜锣敲碎,奔走相告,旋即将消息传到城门楼内歇息的程处默耳中。
程处默大吃一惊,所幸甲胄并未脱去,穿上靴子向外疾走,到门口的时候随手扯过一顶斗笠,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箭垛旁向着城下眺望,只见东宫六率旌旗招展,刀枪如林,铁甲如墙,黑压压如山似岳,气势雄浑。
程处默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道:“李靖疯了不成?”
陛下驾崩,太子与晋王夺嫡已经是不争之事实,当下局势正可谓千钧一发,稍有不慎便会爆发一场席卷整个关中的大战,李靖此举等同瞬间打破平衡,挑起战火,就算他当真是“军神”再世,岂敢背负这样的罪责?
擅启战端者,就算最后胜利,也难逃追责……
对方徐徐推进,风雨夜色之中宛如一道移动的城墙予人极强的压迫感,到了百丈左右,一骑脱离大队向前疾驰,几个呼吸间来到护城河边,隔着一条护城河吐气开声:“卫国公有令,速速开放城门,城内有奸佞反叛,吾等入城勤王!”
这人嗓门很大、中气很足,即便风雨之中声音也远远传来,城头上的程处默听得真切,自然辨得出正是自家兄弟程处弼的声音……
娘咧!
李靖这老货是不好东西,居然派吾家弟弟来到两军阵前喊话,万一老子这边有人弓箭脱手一箭给射中了,岂不是冤哉枉也?
程处默心有怒气,让身边亲兵大喊着回话:“可有太子钧令?”
现在陛下驾崩,太子成为帝国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此等大规模的军队入城,若无太子钧令绝无可能。
城下,程处弼大喊:“乱贼作祟、纲常颠倒,汝等顽固不化,难道非要坐视奸贼得逞不成?速速开门,否则当以反贼同党论处!”
程处默在城头上差点气笑了,自家这个弟弟平素三扁担打不出来一个屁,今日这话语倒是比一天里说的话加起来都多……
“少啰嗦,若无太子钧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城!想要入城,就从你家哥哥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城下再无动静,程处弼打马转身飞驰回本镇,不久之后阵阵号角响彻野地,继而战鼓阵阵,东宫六率严整的阵列在鼓声中再度徐徐向前,行进途中阵列开始变化,一队队扛着云梯的兵卒冲在前头,后方黑暗之中隐约可见高大的楼车也被缓缓推动……
程处默极其身后守城兵卒都傻了眼,对方居然当真打算攻城了?
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此刻容不得他多想,他的职责就是死守金光门,岂能在东宫六率威势之下胆怯退缩?
就算对方的人数是他的几十倍,也不能使金光门失守!
他铁青着脸下令:“传令下去,死守金光门,谁敢怯敌畏战,定斩不饶!”
“喏!”
城上守军将守城所用的滚木擂石等等搬出放在城头,巨大的床弩被绞动上弦,手臂粗的箭矢放上去,一张张强弓亦是弯弓搭箭自箭垛向外做好射击准备。
大战一触即发。
天唐锦绣 第三千七十四章 晋王起兵
夜空中乌云翻卷,雨势骤然增大,一道闪电枝杈一般划破天空,照得城下黑压压的军队铺天盖地一般涌来,无数刀枪在闪电之下亮光闪闪,杀气腾腾。
城上守军也做好拼死一战之准备,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长安城高墙厚,占据地利优势,东宫六率想要攻陷金光门亦要付出惨痛代价。
唯一让程处默纠结难受的便是亲弟弟正在城下,战场之上刀箭无眼,万一致使弟弟殒命城下,当真不知如何是好……
战鼓声渐渐浓密,一声声敲在守城兵卒心头,风雨如晦,战云密布。
前阵的东宫六率兵卒已经举起巨大的木盾来到护城河边,无数猫着腰的兵卒背着巨大的装满泥土石块的麻袋从巨盾间隙冲出,将麻袋“噗通”“噗通”丢进护城河,然后自阵前绕了一圈,奔向后阵。
如此往复,麻袋丢入护城河溅起水花,眼瞅着就将护城河填满。
城头之上,程处默面色凝重,深深吸了口气,将一只手高高举起,只待落下,身边兵卒便会万矢齐发,巨大的床弩也已经稍稍将仰角下调,瞄准护城河畔的东宫六率军阵,即便是那些巨大的木盾在威力巨大的床弩面前也将如纸板败革一般瞬间破碎,后边隐藏的兵卒即将遭遇巨大的杀伤。
程处默不知李靖发了什么疯,即便不愿对袍泽痛下杀手,但职责所在,却容不得他有半分心软。
一咬牙,举起的手臂刚要放下,身后猛地传来一声大呼:“将军且慢,大帅有令,即刻退回大营!”
“呃……”
程处默憋住的一口气含在胸腔里差点岔了气,然后转过头,不可思议的瞪着前来报讯的兵卒:“后退?!”
那兵卒飞奔至他面前,显然来得甚急大口喘着粗气,道:“大帅有令,命将军即刻退回大营!”
程处默终于将这口气吐出来,虽然不解父亲为何下这道命令,但不用同自家兄弟对阵沙场到底是件好事,对左右摆手道:“听到没有?虽吾撤退!”
城上兵卒纷纷收回弓弩,潮水般退下城头。
程处默走出去两步,忽然询问那传令兵卒:“春明门那边亦是如此?”
兵卒点头道:“具体情形未知,但咱们一同出来传令,接到的命令都是一样的。”
程处默心情愈发凝重,原本应该在这个时候戒严长安、宿卫京师的左武卫,居然在父亲命令之下开放门禁退回大营,等同于将整个长安防卫全部撤空,虽不知内里原因究竟为何,但各支军队顺利入城已经不可阻挡,而这些要么支持太子、要么支持晋王的军队进入城中,一场轰轰烈烈的夺嫡之战势不可免。
父亲在此间的立场就有些明显了,看似中立、两不相帮,实则怕是已经转投晋王。
而自家弟弟此刻正在东宫六率军中效力,以他的脾气断不会临阵脱逃,必然追随太子戮力死战,到时候兄弟父子战场相逢的场面估计也逃不掉……
率领麾下兵卒快速撤回大营。
身后,东宫六率的军队已经准备好死战,云梯搭上城头,兵卒将横刀叼在口中手脚并用奋力向上攀爬,箭手则登上箭楼居高临下以箭雨压制城头守军掩护袍泽攻城,战鼓阵阵无数兵卒越过被填平的护城河,潮水一般涌向金光门。
然而预料之中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发生,城上的守军已经系数撤离,滚木擂石堆满城头,儿臂粗的弩箭还放在巨大床弩的箭槽中蓄势待发……攻上城头的东宫六率兵卒好似奋尽全力的一拳打在空气中,有些恍神。
“该不会有什么埋伏吧?”
“向城下传令,停止前进!待吾等搜查城头之后再说!”
“向大帅禀报此间情形,请大帅速速定夺!”
面对空无一人的城头,兵卒们有些懵,一边上下搜查看看是否有埋伏,一边赶紧派人向李靖禀报。
城墙下,骑在马背上隔着护城河眺望城头的李靖也有些诧异,左武卫的战斗力素来都是十六卫当中第一档次的存在,最是勇悍善战,与程咬金的个人风格极其符合,如今镇守金光门,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然而预想之中血战并没有发生,眼瞅着兵卒们顺利登上城头将东宫六率的旗帜高高竖起,李靖便已经赶紧派遣亲兵赶赴城头,查看到底情形如何。
少顷,城头兵卒与亲兵的禀报几乎同时返回,李靖沉吟半晌,大手一挥:“迅速占据金光门,就地整顿军队,无令不得擅动!”
他此番攻城实则冒了极大风险,毕竟城内动静尚未可知,若晋王反叛则罢,他这番作为便是料敌机先,抢先占据了金光门重地,打通城内外的联通处;若晋王并无反叛,他就算是纵病入京、有谋逆嫌疑之大罪。
既然金光门已经攻占,那么还是稳妥一点为好,不然等到军队抵达太极宫外,便连一丝半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喏!”
兵卒自城上翻入城内,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将近一万军队蜂拥入城,余下则就地歇息。
……
春明门城楼之上,牛进达手扶着箭垛向城下张望,夜色之中密密麻麻的右侯卫兵卒徐徐如林、如墙而进,直抵护城河边,有人站在河畔弯弓搭箭,一支箭矢便倏地自下而上直奔城头而来,亲兵赶紧举盾当在牛进达身前,“夺”的一声响,那箭矢便狠狠扎在木盾之上。
那亲兵只觉得手臂狠狠一震,惊呼一声:“这一箭起码有五石之力!”
据说南梁猛将羊侃膂力惊人,所用弓至十二石,马上仍能用六石,数百步外射杀敌军将领如探囊取物……这当然夸张了,且不说能否有人如此神力惊人,如此巨力没有弓弦能够承受,拉上一半,弓弦便会崩断。
当今军中,能够使五石弓者已经寥寥无几,右侯卫中有此神力者,非尉迟恭莫属。
“咦,有封信!”
亲兵取下木盾,拔掉箭矢的时候见到箭杆上绑着一个物事,取下打开,发现是油纸包裹的一封书信,忙交给牛进达。
牛进达接过,身后亲兵将雨水淋得噼叭作响的松油火把凑近,细细一看,登时当吸一口凉气。
居然是一封讨伐太子的檄文……
此时城下也响起鼓噪,起先乱成一片,渐渐汇合清晰:“太子残暴,毒杀先帝、迫害手足,亲奸佞、远小人,上苍不忍,天谴罚之!”
一声声吼叫在雨夜之中清晰传到城头,守城兵卒各个面色发白,两股战战。
虽然其中也有不少人意识到如今怕是难逃一场夺嫡之战,但是当这份檄文送抵城头,便意味着这场大战在所难免了,几乎所有军人兵卒都很难置身事外。
大唐军人好战,盖因能够积攒军功封妻荫子、加官进爵,再不济也能挣下一份永业田,阖家无需缴纳苛捐杂税。但那是对外作战,内战之时横刀劈斩往昔袍泽,打输了身首异处一命呜呼连个抚恤钱都没有,打赢了除去那些统兵大将哪里会有小兵小卒的封赏?
牛进达深吸口气,将书信叠好重新用油纸包裹,递给身边亲兵:“速速送禀大帅,同时告知右侯卫有攻城之意图,请大帅定夺!”
原本守城乃是职责所在,无论是谁想要攻城都只能从他牛进达尸体上他过去,否则休想入城半步。但现在已经涉及到皇位之争,夺嫡之战一触即发,他哪里还能做主?
“喏!”
亲兵将信揣在怀中,飞奔下城。
这时,城下又有一箭射来,这回射得准头差了些,擦着兵卒们举起的木盾飞过,射在牛进达身后城楼的窗框上,“夺”的一声响。
亲兵赶紧跑去将箭矢拔下来,果然箭杆上又有书信,解下之后递交牛进达。
这回却是一封劝降信……
“太子无道,宠信奸佞,致使超纲混乱、邪祟当道,更有毒害先帝之预谋,今有认证确凿,无可抵赖,人神共愤!天下有识之士当群起而诛之……”
牛进达瞪大眼睛,太子居然还曾毒杀先帝?
若说全无此事,可晋王既然敢说“认证确凿”,势必有极为可信之把握,无论真假,太子这回麻烦了。
他刚想让人将这封信也送走,又有一支箭从城下射来,再度被亲兵举盾挡住,一模一样的一封信交到他手里。
这回牛进达打开仔细一看,不由得重重吐出一口气。
居然是一份誊抄的“先帝遗诏”……
有无遗诏,是全然不同的局面。太子乃国之储君,先帝驾崩,太子即位顺理成章,即便有无数人知晓先帝曾几度欲废黜太子,可终究还是未曾废黜,那么太子便占据名分大义。
晋王起兵夺嫡,乃是以下谋上、犯上作乱,纵然有人跟随左右,但更多人还是会强烈谴责并予以反击,太子乃大义所在,焉能轻辱?
但若晋王当真有遗诏在手,则情况截然相反。
先帝虽然驾崩,但生前威望绝伦,朝野上下拥趸无数,即便驾崩也有无数人甘愿为了他的遗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晋王有遗诏在手,则太子的大义名分便全然不在,形势逆转、正邪易位……
天唐锦绣 第三千七十五章 杀入长安
风雨骤然急促,雨水倾盆而至,城下右侯卫阵中战鼓声声与雨水连成一片,无数兵卒踩踏着泥泞的土地冒着大雨铺天盖地汹涌而来。
牛进达浑身早已被雨水浇透,但握着横刀刀柄的手心却冒出汗水,面对右侯卫近乎于决绝的攻城姿态,他作为守城将领必须做出抉择——竭力死战,力保城门不失。
然而现在他脑子里全都是刚刚那几封信上的内容,其它倒还好说,无论真伪也轮不到他这个武将去操心,但他岂能将陛下遗诏视若无物?
贞观勋臣,对于李二陛下之尊崇爱戴外人实难想象,只需李二陛下一声令下,这些人各个愿意追随麾下戮力死战,即便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亦不会有半分怨尤,甚至能以与陛下并肩作战为至高无上之荣耀。
如此,哪个能忍受陛下遗诏遭受践踏、陛下遗志不得伸张?
就算陛下当真将皇位传给哪个宗室子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贞观勋臣们都会坚决拥护。
当然,前提是陛下当真留有遗诏,且晋王手中这份遗诏的确是陛下所嘱……
若遗诏为真,自己将右侯卫力拒城外使太子顺利登机,则违背陛下遗愿、辜负陛下信重;若遗诏为假,自己却将右侯卫放任入城,则倒行逆施、助纣为虐,实乃帝国之罪人……
可当下哪里能够判断这份遗诏之真伪?
所以牛进达进退维谷、取舍两难,只能等待程咬金尽快颁布军令,相信以程咬金之智慧,定能鉴别真伪、做出取舍……
就在城下右侯卫阵中腾起第一波箭雨之时,程咬金的命令终于姗姗来迟,传令兵卒飞一般登上城头,急声大呼:“大帅有令,即刻退下城头,放弃春明门,退守大营!”
牛进达来不及咀嚼这道命令当中的意味,只知道无需自己去做这道不知对错的选择题,狠狠松了口气,下令道:“所有人不得反击,以木盾护身,交替掩护,撤下去!”
“喏!”
守军得令,立即向城下撤退。都是征战多年的精锐老卒,即便头顶箭矢如蝗四下乱窜却半点不乱,盾牌手高举木盾尽可能的扩大掩护面积,其余兵卒则猫着腰缩小自身横截面减少中箭的几率,整齐有序的沿着台阶撤下城头,而后在城下集合,跟随在牛进达战马身后向着城内迅速撤退。
等到苏伽顶盔掼甲率领兵卒登上城头,整个春明门城楼早已空无一人,苏伽高举横刀与身边兵卒振臂欢呼,然后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迎接大军入城。
城下护城河的另一侧,晋王李治站在风雨之中翘首观望城上战事,见到右侯卫已经登上城楼,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入城乃是夺嫡之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左武卫骁勇善战,若死守春明门则固若金汤,右侯卫想要攻陷城池难如登天。一旦战事受挫,对于士气之打击极其巨大,不知多少追随者会半路偃旗息鼓。
现在大军势如破竹攻陷春明门,军心振奋,不少观望者也会顺水推舟前来依附,大事可成矣……
旁边崔信也狠狠松了一口气,表面却捋着胡须一副尽在掌握的轻松姿态:“卢国公深明大义、言而有信,果然命令左武卫兵卒不予抵抗、撤下城头,否则当下必然历经一场血战,伤亡惨重。都是大唐虎贲、汉家儿郎,若是这般殁于此地,着实令人心痛。”
萧瑀抬了一下眼皮,淡然道:“奸佞当道、纲常颠倒,正该吾辈血荐社稷之时,纵然伏尸当场亦是死得其所,崔公妇人之仁,大可不必。”
崔信面色不变,微笑着道:“山东儿郎自古以忠贞敢战闻名,何惧生死?老夫只不过年岁大了,见不得太多生离死别罢了。这些年轻人都是吾等之血脉,帝国之未来,若上位者不能怜惜,则帝国未来堪忧。”
李治听着这两位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一个嘲笑另一个妇人之仁,另一个则嘲笑江南蛮荒之地自古多烟瘴流寇,便有些头疼……
大事未成呢,你们用得着这般争功抢功打压袍泽?
不过他也能理解,无论局势发展至何等地步,程咬金的“袖手旁观”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山东世家居功至伟,已经死死将江南士族压制。作为江南士族领袖的萧瑀岂肯任由这种事情发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