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子午春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垂天地间
但是那位女子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她对纣王和后宫那些无耻男女之间的淫乱行为极为憎恶。纣王无论如何也不能强迫她加入淫乱活动,竟在一怒之下将她杀死了。
这时,纣王身边那些无耻之徒便怂恿他将暴行进行到底。结果那个喝得醉醺醺的,连嘴都找不到在哪的暴君就下了一道口谕,把九侯捣为肉泥。
鄂侯听到这个暴行怒不可遏,他只身闯入纣王寻欢作乐的场所,面对这个杀人如麻的君王据理力争,毫不畏惧。然后,他就根据纣王的命令,被拖出去处死并被腌成咸肉了。
姬昌听到这些噩耗不禁发出一声叹息,他为两位同僚遇害而悲伤,为自己的未来命运而担忧。这个场景被大夫崇侯虎完整地窥视到了。
崇侯虎在崇国(今河南嵩县一带)是威严的一国之君,在宫廷却是个无耻的告密者。他无法抑制住告密者特有的喜悦和冲动,立即溜到纣王那里去,把这一事件报告给他,并对姬昌的叹息做了恶意的解释。
纣王于是给姬昌套上枷锁(就像当年太丁对待季历一样),并将他关押在羑里。告密者因此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不过即便没有任何奖赏,那个恶棍也会由于乐见好人倒霉而积极告发的。
但是,由于周国的势力过于强大,姬昌在诸侯中名望又太高,纣王思前想后,始终不敢处死他。
西方诸侯本来对王朝唯命是听,但是纣王的残暴行径使人心变得不安定了。一些游牧部落的首领聚集起来说:“帝辛即位之初还把我们当成同盟者,现在却视我等为奴隶和敌人了——因为只有对后者,才可以不经审讯而直接杀害。
“三公就是因为国家势力太大、对老暴君构成了威胁才被除掉的!公卿尚且不得好死,我们这些小人物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我们和王朝是有盟约的啊!只有奴隶才不准反抗暴行,而我们是王朝的附属,不是暴君的奴隶!我们为了不受奴役,必须向王朝开战!”
结果他们就集合起军队,向王朝和仍然臣服于王朝的国家发起进攻了。





子午春秋 第九章 姬昌称王(四)
周国经过季历被囚禁致死的事件,积累了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的经验,所以国家局面也就不像上次那么混乱了。周人这次仅仅发布了紧急动员令,加强各个城邑的防御工作,没有做出过度刺激外界的举动。
西戎的背叛和东夷的卷土重来使得王朝四面受敌,纣王便产生了释放姬昌的念头。不久,西周又适时地献上宝马美人,慷慨地贿赂王室权臣,纣王就高高兴兴地把姬昌释放了。纣王不但恢复了他的“西伯”称号,而且恢复了他的权力,命他全权负责征讨西部叛军的事务。
大商外部混乱如斯,内部也不平静。族亲之间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由于斗争发生在血亲之间,所以显得尤为残酷。
纣王杀死了叔叔王子比干,囚禁了另一位叔叔箕子;迫害亲人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需要刻骨的仇恨。
不可否认,纣王的父亲太丁在确立继承人时就埋下了王族分裂的种子。
华夏自古有“商道亲亲”之说,商朝人以血缘关系远近做为判断亲疏的标准;兄弟的血缘关系近于父子,因此商王的地位的传承一般为兄终弟及,兄弟之中活到最后的人才将王位传给儿子。
但是规则到武丁时期却发生了改变。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他在临终前扭头一望,那些曾经眼巴巴盼着王位的弟弟们都已作古,竟然没有一个能够熬过他的。所以他就只能把王位传给儿子。而后续商王就打着“效仿圣王”的幌子,“兄终弟及”的制度便名存实亡了。
太丁按商制应当把王位传给弟弟比干或箕子;即便不传与他们,也应当传给纣王的同母哥哥微子。但是前面说过,太丁在得到辛时的地位要比得到微子时高,所以孩子母亲的地位也位升高了。因此太丁说:“啊!子以母贵,兄弟俩虽然为同母所生,但是辛的地位更高。”
太丁就靠着这个自欺欺人的借口把王位传给帝辛。
比干、箕子和微子都是仁慈正直、忠于王室而且心胸宽广的人——纣王应当庆幸这点,否则他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三人拥有的、当初看起来的优秀品质,现在却成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九侯、鄂侯惨死之后,宫廷之内人人自危。正直的大臣感到愤怒,但大多数人则感到恐惧,因为纣王已经开始破坏商朝律法,肆意杀人了。王室大夫们于是聚集到三人周围,以为唯有靠近三人才能获得安全。
比干耿直的性情和暴烈的脾气使他一直无法容忍侄子的暴行。后来他就在宫廷之上,当着群臣的面,恳求他,规劝他;当上述行为无效的时候,他就指责他,咒骂他,甚至将他称为“一夫”和“亡国之君”。
而生性险恶的崇侯虎不失时机地将比干的言辞解释为哗众取宠、倚老卖老、拉拢人心、亵渎王权;说这个老家伙只等时机一到就要篡夺王位了——毕竟比干是有资格、也有想法成为商王的。
最后这一句话要了比干的命。纣王大怒,竟然丧心病狂地将叔叔的心脏挖出来。崇侯虎继续煽动纣王对箕子和微子的仇恨,纣王立即下令拘捕两人。
箕子和微子当时都没在场。纣王的士兵闯进箕子家门后却发现他变成了精神病。箕子虽然靠着装疯逃过一劫,却没能逃脱被囚禁的命运;而微子则趁乱逃走了。
姬昌被释放的第二年,纣王杀死了在朝歌充当人质的周太子伯邑——也许是因为姬昌或周太子做出了什么不臣的举动,也许是因为纣王的神智已经被酒精泡得错乱了。
周人被彻底激怒,于是周、商决裂。姬昌立即称王,自号“周文王”,同时尊父亲季历为“王季”,尊祖父公亶父为“太王”。继而便举起反商大旗,并把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纳入麾下。
周王的“谥号”经历了由生到死的发展过程。谥号分为善谥与恶谥,用褒义或贬义词来表达。谥号制度始于周文王;可以确定的是,谥号在文、武、成、康时期为生谥。
第一个被冠以死谥的一定是个恶谥,因为这位国王的品行一定配不上他生前给自己确定的善谥,所以人们才改成恶谥,并以此警示后来者。
此时,西周的国力已经空前强大,人才济济,盟友众多。大臣中有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还有异姓的吕尚、太颠、弘夭、苏忿生和一批从商朝投奔过来的名士。文王的儿子姬发、姬鲜、姬旦、姬奭等已经长大成人,并在开始在王室里担任重要职位。
文王重新修建了祖庙,率领大臣们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仪式举行完毕,他就把自己连同大臣们一起关进庙里谋划灭商大计。为防止泄密,文王在庙外布置了重兵进行把守,任何人不得出入——就好像生怕庙里的人逃跑似的。
所有参与谋划的人吃住都在祖庙中,三天后大计已定,文王就一脸轻松地与神情凝重的大臣们有说有笑地走出来了。
计划的第一步,周师灭掉了位于周国西北的密国。这个国家总是在周人时运不佳时挑起战事,又在周人春风得意时大献殷勤。
文王说:“多么无耻的君主啊!多么善变的国家啊!密人现在表现得服服帖帖,可是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在伐商失利时入侵我国呢?”周文王于是倾全国之兵灭亡密国,如此一来周师就可以放手东进了。
第二步,周师以虞国为跳板,攻陷朝歌西面的黎国(山西长治附近)、盂国(河南沁阳西),从而打开了商朝京畿的西大门。
第三步,周师经过惨烈的战斗攻陷崇国(今河南嵩山),杀崇侯虎,拔掉了东进路上的最后一个钉子。
第四步,文王将都城由周原东迁至丰地,完成了政治和军事重心的东移。
迁都之后,年事已高的周文王一病不起,旋即在丰都去世,此时为文王已经改元七年。太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




子午春秋 第十章 武王克商
周武王经过四年的战争准备,终于向商王朝发动最后一击。
此时的商朝已成末日黄花。纣王率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征服了东夷诸国,但商军损失惨重,国库耗尽,兵源枯竭;而贵族们重敛民财,终日挥霍无度,王室贤臣逃死四方。
周人的间谍不断把朝歌的信息传递过来,武王则在选择伐商的时机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最初,有消息说纣王又处死了最后几位敢于强谏的大臣,商国上下怨声载道。周大夫们建议马上出师,武王摇头说:“时机未到。”
后来,又有消息说朝歌城中的一些大家族不堪逼迫,已经开始撤离,城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死伤无数。主张立即开战声音又开始此起彼伏了,武王仍然摇头说:“时机还是未到。”
最后,大臣们抱怨说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因为朝歌城现在歌舞升平,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而且人们极尽所能赞美纣王的丰功伟绩,再也听不到反对的声音了。武王这时才说:“时机到了!”
武王向各诸侯国派出使者,要求他们配合伐商计划,在周人指定的地点集结军队,并为战争征发役徒,征集物资。诸侯们派来使节来回复说他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武王进军的命令了。
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春二月,诸侯联军在武王的率领下北渡黄河,在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誓师大会。之后,武王亲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之士三千人与诸侯的先锋部队,经七天的急行军挺进到牧野(朝歌西南),军队冒雨连夜布成阵列。
第二天清晨,纣王率领商军到达牧野,并亲自指挥会战。商朝军队数量数倍于周,但是周师的虎贲之士气势极盛,而商军情绪低落、精神涣散。商人这边的大多数人再也不想为暴君卖命了。
决战开始,商师中充当首批炮灰的武装奴隶手持破烂武器、缓缓向周师迫近,周师列成防御阵型。武装奴隶做了两次有气无力的进攻后,忽然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原来他们是负责诱敌的,但是周师不上套儿、坚守不攻,结果使得敌人的战术落空了。
就在此时,武王单车突出,从奴隶军阵前缓缓掠过,他目光坚定、神情凝重,就好像检阅自己国家军队似的。
武王注视奴隶们沧桑的面孔和破烂的衣衫,发表了一篇简短而振奋人心的演说:“你们都曾是自由人,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只是因为被商人迫害才变成了奴隶。在你们身后的,是奴役你们的主子和敌人;站在寡人这边的,有你们的兄弟、叔侄和舅甥,是来解救你们的军队。难道你们宁愿被人奴役也不渴望自由?难道甘愿为你们的敌人对解放者和同胞开战?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你们要么作为战士打到暴君,要么作为奴隶被解放者杀死!”
奴隶们开始互相谈论这个问题了,从低声窃语到情绪激昂,从最初的胆怯到最终的愤怒,终于有人举起武器大喊道:“扶周灭商!扶周灭商!”继而整个队伍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当他们举起武器转身时,就用实际行动解放了自己,并成为进攻商军的先锋队。
武王立即击鼓,联军结成密集队形开始前进。商军的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任何人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纣王身边有一支由虎狼之士组成的近卫队,卫队中的战士由纣王亲自从古老而忠诚的家族子弟中选拔。他们和纣王一起英勇作战,一起寻欢作乐;一起分享胜利的快乐,一起承受失败的痛苦。由于这支军队总是承担最危险的作战任务,所
以他们的伤亡率在商军中也是最高的。
近卫队长恶来说:“尽管天王从来没有在敌人面前退却过,但是您不能死在篡位者和贱奴的手里,连尸体也不能让他们得到。请您马上回到都城去,我将在这里抵抗敌人。”纣王单手拥抱了恶来,转身逃回朝歌;而近卫队全体成员在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后全部战死了。
纣王进入王宫,登上宫内的鹿台,口中含玉,在身边堆满了珍奇异物,然后放了一把火,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微子又适时地出现在朝歌城中,大夫们立即拥立他为新的任执政者;他们认为微子虽然不能挽救商朝于危亡之中,却可以使城内生灵免遭涂炭。周师在正午前歼灭了顽军,并于当天晚些时候抵达朝歌城外。
微子赤裸着上身,口中衔着玉璧,背负双手,走在出城投降队伍的最前面;身旁是一群穿着丧服的士,肩上抬着棺材;贵族大夫们则跟在后面。恐惧和悲伤使得这只队伍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微子对面是周武王和他率领虎贲之士,他们刚刚制造了一场大屠杀,怒气和血污使他们看上去就像是从地狱里杀出来的军队似的。
微子走到武王战车前双膝跪倒,出降的人们再也忍不住悲痛,全都跪倒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武王受到了感染,他跳下车,快步走过去扶起微子,接受了玉璧,又帮他解开绳索说:“寡人是来诛杀一夫的,不是来杀害无辜者的。夫子无罪,寡人愿意与夫子共治天下。”他随即下令焚烧了微子的棺材,并举行了祓除仪式。
周国准备了四代人的战争,却只打了一天;屹立六百余年的大商王朝在一日之内轰然崩塌。
武王率领周师开进朝歌城,诸侯部队则在城外驻扎。朝歌城内一片死寂,好像是座鬼城一样;街上除了巡逻队空无一人,商铺和住宅全都紧闭门户。
武王在微子的引导下登上鹿台,看到了纣王那焦糊扭曲、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的尸体。武王割下还冒着蓝烟首级,又下令将纣王的两个王后斩首。
武王尽量不去惊扰这座古老的名城,他将城市的管理权交给微子,并在城中部署了必要的军队,然后就退出去了。
周师主力和联军部队陆续赶到牧野。武王在此地临时建起一座神庙,把随军带来的祖先的神主安放神位上,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祭祀时,武王手持象征王权的大白旗,上悬纣王的首级;太师姜尚持象征着方伯的小白旗,上悬两个王后的首级;王子旦持大钺,王子奭持小钺;军帅大夫们跟在后面依次而入神庙。
周人用一百名最邪恶的商人贵族的鲜血向祖先献祭。祭祀一共持续了五天,之后,联军就开始清剿京畿附近的顽固势力。
商朝的灭亡只是战争的开始,征服属国才是最艰苦的任务。商人在中原盘踞了六百年,属国众多且势力强大;那些属国多数都是亲附王朝、敌视周国的。由于商朝灭亡的速度太快,大多数敌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武王决定迅速出击,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
武王发布作战命令,他把联军分成四部分:第一路由吕他率领征伐越戏方(今河南巩县东南);第二路由侯来率领伐陈(今河南淮阳);第三路由百弇率虎贲军伐韦(今河南滑县南);第四路由陈本、百韦和新荒率领伐历、宣方和蜀;以上三个国家已经集结军队准备联合抗击周师,因此武王派出的军队也最多。
四月中旬之前,四路大军的行动即全部以胜利告终。武王又在牧野举行了向祖先献俘仪式。此时,京畿一带的顽固势力基本已被剿灭,王朝已经彻底失去了复辟的希望,武王于是离开牧野进入朝歌。
武王把以微子为首的殷商贵族召集起来说:“如果你们有人认为周国翦商是以下犯上、以臣犯君,那就大错特错了:周代商兴不过是遵循上天的意愿罢了。
“当武乙亵渎上天的时候,上天就开始厌弃殷商。百余年来,大商的祸乱连绵不断,就是因为受到上天的惩罚。商纣践踏刑律,听信(我们奉献的)邪恶妇人和巫师恶棍之言,收容逃亡的罪犯和奴隶,屠杀迫害忠义之士,淫乱堕落。他的行为根本配不上天子两个字,不过是个独夫民贼罢了。
“周人同样是上天的子孙。历代君主品德高尚,仁爱淳厚,任用贤人名士,并与民同欲。上天于是选择周人来诛杀独夫民贼,以大周来代替殷商来掌管天下。
“如果你们能够遵从上天的意志,就可以保有家族、封地和财产,与寡人共有天下;否则的话,帝辛下场就是你们的结果。
“但是,即便是帝辛,寡人也不忍心断绝他的祭祀。寡人将贬斥他的王号,他的儿子武庚可以列为诸侯,以延续对殷商先君的祭祀。”
纣王的很多儿子都战死或者被处死了,武庚的运气之所以那么好,只是因为他不得宠,又很年轻,还没有机会和父亲一起堕落作恶。
武王这样安抚了商人之后就返回西周了。不久之后,他就对功臣大夫们进行了第一次大分封。




子午春秋 第十一章 分封天下(一)
西周开国时的势力范围并不大,只是周国故地加上旧商的京畿地区,即渭水中、下游到黄河中游沿岸的一带。黄河下游广袤的土地仍然控制在强大的东夷集团手里,更不要提遥远的淮河江汉了。旧商的残余顽固势力流窜四方不断对西周势力进行骚扰,天下诸侯对新生王朝政权的态度也不明朗,西周的安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基于这种现状,西周的执政集团进行了第一次大分封;首次大分封采取的是防守的战略思想,分封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展开。
一个中心就是旧商的京畿之地。
武王把京畿划为几块区域,把北部地区分封给武庚,这个封国称为“邶”;武王又把朝歌的部分殷民随同武庚一同迁徙过去。
武王把京畿西南的温地封给大司寇苏忿生;把中部和东南部封给王子鲜、王子度和王子处,建立了管国、蔡国和霍国。这三国被称为“三监”,起到监视和扼制邶国的功能。
两个基本点就是东、西两虢。
今河南荥阳是西周的东大门,陕西宝鸡是西大门,武王就把他的两位叔叔虢叔、虢仲分别分封两地,称为东虢、西虢。
武王又把微子的封地收回,将他重新封到殷商故都商丘,国号为宋(宋与商同义)。这是一步很高明的棋,微子在旧商贵族中威望极高,他忠于西周且雄心已死,如今武王赐给他的封地比纣王时期还多(“微”地这名听着就大不到哪去),笼络微子就能稳住一半的商民。
武王还分封了若干圣人的后裔,比如封舜的后代妫满于淮阳,国号陈。
武王的兄弟们周公,召公,毕公,毛伯等还有异姓的功臣也都被赐予了土地,向新王朝称臣的夏商旧国仍然保有原来的国家和封号。此时,春秋时期叱诧风云的齐、鲁、晋、楚、秦、郑、卫、吴等国家都没有诞生。
分封诸侯西周维护政权统一与稳定、奖赏功臣、安定民心的基本政策。周有谚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人认为:上天生下民众,然后册立天子以保障民生。天子代替上天管理天下土地,又把土地赏赐给贵族们。所以天子是唯一的地主,而诸侯封君都属于领主。
领主只要遵礼敬民,如果不出意外(比如被灭国),他的子孙便一直可以保有封地。但是天下本没有地主(天子除外),领主当得时间长了就出现了地主(这都是后话了)。
分封结束后,西周王朝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人们开始抹平战争带来的创伤,努力建设家园,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然而上天或许是认为武王克商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觉得他再创造出什么样的功业都属画蛇添足,于是在分封令颁发不久便夺去了武王那正直盛年的生命。
周武王是位以铁腕治理国家而著称的人物,他的去世使得大臣们头上巨大的威压顷刻间烟消云散,继承者周成王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成王在短时间内根本无力掌握那无边的王权;他的某些别有用心的叔叔们就开始准备抢夺君主的权力,结果就爆发了王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叛乱——三监之乱。




子午春秋 第十二章 三监叛乱
西周王权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就去世了。在商周交替之际,周礼还没有成型,太子年少而天下未定,而周公的名望已经如日中天。有鉴于此,武王生前曾打算把王位传与周公,但是后者坚决不从。
新王即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当时只有十几岁,他面对的是功勋卓著的大臣们、位高权重的叔叔们、天下未定的局面和虎视眈眈的反周势力;华夏之王的重任显然这不是一个少年能够担当得起来的。周公在权衡利弊、并得到吕尚、召公、苏忿生等重要人物的支持后便宣布摄政称王。
每个人对周公的举动都按照善意或恶意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反应,他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兄弟们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
管叔抱怨说:“武王在世时要把王位传给旦,他假仁假义地不肯接受。他如果在新王登基之前摄政也就罢了,至少还可以解释说遵照武王遗命。现在成王已立,他却趁新王幼小掌控王权,造成一国二主的局面,完全不把上天、先君、宗法和万民放在眼里。他是个多么狡诈专横的人呀!天知道他将来会把天下搅成什么样子呢!”
实际上,管叔之所以嫉恨周公,是因为他是武王最大的兄弟、周公的哥哥。他认为即便要立摄政王,也应当立年长的,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兄弟。管叔每每像想起周公一本正经地坐在摄政王的位子上的样子就感到胸闷气短——他不能容忍一个兄弟突然间爬到自己头上,对着他发号施令。
管叔在不同的场合说了很多类似的话,这些话就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结果他就把蔡叔、霍叔等同样对周公抱有不满情绪的人拉到自己一方来了。
阴谋者们密谋一番,决定打着“讨逆”的旗号起兵造反。但是,仅凭三监的军队显然无法与王朝大军对抗,他们需要旧商和东夷势力的大力支持。三监于是就向昔日的敌人和今日的反周势力抛出媚眼。
三监的使者先被派到武庚那里。从使者们的语气看来,三监与其说是提出请求,毋宁说是在发出命令。邶国人心里清楚:他们如果不满足三监的要求,就会被第一个灭掉;如果满足并且成功了,殷商就有复兴的可能。武庚立即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全部要求。然后三监和邶国的使者就结伴去窜访东夷诸国了。
123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