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心净
工业化是一个不归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工业化规模还是很小的,工厂作坊里也就几十人数百人。
英国伦敦大工业区,产业工人不过几十万而已!
但是如今可是十九世纪末啊!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了,钢铁制造业、化工产业、内燃机等等产业……哪一个不是极度的需要人力的行业?
如今英国的伦敦大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早就超过百万人口的级别了!
可以想象一下,二三百万人拥挤在一片工业区内,所有人都靠工厂的薪水活着,这些人过去的身份可都是农民啊!
工人阶级就是在这个时代一点点诞生的!欧洲马上就要开展大规模的无产阶级运动了!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清国还在探讨无农不稳的陈旧话题,说的好像农民都回到田园牧歌里饿肚子,这国家就太平了一样!
二毛是真的不一样了,他这个主管在紫禁城里身份非常特殊,跟皇帝算是半友半主奴的关系,同治帝给他的自由非常多。
二毛可以长期的在宫外住,紫禁城里并没有过多的差事给他,他甚至都不用跟皇上请假!
紫禁城里很多森严的规矩是管不到二毛头上的,谁不知道他其实就是元首放在紫禁城里的一个外交协调员呢!
他的工作其实就是沟通双方的感情,当遇到翁同龢这样打上门来诋毁华族的事情,他要站出来协调解释。
二毛的工作是很轻松的,轻松到他可以大量的读书大量的学习,尤其是西学!
也许中国的传统文人觉得二毛是半瓶醋,不会吟诗作画,也不会写漂亮的毛笔字,做不出八股文来!
但是二毛的西学境界那可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今天这一番工农业剪刀差和欧洲工业发展历史的知识普及,说的载淳不住的点头。
至于大四喜等太监,最后已经听不懂了,云山雾绕的就知道二毛很厉害!
“陛下说的一点错都没有,肉烂在锅里也是咱们自己的锅……总比让洋鬼子给抢走了要强!”
“停止或者暂缓工业化,那么就只能让我们和西方原本就很大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西方的工业实力越强,他们的军事力量也就会水涨船高……到时候以他们的民族根性来说,一个没有任何防备的农业大清国,岂不是最好杀的肥肉吗?”
“小儿捧赤金,走于闹市!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到时候翁大人他们所理想的田园牧歌一样的小农经济,稍微创造出的一点财富,好容易积攒的一点家底儿,最后还是要让洋人抢走!”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趋势,未来的时代大方向就是要淘汰小农经济,说白了就是要把田园牧歌的这种家族农业给活活搞死!”
“全球都是这么一个趋势,又不是仅仅有咱们大清国!谁也不能逆着潮流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哎……”同治帝不由得长叹一声。
二毛却摇头坚定的说道:“所谓的苦,不过就是因为大多数百姓都走在了和潮流对抗的对立面上,那样怎么能不苦呢?”
“世界在改变,而你拒绝改变……工业已经开始碾压小农经济了,可是你就是死活不肯离开乡土,不肯换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自然会出现兴亡百姓都苦的悲惨境地!”
“陛下您也是经常能够出宫的,外面市井的故事您听了也不少……柳踌躇怎么发达的?城南那个八八洋车行的老板白桦,又是怎么暴富的?”
“翁大人总是说什么百姓苦,那么百姓顺应时代变化成功的例子怎么就不提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儒生就是不想要改变,就是要死守着士农工商四民排位,就是不想让商人阶级崛起!”
“满嘴的公心,其实也难以掩盖自己的私心!呵呵……只有田园牧歌的那种小农经济,才最符合士人的利益!”
说道这里,二毛深呼吸了几口淡淡一笑“今天属下说的话有些多,请陛下莫怪!不过翁大人所说的粮食问题,倒真的需要朝廷的关注!”
“今年雪真的是大,还是要准备一下赈灾的粮食啊!”
聊天聊到这里同治帝也不得不服“二毛你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啊!背着朕你又得到师傅的指点了吧?师傅可有讲解的书信手稿?”
二毛摇了摇头“元首日理万机,哪里有时间再给我开小课啊……只不过最近多读了几本书,心中偶然有感!”
“万岁爷朝政实在太繁忙了,不像我就是一个闲人,看点闲书胡思乱想罢了!”
二毛成功的化解了一次同治帝对元首的信任危机,要不是今天他赶巧碰上了,这老翁下的蛊没准真的就会在载淳的心中发芽!
紫禁城大雪纷飞,同治帝和二毛并肩走在大雪中,谈笑风生!
大清隐龙 4746 打工者的新年
1875年,中华农历,乙亥猪年!
春节正是猪尾巴的时候,这一年大清国可是真正的过了一个肥年!
整整一年的时间,朝廷就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儿,除了远洋贸易遇到了一点海盗,弄的股市出现了一些波动之外,其余丧气事情根本就没有。
四境之内没有任何战争,大清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处于和平状态!
广袤的农村按照旧有的生活节奏没有丝毫的改变,而新崛起的工业力量,却开始向世人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魔力!
华族的工业区就不用说了,塘沽城那边的烟筒是越修越多,黑烟滚滚下资本家赚的钱也是越来越多!
如山一样的煤铁资源被运到工业区内,最后在火焰炼化的魔力中变成最畅销的工业品!
大清国那可怜的手工业作坊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尤其是乡间的铁匠、木匠们,在大工厂的工业品冲击下,日子越发的不好过了!
但是有人哭就有人笑,有人被工业打压,就有人从工业中得利!
聪明的人善于变化,他们不会故步自封,他们看见了新工业创造出来的财富,自然会想从里面分一杯羹!
有力气的直接进去当个装卸工,出一把子力气也能赚钱!
脑子灵光认识几个字的,可以去当学徒工,三年下来一旦出师了赚的钱可不是一般人能想想的!
再没有办法的,还可以去修铁路,管吃管喝管住,你跟着工程走,砸石头子也能混个温饱,新年还能给家里送几块银元!
工业已经把中国的乡间给割裂了,那些淳朴的小山村里,只有有一两个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那么今年的春天他们必定会让整个村庄卷起风雷!
除夕夜,顶风冒雪的打工者回村了,满村的狗都在叫,各家各户的闲汉们围着打工者问东问西!
家家门口都站着老人,看着两个大小伙子背着偌大的口袋指指点点的!
不是穷到绝路上的家庭是不可能放任儿子出去打工的,在古代背井离乡是最让人笑话的!
而今天这些打工者却打了很多人的脸!
口袋被解开了,里面滚出来的是一小袋子一小袋子的暹罗国的香米,还没等煮熟内,那股奇特的米香就透着袋子冒了出来。
草屋里外的乡亲们拼命的抽动着鼻子,谁也不知道这香气怎么形容,这是他们一生都没有嗅到过的味道!
这硕大的口袋就像百宝箱一样,紧接着从里面又掏出好几块油汪汪的腊肉!
屋子里顿时都是咽口水的声音,这可是腊肉啊!据说储存三四年都不会坏的,而且做饭别有风味!
后面还有好东西呢,老长的一根这是猪大肠吗?怎么还平均一截就栓了一个扣?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西洋的香肠,这种好东西只有京师还有各省的省会才有的卖!
想了儿子一年,也骂了儿子一年的父母今天算是这辈子最扬眉吐气的一天了,儿子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就这些吃食地主家都没有吃过。
瘫在炕头上的爷爷用拐棍打孙子的脑袋,看着力道很足但是打上去一点都不疼!
老人心疼孩子乱花钱,过年就要吃这么多肉吗?这是造孽啊!
那暹罗国在什么地方?这进贡的香米都是给皇上吃的,小老百姓哪里有福气品尝啊!
孙子挨打了还要笑着把那霸产的水果糖塞在爷爷的嘴里,那热带水果的独特香气,是老人记忆库里从来没有过的味道。
人生苦了一辈子了,哪怕临死前有这一丝的甜,都已经知足了!
山村沸腾了,几乎全村的人都来看西洋镜了!
打工者带回来水银玻璃镜,一块块的摆在炕柜上能照出人的每一根眉毛,清楚的不敢想象!
抽了一辈子旱烟的乡亲,接过孩子送来的西洋纸卷烟都不知道该怎么抽了,嗅到鼻子里就是一个香!
村里没有出阁的大姑娘也跑来了,看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吃着分给的水果糖,脸红的跟门帘子一样。
这是什么日子?这过的都是天宫一样的日子啊!要是能嫁过来,这辈子都享福了!
此刻,最刁蛮的姑娘,都忘记了自己以前所说的话,发的誓了!在以前,她们可是打死都不嫁给这两个穷家的!
“败家子啊……就是败家子……出去做工一年,跟二鬼子手下做工,指不定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呢!”
“挨打受骂换来的铜钱,就这么瞎糟践?我都快要入土了,消受不起这么大的福气!”
躺在床上的爷爷咬着水果糖,气呼呼的说道,他这哪里是骂孙子啊,全村人听在耳朵里都知道这是在炫耀!
没等爷爷把话说完,一块没有缝边的灰狼皮就扑在爷爷的腿上了,老人摸着油光发亮的老狼皮,这下可没有话说了,眼泪噼里啪啦的往下掉!
“爷爷……没瞎花钱……银钱都存着呢!”
哗啦啦……整整二十多块龙纹银元,撒在了狼皮上,油灯闪亮这银光照耀了整个屋子!
“啊!老三啊……你不会是出去当强盗响马了吧?还是去贼偷了?你怎么会这么有钱?”全村人都傻了。
“你才当响马呢!你们一家都当贼!这是我在京师大铁厂里赚来的!”
“你以前瞧不起我,现在你还敢瞧不起我?我师傅那是华族的大工匠,认识皇上的辛剑!”
“他教我们手艺,教我们认字……我一个月在钢厂里能赚四块银元,还管我们吃喝!”
“京汉铁路所用的钢轨,就是京师大铁厂里浇筑的……我们就干的这一宗活!”
哎呦……这下全村都沸腾了,除夕夜本来就是不眠夜,所有人都跑来听评书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在这些人的眼中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天宫了!
京师的城墙有多高大,南城大栅栏有多繁华,破败的三山五园他们也曾偷偷进去看了一眼,皇家气度哪里是这些百姓能想的!
什么电报线、火车、火轮船、人力车、煤气灯……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可思议!
当天晚上,就有村子里的大娘大婶们,话里话外的要做媒了,就冲这样的家庭条件,四里八乡最俊俏的闺女,那是随便挑啊!
热闹的除夕夜总是要过去的,午夜到了各家再不想走也得回家吃年夜饭啊!
口袋里装着人家送的糖块、香肠、香烟……人们都纷纷散去了。
等到人都走光了,孙子喝着地瓜烧酒还在展望未来呢“爷爷……这些银元您收着,出了正月就起瓦房!”
“这破草房不能再住了,以后孙子孝敬您住崭新的大房子……回头孙媳妇进门也孝敬您!”
爷爷笑着抹了一把眼泪但是很快表情就凝重了起来“孙子……盖房子的事情,不能听你的,必须要听我的!”
“明年不能盖房,要买粮食啊!”
大清隐龙 4747 鼠年不太平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言不虚!
别看爷爷瘫痪在床,可是这也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生经历过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他所说的话都是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孩子,今年年景好啊,因为今年是猪年,但凡猪年百姓日子过得都不错的!”
“可是明年是什么年了?丙子年啊!我的孙子,那可是鼠年啊!”
“从我爷爷那一辈就传下来的规矩,遇到鼠年就要准备度荒,因为自古以来鼠年就是多灾多难,跟老鼠一样上蹿下跳的!”
“十二年一个轮回,猪年收尾,鼠年开端,新旧交替的时候,风水可最乱啊!”
“家里的事情别的我不管,明年这一年都得听我的……这些钱全都买成粮食,买玉米、地瓜、黍米、高粱……什么便宜买什么!”
“哎……可惜了,今天你把财露白了,这都是危险的事情啊!你表叔家是猎户出身……去买两支鸟铳!”
“我这命不久了,我有预感,我就是感觉不对劲!”
一家子顿时傻眼了,爷爷的话在这个家里就是圣旨,谁都要遵从的,孙子想了想“爷爷说有大灾,那就一定有大灾……”
“我们假期很短,初十就得回京师去……到时候我去求求我师傅,没准能从师傅手里买来好的火枪呢,这可比火铳要好用的多!”
“这年头不太平,我师傅讲课的时候就说过很多次,外面闹洋鬼子,国内也有什么改革的,所以我师父他们有一个互助会!”
“我信我师傅的,这个互助会我加入了!谁有什么麻烦,互助会都得管的!”
躺在床上的老人想了想“人得抱团啊!不报团就抗不过去这个艰难的世道……去吧,你可以早走两天,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惦记,真要有过不去的难关了,我们去京师找你!”
“娶媳妇的事情不要着急……咱们家日子已经过起来了,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有!要是真应了老人的古话,真要有饥荒了!”
“呵呵……到时候估计一升小米儿,就能换来一个最好的孙媳妇!”
砰……啪……
窗外炮竹声响起来了,山村里小孩子在兴奋的叫,很多大人也哈哈大笑,猪年的这个春节真是分外热闹,他们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危险,而智者早就已经开始先行了!
除夕夜要熬岁,家家都熬到后半夜才能短暂的休息一会,打工者躺在床上还没睡一个时辰呢,就被拜年的声音给吵醒了!
这一年,这两家打工者成了全山村的焦点核心,昨夜的那一场‘炫富’震动了全村人心,这时候再反对打工的家庭,也不由得反思了起来。
年轻人结伴来咨询打工的生活,看得出来他们已经蠢蠢欲动了!
只有金钱,只有强大的贫富差距,才能撬动顽固保守的人心,以前那些喊着父母在不远游死活不让孩子出门的老人们,都沉默了!
眼前发生的一切极其震动人心,谁都知道,这两个最穷的人家已经靠打工改变了命运!
而且之前都谈的差不多的婚事,一下子也出现了变故,昨晚他们亲眼看见,村子里最俊俏的那几个女娃眼中放出的光。
还有那几个女娃家的长辈,话里话外都在和人家亲近,攀附之心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本来是自己家的媳妇,可是一夜之间人心就变了,这样的心理落差可实在不好受!
到这个时候,家里孩子再闹着出去闯闯,自己可就没法再阻拦了,结果初一清早,几乎全村的年轻人都聚集了过去,一个个去询问打工生活里的细节!
可想而知,等到初十假期结束之后,这个山村走出去的壮劳力将不再是两个人而是十个二十个,甚至更多!
“这可怎么好啊……地都没有人种了……这可怎么好啊……”村里小地主无助的悲鸣,也改变不了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
猪年就这么过去了,鼠年就在无数农人躁动的心情中来到了!
这样的场景,可不仅仅是一两个山村,而是伴随着清帝国南北两个工业体系的推进而不断扩大的!
直隶、山西、河南、山东……这北方四省的情况尤为突出!
几乎每一个出过工人的村庄,都上演了同样的一幕,越来越多保守的农民心思活络了,外面赚钱的机会实在是太多,白花花的银元让人眼馋啊!
江南地区也有这样的情况,长江经济带是华族工业特区的主要分布带,沿江的这些正在修建的工业区就好像一个个抽水机一样,把周围农村里的人力和资源聚集在一起!
但是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复杂,和北方相比这种工农业的竞争多少还缓和一些!
原因很简单,北方的小农经济完全就是以低附加值的粮食作物为主,而江南的小农经济可以养桑蚕、种茶叶……总的来说产品附加值要高于北方!
所以农村相对于北方还是要富足一些的,遇到了工业的竞争多少还有一些抵挡的力量!
而北方的小农经济可就惨了,工农业相对比落差实在太大,百姓几乎无可选择!
鼠年的这个正月,北方四省几乎各地都出现了一个壮观的奇景,本来大正月百姓都要猫冬不出门的,但是在今年却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几乎所有的官道上,你都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壮劳力,他们在打工先驱者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向着繁华富足的地区走去!
他们很穷,一路上自带干粮都不敢下饭馆,哪怕两三文钱一壶的热茶都舍不得喝,很多人都是直接挖一口白雪来解渴的!
地方官面对这种流民根本就不敢阻拦,朝廷早就有明旨了,地方百姓如果是去工厂打工的,那么地方官府不允许讨要路条,更不允许以各种借口阻拦!
没有了禁令,地方上的差役和兵丁也没法阻拦,而且这都是穷的当裤子的老百姓,也榨不出油水出来。
冰天雪地的谁愿意顶风冒雪的拦他们!
小路上的三五成群,到了官道上可就是几百人几百人的一团喽!他们浩浩荡荡的向着目的地走去。
京师清河工业区,京汉铁路的沿线工地……更有一部分有门路的直接奔向了更富足的华族北方工业区!
所有人都梦想着发财赚银元,所有人眼睛里全都是闪亮的光!
沿路各府县的乡绅地主们则用仇恨的目光看着这些人,嘴里嘀嘀咕咕的“这都多少天了?光门前过去的你脚杆子就得上万人了吧?”
“造孽啊!造孽啊……不好好种田去,天天想着发大财?你也得有这个命啊!”
“就是你们给妨的!年前百米价格还是升米80文呢,眼下都已经95文了……该死的,你们这群你脚杆子再不去种地,这粮食价格还不得过百文啊?”
“这贼老天,怎么下雪没完没了的?”
大清隐龙 4748 雪封北国
入鼠年了,一八七六年,大清国的鼠年,一个新的十二年轮回开始了,这老鼠从一开始就闹腾了起来。
山西、直隶、山东和河南北部……广袤的地区从初一到出世这风雪就没有停歇过,大雪、小雪、零星雪……中间就算停那么一天半天的,结果还有风卷雪!
明明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可是呼号的西北风挂了过来,把群山和森林中的松散雪花又给吹到半空中,然后借着风力向东南方扑去!
这是老辈子人嘴里常说的太阳雪,只有最干燥寒冷的天气,才有这样的奇景!
往年的山西直隶一带,冬天最冷也就零下二十多度这都是极限了,可是今年不一样,零下二十多度都是稀松平常的,零下三十多度的记录也有的是!
极度的寒冷让冰雪落下就不会融化,全都冻结在了一起,没有融化的冰雪,这空气就变得异常的干燥!
干燥而且寒冷,就加剧了风卷雪的势头,这些小冷子顺着窗棂缝隙,顺着门框边缘就往屋子里钻!
穷人家哪里有钱买煤啊?也只有地主家用得起华族产的铸铁小煤炉,而且也不敢天天烧精煤!
中国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天气不是很寒冷的时候,炉子里烧点秸秆稻草之类的,稍微暖和一点就行!
当阴天下雪气温实在太冷的时候,烧一些散碎煤面子拖的煤坯子!
这都是穷苦百姓们的智慧,他们舍不得用精煤,就买一些散碎便宜的煤碎渣,有的甚至就是煤面子,然后掺土和泥,用木框模型晒干,就好像烧砖的砖坯一样。
这种一块块的煤坯子,热力肯定不如精煤但是比烧柴草一套好一些,中等条件的家庭就用这个了!
但是今天天气离奇的冷,很多时候夜间气温低到了零下三十多度甚至逼近了四十度,这时候你只有烧精煤才能顶的过去!
正月十五过后,各地衙门开始上班了,结果一上班就接到了四乡里的求援消息,几乎每一个县制之下,都发生了很多起大雪封门,活活冻死人的惨剧!
尤其是直隶和山西交界的地方,风雪沿着太行山居高临下的卷了下来,这一条线雪下的极其厚。
顺德府、赵州府、正定府、保定府、易县、宣化……这一条线路全线告急!
可惜啊,清帝国的行政体系完全是建立在中古世纪的,整个官府内部效率非常低,对于危险总是有一种麻木的淡然!
正月十六顺德府上报了二十多起冻死事件,县衙只是登记了一下,并要求各乡镇村庄的富户们要救济赈济。
正月十七结果又上报十多起,正月十八就冲到了三十多起……这时候县衙还是慢悠悠无所谓呢!
在这些地方官眼里,冬天冷冻死一二百口子百姓,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儿,那年不冻死几个呢?
可是等到正月二十,突然各乡间报丧的消息此起彼伏,这一天冻死的百姓就有一百二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