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孙传庭并没有再追,因为虾夷岛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占领价值。本州岛刚经过战乱,需要张榜安民,恢复民生为主了。
总体来说,倭国大名的内乱,还有建虏余孽的搅局,让倭国百姓饱受了动乱之苦,大明驱逐了那些武士大名,把倭国从动乱之中解救出来,深受倭国百姓的拥戴。
这个时候的他们,对于他们这些底层百姓来说,天皇是能吃的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更不用说,据说天皇家族都已经在战乱中灭族了。
因此,当孙传庭在张榜告示中明确,倭国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大明的一个府时,没有人有任何异议,甚至都在互相之间庆幸,庆幸他们能成为大明百姓!
从公元前六百六十年建立的天皇制度,终于在这崇祯二十二年终结。
至于传说中,祸乱倭国的建虏余孽,已经在最后一战中被消灭,孙传庭压根就不信。因为他早就知道,建虏余孽疯狂北攻,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在抢船。
非要到了本州最北部的最后一战才死翘翘,这种诈死之计不要太明显。但这个时候,孙传庭也没有理会。
因为,建虏要坐船逃到海洋的对岸,首先得能到达对岸才行;另外,皇上原本就已经定下了国策,要远征大洋彼岸,因此,建虏余孽就算能活着逃过去,回头也会有明军追过去的。
占领了倭国之后,孙传庭就坐镇在倭国,不过捷报却发往了京师。
…………
赶在崇祯二十二年过年之前,崇祯皇帝领军凯旋回到京师。
鄂齐尔图汗是留在京师,没有让他去西域的。原本他还以为,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虽然明军精锐,应该能打赢准葛尔部没问题,可西域广大,说不定这次的战场,要持续个几年。
崇祯皇帝的凯旋,最吃惊的,就是他了。他是万万没想到,皇上竟然平定了准葛尔部之乱之后,还能赶回京师过年!
当他得知,崇祯皇帝为了救他的部族,竟然会答应准葛尔部的要求,随后又亲率大军追杀到准葛尔部灭族。这让他很久无语,当天就上了一份奏章,叩谢天恩!
对此种种,崇祯皇帝都没怎么在意。哪怕倭国那边的捷报传到京师引起轰动时,他也没怎么在意。
崇祯皇帝在回到京师后,最为在意的事情,还是各地的交通情况。他不但第一时间审阅各省铺路搭桥以及修筑铁路的情况,还下旨甘肃,塞外要优先修筑铁路。
此时的大明,东边已经征服了朝鲜、倭国,整个辽东乃至白令海峡所在都是大明直辖地;而南方这边,安南、洞吾、吕宋和马六甲海峡以及原巴达维亚都成了大明的一部分。如今西部又扩张到了西藏和天山。
完全可以说,如今的大明,其实已经扩张到了极限。接下来,交通必须要跟上,否则开拓出来的疆域,最终都是会出问题的。





崇祯窃听系统 789 国富论
崇祯二十二年的年底,朝廷国库收入已经多达八千多万两了。
和以往相比,主要税收增长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张溥为代表的核实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的差事,已经扩展到全国范围,清理出来的田赋和欠赋以及劳役折算出来的税收,比开始之前整整增加了十倍有余。由此可见,这些官绅趴在朝廷身上吸血之多。
俗话说,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这一点,只要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当初张溥等人奉旨办这个差事的时候,都不惜自残想要推掉这个差事。由此可知这核实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的困难。
哪怕张溥原本是复社领袖,是那些官绅的代表,可一旦他做了这个差事,立刻就被那些官绅打压,甚至到了后来,更有不惜肉体消灭的举动,要污蔑张溥激起民变,就算当时不打死也肯定会罢官去职。
类似的事情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向崇祯皇帝提议拆撤驿站减轻朝廷财政压力的刘懋。
当时他上奏说:“当今天下州县困于驿站的约十之七八,而驿站用于公务的仅十分之二,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
而且当时刘懋的策略并不是把所有的驿站都拆撤,且严格驿站的使用,砍断伸向驿站的手,结果引起了很大的反弹。
刘懋这么一做,原本官绅甚至其家属出门,都在驿站免费吃住行,没有了;原本那些地方里正之类借助驿站差事奴役各地百姓,捞取好处没有了;还有地方官府常借驿站之名漂没捞好处没有了;诸如此类,不知道多少寄生虫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唯独朝廷和普通百姓能得好处。
于是,官吏群起而攻之,当时的崇祯皇帝又不是来自后世,也没有窃听系统之类的金手指,导致刘懋落了个凄凉下场。甚至在他死后,还要背负一个名声,就说明亡,亡于他的拆撤驿站。
张溥这个核实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可以说比刘懋所做之事还要损害整个官场的利益,他就是再有能耐,在众多官僚三人成虎之下,很可能会落得比刘懋还要凄凉的下场。
然而,崇祯皇帝已不是原来的崇祯皇帝,不但来自后世,还有窃听系统在,以强硬手段应对官绅的反扑,不但判下有江南文坛领袖之称的钱谦益为谋逆而满门抄斩,另外还降职问罪一百多个地方主官,以此支持并推动张溥能继续执行他的差事。
也亏了崇祯皇帝百战百胜,开疆拓土,威望一日高过一日,给了张溥他们以最大的支持,从而在全国完成了核查官绅优免和催缴赋税之策。
花了这么大力气推行下去,得到的回报自然也是非常高的。不但朝廷对于全国的田产什么的,做到了准确无误,且该收的田赋劳役所得银子,再也没有拖欠,一下就给了朝廷财政以极大的支持。
第二个朝廷国库收入的大头,就是打仗了。
这几年来的战事,大部分都是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开疆拓土的成功。缴获之类的都不说了,在开疆拓土成功之后极大的商贸需求,就不知道让朝廷收了多少商税。贡献商税最多的线路是江南到南洋以及安南和洞吾这些。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时间,随着辽东、河套平原的人口充实,也会带动北方的商贸。
当然,大明如今国泰民安,再无流贼之乱,也是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省之间的商贸。
此时,崇祯皇帝核实了国库收入之后,便召集内阁和六部,商议加大各地交通投入,不再局限于地方在农闲时用劳役方式来凑足施工人手。而是给予报酬,每日酬劳的方式来吸引人手。另外,还要给予最先完成规划道路建设的民工、地方官吏以奖励。民工的奖励方式,当然是钱了;而地方官吏则体现在考核上面。
对此,薛国观等人能理解皇上急于把掌控天下的交通早日修好的急切,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钱给百姓。
“朕的目标,是要把钱花光,而不是留在国库生锈!”崇祯皇帝给他们耐心地解释道,“钱只有流通起来,那才是钱。朕花出了钱,百姓积极,道路修筑就快;而百姓有钱,就有底气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又能刺激各地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朝廷就又能收到更多的赋税。唯有如此,才能有良性的循环,朝廷源源不断地来钱,而百姓也能源源不断地有钱。”
听到这话,不少文官都是似懂非懂,最终由薛国观问道:“陛下,天下财富皆有定数,何能源源不断地来钱?朝廷有钱,则百姓钱少也!”
言外之意,就是朝廷的钱都是收赋税收上来的,朝廷钱多了,百姓不就是钱少了么?
这种观点,司马光用来讥讽王安石效仿桑弘羊说汉武帝。哪怕到了明朝时期,这种观点在士大夫中也很流行。
如今大明国库的富有,不就是张溥之流从百姓(其实是指官绅)身上抠过来,从商贾身上收来的么?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看来朕还得再出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给诸卿开开学识!”
“……”听到这话,一众臣子不由得面面相觑。从皇上一直以来的表现看,该不会又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吧?
看到他们的神情,崇祯皇帝便笑着说道:“朕且问卿等,每年增加的银矿收入,可是来自朝廷又或者来自百姓?”
银子就是钱,从地里挖出来便是。如今最多的一处,便是夺自倭国的石见银山。薛国观听了,对于皇上的问题没法回答,但不等于他就服气了皇帝的观点,就马上回奏道:“陛下所言,如石见银山,其银子原本是德川幕府,如今归于大明,其总数却是不变的。”
崇祯皇帝听他偷换话题,不再说朝廷和百姓之间,而是囊括了原本的倭国,他也不恼,便又问道:“都只是铁而已,可如果做成了蒸汽机,价值增了多倍,这钱何解?”
“自是来自购买之百姓,百姓钱少了。”薛国观听了,想了想便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得无语,便只好再问道:“百姓购买了蒸汽机,虽然付出了钱,可他也有了蒸汽机啊,这蒸汽机也是有价值的,他有损失么?”
“……”这一下,轮到薛国观等人无语了,这个该怎么分辨?
他转头看了下其他同僚,最后只好说道:“陛下,蒸汽机不是钱。”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追问道:“那卿以为钱是什么?”
“……”薛国观听了,有点傻眼,钱不就是钱么?
“难道卿以为,钱是指黄金白银,是指大明皇家银行所发行之银票?还有铜钱什么的,这些才是钱?”崇祯皇帝扫视底下,又再次发问道。
难道不是么?这个想法,几乎是底下所有臣子的想法。
对于这个年代来说,都是官本位,想得是如何做官,而所谓的做官,其实就是管人。这一点,在华夏大地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千年都没变过。
至于经济学的思想有没有,肯定是有的,但不是主流,更不会很深入。
崇祯皇帝这一番沟通,就越加觉得有必要普及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哪怕他自己也是半吊子,可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那也绝对强多了。
由此也让他有了一个想法,就是各行各业的系统架构,都要由他这个穿越者来架设起来。他可以不精通,但提出了一个框架,让有兴趣的人去填充这个框架,去研究这个框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大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明,经济要发展,思想也要解放才行!
于是,崇祯皇帝就从什么是钱这个概念来给这些臣子上经济学方面的课,最终告诉他们,财富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越来越多。
就这么的,原本商议朝廷大计方针的一场朝会,就变成了一个科普学堂。好在崇祯皇帝点破了这些“学员”的固有认识之后,只要稍微讲解,这些大明的精英,基本上还是能理解崇祯皇帝所讲得新内容,就如同是给他们开了眼界一般,原来这个事情是这样一个情况!
明白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再给他们说,朝廷会增加银票(其实也差不多是纸币)发行,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避免出现经济紧缩而影响经济的这些话,他们理解起来就没有多大的困难。
知道这些钱经过大明建设银行流通到社会上,会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什么的,也勉强都能理解了。
散朝之后,一众白胡子老爷爷,都是感慨:活到老学到老,古人诚不欺我也!当然,他们也少不了要感慨,为什么皇上比他们年轻,还经常出去领兵打仗,但脑子里却有那么多的学识?
而崇祯皇帝本人,经过这事之后,也开始着手写大明的《国富论》。




崇祯窃听系统 790 弱国无外交之葡萄牙
崇祯二十三年开始,崇祯皇帝重点开抓国内的道路修建,经济建设,并兼顾各学科,也可以说是各行业的体系建设。
而在这一年的三月初八,远在欧洲的葡萄牙都城里斯本,若昂四世很不开心,甚至可以说,他就没有一件顺心的事情。
不是说西班牙人已经打到里斯本,而是一大堆的事情,让他感到很担忧,很窝心。
葡萄牙王国是早就存在的国家,始建于一一三九年;但到了一五八一年时,被西班牙吞并。这个时候,西班牙是欧洲的强大国家,西班牙舰队都有无敌舰队之称。不过随后西班牙舰队被英格兰和荷兰的联军大败,并且陷入了三十年战争的泥潭。
战争一起,毫不疑问,西班牙对葡萄牙的压迫就更甚。顺应时势,葡萄牙人起义,推举了若昂四世成为他们国王,宣布独立并反抗西班牙的统治。
一开始的时候,西班牙在三十年战争中正在关键时刻,因此没法腾出手来收拾葡萄牙。
而葡萄牙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很难抵抗西班牙的镇压。因此四处求援,以求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原本的时候,葡萄牙和英格兰是一直以来的盟友,结果若昂四世倒霉地遇到了英国内乱,查理一世被处死。本来他想在英格兰内乱中保持中立,谁最后掌权英国就支持谁,结果没想到,英国的一群保王党人却以两国由来已久的联盟关系为借口率领一支忠于国王的舰队停泊在了里斯本港口,并以此为基地袭击克伦威尔的舰队,逼得若昂四世站了队,结果却打不过克伦威尔的舰队。
另外,若昂四世也在寻求法国的支持。可当时法国是大国,压根就瞧不上葡萄牙,哪怕葡萄牙承诺给予法国很多好处,人家也没正眼瞧上一眼。
按理来说,葡萄牙作为反抗西班牙的一方,可以算是三十年战争中作为战胜国的一方。结果缔结合约的时候,人家压根就没理葡萄牙,没让葡萄牙出席。甚至在法国和西班牙单独签订的比利牛斯条约(1659)中明确规定了法国不支持葡萄牙与西班牙进行和谈。葡萄牙成为了大国之间利益博弈的筹码。
其他方面,包括罗马,还有教皇那边,全都没有承认葡萄牙的。
完全可以说,独立后葡萄牙的处境,那是相当地不好。如今离三十年宗教战争已经结束了一年多,西班牙舔完了这么多年来战争所带来的伤口,随时都有可能会对葡萄牙发起攻击。
这么多的不顺心,让若昂四世的头发都白了不知道有多少。他正在发愁着,忽然,就听到港口方向传来巨大的喧哗声,让他一下暴怒了起来:“还有完没完的?打又打不过那些叛乱者,就知道在这里撒气!”
那些英国的保王党的舰队,打又打不过,停靠在里斯本时,经常上岸闹事,稍微对他们有点要求,这些英国佬就嚷嚷说什么葡萄牙是嫌弃他们,是想背叛盟约,嚷得若昂四世真是烦透了。
这个时候港口那边这么喧哗,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肯定是又喝酒之后闹事了。不过,就算如此,又能怎么样,那些英国佬根本就不讲道理!
若昂四世想着这些,叹了口气,告诉自己,静下心来,不要被外面的干扰了,然后强自镇定,开始继续办公。
如果以往的话,那些英国佬闹上一阵之后,就会慢慢地平息;可是这一次,港口方向,一直在喧哗,且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若昂四世一开始,在心中告诉自己:平常心,平常心!努力安抚着自己,不要被那些噪音干扰了。
到了后来,可以明显看到,若昂四世握笔的手几次都顿住,甚至都有把那鹅毛笔一丢,就想站起来的情况。不过最终他还是忍住,又坐了下去。
可噪音继续之下,大大超过了他的忍耐力,在多次安抚自己不得之后,终于,他把鹅毛笔一丢,然后一按门铃,必须要处理下才行了。
铃声响起,门口的侍从没有和以往一样应声而入,这让若昂四世更是恼火,便非常用力地按起了那铃声。
终于,房门打开,门口的侍从冲了进来,好像没看到若昂四世阴沉地快要下雨的脸,兴奋地说道:“殿下,快看,殿下,快看港口那边,快看……”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若昂四世愤怒地咆哮道,不过马上,他就感觉有点不对啊,要是还和以往一样的那种情况,侍从不会这么兴奋啊!
脑子一转,若昂四世的声音变低了一些,恢复了正常,带着疑惑之色问道:“该不会那群英国佬打了胜仗回来了?”
一直以来,这些保王党的舰队,都是被克伦威尔的舰队揍的,也是如此,才让这些保王党人经常酗酒闹事。可要不是打了胜仗的话,为什么侍从会这么兴奋呢?
“不是,殿下!”侍从非常地兴奋,快步地走到靠港口方向的窗户边,飞快地打开窗户,先自己确认了一眼之后才立刻转身并且让开地方对若昂四世说道,“殿下,快来看,您一看就知道了!”
到底什么大喜事啊?若昂四世见了,心中狐疑,也是来了兴趣,便快步走到了窗户边看去。
只见港口那边,已经是人山人海。可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都在往港口方向那拥去。就好像那里有钱一样,不捡白不捡的那种。
再往前看,是有一支舰队停靠在岸边,正在下人,有军卒还在维护秩序。
“是海外舰队回来了?”若昂四世见了,有点疑惑地回头问侍从。
就算海外舰队运了财物回来,也不至于如此热闹吧?
侍从见此,已经忍不住了,便兴奋地语气很快速地回答道:“殿下,是去远东大明帝国的舰队回来了啊,满载而归呢!”
“啊……”若昂四世听了,顿时失声一叹,然后立刻转头,再次看向码头那边。
果然,此时的他,终于看出来了,这支舰队是他在前两年的时候派去远东大明帝国的!
确认了之后,若昂四世终于兴奋了起来,就好像要抽奖一样,等着奖品揭晓的那时候的心情,立刻转过头来确认道:“真得满载而归?”
“是的,殿下,绝对满载而归!”回答他的,不是侍从,而是在房门口传来的声音。
若昂四世闻声抬头看去,认得是自己派去东方的舰队司令,顿时大喜,连忙大步走过去,迎面就接住了一份舰队司令递上来的文件:“殿下,这是这次舰队里的货物清单,全是远东大明帝国的特产啊,我们一转手就能赚几倍的利润……”
若昂四世都已经听不到他在说什么,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手中的那份文件上,一页一页地快速浏览了起来。
生丝、丝绸、茶叶、瓷器……真得都是远东的特产,而且还都是最为有名的品牌特产,最关键的是,数量还那么多……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远超若昂四世的预料。以至于他翻完一遍之后,又从头开始看起。一连看了三遍,一遍比一遍看得慢。在第三遍看完之后,他合上这份文件,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
张开眼睛,用手抚摸了下文件,就好像这份文件已经化身为那些远东帝国的特产。
紧接着,若昂四世又立刻转身来到窗口,再次看向停靠在港口的那些战舰时,眼睛睁得大大的,两眼发光。
不过在过了一会之后,他好像一下情绪低落了不少,明显没有那么高兴了,缓缓地转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下。
“殿下,怎么了?”舰队司令一见,有点奇怪,便连忙问道,“可是还不满意?”
如此问着,心中却想着,不应该啊!这一次去远东回来的收获,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完全可以说,能极大地缓解国内的经济需求。这一点,应该从殿下刚开始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听到舰队司令的问话,若昂四世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这次这么大的收获,我怎么可能不满意!”
说到这里,看到舰队司令想开口,他就抢先一步开口补充道:“只是如今我们葡萄牙举步维艰,这么多好东西,得送去给别人,希望能换来他们对我们葡萄牙的支持才好!”
听到这话,房子里的人都明白了若昂四世的想法,不由得默认无语。
弱国就是这样,根本保不住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我先分一下,回头就给各国送去,特别是法国,英国,都要备大头才行。”若昂四世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开始在想着了,“其中法国那边,除了太后奥地利的安娜那边之外,红衣主教马萨林的礼也不能薄的,还有……”
为了争取欧洲其他国家承认葡萄牙,最好能在西班牙攻打葡萄牙的时候,能给予葡萄牙支援,若昂四世就是再心疼也没办法,计划着都送出去。




崇祯窃听系统 791 安德斯的介绍
巴拉巴拉地说了一顿,把从东方运来的好东西分得差不多之后,若昂四世把头靠在椅子后背,轻松了一点说道:“相信这些东方货物的魅力,别的不敢说,至少法国那边应该是没问题,最受他们欢迎的了。只要法国能支持我们,西班牙多少总要有所顾忌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就好像才回过神来,便又用了点力,后背离开椅子背,看着舰队司令说道:“没想到东方的大明帝国皇帝果然是兑现了他的承诺,一下运回来了这么多好东西。你这次过去,可有什么见闻值得说说?”
舰队司令听了,连忙回答道:“殿下,臣就只有一个感觉,就是东方帝国实在太强大了!能和这个东方帝国结成兄弟之邦,真是我们的幸事!”
“嗯!”若昂四世听了,点了点头,嗯的一声,不过随即回过神来,连忙问道:“这个东方帝国有多强大?”
一开始,他是觉得葡萄牙能从东方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是葡萄牙的幸事,这一点,他不反对。不过他马上就又明白过来,好像还有别的好处,因此连忙追问了起来。
舰队司令听了,便回答他道:“殿下,微臣建议由原安南总督安德斯来介绍,会是最为详实的。”
若昂四世当然不会不同意,因此,随这次舰队回国的安德斯很快就出现在他面前。
1...361362363364365...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