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停顿片刻,等翻译说完之后,接着说道:“今日邀请诸位前来赴宴,一是答谢诸位多日来的款待与厚爱,二是借此机会向诸位介绍一下大宋美食和东方茶道,三是借此机会送给诸位两件精美的衣裳,一件大宋样式,一件贵国样式,希望诸位能够喜欢,若不喜欢,可到大宋去,保准各位满意。”
等翻译完之后,又道:“黄某这次来塞尔柱,也是奉我大宋皇帝之命,另有他事。我大宋国雄踞东方,继承唐王朝的土地,地广物博,物产丰富,在几百年前,东方与西方有陆路联通,还可以互通有无,奈何北方草原蛮夷不尊礼数,强行将东西通道截断,使大宋国与贵国无法从陆地取得联系。若我猜想不错,贵国北边的那个大国就是被大宋国打败之后,从东方草原驱赶过来的。”
翻译之后,再道:“说远了,言归正传,继续说我大宋皇帝交给我的差事。陆地上的通道被贵国东边的家国截断之后,大宋跟贵国长期没有联系,于是让黄某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由海上寻找联通西域国家的道路,所幸老天保佑,经过一年多寻找,船队终于来到贵国,打通了海路。想必诸位已经都知道,这次大宋船队来贵国,带了几十艘船东方物产,精美的丝绸,美丽的瓷器,还有诸位手中的香茶,这些都是大宋国最好的东西。”
稍稍停顿解释之后,继续说道:“来一趟塞尔柱实在不容易,海上不光有可怕的风暴,还有凶残的强盗,这次带这么多大宋国的特产过来,就是想跟贵国换些特产,使东西两地互通有无。丝绸就不说了,这是东方特有,诸位穿的衣裳都能用丝绸缝制,刚刚说了,我们的制衣工匠,已经用丝绸给诸位缝制了两件精美的衣裳,稍后就送给诸位。至于瓷器,你们手中拿的,眼前放的,便是瓷器的一种,称为茶具,大宋瓷器涵盖生活中方方面面,只要你能想到的,都能用到,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翻译之后,推介继续:“再说这茶,诸位手中的茶汤,便是用一种烤干的东方树叶用沸水冲泡而成,这种经过秘制的树叶,我们称为茶叶,饮用的时候,用沸水一冲就成。诸位都喜欢吃肉,吃完肉,嘴里发腻,此时要有一杯香茶,那真是一种享受。好了,这次带来的主要特产,就是丝绸、瓷器、和茶叶,如果诸位需要,船队就在六百里外的港口,可以用等价的货物交换,不管是香料、药材、珠宝,还是黄金白银,我们都收,并且保证不会亏待各位。我们难得来一次,货物有限,等西风一起,我们就得立即返航,诸位抓紧时间吧。”
随后又向他们发出邀请:“大宋船队庞大,顺风顺水,半路不停留,半年之内就能安全回到大宋,如果诸位想去大宋看看,欢迎诸位在船队离开前赶到港口,搭乘我们的船只前往大宋,到了大宋,黄某一定好好招待诸位。”
黄大人此言正合众宾客之意,他们来参加这个宴会,不是为了跟大宋船队做一笔生意,就是为了跟随或搭乘大宋船队前往大宋,除此之外,别无他意。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人来参加宴会,抱有其他目的。
众宾客听了黄大人这番话,十分高兴,当即就有不少人要跟他商谈物资贸易。
黄大人从不参与回易,哪里会懂这些,便委婉拒绝,告诉他们,在港口有专门的大宋官员负责回易,等去了港口,如果需要,他自会帮各位引荐,拿到最好的货物。
听这么一说,众宾客这才作罢。
同时也有好几个宾客,当场表示想跟大宋船队一同去大宋,并问黄大人是否能在巴格达多停留几日,等他们稍作准备,跟使团一起前往港口。
黄大人不好马上答应,就说行程问题他会考虑,行与不行,都会派人通知他们。
在宴会的最后,三十余名歌姬舞姬手捧制好的丝绸衣裳,走进大厅,一一交给它们的主人。
众宾客从东方美人手中接过精美的衣裳,笑容满面,眼神迷离,难以自制。
这一幕美人赠衣,估计会是他们此生都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
宾客在满意中又带些怅然若失,一一离开,将近两个时辰的使团宴会圆满结束。
能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办成这样一个宴会,黄大人很是高兴,当即承诺使团全体人员,每人奖励金币五枚、银币二十枚。
这从天而降的巨额奖赏,让众人欣喜若狂。
一枚金币的重量将近黄金一两,五枚金币就是五两黄金,回到大宋至少能换两百贯钱,二十枚银币也能换四五十贯,等于三天时间挣来二百五十贯钱。
对普通的宣威军来说,这是他们不可想象的一笔巨大收入,有这笔钱,回到老家盖房子娶老婆都不在话下。
要说这次收入最多的,还属三十二名歌姬舞姬,从临安出发以来,她们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赏赐更是寥寥无几,但这次来到塞尔柱就不一样了,虽然她们只参加了国王的诞辰表演,但国王给她们的赏赐十分丰厚,黄大人没有贪取分毫,那些赏赐平均一分,回到大宋出售,每人能得不下三千贯钱。
这对她们来说,真真是一笔巨款,有了这笔钱,只要不是登记在册的官姬,她们完全可以自赎其身,改头换面,然后找个老实人家嫁掉,从此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统一赏赐使团人员之后,黄大人将众歌姬舞姬留下,告诉她们一个做梦都在想的好消息。鉴于她们在塞尔柱的精彩表演,回到大宋之后,他会向皇帝请旨,恢复她们所有人平民身份和自由,从此以后可以自由生活、迁徙。
这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消息,当确定这个消息为真时,她们相拥而泣,泪水打花了妆容,也毫不在意。
她们收拾心情,离开之后,下一批赏赐又来了。
这次赏赐的三十名宣威军精锐,他们之前的军阵表演,也十分出彩,展示出了大宋强军的气魄与军威,因此每人赏赐金币十枚。
众人刚得金币五枚,现在又得十枚,今天真是赚大了,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当兵一辈子都赚不来的钱财,没想到一夜之间就到了手中,他们当即谢恩。
当晚,黄大人又叫来杨丛义与张柳。
他们两人今晚的表现让黄大人及大宋国十分长脸,军事上历来贫弱的大宋能在异域扬威,狠搓塞尔柱人统一多国之后的锐气,这份功劳,全是他们二人的。杨丛义本是军官,打仗、打胜仗,都是他应该做的,但能战胜异国勇士,也该奖赏,而张柳作为随行道人,能出战异国武士,还能获胜,更该奖赏。因此,二人每人赏赐金币一百枚。
领完赏赐走出黄大人的房间后,张柳忽道:“杨大人,我想以后跟着你,暂时不回山了。”
杨丛义没问为什么,淡然一笑,抬手拍拍他的肩膀。
大宋燕王 第265章 一堆烂账
出使之事已经结束,黄大人决定立即带着使团离开巴格达,返回港口。
三天之后,黄大人走进王宫,向塞尔柱国王辞行,并邀请国王派遣使者前往大宋。
曾经的大唐王朝何等强盛,如今大宋国继承大唐的人口与土地,自然不可小觑,塞尔柱统一周边多国之后,现在跟他们国土接壤的几乎全是大国,能找个强大的帮手,他求之不得,当即便答应下来,说会安排使者在大宋使团离开前赶到港口,与他们一起离开。
大宋使团离开这天,有许多人送行,国王的代表,赴过宴会的达官贵族,还有慕名而来的商贾,数百人沿着大街,一路送行至巴格达城外。
大宋的东西这些时日在巴格达普遍出现,优美的东方歌舞也在这几天传遍全城,引起热烈讨论,大宋使团的名气很快传开。所以离开时,大街上围观者众,人山人海,比来时更加热闹几分,很多人一直跟在后面,直跟出城来。
一番简单的道别之后,黄大人登上马车,使团在众人瞩目中,缓缓离开塞尔柱首都。
送出城外的宾客和围观者目送大宋使团走远之后,这才一个个离开。
使团全员乘车骑马,速度很快,五天时间便返回巴士拉。
维普拉邀请黄大人留在城里,港口全是商贾,又吵又闹,离季风出现也还早,黄大人没有拒绝,带着大部分使团成员在巴士拉住下,而杨丛义带着一部分人手返回港口。
港口没日没夜的忙碌,进港口的车队一眼望不到,一车车货物卸下来,搬上海船,又一车车被大宋货物装满,每一辆装满的车辆出港就开始飞奔,他们明白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慢一天就会少赚很多钱。
于是在从港口通往巴士拉的路上,就出现了奇特的现象,马路一边的车队这飞奔,另一边的车队如蜗牛般慢行。
回到港口的杨丛义并没有立即帮上汤鷽的忙,怎么做回易他不懂,货物的好坏与成色也分辨不清,所以根本就无法参与回易。
日落,等所有的交易停止,船队所在的区域封禁,他们才有时间说上几句话。
营帐里,两人都在忙碌着核对、整理白天的交易单据和账目,一个时辰之后,才基本整理清楚。
汤鷽的脸色很不好看,看着账目和单据眉头轻锁
“有问题?”杨丛义看着他整理的账册。
汤鷽抬手拍拍账册,有几分生气的说道:“何止是有问题,他们哪天不给我找点事,账目每天都对不上,实在烦透了。”
“消消气,没什么可烦躁的,货物这么多,能用的人就那么几个,出错也在所难免。”杨丛义放下手里的账册,他这账册里也是错误频出,很多笔交易都难以对上,不是出货数量不对,就是进货数量有问题,交易数量太多,也没法上船一单单去核查。
汤鷽抬手揉揉太阳穴,许久之后才道:“照这么下去,不知道要亏损多少。账目一团糟,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远洋回易,只要船没事,肯定稳赚不赔,你就别操心这些了。这些货物实在太多,根本核对不清楚,要不这样吧,交割出去的货就不要核对了,就把交易回来的货物和金银点算清楚,等回到大宋这些东西都要换钱,对船队来说,能赚回多少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以前的出货账目,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就暂且放他们一马,不再追究。我没有做生意的天分,回易上也帮不了你什么忙,但既然我现在回来了,从明天开始我亲自带队巡查出货进货,一定会把宣威军、后备军的手看紧,一旦发现有人收受商贾的贿赂,给他们多出货或者少进货,便军法处置,等抓出一个典型,相信以后这种事就会少了。”
经杨丛义这么一说,汤鷽的脸色缓和下来,想了想之后,回道:“也只能这样了。”
船多,来交易的商贾多,货物更多,每艘船进货出货都有专人负责,任何一单生意谈成,商贾凭借单据提货,汤鷽凭借单据收货,同一笔交易,收获的船和出货的船不是同一艘船,就有两个负责,任何一单或任何一方出错,整艘船的账目就错,人力有限,根本查不清楚,这一个月来,光这杂乱的账目都让汤鷽焦虑的睡不好觉。
杨丛义提议只核对进账,不管出账,也是无奈之举,船队实在是找不出可用的人手。
又过了半个时辰之后,账目终于核对完了,汤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夜深了,天也更冷了,杨丛义将自己的外衫脱下,起身给汤鷽披上。看着她这一个月来明显憔悴不少的脸庞,心里忽然一动,闪过一丝纠结与感伤。
“杨兄,塞尔柱的王城怎么样?”汤鷽拉拉衣裳,将自己裹紧,这里此时的天气可比临安冷多了。
“也就那样吧,比湖州城也好不了多少,就是地方比较大,反正没法跟临安比。”杨丛义淡淡一笑。
“有什么好玩的?”一旦放下账册,汤鷽满眼柔情。
“没有,这个国家禁忌太多,刚好去的时候赶上国王要过诞辰,我们在行馆一般都不让随便出去,想出去,至少有十几个卫士跟着,哪儿都去不了,除了跟黄大人赴过几次宴会,我在巴格达几乎都在行馆。吃也吃不好,实在没什么意思。”杨丛义一脸嫌弃。
“杨兄,我可是听说这儿的小娘子长的好看,火辣奔放,又会跳舞,又会撩人,你就没有看上的?”汤鷽似乎在笑着。
杨丛义从她的眼睛里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虽然他来到大宋这么多年没接触过几个女子,但在后世他是女朋友的,这种目光他再熟悉不过了。
于是赶紧回道:“你肯定被骗了,这儿的女子上街都蒙着厚厚的纱巾,怎么可能看得清相貌。再说了,使团在巴格达被看的很严,行馆外面几十个守卫在看护,厨子出去买粮买菜都有十几个人跟着,我没事连行馆都出不去,哪有机会看到什么小娘子,你就不要说笑了。”
“出不去行馆,看不到外面的小娘子,那行馆里面的呢?黄大人带着那么多漂亮的歌姬舞姬,也没有看上的?”汤鷽有点不依不饶的意味,自从向杨丛义透露身份以后,她的感情就越发浓烈,杨丛义离开一个月之久,又是在这种宴会不断的花花世界,这让她浮想联翩,很难放心。
杨丛义正色道:“我们认识多久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那样的人吗?”
汤鷽从杨丛义的眼睛里看出了他说这话的诚意,于是莞尔一笑,握住他的手,轻声道:“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只是随便问问。”
营帐里的气氛开始暧昧起来。
杨丛义无奈的摇摇头:“行了,累了一天,上船休息吧。”
二人随后带着账册离开营帐,回到神舟主船。所有的账册都要在封存在主船上,请黄大人带来的禁军看管,需要核查时,汤鷽需得亲自来取,任何人不能代取,杨丛义也不行。
从第二天开始,杨丛义带着一队精心挑选出来的宣威军军士,来回在各个货物交割点巡视,但凡提货单据出现,必有巡查宣威军军士在一旁蹲守,直至一单货物交割完成。
一天下来,巡查军士没有发现任何私下交易,或者不正常之处。
但晚上汤鷽与杨丛义核对今天的进出货物账册和单据时,还是错误频出。
二人将整个交易过程梳理一番之后,认为如果有人私下收受贿赂,故意少收商贾的货物,或多给商贾货物,很可能会有中间人,不然不可能发现不了他们的猫腻。
之后,杨丛义带领的巡查军士便开始关注递送提货单据的人,一关注他们就发现了问题。
就以丝绸交易来说,不管有多少笔交易,拿着单据来提货的永远是那两个人,一个是宣威军士兵,另一个是塞尔柱人。瓷器交易、茶叶交易同样如此,拿着单据来的全是同一批人。
当天傍晚,最后一批交易完成后,这六人被盯守他们一天的宣威军军士同时抓获。
杨丛义做过捕快,也学过一些审讯手段和技巧,不用多时,几人便全都交代出来。
原来他们就是商贾与每一艘海船负责人私下交易的中间人,通过他们,商贾与海船负责人根本不用认识,也不用见面,只要给一定的金银珠宝,海船负责人就会多给商贾交割一些货物。中间人提前帮他们谈好的价钱,一枚金币多给一匹丝绸,一枚银币多给一件瓷器或一斤茶叶,钱财有中间人收取,提前交给海船负责人,到交割货物时,中间人拿着单据来,当面说明这是哪个商贾要提的货物,负责人按收受的钱财数量多给货物。
他们还告诉杨丛义,这种交易已经进行了半个多月,通过他们手收受了多少钱财,他们也记不清楚。
这不是简单的受贿,是盗卖国家财产!还是超低价盗卖,严重扰乱正常交易。
听的杨丛义很愤怒,想杀人!
大宋燕王 第266章 以儆效尤
当晚杨丛义找到汤鷽,直接建议第二天暂时停止交易。
汤鷽被他的话弄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杨丛义将抓到中间人和审讯接过告诉汤鷽之后,汤鷽气的发抖。
一枚金币一匹丝绸?这何止是贱卖,简直就是白送!
按正常交易,一匹丝绸十枚金币,他们竟然如此糟蹋不远万里带出来的宝贵货物,这汤鷽如何不生气!
半个月,也不知道有多少货物被他们私下送了出去,损失肯定会高达几百万贯。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面前,不流血是掩盖不过去的。
二人一商量,当即决定连夜将那些渉事船只负责人全部抓捕。
半个时辰内,连续抓捕十三人!
也就意味着有十三艘船存在盗卖国家财产的事情发生,就算一艘船只盗卖一千匹丝绸,损失的就是一万金币,十三艘船就是十三万金币,丝绸的损失就高达五百万贯,更不要说还有瓷器和茶叶。
事情重大,杨丛义、汤鷽二人不敢私自做主,于是连夜派人赶去巴士拉,将港口的这个情况向黄大人禀明,同时带给黄大人一封书信。
黄大人在深夜被叫醒,原本很不高兴,听到军士禀报,又看了汤鷽的书信之后,顿时大怒。
这是好不容易替官家赚来的钱财,几个小小的兵丁就敢将五六百万贯拱手送人?简直是胆大包天!
杀!全部杀掉,一个不饶!
这是黄大人让送信军士带给汤鷽和杨丛义的话。
当天上午,港口回易营地停止一切交易,一众商贾围在营帐外,打听来打听去,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何事,惶恐不安,生怕大宋船队就此结束交易,那他们的损失就大了。
汤鷽没有出面,也没给任何人解释,她一直在营帐里核对计算确切的损失。
而杨丛义则把剩余的所有船只负责人叫到了一起,几十人挤在一个营帐里,他们都是宣威军一队押官,还有个别是营指挥。
杨丛义的脸色很不好看,众人不敢言语,帐内寂静无声,只能听到沉重的呼吸。
“今天找你们来,想必你们已经知道是因为什么。昨晚被抓的那十三个人,盗卖朝廷财产,初步估计将致使朝廷损失超过五百万贯,实际数额只高不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谁能告诉我?”杨丛义厉声喝问。
无人回答,谁也不敢开口。
“你们是什么?宣威军!是国家军队!国家军队是保卫包括国土在内的所有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部队。现在居然有人私下盗卖我们千辛万苦从大宋带出来的财产,这种行为不配再留在宣威军,不管最后如何处置,他们都将被宣威军除名。不管你们以前有没有收受财物,我希望从此刻起,都给我记住你们是谁。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参军是为了发财,还是为了建立功勋出人头地!”
众人不发一言,气氛诡异而沉闷。
“从今天,你们若想建功立业,积累功勋,就继续做好你们的差事,若想发财,只要说出来,我也可以给你们换个差事。但要是被我发现有人监守自盗,私吞货物,或私下盗卖国家财产,绝不饶恕!回去把我的话传达给你们自己船上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记清楚自己的身份。”说完,杨丛义一挥手,让他们离开。
众人个个心情沉重,原本有些人一开始还想为那些被抓的人求求情,眼见监军是这种态度,直接就把想说的话藏进肚子里。
杨丛义来到汤鷽的营帐,见她还在全神贯注的忙碌,便在一旁坐下,没有出言打扰。
不知过了多久之后,汤鷽丢掉手里的笔,用双手蒙住了自己的脸。
痛心,十分痛心,痛的她想哭出来。
“怎么样?是多少?”不管是什么结果,最终都得面对。
“八百万贯左右。”汤鷽放下双手,眼眶发红。
“是够多的。可事情已经发生了,既然不能挽回,那就接受这个损失,慢慢赚回来就是。不要伤心了,身体要紧,后面还有很多事儿等着我们做呢。”杨丛义见到汤鷽现在这个样子,很是痛心,只能多宽慰她几句。
汤鷽没有回话,这笔损失太大,如果朝廷的回易船队不能赚到足够的钱,他们自己的七艘船财物可就要大半充公,用来填补漏洞,所以这些损失不是朝廷的,而是她和杨丛义的。
原本他们七艘船货物不在回易账册内,只要回易船队赚取足够的利润,按账册上交利润,他们的船只和货物就不会有人发现,也不会有人追究。但现在船队有了损失,如果不能填补起来,他们这七艘船的货物就有一部分要填补进去,如果损失太大,可能会全部填补进去,谁让他们的货物不在册,又混在回易船队中呢,这个哑巴亏,他们吃定了。
“原本以为我们能大赚一笔,这次可能要亏完了。”汤鷽收拾收拾心情,看着杨丛义有些歉意。
杨丛义也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笑道:“都是身外之物,没了就没了,原本就是飞来的,也没什么可惜。”说完走过拍拍她的肩膀,又道:“打起精神来,还有几十船货物等着交易呢,这么高的利润,我们也不一定就亏完了。”
“杨兄说的是,是我太悲观了。”汤鷽展开笑颜,挤出了几滴眼泪,迅速抬手擦干。
整理一番衣着之后,汤鷽走出营帐,来到商贾聚拢的营帐外。
等待交易的商贾,见大宋船队的回易负责人终于出现了,心里的担忧顿时消散,纷纷叫嚷着交易。
汤鷽扫了他们一眼,笑道:“诸位,船队发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有必要跟大家说一说。做生意讲究的是童叟无欺的公正,可有些人就要弄些歪门邪道,向船队负责交割货物的人行贿,这种行为要不得。今天就点到即止,若是以后发现有人向船队行贿,我会取消他跟大宋船队交易的资格。”
等人翻译之后,嚷闹的商贾瞬时安静下来。
商人牟利,本无可厚非,但若钻到钱眼里,走火入魔,弄些歪门邪道就正常不过了。大宋的货物这么珍贵,走歪门邪道的商贾估计不在少数,他们一听到汤鷽说这话,哪里还敢说什么,要是被取消了交易资格,那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