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即便有了一些皮袄,值岗将士的手脚头脸依然顾不住,入冬以来,大半都冻伤了手脚,回营用碳火一烤,奇痒难耐,别说有多难受。
因为寒冬,雁门关北伐军基本失去持久作战能力,就连值岗放哨都是艰难维持。
好在关外敌军在入冬之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逐渐减弱了对雁门关的攻势,兵力也将近有一半撤走。如此,北伐军才能以地利高城优势,守住关隘,至今未丢。
不过,如果敌军再次组织三万大军昼夜不停、连续进攻,以现在这种北伐军战斗力削弱十分严重的情况,雁门关必定受不住。
雁门关能不能守住,关系到整个河东,甚至是关中。
守住雁门关的重要性,关上的北伐军将士从上到下无人不懂,可如今军备物资供应不足,难以支撑他们在北方严寒中作战,这对将士们的士气打击很大。
随着深冬到来,身着秋装的北伐军将士,更难抵御寒冷。
都统制袁华深知越冬衣装对镇守雁门关的重要性,已经数次派人回太原府向帅府催要军备,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越冬军备已经在路上,马上就到。
半个月了,说好马上就到,到今天依然没到,甚至都还没到太原府,这让袁华非常担心。
如果越冬军备能赶紧送到,他就有信心守住雁门关,还能降低将士伤亡人数。
如果送不到,或是没有,即使将士们这次拼死守住关口,下一场大雪降临,关上将士即便拼个全军覆没,也不一定能守得住了。
各军将官每天几次催问保暖军备何时能到,袁华给不了任何确定的答复,只能告诉他们,朝廷已经筹备好,正在往雁门关运送。
次次如此,时间一长,将官们便要闹脾气,毕竟挨冻的都是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得给他们一个确定的答复。
每到这个时候,袁华只能劝慰他们,让他们相信杨大人和副帅,以前每次打仗作战,不管补给多么艰难,杨大人何时让大家断粮挨饿,这次也是一样。
既然朝廷筹备多年方才发动北伐,应当早就考虑到了北方寒冷气候对将士们作战镇守不利的问题,只是从中原入河东道路崎岖难行,粮草运输困难,先顾了几万将士们肚子吃饭问题,保暖就只能先往后放一放,告诉他们再坚持坚持,相信防寒冬装马上就会送到。
北伐将官很多都是从当年由长江北上淮河、黄河的大军中提拔起来的,几乎都在杨丛义统帅下打过仗,在后勤补给问题上,他们经历颇多,还是很清楚的。
当年他们还是普通士兵的时候,将官有吃的,他们就有吃的,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忍饥挨饿的时间也不多,所以他们还是相信杨丛义的,虽然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本人。
可将士们的御寒问题不解决,袁华始终悬着心。
一有时间,他便会不由自主的走到雁门关城南,望向那条通往忻州方向河谷通道,每次都希望能看到满载货物驮马队入山,然而视野里白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
今天,傍晚,天色已经昏暗,袁华再次走出营房,先在城北四下巡视了一番,而后便又走向城南。
城南,那条通往雁门山外的古道被厚厚的白雪完全覆盖,茫茫然,什么也不能看见。
今天依然是没有消息的一天,袁华不由的暗叹。
抬眼在昏昏夜色中远望南方群山,他心生悲凉。
明天还得面对将官们的责问,还得耐心跟他们解释,抚慰他们的情绪,谁让他是都统制,是他们的上官,谁让他们镇守的是至关重要的雁门关!
上了年纪,身体大不如前,城上站了片刻,便觉寒气入体,有些承受不住,便转身朝城北走去。
他是雁门关统帅,别人可以倒下,但他不能,因为雁门关实在太重。
就在他刚刚离开十多丈距离,耳中隐隐约约似乎听到安静的城关附近传来叫关的声音,顿时停下脚步,转头朝关门方向望去。
细细一听,发现确实有叫关的声音。
不等袁华发话,一名亲卫会意,立马快步朝关门附近跑去。
片刻之后,近卫飞步赶来汇报:“大人,好消息!太原府来人,冬装到了!”
袁华一听此话,顿时难掩心中喜悦之情,只是脸已冻的麻木,只能看到他放光的双目。
等不及对方来禀报了,袁华迫不及待的快步朝关门走去。
关门内,两人四马,马背上驮着包裹,两匹马多,另外两匹马少。
不等询问,一校尉军官马上禀报,两万套冬装已经运抵太原府,帅府正在组织往雁门关运送,他们先到一步,送来五十套冬装样品,稳定军心。
禀报间,袁华便发现此校尉军官身上衣着明显与他们不同,浑身上下整整粗了一大圈,脖子、双手也被其他东西完全包裹住。
看着对方鼻尖冒汗,不由得感叹,这身装备才叫御寒啊!
大宋燕王 第744章 林中遇袭
当晚城关上值岗的将士便换上了太原府提前送来的冬装。
换上冬装的将士在寒风中昂头挺胸,腰杆笔直,再也不惧寒风,浑身火热,后背隐隐都有汗珠。
往常值岗半个时辰就得冻僵,不得不轮换,现在值岗一个时辰,也无半点寒意入体。
冬装的到来让整个雁门关将官和士兵士气大增,特别是了解到这批冬装的防寒能力之后,守住关隘的信心顿时大增。
听说六千套冬装已经在送来的路上,四五天之后就能送到,将士们兴奋的难以入睡,无不想早日穿上御寒冬装。
第二天,雁门关派出一队精兵回忻州相迎。
说是相迎,更多的是想确保冬装安全,毕竟雁门关能阻挡住金国大军入关,但阻止不了小股敌人从关外翻山越岭入河东,杀人放火搞破坏,送来雁门关的冬装不容有失,亲自派精锐去接应较为妥当。
崞县北,茫茫雪地里驮马队在一队大宋将士护送下,缓缓向北行进,艰难跋涉,他们正是给雁门关将士运送物资的部队。
从太原城离开后,他们马不停蹄,半日不敢停歇,一心只想早日将军备送至雁门关,因为副帅下达了严令,五日之内必须送到。
连日来,这支部队在雪中行军,体力精力消耗极大,但也只有在驮马都累的走不动的时候,他们才敢临时歇息。
这支部队的主将是一名统领,由于打仗作风硬朗,较为熟悉忻州情况,所以才被副帅辛弃疾点带队护送这批重要物资。
身下的战马大口喘气,统领环首四顾,整个队伍中的驮马步履缓慢,有气无力。
“将军,歇歇吧,人走不动了,马也快倒下了。”身旁一名副将哈着气提议。
统领抬眼四下望了望,四周白茫茫一片,视野开阔,方圆数里之内根本藏不住敌人。
“风大,到前边那片林子看看,在那儿休息一个时辰,烧些热水,让大家都暖暖身子。”
“是,将军。”
统领说完,副将一招手,便带了六骑朝前边的树林方向赶去,他要亲自去探探虚实,查看林子里或是附近是否有潜伏进来的敌军。
运输队伍仍然在缓缓向前移动,不管是驮马、战马,还是押运将士和平民,都有精疲力尽之感。
两刻中后,副将查探完前方的树林回来禀报说前方无敌情。
统领随即一声令下,队伍在前边树林里休息一个时辰。
能休息一会儿,对普通士兵和平民来说就是好事,这几天他们可是吃了大亏,冻的不行,又吃不上热饭。
队伍很快进入树林,驮马背上的物资被一一取了下来,将士、平民要休息,驮马也要休息。
物资放好,马匹拴好,有人去找枯枝枯木生火,有人架灶支锅,有人喂马,有人取雪,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直接找好地方,坐下休息,等待烧好的热水。
不多时,一堆堆篝火在林中燃起,烧水烤火,两不耽搁。
雪在迅速烧热的铁锅中融化,化成有些浑浊的水,锅中冒出腾腾热气。
水烧开,众人轮流灌满随身竹筒,而后就着热水,啃着硬邦邦的干粮,行军在外,也只能如此,征战多年的将士们早已习惯,平民有的吃就行,也不会有多少挑剔。
就在众人享受着难得的轻松与温暖之时,忽然有人高喊一声:“敌人!敌人来了!”
毫无准备的众人顿时大惊,纷纷起身。
统领闻言腾然起身,转身四顾,很快就发现林外北边有一队身份不明的人马正迅速朝他们所在的方向冲来,奔跑的马匹,扬起片片白雪,而马背上的人全都举着明晃晃的刀枪武器,看那一身装扮绝不是宋人。
“敌军来袭,全军备战!守住树林,保护物资!”瞬息之间,统领大喝一声。
将令一下,将士们丢下手里的干粮热水,拿起身旁的武器,迅速在林中结阵。
片刻,以火为单位,将士们在林中结成阵势,将物资和平民挡在军队身后,准备迎战敌人。
不多时,林外不明身份的马队便冲至林边三十丈之内,他们的身份便一目了然,关外异族!
“放箭!”
既然是敌人,无需多言,迎接他们的是劈头盖脸的利箭。
然而对方策马而来,速度极快,三轮箭过,他们付出几十人落马的代价便冲进林内,与大宋将士短兵相接。
瞬间,生死力战,血肉横飞,白雪之上留下殷殷热血。
林外还有多少敌人,大宋将士并不知晓,将令一下,他们便只知道拼死力战,不死不休。
在他们身后的平民何曾亲身经历血肉纷飞的大战,血腥气一起,便恶心欲呕,加上心里害怕,那里还敢停留,纷纷趁乱朝树林深处逃去。
将士们此时只顾拼杀眼前的敌人,哪里还顾得上身后的平民,转瞬间,上百平民几乎尽数逃的不见踪影。
树林外的敌人似乎源源不断,不管倒下多少,面前总有敌人前仆后继的往上拥。
因为是押运物资,这次带出来的兵力并不多,若双方死拼对耗,他们绝对不占优势。
激战几刻钟后,随着越来越的将士倒下,先前匆忙结下的阵势逐渐崩乱,敌人突破前方防线,冲进阵线里面。
防线一破,将士们只能依靠小阵各自为战,再难结成统一的战线,身后堆放的物资便暴露在敌人眼前。
“将军!敌人太多了,怎么办?撤吧,不然我们也要交代在这儿!”副将眼见士兵一个个倒下,敌人突破防线,看着物资暴露在敌人眼前,焦急万分。
“不能撤!这批物资是从几千里外的济南府运来的,即使我们死在这儿,这些东西也不能丢!传令下去,谁再言退,杀!”
统领说完,提枪上前,一枪将一挥刀敌兵刺穿,加入已经开始混乱的战团。
将令已下,副将还能说什么。
“传令,死战!”
副将说完,也迅速提枪冲进敌军之中,连挑两人落马,枪影翻飞,大杀特杀。
将令传开,大宋将士便愈加英勇,悍不畏死。
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可能很难活下来了,但能在死前杀一个敌人就不亏,多杀一个就赚了!
这支大宋将士拼死力战,从没想过要去求援,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没有必要。
此地距离最近的崞县有五十余里,雪地里马跑的再快,也要三个时辰才能赶过去,等援兵赶来,也是一天以后的事情,如今与敌人短兵相接,混战一团,根本不可能坚持一天,除非敌人自己退走。
然而敌人怎么会轻易退走,他们好不容易才来到关内,就是来搞破坏的,趁着大雪封路,粮道是他们的首选袭击目标。
在他们看来,只要切断宋军粮道,或是骚扰宋军运粮,得不到粮草补给,各处要塞的宋军便无法继续坚守,随着更寒冷的严冬到来,他们只能乖乖撤退,到时候金军就能轻易夺下北方各处关隘、要塞。
这是他们第二次袭击运粮队,并且专门选在他们之前没有出现过,距离前后城池驻军都有五六十里远,宋军难以支援的地方。
这支宋军运输队他们前后盯了两天,等的就是今天这个机会,不管运输队会不会在这里休息,他们都要拦下这批物资,并且也能拦得下来,因为他们集合的兵力超过运输队,个个都是关外精锐勇士,以一当十!
运输队不会有援军,他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将对方连人带物资全部吃下,连渣都不给宋军剩,是以他们的进攻并不算迅猛,毕竟孤军入关,要保存兵力,少一人就损一分实力。
树林内的宋军没有援军,有重要物资在身后,他们只能拼命力战,能多杀一个敌人便要多杀一个敌人,誓死都要护住远道而来送往边关的物资。
而林外的敌人虽然源源不断在往树林里冲,但他们事实上并不着急,他们完全有时间以更小的代价消灭这支运粮队,所以他们选择了轮战,轮番进入树林厮杀,而不是一股脑全冲进去,只要能保证林子里的宋军歇不下来、跑不了,这场胜利最终便属于他们。
半个时辰过去,树林里惨烈的战斗依然在继续。
如果一切按敌人谋划预想发展,宋军运输队要灭,宋军的物资也会变成他们的物资。
然而,事实上,任何事都有变数。
将近一个时辰过去之后,敌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变数出现了。
东边雁门县方向一支军队出现在他们视野里!
那支军队人数不是很多,但看到他们之后,便加快速度,催马直冲过来,好似他们身后有万马千军,气势惊人!
敌人一见变数出现,立马命令树林外的人马调整方向,摆开阵势,准备迎战,探探对方的虚实,毕竟在这支运输队面前,他们已经有了不小的损失,轻易撤退,自然不行!
不多时,那支数百人的宋军骑兵部队便来到四五十丈开外,冲击速度丝毫不减,一往无前。
就在骑兵队全力向敌阵冲击途中,只听队伍中传来一声高喝:“速去报将军,前方三里发现小股敌人!”
命令传出,当即有一宋兵从骑兵队中脱离,掉转马头向雁门县方向疾驰而去。
大宋燕王 第745章 金军疑惑
“撤!马上撤退!”
敌将听得懂汉话,不然也不会率孤军翻越群山峻岭入关中,宋军骑兵队里的军令清清楚楚的传到他耳中,脑筋急转之下,瞬息之间便做出决定。
命令一下,敌将便毫不犹豫,调转马头就走,当先向北边撤去。
其余敌人原本还想大战一场,转眼便见统兵官撤走,随之军令入耳,他们自然不会抗命,纷纷拨转马头,追着统兵官撤走。
等宋军骑兵队冲至敌军阵前,看到的只有对方大部队背影,几十丈的距离拍马难及,只能张弓搭箭,看看能不能射杀几人。
他们并不擅长骑射,一轮箭下去,射中敌兵者寥寥无几。
树林外的敌军大部队率先撤了,树林里还在轮战的敌军却没来得及接到任何撤退命令,仍然在树林里与宋军运输队厮杀不休。
就在他们正杀的起劲时,忽听身后传来宋军喊“杀”声,很多人还没等搞清状况便被前后夹击,死于乱军之中。
树林里的敌军只有两三百人,随着支援而来的宋军骑兵队冲入林内,很快便由优势地位转为绝对劣势,恐慌、疑惑迅速蔓延,战斗力大大衰减。
而运输队见林外突然出现大宋援军,经过长时间战斗,早已精疲力竭的将士们忽然焕发出强烈的斗志,对敌人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一正一反,一增一减,敌人很快溃败。
敌人见面分外眼红,大宋将士又怎么会放走区区数百溃败的敌人!
一场追杀围杀在林内迅速展开。
两刻中后,战斗结束,除了少数敌兵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和运气逃走,其余敌兵全被斩杀在树林之内。
这场战斗得胜侥幸,两军相会,简述身份来历之后,便不顾将士疲劳伤痛,马上将物资架上马背,朝雁门县方向继续前进。
三里之外并没有大宋军队,这数百援军便是从雁门关出发,特地前来接应运送冬装的队伍。
冬装对雁门关将士坚守关隘实在太过重要,方才情急之下,只能用身后有大军吓唬敌人,未曾想到敌人果然上当,但敌人也许很快就会反应过来,因此他们不得不迅速出发,马不停蹄的朝雁门县前进。
这一走,从白天到黑夜,运输队没有半刻停歇,就连驮马要吃的豆豉草料,也是边走边喂。
提心吊胆,一夜行军,终于在天明时分,物资运输队在雁门关骑兵小队护卫下抵达雁门县城下,直到这时,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其实幸好他们选择连夜行军,不然就难逃敌军追击。
当时敌军统兵官情急之下来不及细想,便下令撤退,一口气撤退二十多里。
等他冷静下来细细一想,便发现其中的蹊跷,当即又率部队返回追击,追回双方交战的树林一看,发现宋军连战死的士兵都没收敛,当下更加确信自己被欺骗。
于是迅速率领部队往雁门县方向追击,势要将宋军运输队和骑兵队消灭。
在他们追出二十多里后,天便黑了,抬眼远望不过三两丈远的视线,由于担心被宋军埋伏,只能原路撤退。
其实当时敌军只要再追五里,便能追上宋军运输队,也亏得他们害怕中埋伏选择撤退,不然等待他们的真就是宋军的埋伏陷阱。
两天后,从太原府送来的冬装及少量其他物资,经由雁门县短暂停留,顺利送达雁门关。
当天,雁门关全军将士便穿上了从济南府送来的厚厚的棉衣。
第二天便无惧寒风,在校场上拉开操练。
全军底气十足的呼喝,声穿数里,落入关外金军耳中,金军不由得的心下起疑。
宋军因为抵不住寒冷,每日操练中断了半个多月,为何此时大雪尚未融化,就能顶着寒风连续操练一两个时辰?莫不是在施疑兵之计,有什么阴谋?
金军很快派出探子,登上雁门关左右两侧的高山,从高处远望关隘内的校场,看他们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真在操练。
结果那些探子费尽力气爬上高山,冒着寒风在山上望了半天,只看到模糊的看到城关上确实有数不清的宋军在操练,一个半时辰左右,便会换一拨人操练。
消息带回金军大营,金军统帅不解,宋兵不怕冷了?能连续操练一个半时辰?
寒风积雪中,北方的金军将士身着暖和的皮袄都不能坚持训练一个时辰,南方没经历过严寒的宋军怎么可能抵得住寒冷,肯定是宋军使用了什么诡计,探子没有看清。
于是金军统帅命令属下继续探查,查明宋军在搞什么阴谋为止。
然而一连几天,经受寒冷摧残,冒雪爬上高山探子,带回去的都是一样的消息,宋军确实是在实打实的操练,校场上的人影虽然模糊,但做不得假。
即便如此,金军统帅依然不愿相信,始终怀疑属下并未探查清楚。
因为宋军不可能比金军勇士更耐寒冷,何况半个月前他们就是因为抵不住寒冷才停止每日操练。
难道宋军识破了金军打算在下一个更寒冷的日子发动攻击的计谋,方才强行重启每日操练,训练士兵耐寒能力?
金军统帅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宋军里面聪明人不少,要识破金军计谋并不算太难。
但寒冷不是靠短期训练,身体就能适应的,不然人在冬天又何需穿皮袄,人人训练耐寒能力不就行了。
金军统帅知道,宋军强行重启操练,训练士兵耐寒能力,并不会有任何效果,只能让士兵进一步冻伤,等天气越加严寒,冻伤的人得不到治疗都会在这个寒冬死去。
如果宋军真是如此作为,那么等到更冷的寒冬到来,金军夺取雁门关将不费吹灰之力!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金军统帅再次派遣探子上山观察打探。
雁门关对面雪山上,金军探子冻的手脚麻木,瑟瑟发抖,鼻涕直流,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
但统帅有令,他们只能冒着呼啸的寒风蹲在雪地之中,远远眺望雁门关校场,看对方操练,听对方呼喝震山。
“我....我....我们....回....回....回....回去....吧....太....太....太....太....太冷....冷....冷....冷了。”其中一金人探子结结巴巴的说道。
“不....不....不....不行....太....太....太....太....太早....早....早了....回....回....回....回....回去....要....要....要受....受.....受罚。”另一探子同样口吃不清,结结巴巴、哆哆嗦嗦的回道。
“我....我....我....我受....受....受....受不....了....了....了....了了....快....快....快....快冻....冻....冻....冻....冻死....死....死....死....死了。”对方搓着僵硬的手,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他的意思表达清楚。
“我....我....我....我也....也....也....也冷....可....可....可这....这....这....这....这样不....不....不....不....不....不行....得....得....得....得想....想....想....办....办....法....不....不....不....不....然....然....然....明....明....明....天....天....还....还.....还要....要....要....要....来。”探子费了老大的劲儿,方才表明了他心中的顾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