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国库空虚,边关所需都是内库所出,赵昚自然知道以目前的国力要想发动大战,非得把内库掏空不可。
他省吃俭用,又要求后宫同样缩减用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积攒一些钱财,以备不时之需吗?
若一场大战掏空了内库,户部又没钱拨发军饷、俸禄,军将大臣恐怕都得往江南跑,他这个皇帝也就做到头了。
“如何收复真定府、燕京就按你说的办。准备何时出兵平州、燕京,需要多少兵力、多少钱?”赵昚思虑片刻,考虑到现实问题,最终还是按下了心里的躁动。
杨丛义回道:“东金与西金争夺大定府、临潢府,西金势弱,这两个地方他们各取其一即可,西金夺了大定府就不能再夺临潢府。如今东金势大,西金想要守住临潢府很难,我们需要出兵牵制东金,不能让他们全力进攻临潢府,我们至少要出动三万兵力才能给东金压力。东金不会放弃临潢府,这一场估计会持续很久,如果不算军械军备,三万人打这一场,五百万贯钱应该够。”
“五百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黄河河堤都还没修完,就花这么多钱去帮西金,史相不会同意。”赵昚一听最终数目,直接愣住了,顿时便想反悔。
杨丛义忙道:“皇上,与西金议和之事,臣会亲自跟史相细商,为大宋百年、千年大计,史相当能明白这么做的重要意义,并且议和之事还得史相亲自操持。至于五百万贯军需,臣也知道朝廷困难,自然会省着点用,预算五百万,将士们少吃点少喝点少用点,给皇上省下一两百万,应该也是可以的。”
“省就不必了,省了钱吃了败仗,钱不就白花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既然要出兵,就不能空着手回来,五百万贯三万人,至少要占个三五城吧!”
说出去的话,赵昚也不好反悔,只能提要求,不然白白花了钱,好处没捞到,那帮朝臣不得天天拿这个说事。
“三万人不多,臣尽量吧,不说五城,一定拿下三城,给皇上和朝廷一个交代。”杨丛义当即应下。
“好了,今天公事就先说到这儿。我问你点私事,你如实回答。”赵昚忽然神色一正。
一见对方如此,杨丛义随即坐正,恭声道:“皇上请问,臣定然不会保留。”
“你儿子的亲事定下了吗?”赵昚忽问。
不想赵昚有此一问,杨丛义微微一愣,随即答道:“犬子心性顽劣,尚未确定下来。”
“既然尚未定下,要不我给他说一门亲事。听皇后说秘阁修撰、扬州知州赵师夔生有一女,年方十五,生的乖巧水灵,知书达礼,尚未婚配,不若我请皇后做媒,成两家好事如何?”赵昚随即道明心意。
杨丛义一听此话,顿时生疑,虽不知赵师夔是何人,但他的女儿能入宫见到皇后,身份定然不同寻常,因为赵氏宗亲虽有很多,能入宫面圣的,却并不多见。
“不知这赵师夔是何来历?犬子顽劣,臣不敢高攀,若是得罪了人,臣可就难在朝中立足了。”杨丛义不好贸然拒绝,但也不能一口应下。
“他是秀王长孙,龙图阁学士赵伯圭的长子。”
“犬子顽劣,臣不敢高攀!”赵昚话音刚落,杨丛义当即谢绝。
这赵伯圭不是旁人,乃是皇帝赵昚的同母兄长,赵昚年幼时过继给没有子嗣的赵构,进了皇宫,两人就断了往来,直到赵昚登基,他逝世多年的生父赵子偁被追封为秀王,两人才又有了联系,赵昚为君,赵伯圭为臣。
原本赵伯圭是恩荫得官,一直在秀州,临安生乱,朝廷北迁汴京之后,他也响应号召带着家人北上汴京为官,成了汴京朝廷的坚定支持者。
以此算下来,赵昚想配给杨丛义儿子的赵师夔的女儿其实是他的侄孙女。
赵昚早年在临安出生的两个女儿早逝,汴京纳妃后,出生的几个女儿都还年幼,也没有成年的孙女,不然也不会给侄孙女说亲。
见杨丛义谢绝,赵昚心有所失。
杨丛义急忙解释道:“臣久在军伍之中,算是一个粗人,家里也无多少书香气,赵大人是龙图阁学士,地位尊崇,犬子实在配不上赵大人的孙女。犬子无才无德,为免生事端,臣更愿意让他娶普通百姓家的女子。”
“那真是可惜了。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就算了。”见杨丛义态度似乎很坚决,赵昚只好作罢。
“多谢皇上。”杨丛义起身道谢。
“不说你儿子的婚配之事了。听说你在济南府还有一位相好的女子,随你多年了吧,准备何时给她个名份,搬进杨府去住?”赵昚说这话时语态轻松,似乎真是关心对方的家事。
杨丛义听到此话,心下却是一惊,当即回道:“她确实随臣多年了,早在临安就已经相识。这些年照顾臣的饮食起居,着实辛苦,臣也早想让她来汴京享福,可她一直推脱,臣也就没有强求。既然皇上亲自关心,臣回去之后,马上将她接来汴京!”
“不宜操之过急,她不愿来汴京,应该是担心进了杨府受排挤吧。安排妥当,给了名份,再让她入府吧。”
“皇上说的对,是臣考虑不周。”
“这样吧,她这些年不为名不为利,把你照顾的很好,帮了你很多忙,也算是帮了大宋朝廷的忙,待朝廷赐个爵位给她,再把她迎进府中,如何?”
“多谢皇上!”杨丛义起身,恭声称谢。
君臣之间果然还是没有绝对的信任,杨丛义手中掌有大宋军权,而济南杨四娘手里有掌有太多产业和钱财,有兵有钱,不管是不是忠臣良将,都是潜在的逆臣!
杨丛义从没奢望赵昚会绝对信任他,给他绝对不受控制的权力,只是没想到连他身边没有名份的杨四娘都不放心,都要把她弄到汴京。
生为人臣,杨丛义没有拒绝的余地,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皇上,她一介女流平白无故赏赐爵位并不合适,幸好她经营有道,手里有些产业,不若等她全部献给朝廷之后,再赏赐她不迟。”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杨丛义不贪权、不贪钱,他想要的只是安心做事而已,既然赵昚不放心,把钱上缴朝廷也就是了。
“这都是她的私产,不合适吧。”赵昚面有危难之意。
杨丛义道:“她手里的各类作坊、车马行、矿场都不怎么赚钱,这些产业都是与备战北伐有关,她一介女流整天跟这些事打交道并不合适,臣也跟她说过多次,可她总是不放心,怕做的不好,连累大宋军队打败仗。奔波劳累半生,她也不年轻了,是时候清静清静,好好享福了。”
“北伐备战相关产业?既然对北伐很重要,突然捐献会不会对北伐备战有影响?”赵昚随即问道。
“没关系,这些产业运行都比较正常,平常她也不必亲自参与,朝廷只需要派遣合适的官吏一一接管就是了。最好朝廷能单独设立一司进行管理,军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也可协调,以后哪些能向民间出售,哪些严禁外流,兵部、枢密院也可参与决定。”
“好,既然这么重要,朝廷自然要重视。”赵昚不再推辞。
二人又闲聊片刻,杨丛义便告退离开勤政殿。
“召史相入宫。”杨丛义离开后,赵昚小坐片刻,忽向内侍下令。
“需要跟史相说什么吗?”内侍应后,小心问道。
“商议与西夏盟约,与西金议和,还有北伐东金之事,别的不要多言。”赵昚稍稍思虑了一下,如此吩咐道。
内侍很快离殿,带人出宫去宣宰相史浩入宫面圣。
史浩做了十年宰相,虽然很多时候他的想法、政见与赵昚不和,但作为老师和宰相,他是合格的,并且兢兢业业,有些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能稳定纷乱的朝局,也能激起一汪死水,可以说,若是朝中没有史浩,汴京绝对不会有今日的景象。
如今朝政困难,河东、关中、陕北都尚未稳定,黄河河堤也未修整完全,再想为敌国西金发动战争,耗费那么多人力财力,必须要征得宰相史浩同意。
为将来能一统天下,成不世之功业,赵昚不得不慎重。
大宋燕王 第749章 家事国事
赵昚心里怎么想,杨丛义很清楚,但有些事他改变不了,也不愿去尝试抗争。
他手里的权势太重,稍有私心,朝廷和百姓就会面临灭顶之灾,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回汴京很久了,完颜雍想取大定府、临潢府,他必须亲自到济南府、河间府坐镇,给完颜雍一些压力。
但在离开汴京之前,家里的事,他也不能说是全然不顾。
厅内,杨丛义与两位夫人相对而坐,一言不发,气氛沉闷,显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又过多时,杨丛义开口打破沉默:“我的意见还是不要强行给思远定婚事,他不愿回来,也不用强求,爱去哪儿都随他去,只要不给家里惹事就行。也不要去找他,想回来的时候,他自然就回来了。”
“你就这么由着他性子来,到最后他不回这个家了,看你怎么办!”顾清尘面沉入水。
“姐姐,不会的,思远都是快二十岁的人了,过不了几年,肯定会回来的,难道还能不要这个家了不成。”孟芸娘在一旁打圆场。
“芸娘,要说这事也怪你。要是当初我们来汴京,把思远一起带上,让他留在我们身边,而不是丢在福建,也不至于会变成这样。”顾清尘马上将矛头转向孟芸娘。
“姐姐,这怎么能怪我呢。当初可是说好的,北方形势不稳,让思远留在福建好好读书求学,你也是同意的啊,又不是我拿的主意。”孟芸娘一脸委屈。
“不是你一直跟我说福建有多少书院,有多少大儒,有多少好先生,让思远留在福建读书有多好,我会同意?”顾清尘当即反驳,满腔怒气。
“好了,别吵了,一家人吵什么,传出去让人笑话。”杨丛义赶紧出来打圆场。
顾清尘、孟芸娘不再言语。
最近因为杨思远,二人已经争吵过多次,顾清尘一直将儿子叛逆不听话归结于当初听了孟芸娘的话将他一个人留在福建所致。
而孟芸娘显然不愿担责,也不会把责任推到她爹头上,毕竟她爹年纪大了,不可能陪杨思远上学。
“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到外边闯荡,吃些苦头,又不是女子,整日把他栓在家里做什么。你想想你自己,就因为自小随师父上山,吃了苦,得到磨炼,才能早早的扛起这个家,我们能陪思远一辈子吗?不让他吃些苦头能行吗?”杨丛义举例劝慰。
顾清尘不言,想起过去,无限感叹,觉得夫君所言有些道理,但她忽然记起一件旧事,不由得悲从中来。
随后便问道:“夫君,当日师父在华州遇害,你说要为师父报仇,如今那金贼是死是活?”
“那人倒是没死。大军围困京兆府的时候,他投降了,现在是大宋朝廷的官,还在京兆府任职。”杨丛义没有隐瞒,几年前他就派人查清了当年害死郑道长的贼首,收复关中时,他还特意让明复留意,别让那贼人逃脱。
“还在当官?”顾清尘惊问?
“为稳住降军降官,稳定地方,朝廷历来对他们都是优待的,我没能亲自去关中,这事确实怪我。”杨丛义作为统帅,作为朝廷重臣,自然不好私自下令斩杀降官,况且主持关中局势的还是带相位的虞允文,他怎么好命人杀人。
“师父不能白死!二十多年了,要给师父一个交代!”顾清尘语气坚定,双眼盯着杨丛义,想要一个答复。
“朝廷已经有定论,降官一律优待,也重新给了他们官职,他现在是大宋命官,不能杀,过去这么多年了,算了吧。”杨丛义是大宋重臣,报私仇,杀官员,历来都是禁忌,他不可能触犯,更不会同意家里人犯错。
两人对望片刻,稍后便将目光移到了一旁,谁也没有说话。
感觉到气氛异常,孟芸娘赶紧出来打圆场:“夫君,姐姐,这事儿得慎重。仇不能不报,但对方是朝廷命官,也不能随便动手。夫君,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他是降官降将,总会犯错,找个理由,让朝廷把他杀了,这仇报了,我们也不也惹事犯错。”
杨丛义听后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我想办法吧,这事儿你们就别操心了。”
而顾清尘什么话也没有说。
见顾清尘没有意见,杨丛义随后又道:“关于倩儿的亲事,我的建议是在六品以下的官员子孙中挑选,六品以上的不要考虑。我这次离京可能要一年半载之后才能回来,定下来之后,给我个消息就行。”
“行,我跟姐姐会好好挑选的,夫君就放心吧。”顾清尘还是没有开口,孟芸娘忙将话接了过去。
“那行,就这样吧。”杨丛义说完便起身离开,朝他的书房走去。
顾清尘、孟芸娘二话不说,各自离开,回去自己的院子。
杨丛义不善处理家务,仅仅只有两个夫人,便让他难以自处。家务事既然理不清,索性就不管了,眼不见为净,偌大一座府邸,两房各过各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反正迟早也是要分开住的。
数天后,杨丛义离开汴京,迅速赶往济南府。
就在他离开五天后,顾清尘不顾孟芸娘劝阻,独自离家出走。
顾清尘离开汴京之后一路向西,经河南府至洛阳,而后进入关中。
一个月后,顾清尘回到汴京家中。
不多久,关中便有消息传至汴京,说是京兆府一名重要官员暴死家中,头颅不翼而飞,官府在现场没有发现太多线索,但从有限的线索可以推断那官员是死于仇杀。
据说被杀的官员是一名金国降官,一时间众多降官人心惶惶,关中其他降官受此影响,纷纷闭门不出,亦不敢走动。
半个月后,迫于压力,有数名降官从家中逃走,离开关中,不知所踪。
降官逃走的消息送回汴京,朝廷迫于压力,命京兆府知府周必大彻查,以安抚关中、河东、汴京等地降官之心。
然而,前前后后查了三个月,也没有一个结果,最终变成了一个悬案。
所幸那件案子之后,各地加强了对官员的保护,关中未再发生降官被杀之事,悬案造成的不良影响才渐渐消退。
就在关中、汴京为被京兆府杀官案吸引了注意力之时,济南府、河间府驻军再次有了新动作。
三月初五,两万驻军在杨丛义亲自率领下从济南府出发北上,由于每队将士都有两辆大马车相助,他们的盔甲武器不需要自己背负,在平顺的官道上行军速度增加不少,急行军三天后,大军便赶至河间府。
这次事出突然,大军不得不先行一步,而朝廷的粮草物资预计要滞后一月有余,所以面对西金军队只能牵制,不能大举进攻。
大军到河间府之后,立即摆开阵势,兵分五路,做出袭击燕京、平州一带县城的架势。
三月十二日,各路军队距离各自目标十里,而后驻足不前,没有贸然发动攻击。
三月十四日,各军依照计划兵临城下,先劝降目标县城,见对方不为所动,随后便发动浩大的攻势。
东金在燕京地区兵力只有七八万,留下驻守燕京城的兵力后,真正驻守在真定府、河间府前线的兵力便十分有限了。
加上这几年驻守真定府的西金军队始终处于劣势,只顾防守,而不敢向北发动任何攻击,而大宋在河间府的驻军虽然隔三差五的出动拉练,操练起来也是声势浩大,但都是只打雷不下雨,自三年前攻过燕京、平州之后,就再没向东金任何城池发动过攻击。
由此,辽阳府判断燕京地区三方势力交织,短期内难有战事。
燕京南边前线防守压力减小,而东金、西金在大定府、临潢府剑拔弩张,完颜雍无时不想把完颜亮趁机抢去的大定府和临潢府抢回手里,因此他暗中将燕京地区的兵力悄悄抽调往平州、莱州、锦州等地,为待机夺取大定府、临潢府提前做好准备。
果然,去年夏秋之际听闻大宋与完颜亮在河东生了嫌隙,完颜雍便心思萌动,但考虑到完颜亮的军队还能强大,便没有贸然出动大军夺大定府。
不想,几个月后又听闻完颜亮丢掉了整个河东和关中、陕北,完颜雍顿时觉得最佳时机来临,于是马上开始筹备粮草,准备趁机发动反攻,给实力削弱的完颜亮致命一击。
但让完颜雍没有想到的是,完颜亮居然一怒之下,直接就气了死,而后毛头小子完颜光英接位,短期内难以把控大同府权力,正是反攻良机。
于是尚未准备充分的完颜雍便调集大军,匆忙发动对大定府的进攻。
他的军队一出动,西金守军便闻风而逃,直接撤离大定府,逃往临潢府,这给了完颜雍极大的信心,当即决定御驾亲征。
大定府轻松拿下,临潢府自然也不在话下,甚至大军千里直驱大同府,也不是不可能!
他的死对头完颜亮一死,整个西金还有谁是他的对手?
只要放出消息,得贼子完颜光英首级者,官升三级、封万户,恐怕大同府马上就乱!
完颜雍坐在御辇里,随大军北上临潢府,心里在谋划如何迅速拿下大同府,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大宋燕王 第750章 攻击临潢
然而,就在完颜雍刚出大定府两百里,还未到达临潢府时,他便接到平州方向送来的消息。
宋军突然大军出动,直逼霸州、静海、北辰、宁河等地,恐要大举进攻!
听到这个消息,完颜雍心里顿时咯噔一声,不由得开始咒骂宋人无耻,就会搞这些无耻偷袭!
事已至此,过过嘴硬,骂完还得解决问题,是进攻直取临潢府,还是退守大定府,支援平州、燕京,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完颜雍兵力有限,燕京、平州不能丢,临潢府也必须取,完颜亮去世,若不抓住机会夺回临潢府,等大同府有人稳定局势后,派兵支援临潢府,再想取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召集将帅,几经商讨考虑之后,他们判断宋军不会大举进攻燕京,因为他们几个月前才在河东、关中、陕北用兵,西边尚未稳定,不可能把大军调回济南府、河间府,此次北上燕京、平州外围地区,应当只是虚张声势,不会出动太多军队,纵使真要攻打平州、燕京,他们也不可能打的下来,只需收缩战线,驻守重点州县,暂时不必分兵支援。
加上平州送来的消息还不够多,他们知道宋军北上,还不确定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进攻意图。
几经斟酌之后,最终完颜雍决定暂不支援平州,命平州方向留意宋军动向,若宋军攻势迅猛,则全线退守平州城固守,待大军支援。
与此同时,下令全军加速行军,速夺临潢府。
三月十八日,完颜雍率军到达临潢府城外二十里,扎营休整,准备第二天攻城。
当天晚上,完颜雍先是收到平州送来的军情,说宋军兵分五路猛烈攻城,难以抵挡,请求速派援军!
此时正值夺取临潢府的关键时刻,完颜雍哪里肯抽兵南返,回去支援平州,当即给平州、燕京留守下令,命他们无论如何,死守城池,坚守一个月,援军必到,宋军必退!
坐在大营里的完颜雍稍稍有些担心,他虽然没有跟宋军接触过,但却知道他们绝对不是好对付的,并且个个都善于把握时机。
近两年主掌山东、河北的是杨丛义和沈缙,完颜雍认识这个两个人十几年了,当年他们冒充商贾经海路北上辽阳府,以寻求经商庇护为由,挑拨他举旗造完颜亮的反,几年后他搞清杨丛义和沈缙的来历之后,方知当年他们帮助他造反并不仅仅是为了经商赚钱,而是带着大宋朝廷的任务,便对他们怀恨在心。
但恨归恨,杨丛义和沈缙的确帮了完颜雍不少帮,至少当年他能在辽阳府顺利登基,便离不开沈缙的帮助,是沈缙帮他拉拢了两万完颜亮的军队,又将那两万人用船在十天之内运到辰州,是他们最终促成了他在辽阳府顺利登基。
而杨丛义信守承诺,也给他运来了五万吨铁,让他短时间内便装备了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心腹强军,迅速稳定了上京和北方草原,震慑住了其他蠢蠢欲动的势力,燕京、平州、莱州、锦州归附,半年之内便将大定府、临潢府以东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可以说,杨丛义和沈缙这两个宋人,对他完颜雍的帮助绝对不小,没有他们的帮助,他不可能那么顺利登基,更不可能从完颜亮手里抢占那么多土地。
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杨丛义和沈缙将完颜亮跟他的精锐主力困在汴京地区,让他带着军队跑回燕京,完颜雍可能连辽阳府都不一定守得住。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杨丛义、沈缙绝对是完颜雍的大恩人。
但如今身份变异,两国关系对立,贸易也有断绝之势,恩人自然要变成仇敌。
完颜雍清楚他所面对的杨丛义和沈缙的能力,知道他们时隔三年之后再次向来州、燕京动兵,所图非小,心里根本不敢有丝毫大意,但临潢府就在眼前,如若此时不取,恐怕就要横生变数,毕竟他曾听闻完颜光英并不是无能之辈。
就在平州送来的宋军消息当天夜里,完颜雍睡梦中被杀伐之声惊醒。
以为是做梦,醒来之后耳边确切听闻远处有刀兵磕碰、将士受伤惨叫之声,帐外军情不明,完颜雍急招禁卫查问。
不多时,禁卫统领回报,是临潢府小股守军偷营,趁外围军队夜间不备,突入营中,现在敌军已经被包围,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将敌军全部消灭。
听闻此报,完颜雍才放下心来,但他好梦被惊醒,已经难以入睡,况且他久居皇宫,历来睡的都是安稳觉,在刀兵之声哪里睡得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