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故事讲完,杨丛义自然就要问起大叔的身份,在天柱山里有人说过他是岳飞的近卫军,必须要亲口证实,然后把他请下山去。
大叔听到天柱山里的那些人,默然无语。许久之后,才说他已经跟他们没有关系,也没有联系,他们愿意进山当土匪,而他只想进山隐居。
杨丛义说起远洋回易和筹建新军之事,问他有什么建议。
大叔却说,别搅合进去,不然又会落得一个丢掉性命的下场,军队不要去碰,在大宋从军想做一番功业都不会有好下场,从大宋立国至今,有多少名声响亮的将领统帅,又有多少善终。太祖杯酒释兵权,收缴开国功勋的兵权,将他们当猪羊圈养起来,不得再触碰兵权,他们是太祖的近臣,尚且如此,其他人呢。你听过声名显赫的狄青吗,他从一个犯人做到了枢密使,一生立功无数,最终不还是惶恐不安,郁郁而终?他们时间久远,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但岳帅呢,七八年前的事情,这天下谁不记得,岳帅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十几个军的统帅,可又能如何,还不是被害身死。不要去招惹军队,越想建功立业,越没有好下场。
这一盆凉水泼下来,杨丛义坦然承受,大宋朝廷是怎么禁锢军队的,历史早有定论,但只要不做统帅,基本都不会被自己人所害,而他所求的只不过是升到统制,在金军南下时独领一军就行,获得足够的功名,转做知州知府,摆脱军队,转成文官,做了文官便可高枕无忧,理想与抱负就可以慢慢去实现。
他把心里的想法跟大叔解剖清楚,筹建新军不过是为了获得资历,为更进一步积累些功绩,新军不北上、不打仗,就是打仗,也是去南洋、去海上,朝中主和派怕的是金人,新军南下跟朝中的主和派没有任何冲突,不会引起他们的猜忌,只要他们不捣乱,新军就能顺利建成。并且这新军不是他主建,上面的统领是赵构的近侍,他不领军,授的职位是监军。
监军是做什么的,大叔很清楚,每一支军队里都有监军,监军监督的不是军队,而是统兵将领,军队出事,军队打了败仗,受罚的永远是统兵将领,监军受处罚的很少,除非能完全明确是监军的责任,否则监军基本不受罚。听杨丛义这么一说,大叔对新军的抵触少了不少,监军职位不高,但权势够大。
筹建新军之事,大叔有些经验,问了兵源问题、统领兵将任职资历、驻军地点、建军经费等,了解清楚一些东西,大叔立即给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大宋燕王 第155章 大叔下山
杨丛义时不时装傻,会提出一些问题跟大叔讨论,好似筹建新军之事全无章法。讨论到最后,大叔忍不住就要骂他太笨,按他的想法建军,建起来的军队,都是中看不中用,全是花架子,拉出去只会跑,不能打,简直是把军士的性命当儿戏。最后直接建议他,还是不要做监军了,免得害人性命,误人子弟。
杨丛义趁机劝道:“大叔,要不你下山帮我练几个月吧,现在都招募的差不多了,拉到明州练三五个月,就要出海,帮我们练三五个月就行,你一个人在山里待了这么久,估计也呆腻了,明州在海边,那里有许多海岛,风景秀丽,景色优美。住在海边,闷了就驾船出海,散心看风景,或者随便选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住下,做一个逍遥岛主。海洋广阔无边,比大宋大了千倍万倍,要是不想见谁,望海上一走,找个海岛落脚,谁都找不到,你想想看,那可多好,比在山里可好多了。”
大叔笑道:“我就知道你回来有事,原来给我报信是顺带,让我下山给你练军才是目的。”
杨丛义笑道:“那大叔你去不去呢,这次军中招募的都是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你去了就是他们的先生,就是他们人生的领路人。关键是海边、海岛真的很好,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保准你去了不想再回来。”
大叔道:“海里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上山有些年头了,不想折腾,也不想热闹。还是不下山了,你要是有事,多回来几趟就是了。”
杨丛义急道:“大叔,这可不行啊,要是没你我这新军练不成,功勋也捞不到,有事儿回来找你,哪有我们在一起,随时问你方便。你藏在黄梅县大别山里,也不是秘密了,天柱山里那帮人知道你,他们有大阴谋,建了个忠义盟,我在跑进天柱山其实都跟他们有关,全是他们在背后捣鬼,忠义盟正需要人手,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要来找你,拉你上山入伙做土匪,行杀官戮民之事,到时候你能推脱的开吗,山就这么大,他们有几千人,你藏哪儿他们都能找到你。跟我出海就能摆脱他们可能的纠缠,海外那么大,出了海,他们上哪儿找你,上哪纠缠你去。你要是呆在山里,就等着被他们烦,等着被他们算计吧。”
大叔听到这话就沉默了,他就是怕麻烦才藏到山里来,天柱山离大别山并不远,近卫军里的那些人是什么性子,他清清楚楚,他们不甘寂寞,弄出个忠义盟完全有可能。忠义盟,不用问也能猜到他们要干嘛,杀官戮民是轻的,报仇雪恨才是真,他们心里一时痛快,扰乱的却是更多的家庭,这种事情他绝对不会参与。
真要被昔日的同袍找上门来,想要拒绝,基本不可能,虽然他心里也有怨恨,但不是以他们的方式来消除,况且他们的方式也消除不了怨恨,到时候旧恨未消再添新仇,卷入旋窝之中,不得脱身,害人害己。当初离开军营,跟他们想法不同,才到山里来隐居,但毕竟是出生入死的同袍,真被他们找来,山虽大,却也无处可藏。
“让我想想吧。”大叔沉默许久之后如此说道。
杨丛义知道大叔内心已经动摇,便不再多说什么,自己独自出去,留大叔在家好好想。
这次再离开,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他留在山上的那本地图册要随身带走,这次出海还有用处。古代的海图他也见过,与后世用卫星高空侦测的制作的地图差距很大,有时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是在海上,有精确的地图,出海就能少走不少弯路。
爬上山,找到藏地图的石洞,搬开石头,地图仍在,完好无损,只是落满了灰尘。仔细翻看着地图,每看到一个地名,就好似已经去行走过,粗略翻一遍,无数的地名从脑海中冒出,这天下便尽在心中,他自己似乎独立在这世界之外。
他小心翼翼的合上地图册,由于翻了太多次,有些书页已经陈旧破损。这本地图册陪了他两年半,还是上大学时买的,每次出去旅游远行,这是必带的一件东西。有了地图,在没有信号的地方,他才有安全感。
杨丛义把地图收好,在山上转了一圈,打了只野鸡才下山回去。
天黑了,吃完烧鸡,时辰还早,两人坐在屋外,看着繁星,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两人心里都有事,多数时候沉默不语。
大叔能感觉到杨丛义跟三年前不一样了,那时候的他,有吃有喝,就无忧无虑,现在虽然脸上有笑容,眼睛却有事,三年时间,他成长了。而他自己,一个人躲在山里避世,一个月也接触不到几次外人,面对的除了山石,就是树木,还有猎物,这生活确实足够枯燥。
看着满天繁星,忍不住要问问,此生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前半生为了抵御金贼,北复中原,跟随岳帅东奔西走十多年,那十年是人生辉煌的顶点,每天醒来都意气奋发,有事可干。等岳帅遇难,人生就变了模样,义气消磨,志气不再,生活再也没有激情,到最后烦闷的不得不离开待了十多年的军营,从此以后,他的生活里就只有空山。若在山里继续呆下去,不过是老死空山罢了。
这么多年,心里憋屈与怨恨渐渐的淡了,那些恨意随山风、随流水、随草木枯荣,慢慢消逝。
他也看开了,人终归有一死,化为黄土,能在世间留名便已足够,岳帅名传大江南北,声明远播金国边塞,这天下谁不知岳帅大名,谁不知岳家军!往日怨恨该放下了,该去这为之征战了半生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即使岳帅心愿难全,大宋只有半壁山河,可它不一样是精彩的?
“丛义,你先回太湖吧。”大叔望着朦胧的远山。
“大叔,你真不跟我一起走?”杨丛义有些失落。
“有些后事还要安排,迟几天去找你。”大叔心态平和,徐徐说道。
听得这话,杨丛义顿时欣喜:“大叔,你愿意下山帮我了?这可真是太好了,新军有望了!”他兴奋的站起身来,对着空山就是一声怪啸。
此时他是兴奋的,也是自由的,在山外的沉稳,回到山里便不复存在。
这个山间寂静的夜晚,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个夜晚是对还是错,多年后也难以分辨。
清晨,山间鸟儿的鸣叫将杨丛义叫醒,这一觉他睡的特别踏实,没有像往常那样,天不亮就醒来,因为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不需要警醒,不需要设防。
大叔已经早早的起来,烧好饭,在收拾行装。
吃完饭,杨丛义将钱袋留给大叔,交代一番,便先行下山。
古人重信诺,既然大叔答应了,他就不担心大叔不来。
现在他担心的是营地里的情况,五六百人在一起,不要出事闹事才好。
下山之后,取了马匹便一路往太湖县急急赶路。
从黄梅县到宿松县,两县之间有六七十里山路荒无人烟,无茶铺无驿站。杨丛义来回已经走过两次,三年前步行,走了将近一天,前天回来骑马也跑了一个多时辰。
纵马奔驰间,忽见前边官道上黑影一片,隐约有叫喝之声传来,几息之后,便看得清楚,原来有人在官道上缠斗。
杨丛义三年前吃过一次亏,不欲多事,况且还要急着赶回太湖县,更是不想有片刻耽搁。
官道只有一条,别无他路,只能冲过去,或是等着他们分出胜负。但在一边围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荒芜人烟的地方,谁知道他们为什么争斗,难免不会被殃及。
几息之间,念头急转,杨丛义决定催马冲过去,管他们有什么恩怨。
马鞭一挥,啪一声抽在马屁股上,身下的大马吃疼,一仰首奋蹄飞奔,沿着官道右边直冲过去。
几个呼吸间,便冲到打斗的人群身前。
在地上缠斗正酣的人,势均力敌,忽见一个黑影袭来,如何能不慌,瞬间闪开一条路,让过了急冲而过的大马。
在冲过人群的一霎那,杨丛义看清了缠斗的双方。一方黑巾蒙面,足有二十多人,一方是身穿道袍的三个道长。
成功避开危险,纵马飞驰间,杨丛义思绪飞转,又是道长。三年前在大牢里救他性命传他功法的是道长,两年前在天柱山里两次救命,帮他渡过难关的,也是道长,道长不求回报,但他不能不报。
杨丛义手上缰绳一紧,勒停身下大马,调转马头往回奔去。
正在道上激战不休的双方忽听一声大喊:“天柱山杨老五在此,快快住手!”
一黑巾蒙面人跳出战团,喝道:“老子管你是哪个,赶紧滚,不然顺手多杀一个也不费事。”
大宋燕王 第156章 领回教训
杨丛义手上无兵刃,骑马站在五丈之外,不敢贸然下马近前。
“三位道长,要在下帮忙吗?”杨丛义一脸轻松,高声喊道。
“施主自去,小小毛贼,即使人多也不一定困得住道爷。”回话的道长手持长剑,与六七个黑巾蒙面的人战成平手,似乎不落下风。
但看另外两个道长,却是情况不妙,险象环生,其中一个都已经受伤了,左臂在流血。
“道长莫慌,看我助你一臂之力!”杨丛义大喊一声,当即下马,弯腰捡了两个石头在手,向人群走去。
“不要多管闲事,还能放你一马!胆敢插手,定叫你命丧当场!”那跳出战团的黑巾蒙面人将手中刀直指杨丛义,厉声喝道。
“施主去吧,不要招惹这些无耻毛贼,徒增烦恼。”道长高声喊道,手中长剑左拨右档,将攻击一一化解,无奈对方人多,他只顾得上的防守,无法有效反击。他武艺明显比对方高出许多,但被困住,也只能自保。
“毛贼受死!”杨丛义一声大喊,将手中拳头大的石头奋力朝背对他的黑衣人扔去。两个石头先后出手,砸向同一伙黑巾毛贼。
石头出手,杨丛义顾不得看结果,回身朝低头吃草的大马飞奔而去。需得防黑巾毛贼转而向他杀来,他手里没枪,可不敢跟人动手。
那黑巾蒙面之人,提刀就向杨丛义冲来。但听到身后一声惨叫,猛回头一看,有一人已经扑倒在地。
原来杨丛义的石头砸中黑巾人,他吃疼之下,手上一缓之时,道长一剑刺穿了他的胸腹。
眼见另一个石头砸上一人后腰,那人手脚稍乱就被道长一剑削破喉咙。
两人倒地,气的黑巾人大吼一声,直向杨丛义冲来。
杨丛义翻身上马,双腿一夹马腹,马便奋蹄而去,几息冲出十余丈之外。
马上回头见那人还要追来,杨丛义大喊道:“他们快死完了,你追我有什么用!”
黑巾人停步回头,又有一人倒地,只见他恶狠狠的望了杨丛义一眼,恨声道:“收拾完几个臭道士,再跟你算账!”说完提刀,奔回去支援。
杨丛义勒住缰绳,调转马头,又朝他们走去,到了五六丈外再次停住,骑在马上高喊一声:“毛贼受死!”
那些毛贼已经死了三人,听到这声喊叫,顿时一慌,那道长本就已经占了上风,趁对方慌乱之际,又一剑放倒一个。
“道长神通,看我祝你一臂之力!”杨丛义马下捡了石头胡乱朝那些毛贼扔去。
另外两伙占上风的毛贼被从天而降的石头所扰,手忙脚乱,露出破绽,稍解其他两位道长的危机。
“老子不杀了你誓不为人!”方才冲出来的黑巾人放下道长不顾,提刀就朝杨丛义冲来。
杨丛义一手牵着缰绳早就做了好准备,见对方冲来,他翻身上马,催马便走,瞬间跑出百丈外。回头一看,那人还跟在后面,便喊道:“再快点,就这蜗牛的速度,怎么追的上我。”
那人不语,奋力奔跑,直追过来。
“哟,你同伴都死完了,接下来就轮到你了吧。”杨丛义说完又催马向前跑出五十丈,再回头,一个转弯挡住了视线,看不到后面那人的情况。
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四条腿,杨丛义笑笑,这等毛贼脑子有问题。他催马慢慢走着,倒要等等看,那人还会不会追来。
慢走了三十余丈,却还不见那人追来,杨丛义也就明白了,毛贼脑子还不算太笨,也知道追不上马,便放弃了。他为自己这一番机智的拉扯,倍感自豪,三位道长应该能脱离危险吧。不过一想到对方还有十几人,便有些不放心,再回去骚扰他们一番,反正他有马能跑,没有危险。
如此想着,便调转马头,催马回去。
路上空无一人,那人果然没有追来。
杨丛义正自得意,谁知刚转过弯,官道边的草丛间飞出一物,正中马头,身下大马一声长嘶,便脱离控制,将他掀落马下。
惊慌间,杨丛义一掌撑马,平稳落地。扭头一看,草丛里冲出一人,举刀砍向马脖子。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方才追赶杨丛义的黑巾人。
杨丛义一看是他,顾不得多想,毫不犹豫,拔腿就跑,跑去找武器。危险面前,爆发出了惊人能力,几息之间跑出十丈之外,直奔双方缠斗的战场而去。
身后那人将马砍死,恶狠狠的说道:“老子看你还能跑哪儿去!”说着提刀又追过去。
“毛贼受死!”杨丛义眼见一道长脱困而出,正在攻击他人,顿时心下大喜。
“施主,你怎么又回来了。”道长一剑放倒一人,头也不回的问道。
杨丛义急奔过来,弯腰捡起一把刀,回身一看,见追他的人还在十丈之外,便举刀朝其他人杀去。
“小小毛贼,还不退走,更待何时!”大喊一声,砍翻一人,加入混战。
已经死了不少人,战团里加入一人,杨丛义又大喊大叫,更是让他们心浮气躁,毛贼瞬间便乱了。
几个道长本就剑术高明,又有杨丛义扰乱对方心性,十几个毛贼,几息之间又倒几个。
“走吧,不然今天都要死在这儿。”杨丛义挡住一刀,再开口劝道。
“一个也不能放走。”有道长一剑刺穿一人,开口说道。
杀气很重啊,杨丛义笑道:“你们也听到了,惹了道长,一个也别想跑。”说完就趁对方失神之际,又一刀放倒一人。
追杀杨丛义的人也赶来加入战团,被一道长接住,急得他盯着杨丛义连连吼叫。
此时双方实力已经颠倒,倒地的黑巾毛贼越来越多。
又缠斗一会儿,当只剩七八人时,便有毛贼撤刀退走,跳入官道边的密林逃走。
再有一人倒地后,其他人眼见杀人无望,纷纷退走。
道长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追上去又放倒三人,但跑进林子的毛贼也只能让他们跑了,深林不能随便乱追。道长们转而攻击最后一人。
最后那人心知不妙,虚晃一招,拔腿就跑。
但在这么多人面前,怎么可能让他跑了。道长一步上前,两剑就削断了他的脚筋,让他绝了逃跑的念想。
“道爷饶命......”那人卧倒于地,顿时开始痛哭求饶。
“道长小心,此人奸诈。”见道长要上前,杨丛义立即出言制止。
道长一看,见那毛贼手里还握着刀,顿时大怒,一剑削断对方手筋,厉声道:“为何要劫杀道爷,你只要说清楚,便饶你不死。”
那毛贼道:“想知道,我就告诉你们。”说着挣扎了一下,想要坐起。
众人在三尺之外,等着毛贼道出原因,可过了一会儿,还不见他开口,仔细一看,只见他嘴角有血沫流出。
毛贼自杀了。
杨丛义揭开他们脸上的黑巾,却也认不出来历,身上没有找到什么表明身份的物件。
道长告诉他,他们也是路过,突然就被围了,也没说什么原因,上来就杀。
“道长,怕是你们惹了什么仇家吧。”
“有没有仇家不知道,我们师兄弟三人确实出手教训过一些凶恶狂妄之徒,是不是有人怀恨在心,想要杀我们,真不知道。”
“三位道长一身本事,想你们寻仇,那不是嫌命长。”杨丛义笑道。
“施主言过其实了。多谢施主出手相助,不然我们师兄弟就要吃大亏。”
“道长客气了。在下杨丛义,不知道几位道长怎么称呼?”
“贫道张柳,这是两位师弟,鲁全,唐寿。”
“原来是张道长、鲁道长、唐道长,不知三位道长此行是要去哪里?”
张柳回道:“我等师兄弟奉命下山游历,天南海北,随意走走,都是历练,没有目的。”
杨丛义忽然想到一事,便道:“天下之大,名山大川不计其数,有趣的地方有很多,除了山川,海外还有广阔无边的天地,珍禽异兽,不计其数,海岛遍布,景色秀丽,不知道三位道长可曾去过?”
张柳摇头,回道:“不曾,出家人用脚行走天下,脚是自己的,出海就需要船,而船是别人的,别人的船,怎么能到我想到达的河岸。”
杨丛义笑道:“道长说的高深了。三位道长,实不相瞒,我正在组建一支远洋船队,打算去一趟海外,反正三位道长游历天下,这海外的景色更胜大宋,不知是否有兴趣同行?”
张柳想了想,道:“暂无兴趣。若是以后想去,再去找施主。”
杨丛义笑道:“也好。道长要是改变了注意,可在今年十月之前到泉州,船队会从泉州出海南下。”
既然道长已经脱困,又无大碍,杨丛义当即告辞:“三位道长,我回太湖县有事,先行告辞。道长若去泉州,可找杨丛义。后会有期!”说完行一礼,便快步离开。
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马也死了,回去又得多花不少时间。
此事杨丛义吃了亏,但也得到教训,任何人都不能看轻,否则就得付出代价。
看着地上的死马,他又成长了一些,太过得意忘形了,就会栽跟头。任何时候都不能太得意,不能太大意,若那人偷袭的不是马,而是他,他今天就得死在这儿了。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警钟。
最后看了一眼陪伴了他几个月的马,转身而去。
大宋燕王 第157章 物资供应
“芸娘,我们回去吧,今天应该是等不到了。”蓝衣小娘子对站在营地外的绿衣小娘子言道。
“再等等,肯定会来的。”绿衣小娘子看了一眼营地,又转眼去看官道。
“算了吧,芸娘,我们都等了十天了,要来早来了。”蓝衣小娘子玩着腰间的彩带。
绿衣小娘子望着官道没有说话。
“走吧,太阳都落山了。”蓝衣小娘子拉起绿衣小娘子的手。
夕阳下,两个小小的身影离开官道,慢慢走进城里。
晚霞中,杨丛义骑着马回来了,同来的还有十几个募军应征者,他们是宿松县人,错过了招募时间。
一回到营地,当天晚上杨丛义便招来江恺、张彪,询问了这些天的情况。
这次募军很成功,在太湖县一共募军七百三十八人,来营地报到的共有七百三十二人。剩下六人没到,估计也不会来了,已经知会各县县衙,让他们追回安家费,并进行惩罚,每人增加劳役三十天。来到营地的这些人,这些天已经按杨丛义的交代进行了基础的指令训练和队形队列训练,七百多人按军制,五十人一队,选取了有一定威望的人暂任押官,进行管理和训练,现在基本能做到听得懂指令,基本的纪律也能保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