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美食从和面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糖醋虾仁
只不过中原没有吃年糕的习俗,更没有做年糕的习惯,所以这个技能显得有些鸡肋。
想要发挥出来,还得趁着年节去江浙一带才行。
菜炒好后,年糕已经蒸好,于培庸也做了汤年糕,一家人美美的吃了顿晚餐,然后徐拙就开车和于可可回去。
到家后,一个开始规划销售部开工后的工作计划,一个则是打开电脑,在吃鸡游戏的旷野中开始消食……
第二天,徐拙没再去老太太家,而是回到店里,开始上班。
说是上班,其实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几天不做菜,总觉得身体有点僵硬。
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当徐拙放下手中的锅铲,这才有种身体调整过来的感觉。
前几天吃了玩玩了吃的,一直没咋动弹过,今天结结实实忙完中午的高峰期,做了几十道菜,出了一身大汗,浑身通透。
人果然是需要运动的。
忙完手中的活儿之后,徐拙解下身上的围裙,从冰箱里拿了瓶可乐,拧开后美美的喝上一口,真是舒坦。
就着可乐,徐拙吃了大半只甜皮鸭,然后一抹嘴重新回到了厨房。
“建国,泡的芸豆在哪啊?趁着这会儿没事,我把芸豆卷做出来。”
吃饱喝足,也歇够了,徐拙开始准备昨天老太太惦记的那道名叫芸豆卷的小吃。
这是一道有名的宫廷小吃,据说是慈禧太后听到宫外有人叫卖,便让人去买了点,一尝就喜欢上了芸豆卷的口感和味道。
徐拙不知道当年卖芸豆卷的人是不是掌握有狮吼功,声音居然能穿透半个故宫;
也不知道慈禧太后是否有顺风耳,居然连宫墙外的一句叫卖声也能听到。
但是不管如何,这漏洞百出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的传了下来,而且还会继续传下去。
想想也是有意思,全国各地很多美食,都喜欢跟大人物挂钩,而频率比较高的,就是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了。
一个是下江南的时候,发现不计其数的美食;一个是西逃时候,遇到了许多让老佛爷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这些故事不管真真假假,都已经给当事的菜品身上披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就拿这芸豆卷来举例,没有慈禧太后镀金的话,就是一道很普通的甜点,普通到连陕北的黄馍馍和东北的粘豆包都打不过。
但是有了那个漏洞百出的故事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用京城人的话说就是:zhèi芸豆卷儿可不简单,连当年老佛爷都迷恋zhèi口儿,特意把内做芸豆卷儿的人召进宫里,在御膳房当差,成了御前的红人儿……
那位发明芸豆卷的人最后到底有没有成为御前的红人徐拙不知道,但是他很清楚,只要今天把芸豆卷做出来,他就是老太太面前的红人。
芸豆的做法很简单,徐拙有做驴打滚的技能,对于芸豆卷这种类型相近的美食有着天然的优势。
再加上昨天已经搜过教程了,虽然细节方面还有些一知半解,但是做出这道甜品应该难度不大。
建国端着一盆浸泡在清水中的白芸豆走了过来,脸上满是好奇:“徐拙,这玩意儿好做不?要不要我帮忙?”
“要,让不忙的人都过来,这玩意儿难度不大,这玩意儿一看就会,没啥难度,不过前面有个剥皮的步骤,得用手一个个来,比较费劲。”
徐拙说完,就伸手从盆里捞出一把白芸豆开始剥皮。
因为已经浸泡了十几个小时,所以白芸豆去皮的步骤倒是很容易,用手一搓一撕,外面那层皮就掉了,只剩下两枚白生生的豆瓣。
白芸豆的豆瓣看起来和蚕豆很相似,但是这两者并不是一类东西。白芸豆属于扁豆,跟蚕豆是两种植物。
人多力量大,加上春节期间三百工资大家热情度比较高,所以不到半小时,一盆白芸豆就全部去皮完毕。
徐拙把豆瓣用清水清洗一下,然后抓着白芸豆往蒸盘里摆放,不能摆放太多,薄薄一层就行。
反正蒸柜够大,不用担心没空间。
把豆瓣全都铺到蒸盘里之后,徐拙把蒸盘一个个的全都塞进蒸柜中,把火调大,让蒸汽足足的,连续蒸制五十分钟。
白芸豆质地比较硬,比较难以成熟,所以要尽量蒸时间长一些,避免等会儿捣成泥的时候有硬块出现。
趁着蒸制的时候,徐拙又从甜品部挖了点做驴打滚用的红豆泥和红薯泥和紫薯泥,当做芸豆卷的馅料。
然后又弄了一些熟的黑芝麻和白芝麻,在锅里小火炒香后放在一边备用。
五十分钟后,蒸柜停火后徐拙又闷了十分钟,这才打开蒸柜门,把里面的蒸盘一个个端了出来。
尽管蒸了五十分钟,又闷了十分钟,蒸盘里的豆瓣依然完好如初,这玩意儿的硬度真是够可以的。
不过硬度越高、熟透时间越慢,越说明白芸豆的质地细腻,做出来的食物口感会越好吃。
趁热把白芸豆倒入一个木桶中,然后徐拙抄起擀面杖,就像捣蒜泥一样开始搡捣。
原本是不需要这么粗暴的,只需要用手把白芸豆瓣细细揉搓成泥就行。
但是建国这个憨货准备的白芸豆实在是多,让徐拙不得不采用了这种看起来很粗糙的办法。
不过手段虽然狂野了一些,但是效果却不错,没多久桶里的豆瓣就成了一桶白生生的豆泥。
为了防止里面还有整块的豆瓣,徐拙又用擀面杖搅了好一会儿,等到里面的芸豆泥越发细腻,这才把擀面杖拿了出来。
接着,徐拙拿来一个非常细的网筛,用勺子舀了一勺芸豆泥倒进去,再用勺背轻轻挤压下去,细腻的芸豆泥便从网筛中过滤出来。
这是个比较考验耐心的活儿,不能急躁,一切得慢慢来。因为一旦心急,芸豆泥中的那些碎屑就有可能混进去,影响成品的口感。
不过这种细活慢做也有好处,等到所有芸豆泥全都过滤完之后,温度也降了下来。
在里面撒一些比较容易化开的绵白糖搅开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这是把芸豆泥变成芸豆卷的一步,也是做芸豆卷难度最高的一步,因为这一步全程不能直接用手接触芸豆泥。
芸豆泥黏性比较大,而且接下来的步骤不能用撒干淀粉之类的防粘措施,所以只能借助别的方法来把芸豆泥做成芸豆卷。
徐拙找来几个那种比较大一些的一次性食品保鲜袋,舀一些芸豆泥进去,然后用擀面杖轻轻把里面的芸豆泥擀成六七毫米的厚片。
这一步做的时候得小心点,因为稍微用力过猛,芸豆泥就会从保鲜袋里挤压出来,所以得小心点。
他这副小心翼翼的样子,看得一旁的建国和郭兴旺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吓到了徐拙造成操作失误。
擀好之后,徐拙把保鲜袋放在案板上,然后用小刀顺着保鲜袋的边小心割开,把芸豆泥上面的那层塑料膜拿掉,独留下面的那层。
做好后徐拙松了口气,旁边的郭兴旺也跟着放松了不少:“哇日这玩意儿还挺复杂,以前宫里没保鲜袋是咋做的?”
徐拙说道:“用湿了水的白布也行,不过据说没有保鲜膜做出来的卖相好。”
说完后,他把红豆泥做成两个长条,放在芸豆泥上,放的时候靠近芸豆泥的两边,把中间的位置空了出来。
做好这一步之后,接下来就该卷了。
徐拙从芸豆泥的一边下手,隔着塑料膜把芸豆泥往上折,把那条红豆泥包起来。
然后小心的把塑料膜揭掉一些,向后收一下,再透过塑料膜把芸豆泥向前卷起。
然后换另外一边如法炮制,把另一面的红豆泥也用芸豆泥卷起来,这个样子,就跟小时候用泥巴做的望远镜差不多。
不过这还没完,要继续向中间的部位卷才行,一直卷到中间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缝隙之后停下来,把炒好的黑白芝麻撒进去。
芸豆卷里放芝麻主要是为了增加香味儿和口感,芸豆泥和红豆泥都是入口即化的食材,吃多了难免会腻,所以要加点芝麻丰富口感。
芝麻加进去之后,继续往中间卷,这个时候塑料膜也一点一点全都揭了下来。
等到芸豆泥成为一个长条形的花卷造型时候,再把塑料膜包起来,然后小心的把这个长条的形状修整一下。
比如把长条收直,比如让粗细均匀,再比如把里面的空隙挤压一下,让芸豆卷更加瓷实。
这些,都是增加卖相的手段。
徐拙小心的把芸豆卷修整好之后,然后把塑料膜去掉,开始准备切段。
切的时候也有讲究,因为芸豆泥比较黏,所以每切一下,都要湿抹布把菜刀擦一下,这样切出来的断口才更加漂亮美观。
“这狗日的门道还不少,真是啥玩意儿都不能跟宫廷两个字挨着,一挨着就准没好事儿,不是麻烦就是价高,而且品质也不怎么滴……”
郭兴旺这个皖南人,对这种做法繁琐的宫廷小吃全然没好印象,总觉得是为了繁琐而繁琐。
徐拙也没解释那么多,他其实也觉得挺麻烦的。
不过宫廷小吃,吃的不就是这份麻烦吗?
用菜刀先把两头切掉,然后用湿抹布把菜刀擦一下,间隔五厘米左右下刀,把芸豆卷切成一个个犹如小花卷一样的小段。
这点跟驴打滚挺像的,不过芸豆卷质地柔软,颜色雪白,配上中间两个红色的圆圈和中间的一层芝麻,这造型可比驴打滚要高。
在徐拙切的时候,急切的等着批判宫廷小吃的郭兴旺,不耐烦的把徐拙刚刚修整两头时候,切下来的废料送进嘴里。
然后……
“卧槽宫里的人还真特娘的会享受,这玩意儿真好吃,徐拙,咱店里要上新的话绝对会火,太特么好吃了!”
计划下周开始用电脑码字,更新量会逐步增加,感谢大家的不离不弃。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942章 有困难,找徐拙【求票】
郭兴旺刚刚还在一个劲儿的鄙视宫廷小吃呢,但是尝了芸豆卷的味道,就忍不住连声赞叹。
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境泽定律是人类本质。
徐拙把芸豆卷切好后放下菜刀,这玩意儿先不说好不好吃,光这颜值就挺吸引人。
他捏起一块送进嘴里,芸豆泥入口柔软细腻,轻轻一抿就仿佛在嘴里化开了一般,加上甜丝丝的味道,有种吃雪糕的感觉。
但是这芸豆卷因为还没冷藏,所以并不是很凉,这种反差感让人很感兴趣。
而里面的红豆泥,不仅绵软,还带着红豆的那种甜香味,让芸豆卷的味道变得丰富起来。
最绝妙的是最中间的那些黑白芝麻,不仅给芸豆卷增加了香味儿,而且还让芸豆卷有了不一样的口感。
总的来说,这芸豆卷挺不错的,虽然因为没有技能的关系,所以吃起来没有驴打滚那么惊艳。
但是颜值高味道好,再加上这雪白的颜色,还要啥自行车呢?
“关师兄,来尝尝,咱把价格定一下。”
春节期间店里很忙,所以没推出过新菜,徐拙觉得这芸豆卷可以上新试试,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女孩子喜欢,就绝对有人买单。
在大家讨论如何定价的时候,徐拙又做了红薯泥紫薯泥等馅料的芸豆卷,味道都很不错。
“这些芸豆卷我每样带走一盒给长辈们尝尝,剩下的你们给店里的人分分,让大家都尝尝味道。
建国,开车去买白芸豆吧,买回来直接泡起来,再安排几个人接手芸豆卷,争取明晚能上新。”
徐拙做了安排之后,就拿着店里常用的甜品打包盒,装了几盒芸豆卷,又包了一只甜皮鸭和别的卤味,然后开车去往老太太家。
今天徐拙一早就来店里忙活,于可可睡到十点才起床,担心去店里被人嘲笑懒,所以就打车来了老太太家。
她谎称是从酒楼过来的,然后装作若无其事样子的陪家人一块儿吃了午饭,这会儿正抱着熊仔看猫和老鼠呢。
徐拙进门后,于可可原本还担心这家伙会问她到底睡到几点才醒来。
结果徐拙一进门就提着几个餐盒摆到了两位老太太面前,看都没看这边一眼。
这可把于可可给气坏了。
什么人嘛,好几个小时没见面不应该非常想念吗?这倒好,别说过来亲亲抱抱举高高了,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他不过来找咱俩,咱就不过去找他,你说好不好啊熊仔?”
于可可抱紧怀中的肥猫,一副要跟徐拙冷战的架势。
不过听到老太太在那边说好吃,难道又做什么好吃的了?
她刚准备起身去看看,忽然想到还得跟徐拙冷战,便又坐了下来,注意力全放在了老太太那边。
这一走神,手上的劲儿一松,怀里的熊仔便挣脱出来,一溜烟跑到了徐拙身边,围着打包的那些卤味打转。
这下,于可可连个名义上的同盟都没了。
她想了想,决定主动出击。
“嗯,我是去看看熊仔会不会乱吃东西,才不是看他呢,今天不管他说什么都必须要冷战,让他看看我于可可的脾气!”
小丫头握着拳头给自己打打气,就冷着脸向老太太那边走去。
正好这会儿徐拙把一个打包盒打开了:“这是紫薯馅儿的,也是店里的人公认颜值最高的一款……诶,可可你来的正好,来尝尝,我做的芸豆卷。”
于可可冷哼一声,刚准备扭过脸,眼神却被盒子里的紫薯馅儿芸豆卷给吸引住了。
雪白的外皮中包裹着两团紫色的馅料,这也太漂亮了吧?
“哇,这是什么东东啊?好漂亮……”
这丫头两眼放光的凑过去,拿着手机就是一阵拍,一边拍还一边问徐拙用什么做的,味道好不好,完全忘了要冷战的事儿。
芸豆卷让家人吃得很满意,也很开心,特别是两位老太太,这道地道的京城小吃,让两人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一样。
随后两天,于家人离开省城,开车回扬州去了,临走前于培庸已经和徐拙约定,让他元宵节去扬州,节后正好去扬州大学,把客座教授的手续给补上。
扬州大学最年轻的客座教授,这个称号绝对能让徐拙在热搜上挂一段时间。
不过这次,应该会有很多争议,因为不懂客座教授规则的人,会认为胡乱把教授的称呼给一个年轻人,这简直胡来。
但是。作为一个经常在热搜出没的男人,徐老板对这些已经完全不在意,到时候应该会有人给那些无聊网友科普啥叫客座教授。
于家人走后,徐家这边也恢复到了平时的状态,老爷子在家陪老太太,陈桂芳去公司上班,徐文海则是在徐家酒楼坐镇。
因为郑佳没放假的缘故,所以今年老孟也没回家过年,而是留下来陪郑佳。
不过他好歹也是明星主播,还是个为数不多的吃播,所以春节这几天,他几乎都在赶着做探店之类的直播,倒是挣了不少钱。
不过跟买车买房娶郑佳这个目标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所以老孟对春节什么的也不怎么在乎,一切都以挣钱为主。
大年初十这天,老孟难得清闲,溜达着来到四方酒楼。
不过今天,他可不是来蹭吃蹭喝的,也不是为了陪郑佳,而是有任务在身。
“徐拙,这芸豆卷值得在直播间里打广告吗?你店里的驴打滚还没特意打广告呢,这玩意儿利润很高?”
老孟有些诧异,他以为徐拙又要宣传什么大菜,所以一大早就跑了过来,结果是芸豆卷这种小甜点。
不过他还真说对了,这玩意儿的利润确实挺高的,特别是在陈桂芳帮忙采购白芸豆,后厨也开始流水线操作后,效率和利润都提高了一截。
芸豆卷的产量也提高了不少,所以这个时候就得宣传宣传,为接下来的线上销售做个铺垫。
直播的设备弄好后,孟立威冲徐拙说道:“徐拙,我们直播间有个活动,要不今天直接一块儿做了算了,毕竟这个芸豆卷,可撑不起一场直播的。”
徐拙也没在意,让他尽情发挥,多多宣传芸豆卷,为了不显得单一,徐拙又给老孟端了一些驴打滚之类的甜点。
弄完这些之后,徐拙去后厨开始忙着干活儿,老孟则是打开直播间,跟那些窝在被窝里玩手机还没起床的粉丝打招呼。
“今天我来到四方酒楼,尝尝新上的芸豆卷,顺便再尝尝其他甜点,做个评测。
另外咱们直播间活动继续进行哈,大家想看我吃什么直接在评论区留言,点赞最高的将会是下期直播的内容。”
老孟作为一个大主播,在跟粉丝互动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
很快,评论区就多了一堆大家想吃的食物名字。
不过因为是过年期间,大家对大鱼大肉的兴趣不是很大,反而是一些家常美食比较感兴趣。
比如今天,孟立威下播的时候瞅了一眼评论区,发现点赞最高的一道美食居然是……
炒拉条!
“这有点难办啊,附近没卖西北菜的,不一定能买到炒拉条,而且就算能买到,也不一定好吃的。”
老孟随口嘟囔两句,结果屏幕上就飞起一串让徐老板做的弹幕。
“徐老板擅长面食,让他做就行了呗。”
“对啊,有困难找徐拙,不就是你的座右铭吗?”
“徐老板老说自己啥都会,你也该给他增加点难度了。”
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徐拙做,最好把制作过程直播出来。
从出名以来,徐拙好像做什么面食都没压力,这次就给他来个难度大点儿的。
大家的想法很有意思,就是想看看徐拙会不会翻车。
而老孟作为一个主播,平时没事还得搞出点动静制造话题呢,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不会错过。
“炒拉条?”
徐拙有些疑惑的看着老孟,不是很懂那群粉丝为什么突然想吃这么朴素的美食,不应该是大鱼大肉吗?
“大鱼大肉什么的过年时候都吃腻了,现在他们只想吃点家里吃不着,又比较朴素的那种美食,你会不会做啊?不会的话我去拉面馆买两份得了……”
不会?
徐拙得到这个技能都一个多月了,要不是过年期间剩菜太多没空做,他早把炒拉条给做出来让大家品尝了。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肯定会啊,这还用说?不过直播就算了,因为这个和面时间有点长,直播效果不好。
这样吧,让可可把制作过程拍出来做一期vlog,开始炒的时候你开直播,让他们看看炒的过程,然后你就可以开吃了。”
对于这个安排,老孟自然是没意见的。
等到于可可不忙的时候,徐拙让她开始拍摄做拉条的过程。
拉条也叫拉条子,是一种典型的西北美食,不管兰州拉面,还是兰州牛肉面,亦或者是各种西北烤肉店,都能见到拉条的身影。
拉条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做成各种拌面,另一种就是流传度更广的炒拉条。
拉条,顾名思义,就是把面拉成长条。
拉条比拉面更加劲道耐嚼,饱腹性更强,吃饱了一天都不知道饿。
上大学那会儿,寝室里除了徐拙之外,其他人最常吃的主食就是炒拉条,几块钱一份,连菜带主食全都有,特别划算。
徐拙偶尔也会吃,不过兴趣不大,因为其他人要么打篮球,要么踢足球,反正就是挖空心思表现自己,活动量很大,吃炒拉条很合适。
而徐拙这个游戏宅就不行了,一顿炒拉条下肚,多少会有点撑得慌,坐着玩游戏特别不舒服。
徐拙一边和面,一边说着上大学时候的那些趣事,顺便还吐槽一下,老孟他们几个一恋爱生活就断顿的悲惨过往。
拉条的面跟烩面差不多,比刀削面软点。
不过做法,却跟做炸馓子用的面很相似。
徐拙首先把面粉用盐水和成面团,然后盖上湿布醒发半小时。
半小时后,他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一个长条形的厚面片,宽度大概在二十厘米左右。
然后他用菜刀,间隔两厘米把面片切开,上面抹油,再把这些扁平的长条一个个搓圆,然后一根接一根的盘起来放进盆里,并且用油封上。
“这跟做那个炸馓子一模一样诶,这真是做拉条吗?”
连完全不懂做饭的于可可也看出了端倪。
徐拙笑着说道:“馓子本来就是西北传过来的油炸食品,跟拉条相似也正常。”
盆里的面醒发两个小时,就可以做拉条了。
这里有个诀窍,醒发时间越长,拉出来的拉条就越好,甚至可以拉成很细的面条都不会断。
但是醒发时间短了,哪怕筷子粗的拉条也有可能会断开。
在做拉条之前,一定要先烧一锅水,因为拉开的拉条要第一时间下到锅里煮熟,不然就会黏在一起。
所以做拉条的时候,一定要等锅里的水烧开才进行。
徐拙锅里的水已经开始翻滚,从盆里拿出一根醒发好的面胚,轻轻拉扯,这跟原本有些粗的长条就被拉得很细很细。
其实用做馓子那种方式也行,不过那种拉出来是一大根长条,毕竟适用于商业制作。
像徐拙这种一次只做一点点的,还是用短根比较方便,把二十多厘米的面胚拉到一米左右就可以下锅了,非常方便。
拉条一根根的下入锅里,这个时候一定要猛火快煮,让拉条尽快写煮熟。
1...280281282283284...4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