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糖醋虾仁
确切的说,是扯到了莜面栲栳栳这道面食上。
莜面栲栳栳,是用莜面做的一种面食,因为外型像栲栳,也就是俗称的笆斗,所以被称为莜面栲栳栳。
之所以有两个“栳栳”,主要是跟晋方言的发音有关,晋方言中有很多叠词,栲栳栳就是其中之一。
而所谓的莜面,指的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
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还富含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
在山西北部乃至河北蒙古一带,吃莜面是一种传统。
其实隔壁蒋大彪的蒙古菜馆中,就有蒙古莜面。
不过蒙古莜面一般是做成面条吃,跟莜面栲栳栳不一个形态。
聊完这些,趁着大家兴头正起,冯卫国起身去后厨准备制作,让大家好好尝尝。
因为在场的除了他和袁康,其他人都没见过莜面栲栳栳,也不知道什么味道,完全加入不了这个话题。
作为山西十大面食之一,莜面栲栳栳的做法不算难,不过跟小麦面粉为原料的面食相比,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比如,莜面需要用滚烫的开水和面,然后再进行蒸制,最后配上浇头或蘸着蒜泥陈醋汁吃。
袁康对制作的过程不是很感兴趣,趁着这个机会,他开车回公司处理手头的活儿,顺便再把昨天拍的视频上传了。
这两天徐文海的视频,点击量明显上涨,一些健身博主美食博主都跳出来讨论徐文海的那些做法。
有人说热量依然很高的,有人说根本达不到健康的目的。
特别是第一期鸡胸肉的几种做法,更是被一群健身爱好者口诛笔伐。
在这些人眼中,鸡胸肉只能水煮,别的做法全是异端,全都是对健康无益的。
但是更多的人却觉得,在追求健康的同时,稍稍给美味让步也无可厚非。
再说视频中徐文海的几种做法,根本没放任何油脂,盐分的用量也很少,怎么就成了罪不可赦了?
这种争端,在好几个平台都有。
至于争端的挑起者,自然是袁康了。
宣传湘满楼那会儿他用过这招,现在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很轻松就挑起了两方的争论,而且时不时还用小号扮演一下理中客说一些风凉话。
在袁康正四处拱火的时候,冯卫国则是在四方酒楼后厨,开始做莜面栲栳栳。
先把颜色比面粉深一些的莜面放进盆里,然后倒入开水,用筷子搅成面絮,再下手揉成面团。
揉面团的时候,徐拙把这活儿接了过来。
面食是徐老板的强项,而且他对这个名字很怪异的山西美食也挺感兴趣。
所以就想动手做着试试。
学会学不会不重要,关键要有参与感,这样吃着味道才会更好。
莜面团揉好后,冯卫国便说道:“其实这个时候,把面团分成小块放在蒸锅里蒸一下,口感会变得光滑,不过做起来有点麻烦……”
他还没说完,徐拙就拿着菜刀,把案板上的面团切成了好几块。
为了好吃,些许麻烦算什么?
再说店里有蒸柜,想怎么蒸就怎么蒸,想蒸多久就蒸多久,跟麻烦二字可扯不上任何关系。
不过这面团本就是烫面,再蒸一下怕是会变得更黏。
这真的会好吃吗?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018章 美味出锅【求票】
徐拙按照冯卫国的提示,把分好的面团用手稍稍按扁,然后平放在蒸盘里,送进蒸柜中开始蒸制。
“冯爷爷,这玩意儿要是蒸透的话得蒸多久啊?”
冯卫国笑着说道:“十五分钟就行了,这个步骤,主要是用热气让面团松弛一下,这样面团才会变得光滑。”
莜麦因为生长在高寒地区,所以跟小麦有很大区别。
比如莜麦从收割到端上餐桌,要经历三生三熟才行。
莜麦收割下来拉到场上脱粒,这些莜麦籽儿都是生的,算是“一生”。
莜麦粒想要磨成莜麦粉,得先像做芝麻香油那样把麦粒炒熟才行,这是“一熟”。
莜麦炒熟后磨成面粉后又成生的了,所以这是“二生”。
莜面和成面团的时候要用开水和面,开水把面已经烫熟,这是“二熟”。
和好的面团再次加工成栲栳栳的形状,成了生胚,这是“三生”。
做好的栲栳栳上锅蒸制,蒸熟后出锅,就成了“三熟”。
莜麦的三生三熟,不仅体现了高寒地区粮食的难得,也反应了这一美食的珍稀之处。
也或许正是这样的折腾,才赋予了莜面的美味与可口。
让这道别样的美味,在面食种类繁多的山西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十大面食之列。
在蒸制面团的时候,冯卫国也没闲着,他开始准备配莜面栲栳栳的浇头。
莜面栲栳栳这道美食是需要搭配浇头或者蘸料吃才美味的,最常见的有羊肉臊子浇头、西红柿炒鸡蛋浇头和陈醋蒜泥或者辣椒油蘸汁。
有的地方也会做一些类似炸酱的卤汁,浇在蒸好的栲栳栳上面,吃起来也非常美味。
今天毕竟是展示,所以冯卫国准备的浇头蘸汁很丰富。
光浇头就有四种,有菌菇臊子浇头、番茄鸡蛋臊子浇头、羊肉臊子浇头和五花肉臊子浇头。
而蘸料有蒜泥陈醋和店里的辣椒油,他说山西还有占辣椒酱的,但是店里没有这玩意儿,而徐拙做的剁椒现在还不能吃,所以只能作罢。
各种臊子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把肉切成小块儿,然后放锅里煸炒,再加水微炖,搭配点配菜,这就行了。
要搁以前,这些全都要冯卫国亲自做才行。
不过现在不用了,他只是把各种食材配一下,便交给了郭兴旺去做。
嗯,徒弟嘛,就是工具人。
不用白不用。
十五分钟很快过去,徐拙把蒸柜中的面团端了出来。
这会儿的面团看上去比之前更软了一些,表面也变得更加光滑。
等到稍凉之后,徐拙根据冯卫国的提醒,把面团又揉了一遍。
莜面跟面粉不一样,要是小麦面粉这样折腾,早就没法用了。
但是莜面面团依然很筋道,揉起来跟做烩面的面团有点相似。
高寒地区生长出来的粮食,其筋性果然是平原地区的粮食没法比的。
把面团揉好后,不用醒面,直接趁着面团还温热直接揉搓成长条,然后再分成一个个比指肚略大的小剂子。
接下来,就该做栲栳栳的造型了。
冯卫国拿着一个面剂放在案板上压扁,然后放在菜刀的刀面上,用虎口的部位按着面剂向前推。
然后,这面剂就成了一个不太规则的长条。
而且因为是用虎口部位推出来的,所以面片的厚薄并不一致。
但莜面想要好吃,就得这样做才行。
把面片从刀面上揭掉,然后卷在食指上,做成一个中间空的圆筒形状,这就是莜面栲栳栳的生胚了。
把做好的圆筒一个个竖放在蒸盘里,等到蒸柜里蒸汽上来后,冯卫国让徐拙把蒸盘放进蒸柜中,开始蒸制。
莜面栲栳栳的蒸制时间不用太长,顶气蒸五六分钟就行。
因为莜面和面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熟的了,再加上面团又被蒸了十几分钟,至少已经有九成熟了。
所以再蒸几分钟,把栲栳栳加热一下就能吃了。
八分钟后,徐拙把蒸好的栲栳栳从蒸柜里端出来,然后用筷子小心的把这些犹如圆筒的面食取出放在盘子里。
浇上一勺郭兴旺做好的浇头,就可以吃了。
“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来来来,小拙,尝尝这道美味的山西美食。”
冯卫国把一盘加了羊肉臊子浇头的栲栳栳递给徐拙,让他品尝。
徐拙也没客气,用筷子夹起一个夹杂着羊肉臊子的圆筒送进嘴里,稍稍咀嚼,就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玩意儿……
实在是太好吃了!
莜面口感稍稍偏硬,比较筋道,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蒸制过,口感上又有些滑,有点类似刀削面的加强版。
而莜面表面那被虎口部位压出来的凹凸不平的褶皱上面,挂满了羊肉臊子的汤汁,吃起来鲜美异常。
而且这些汤汁,又让口感劲道的莜面多了几分香味儿和滋润,吃完之后只想接着继续吃,连叫好都顾不上。
连着吃了好几口,徐拙从旁边没放浇头的盘子里夹了一个,在做好的蒜泥蘸汁中蘸一下放进嘴里。
顿时一股浓郁的酸辣味儿就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这股酸辣味儿配上莜面筋道的口感,一下子就让人升华了。
仿佛世间万物都变得不重要了,脑子里只剩下继续吃的念头。
这大概就是美食的魅力所在吧?
至于其他浇头和蘸料,味道虽然各不相同,但都非常美味可口。
徐拙一连吃了两盘,这才打着饱嗝放下了筷子。
美味,实在是美味。
刚才做的时候他搜了一下相关资料,说乾隆去五台山时候对这道美味流连忘返,称吃这道美味为人生快事。
徐拙顿时就没多大兴趣了。
因为美食圈里傍乾隆这个清朝网红的菜品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人有些审美疲劳。
而且几乎所有美食都是那么一套说辞,真让人提不起兴趣。
结果吃了之后才发现,这莜面栲栳栳还真不是徒有虚名。
虽然说人生快事有些夸张,但是吃的时候确实很爽,徐拙自己都没注意到,两盘栲栳栳就这么吃进了肚子里。
要不是有些撑了估计还能吃。
美味当前,可惜饭量不行,这真是人生憾事。
不过虽然自己吃不下了,但可以看别人吃。
很快,孟立威和逗留省城的李浩就过来了,而对这道美味念念不忘的袁康,更是从写字楼那边打车过来——
袁康平时都是走路上下班,车子停在酒楼门口装门面用。
但是今天,为了能够早点吃到心心念的莜面栲栳栳,抠门如他居然选择了打车。
这一下就成了四方酒楼中的大新闻。
吃货的力量,果然不可小觑……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019章 又见主线任务【求票】
莜面栲栳栳这道美味,在河北叫莜面窝窝,有的地方也叫莜面卷。
叫法不同,但是做法却完全没有区别。
甚至连浇头和蘸汁,也都是那几样。
很少有美味跨地域后会不变味儿不改做法的,但是这道莜面栲栳栳却做到了。
这,大概就是能够跻身十大面食的原因所在吧。
不过莜面吃法单一,就算想发挥也发挥不到哪去。
包房里,一群人一边讨论着莜面,一边吃着摆了满满一桌的莜面栲栳栳。
李浩一边吃一边嘟囔:“这山西陕西挨这么近,我们那边就没这么好吃的美食,你们说遗憾不遗憾……”
他以前也吃过这道美食,但是味道口感自然是今天没法比的。
毕竟今天是冯卫国这个晋菜大师亲自做的,而且浇头蘸料的种类也挺多,让人根本吃不腻。
吃着这好吃的美味,徐拙问起了郭兴旺在山西的见闻。
对于山西美食,郭兴旺倒是很有感触。
“不去山西根本不知道,面食居然有那么多种做法和花样,实在是让我开了眼界,我决定了,一定要跟着冯爷爷把这些面食都学会,然后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山西美食,品尝到山西美食。”
郭兴旺这货除了偶尔抽风找富婆之外,平时还是很机灵的。
在冯卫国面前,他这番话挺加分的。
至少冯卫国喜欢听这话,也支持郭兴旺去这么做。
他冲郭兴旺说道:“都说山西美食走不出山西,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你加把劲多努力学,等你差不多能出师的时候,我出钱,给你在山西之外开个店。”
这话,基本上已经算是答应给郭兴旺出钱开店了。
郭兴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他很快就表示拒绝:“您的钱还是留着养老吧,我开店的话自己想办法。”
郭兴旺的父母都在望月楼上班,家里虽说不算富豪,但也衣食无忧,不然当时郭兴旺也不会开一台帕萨特上班了。
现在那台帕萨特成了郭兴旺他爸的代步车,而郭兴旺开的是郭树英送的一台国产suv。
就这种家庭,加上有郭树英的支持,开一家饭店的难度不是很大。
除非起步就开高端餐厅。
不过就山西菜的特点来说,并不适合太高端的餐厅,所以郭兴旺并不用担心开饭店的启动资金。
两人聊天的时候,徐拙原本打算再吃几口的,结果却听到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有新的主线任务出现,详情请点击任务面板查询。”
这个提示音让徐拙一愣。
什么情况?主线任务,这会儿咋触发主线任务了?
他进入系统,点开任务面板,开始查看这个任务的详情。
任务名称:帮郭兴旺开晋菜饭店。
任务详情:请宿主在五年内,帮郭兴旺在任意城市开一家晋菜饭店,并使之快速成为当地的美食打卡地。
任务奖惩:视宿主帮助力度酌情给予奖励,最低层次的奖励也不低于五道a级菜品,十道b级菜品,甚至还有机会获得【晋菜精通】称号;任务失败,宿主掌握的所有山西菜技能全部消失。
任务时限:五年。
任务提示1:帮助内容包括且不限资金、人员、设备、食材、宣传、技术等方面,具体请宿主自行摸索。
任务提示2:【晋菜精通】:获得该称号后,学习所有山西菜,初始等级均为精品级,并且容易获得山西厨师的好感。
看完之后,徐拙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特么的……
真就是热心肠呗。
之前给大家做各种想吃的饭菜,现在居然开始帮人开店了。
感觉这系统不是美食系统,而是一个助人为乐系统。
怎么老是要帮助别人呢?
徐拙有点想不通,不过既然任务时间长达五年,也不急于一时。
等以后找到机会了再好好研究一下。
反正山西菜那么多,郭兴旺且学着呢。
大家吃完这道美味的莜面栲栳栳之后,全都坐在一起上揉肚子。
没办法,这玩意儿比较瓷实,吃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吃过之后就会感觉到肚子发撑,特别是喝了水之后,这感觉会更加明显。
“徐拙,徐伯父的名气现在渐渐起来了,我觉得周六你们父子就可以一块儿拍视频公布关系了,顺便用你的名气给他增加一些粉丝。
等这事儿过去之后,徐伯父会去李浩、老孟以及周大美女等人的直播间,跟他们互动直播,巩固一下人气。”
闲着没事,袁康给徐拙说了推广徐文海的事儿。
徐拙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他对和徐文海一块儿拍视频并不排斥,但是做什么菜,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毕竟,这可是爷俩儿第一次公开做菜,也是公布关系的时候,所以做的菜一定要有意义才行。
只有这样,才更利于宣传。
也比较有纪念价值。
那些宇宙级理解能力的粉丝们更会欣喜若狂。
但是这种菜并不好选。
第一,菜品要有名气。
没有名气的菜品,既不能体现出父子俩都是鲁菜师傅,也显示不出鲁菜的博大精深。
第二,不能是家常菜。
家常菜太平常,俩鲁菜师傅做这种菜有些大材小用,也会给人一种徒有虚名的感觉。
一定要选择那些传奇名菜,最好做法也繁琐复杂一些。
这样才能体现出厨艺和技术,另外也能起到宣传鲁菜的目的。
但是这种菜有个弊端……
就是徐拙不会做,他刀工摆盘凑数还行,太复杂的话怕是会翻车。
所以得好好琢磨琢磨,从繁多的鲁菜中选出一道适合的菜品。
他琢磨半天也没琢磨出来,想了想,干脆给老爷子打了电话,让老爷子帮忙想个。
至于徐文海本人,他负责做菜就行了,策划的事儿不用参与。
免得分心影响徐家酒楼的生意。
老爷子对这事儿也挺上心,毕竟这也是宣传鲁菜的机会。
他琢磨半天,最后还真想到了一道能反映出传承、文化以及鲁菜博大精深的菜品。
“什么?带子上朝?
爷爷,你真的让我跟我爸做这道菜吗?”
徐拙听着电话里老爷子那肯定的语气,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他知道老爷子会让一道比较牛批的菜品,却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带子上朝这道早已经失传了的孔府菜。
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020章 带子上朝(上)【求票】
带子上朝是一道典著名的孔府菜,寓意孔府父子相携,世代在朝为官。
也有人说是清朝时期的衍圣公带着闺女进宫看望慈禧,回来后灵感爆发做出了这么一道菜。
但是做菜的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道菜的名气。
在菜品繁多的鲁菜体系,以及在满是名菜的孔府菜分支中,带子上朝这道菜都可以说是代表性菜品。
哪怕在当年,也是压轴大菜的存在。
不过可惜的是,这道菜失传了。
所有相关资料上关于这道菜的介绍,都说是用鸭子和鸽子做成的菜品,一大一小,象征着父子相携。
但是具体怎么做,用什么调料,却没有记载。
也有人按照以前那些记载试图把这道菜还原出来,但是味道却远没有记载中那么传神。
没有让帝王震惊的味道,也没有王公贵族失色的香气,更没有孔府宴压轴菜的气势。
有的,只是一道卖相普通味道一般的鸭子焖鸽,完全当不起记载中的那种介绍和在孔府宴中的地位。
所以说,这道菜失传了。
不是不知道食材,而是不知道调味儿和火候,导致这道菜的味道远不及传闻中那么神奇。
但是这道菜名气如此之大,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然后就有人用现代人的方式,做出了完全南辕北辙的带子上朝。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道菜食材,从鸭子和鸽子换成了五花肉和莲子,做法上也成了扣肉的一种。
也就是繁琐一些,卖相更好一些。
别的跟扣肉没多大区别。
当年孔府宴的压轴大菜,自然不会是一道扣肉,但是又没法把当年的菜还原出来,所以就这么错了下来。
不管在网上搜索还是查找相关资料,都能找到这两种完全不一码事的菜品。
老爷子让徐拙和徐文海做的,自然也是五花肉和莲子的新式带子上朝。
毕竟真正的带子上朝已经失传,别说徐文海父子俩了,哪怕老爷子都做不出来。
很快,父子俩同台拍视频的日子已经到来。
这个视频拍起来难度不小,涉及到多机位什么的,所以今天除了担任主摄像的于可可之外,孙盼盼孟立威以及李浩等人,全都安排了任务。
加上负责指挥调度的袁康以及凑热闹的关俊杰等人,还有负责菜品质量的老爷子和冯卫国赵金马……
整个拍摄现场熙熙攘攘一大群人。
这根本不像是在拍vlog,反而像是在拍电影。
不过人多,加上设备全,所以今天拍摄的现场格外不同,看起来非常正式。
光各种补光灯、面光灯、背景灯等灯光设备,以及周围架起来的相机,全都预示着今天的视频品质会非常高。
“4k格式会不会太大了?内存够吗?”
拍摄前,徐拙溜达着看于可可把所有相机都调成4k模式,有些担忧的问道。
于可可摆摆手:“这些你就甭管了,好好做菜就行,剩下的我们负责。”
既然总导演这么说了,徐拙也没再多问,而是老老实实的去要拍摄的工作台前检查厨具灶具,顺便看看要用到的食材是否齐全。
这道带子上朝要用到的食材不多,只有五花肉和莲子。
但是调料却不少,除了常用的油盐生抽料酒之外,还有红曲米和南**以及糖色,用料很是丰富。
“小拙,这道菜不算难,等会儿好好跟你爸学学,回头你这里也能上这道菜了。”
老爷子背着手看了两圈,嘱咐徐拙好好学,顺便让人把之前准备好的油菜心换成了西兰花。
这两样都是摆盘时候搭配用的。
原本徐文海定的是油菜心,但是老爷子却觉得不太好。
“带子上朝做出来是块儿状的,菜心的个头比较大,还是用西兰花更合适,颜色上的对比也更加强烈。”
带子上朝这道菜做出来颜色红润,相对于菜心来说,还是西兰花的对比更加强烈一些。
一切准备妥当后,开始拍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