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从和面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糖醋虾仁
徐拙既然掌握了c级做法,对这点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他拿着镊子,快速将鸭身上的鸭毛清理干净,然后剁掉鸭脚,从鸭子的背部下刀将鸭子后背分开。
取出内脏,顺便将鸭屁股上的那块腺体一并剜掉。
做完这些后,把鸭子放进清水中浸泡一下,去除血水,顺便让鸭子把毛孔打开。
旁边的三人从头看到尾,他们原本以为需要开口给徐拙讲一下呢,结果发现徐拙貌似很熟悉的样子。
鸭子浸泡过后,接下来这一步就比较关键了。
这一步虽然不是整鸭脱骨,但是从难度上来说也相去不远。
这一步就是锤骨。
很多人都知道锤肉的步骤,比如潮汕牛肉丸,就是抡着铁棒,把牛肉一点点锤成肉泥做出来的。
但是说到锤骨,就显得陌生了许多。
所谓的锤骨,就是用刀背或者厨用锤子把食材的骨头隔着肉敲打一下,这样能让骨髓中的鲜香味道在烹制的过程中渗入到肉中。
另外经过捶打之后,贴着骨头的肉也会更加离骨,更方便食用。
徐拙拿着肉锤,对准鸭子的大腿根部位就敲了下去,感觉腿骨破裂之后就换下一个关节部位敲打。
锤骨不能捶打太狠,不然做好之后里面全是碎骨头,这就没法吃了。
一般情况下是把骨头关节打碎,其他部位破裂就行。
另外,捶打的时候也得注意力道和角度,鸭子的外皮不能有任何破裂,不然就算失败。
所以很多时候,厨师们做这道菜,都是用一个干净毛巾包着肉锤捶打骨头。
徐拙因为有技能在手,倒是不用这种看起来十分外行的操作,他借用巧劲儿,很快就将整个鸭子敲打了一遍。
从腿骨到翅骨,从脊椎到脖子,反正除了鸭头之外,其他部位全都没放过。
捶打好的鸭子像个醉汉一样瘫在案板上,这会儿想把鸭子摆成什么造型就能摆成什么造型,跟脱骨了没什么区别。
不过因为骨头已经被砸开,骨髓能够渗入到鸭肉中,所以这道菜做出来之后,比整鸭脱骨的鸭子要好吃。
“你居然知道锤骨,而且还捶打得这么到位,这是谁教你的,冯卫国和赵金马吗?他俩好像没这水平吧?”
郑光耀看着徐拙,满脸都是疑惑。
徐拙:“……”
你把我准备好的正确答案先排除了,这让我怎么回答?
非逼我跟你们摊牌我有系统吗?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115章 三起三落烫鸭子
刚开始说谎的时候,或许会心里紧张,表情慌张,但是说谎说多了之后,一切就会变得浑然天成,哪怕与人对视,眼神也依然能保持淡定。
徐老板就是这种情况。
他笑着说道:“其实很早之前,我就在偷摸研究开国第一宴上的菜品,打算有朝一日复制出来给长辈们品尝一下。
但是这些菜品流传出来的菜谱很少,除了一些人炫技时候做过一两次之外,其他的都没什么记载,我这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天,才找到了完整的教程。
然后在私底下偷偷练习,碰到你们这些老一辈的高手时候也会旁敲侧击的问一下。
原本我是打算以后学会了一块儿做出来呢,但是心里总没底,所以趁着你们几位高手都在,就做一次试试,要是有什么错误的话还能立即修正,不会错上加错。”
老年人嘛,最喜欢听的就是年轻人表孝心。
所以徐拙用这个理由,把这事儿给搪塞过去了。
甚至还让郑光耀满脸感动,连声夸徐拙是个好孩子。
这时候,魏君明给徐拙提了个小建议:“小拙,你可以把鸭屁股切下来,不用留着了,因为就算你做的鸭屁股完全没味儿,一般情况下也是没人吃的,不如直接切掉,这样做的时候也容易一些。”
这是他刚刚就想说的。
虽然徐拙处理鸭屁股的方式很正确,但是在中餐中,很多菜品都不是靠处理得干不干净来决定的,而且跟吃菜的人的观念有关。
比如这鸭屁股,哪怕处理得丝毫没有味道,但是吃的人一样会选择不吃,因为好多鸭子的鸭屁股吃起来都有腥臊味儿。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很多人吃鸭子的时候,都会选择性的错开鸭屁股,甚至尽量夹远离鸭屁股的肉来吃。
为的就是躲开这种气味儿。
魏君明的话让徐拙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按照系统给的教程来做菜是不对的,至少要考虑顾客对菜品的接受程度。
诸如去除鸭屁股之类的小细节得考虑到。
不能系统给什么做法就跟着制作。
他从善如流的将鸭屁股整个切下来,然后将锤完骨头的鸭子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下,再次浸泡出血水。
接着他烧了一锅水,开始准备汆烫鸭子。
红扒秋鸭这道菜在制作的时候,需要用滚水里里外外都汆烫一遍,这样不仅能够将鸭子表面的脏东西给冲洗干净,而且也能让鸭皮更加有韧劲,在烹制的时候不会破皮。
徐拙烧了一锅水,水里放入姜片葱段和料酒,这样能够更好的去除鸭子身上的腥臊味儿,使得味道更好吃。
汆烫鸭子的锅要大,最好能把鸭子的整个身子都泡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鸭子进行汆烫。
等锅里的水开后,徐拙一手抓着鸭头,一手拿着勺子。
首先把鸭子放在锅上面,用勺子舀着锅里的开水将鸭子的身体冲一遍,这样能够让鸭皮适应开水,免得放在锅里之后鸭皮因为猛然受热而破开。
用热水冲一遍之后,徐拙提着鸭头,把鸭身放进锅里。
鸭子刚放进锅里的时候会漂起来,得用勺子把鸭子摁进去,只留鸭头的部位抓在手中。
一分钟后,将鸭子从水中提起来。
这下,锅里原本清澈的水顿时变得浑浊了许多。
这原理很简单,用勺子舀着热水往鸭子身上浇的时候,鸭子的外皮会变得硬挺起来,这会使得鸭皮的毛孔会充分被打开。
接着把鸭子整个浸入水中,沸腾的热水会将毛孔里的脏东西给冲出来。
这就导致锅里的水变得浑浊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鸭子腹腔内的血水。
把鸭子提出来之后,稍稍等一下,等锅里的水再次沸腾起来,就再次把鸭子放进去再汆烫一遍。
这样三起三落,能让鸭子的外皮和腹腔彻底冲洗干净。
不过这里面也有技巧,就是每次把鸭子往水中摁的时候,都要等锅里的水彻底沸腾了才行。
假如锅里的水不开,是不能放进去的,因为水没沸腾的时候,那些洗出来的脏东西会漂浮在水面上,等鸭子下锅的时候,会再次沾在鸭身上。
另外,最后一次把鸭子放水里汆烫的时候,要把鸭头也放进去,整个鸭子在水中汆烫两分钟之后,用大漏勺捞出来。
然后用干净的热水重新冲洗一遍,汆烫的步骤才算结束。
徐拙把鸭子放在筐里控水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三位场外指导全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这一步做得很到位,甚至比他们想象中还更好。
尽管徐拙已经给过他们太多的惊喜,但是今天徐拙的表现,还是让几位长辈有些意外。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吧。
徐拙还不知道自己被几位长辈当成后浪的事儿,他这会儿正在切五花肉。
对,就是猪身上的五花肉,这是做红扒秋鸭必不可少的配料。
也是让鸭子香而好吃的关键。
五花肉不用太多,有个五六片就行,太多的会让鸭子显得油腻。
除了五花肉之外,泡发过的香菇也需要三四朵,这是为了增加鸭子的复合型香味儿。
香菇有现成的,从第一楼后厨捏几朵泡发好的就行。
这些香菇整朵使用,不用改刀,因为这些香菇就是煮鸭子的时候放进汤里配个味儿,最后装盘的时候这些香菇不装进去的。
香菇和五花肉准备好之后,徐拙又端来一些鸭汤。
所谓的鸭汤,就是用鸭肉和鸭骨熬成的高汤。
今天过来喝早茶的时候,徐拙原本打算用高压锅煮一些鸭汤呢,但是去后厨一看,这玩意儿居然有现成的,所以就没再多此一举。
能省事儿的时候,徐老板也不愿多折腾。
架上炒锅,锅里倒入一些花生油,油热后放入五花肉片煸炒一下。
接着往里面下入香菇、八角、黄酒、葱、姜、白糖、生抽、老抽、鸭汤,用旺火烧开后熬煮几分钟。
做红扒鸭子的汤水就算准备好了。
接下来,徐拙拿来一个干净的砂锅,开始正式做红扒秋鸭。
眼镜鼻托坏了,出去修了一下,更新有点晚哈,对不住了,不过今天依然五更,敬请期待。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116章 红扒秋鸭出锅
扒,是一种用微火炖的方式。
扒菜分为两种,一种是白扒,就是用奶汤进行扒制的菜品,成菜多为白色或者浅色,比如白扒广肚或者白扒四宝等。
还有一种是红扒,就是用糖色或酱油加入汤中进行扒制的一种,成菜颜色红润,让人食欲大开,比较经典的菜品油红扒肘子、红扒秋鸭等。
之前徐拙曾经做过的扒烧整猪头,也是红扒的一种。
做扒菜,首先得在锅底垫上一层东西使锅底和食材隔开。
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竹篾网,这是最常见的用品。
但也有例外,比如这道红扒秋鸭,用的就不是竹篾网,而是大白菜叶子。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白菜叶子质地柔软,久煮不烂,相对来说,竹篾网就太硬了,很容易把鸭子的外皮硌破。
另外用白菜叶垫底,也能让鸭肉吃起来有股清新的味道。
现在虽然不是大白菜上市的季节,但第一楼的后厨依然有大白菜供应。
没办法,顾客有需求,就不能不做。
尽管淮扬菜一再的强调不时不食,但是在金钱面前,什么时节季节之类的全都可以靠边站。
市场经济嘛,就是这样。
徐拙拿着一片干干净净的白菜叶子洗净,然后折叠一下垫在砂锅下面。
做这一步一定要用大白菜最外面的两层叶子,只有这样,叶子才久煮不烂,假如用里面的嫩叶子,虽然更好看,但却不耐煮。
垫好叶子之后,把已经控干水的鸭子放在上面,整理一下鸭子,尽量不让鸭子的外皮碰到砂锅的四壁。
这样能够让鸭子的外皮最大限度保持完整。
摆好鸭子之后,徐拙拿着勺子,将刚刚熬好的那些汤汁舀进砂锅中。
注意是舀而不是倒,原因也是为了保持鸭皮的完整。
砂锅里的鸭汤倒满,肉片香菇什么的全都放进去,然后徐拙先用大火把砂锅烧开,然后再转微火,让砂锅里的汤水保持将滚不滚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让鸭子口感酥烂,味道鲜香。
整个煨制过程最少要一个小时,所以趁着这会儿,几人离开厨房,打算上楼去喝点茶,顺便也给第一楼的厨师腾位置。
毕竟第一楼的空间有限,后厨不算大,几人挤在这里让大家干活儿都有些不自在。
来到楼上后,郑光耀先端着一杯龙井茶灌入嘴里,这才笑着说道:“于培庸不在这儿真是遗憾,小拙做红扒秋鸭的步骤,跟他做的一模一样,真不愧是一家人。”
魏君明笑着点点头:“原本小拙说让咱们看着点的时候,我还以为他真的不会做这道菜呢,没想到比我做的都专业。”
魏君明是川菜师傅,而红扒秋鸭是一道老牌淮扬菜,所以不擅长做也很正常。
不过就算不擅长做,魏君明做出来也最少是d级别起步,毕竟是川菜大师,就算再不擅长也能做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相对于两人都以长辈的口吻说话,贺国安就正式多了:“小拙上次在京城给我们做带子上朝的时候,我还一位是某个长辈指点的他。
直到今天才算知道,人和人的天赋真是不同,有些咱们觉得难度很高的菜品,在他们眼中仿佛就是一道凉拌菜那么简单。
孩子,不要浪费你的天赋,好好加油!”
徐拙点点头,这会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听着长辈们的谆谆教诲。
只有这样,才能让长辈们喜欢。
这都是跟自家媳妇儿学的。
老一辈跟年轻一辈肯定有代沟,这是无可避免的。
但是如何才能友好的相处呢,自然就得用于可可的那种方式。
总结起来就是嘴要甜、不抬杠,长辈说什么都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哪怕做了也不反驳。
只有这样,长辈们才喜欢。
大家吃吃喝喝聊着天,没多久,庞丽华带着于可可和熊仔也来了,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吃红扒秋鸭。
其实这道菜两人不知道吃过多少次了,但是还没吃过徐拙做的,所以表现得很积极。
熊仔来了之后,就趴在窗台上,直勾勾的盯着外面古运河上飘过的飞鸟,每当飞鸟靠近,它就激动的开始抓挠玻璃,一副要出去打猎的架势。
一小时后,徐拙再次回到厨房查看鸭子的煨制情况,其他人则是在包房里等着。
这会儿临近中午,服务员已经陆续开始上菜。
不过真正的大菜还没上。
毕竟大家都等着品尝红扒秋鸭呢,上其他菜算怎么回事?
来到厨房,徐拙打开砂锅的锅盖,里面的汤汁少了三分之一左右,不过依然能盖住鸭子,不用担心汤汁不够。
这个时候,鸭子全身已经彻底软烂,哪怕用勺子舀一下汤汁,鸭肉也会跟着波纹颤巍巍的。
这是鸭肉已经熟透软烂的表现。
不过也正是这样,所以这鸭子想要取出来就不太容易了,因为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动作稍微大一点,鸭肉都会烂掉。
虽然自己人吃,烂了也无所谓,但是都到这会儿了,要是鸭皮破裂,岂不是前功尽弃?
徐拙关掉灶上的火,把砂锅从灶台上端下来。
接着他拿起一个大漏勺,小心的顺着边伸进砂锅中,慢慢将鸭子盛进去。
然后慢慢把漏勺拿出来,鸭子完整的躺在大漏勺中。
找一个大一点的盘子,里面垫上一层生菜叶,然后小心的把鸭子放在上面。
整理一下造型,让鸭子看起来更加美观。
接着,徐拙开始制作浇汁,这是做红扒秋鸭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因为这时候的鸭子,颜色其实并没有多红,而是呈现出一种棕色。
所以在做浇汁的时候,里面要再倒一些酱油,这样浇在鸭身上之后,鸭子的外皮看上去才红润可口。
而且浇汁之后,鸭子看上去会更加透亮,更能激发食欲。
鸭子的浇汁很好制作,把炒锅架在灶上,从砂锅里舀出几勺煮鸭子的汤汁,烧开后淋入一些老抽,让汤汁的颜色看起来更重一些。
接着勾芡,让汤汁变得粘稠,最后出锅时候淋上一些葱油,这就完事儿了。
徐拙端着刚刚做好的浇汁,小心的浇在鸭身上。
然后又切了一点红椒丝撒上去起个点缀作用。
这道开国第一宴上的名菜红扒秋鸭,就做好了。
端回包房的时候,于可可和庞丽华凑上来就是一阵狂拍。
一个发朋友圈说是老公给自己做的,一个发朋友圈说是女婿孝敬自己的。
真是干啥啥不行,装逼嘚瑟第一名。
这一幕看得徐拙心里轻轻一叹:摊上这样的媳妇儿和丈母娘,何愁不被人嫉妒啊!
美食从和面开始 第1117章 又出状况
洁白的瓷盘上面是一层鲜绿色的生菜叶。
而生菜叶中,则是一只颜色红润香味扑鼻的鸭子。
在鸭子身上,还有一撮红椒丝点缀。
这就是徐拙做的红扒秋鸭。
从卖相上来说,比带子上朝还更加出众,而且鸭身上的骨头已经敲碎,所以鸭子的线条圆润饱满,看上去很馋人。
大家看着徐拙做的鸭子,都没有动筷,而是发表着感慨。
确切的说就是,听郑光耀感慨。
当年他在国宴后厨当厨师长的时候,心气儿很高的,所以对于新去的于培庸有点看不上。
但是没多久,于培庸做的红扒秋鸭被领导们一致称赞,于培庸这才进入了郑光耀的视线中。
虽然他很不服气,但是于培庸的手艺确实不错。
特别是做的那道红扒秋鸭,整个后厨谁都挑不出毛病。
回忆起过去这些事儿,郑光耀感慨连连。
当然了,他自然没提当年国宴后厨的刺儿头徐济民,只是单纯的回忆了一把过去的事儿。
同时还说道:“其实我们粤菜中,也有一道扒鸭子的菜品,名叫八宝扒鸭,小拙你以后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
八宝扒鸭的做法徐拙知道,就是把鸭子整鸭脱骨,然后里面塞入八宝馅料,再锅里先炸一下定型,然后放进砂锅里满满煨熟煨透。
最后出锅装盘,把剩下的汤汁勾芡浇汁就成了。
说起来跟布袋鸡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个油炸和浇汁的步骤。
不过现在徐拙不想学,因为潜心好学的技能还在冷却中,就算想学也学不会。
再说了,学这道菜还不如学八宝葫芦鸭呢。
两道菜的做法几乎完全一样,同样都是油炸后入砂锅进行扒制,但不同的是,八宝葫芦鸭的卖相更好,名气更大。
而粤菜中的八宝扒鸭,已经到了快失传的地步。
没办法,美食圈也是个看脸的世界,卖相好的菜品才会更加受欢迎。
而且这道菜有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加持,在这方面粤菜中的八宝扒鸭就显得单薄了许多。
拼颜值拼不过人家,文化上也被人家秒杀,偏偏又极为相似,八宝扒鸭的落败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好比那句网上的流行语: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徐拙收起心思,开始品尝自己做的这道红扒秋鸭。
鸭肉极烂,用筷子轻轻一划拉,鸭肉就自动分开了。
连皮带肉的夹起一块送进嘴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鸭肉的润。
这个润不光是因为鸭肉油脂多的缘故,而且跟做法也有关系。
这道菜是放在砂锅里用小火煨制出来的,肉中的水分非但没有流失,反而因为肉质纤维逐渐蓬松的缘故,吸收了很多汤汁。
这些汤汁就是这道菜吃起来比较润的原因。
除了润之外,这道菜的香味儿也很别致。
有鸭肉的香味儿,有猪肉的香味儿,还有香菇和葱油的香味儿。
甚至细品之下,还能品出大白菜的那股子清甜的香气。
这么多香味儿融合在一起,别说吃了,哪怕只是闻上两口,也非常享受。
复合型香味儿是最迷人的,不仅是香味儿复杂,而且相对于单一的香味儿也显得厚重许多。
口感润,味道香,光这两点,已经足够让很多人垂涎三尺了。
偏偏这道菜还做得极为软烂,哪怕没牙的人也能吃得很畅快。
这就是名菜的优势,没有限制,能够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口味,而不像有些争议菜品那样,喜欢的人爱得不行,不喜欢的人听到就反胃。
红扒秋鸭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哪怕不喜欢吃鸭子的人也会来上两口。
除了鸭肉烂之外,这道菜的骨头也很容易就能去除。
哪怕牙口不好的人呢,也能夹起鸭腿骨的关节处,细细品尝着关节上的软骨。
于可可夹起一块鸭肉放在嘴边,轻轻一吸溜就吃进了嘴里,她一边咀嚼一边感叹:“以前吃过好多次红扒秋鸭,但我觉得这次吃的味道最好。”
刚说完,庞丽华就在她脑袋上轻轻拍了一下:“怎么说话呢?这要是被你爷爷听到得多伤心啊?不过小拙做的确实好,我都没吃够呢。”
一旁的于长江无奈的笑笑,继续吃菜。
家庭弟位堪比徐老板。
鸭子虽然不小,但是今天中午人多,所以这只红扒秋鸭很快就吃完了。
魏君明看着徐拙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在四方酒楼上新的打算?”
徐拙想了想,随即摇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
红扒秋鸭这道菜特点鲜明,味道鲜美,在江南地区或许很受欢迎,但是在中原那边,受众就少了一些。
首先是这肉太烂糊,虽然也稍稍有些口感,但是整体来说没有嚼劲。
再说味道,尽管很香,但是这种咸鲜口味太过单一,顾客刚吃的时候或许还会眼前一亮,但是吃多了的话肯定会腻。
相对来说,中原那边的人还是更喜欢土匪鸭黄焖鸭等滋味鲜明、爽口下饭的菜品。
徐拙把这个理由说出来之后,魏君明点了点头:“假如按照利润来说,红扒秋鸭确实不怎么适合在酒楼上新,你明白这点就好,我是真怕你学会一道菜就想上新的。”
吃饱喝足,徐拙开车把魏君明三人送到烹饪学院,然后回到别墅美美的睡了一觉。
这边的事儿基本上已经差不多全搞定了,现在只剩下徐文海的客座教授聘任书还没发下来。
徐拙打算等拿到聘任书就准备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