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主播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一斤桃花
也就是在这个瞬间,心田脑海中的那些纷乱思绪如月出云破,转眼退散。
李行周的念头就此通达起来。突破执迷的快感是如此的强烈,竟让李行周忍不住的向前方上官婉儿的背影嘶喝了一句。
“我告诉你,值!”
“我告诉你,值!”
李行周的嗓子本已嘶哑,此时又是脱口而出,这就使得他的声音显得份外粗糙。
但正因为如此,也使得他的话听着份外可信。
五花连钱马刚刚加快的速度慢了下来,上官婉儿却不曾下马。
上官婉儿不曾回身,所以也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等了片刻后,才听她再次开口道:“这次科考重开,悔…好自为之”
这句说完,五花马再次喷了个响鼻后泼刺刺的小跑起来。
上官婉儿的身影也渐行渐远,最终绕过那一片假山后不见了。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又有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过来为李行周引路,只不过这个小黄门对李行周的态度可比之前被上官婉儿打发走的那个好太多了,好到简直有些谄媚的态度。
李行周固然是不习惯被一个太监表现出如此亲近,那小黄门心里也在纳闷,这个少年究竟是那家的公子,居然能让上官待诏亲自安排人来为他引路?
朝中除了那几个有数的人之外,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啊。
小黄门心里藏着个闷葫芦将李行周恭恭敬敬的送到了宫城城门处,李行周正要往前面的城门洞走去时,又见一个御者打扮的人迎了上来,态度依旧恭敬,只说是得了吩咐送他回家的。
那人说清楚了事情原委,一并道:“上官待诏谴人来命车时一并有话交代”
“说吧”
“李公子还是径直回府的好,这些日子若需往来贡院也宜乘车,便是要与士子文会,也宜静候些日子”
闻言,李行周点点头。
上官婉儿的意思是让他在朝廷重开科举的诏令下达之前不得多嘴先走漏了消息。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李行周虽然既不是君,也不是臣,但总还懂得多嘴惹祸的道理。
上官婉儿这交代明显是有利于他的。
点头应下上了那轩车的同时,李行周也在心中疑惑不已。
除了之前的那一撞和丙才三两句简短的对话之外,他跟上官婉儿实在没什么交集。
更别说交情了,她怎会做出安排马牟这等明显流露出善意的事情来?
轩车辚辚,一路出了皇城。
也不知是武则天的那软硬两手起了效果,还是狄仁杰威望太高,或者是二者一起发力的结果总之皇城里一度人山人海的青衿洪流已经消散。
至少从眼前看来今天沸腾了整个洛阳的贡生暴动业已平息。
马车一路驶出皇城驶出宣仁门。
坐在车上的李行周将车窗帘幕挑开一道缝隙。
就见城门外的街道上仍旧聚集着一些士子。
其中站在最前面不断向皇城内张望的那几个年轻贡生。
依稀就是之前曾与他一起抬孔子圣像的。
而在这些士子左右,遍布着身穿皂服红裹肚的公差。
这些人现在仍不走,还不断向皇城里张望,十有八九是在等他的。
看到这一幕,李行周真是既感动又无奈感动自不必说。
无奈处却在于此刻下去该与他们说什么才好?
欺骗也好,隐瞒也罢李行周实不愿对这些士子们如此。
最终只能长叹一声。
山水有相逢,也罢,且待这次科考过后,再找机会把酒欢叙吧!
心中打定这样的互意后,李行周就不曾下车,甚至刻意将身子往车角的暗影处又避了避。
只是眼神却始终看在外面,绞尽脑汁尽可能将这些人的相貌多记住一些。
有了前面那些事情,此刻仍然能留在这里等他出来的都是可交之人哪!
轩车一路到了归义坊,李行周下车后便径直到了后花园的精舍。
听到他的脚步声,卫寒霜应声出来,手中还捧着一本琴谱。
只不过李行周看清了她不停颤抖的手。
以卫姐姐的性子,知道她入了皇城,不拿剑杀进去就不错了。
李行周没有看到大熊和柿子。
估计知道他安全的消息后,就别卫姐姐赶走了。
看到卫寒霜,看到她那双点尘不染的桃花眼,李行周的心情愈发的平静下来
伸出手去在流云裙少女的头发上揉了揉后,李行周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去。
“来,卫姐姐,谈首曲子听听”
片刻后,精舍中便有如水的琴音缓缓流出。
就在这如卫寒霜孔雀眼一般点尘不染的琴音中,李行周缓缓的睡去。
第二天一步不曾出门,赏了百来文酒钱让卫寒霜的一个奴仆去请了一个大夫回来,在两边胳膊上用白布厚厚的裹了一层粘糊糊的膏药。
大夫忙碌着,李行周却在想一件事情。
既是要去帮办考务,那他自己肯定就不能参加这重开的科考了。
没有既主持考试又入场参考的道理,只是如此以来,他这情况算什么呢?
下一步的路又该怎么走?
想来想去想不出头绪,最终李行周索性不想了,先干好眼前这事再说吧!
至于以后,船到桥头自然直。
仅仅休息了一天,第三天早晨,李行周便穿着宽大到能包住两条敷药伤臂的衣裳到了贡院。
不消说他这一路是雇牟而来的。
通名之后,贡院门房的小吏很客气的引导着他向里面走去。
贡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李行周在那尊石狮子镇兽前停留了好一会儿,又特意往至圣先师殿看了看之后,这才向后面的公事房走去。
木雕孔子像已恢复原位。在他看石狮子和至圣先师殿的过程中,小吏没有催促,也没有说别的话。
就在宋之问与岳子奇当日呆过的那间公事房里,李行周见到了苏轼的远祖、名满天下的“文章四友”之苏味道。
仅仅一天不见,之前在宫城小堂初见时还是“美风仪”的苏味道便憔悴了不少。
眼角发赤,嘴唇干枯,明显是心火太旺的症状。
看到苏味道这样子,李行周浅浅的笑了笑。
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知道的他也知道。
上官婉儿知道的是“苏模棱。”
武则天知道的是“模棱手。”
李行周知道的则是后世常用成语“模棱两可”的典故就是出于这位会写诗,更会写章奏,最懂做官之道的苏大诗人。
这位初李末期叱咤文坛的大诗人,一辈子也没做出过什么能值得史书记载的政绩但他却硬生生的凭借遇事则模棱两可的独门官场秘籍,一路顺风顺水的从一介小吏做到了宰相之职,且在相位上一坐七年安稳如山。
看看他这经历,不得不佩服这也是个悟透了官场之道的真人才呀!
一个将模棱两可视为最高准则的人却摊上一件实在不能模棱两可的事情苏味道要不着急上火到憔悴瘦损反倒显得不正常了。
见李行周进来,苏味道没什么好脸色,也没让座。
顾自先长叹了一口气后才道。
大唐第一主播 第四十五节 震惊天下的旨意
“某这两日心悸神滞,实是烦恼的紧!你这后学既然领着贡生们闹科举舞弊,那总该有些防止弊情的法子,这两日你就不要回去了,就在贡院住下,尽快思谋思谋介时某再章奏给陛下圣断”
只这开口的一番话便将他的章程暴露无遗。
说来说去他就是想做个跑腿的主意都由李行周拿,然后他再将李行周的主意写成花团锦簇的章奏呈上去。
至于李行周的这些主意能不能用,那自然是由陛下圣裁。
主意不是他出的,决定不是他做的,自然他也就没责任了!
果然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憋了一天憋的着急上火弄出来的这个主意果然好用。
模棱两可信手就化成了滑不留手,同样的不做决定不担责任这样的人若还不能在官场中一帆风顺,那还真是没天理了。
闻言,刚自寻了一个座位坐下的李行周又是一笑他却不知道苏大诗人心中实也是担着心思的,就怕着武则天不容他施展这招滑不留手。
哎!好歹先试试再说吧!
担着这样的心思,烦恼不已的苏味道又叹了一口气后板着脸道:“尔意如何?”
“好!”
就此,李行周便住在了贡院,每日饮食自有小吏送来,他只是静心的想着这次重开的科考应当采用的章程。
后世亲身经历的考试多了,又有两宋明清的一些个考试章程做参考,这番静下心来思虑了两天后,李行周便先期报去了几条在心中反复推敲过的章程。
宋之问刚听了一条,眼睛便陡然一亮,随着李行周将这几条一一分说完毕。
他那萎靡了两天的精神顿时振作了不少。
“甚好甚好,尔再详思之。但有所得,即刻报我。”见李行周说完,苏味道居然起身将李行周送出了房门。
尔后回转过来拈起羊毫,文不加点的将李行周所说写成了一篇文采风流的章奏。
写完细细的检校了一遍后,凤阁舍人苏味道便毫不耽搁的乘上马车直奔皇城,而后入宫城顺利面圣。
模棱两可、滑不留手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绝不贪功。
但凡遇事有一点贪功之心,自然也就做不到模棱两可了。
苏味道面呈奏章的时候就清清楚楚的言明了这都是李行周的主意。
说完,苏味道一边静候着圣后览阅奏章,一边担心着若是陛下问我有什么章程该如何应对?
但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圣后看完章奏后虽然只说了一个“可“字,却也不曾问到他的章程,似乎是默许了他在此事上的滑不留手。
走出宫城时,苏味道这两天的心火为之一清,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叹气也终于结束。
自此,苏味道更是理直气壮的不再过问章程之事,安心的当起了二传手。
在贡院中他每日忙碌的内容不过是把由李行周提出,经圣后御准过的章程具体执行下去而已。
转眼间,距离上次的贡生暴动已满十天。
在整个洛阳士林焦急等待及洛阳百姓的好奇中,宫城里终于如期传出了天子诏。
前礼部主司郎中陈平安、学士东方虬及贡院二十九员流内品秩官弊情属实,俱已供认不讳,现已押于有司,以待最终之定刑。
前次科考罢废,二十日后贡院重开科考。
天下各道州乡宾贡生因科考迁延所需的柴米之费俱着京兆衙门按册录发放。
重开之科考特谴凤阁舍人苏味道主持其事,清河士子李行周帮办击务。
此诏一出,天下震惊!
重开科考的诏令一出,天下震惊
科考肇始于隋,到武则天时期也只是刚刚成为定制不久,因是时间短,还从未出现过贡生们因为置疑考试结果而闹事的。
十天前李行周一手引领出的青衿洪流可谓是开天辟地的第一遭。
第一次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更别说这次的第一遭还闹出了洛阳震动,天下震动的效果。
虽然那天的贡生暴动当天午时就被秋仁杰在宫城门口平息下来,但此事激起的风浪却远不会就这么简单的平息。
看似平静的水面下隐藏着无数窥探的目光与躁动的心。
作为圣后登基以来的最大规模“群体**件。”参与者又全都的贡生,而且这些贡生还都是天下各道州经过精心选拔的攸佼者,可谓俱都是地方的风流名人。
而今却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在洛阳上演了这么一出让人目瞪口呆的大戏。
所以不仅是那些个要科考的贡生们,这些天来,整个皇城、整个士林,整个洛阳乃至已经得到消息的地方各道州都在紧盯着宫城,紧盯着这件事情的后续与结局。
百姓们纯是看热闹,顺便关心一下本地拔解上去的贡生的消息。
地方的官员及小吏们则是担心着朝廷会不会因为这次的事情责怪地方选人不当,如果要责怪处置又该是个什么章程?
洛阳百姓,尤其是当日亲眼目睹了青衿洪流的百姓则是更关心那几个领头者的结局,尤其是那个悲呼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继而以赤手空拳的血肉之身向左羽林卫刀刃枪锋逼去的少年,他会是个什么结果?
要知道,当日这些普通百姓们可是因为他那举动实实在在流了几行泪水的。对于曾经深深感动过自己的事或者人,人们总是更偏爱也更关注些。
更别说这少年还是大半年来在整个洛阳卷起了一片风潮的人物。
就不说别的,如今但凡去茶肆、在王家院中,甚或是兴艺坊的青楼走走逛逛不管是茶肆在王家院中里的歌女还是烟花青楼内的伎家,十个里至少总有五六个唱的是少年去岁轰动洛阳,一举将沈大娘子重新捧回大花魁宝座的曲子词。
不知不觉之间,甚或在李行周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他居然就成子名人,而且还是随着贡生暴动的消息一起流传,最终必将名播天下的名人。
是名人就总会有名人效应,这个不仅是后世,古代同样如此。
譬如“天下皆唱谪仙曲”的《将进酒》李白,再譬如“凡有井水饮处,必能歌柳词”的《雨霖铃》柳永。
所谓名人效应就是被人追逐关注,如今的李行周就正属于这种情形。
至于皇城里各部寺监的官员小吏们他们看的东西和前面那些人又自不同。
尤其是那些小吏们先关心的就是这回闹出这么大的事情铁定又有人该要昏大霉了。
这番有些小阴暗的幸灾乐祸过后,便瞅着公事间的空闲三个五个的凑在一起,琢磨此事最终将扩大到什么程度,又有人能从这次的事件中获益上位。
猜来猜去,评头论足,不亦乐乎
李行周根本没意识到,就他那冲关一怒的举动居然给皇城小吏们了一个大大的“福利。”
使得经常是沉闷的各处衙门这几天都生机活跃了不少。
吏们一边紧紧的闭着嘴绝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有上官在场的情况下议论贡生暴乱之事。
另一边则每天都会有意无意的往宫城里瞟上几眼,等待里面有最新消息传出。
他们等待的时间远比想象中要短的多。
前些日子看着似半还有些轻微倦政模样的圣神天子一旦动起来便是九天风云霹雳而下。
几乎不给人喘息之机的一连三道诏直将整个皇城官员小吏们炸的目眩神迷。
第一道诏令一下,礼部主司郎中陈平安、学士东方虬,乃至贡院所有流内的品秩官都被来俊臣那个戾物一扫而空。
外面的百姓不晓得,皇城里的人还能不明白来俊臣是个什么人?还能猜度不出圣后此举的意思?
这可是三十个品秩官哪!
能在礼部主司坐稳掌印郎中的位子,陈平安在皇城里好歹也算能提起的人物了。学士东方虬素来得宠,仅仅在去年夏日还曾在随圣驾龙门之游中大大的出过一回风头。
更别说那一被打的干干净净的贡院了。
不经大理寺公开审断,却交由来俊臣这古往今来都少有的酷吏一举刑杀三十员朝廷命官。
这样的手段直使小吏们说到这事儿时都自然而然的放低了声音,每每中夜时偶一想到此事都全身冷。
第一道诏令刚罢,第二道诏令又出,被流放到山南僻州已有数年,小吏们几乎都已忘掉这人的庐陵王这遭却莫名其妙的得了个大彩头,又是赏锦缎,又是赏钱,赏新罗参,赏女乐。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赏赐之下,是小吏,尤其是那些部堂官员们的心。他们很自然的由此事想到了武、李继承人之争。
过去这一两年来眼看着陛下对娘家侄子们恩宠无限,封王的封王,委以重任的委以重任。
庐陵王则是越贬越山,皇城官吏们都觉得陛下心意已定,最终是要传侄不传子了,不成想又来了这么一道令人费解,而且还特意强调要遍传皇城的诏令。
难倒陛下又变了心意,最终还是要传子不传侄?
似乎就是为印证他们这个想法,紧随的第三道诏令将李峤远贬到了琼州。大家都知道李峤很得宠,更知道此人乃是本朝第一宠臣武承嗣的亲信。据传,周王、左相武承嗣有意援引他进入政事堂。
这样一位距离相位仅一步之遥的炙手可热人物却被远窜琼州,这说明了什么?
随后众人便惊诧的现,左相武承嗣居然没再来三省料理公务了。
随后便有小道消息传出,周王殿下已被圣后禁足于白马寺中,什么时候能出来还是未知之数。
接着又有消息传出,正在嵩山为陛下卖力修建三阳别宫的武三思也受到训斥,梁王每天—本的请罪章奏几乎是流星探马般往来于嵩山与洛阳途中。
至此,即便是皇城里最笨的人也看明白了,此次圣后是有意借贡生暴乱之事清理李武继承人之争的喧嚣,一连串儿褒李而抑武的动作就是想昭告皇城及天下百姓:
继承人之争还远没有到出结果的时候,这天下有且只有一个核心。
圣后
三道诏令一下,这一两年来天天门庭若市的周王府与梁王府顿时冷清下来。
许多个怀着提前烧灶念头儿的皇城官员们也收摄了火炭一般的心思,老老实实的不再乱串乱走,还是先把圣后词候好了再想其它的
料理了皇城。针对士林与百姓们的重开科考的诏令随即明天下。
有了前面那些霹雳手段打底,皇城官吏们对这遒诏令就好接受多了。
前科罢休,重新再考?
哎,圣后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心没什么好奇怪的。
重开科考以苏味道为主考,直接把礼部主司晾到一边儿,这也没什么!
不论官职还是在士林中的声望,苏味道都当之无愧。
唯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前次那个贡生暴动的领、清河李行周居然被钦定为帮办考务,赫然成了与苏味道并列的主考之一。
过…怎么可能?陛下究竞是怎么想的?
......
此时,薛怀义已经见到武则天,把袖在怀中的《大云经疏》呈了上去。
那些大德高僧。平时本就擅长似是而非的偈语,这回为了这份《大云经疏》,他们牵强附会,炮制出了大量的类似偈语和预言的东西。
充份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把《大云经》中可资利用的每一句话都发挥利用起来。
武则天认真地看着《大云经疏》,见他们以《大云经》为依据,不断地分析研究,竟然得出了弥勒佛祖转世女儿身,当主人间世的结论。
甚至在一些偈语中直接点出了弥勒佛祖的转世女儿身姓武,不由大为欣然。
“怀义大师真是没有辜负了朕的期望!”
武则天笑吟吟地把《大云经疏》放下,对侍立一旁的上官婉儿道。
“你先收着,择个吉时再把《大云经》和《大云经疏》制颁于天下。到时各州各府的大寺庙务必收藏一本,并令各地高僧升座**!”
上官婉儿答应一声,武则天又对薛怀义道。
“此一举,怀义大师功不可没。这《大云经》,共有几人参译?”
薛怀义道:“有李行周、处七等一同参译。”
武则道:“好!加上怀义大师,朕赐你每人一领紫色袈裟,一只银鱼袋,以示嘉奖!”
因为唐朝时以服色入官服,出家人的袈裟颜色便做了限制。
紫色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的颜色,所以不管是哪家佛寺的高僧,都不可以穿紫色袈裟。
而今,武则天赐之十人每人一领紫色袈裟。这是前所未有的礼遇。
薛怀义心花怒放,连忙稽手致谢。
武则天笑吟吟地道。
“怀义大师有心了。赐你一领紫色袈裟,朕还嫌这心意轻了呢。”
薛怀义赶紧道。
“怀义是个粗鲁人,也没别的心思,只想着怎么能让天后您高兴,怀义心里头就高兴了,这经疏既能称了天后的心意,那是最好。不怕天后笑话,来时路上,小宝怕这经疏难入天后法眼,心里还很是忐忑呢。”
武则天微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
“朕有些乏了,想回寝宫歇息一下。怀义大师随我来,把这《大云经》好好的与朕讲上一讲,清静清静心神。”
薛怀义赶紧道:“是,怀义遵旨。”
“还有那个李行周,婉儿你让人盯一下,看能不能用这个人”
上官婉儿躬身答应一声,轻轻退了出去。
薛怀义一直单掌合什,恭立在那儿候得。
上官婉儿出去,便赶紧上前一步.
轻轻搀住武则天的手臂,猴急地唤道:“天后……”
武则天娇嗔地白了他一眼,由他伴着,往寝宫去了。
大唐第一主播 第四十六节 典狱
若非有前面那些霹雳雷霆的诏令打底,简直就有官员小吏要腹诽陛下糊涂了。
一个贡生暴动的领,一个没有半点功名的白身士子怎么能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担任的主考?
且不论这样的安排严重有违朝廷官制,单说以李行周贡生暴动领的身份居然成为主考官,如此安排岂非告诉士林乃至整个天下,贡生们之前的那一场暴动闹得好,闹的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