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在场的工匠突然听到皇帝来了,都不敢乱动,听候陆承启的指示。陆承启本来不想打扰他们,没想到唐勋口直心快,根本没瞧见他的脸色,立即叫了出来,弄得陆承启一阵尴尬。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怕外行领导内行,哪怕现在的冶炼技术在陆承启看来是非常落后的,可他也不敢随便用一些超前的思想指导他们,要是弄巧成拙了,出洋相不要紧,关键是他在意的枪炮还要继续延迟出现,这才是他不能忍的。
陆承启尴尬地说道:“大家都辛苦了,朕看的见你们十分用心,朕也就安心了。回头,朕会让户部给每个工匠两贯钱,当做新年礼钱,望大家再继续努力!好了,朕也没什么要说的,你们忙你们的吧。唐卿,随朕来。”
工匠看着陆承启远去的背影,心里却是暖暖的,更加卖力干活了。
陆承启把唐勋叫出来,其实是想和他说一下工部发展的规划的。黄锡时年纪大了,而唐勋正是接手的人才,他精通水利,懂的冶铁,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陆承启开口说道:“唐卿,朕有个想法,若谁能贡献出大量制作钢铁的法子,朕打算奖励他万贯钱财,你认为如何?”
唐勋一愣,直言道:“陛下,是否过多了?”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钢铁之道,关乎我大顺生死存亡,马虎不得。奈何这钢铁,实在达不到朕的预期啊!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刺激天下工匠,皆为朕所用。不仅是炼钢术,只要是对大顺朝,对百姓有用的,朕也一样不吝赏赐。唐卿莫要小看这些工匠,他们才是大顺背后的无名英雄!”
唐勋对于陆承启这般赞誉,心中也是极为受用的,也不多说了。陆承启再次问起工部在试验哪种炼钢法,唐勋叹道:“陛下的要求,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历朝历代的炼钢之术,不外乎灌钢法,炒钢法,锻打百炼法和坩埚法。哪一项都耗时费力,才能练出一块上好钢铁。陛下要求工部拿出大量制作钢铁的方式,臣有心而无力。”
陆承启笑道:“你们被历史所局限了,为什么就不能另创新法?”
唐勋说道:“新式炼钢法?那些都是华而不实,不值得……”唐勋有些固执地摇了摇头。
陆承启神秘兮兮地说道:“唐卿,若朕说,有一法子,可大量炼钢。你是否敢和朕打赌?”
唐勋一万个不相信,虽然眼前之人是皇帝,但他不过区区十七岁年纪,怎么会炼钢术?还能大量炼钢,那真的是天方夜谭了。作为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唐勋是打死都不信的。对于文字的天才,算数的天才,语言的天才或许有之,但科技技术上的天才,唐勋是不相信。哪一项技术不是历代工匠呕心沥血,继承了前人的脚步而得来的?陆承启连铁锤,风箱都没碰过,哪里懂甚么炼钢了!怕是打铁,陆承启也挥不动那个大铁锤啊!
陆承启神秘地说道:“朕曾得天授,知晓一炼钢法子。奈何此法过于神奇,朕一直不敢对人所说。唐卿能否帮朕鉴定一下,此法真假?”
唐勋半信半疑,说道:“陛下且说?”
陆承启便把后世的高炉炼钢法,说给了唐勋听。顺便把现代的炼钢原理提了下,唐勋听得如痴如醉,叹道:“陛下真乃天人也!原来臣一直炼不出好钢,竟然是温度不够的缘故。”
陆承启也笑道:“温度不够,生铁中的杂质便除不了,铁质过于生硬。即便锻造成了钢,也不堪大用。要想将**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没有上好的钢铁,是不行的。而百炼钢的成本,产量又太小,达不到朕的期望。若高炉法可行,那万贯赏赐,朕便许给了你。”
唐勋谦虚地说道:“陛下,若此法能行,最大的功臣不是臣,而是那些工匠啊!”
陆承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道:“唐卿,朕果然没看错你,你奖赏分明,是做大事的人!好好把钢铁炼好了,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工匠的。朕回去就下旨,只要有所发明,一律受法律保护。朕还要创立一个科技奖,鼓励百姓发明创新!”
唐勋微微一笑,配合那张煤炭般的脸,有些可笑,却更让人肃然起敬:“陛下所想,乃天下工匠之福!”
;
大顺皇朝 第四十四章:科技奖与保护法
正月的长安城,不算寒冷。特别是有了蹴鞠比赛这一项运动之后,长安城居民,乃至京兆府,河南一带的乡绅农户,都变得异常活跃。这一日,万人空巷,原来又是一场蹴鞠盛宴在银河蹴鞠场开赛了。不同以往的是,比赛前,银河蹴鞠场大门前的公告栏上,贴上了一纸圣意。
圣意刚刚贴上去,就围满了人,有识字的人在前面,立即大声读了出来:“制曰:我大顺立国近百年,技术创新却寥寥无几,朕深感忧虑。是以即日起,朕设下科技奖,分算术奖,物理奖,自然奖和医学奖。但凡有所创新发明,朕会派监察司一一到民间收集,候选人会被监察司书面通知。于元宵节夜晚,在银河蹴鞠场,朕会亲自评选。四个奖项得奖者,皆赏万贯,赐工部良匠官身,以彰先进。入选候选人,亦有三千贯,以资鼓励。望我大顺子民,多多创新。同时,即日起,颁下科技保护法,如有新发明,可到户部备案。如有人欲买断发明,须将经营所得利润,二八分成,不论何时,发明人皆得二成。发明人过世,则根据后人意愿,是否公开技术。如不公开,其子则得一成利润,其孙半成,曾孙毫无所得。盗用他人发明者,一经发现,没收经营所得,赔偿发明人。盗窃发明者,以盗窃罪论属,下狱服刑三年。发明之物专利归属,以户部登记为准。洪祥三年正月初五。”
周遭的人议论纷纷,都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重视发明创新,但听闻得奖者既可以发财,又能做官,谁都心动了。有人开玩笑道:“我发明了怎么更好地制作蒲扇,这也算是创新吗?哈哈……”
有人笑骂道:“发明岂是这么好弄的,陛下说了,要闻所未闻的事物才算,你的蒲扇,还是拿回去和婆娘扇风罢!”
那人骂道:“我做蒲扇怎么了,我的蒲扇在京兆府,谁不知道是货真价实?我老实上税,一文不少,怎么就不算发明了?”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哪里敢去户部登记了?制作蒲扇,也亏的他敢说出口。
众人皆笑,不再作声。而有心人,哪里还顾得上看蹴鞠,转头就回家了,看来是对这四项奖,志在必得。
这道旨意一下,忙坏了户部小吏和监察士,而许景淳又要招募人手了,这可是他最头疼的地方。监察士必须对皇上忠心耿耿,还要有一定学识,最好孔武有力,不然只能做幕后工作了。这年头,忠心耿耿的人不好找,有学识的更不好找,还要孔武有力,简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了。但按照陆承启的话来说,宁缺毋滥,招不够人就自己顶上。为了工作轻松一点,那就只能辛苦许大司长了。
陆承启在看过监察司的报告后,心中颇为得意地想道:“知识产权保护法,也是在宋代出现的,但那个只针对文学作品,局限性太过于明显了。我山寨过来的科技保护法,虽然不涉及文学,却也可以适用。杜绝盗版,要从历史根源做起啊。我好像听徐崇光说过,我朝也有印刷保护法,难道是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前身?不管了,以后查出盗版,皆以我的法令为准。唉,本来还想把立法权交给大理寺的,但大理寺的人,朕信不过啊,放权下去,说不定还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在民智未开的时候,还是君主集权统治比较好,什么民主都是浮云!”
陆承启也想民主啊,但所谓的民主都是有前提性的,再好的民主也只是开放程度而已。后世也只是在专政下面的民主,哪里做到真正的民主了?人都是自私的动物,真正开放民主,才是灾难的根源!君不见后世美利坚,时不时便有持枪杀人发生?这就是太过民主的后果了!陆承启认为,民主要在确保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开放,而且是有限的民主,有制约的民主,而不是全然放开的民主。
陆承启摇了摇头,苦笑道:“现在民智都尚未开启,还谈什么民主!”
自嘲一番后,陆承启也适当放松自己,毕竟高强度的工作,是哪一个人都吃不消的。趁现在放假,陆承启决定,要好好休息一番!他不怀好意地说道:“摆驾仁明殿!”
心中却是在呐喊道:“小萝莉,朕来了!”
—————————————————万恶的分割线——————————————————————
不得不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的金科玉律,在哪一个时代都有它无比的正确性。陆承启只不过说了一番高炉的建设,连方案都没有,但唐勋硬是在五天之内,用历史上的技术,摆出了一个用粘土制作的内壁的原始高炉。这个原始高炉高达丈余,已经有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的雏形了。经过唐勋的解释,陆承启才知道,原来西汉时期,已经有古人如此冶炼了。
陆承启见到这个原始的高炉,忍不住叹道:“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估量!”但他还是提出了意见:“唐卿,朕记得高炉内壁,需放置钢板,还有耐火砖。粘土可能达不到煅烧的要求啊!”
唐勋思来想去了一番,说道:“臣记得,有一种窑土,可经高温。”
陆承启也知道,古代烧瓷技术极其发达,最高温度甚至可达到1400度。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便加以创新。西汉时,产量不大,朕估计是因为没有使用焦炭的缘故。”
唐勋一愣,说道:“何为焦炭?”
陆承启也愣了,后来他才想起来,原来焦炭在这个时代,应该是叫石炭。他才说道:“焦炭者,乃石炭中上乘之炭也,经过窑烧或干馏,可得焦炭。若想大炼钢铁,焦炭必不可少。”
唐勋这才恍然大悟,说道:“臣曾留意石炭煅烧能力,却不想有如此大用!陛下果然天人也,所知甚博。”
陆承启脸不红,心不跳,心道:“毕竟我领先你们千年的见识,还不能折服你们,我也算是白重生一遍了。”
他转过话题,说道:“要改装一遍,不知道需要多久?这焦炭什么时候能备齐?”
唐勋计算了一下时日,说道:“高炉整改,问题不大。倒是那焦炭,没有现成的。臣需要去大同府调一批过来。且还是石炭,不堪重用。需经过窑烧,才能得到焦炭。如此算来,没有一月,不能炼成钢。”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若能将铁矿石炼成铁水,那便成功了一半。唐卿,若高炉法确实有效,便多造几个。今年税收颇丰,朕给户部下过旨意,只要工部所需,一律供应。”
唐勋心中有股莫名的感激,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位君王,对工匠这般看重,对工部这般看重,他哽咽地说道:“陛下鼎力支持,若唐勋还不能炼成钢铁,天理何容?臣……”
陆承启不想听这些话,打断了唐勋的话头,说道:“朕不需要你殉职,只希望唐卿你能继续为朕效力。炼钢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朕还需要你帮朕造出枪炮,反击辽国啊!”
唐勋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本来就不以口才见长,此刻更是觉得心中有一股暖流,即便此时是冬日,也温暖了他的心。
陆承启再把高炉炼钢的注意事项,说了一遍,再勉励了一番,同时又传递出一个消息:“朕建立的大学,快要落成了。朕希望唐卿你出任讲师,把自己所学,传授下去。我汉族民众,武力不比夷蛮,只能靠科技致胜。若靠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之士,我大顺早就亡了。唐卿,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朕希望,像你这般的人才,越多越好!”
唐勋只觉得有股力量自心中产生,瞬间遍及全身,一刹那间便觉得充满干劲,他高声说道:“臣必不负圣望!”
陆承启大笑道:“好,唐卿有此决心,天下难事,必将迎刃而解!”
大顺皇朝 第四十五章:元宵之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词。
这一首词写的是宋代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虽然此刻正值金灭亡北宋,可南人却还是尽情狂欢,不以丢失国土为耻,实在可悲。陆承启最为欣赏是,辛弃疾把自己暗喻成一位厌恶热闹的女子,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既能文,又能武的辛弃疾,实在是大才。可惜这位大才,在这个异时空却尚未出生。
而大顺朝的元宵节比之历史上的宋朝,也不枉多让,犹有过之。毕竟在这个时空里,有着陆承启这样一位超前眼光的皇帝,为了发展经济不择手段,不繁荣才是怪事。别的不说,单单是前些时日弄出来的科技奖,便让原本在夜晚黯然失色的蹴鞠场,再次增添了活力。
在绚烂的烟火过后,陆承启登上了银河蹴鞠场的华贵看台,他的出现,登时点燃了前来看热闹的民众的热情。有些人甚至不远万里而来,专门为了看这一场盛事。陆承启估计,今晚长安城里的客栈,恐怕连只蚊子都进不去。好在建都之初,太祖将长安城扩大了数倍,容下百万人,不在话下。
陆承启向来直奔主题,只听他提着一个镀金喇叭状之物,大声说道:“朕今日在这,与诸位共同见证这一盛事,科技奖,关乎我华夏民族生死,朕极为重视。君不见,北方夷蛮侵犯边境,为何奈何不得中原?皆因有高墙深城,守城器械,夷蛮奈之不得。可朕也发现,这些守城器械,大都源自先秦,唯有投石车乃近来发明。这虽然说明古人聪明,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可今人难道比不上古人耶?朕看未必!皆因世人不重视发明,以致众多伟大发明被人弃之迤逦,淹没在历史之中,朕深感心痛。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朕今日在此设立科技奖,就是鼓励大家创新,发明。当然,这个创新发明,要对生产,生活有所帮助的,朕才能认可。好,废话不多说,朕这就颁布获奖者,算术奖,物理奖,自然奖和医学奖,获奖者每人万贯赏赐,皆授工部良匠官身!若有官身者,俸禄升一级!朕金口玉言,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奖将永远举办下去!”
陆承启话音一落,银河蹴鞠场内欢呼声欢腾一片,皆山呼万岁。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陆承启才用激动人心的话语宣布:“科技奖算术奖获奖者,贾宪!他所写一书,《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实乃我大顺朝算术以来最高境界,欢迎贾宪上台领奖!”
话音刚落,一个颤巍巍的老头,在监察士的扶持下,登上了看台。陆承启亲自把一座纯金的小奖杯递到他手里,接着勉励道:“算术一道,乃科学之王。望卿继续研究,创出更简便的算法!”同时,有内侍把工部官服递给贾宪,虽然这个工部良匠只是挂名,有俸禄之实却无实权,还有义务在陆承启需要帮忙的时候前来出力。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众人只看到了眼前的风光,哪里看得到后面的义务?
贾宪原为私学先生,生活贫苦。如今骤得巨款,还以为活在梦里,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陆承启再次勉励了一番,让监察士扶着他下去休息了。
陆承启又再次宣布道:“科技奖物理奖的获奖者,毕昇!这是一位伟大的发明者,他创出了可以单独装卸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印刷的简便和成本。朕决定要大力发展这一技术,让世人都能读上书!只可惜,毕昇先生本人,已然逝世,我们只好把奖励送给他家人。但他的伟大,将永远不朽!”
此话一出,震惊全场。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死了的人,都能获奖。人生在世,如能立名万世,将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一时间,所有人都心动了。他们本来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可现在谁都陷入了沉思。
顿了好一会,陆承启才接着宣布:“科技奖医学奖的获奖者,乃孙用和孙御医!他所著医书,《孙尚药方》、《传家秘宝脉证口诀并方》各3卷,《证类本草》等,都乃当今医学界最高成就。朕知道,民间有许多人得病不能及时医治,皆因医者传人实在太少,哪怕有医书,很多人也迈不过这道门槛。朕在此希望,天下能医者,不要敝帚自珍,医术一道,多多交流,才能更加进步。”
孙用和年正值壮年,上台之后,大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当牢记于心。”他接过金杯,哪怕再镇定的神情,此刻也有些激动了。
陆承启趁现在宣布医学奖的时候,说道:“朕欲设大学,专职育才,不论算术,物理,自然,医学,只要对大顺有利,对黎民有利,大学皆可学,皆可教。孙御医,朕欲让你前往大学教授医术,你意下如何?”
孙用和激动地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陆承启大喜,说道:“好,医者仁心,才能造福万民!”
孙用和下台去后,陆承启接着宣布道:“最后一项,乃自然奖。这项奖,大家或许很陌生。前者,算术、物理、医学,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而这自然奖,大家可能不明所以。这个自然奖的意思,便是在事物变化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变化,或者两种、多种事物间的变化。而这项奖的获奖人,便是工部侍郎,唐勋!他发明的黑、火药,可以说是我大顺朝最为厉害的军事发明,有了黑、火药,朕向所有人保证,只要十年,我们将不惧怕任何夷蛮!”
陆承启话音一落,全场哗然,但更多的人是半信半疑。游牧民族骑兵的厉害,世所皆知,几能止小二啼哭。
而此刻,唐勋意气风发地走上看台,陆承启把金杯递到他手里,低声说道:“黑、火药是我朝最高机密,名字能让外人知道,可内在配比,决不可让那些夷蛮知晓。朕会派出禁军守卫黑、火药作坊,唐卿以为如何?”
唐勋说道:“陛下厚爱,臣无以为报!”
陆承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只要你们能快点造出枪炮,就是对朕最大的回报了!”
大顺皇朝 第四十六章:狂欢元宵夜(推荐加更)
唐勋也是一个脚踏实地做实事的人,不说空话:“陛下,现在焦炭已有眉目,再过些时日,上好钢铁便能出来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钢铁出来后,枪炮也未必能造得出来。唐卿,你要找一些聪敏好学之人,一边造,一边改进才是。嗯,也是,你要找人也是难了些。不过不久便是春闱,倒是可以网罗些人才。”
这是在颁奖典礼,陆承启也不便和唐勋多说,再勉励了几句,唐勋便下台去了。陆承启再次拿起镀金喇叭,高声说道:“科技奖所有奖项已经名花有主,但这只是今年的。来年元宵,朕还是在这里,为你们其中四个,颁奖授官身!现在,朕宣布,今夜取消宵禁,朕要与民同欢!”
“陛下万岁!”
“皇上万岁!”
“大顺万岁!”
……
民众自发地呼喊着,徐崇光在一旁看着,不得不佩服陆承启的作秀手段,直接把个人声望,刷到了又一个高峰。徐崇光不知道的是,当众演讲是最有效的拉拢人心的手段。只要剧本够好,话语煽动,肯定能为你拉回一大帮死心塌地跟着你的人。后世美利坚选总统,不就是靠这一招吗?
大顺朝的元宵节,也和宋朝一般,热闹非凡。其实只要是节日,长安城里面都挺热闹的。而元宵,又是一个特别的节日。这个被誉为中国"qing ren"节的节日,主要是因为元宵节有一个习俗,叫灯会。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正所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节,青年男女互相认识的事情。
百人簇拥着陆承启,暗地里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暗中保护着,陆承启感到一丝丝不自在。偶遇一些妙龄女郎,也不敢直视他,让他大大减少了出行的乐趣。陆承启心道:“早知道就不要表明身份出来了,身为皇帝,有时候真的很无力啊!”
即便如此,陆承启还是感受到了古代元宵节的热闹程度,隐隐有超过端午、中秋,甚至是春节的趋势。大顺的习俗,也与历史上的宋代并无两样。最大的活动,便是放花灯了,而且一放就是五夜。沣河之上,一连五夜,飘满花灯。而典故“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便是出自这里。一州官名田登,不允许人家直呼其名,将与其名字“登”同音的“灯”也设置为敏感词,要求别人呼“灯”为“火”,如果谁冒犯了,就要请去喝茶。一年全州欢度元宵,按例大放花灯。官府贴告示时,讳用“灯”字,便在所有告示上大书“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成为一大笑话。
除了放花灯,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搭鳌山。鳌山原是指古代传说海上有巨龟背负神山,后元宵节拟其形,把无数盏绚丽多姿的彩灯扎架起来,供游人观赏,故谓之鳌山。户部尚书林镇中在冬至前曾奏本,要在皇宫门前搭鳌山。陆承启以劳民伤财拒绝了,但他却把搭鳌山的特权下放给民间。哪一家花灯铺竞拍价最高,便能夺得搭鳌山的唯一权力,还能在鳌山上注明花灯铺的名号和位址。林镇中被陆承启的奇思妙想给震惊了,更没想到的是,长安城中的花灯铺趋之若鹜,竞拍价竟高达千贯,最终被长安城中最大的花灯铺——凌记花灯铺夺得,成为了一时佳话。而陆承启此举,直接为国库增添了千贯收入,堪比百亩良田一年岁入。林镇中不得不佩服道:“陛下赚钱本领,陶朱公亦不能及!”
陆承启被百人簇拥至坊市间,只见前面火光冲天,许多人高声喝彩,陆承启来了兴致,问道:“那是什么?”
王彦宸笑道:“皇上,那是民间杂耍,唤作耍社火。”
陆承启奇道:“杂耍便杂耍,为何要叫耍社火?”
徐崇光在一旁笑道:“所谓社火,乃是民间祭神,求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神通常伴有烟火,因为关乎社稷,便称作社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