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顺皇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听得蹄声滚滚,如同奔雷,街上的行人,条件发射般连忙闪避在一旁。这马队视若无人地横冲直撞,弄得好好的一条大街上,鸡飞狗跳。居中那面镶金狼旗,显得格外显眼。行人看到后,都明白是皇帝出行,不是去狩猎就是去某个臣子府上。这是普通辽国百姓最惹不起的马队,被撞倒了,连赔偿都欠奉。马队过去后,烟尘四起。行人对此已然见惯不怪,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赶路了。而在街上做生意的小贩,则拾掇好摊子,继续做他的生意。(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五百四十四章:相面之学
中年人一愣,说道:“老爷,这些鬼神之说,不信也罢。.: 。老爷洪福齐天,那陈荀不过是一个神棍,他的话不值得信……再说了,老爷年轻时,不也是有个云游方士说老爷晚年运道不好么,现在老爷几乎位极人臣,哪里是……”
“够了!”中年人还没说完,秦怡康就一阵咆哮。这一段是他心中隐藏最深的隐秘,本以为忘了,却不料被这中年人提前,气便不打一处来。
中年人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老爷饶命,老爷饶命,老爷饶命……”
“……”
秦怡康‘阴’沉着脸,沉默了良久,才说道:“这段时日,老夫就不过来这边了。暗道先封死,那些弟兄,就都在王府中呆着。起来吧,日后再敢提起这事,老夫定不饶你!去做事罢……”
中年人这才敢爬起来,丢魂落魄地逃出了书房。秦怡康想起三十年前,那会他还是一个绿林大盗之时,劫了一个云游方士。云游方士一点都没有惊慌,跟他说要给他一@,m.场富贵,但这场富贵乃是夺人气运,会贻害子孙,且晚年运道下滑,有‘性’命之危。
秦怡康那会还不叫秦怡康,叫王霆。结果他按照云游方士所言,真的碰着了一个正赶往夔州路赴任的厢军指挥使,与他长得有九成九的相像。王霆按照云游方士所言,起了歹意,杀了这秦怡康,摇身一变,成了厢军指挥使。
后来因缘际会,竟成了二品大员,几乎位极人臣。秦怡康,哦不,应该叫王霆的秘密,只有当初一起聚啸山林的弟兄们知道。而王霆也确实够义气,把弟兄们都洗白了身份,摇身一变,成了人贩子。这一做,就是三十年。
这个秘密,一直都是王霆心中的刺,这些年来,他也没动秦怡康的亲眷,膝下“只有一子”。人人都道他平易近人,却不知与一个绿林大盗同处朝廷之中,议论政事,真的是莫大的讽刺。
王霆看着书房外面的天穹,黑沉沉的一片,似乎张开了血盆大口,向他吞噬而来……
与此同时,大顺皇宫垂拱殿之中,陆承启正处理着政事,这是李诫呈上来的奏折,关于黄河治水进程的。还没看完,贴身小太监高镐便进来说道:“陛下,钦天监陈荀求见。”
陆承启头也不抬,他要专心办完这件政务再言其他。黄河治水乃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事,马虎不得。仔细看完李诫的奏折后,陆承启用金笔狼毫,蘸了朱砂,写了个御宝“李卿用心治水,朕心甚慰。治水一事,朕不懂,李卿拿主意。若能使黄河不再泛滥,再好不过;如若不能,减少水患也是稳妥之法。”
写完之后,再放到一旁晾干,才抬起头来问道:“你说甚么?”
高镐也知道,小皇帝如此认真,定然是遇到了要紧之事,不敢打搅。此刻听他问起,才恭敬地说道:“回禀陛下,钦天监陈荀殿外求见。”
陆承启有点意外,平日里那么多大臣求见,他都或多或少猜得出是什么事。唯独这神棍来求见,陆承启猜不出有什么好事。
“宣吧!”陆承启有点头疼,按了一下太阳‘穴’说道。
高镐说道:“遵旨!”便退出了殿外。
不一会,一个颇具仙风道骨的人影出现在了陆承启眼中。“臣陈荀,参见陛下!”
陆承启打起‘精’神来,说道:“陈卿可有何要事?”
陈荀知道,垂拱殿之中无其他人,放心地说道:“臣身为钦天监,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曾一度黯淡,此乃不祥之兆也……”
“额,这紫微星是甚么?”
陆承启毫无一个“古人”应有的常识,傻乎乎地问道。
陈荀一愣,耐心地解释道:“回禀陛下,紫微星属己土,乃南北斗中天之帝王星,为官禄主。天星有三垣,紫禁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紫微化气曰尊,十四星曜中帝王,对应人间帝皇。”
陆承启这才明白过来,敢情说的是自己啊。不对,这神棍想说什么?陆承启想到这,顿时提高了警惕:“原来如此,朕有什么灾劫啊?”
“非是陛下之灾,乃是紫微之曜,南斗助星天钺崩塌。天钺为将星,又为武臣。臣寻访长安城中武将武臣,偶有所获……”陈荀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陆承启漫不经心地说道:“陈卿有何收获?”
“臣观兵部尚书之面相,竟发现其命宫乌黑,竟是命在旦夕之相。臣劝他顺应天时,却被他赶出了秦府……”陈荀愤愤地说道,他本是一片好心,却不料被秦怡康这般奚落。
陆承启大为吃惊,他都没有行事,怎么陈荀就看出来了?难道相面之学,真的神奇若厮?当即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除此之外,陈卿还看出了什么?”
陈荀很奇怪地接着说道:“臣仔细端详秦尚书的面相,竟发现此人并无官禄之相,而是被人‘蒙’蔽了天机,方能平步青云。这种面相,乃是贵人相助之相,万中无一……”
陆承启假装紧张地说道:“那大顺社稷可受影响?”
陈荀奇道:“这正是臣百思不得其解之处,紫微、天钺黯淡,可文昌、文曲、天魁、左辅、右弼、禄存、天马七曜却异常明亮……”
“这说明了甚么?”陆承启不明白自己为何这般紧张,他不是一向不信这个的么?
“臣……也不知……”陈荀憋了半天,才说出这句话来。
“额……”陆承启心道:“原来也是一个业务不‘精’通的神棍,难道是被他侥幸‘蒙’中的?”
想到这,陆承启和颜悦‘色’地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陈卿莫要过于沉溺此道。这件事朕知道了,会下旨让秦尚书注意的。若无要事,你且退下吧……”
陈荀退出垂拱殿之后,陆承启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这神棍,难道真的是有些本事的?”
陆承启知道,相面之学由来已久,颇为神奇。殊不知这人的面相,往往能透‘露’出这人的信息。相面者认为,‘阴’阳五行之气化生天地万物,人禀命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只要掌握了其中规律,便能推算出人之富贵贫贱及命运休咎变化。学艺不‘精’者则屡屡有误,但面相大师,却铁口直断,一卦千金,端的神奇无比。
陆承启不知道陈荀属于哪种,如果是神棍的话,他怎么看得出来秦怡康命在旦夕?如果是大师,怎么算不出他也是个冒牌货?




大顺皇朝 第八百六十三章:考虑周到
“圣旨到,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待制,集贤院编撰冯京接旨!”
长安城中,冯府之上,大抵也没料到圣旨会突然降临,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才算摆好了香案,准备接旨。番茄.
“制曰: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未有躬自累善,而其后不振者也。朕岂吝于褒贶哉?尔冯京乃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待制,又任三司使于元绶,现值集贤院编撰,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四方之纲,于国有大功,于民有大德,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赠尔:内阁首辅一职,辅佐朕于社稷。尔灵不昧,其尚知荣。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岂中三元者,不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冯卿燃薪达旦,破卷通经,授以内阁首辅理宜然也。番茄w`w`w`.`锡之敕命于戏,麟趾超群,青锁彰义方之训,班衣焕采,紫宸表余庆之光。望冯卿不坠青云之志,需学武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钦此,洪祥十二年正月二十。”
听完圣旨后,冯京一时间还没曾回过神来,见宣旨的内侍笑眯眯地将圣旨合起来递给他时,他才回过神来,连忙说道:“臣冯京恭请天安!”
宣旨内侍说道:“圣恭安!”
冯京依足了礼仪:“恭谢天恩!”
宣旨内侍也不厌其烦地说道:“天恩浩荡。”
冯京心情难以平复,声音颤抖地说道:“臣冯京,永服辞训!”
“宜诚乃戒。冯首辅,日后可要用心做事啊!陛下很难才下定决心,选你为首辅的。对了,你且去吏部,将原先集贤院编撰一职卸任,便跟我进宫面圣吧……”宣旨内侍记得陆承启的吩咐,一点都不敢怠慢。番茄小說◇△網w-w-w-.`f`q`x-s`w`.
冯京时年已有五十二岁,跪得久了,膝盖有点不便。在家人的搀扶下,挣扎了起来:“有劳公公了!”
说罢,便打点妥当,拿了官印,与那内侍去了吏部,交接了工作后,才从宣德门进了宫。
望着不甚宏伟的宣德门,冯京一阵感慨。
三元往事,不堪回首,忽如一夜,已隔经年。
冯京素有大志,奈何时运不济,做了计相三司使后,竟被一贬再贬。若非陆承启亲政掌权,他如今还在衡州做一犯官。
调职回京后,集贤院编著《洪祥大典》,呕心沥血,几乎完了,却要被人摘了果实。按理说,冯京应当生气,可一想到自己做了内阁首辅,这点亏就不算得什么了。番茄小說網w`w-w`.`
到了垂拱殿外,内侍进去复旨,留下冯京在那感慨。
不多时,内侍再出来,低声说道:“陛下说了,以后冯首辅求见,当可无需禀告!”
如此殊荣,也只有皇帝近臣才能享受,冯京这才相信,自己是真的做上了这个内阁首辅。
进了垂拱殿后,冯京纳头便拜:“臣冯京,恭谢陛下天恩!”
“行了,行了,那么多繁文缛节作甚?”陆承启的声音,自前方传来,“近前说话!”
“遵旨!”冯京秉着礼不可废的原则,恭恭敬敬地插手在胸前,上前听候训示。
“冯卿啊,你对江南一事怎么看?”
陆承启头也不抬,继续在批阅着奏折,这已经是组成的新内阁呈上来的票拟了。番○茄□w.国家这么大,陆承启如果不雇几个帮手,怎么忙得过来?非得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天未亮就上朝班,然后批阅奏折到半夜?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精力旺盛,陆承启虽然有锻炼,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啊!
冯京也是胆大之人,不然也不会触怒杨道奇,将他一贬再贬了。当即说道:“陛下,臣认为,江南一事,利弊俱全!”
“哦,怎么说?”
陆承启听得有趣,当即放下了金笔狼毫,说道:“且坐下再说。”
冯京又谢了恩,坐下后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我大顺原先产粮,多在山东东路。山东东路临近黄河,京粮足有保证。如今陛下调离山东东路百姓,南下江南开垦荒地,固然是利国利民之好事,可京粮运送,却大费周章。江南一地,唯苏湖、湖广多产粮,江南一地,水泊虽多,却苦无水路直通京兆,如何能便捷运粮至长安?长安百姓逾百万之巨,若仅靠京兆一地粮食,不过杯水车薪!陛下也知,百姓以食为天,食不果腹,必将生事……”
冯京的这些话,早就想讲了。奈何他官微言轻,上奏肯定也不受重视。再者,江南一事乃上任首辅徐崇光主导的,所有奏折都要经过内阁票拟,若是内阁使坏,留中不发,他岂不是又要被陷害贬官?
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冯京吃过苦头,早就学会了韬光养晦。直到此刻做了内阁首辅,他才能畅所欲言。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此言在理,冯卿所虑,亦是朕之所虑也。冯卿请看,此乃工部尚书李诫,与钦天监监正陈荀,于应天府递来的奏折。”
冯京接过一看,原来是开运河的水利大工程!
他登时吃了一惊:“陛下是想打通黄河与长江?”
“正是如此!”
陆承启笑道:“唯有运河,才能使江南,彻底变成我大顺粮仓!只可惜朝中大臣,或有私利,或为党争,皆上奏弹劾李诫,陈荀,朕都留中,硬扛下来。此等鼠目寸光之人,如何能明白朕之鸿鹄志向?只是国库紧张,朕想着要不要让利于民,召集水运商贾,共修运河了。”
自古以来,兴修水利都是大工程,更何况是挖运河这么大的事?
冯京深思熟虑后,才缓缓地说道:“陛下远虑,只是国库近来入不敷出,为之奈何?”
“所以朕才想着,要不要将河运之费,加诸转运司之上。驰道已然修至河南府,每每上车都需缴费。河运虽是自备船只,但运河并非免费使用。朕拟一百石货物,收取百文河运费;千石则收取一贯,以此类推。至于运河,则联同商贾,雇青壮一齐开挖,参与开挖商贾,河运费则减半收取,为期三十年,冯卿以为如何?”陆承启这个计划,早已深思熟虑,也是最好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商贾参与进来,大运河就算开挖了,日后堵塞起来,再疏浚也难。(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八百六十四章:蒸蒸日上
若是元绶时,这个计划肯定会被满朝文官集中火力猛攻,说什么“与民争利”。番☆茄小說網w`但经过商业化发展的洪祥年间,已经绝无此事了。合股办商行,在民间早已经流行起来,冯京也有耳闻:“陛下此举,应该可以。只是章程要完善,还需下功夫。”
“无妨,交由户部、三司共同审计,需得确保商贾利益既可。”陆承启笑道,“我等不过贪图河运之利,唯重粮食而已!运河一旦挖通,不仅黄河水患能缓解,也能使得长安到江南,不过二十日路程,这个买卖,做得!再者,做任何事需得有两手准备,朕已经让人准备粮食海运,自苏州、松江府北上渤海,入黄河而至京兆了。”
陆承启早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冯京敬佩不已:“陛下考虑周全,果然是仁君风范!”
“冯卿也知,朕不喜拍马屁,需听实话。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陆承启笑将起来,把冯京羞得够臊。▽番茄◇w`w`
“臣斗胆问陛下,除却江南、运河一事,可还有新政?”冯京虽然不知道陆承启的秉性,但他观察细致,认定了陆承启肯定还有后手的。
陆承启也不怕和他交底:“冯卿以为,我大顺抡才制度如何?”
“陛下想革新科举?”冯京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吓了一跳,“陛下为何有如此想法?”
陆承启认真地说道:“如今大顺蒸蒸日上,可谓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朝科举,虽有制科辅弼,也不过杯水车薪。民间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谓谬误也。《论语》固为经典,四书五经亦是教导万民之书,用之现今,却还嫌不够。朕知道,冯卿编著《洪祥大典》,已接近完稿。此乃一大善事也,为何编著却不用?”
冯京震惊了半晌,才缓缓地说道:“陛下之意,日后科举试题,要从《洪祥大典》里面出?”
“题目不定,把《洪祥大典》加入其中,但只考水利、农耕、商贾、建筑、器物、数科,不考医学、天文、占卜、地理、僧道、技艺、阴阳……总而言之,只要是经世之学,能利万民者,皆可考也。番茄△小说□网○w-w-w`.`”
冯京苦笑道:“陛下此举,过于惊世骇俗,如有不当,可致天下动乱的!”
陆承启也知道此事,但他还是觉得科举必须改革,喃喃地说道:“朕不过想想罢了,就算科举不考,制科一样可以考。”
冯京正色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文火慢熬,方能入味。操之过急,欲速不达啊!”
陆承启也知道,好大喜功者,往往落得悲催下场。正史上隋炀帝,三征高丽,开挖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最后弄得亡国了。□○◇番茄小說網.`w`.-c-o`m`虽说其中世家门阀出力不少,但后来也有个明成祖朱棣,也是一样野心勃勃,势要把蒙古人赶尽杀绝,频繁发动战争,要不是有个勤奋老爹朱元璋夯实了基础,再加上有个理财大师户部尚书夏元吉拆东墙补西墙的话,明朝早就崩溃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陆承启不可能不管国力,就贸然发动一场战争的。
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延续。
现如今已经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北方一片冰天雪地,根本就没人能在那里生存。逐水草南下的草原人,在外虎视眈眈中原,如何避免大战,不伤国本,才是陆承启最为看重的东西。现如今,女真人、契丹人、蒙古人都开始蠢蠢欲动,边境马匪多如牛毛,其实都是混不下去的异族人在抢掠,弄得榷场都关闭了,没有大军在场,根本不敢开,甚至已经进入了檀州州城内交易,不敢去到长城外。☆◇▽☆☆番茄小說網w-w`.
长城外的榷场,唯独云内州,有折克行领着一支精兵,也没有哪股马匪敢来。
只是一味固守,并不是长久之计啊!
陆承启预感,很快就要爆发大战了,草原人为生存,汉人为保卫家园,这已经处于两个对立面,就看谁的武力更加强大。
当然,这个计划不可能对冯京说,说了他也不会相信的。这并非陆承启一个人的判断,而是监察司综合所有暗探探报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宣扬出去,非弄得天下震动不可。
科举改革什么的,不过小道,用来遮掩文官们的眼光,引开他们的注意力,好暗中行事而已。
陆承启在意的,永远是汉人江山存不存在的问题。北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被严寒气温驱赶下,生存意志比汉人坚强得多的草原人,会不要命地南下,南下,再南下。在生存面前,在刀枪面前,文化的抵抗,显得异常无力。
“能不能将草原人也融入汉人之中?”
陆承启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现在女真人和契丹人还时有摩擦,辽国依然强大,不可小觑,让陆承启不敢放手去施展。
“陛下,陛下……”
见陆承启已经魂游天外,冯京小心翼翼地叫唤了两声。
“哦,朕走神了。对了,刚刚说到哪里了?”
冯京不想继续科举的话题,要是他应允的话,肯定会被文官视作异类,针对到他致仕下台的。
“陛下,刚刚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了。”
陆承启饶有深意地看了看他,缓缓地说道:“是啊,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冯卿劝谏,朕记下了。如今大顺,国力蒸蒸日上,虽是好事,但也不能不防。”
冯京一愣:“敢问陛下,防些甚么?”
“异族人亡我大顺之心不死!”陆承启黑着脸把一干奏折拍在龙案上,怒声道,“边境马匪,已然多如牛毛,如此下去,契丹人从榷场得不到茶布,肯定会磨刀霍霍,再次南犯!”
冯京目瞪口呆:“这……这……陛下,这不能姑息啊!”
文官最怕什么?就是蛮不讲理的草原人了。他们吃肉长大的,比吃素的汉人(此时人皆鄙猪肉,只吃羊肉,但羊肉很少,也很少吃鱼,牛肉吃了更是犯法的,所以汉人个头都不高,在15米到16左右,身体虚弱,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强壮太多了。虽然他们打扮像个野人,但胜在力大,汉人军队往往一触即溃。
当然,这已经是元绶时的事了,可冯京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一想起契丹人就浑身哆嗦,无他,被打怕了。正因为这样,正史上南北宋才有那么多主降派。
“朕也想,只是这些马匪来去无踪,甚难剿灭……”陆承启嘴上是这么说,其实心中早就想调禁军过去,把辽国都占了,来个民族大融合,看你们都是大顺子民了,有得吃有得穿,有牛羊放牧,看你们还怎么还搞不搞事情!(未完待续。)




大顺皇朝 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势
积蓄了十年,总算可以打一场大战了。
为什么要开发江南?还不是为了储粮备军!
打仗,其实打的就是后勤,打的是综合国力。粮草不济,前方将士再勇武,也是徒然。更别说游牧民族都知道汉人打仗,后勤辎重很多,而且防守相对薄弱。一旦粮草被劫、被烧了,那汉人就得退兵了。
而游牧民族不同,他们的马,能在草原上自己找到鲜美的水草,他们带着母马、牛羊一起出征。一旦牛羊吃完了,那就喝马奶,怎么都饿不死他们。再加上草原的辽阔,除了一些山丘起伏以外,全都是一马平川之地,他们随便往个方向一跑,你追都不敢追。
为何?草原上有很多死地,是外人根本不知道的。看似平常的草地,一踏上去就是沼泽,真个是杀人不见血。
而这,也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区别,天生就决定了谁是防守者,谁是进攻者。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八卦阴阳的理论,阴极则转阳,阳极而转阴,换句话说就是盛极而衰。秦汉时,匈奴异常强大,而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后,第七任皇帝刘彻,穷全国之力,总算是把匈奴打跑了,成就了威震大漠的汉武帝。匈奴由盛转衰,而汉朝又何尝不是?汉武帝耗光了文景时积蓄的国力,汉朝也从最顶峰开始急转直下。
说到底,汉人到底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才是草原人,他们懂得怎么在草原上讨生活,而汉人不懂,这就是区别。不是游牧民族不思进取,而是他们一直在为生存而奔波,哪里安定得下来发展文化?
1...244245246247248...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