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但无论如何,朝廷中枢对于辽东镇的掌控力度,必然是会迅速提升,辽东镇就再也无法像是从前一般尾大不掉、拥兵自重。
与此同时,只要朝廷中枢提前为辽东镇制定好一系列框架,就可以牢牢禁锢住辽东镇各方势力,无论是谁都难以擅自突破框架、独走自决,辽东地区的未来局势也就可以彻底巩固了。
*
诸般想法,在赵俊臣的心中只是一闪而过。
表面上,赵俊臣只是微笑点头,道:“既然西门参将愿意采纳本阁的建议,那本阁也就可以放心向你交代一些事情了。”
……
……
摄政大明 第1359章.功成身退(完).
……
……
这一夜,赵俊臣与吴应熊结束了密谈之后,又陆续召见了徐郃、甘成、李世杰等人。
这几场密谈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除了赵俊臣之外,就再无他人可以一窥全貌。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几场密谈之后,赵俊臣与辽东境内的各方势力达成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不仅是得到了辽东各方势力的默许与配合,彻底敲定了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的相关事宜,也稍稍化解了辽东各方势力因为赵俊臣独吞好处、窃取军功而产生的浓重敌意。
这样一来,赵俊臣就暂时摆平了各种隐患,可以安心结束辽东行程,尽快返回京城中枢了。
*
与辽东镇的高层将领们陆续私会密谈之际,赵俊臣所召见的最后一人乃是李世杰。
李世杰固然只是一个辽东铁骑的千户武官,但他所代表着将门李家却是不可小觑,赵俊臣若是想要顺利推行自己的各项计划,就必须要争取到这个豪族的支持。
“……本阁认为,当年李如桢坐视铁岭沦陷拥兵不救的事情,固然是大错特错,但也不能因为李如桢一人的过错,就把李家后人一竿子打死!毕竟,李家将门也涌现过李成梁、李如松、李如柏这样的名将英雄,不应该就此而衰落!如今已是时过境迁,当年的事情也早就该翻篇不咎了!”
闻言之后,李世杰也不知究竟是真心激动还是惺惺作态,当即是泣声叩谢道:“多谢赵阁臣的体谅,李氏族人这些年来屡受打压与排挤,实在是太苦闷了,明明皆是拥有一腔热血想要报效朝廷,也皆是辛苦习得了一身武艺与韬略想要施展抱负,但就是因为家祖当年的过错,总是饱受各方的冷眼与非议,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家这样的旧部家将后来居上、耀武扬威!
就像是卑职本人,也是付出了相较于常人更多数倍的努力与心血,才好不容易成为一名辽东镇千户武官,但也要屡受前总兵何宇的敲打、以及史城那种小人的排挤,实在是苦不堪言……”
赵俊臣表情间充满了怜惜之意,亲手扶起了李世杰,道:“李家子弟皆是英杰之辈,自然是不能任由他们浪费才华,朝廷不应该像是防贼一般总是防着李家将门,李家将门也理应在辽东边疆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到本阁返回朝廷中枢之后,一定会在陛下面前为李家将门多多美言,相信李家将门很快就可以拨开云雾见青天!
接下来,辽东镇的局势将会发生诸多变化,无论是辽饷改革之事,还是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的事情,皆是你们李家将门的机会,只要李家将门可以把握良机,一定很快就可以恢复往日荣光!”
李世杰拭了拭眼角处根本不存在的泪水,连连点头道:“赵阁臣放心,您的各项计划皆是高瞻远瞩,李家也是完全赞成,无论于公于私,都一定会全力配合!”….随后,李世杰偷偷抬眼观察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试探着问道:“对了,卑职这里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征询赵阁臣的意思……那就是辽东督抚同知方振山,听说他是阁臣您的心腹,也一直想要争取李家的支持,助他登上辽东镇总兵的位置,但以辽东局势的目前情况来看,卑职认为他的胜算着实不大,所以您看……”
赵俊臣意味深长,缓缓道:“你说得对,从目前局势来看,方振山确实并无多少胜算可以上位,但方振山是一个聪明人,绝不会一直蛰伏下去,在他身上押注迟早都会有所收益的。”
李世杰当即就明白了赵俊臣的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赵俊臣认为李家将门接下来应该继续支持方振山,就算是无法帮助方振山争取到辽东镇总兵的位置,也应该帮助方振山趁机获取更多实权与地位。
这也是李世杰的心中想法,闻言之后也就更无迟疑,连连点头道:“赵阁臣放心,卑职明白您的意思了,李家今后一定会与方督抚继续保持联系的。”
赵俊臣含笑点头,然后则是刻意抬头,看了一眼帐外的夜色。
在召见李世杰之前,赵俊臣已经陆续秘密会见了吴应熊、徐郃、甘成等人,皆是耗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此时已是夜色深沉、明月高悬。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动作之后,李世杰也是知趣,当即就不再多言,迅速向赵俊臣告辞离开了。
赵俊臣当然是不会挽留,稍稍抚慰几句之后,就任由李世杰离开了。
等到李世杰告辞离开之后,赵俊臣终于是卸下了面具伪装,收敛了面庞笑意,换上了一脸疲态,靠着椅背抬手轻轻搓按着头部的太阳穴位置。
*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赵俊臣很善于在密室之中决定胜负、在私会之际处理冲突,但这种方式也有弊处,那就是无法一劳永逸的解决顽疾,往往只是延缓了各项隐患的爆发时机罢了,许多时候还会造成各种隐患的进一步加深。
相较而言,公开矛盾、直接冲突的做法固然是风险更大,但也更容易大破大立、彻底拔除隐患。
这一晚,赵俊臣经过了几场密室会谈之后,固然是暂时稳住了辽东境内的各方势力,但也暗中让渡了许多好处,许诺自己未来会向他们倾斜大量资源,帮助他们进一步稳固权势地位。
就譬如赵俊臣刚才与李世杰的这场谈话,看似是风淡云轻,但实际上则是代表着赵俊臣与李家将门之间已经达成了了默契,李家将门将会全力支持赵俊臣在辽东境内的各项计划,而赵俊臣也会暗中协助李家将门重返前台、让李家将门有机会再次入主辽东镇。
这种默契,短期来看固然是有许多好处,但长期来看无疑是增加了辽东地区的隐患与变数。
“唉!辽东地区的各种顽疾皆已是根深蒂固,我也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可惜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也没有那么多的余力……必须要暂时稳住这些军阀与勋贵,争取他们的全力配合,至少在辽饷改革彻底落实之前,还需要继续留着他们,否则不论是辽饷改革的事情,还是联合建州女真远渡日本取粮的事情,皆是会遇到更多变数……”….喃喃自语之间,赵俊臣表情间既是无奈,也是厌恶。
无论是山海关吴家,还是辽东镇的那几位参将,又或是李家将门,赵俊臣皆是没有任何好感,心中充满了鄙夷之意,甚至还把他们视为是未来的边疆隐患。
但最终,赵俊臣只是轻轻摇头,已经不再多想这些事情了。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赵俊臣还需要再等待四五年时间的酝酿与布局,才能真正有时间与余力彻底解决辽东境内的各项隐患与顽疾。
而根据赵俊臣的未来计划,等到四五年时间之后,赵俊臣已经与德庆皇帝彻底决裂,也已经决出了胜负,最终结果或者是满盘皆输、身败名裂,幸运的话还可以远逃异乡,不幸的话则是身首异处;又或者是已经独掌大权、一手遮天,让整个明朝换了乾坤……
若是前者,辽东地区就算是彻底糜烂也早已经与赵俊臣再无关系;若是后者,以赵俊臣的手段,以及他到时候所拥有的力量,再加上辽东局势的酝酿,想要一举解决辽东地区的隐患与顽疾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总而言之,对于赵俊臣而言,经过这一系列的私会交涉之后,辽东镇的种种事情皆已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完全没必要继续自扰。
“现在我再怎样多想也没用,不妨是让自己稍稍轻松一下……接下来只需是再等一下西门盛那边的消息,然后就可以安心启程离开辽东了……”
喃喃自语之际,赵俊臣伸展了一下懒腰,心情也放松了许多,随后就起身离开了座位,向着后帐卧室走去。
*
时间很快就已是第二天清晨。
赵俊臣这一夜睡的很沉,当他起床之际竟已是接近辰时。
而赵俊臣起床之后,正在梳洗更衣之际,就收到了最新军情,说是抚顺关外的建州女真已经陆续撤退,很快就会离开大明疆土。
与此同时,西门盛则是根本没有经过吴应熊与徐郃等人的同意,就强行召拢了一批还愿意听命于他的北路守军,然后就率军一路尾随建州女真,负责监视建州女真的退兵,顺便是收复失地。
西门盛的这般做法自然是不符合军规,但考虑到赵俊臣与西门盛在救兵镇所爆发的那场激烈冲突,吴应熊与徐郃皆是没有表达异议,算是默认了西门盛的擅自行动。
收到这些消息之后,赵俊臣不由是微微一笑,似乎已经看到了吴应熊、徐郃等人接下来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模样。
昨天晚上,赵俊臣为了避免引起猜疑,秘密会见各方势力的时候唯独漏掉了西门盛一人,依然是摆出一副与西门盛势同水火的模样,但赵俊臣相信姜泉现在已经向西门盛讲清楚了事情缘由,也相信西门盛很清楚自己接下来应该如何做才能争取最大利益。
所以,赵俊臣只需是静静等待好戏上场即可。
于是,赵俊臣也就不动神色的随着全军离开了山谷,向着抚顺关方向挺进。
再等到赵俊臣随军抵达抚顺关之后,还不待全军将士进行休整,就收到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大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
……
.
虫豸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摄政大明 第1360章.惊天变局.
……
……
闻言之后,赵俊臣不由是表情严肃。
前方就是锦州境内,往西再走不到一天行程就可以抵达锦州大营,许庆彦明明是可以安心留在锦州大营等待赵俊臣抵达之后再禀报消息,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他偏偏是派出一位信使等候在必经之路的官道岔口,想要提前向赵俊臣禀报消息……
这显然是意味着,许庆彦所禀报的消息极为重要,也极为紧迫。
赵俊臣不敢怠慢,连忙召来那位信使相见。
等到禁军护卫把那位信使带到眼前之后,赵俊臣一看果然是自己府中的一位心腹护院,经常跟在许庆彦身边做事,赵俊臣也就再无怀疑,立刻是索要密信仔细翻阅。
密信之中也确实是许庆彦的笔迹,密密麻麻写满了两张信纸,皆是近期以来的各种消息,这些消息的来源之处各有不同,有些消息来自于京城、有些消息来自于兴州、有些消息来自于锦州大营、甚至还有南京方面的消息,内容更是有好有坏、有喜有忧。
看着密信之中的各项消息,赵俊臣也不由是表情变幻,时而欢喜、时而皱眉、时而严肃、时而欣慰。
最终,赵俊臣把这封密信仔细收进怀中,抬头望向西南京城方向,皱眉沉思不语。
另一边,方振山看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之后,小心翼翼的询问道:“赵阁臣,可是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
赵俊臣终于回神,转头看了方振山一眼之后,也几乎是没有任何隐瞒,道:“最近这些天,就在咱们滞留于前线之际,辽东以外的各地陆续发生了许多大事,许庆彦一直留在锦州大营,所以就提前收到了消息,又因为这些消息皆是关系重大,而且他如今已是先行一步离开了锦州大营、赶去了兴州方向,所以就为本阁留下了这封密信、向本阁通报消息。”
顿了顿后,不待方振山再次追问,赵俊臣就坦然相告道:“这些消息有好有坏,好消息有二,其一是京城那边传来消息,本阁的妾室如意夫人,不久前为本阁诞下了一女……这也是本阁的长女,哈哈!本阁有后了!一个女儿!”
说话间,赵俊臣满脸红光、喜意难耐,但又带着一丝惋惜与愧疚——在方茹分娩之际,他终究还是没能陪在身边、亲眼见证。
看到赵俊臣的狂喜之态,方振山则是有些不以为然。
只是一个女儿罢了,毕竟不是儿子,也不是正室所生,这也能算是有后?
但方振山转念一想,很快就面现喜色,连连恭贺道:“恭喜阁臣!贺喜阁臣!既然您的妾室现在可以诞下一女,那您的正室与其他妾室将来也就可以为您诞下男婴,或迟或早的事情罢了!”
这般说法不仅是方振山的真实想法,恐怕也是赵俊臣的朋党与拥趸们的普遍想法。
因为赵俊臣迟迟没有一儿半女,他的朝野拥趸们也皆是隐隐有所不安,甚至还暗暗怀疑赵俊臣的生育能力是否存有问题。
若是赵俊臣无法生育,那就意味着无人可以继承赵俊臣的财富与影响力,赵家的兴旺也只会昙花一现,迟早都要彻底衰落消亡,绝无可能成为豪族勋贵,也就无法世代照拂赵俊臣的拥趸与朋党,自然是一大隐忧。
而现在,既然赵俊臣的妾室可以诞下一女,那就意味着赵俊臣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迟早都会有儿孙继承家业,赵家也就有希望变成举足轻重、代代相传的世家勋贵,对于赵俊臣的拥趸与朋党们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看到方振山这个时候只是考虑着儿女之别,根本无法理解自己的真实心情,赵俊臣不由是有些扫兴。
虽然无法摆脱这个时代的影响,赵俊臣也认为自己有一个儿子更好,但从本心来讲,赵俊臣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甚至更喜欢有一个女儿当自己的贴身小棉袄。
但最终,赵俊臣并没有展现不满,只是微笑点头道:“正是如此,本阁迟早会有儿子……至于第二个好消息,是兴州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说是兴州民变已经彻底平定了……而许庆彦收到消息之后,就率先离开了锦州大营、赶去了兴州。”
方振山微微一愣,道:“许小哥竟是自行离开了锦州大营?但兴州民变的顺利平息,确实是一件好事。”
赵俊臣点头解释道:“许庆彦自行离开锦州大营赶去兴州,是因为他料定本阁接下来必然是行程紧迫,无法在兴州境内耽搁太久,必须要尽快返回京城中枢,所以他就率先赶去兴州,想要提前为本阁打探一下当地的具体情况,再等到本阁赶到兴州之后,也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许小哥他为何会料定阁臣接下来行程紧迫?难道还发生了别的什么大事?”
“那就与另外两个坏消息有关了。”
说话间,赵俊臣的心情既是凝重,又是欣慰。
经历了绑架何宇的事情之后,许庆彦果然是肉眼可见的成熟了许多。
若是从前,许庆彦收到消息之后,只会尽快把消息转达给赵俊臣罢了,但若是没有赵俊臣的明确指示,他也不会想办法主动为赵俊臣排难解忧。
但现在,许庆彦则是开始主动思索事情的轻重缓急了,也开始全力以赴的主动做事了,做事之际更是愈发的果断担当、思虑周详。
“却不知,那两个坏消息是指……”方振山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赵俊臣冲着方振山宽慰一笑,道:“不必紧张,说它们是坏消息,只是针对于朝廷局势之稳定、以及大明皇室之声望,与本阁并无太大关系,实际上……对本阁而言,这两个坏消息也未必就真是坏消息。”
“哦?还望阁臣赐教。”
赵俊臣轻轻点头之后,就向方振山透漏了更多消息。
讲诉之际,赵俊臣的表情依然澹定平静,但他所透漏的那些消息,却皆是令人心惊。
“首先是太子殿下,他与藩王们的激烈冲突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逼着钦差把他堵在了衡阳城,但太子殿下很快就脱身逃走了,想要秘密潜回京城中枢,也不知道他秘密潜回京城之后究竟是想要做些什么……
但他在秘密潜回京城途中,身边只带着寥寥几名亲信,所以刚刚进入北直隶境内就让锦衣卫发现了行踪,也就再次被控制了起来!陛下闻知消息之后,当然是勃然大怒,直接就把太子殿下监禁于东宫之中……”
说到这里,赵俊臣目光闪烁、若有所思,道:“也许,太子殿下很快就会遭到废黜了!”
闻言之后,方振山自然是大为震惊!
废黜储君,这绝对是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
但转念一想,方振山又有些颓然与不甘,因为他发现这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实际上与他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只是一个辽东督抚同知罢了,不仅是治下辖区远离京城中枢,而且权力地位也是远远不足,所以就算是天塌下来,也很难砸到他头上。
想到这里,方振山的野心不由是愈发炽热,急切想要为自己争取到更高地位。
他宁愿当一个天塌下来之后会被砸到脑袋的高个子,也不愿意做一个看似无忧、只能旁观的矮子。
但随后,方振山还是忍不住追问道:“那您认为……下一任储君太子将会是谁?据说七皇子殿下不仅是深受圣卷,而且朝野风评也是极佳,会不会是由七皇子接任储君之位?”
注意到方振山表情间的颓然与不甘,赵俊臣满意点头。
虽然在赵俊臣的心目之中,方振山也不是未来执掌辽东镇的最佳人选,但相较于西门盛,方振山无疑是人格更加完整,意志更为坚定,还拥有更强烈的野心,他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需要做些什么,也就可以为赵俊臣提供更多助力,而且只需是摸透了方振山的思路与意图,相较于西门盛也更容易控制。
下一刻,赵俊臣则是似笑非笑的摇头道:“让七皇子接承储位?若是几个月之前,倒也算是板上钉钉,但现在……却也未必!因为南直隶那边也同样传来了一个坏消息,七皇子他在前往南京祭祖期间,擅自插手干涉了南京六部的事情,而且还把事情给完全搞砸了,如今正受到南京士子们的勐烈抨击,可谓是焦头烂额,这无疑是重创了他的朝野风评,也让他迟迟无法返回京城,如果他不能顺利摆平这场风波,也未必就可以顺利接任储位!”
说到这里,赵俊臣又忍不住摇头轻叹,道:“周首辅的手段眼光,果然是高绝无双,他这一套连环计施展下来,还真就让七皇子主动跳进坑里去了。”
方振山忍不住追问道:“七皇子是如何搞砸事情的?这件事情又与周首辅有何关系?”
这一次,赵俊臣并没有详细解释,反而是话锋一转,道:“总而言之,京城中枢目前可谓是多事之秋,说是地动山摇也不为过!南京之乱、太子受锢、辽东边患、兴州民变,各种各样的大事几乎是同时发生,陛下与百官们也皆是焦头烂额、争论不休,朝野局势更是动荡不安……所以,本阁必须要尽快返回京城才行!”
说完,赵俊臣先是询问了道路方向,然后就挥手道:“方督抚,咱们二人就此别过了!本阁原本是想要首先向西赶至锦州大营,与许庆彦他们汇合之后再奔往西南方向,通过陆路官道离开辽东……
但现在,本阁行程紧迫,必须要抓紧时间,所以接下来将会向南而行,赶去锦州南部的锦县,那里有一处渔港面向渤海,许庆彦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两条海船,本阁将会乘船直达山海关,然后就可以迅速赶至兴州境内处理民变的后续事宜,这样一来至少可以缩减三五天行程!”
见到赵俊臣的急切态度,方振山也不敢继续纠缠挽留,连连点头道:“既然如此,下官自然是不敢耽搁赵阁臣的时间,还望赵阁臣一路小心,返回京城之后也是逢凶化吉、万事如意!至于辽东的事情,您安心就是,下官心中有数,遇事之后也会与黄按察使他们进行商议。”
说话间,官道岔口已是遥遥在望,往西是锦州城与锦州大营,往南则是锦县与锦县渔港。
赵俊臣可谓是雷厉风行,看到方振山的下马相送之后,也只是稍稍向方振山拱手回礼,然后就调转马头,率着麾下护卫迅速往南奔去。
*
与方振山谈话之际,赵俊臣的态度看似坦诚,毫无保留的公开了所有机密消息。
但实际上,许庆彦交给赵俊臣的密信之中,不仅是只有方茹诞女、兴州民变平定、太子受到监禁、以及七皇子朱和坚在南京城遇到麻烦这四个消息。
除此之外,许庆彦还在密信之中向赵俊臣通报了另外两项消息。
这两项消息更为机密,也更为关键,所以赵俊臣就刻意隐瞒了下来。
其一是锦州大营的局势变化。
根据许庆彦的说法,他留在锦州大营的这段时间,陆续做了许多事情,不仅是进一步笼络了辽东铁骑千户邬霁云,也帮着邬霁云与锦州境内的各方势力拉近了关系,让邬霁云陆续取得了另一位辽东铁骑千户闫震、辽东巡抚王世臻、监军太监姚让、以及辽东按察使黄珂等人的鼎力支持,还利用锦州大营的军库物资,协助邬霁云收拢了许多何宇旧部。
这样一来,邬霁云就变成了锦州大营之中最为举足轻重的武官,虽然他并没有率军赶往抚顺前线杀敌建功,但也及时平息了前任锦州守备彭纪的“叛乱”,所以依然是很有希望接任锦州守备的位置。
而一旦是让邬霁云顺利接任锦州守备之位,就相当于是让赵俊臣暗中控制了辽东镇的大本营,再加上辽饷改革计划的逐步落实、以及赵俊臣留在辽东境内的各种布置……相信再过三五年时间,赵俊臣就可以逐渐驯服辽东镇这个庞然大物了。
与此同时,赵俊臣从锦州大营军库之中所收刮的天量黄金,也已经让许庆彦提前送到了锦县渔港,现在皆已是装船完毕,就等着赵俊臣抵达渔港之后亲自押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