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老朱的声音,在寝宫之中回荡。

    “治国最忌讳反复无常,身为君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就偏听偏信!事前,要深思熟虑,权衡周延。事后呢,则要心志坚定!绝不可轻易改变!父皇能坐上龙椅,靠的就是这两样,你是朕的长子,从小朕就给你挑选最好的先生,悉心教导。朕的苦心,你能领会吗”

    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朱标,眼圈泛红,说不感动,那是假的。和别的雄主在立储问题上,犹犹豫豫,放任儿子们乱斗不同,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立朱标为世子,并且让大儒宋濂教导他。

     




第15章 敲诈小能手
    “你不会是记错了吧”刘淳小声对柳三道。

    三爷把眼睛一横,“小兔崽子,你爹是干什么的这块地我没心思管是真的,可要说我记不准,未免也太小瞧我了。”

    刘淳眼珠转了转,笑道:“那这么说,他们是侵占咱们家的田了,按照《大诰》的规定,该怎么收拾他们”

    刘淳的眼睛发亮,迫不及待想要试验一下,老朱同志的法令,是不是真的那么有用!

    都说朱元璋是对老百姓最好的帝王,这句话可不是空口白牙,随便说说的。

    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童年时候,饱受摧残,一家人走私逃亡,惨得不得了。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千方百计,防止官吏欺压良善。

    首先,官吏负责征收钱粮,经常巧立名目,弄一大堆的苛捐杂税,敲骨吸髓。

    老朱针锋相对,设立粮长负责收田赋,他把天下分成若干的粮区,在其中挑选丁多粮多的人家,担任粮长,负责将粮区的田赋送入太仓。

    凡是完成情况好的,老朱会亲自召见,给予赏赐,甚至直接给官做。

    把官吏和征税分开,自然斩断了贪污的爪子。

    老朱还几次修订《大诰》,和那些枯燥乏味的律令条文不同,朱元璋亲自修订的大诰,言语直白,而且是以案例为主。通俗易懂。

    其中罗列了诽谤皇帝、结党乱政、官吏玩忽职守、滥设吏卒、贪赃受贿、科敛害民、侵吞钱粮等等罪行。

    光是贪污的罪案占全部罪案的一半左右,包括酷敛百姓,贪污税粮案;放卖官差,私役丁夫案;妄取扰民,私吞商税案;谎报灾情,侵没赈济案;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贪赃受贿案。

    这类罪犯皆处以重刑。起解官物,卖富差贫者,族诛;贪赃纳贿、说事过钱者,凌迟处死;盗卖仓粮者,墨面文身,挑筋去膝盖,还有著名的“人皮枕头”,无不彰显乱世用重典的思路。

    光是有法令还不行,朱元璋规定,家家户户,凡是大明的子民,人手一本《大诰》,还下旨各地的官学,要向老百姓宣讲大诰内容。

    更让人叫绝的是,朱元璋甚至赋予了百姓捉拿官吏的权力!

    假如官吏到乡下为非作歹,当地的族老可以将犯罪官吏抓起来,交给上级衙门处置,如果上司衙门不顶用,还能直接扭送京城,敲响午门外的鸣冤鼓,把老朱找出来主持公道。

    当然了,这种极端情况很难发生,不过朱元璋摆出了态度,对贪官污吏,绝不姑息。有皇帝撑腰,明初的老百姓胆子是很大的。

    加之王朝初创,土地平均,家家户户,都有点田产,而豪商大户又十分有限,官绅被老朱杀了个够呛,

    总体来说,明初很平和,平等,是个标准的“橄榄形”社会,试想一下,连皇帝都那么亲民,其他人还敢太过分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每一处都是那么和谐。

    就拿北平来说,自从当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此后这片区域,一直处于蛮夷的统治之下。

    契丹、金国、蒙古,前后几百年的时间,北平周围的汉人胡化严重,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

    老朱不断向北平移民,就是要改变人口结构,巩固边疆。

    整个北平一带,情况不断好转,可也有一些胆大妄为之徒。

    就比如眼前的吕家!

    “你们睁开眼睛瞧瞧,这里是谁的土地赶快离开,小心吃官司!”刘淳抱着肩膀,气势十足道。没法子,三爷懒得费吐沫,只能让他这个儿子来。

    吕家的那个老者眉头微皱,柳三好几年没有耕种土地,他就想顺势弄到自家的手里,却没有料到,居然跟柳三撞在了一起。

    老者有点迟疑,那个年轻书生却道:“伯父,别怕,我认识这个小兔崽子!”他咬牙切齿道:“他是锦衣卫帮闲的!”

    所谓帮闲,就是大户人家豢养的食客,没事的时候,消遣取乐,偶尔也充当打手。

    那一天刘淳替锦衣卫仗义执言,把姓吕的吓得落荒而逃。

    事后姓吕的才知道,原来就在当天,朝廷又降下了旨意,连同锦衣卫一起给废了!

    他那个懊恼啊!

    恨不得找个没人的地方,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怎么那么胆小

    要是扛住了,痛骂锦衣卫,没准一下成名,他大哥是北平的生员,自己若是能挤进县学,他们吕家就够得着士人的边了!

    都怪自己胆气不够!

    这一次,一定要硬起来!

    他几步冲出来,叉着腰,撇着嘴,神气十足!

    “小子,锦衣卫完蛋了,你的靠山没了!”吕书生朗声道:“识相的赶快滚蛋,这片荒地都是我们吕家的,要是不识相,少不得要皮肉受苦!”

    他冲着两边的打手叫嚣道:“别怕,他们仗着锦衣卫撑腰,锦衣卫完蛋了,他们也好不了!大家一起上,给我狠狠打,打死锦衣卫的走狗!”

    吕书生猖狂大叫,全然没把父子俩放在眼里。

    刘淳数了一下,吕家的人有七个,都说双拳难敌四手,也不知



第16章 传说中的投献
    朱能大老远追到了白羊口,父子俩可不能亏待人家,这不,三爷出钱,在村子里买了一只羊,几个燕王府的护卫亲自动手,就在柳三的破院子里炖羊肉吃。

    父子俩跟朱能坐在房舍闲谈。

    这座草房是几年前盖的,只有三间,一明两暗,由于没人打理,东边的一间已经倒了,他们只能在西边待着。

    刘淳眼珠转了转,对柳三道:“吕家晚上就会把钱送过来,我看应该先把院子整修一下,重新盖房,弄得气派宽敞一点,住着也舒服。”

    柳三表示赞同,过去他就是太随意了,太不在乎了,弄个舒坦的窝,就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才是当务之急!

    倒是朱能,他笑道:“柳小哥,要我说你就去王府算了,大公子可是为了你,没少在王爷面前说好话。王爷又十分赏识你这位郭氏传人,跟着王爷,绝对是前途无量!”

    朱能没有预见未来的本事,他就是个普通的护卫,结果被朱棣提拔为千户,在他看来,这就是一步登天了,眼前的爷俩根本无从拒绝。

    可刘淳跟三爷,都不是这么看的。

    过去三爷或许还会在乎燕王的招揽,现在他想清楚了,唯有自己挣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然什么都靠着别人赏赐,一脚踢开的时候,屁都剩不下。

    至于刘淳虽然知道朱棣未来的成就,但他也不准备立刻靠过去,毕竟他和道衍那个和尚不同!

    郭氏传人!

    要靠着真本事吃饭的!

    “那个朱老哥。”刘淳道:“我们郭氏之学,最讲究务实,全是富国裕民的真东西。让我进王府,反而无从施展。不如就在乡下,有辽阔的土地,能够尽情挥洒,请王爷放心,只要我有什么成果,一定跟王爷分享。”

    朱能笑了,说实话,对这个”郭氏传人”,朱棣是保持着强烈的怀疑。

    道衍当天向刘淳请教《授时历》,请教招差法,刘淳的数学基础还算不错,他给老和尚讲了一大堆,道衍聪明绝顶不假,可他也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郭守敬在算学天文的造诣惊人,刘淳小小年纪,能懂得这些,自然是郭氏传人无疑。

    可朱棣想得更全面,刘淳十二三岁,朝廷大军在二十多年前,打进大都,郭家人就没了消息,是被杀了,还是逃到大漠,谁也不清楚。

    就算有人逃脱,一定能精通郭守敬的学问

    而且不但精通学问,还调教出一个厉害的传人,并且他们心念着中原,把十几岁的少年放回大明,为老朱家的江山贡献才智

    朱棣对这个故事保持强烈怀疑,毕竟郭守敬都心甘情愿当大元朝的忠臣,竭尽心力辅佐,他的后人又怎么会背叛祖宗呢

    朱棣的确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对刘淳的来历保持相当大的怀疑。

    不过朱棣却没有出手,一来刘淳的确有些才华,朱棣不忍心扼杀一个少年。第二呢,柳三毕竟是锦衣卫,这里面有什么谋算,朱棣还看不透,所以他决定继续观察。

    作为心腹,朱能清楚燕王的想法。

    当刘淳提到郭氏之学的时候,朱能就好奇道:“柳小哥,你们郭氏的学问,到底是研究什么听道衍大师说,是天命变化,还是长生不老啊”

    刘淳连忙摆手,有些话可不能乱说的。

    “我们不懂天命,也不知道天数,我们研究的是天文,是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跟什么天命没有半点关系!至于长生不老,那更是无稽之谈了,我们只懂一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

    朱能听得似懂非懂,“还有别的吗”

    “有啊,比如我们还研究怎么让一亩地多产出粮食,在哪里能找到水源,如何冶炼更坚固的钢,按照什么样的比例能让火药的威力发挥最大……还有,雨雪云雾的成因,如何上天,如何下海,怎么能不靠着帆远航万里,不用牛驱动车辆,怎么坐着不动,把消息传到千里之外……”

    “等等!”

    朱能的脑袋都炸了,他眼珠子瞪得溜圆,吃惊怪叫道:“这,这不都是神仙手段吗还说你不懂长生不老”

    朱能向四处看看,突然冲到刘淳的面前,低低声音,神秘兮兮道:“那个柳兄弟,你会不会炼制那种吃了能让人力大无穷的丹药,你给我一丸,我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刘淳翻了翻白眼,这丫的想些什么啊

    “朱老哥,我们的学问叫做数理化,你想要丹药,去观里找道士去,不过我可提醒你,他们的丹药基本上都是重金属超标,能吃死人的!”

    “重金属



第17章 锦衣卫不会白死的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白天还牛气冲天的吕家,转眼就认输了。而且还认得彻彻底底,拿点钱粮算什么直接把田契送来了。

    要一百,给一万!

    刘淳的厚道劲儿又来了,这么乖觉,让老子怎么下手啊

    苦恼!

    三爷是老江湖,身在锦衣卫,耳濡目染,他见得太多了。姓吕的不大不小,算是一方富户。就冲他能拿出五百两银子,也算是一方豪强了。

    毕竟当下是国初,北平周围又相对荒凉。整个城中,都未必有多少人能拿得出这么多钱!

    三爷眼睛眯缝,根本没在乎钱和田契,而是问道:“你自称生员,可是考上了功名”

    他这一句话,也提醒了刘淳。

    对啊,生员是官学学生的自称,换句话说,这家伙已经考上了秀才,是有功名的人!

    别看老朱对文人挺狠的,但他也清楚,治国离不开文人,因此为了鼓励百姓读书,难得朱元璋大方了一次。

    凡是考中秀才,可以给家里两丁免役,家庭困难的,可以申请免粮,见官不用拜,遇到了案子,没有剥夺功名之前,不能用刑拷问。而且官府还给两名仆人照顾生活……这么说吧,老朱给的这些,已经够一个读书人舒舒服服过日子,安心读书,继续考功名了。

    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来免役免粮都是有数额限制的,结果发展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官绅不纳粮,不但自己不纳粮,连亲戚奴仆都不纳粮服役,好好的规矩,败坏殆尽,不怪财政枯竭了。

    刘淳微微打量吕长安,这家伙若有有功名在,应该不至于这么胆小,毕竟北平的读书人有限,个个都是宝贝,除非他还有更大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淳轻笑道:“吕秀才,我们都是粗人,可粗人也有粗人的好处,就是拿钱办事,说话算数!你出了这么大的价钱,究竟想让我们做什么,直接说就是了!”

    吕长安低着头,他的眉头挑起,看向了柳三。

    三爷哑然一笑,“这小子是我的儿子,而我,是锦衣卫的总旗!”

    此言一出,吕长安浑身震颤,冷汗流了下来,突然他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大声道:“生员有罪,恳请大人宽宥。生员愿意献上全部家产,只求活命。”

    三爷没有说话,还是刘淳继续问。

    “你有罪,什么罪”

    “我,我受了奸人蛊惑,诬告朱,朱千户!”

    旁边的朱能突然挑起眉头,什么意思这货敢惹燕王府的人当真是不要命了!朱能正想发作,这时候柳三猛地站起,冲到了吕长安的面前,探手揪住他的衣服,怒不可遏!

    “是你!你诬告朱湖朱千户!”

    当日,王参议带着人去查封锦衣卫衙门,把所有人押出来的时候,就对朱湖说过,要让他去衙门接受审问。

    谁都知道那是凭空捏造的,只是想不到,居然是吕家干的!

    三爷怒了!

    朱湖兢兢业业的一个人,虽然贵为锦衣卫千户,但从来没有仗势欺人,处处守着本分。偏偏这边裁撤锦衣卫,那边案子就来了,朱湖不愿意被人糟蹋欺凌,唯有断然一死!

    三爷揪着吕长安,愣是把他提了起来,“兔崽子,我要你给朱千户抵命!”三爷把吕长安高高举起,眉头倒竖,下一秒就要摔死他。

    刘淳同样黑着脸,朱湖死得太惨了,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他一个生员,没有人授意,哪里敢诬告锦衣卫千户。”刘淳对着吕长安喝道:“说,是谁让你干的”
1...45678...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