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吕长安还在半空中,手脚乱动,活像是一个被翻过来的乌龟,他吓得快昏过去了。

    “是,是王堂,就是那个参议王堂,他让我去告朱湖。”

    刘淳哼道:“你跟姓王的很熟是怎么认识的”

    “是,是在一次文会认识的,小的写了一篇文章,请求宗师点评,王堂当时在场,夸了我两句,后来小人送给了他两支老山参,还有一件皮裘。”

    许多文官到了任上,就喜欢组织文会,诗词唱和,既能玩乐,又能扬名。很多千古名篇就出自这种文会,比如《滕王




第18章 郭守敬的宝箱
    柳家只有三间破房子,朱能索性带着弟兄们,把吕家给霸占了,充作临时的军营,燕王有命,休息一晚,就要赶回北平。

    刘淳和柳三并没有去吕家,依旧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刘淳现在满心想的都是怎么把这个家弄得像样一点。

    “首先要整修房屋,用砖瓦盖房子,结实!地基最好用条石,来个万年牢!前面种槐树,后面种柳树,前槐后柳,不种自有!还有,要建个大粮仓,堆满了粮食,至少要能吃三年。再挖个菜窖,存些蔬菜,过冬用的……”

    刘淳絮絮叨叨说着,三爷只是微笑点头,儿子描述的家,很符合他的期盼,甚至超出了预计,小家伙想的比自己周全!

    “真想看到这样的家啊!”三爷憧憬道,只是眼神迷离,似乎有种求之不得的痛苦。

    “这有什么难的,几个月之内,我就能弄好!别忘了,吕家送了那么多银子,足够把房子翻修十遍啊!”

    三爷笑了,他伸出大手,摸了摸刘淳的头顶,粗粝的大手刮过细嫩的皮肤,弄得火辣辣的疼!

    “你啊,到底还是个孩子。”

    三爷发出这一声感慨,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你还记得不,当初我说要把锦衣卫的位置传给你”

    刘淳无语,“才几天的功夫,我怎么会忘了!朱能可是说了,圣人恢复了锦衣卫,还升任你当百户,不趁机威风几天多亏本啊!”

    “威风个屁!”

    三爷突然冲到了刘淳的面前,恶狠狠道:“小兔崽子,你是真傻,还是假傻燕王为什么急吼吼派朱能过来那个朱能为什么一口答应,帮着咱们抄了吕家,还要拿下王堂,为什么”

    “为……为了讨好锦衣卫呗!”刘淳笑嘻嘻道:“这次北平布政使衙门逼死了一个锦衣卫千户,折他们一个参议,礼尚往来,谁也不吃亏!”

    三爷重重叹口气,“傻小子,这只是一层意思!陛下看到了我的军报,肯定要对鞑子用兵。燕王朱棣勇猛好武,此番随军出征,他是想要大显身手!”

    刘淳很自然点头,“没错,可跟我们什么关系”

    “唉!”

    三爷真是气坏了,这个臭小子,有时聪明,可有时也糊涂。

    “堂堂燕王,高高在上,偏偏对咱们父子如此青睐,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身为锦衣卫,探查军情,为大军开道,是职分所在,义不容辞!”

    话说到了这份上,刘淳哪里还能不明白。

    身为一个上位者,对下面的人好,可未必是好事情。

    比如那位大将吴起,给手下的士兵吸出伤口的脓水,士兵的母亲听到,顿时痛哭,她的儿子死定了!

    没错,人家主帅掏心掏肺对待你,身为一个小兵,除了卖命,还有别的选择吗果不其然,那个小兵就战死了。

    柳三几次深入草原,探查军情,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这次大军行动,他也没法幸免。

    “唉……过去的时候,遇到事情,我柳三唯恐落后于人,可现在我他娘的怕了!”三爷狠狠一锤榆木桌子,震得灰尘扬起。

    “干我们这行,舍生忘死,才能死里逃生。还未出发,就未战先却,我怕是……回不来了!”

    三爷努力控制着情绪,可他的迟疑、迷茫,依旧控制不住。

    柳三不怕死!

    就拿刚刚过去的这一次来说,他带着情报回来,中途遇到了北元骑兵,两个弟兄战死,他仓皇之间,离开了原来的道路,跑到了深山老林,才跟刘淳相遇。

    险些就丢了性命。

    可三爷不后悔,大丈夫,死得其所!

    问题是这一次废除锦衣卫,对三爷的伤害太大了,他不想死的不值得!

    话又说回来,朱棣巴巴派朱能过来,三爷能躲得过吗

    黑洞洞的屋子里,只剩下父子俩沉重的呼吸声,还是三爷先打破了沉寂。

    “小子,你我父子虽然时间不长,可也算是患难与共,你帮着我出了深山,那天又请来了燕王……假如,有那么一天……我这个百户是你的了,可你小子记着,千万别傻乎乎往前冲,要多几个心眼。白羊口虽小,胜在无风无雨。吕家完蛋了,你把他们家的产业弄到手,老老实实当个富家翁。”

    三爷伸出长大的手臂,像是老母鸡,护着自己的崽子,又是疼惜,又是告诫,“小子,过几年,你就娶个媳妇,别嫌村姑不好看,能生儿子最重要!你给我记着,老大一定要姓柳,不然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哈哈哈!”

    三爷突然大笑,“我也算后继有人,什么都不怕了!”

    “我怕!”

    刘淳猛地探手,揪住柳三的腰牌,一把抢在了手里。“你不想当锦衣卫,现在就给我!不就是要探查军情吗让我去!”

    &nb



第19章 朱高炽的孝心
    朱能陪着柳家父子,赶回北平。

    这家伙眼睛红红的,昨天夜里根本没睡好,辗转反侧了一夜,倒不是吕家的房舍不舒服,像他这样的武人,哪怕在野地宿营,也能睡得香甜。关键是刘淳说得那些话,让他匪夷所思,飞天遁地,千里传音,简直跟话本上写的似的。

    郭氏之学真的有这么厉害

    朱能当下还不到二十岁,正是好奇心十足的年纪。他爹就是武夫,从小到大,跟着老爹习武,到了十四五岁,就随军打仗,最近才承袭老爹的位置,当了千户。

    朱能了解的东西,仅限于军营打仗,对付吕家,他也只能想到军中黑吃黑的方法,而刘淳的话,给他揭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一路上,他不断偷看刘淳,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刘淳有所觉察,突然回头一笑,“朱千户,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呗,咱们都是老朋友了。”

    朱能咽了口吐沫,伸长了脖子,试探道:“那个,柳小哥,你到底学的是什么东西,能不能给我讲讲……说一点就成。”他又挠了挠头,憨笑道:“你别怕,我这个人脑子很笨,就听一个乐子,不会传出去的。”

    刘淳大笑,“朱千户,你这就错了,我们郭氏之学,研究的是真理,什么叫真理,就是不管任何人,只要按照相同的方法,都能得出一样的结论。我们和那些儒生不一样,不存在什么见仁见智,模棱两可的问题。”

    刘淳骑在马上,突然指了指远处的一个亭子。

    “朱千户,你瞧。”

    朱能闪目看去,就是个亭子而已,忍不住皱眉道:“有什么稀奇的难道是你变出来的”

    这位是掉到神鬼窟窿里,拉不出来了。

    刘淳摇头道:“我是说你先看到了什么是整个亭子,还是亭子的顶部”

    “这个……自然是顶部,就像是鞑子的骑兵,离着远处,一定是先看到他们的旗号,然后是人,最后才是战马……没错吧”

    刘淳道:“朱千户,你说的当然没错,可你想过没有,假如地是平的,由远而近,物体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先露出上面,然后才是下面,你想想,这说明什么”

    朱能的脑袋开始不够用了,“这个……说明什么”

    “说明地是有弧度的!”刘淳左手弯曲,右手两根手指充当两腿,给朱能演示了由远而近的过程,然后笑道:“如果每一处都符合这个规律,就只有一种解释,我们是站在一个具体的球体上面!”

    “什么”

    朱能差点从马背上摔下去,“我说柳小哥,你胡说什么我们怎么可能站在球上那个球该多大谁能踢得了”

    刘淳哭笑不得,“这就是我们郭氏之学研究的东西,我们不但认为脚下是个球,这个球还在转动。正因为球在转动,所以才有了一年四季,《授时历》也就是这么来的!”

    刘淳说完之后,继续打马向前,朱能则是一脸的懵逼……不会吧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可他又看了看越来越近的十里长亭,的确亭子的中间出现了,再往前,底座出现了……这怎么解释如果是平的,的确应该一眼就看到上下,而不是逐渐露出来!

    可,可刘淳讲得太匪夷所思了,这位未来的国公爷,陷入了天人交战之中。是相信理智,还是相信多年的经验……这个该死的郭氏之学,还真是害人!

    朱能迷迷糊糊,回到了燕王府,见到了朱棣。

    才几天的功夫,朱棣仿佛高大了一圈,精神更加充足,气势也更加威严。锦衣卫一事,他及时通禀军情,虽然老朱没有直接嘉奖什么,但是让他随着几位名将一起出征,那就是最大的奖赏!

    最早就藩的兄弟当中,他是第一个!

    不到三十的人,谁还没有点野心,更何况是朱棣!

    老朱二十几个儿子,同为皇家血脉,到底谁才最像父皇,还是要好好争一争的!

    见到柳三和刘淳父子,朱棣没有摆架子,而是赐座,等他们坐下,朱老四就开门见山。

    “柳百户,圣人降下旨意,大军云集,准备讨伐北元,你为国立了大功。”顿了顿,朱棣又道:“不过辽东一带,朝廷并不熟悉,还需要探查道路,给大军当先锋。”

    朱棣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你再去跑一趟吧!

    谁让你熟悉情况呢!

    上面人动动嘴,下面人跑断腿。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能办成,自然有厚赏,可办不成,出了意外,少不得要死在草原上!

    放在过去,柳三是义无反顾,只是经过这次变故,他就犹豫了。

    刘淳猛地起身,站了出来,“启禀王爷,天降瑞宝,草民为燕王



第20章 吃是战斗力的保证
    朱棣是不大相信什么郭氏传人的,可看到了地图,也不由得不信。其实信与不信,他并不在乎,关口是这个人能不能用!

    就像那个道衍和尚,天天鼓动朱棣夺嫡,要说朱棣烦不烦他,当然烦,而且担心老和尚惹出麻烦,没法收拾。

    可问题是身边的武夫都是一根筋,还真就离不开一个足智多谋,精于算计的道衍!

    燕王想得很通透,谁还没有点秘密,只要这小子听话,还有本事,就当他是郭氏的传人又如何!

    想到这里,朱棣把筷子放下,对刘淳道:“你提到了军粮,不知道你那位祖师爷是怎么看军粮的”

    刘淳放下筷子,大模大样道:“兵法有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话固然是至理名言,可依我之见,还略显浅薄,没有深入做文章。”

    朱棣把嘴一瞥,毫不客气道:“怎么,连古人的兵法都瞧不上眼本王没见郭守敬有什么安邦定国的本事!”

    “那是祖师爷生不逢时!”刘淳笑道:“元鞑子昏聩无能,残暴不仁,贤才不能尽用,而一些才智之士,也不愿意为鞑子卖命。就拿我的师门来说,自祖师爷以下,还有好多有本事的前辈,只可惜没有赶上盛朝,空有一腔才学,无处施展。”

    朱棣朗声大笑,“这么说,你小子还挺有运气”

    “那是自然,大明天子,以布衣起家,杀伐四方,北赶大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论起功业,虽秦皇汉武不能相比,大明国势,远迈汉唐……”

    一旁的王妃徐妙云抿嘴笑道:“柳小郎的学问不知道怎么样,可是这嘴却是抹了蜜甜,还真够甜的。不过光会拍马屁,咱们王爷可是不喜欢听的,谁让他是个倔驴!”

    一句话,弄得朱棣老脸通红,却也无可奈何。当下是立国之初,多少还有些元代的风气,礼教并不是那么严密,而且徐氏是将门虎女,半点不怕朱棣,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出来陪客人。

    刘淳也强忍着笑,能看到永乐大帝吃瘪,还真是不容易。

    “那小子就说说军粮,斗胆请教王爷,可知道元鞑子吃什么”

    “自然是牛羊了。”朱棣随口道。

    刘淳点头,“他们把牛肉切条煮熟,抹上盐,挂起来风干,然后把肉干装到羊尿泡里面,做成一个个的球,系在马上,充作军粮。”

    听到刘淳的话,熊孩子朱高煦连忙捂住了鼻子,太恶心了,一股尿味,还怎么吃啊!

    倒是小胖墩,很有求知精神。

    “元鞑子为什么这么干他们是没有厨师吗做牛肉包子多好吃!”

    刘淳解释道:“牛肉干顶饿,又用盐淹透了,可以一边跑,一边嚼,不耽误行军。而且长途行军,肉干不易,包子可不行。另外鞑子在行军的时候,还喜欢带一些母马,口渴了,就喝马奶,能够避免水土不服。正是靠着这两样,鞑子才能一直向西打,打到了多瑙河哩!”

    “多瑙河我只听过黄河,洛河,淮河,多瑙河是什么河”朱高炽听得津津有味,好奇问道。

    “多瑙河是欧罗巴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当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一路灭国无数,横扫万里,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流域,西洋诸国战战兢兢,几乎亡国灭种。当时巴蜀的钓鱼城,军民一心,抗击鞑子,毙杀蒙古大汗蒙哥,统一的蒙古帝国遂不复存在。忽必烈占据大都,定国号为元……其余蒙古诸部,四分五裂,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进取精神,西洋诸国,总算能够苟延残喘。”

    刘淳在这边讲着,那边朱棣取出了郭守敬留下的地图,向西寻找,果然见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地名。

    郭守敬还留下了标注,那些地方是他根据大元朝国史馆资料整理的,并没有亲自前往查看云云……

    朱棣看了半晌,渐渐握紧了拳头。
1...56789...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