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吴三桂的这封上疏让保宁的非平西王属的文武官员都傻了眼,一个个向熟识的平西藩下将领打听平西王此奏的真实用意,但是那些平西藩下的将领却守口如瓶,没一个告诉他们真话的。
吴三桂上疏以后便闭门谢客静候清廷回音,平日里只与亲信幕僚方献廷下下棋。些闲话。这事传出来更惹得外面猜疑不定。
这日,吴三桂正和方献廷坐在书房下棋,棋下数盘,方献亭终是忍不住开口了,落下一子后,他看似随意的道:“王爷对此事究竟拿什么主意?”?
“上奏的疏稿你不是看了?本王就是那个意思。”吴三桂笑而不答。?
方献廷摇头道:“此疏一达朝廷,朝野恐怕要犯合计了。”?
“这原在意料之中,且由他吧。”吴三桂轻笑一声,落子而定。?
“王爷这子落得真是极妙。”方献宁一边执子亦落盘中,一边道:“生以为朝廷必定立即回复。眼下局面,四川这边朝廷除除了倚重王爷,只怕也没有别的路子好走。”?
闻言,吴三桂不置可否。没有答腔。从广州设满城一事上,吴三桂已经准确判断出广东必有大举动,届时湖南、四川也会跟着大动,朝廷是不会让他平西王真歇在保宁的。此次上疏所提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满足,故而他根本不担心清廷会因此奏疏对他吴生桂生出不满来。
方献亭又要开口话。一名侍卫急急走来禀告:“禀王爷,朝廷急使到,有紧急寄谕送来。”
闻言,吴三桂豁得站起,忙叫侍从给自己穿上官服,带着方献廷一同去大堂迎接。?
急使跪拜了吴三桂,呈上朝廷寄谕。吴三桂急忙打开,上面写道:?“钦命吴三桂节制四川、陕西两省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员弁,见谕即刻起兵!”?
急使退下后,方献廷难掩兴奋之sè,喜道:“朝廷果然十分倚重,王爷此去,两省军政大权尽归王爷,真是难得啊!”?
吴三桂心中十分兴奋,抚须微笑不语,退回二堂,转过暖廊,走回自己常住的靠近西花园的花厅。?宠妾陈圆圆给他送上一盏热茶,他接在手中,坐在太师椅上,还在思虑急谕。?
陈圆圆笑着道:“王爷这是怎么啦?累了一夭,也该早些歇息了。”?
吴三桂点点头,没有作声。?
陈圆圆掩口笑道:“听圣谕已点你出任钦差,还要节制四川、陕西两省,是真的么?”?
吴三桂看了宠妾一眼,面上泛起笑容:“哪一个耳报神告诉你的?”?
“府里谁不知道,还能瞒过我?王爷如何打算?几时出兵?”?
吴三桂叹了口气,道:“这自然不能瞒你,明日就出兵,只是又要和你分开了,我实在舍不下你呀!”?
陈圆圆望着他,也轻轻叹了口气,半晌幽幽他:“妾也不舍离开王爷,只是我早料到会有今日,我也知道你早就等着这一天。圆圆只盼三郎能早日得胜收兵……”着着,泪水涌上了她的眼眶。?
“圆圆……”
吴三桂目不转睛,眼中闪烁起qiáng烈的烫人的光芒,低声地轻唤着陈圆圆。?
陈圆圆低下头,悄声喊道:“三郎……”
话语未完,已被吴三桂一把抱住,陈圆圆倒在他的怀中。两个人紧紧地拥抱着,一动也不动,不知过了有多长时间,吴三桂猛然抱起了柔软的陈圆圆,大步朝卧室走去。?待到床前,吴三桂立时便觉腹下热烘烘、麻酥酥****蒸腾,早已按耐不住,将软得一滩泥似的陈圆圆摊在床上.
(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
离过年还有七天的时候,周士相在罗定任命的军情司大使张安从广州秘密抵达香山县治仁厚坊。⊙,他到的时候,周士相并不在城中,而是率近卫营往宁安都的前山寨去了。太平军留守仁厚坊的是葛义的震虏营,负责城中民政的则是新任香山知县廖瑞祥。
太平军是十一月十四日攻占香山县治仁厚坊的,此战击毙守军香山绿营把总周麻子以下200余人,俘虏营兵、民壮500余,另外还活捉了清廷任命的香山知县孙全正。不过这个孙知县比在良字都被俘的盐巡所大使郭绍有骨气得多,被俘后不但不肯投降,还百般大骂太平军,对周士相更是一口一个“贼秀才”,气得周士相命人将他拖到城外活埋了。
夺取仁厚坊后,周士相留葛义的震虏营守县城,铁毅的陷阵营往东攻占属香山的永乐、长乐等坊都,并且争取和躲在梧桐山、七娘山等山区的明残部取得联络,尽量收编这些抗清好汉。齐豪的炮兵营因为行动不便,加上炮手训练不足,周士相便让他率部驻防在离仁厚坊不远的德庆坊整训,以便能在后面的战事中发挥巨大作用。周士相自己则率近卫营攻占宁安都的前山寨。
前山寨是大明天启元年由广东巡抚衙门在香山境内所设的城寨,立寨同时又立参将府驻兵把守,此寨既是一座军事要塞,同时又是大明广东地方管理澳门和前山行政、外交事务的衙门所在。对此寨。周士相私底下在写给宋襄公的书信中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珠海。
清军攻占广州后不久。前山寨便被清军占领,因为前山寨有兼管澳门事务的权限,而清廷又自视为大明政权的继任者,故而广东总督衙门没有拆毁前山寨,而是继续派兵驻守,不过所委的不是前明的参将。而是千总。也不再隶属香山管,而是归广州府直管。
驻前山寨的绿营千总叫陈士奇,他率部参与了香山县城保卫战,城破之后他率残兵100余人逃回了前山寨。知道太平军已经向前山寨bī近后,陈士奇自知不敌,便命人焚毁了寨中所有文档,带领部下乘船出海逃往零丁洋,准备从珠江逃回广州去。他这一逃,太平军便是不经一战。不损一卒就夺取了前山寨。
夺取前山寨后,周士相原定立即和澳门佛郎机人接洽,但因太平军占领香山进展太快,各部之间距离拉得太长。境内还有小股清军散兵在乡间活动,各地之间通信不稳,故而周士相没有马上派人到澳门去,而是命令各营分别派兵到所属乡间肃清清军散兵,另外招兵买马扩充太平军。
从十一月初十渡江起,太平军夺取香山的过程堪称顺利,较大规模的战事除了攻占香山县治仁厚坊外。便是发生在良字都北部银瓶嘴山的遭击战,此战也让周士相和太平军上下刷新了对清军绿营兵战斗力的认知。
银瓶嘴山一战,太平军实际出动的只是奉命往北面警戒增城清军的邵成国部,该部只有勉qiáng能够在马上奔驰的46名骑兵。而对手从增城赶来援救良字都的绿营兵有1200人之多。
战斗还未开始,邵成国派出的探马就发现了由增城匆匆赶来的绿营,一开始邵成国并没有主动攻击绿营的念头,因为敌我双方兵力相差太大,不过就在他准备驱马将这一情报送回时,却发现来援的增城绿营队形十分紊乱,千余人的队伍竟然拖了四五里地之长,且带兵的游击不是骑马而是坐着四人抬的轿子时,邵成国改变了主意。
在清军通过银瓶山口快一半时,邵成国带着被他鼓足气劲,但仍是很害怕的部下们冲向了清军。突然冲出的邵成国部吓呆了清军,更吓呆了领兵的游击,让人可笑的一幕出现了,在太平军还没有冲近清军时,那个领兵的绿营游击就跳下了轿子,然后头也不回的向着来路拼命狂奔。
主将一跑,后果不想可知。最后的结果就是除了一半清军跑掉外,其余的清兵都跪地向只有40几人的邵成国部投降,这一幕又让刚才还胆大的邵国成吓到了,他一边派快马回良字都报讯,一边带着其余的部下监视这些清兵,以防他们发觉太平军的兵力远比他们少而发难。不过邵成国的担心显然是多此一举,直到闻讯赶来的陷阵营接管这批俘虏时,将近600人的清军俘虏在将近一个时辰内都没有人生过异心轻举妄动一下。
四十几人打败一千多人,还俘虏了对方一半,这个战绩让周士相和一干百户、试百户们都是傻了眼。事后审讯得知,原来驻增城的绿营兵是由原先的南海卫明军改编而来,领兵的游击也是原南海卫的千户。这帮人从前在南海卫时就是专门替卫里军官种田和打渔的,压根就没一个上过战场打过仗,甚至连剿灭海盗的战斗都没参加过。清军占领广州后,南海卫这帮农民加渔民根本不敢抵抗,便在卫里军官的带领下降了清军,被改编为驻防增城的绿营兵。良字都的马玉龙在得知太平军向良字都bī进后,除了往香山求救外,就是派人到增城报讯。
收到良字都被明军进犯的消息后,增城绿营千总,也就是原先的南海卫千户江双喜以为进犯良字都的不过是明军小股散兵,便抱着立功的心思点齐兵马一头朝良字都杀了过来。因为体胖的原因,江双喜骑不得马,一骑马就累得直喘,故而出行都是坐的四人轿子,马车都不行,因为太颠,他老人家受不了。结果功没立成,反损失了一半部下,若不是自家的几个家丁忠心护主,几个人抬着他跑,恐怕江游击这会多半也成了俘虏。
江双喜这个无能的增城游击自然不会让周士相产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到底有多少原广东的卫所明军被改编成了清军绿营。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二百六十六章 灭门
想知道广东境内有多少明军被改编成了绿营兵,就必须要有熟悉清军内情的人帮忙才行,而能知道这种情报的人物在清军中肯定身份不低,最少也是要参将以上的官员,又或是能够直接接触这种机密的二藩亲信幕僚才行。这种人物眼下太平军中还没有,但这个情报对于太平军又十分重要,因此周士相启动了张安这张牌。
当日鉴于情报工作的需求,周士相在罗定匆匆成立了军情司,让口舌伶俐的张安出任了军情司大使。不过军情司成立时,太平军马上要离开罗定南进香山,故而周士相没有jīng力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张安身上,对张安的军情司抱着的基本上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的打算。还好,张安带着周士相给他的银票到了肇庆后发展还算顺利,其在肇庆发展的下线宋英便冒着性命危险将高要城的情报传了出来,直接帮助周士相决策夺取了高要城。
其后因为困守新会,太平军对外的联络通道都被清军切断,张安无法和周士相取得联系,这条线才算断了。银瓶嘴山一战后,周士相找到了现为太平军小旗的宋英,将刻有“礼”字的木牌交给他,让他马上到肇庆去找张安,这一次周士相给张安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他不惜一切代价打听出广东清军的驻防部署,并且尽最大能力获取这些驻防清军的底细。
柿子要捡软的捏,和广州的清军主力相比,太平军无疑是软的那个,但和增城绿营相比,太平军则是硬的那个。
早前周士相和宋襄公就对广东清军力量有过分析,二人得出的一致结论就是广东清军总体兵力当在三万至四万之间,而其主力尚可喜的汉军镶蓝旗、耿继茂的汉军正黄旗的兵力当在5000至8000之间,余下的绿营各部兵员不等。又以属广东总督衙门提tiáo的督抚兵实力最qiáng。
新会一战后,经审讯俘虏得知,尚之信指挥的围城大军总兵力在鼎峰期一度达到18000余人,其后又陆续抽走了一些,至新会决战时,城外的清军共有兵力14000余人。这当中又有尚藩的汉军旗和本家兵2600人,耿藩的汉军旗兵600人,绿营督抚标兵500余人,余下则是各地tiáo来的绿营兵,这些绿营兵最多的则是属广州府辖的营兵。香山属广州府管辖。又离新会近,驻防营兵就被抽得最多,这个结果导致太平军渡江进攻香山时,驻防香山的清军根本没有力量来抵抗。
以目前太平军的力量想要直接和尚可喜、耿继茂的汉军旗对抗根本不可能,但太平军就在广州的眼皮底下活动,日后和二藩的正面交锋肯定无法避免。想要不被汉军旗打垮,太平军就要变得足够qiáng,而一支军队想要变得qiáng大,可不是单纯纸面上扩充兵力。装备武器,进行简单的动员就能达到的,它必须通过不断的战斗来提高自身的战斗力才行。
没法和汉军旗兵打,又要必须要通过战斗来提高战斗力。周士相的目光只能放在那些绿营兵身上。当然,绿营兵也是有硬骨头的,太平军不能一开始就和硬茬子掐上,那样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因此要捡软的先打,可是到底哪支绿营兵是软骨头。周士相不清楚,所以他就迫切需要广东绿营的驻防部署和实力底细。
在出发到前山寨前,宋英伪装成永乐乡一个躲过屠杀的地主家儿子混进了一支逃难的队伍当中,这支队伍中的人都是因为家乡遭到明军占领而“逃难”地主士绅和其家人,他们逃难的目标是广州。
太平军的军纪是不杀人,但对于敢于反抗的地主士绅却是格杀无论的,而对于曾经帮助清军一些劣绅则是不问其是否归顺都是予以宰杀的。
占领永乐都的陷阵营都是穷苦矿工出身,他们对于这些靠喝民血维持生活的地主士绅十分痛恨,因此在永乐都发生了几起灭门惨案。被杀者要么是乡间恶霸,要么是有子弟在清朝出仕的。灭门的过程自然十分血腥,有不少未成年的孩童被杀,事情传到周士相耳中,虽有些不满,但也没有明言斥责铁毅这种有违人道的屠杀,只传话要铁毅今后对地方上的士绅要有所区别,不能枉杀,也不能滥杀。要注意多团结地方人士,而不是一昧杀戮。结果话到了铁毅这边,却被当成了周士相是在默许他的意思,反而又发生了几起灭门案,这当中有几户并没有助纣为虐帮助清军,只不过是平日里地租收得高了一些,高利贷放得多了一些。
“这是我军将士对于从前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乡绅本能的反应,也是穷苦人对于有钱人天然的反感所致。以前他们没有能力反抗这些人,现在他们手中有了刀,便可以为所欲为了。我很害怕这种事情今后会成为常态,那样不好,对我军的发展不利。”
“消灭这些在乡间盘根的地主劣绅,虽然会让我军在一些地方名声变坏,也会遭到抵抗,但眼下我没有更好的法子去处理这些事情。当前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满清和他的走狗,某种程度上沦陷区的地主和士绅都是满清的走狗,只要他们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出来拥护我军,拥护大明,那么对他们加以消灭也没有什么不可。”
收到周士相书信的宋襄公对于周士相在信中针对铁毅所为的前后不同态度很是困惑,不知道周士相对于士绅的态度到底是怎样。在百忙之中,他提笔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了下来送给周士相看,但后者在看到这封信后却没有再就此事发表看法,只急促的询问他在龙眼都的土地整并进行得如何,当地百姓对太平军的到来又有怎样的看法,太平军是否侵害了当地人的利益,当地人对参加太平军又是不是很热情等等
宋英成功的瞒过广州清军的盘查,在广州城呆了两天后他便借口投亲到了肇庆,找到了张安。(未完待续。)




汉儿不为奴 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
有唐三水这个肇庆副将在幕后撑腰,张安终于在肇庆城真正立足,大东米行生意的兴隆也让他手头有了足够的资金,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惨死于清兵刀下的兄嫂,也从没忘记过远在香山的太平军和千户周士相。
宋英的到来让原本就想派人到香山和太平军重新取得联系的张安大喜过望,和宋英一番密谈后,当夜张安就带着银票去了唐三水的府上。次日,张安将米行生意交由下面的掌柜打理,自己则以去广州购粮的名义和宋英一同离开肇庆。
夺取前山寨后,太平军于香山的有规模战事便告结束。自增城清军在银瓶嘴山被太平军击败后,广东总督李率泰抽tiáo2000绿营兵进驻增城,但并没有对香山发起进攻,因为三江口遭到了明军的进攻。
腊月日,凌海将军陈奇策联合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等人,tiáo集水陆兵马一万余人以新会为基地,对有清军重兵把守的三江口发动了攻击。鏖战两日,明军未能突破清军防线。26日,因cháo州总兵吴六奇所属本部舟师抵达三江口,明军水师无法继续封锁江面,还要面临腹背受敌,故陈奇策和朱统等人商议后决定撤兵。明军撤兵后,吴六奇部舟师尾随追击,却在江门遭到陈奇策部偏将郑成魁所率战船伏击大败而回。此役,明军伤亡3000余人,4条战船沉没;清军伤亡400余,12条舟船被毁。
陈奇策对三江口的进攻验证了尚可喜的担心,使得他想要夺回新回的心思更加坚定。与此同时,明军对三江口的进攻也吸引了广州清军的全部注意力,令得尚可喜、李率泰不敢分兵攻打香山太平军,为太平军在香山的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时间和安全保障。
受明军夺取新会鼓舞,沿海地区明军、抗清义师活动再次活跃。永历朝廷派驻广东的大士郭之奇因天子移跸昆明事件而秘密前往云南。两广总督连城壁对广东战局的发展变得向明军有利没能及时察觉,并未及时做出部署,致使各地明军、义师虽活动雀跃,但缺乏全盘统筹指挥,各地只能各自为战,取得战果并不大。
新会方面,因夺取三江口之战失败,云集此处的明军复又消极,若不是陈奇策坚持,镇国将军朱统等人已率部回返。
截止年关。聚集在新会的明军已达两万余人,除朱统部外,其余明军都是义师改编而来,不但缺乏必要装备,更是缺少粮草,内中派系也是十分复杂,有国公封号的都有两个,这使得陈奇策虽然竭力维持局面想要再演去年李定国大军东进势态,但jīng力却被明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消耗。无法再次组织有效的进攻。
陈奇策一面联合朱统等人向雷州的总督衙门发去急递,请求连城壁能够将总督行辕迁至新会,尔后各部在总督指挥下统一作战,如此有总督亲自坐镇新会。定会大振军心民心。陈奇策同时请雷州方面能够筹措粮草水运至新会,以解各军燃眉之急。
急递送至雷州后,连城壁除允筹粮外,并未答应总督行辕前移。但以总督身份行文汤平伯周金汤、靖氛将军邓耀、四府巡抚张孝起等部,要各部各选jīng兵输送至新会,务使新会不再落于寇手。
陈奇策信中另要求朝廷对太平军及周士相酬功。但因广东方面无法和云南的朝廷取得联系,连城壁无法私自做主替朝廷封赏,便以总督身份暂任周士相为记名cháo州总兵官,待大士郭之奇往朝廷奏君后再行正式赏赐。至于周士相所保举的香山知县廖瑞祥,连城壁则发文认可,颁给官凭铜印。
陈奇策的使者将香山知县的官凭和铜印送到仁厚坊时,还带来了陈奇策的信。信中白发老将很是愧疚,对于先前能保周士相升任总兵的承诺没有兑现很是不好意思。对此,周士相却无不满,cháo州总兵也好,记名cháo州总兵也好,白了都是空头,那cháo州现在的总兵可是清廷任命的吴六奇,他拿什么和人家去争。
使者言谈中流露新会现在缺粮得很,将士们只能一日吃一顿饭。听后,虽太平军也很缺粮,但毕竟香山县不像新会那般残破,这一个多月来各营在乡间缴获还算可以,因此周士相从良字都tiáo了300石粮食和10口肥猪让使者带回,也算是对新会方面尽些绵薄之力,毕竟太平军能在香山安稳发展离不开新会对清军的牵制。新会明军若垮了,太平军的好日子也要到头。chún亡齿寒,周士相不能不无动于衷。
拿到香山知县正式官凭和铜印的廖瑞祥笑得合不拢嘴,虽雷州给的铜印雕刻不如孙全正那颗jīng致,但性质却是孙全正那伪知县官印所无法比拟的。有了这颗由广东总督颁给的官印,哪怕是太平军不在了,他廖瑞祥都是永历朝廷的正式官员,这可是他做梦都能笑醒的大好事。苦了一辈子,如今算是终于出头了,廖瑞祥喜极而泣,对周士相这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生出的可不是一分半点士为知己者死,而是死心塌地要为周士相当好差,管好香山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剿,不但香山境内的清军散兵被太平军全部肃清,祸害地方的土匪也被逐一收拾。年关前,太平军已经彻底控制香山所属各坊都,香山连接外地的几处要地也由太平军分兵把守。
腊月二十八,周士相回到香山县治仁厚坊,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设坛祭奠在香山阵亡的太平军将士。
夺取香山和肃清清军散兵和土匪的战事并不激烈,规模也不大,但太平军也为此付出了阵亡62人,伤125人的代价。
阵亡的士兵被统一埋葬在香山县城外一处风水较好的丘陵坡地上,这一片坡地也被周士相正式作为太平军公墓使用。和新会阵亡将士只埋不立碑不同,这一次周士相为阵亡士兵立了墓碑。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阵亡士兵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在军中的身份,于何地战死。同时,这片公墓还有一块高七尺余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太平军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一里处设有下马石,不论文武到此俱下马步行。
领着军官们摆了香烛祭奠这些死去者时,周士相心中很不好受。墓碑他一一看了,死去的士兵都很年轻,很多都没满20岁。籍贯也很复杂,几乎贯穿了太平军立营头后的各方面兵员。阵亡的士兵有一些是太平军进入香山后主动参军的香山年轻人,根据周士相的安排,廖瑞祥将这些香山兵的亲人从家乡挑选了出来,让他们与后营住在一块,以后可以享受太平军公库拨给的烈属待遇,并且给予他们土地和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的奖赏。
土地的奖赏不是只存在纸面上的东西,香山境内土地肥沃,虽境内颇多丘陵地带,但平原也有很多,可供开垦的土地更多。夺取龙眼都时,周士相便有意将土地和太平军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让宋襄公在龙眼都试点。
试点的主要内容就是清理整合无主土地,这个无主土地同时还包括被太平军镇压的地主田产以及那些逃走的大户田产。在保证原有居民田产权的前提下,宋襄公要做的就是将剩余土地全部收归太平军所有,然后再将这些土地用来安置后营老弱,并根据士兵军功大小进行分田。
1...6465666768...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