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若全都做成鱼丸、鱼卷、鱼糕,当天卖不完,没有冰柜冷藏,只会浪费。
对此,李笠以鱼肉去骨器为“”,为彭均策划了一个“新项目”,那就是兼营食材供应:向鄱阳、鄱口的食肆、酒肆甚至大户人家提供鱼糜,做“食材供应商”。
他要履行自己的承诺,答谢彭均的救命之恩,所以,要授人以渔。
乱世栋梁 第四十九章 授人以渔
李笠认真做过考察,自己研究出一个可行性很高的‘发财路线图’,即便靠做饮食也能发大财。
奈何他太低,没有家族帮衬,索性将全套方案传授给彭均,巩固友情,答谢救命之恩。
大鲶彭食肆卖‘三文鱼’,面向的客户群体是普通商旅、顾客,这些人购买力相对较差,利润薄,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
但是,销量涨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碰到天花板,无法突破。
原因是鄱阳、鄱口的客流量终究大不到哪里去,消费市场的限制,决定了‘三文鱼’的利润会很快碰到上限。
所以,想要突破的话,得另辟蹊径,那就是在另一个领域开辟新市场:卖鱼糜。
卖鱼糜,面向的客户群体是食肆、酒肆以及大户人家,这些群体购买力强,需求大,利润相对高甚多。
卖‘三文鱼’,大鲶彭食肆和其他食肆、酒肆算是竞争关系,而大户人家也不会成为这种‘低档食肆的顾客’。
然而卖鱼糜却不一样,鄱阳店、鄱口店可以直接向鄱阳城、鄱口城里食肆、酒肆、大户人家销售新鲜鱼糜,竞争关系成了合作关系。
市场份额瞬间大涨,所以这买卖一旦做成,可比卖竹筒鱼饭、鱼丸、鱼卷等“三文鱼”赚得多。
当然,对鱼的需求大得多。
彭家能组织人手捕鱼、养鱼,又有实力收鱼,这不是问题,只要卖鱼糜能赚钱,原材料哪里难得倒彭家。
至于和各食肆、酒肆东主协商,当然得由彭均之父彭仲夏出面,只要谈好了,赚钱是不愁的。
这一点,彭均想得很明白,李笠出的这个主意,以及鱼肉去骨器的秘密,确实“货真价实”。
而李笠,是要以此作为坐牢期间彭均帮大忙的谢礼,分文不收,正是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转到一处房间里,两人坐下,继续交谈。
李笠的见识和眼光,让彭均十分钦佩,他还是总角,就已经在李笠的指点下开了食摊,然后升为食肆,又有了分号。
接下来开始卖鱼糜,‘钱途’一片光明,但后续的路要怎么走,他没底,需要李笠指点。
“两家店,目前很合适,先经营一两年,等你的团队....掌柜和伙计都历练出来了,再想开分店的事情,为什么呢?走路步子大了,容易摔。”
“你的食肆要财源广进,靠的是物美价廉,所以成本和味道必须控制好,三文鱼的标准一定要坚持,这需要熟练工,还有可靠的人。”
“但是,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一样的待遇,一般跑腿的伙计,你给够工钱、食宿合适即可,那些能挑大梁的伙计,也就是一开始跟着你的兄弟们,要多关心。”
“关心,不止是嘘寒问暖,还有实质上的好处,不但工钱要比寻常伙计多,年底发的钱,也不能太寒酸,当然,前提是奖惩分明,混日子的人,没资格得优待。”
“这道理,就像房子...”李笠指了指他们所在的房子屋顶,“房梁是骨干,得保护好,一旦房梁出事,房子容易塌,瓦片可以随便换,不碍事。”
李笠说的话,彭均多少都听阿耶说过,但同龄人说出来,给他的感觉就不一样。
彭均是真心佩服李笠,别的不说,就说之前为了帮助同村村民,那城里的宅子说卖就卖,租鱼塘搞什么“鱼蟹混养”。
彭均觉得这事根本就没赚钱的可能,因为螃蟹“养不如捕”,销路也不好,但李笠这么做,他就觉得肯定能赚钱。
思来想去,彭均说:“李郎,我还是不明白,”
李笠问:“有何不明白?”
彭均挠挠头:“呃...你的许多主意都能赚钱,为何不自己做?”
“道理很简单,这是谢礼,谢谢你救我。”李笠说完,不等彭均发话,继续说:
“再说,这些个主意不适合我,譬如,房顶上有一个鸟蛋,我想去拿,却要先买把竹刀...”
彭均瞪大眼睛:“为何要买竹刀?”
“因为我要先出城去砍竹子,拿回来,做成梯子,才能架起梯子,到房顶拿鸟蛋,这期间可能要花一天的时间。”
“可你不同,你有现成的梯子,顺手拿来,马上就能上房顶拿到鸟蛋,这可能是吃一杯茶的时间,你说,哪个快?”
彭均挠挠头:“我明白了,可是,你可以借梯子呀,为何要自己砍竹子做梯子?”
李笠耐心解释:“我只是打个比方,用梯子比喻赚钱所需的本钱,这本钱不仅仅是钱,还有人脉、帮手等等。”
“譬如这鱼糜买卖,你有阿耶帮忙,那些东主愿意坐下来谈,愿意合作,换做是我,我去人家那里谈合作,人家搭理么?”
见彭均恍然大悟,李笠没有多说什么。
有什么样的本钱,就先做什么样的买卖,若他不是白石村吏户李三郎,而是鄱阳鱼主彭家幺子“大鲇彭”,那么发财方式的选择就大了许多。
庞大的家族人脉,祖辈、父辈的多年经营,不仅仅意味着财力和人力充裕(相对而言),还代表着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省下不少时间成本。
可以说,彭均创业的身份是“富三代”,而李笠的创业身份是“创一代”,同样的赚钱方式(经营食肆),两者之间的赚钱速度截然不同。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笠看不上饮食、食材生意。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冷柜、冰箱,没有冷链运输技术,做生鲜食材、饮食生意,发展规模受限,想要做大,基本是不可能的。
还不如拿相关创意和技术换人脉,做酬谢,以此换得一个好朋友。
李笠想得很清楚,自己要尽快发大财,就该借助后世的见识,在这个时代做独门生意(相对而言),低成本、高利润,销路好、赚钱低调又不需要太多人手。
繁殖鱼苗是特例,目前只能偶尔一用,李笠已经想到了另一个好办法,假以时日,就能付诸实施。
想到这里,他笑着对彭均说:“到明年,你的食肆生意愈发红火,可不要忘记我这个出主意的人哟。”
两人谈了一会,李笠告辞,彭均送他出门。
刚出门,就见彭均之父彭仲夏和一名中年人在街旁边走交谈,那中年人的年纪看上去比“老彭”略大,身材消瘦,面善,留着山羊胡,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
李笠向彭仲夏打了声招呼,又向那山羊胡子点点头,和彭均径直往码头走去。
彭仲夏叫住彭均,向山羊胡子介绍:“这就是我家老幺,大鲶。”
然后让彭均叫人:“这是你黄伯。”
彭均叫了声“黄伯”,那山羊胡子笑着拍拍彭均的肩膀,夸了几句,等彭均走了,又看向李笠的背影,问彭仲夏:
“那么,这就是那硬骨头的李三郎了?”
乱世栋梁 第五十章 憧憬
上午,多云间晴,白石村外鱼塘,李笠站在鱼塘边,看着水面上游动的鲢鱼,还有爬上岸晒太阳的大群螃蟹,心情很好。
这些螃蟹在鱼蟹混养的鱼塘里“好吃好喝”,生长速度很快,到了秋天,肯定很“肥”。
呼喊声起,李笠循声望去,却见几位村民从旁边经过,向他打招呼,他随后挥着手,和对方交谈起来。
来人是塘主之一,如今鱼塘租给李笠,自己也给李笠帮佣,打理鱼塘,现在是来投食喂螃蟹,拎着的木桶里,是许多小鱼小虾。
又有一个小孩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狗尾巴草,兴奋的挥舞着,逗弄跟在身边的小狗。
“寸鲩叔...”
小孩奶声奶气的打招呼,李笠笑眯眯的摸摸对方的头:“乖,跟你阿耶一起,把螃蟹喂得饱饱的。”
“嗯!”
小家伙快步上前,跟着自己阿耶向前走。
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水温上升,螃蟹活跃起来,是喂食的好时候,眼前大片鱼塘里,都有忙碌的身影。
三个月前,刚经历过死鱼事件的养鱼户们,已经从挫折之中振作起来,开始新一轮的养鱼(养螃蟹)。
虽然大部分人对“鱼蟹混养”的前景不看好,但暗中大赚一笔钱的李笠底气很足,他的信心带动了村民们的信心,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对于李笠来说,只有村民手头都宽裕起来,不被债务困扰,才不会又有人举家逃亡,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最后让白石村“举村皆空”。
“鱼蟹混养”,就是维系大家信心的一个“扶贫项目”,即便实际亏损的可能性极大,账面上他也要把“鱼蟹混养”做成是盈利的。
李笠打算用卖鱼苗赚回来的钱,给大家发工钱、“提成”和“年底分红”,让大家对生活有盼头。
至于钱,他还有办法另外赚,所以吃点亏无所谓。
忙碌三个月,郡廨给的假期即将结束,明日李笠就要赶往鄱阳城,开始服吏役,如今家里、村里的事情都已安排妥当,不会再让他劳心。
他往家里走,沿途碰到村民,许多人都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李笠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大家憧憬着美好生活,面对这个未成年但很有本事的“东主”,面上露出的笑容自然是发自内心。
走近自家小院,却听得院子里人声鼎沸、热闹得很,李笠停下脚步,仔细一听,却听到一群女人在叽叽喳喳。
这是村里的三姑六婆八大姨们在聊天,李笠家出租带铁钩的排钩,又自己繁殖、出售蚯蚓,方便人们用排钩钓鱼,所以李笠家人气很旺。
经常有村民来买蚯蚓,又有人来打听有无排钩出租,而那些女人们有空就过来,陪着吴氏、林氏聊天,套近乎。
为的是租排钩时、买蚯蚓时李家多便宜些。
还有人夸自家女儿能干、孝顺,将来伺候起姑婆(婆婆)绝对用心。
其实就是变相的“说媒”,先在吴氏这里留个好印象,将来吴氏要给李三郎张罗亲事,优先考虑“熟人”。
一说到这种事,李笠就觉得头痛,他不敢进去,生怕一进去就被一群女人围着,嘘寒问暖,结果绕来绕去,就是在推销自家女儿。
他毫不犹豫转了个方向,不回家,往码头走去。
码头上,靠泊着许多渔船,但最显眼的是一艘双桅帆船。
这是一艘半新旧的帆船,寻常尺寸大小,可载二十到三十人,比划桨、摇橹渔船大了许多,船身有些旧,但部分木板是新的。
帆船形制和大部分内河船一般,长约八丈,船身中部的主桅很高,而位于船首的前桅稍矮,用的是带竹撑杆的硬帆。
船尾有一根长达五丈的长橹,为两段木料拼接,分为桨和摇把两部分,而船首两舷各有四支长棹,可以凭借人力行船。
因为此刻不行船,所以船帆是放下的。
往来码头的渔民们,看着这艘双桅帆船,眼睛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羡慕。
帆船借助风力航行,省时省力不说,还可以拖着大网捕鱼,有实力的鱼主们,捕鱼船队里都有双桅帆船。
每一个渔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艘帆船,不需要自己累死累活摇船(划船)出去捕鱼。
但是帆船很贵,日常使用成本不低,首先要雇佣人手操作,其次船只的日常维护开支不小,譬如船帆、索具的日常维护,以及船身、船底的保养都很费钱。
一艘小的单桅渔船,造价大概四五万钱,一艘双桅帆船,小一些的至少都要七八万钱,常见尺寸的双桅帆船,造价不少于十万钱。
白石村里许多村民家里积蓄都不到万钱,又如何置办得起帆船。
但村里也有富户,也有人家拥有自己的帆船,但基本上都是单桅帆船为主,年头也不小。
这些船,每年修修补补,替换掉腐朽木板、修补船帆,凑合着用。
如同一件穿了多年的衣裳,到处都是补丁。
眼前这艘半新旧的帆船,明显比村里帆船要“年轻”,哪能不让连“老”帆船都没有的渔民羡慕。
李笠走到船边,看着上面忙碌的少年们,没有出声。
他有钱买一艘全新的双桅帆船,却选择了租,是为了低调行事,没有花钱免今年剩下的吏役,也是如此。
武祥在船上,指挥少年们和自己一起整理索具,将网具摆放好,虽然言谈举止有些青涩,但脸上带着笑容,看得出信心满满。
双桅帆船比单桅帆船走得快,但需要更多的人手来操帆,所以船上的少年数量不少,虽然如今尚未扬帆,但他们一个个忙得后满头大汗,和武祥一样,面带笑容。
忙着做事的武祥,无意间瞥见李笠就在码头边上站着,赶紧放下手里工具,招呼着伙伴们向李笠大咋呼:“东主!”
“东主?东什么主哟。”李笠哈哈一笑,上了船。
拍拍武祥的肩膀,看着围拢过来的少年们,说:“如今不是在打渔,就叫我寸鲩嘛,同村兄弟,哪能如此见外?”
武祥却很认真:“那不行,东主就是东主,我们给东主做事,不记着是谁发工钱,怎么能行?”
“这话说得没错,却也不对。”李笠揽着武祥的肩膀,以彰显武祥的不同地位,然后看着其他人,大声说: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三个月来,村里的一些叔伯婶娘,为我做事,帮佣。”
“除了定额工钱,还会有提成。”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愿意带着大家一起赚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你们在这艘船上是给我做事,在我这里领工钱,但是,如果肯吃苦,多出来的鱼获,那是你们应得的提成,这些钱,不是我发的,是你们自己从湖里拿的!”
高矮不一、大多营养不良的少年们,听着李笠描述美好的捕鱼前景,一个个激动得面色发红。
他们未成年,若是给人帮佣,每日不过十来文,还累死累活。
但是,跟着李笠却不一样,李笠有办法、心肠好,现在要带着他们捕鱼,工钱给得足,若捕鱼捕得多,有“提成”。
白石村的许多少年,现在对李笠佩服得很,而李笠租了一艘半新旧的双桅帆船,招揽船工,不要成人,优先雇佣少年。
这让许多家庭喜出望外,因为半大不大的小子,吃得多但赚得不多,出去干活、给人帮佣,赚的工钱,自己都吃得差不多,没多少留给家里。
如今好了,李笠招募少年,操作帆船出湖捕鱼,平日里只能帮着家里打渔的少年们,有了赚钱的机会。
“寸鲩...不,东主...啊,寸鲩...”一名少年发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工呀?”
李笠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都跟着老师傅学了么?如何操作帆船?”
众人齐声回答:“学了!”
李笠看着外围站着的几名成年人,点头示意,然后看着这少年:“既然都准备好了,那就可以开始了,但具体什么时候出船....”
他拍拍武祥的肩膀:“得看船老大的意思!”
武祥被李笠这么一说,有些局促,这船是李笠租的,船主派了几个老船工跟着,一是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帆船,二是做监工,提防他们乱来,把帆船弄沉了。
而他这个船老大,面对几个老船工,面对同村少年,根本就没什么威望,也不知说话管不管用。
但是,李笠相信他,因为自己就要去鄱阳服吏役,所以把船交到他手里,他既然接过这个责任,就一定要做好一个“船老大”。
“我,已经想好了。”武祥大声说着,看着眼前同龄的少年们,看着那几个老船工,底气十足:“明日一早,扬帆出航捕鱼!”
“好!!”
少年们欢呼起来,得武祥示意,赶紧去忙事情。
李笠和武祥走到船头,看着一望无际的湖面,不由得出神。
他们有船了,虽然是租的,但真的做到了坐帆船去捕鱼。
武祥对李笠有信心,他听李笠说过,到明年,他们就会有自己的双桅帆船,先是一艘,然后是两艘、三艘。
而他,也会成为船主!
“寸鲩....”武祥忽然开口。
“嗯?什么事?”
“若是灰鸭也在,那就好了...”
“啊....是呀...”李笠看着湖面,喃喃着,不一会,说:“黄团,你多打听打听,如果可以,找到他,把他叫回来。”
武祥看着李笠,认真的点头:“嗯,我知道的!”
乱世栋梁 第五十一章 赌注
上午,郡廨,刚点完卯的李笠,被吴吏曹叫住,对方给他带来新的命令:从今日起,一切如常。
意思就是李笠不需要为柳郎君专门捕捉鲢鱼,而是如之前一样,完成郡廨的每月定额。
以后世来说,李笠就是从“专车司机”变回“出租车司机”,每天醒来,就欠了出租车公司许多钱,只有拼命搭客,把定额完成了,剩下的钱,才能进自己的腰包。
对此,李笠无所谓,他已经“今非昔比”,租了一艘双桅帆船,有武祥带着同村少年出湖捕鱼,完成他的份额。
但是,他面上表现得很老实,还打听起来:“上佐,不知柳郎君如今可好?”
吴吏曹把脸一板:“小郎君的事,是你能问的?”
“是是是,小人多嘴,不该问的...”李笠立刻认怂,但吴吏曹却没有出言讥讽,李笠今非昔比,不再是他可以随意打骂的小吏。
毕竟,郡游军尉彭禹算是李笠的小靠山,吴吏曹不想多事,只要李笠老实点,他懒得管那么多。
“上佐,不知郡廨会不会发么役,要何种时鱼?”
“谁知道呢,如今是夏末,眼见着就要入秋,鳜鱼是时鱼,要派也是派鳜鱼役,你自己先做准备吧。”吴吏曹哼哼着,看着李笠:“听说你租了一艘双桅帆船?”
吏曹管吏家,知道这种事不奇怪,李笠回答:“是,不瞒上佐,小人得游军尉作保,租了一艘双桅渔船。”
“哎呀,知道游军尉照顾你,你莫要成日里放在嘴边....”
吴吏曹摆摆手,没有往日那种气势凌人的语气,“去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做好准备就好。”
“是,多谢上佐通融...”
李笠说完,不动声色的握住吴吏曹的手,不等对方摆脱,将一小袋钱塞过去,低声说:“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你...哎呀,今日天气不错,哈哈。”
吴吏曹见多识广,处变不惊,李笠赔笑:‘“是啊是啊,天气不错,哈哈哈...”
吴吏曹知道李笠租了一艘双桅帆船,所以完成每月定额不成问题,也知道数月前李笠卖了马青林送的宅子,为的是救急。
一进一出,李笠的家境看上去好了些,但这和吴吏曹无关,他见这小子会做人,心情自然也好了些。
两人一前一后出院子,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虽然吴吏曹对待小吏刻薄,李笠自己都倒过几次霉,但双方并没有什么不死不休的仇怨。
虽然李笠如今有游军尉做小靠山,但他不想和吴吏曹翻脸,毕竟不是不同戴天的仇人,没必要把关系闹僵。
对方掌管吏役调派,如果做手脚,可以名正言顺的找他麻烦,如果请彭禹出来摆平,就算摆平了,也欠了彭禹一个人情。
人情债很难还,李笠也不想整日里给彭禹添麻烦,所以,该有的打点,他自己就要心里有数。
放假三月,一切如常,但看样子,柳府小郎君对于鲢鱼的执念已经没了,李笠的“鲢鱼项目”,却没走到尽头。
马青林把“常来”食肆转让,新东主自然也得到了鲢鱼鱼头汤的菜谱,人家有自己的渠道弄来鲢鱼,按说不需要和李笠定购鲢鱼。
但是,马青林和新东主交了底,说这是李笠卖的菜谱,新东主为了防止李笠把菜谱又卖给其他人,于是继续履行李笠和马青林的约定,定期收购他捕来的鲢鱼。
这个销售渠道虽然销售量小,胜在稳定,同样,排钩钓黄芽子供应给“大鲇彭”食肆,也是很稳定的销售渠道。
但李笠最大的依仗,还是靠着繁殖、销售鱼苗,暗中赚了大钱,然而此事干系重大,明年再看情况而定。
李笠一边想,一边往外走,刚出郡廨,就被人堵住。
来人有些面熟,李笠见了心中叫苦:你们又找我作甚?
。。。。。。
鄱阳城西郊,湖畔观鱼台,有官眷在此观鱼,仆人随从将观鱼台周围空地占了大半,但观鱼的人,不在台上,而是在台下水榭。
水榭是指建于水边或水上的亭台,供游人观赏水景和水中游鱼,此刻,水榭里同样聚集着许多人,大家的目光,在水榭外靠泊的两艘船上。
两艘船都是渔船,但其中一艘却有不同:船上架着几根横梁,其上落着几只水老鸦。
水老鸦就是后世所称‘鸬鹚’,别名鱼鹰,是一种大型食鱼游禽,可以飞翔(姿态如大雁),也可以游水(姿态如鸭),还可以潜水捕鱼。
成年水老鸦遍体乌黑,在一些地方又被称为“乌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