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加盟连锁,你可以看作是老店在各地开分店,譬如食肆,不过分店的东主,是花钱向老店东主买名号,买配方,买炊具设备。”
“并花钱请老东主指点厨子、伙计如何做事。”
“那么,老店东主要如何赚钱呢?很简单,收自家名号的使用费,赚一笔,卖设备赚一笔,人员培训赚一笔。”
“开分店的人,称为创业者,这分店还没开张,老店就从创业者身上赚了不少钱,而店一开张,各种原材料,必须得从老店这里买,所以老店的收入源源不断。”
“分店开张,客人少,老店可以帮忙招揽生意,收一笔费用。”
“分店运营,设备损耗、维修,得花钱请老店派人来弄,这是一笔源源不断的收入。”
“为了保证食物品质,老店不定期派人来分店检查,检查不合格,罚,这也是一笔收入。”
“若分店运营不下去,店主要转卖设备、原材料,却找不到卖家,好,老店回收,价格是骨折..三折。”
“收回来的设备,修饰一下,作为新设备,全价卖给新来的创业者,又赚一笔...”
“不停有创业者创业,但成功的能有多少?可无论这些创业者成功与否,稳稳赚大钱的,就是加盟连锁商。”
“源源不断冒出来的创业者,就像不断长出来的韭菜,加盟连锁商,不断地割韭菜,日子不要太好过...”
“开食肆分店是这样,开印刷场分场,同样如此...”
李笠的声音带着别样得意味,祖珽只觉得是人拐子在耳边低语,引诱他上钩,然后他被卖了之后,还笑眯眯帮对方数钱。
这种奇才去割大庄园、大寺庙的韭菜,也不知能玩出什么花样。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安五铢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皇宫北,华林园重光殿,起部官员,借助建筑模型,向皇帝、太后及诸位宰辅,讲解淮阴行在的建设情况。
行在,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淮阴行在,在淮阴城外新建,因为实际上承担别都的职责,所以建造规模不小。
李笠也在场,毕竟他是行在城池的“设计”之一以及监工。
总体而言,淮阴行在为矩形,城内实行里坊制。
城内按九宫格分为九个同等大小的矩形区域,最上(最北)的一行三“格”,中间那“格”为宫城区域,其中包括行宫和行在官署。
左右两格,为官员、宗室以及各类贵人的住宅区。
除宫城之外,其他八个“大格”,其内都有九个坊,坊均有坊墙,开有四门(大坊)或二门(小坊)。
各坊之间有道路隔开,所以整体上看,行在就像是个棋盘。
李笠根据寒山二城的建设经验,组织人员为行在设计了完善的排水(污)管网。
这个排水(污)管网,在建城的时候同步建设,确保大量人口入住行在后,各坊(而不是只有贵人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污水和排泄物能够及时排出城外。
又不会因为雨季内涝导致雨水倒灌,使得城里各坊乃至街道污水横流。
此外,李笠根据寒山城的“市政建设”经验,让行在城内街道路面全部“硬化”,即大量铺设青石路面、水泥路面。
因为有完善的排水管网,就能确保路面不会有太多泥土、污垢和积水。
所以,城中道路不会出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的情况。
对于出行有车代步的贵人而言,道路硬不硬化无所谓,可对于寻常百姓而小官吏来说,雨天出行不用走在污水横流、高低不平的泥泞街道上,这就是一种便利。
除此之外,城内建筑的细节部分,譬如宫城的布局、各宫殿的样式? 李笠不是专业人士,就未参与。
皇帝萧询看着城池模型,颇为期待? 期待建成之后? 驻跸淮阴的新生活。
但他毕竟年少? 无论是阅历还是见识,都不足以让他问出多少有深度的问题,也不太理解各种工程术语? 以及宫殿设计的精妙之处。
所以? 起部官员的讲解,其实是讲给太后以及各位宰辅听的。
太后见儿子听着听着有些走神,知道儿子精力不济? 便适时结束讲解? 随后开始下一个“环节”。
新钱的发行。
今年是泰安元年? 因为饶州乐安大铜矿的发现及开采? 铜产量必然大增? 所以朝廷决定铸新式样的铜币? 币名“泰安五铢”。
有司呈上样币,供皇帝、太后及宰辅们查看。
泰安五铢,形制同寻常五铢钱,外圆内方,圆有外廓? 方孔亦有内廓。
正面是“泰安五铢”四个字? 泰、安二字为上下结构? 五、铢二字为左右排列。
反面无字? 而是两道交叉的麦穗(阳文图案),一左一右包夹着中心位置的方孔。
这两道麦穗其实是一禾两穗,即“嘉禾”? 有天下太平的含义。
总体来说,泰安五铢依旧是正常的五铢钱形制,无有效的防伪措施,一旦发行,很快就会有人私铸假币,或者将大量好币窖藏。
过得一段时间,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假币,要么是残缺不全、被人剪边、凿孔的残币。
是这样么?
无所谓,反正投入流通的泰安五铢越多,朝廷就赚得越多,至于流通后的泰安五铢会变成什么“状态”,管不了,也不用管。
因为泰安五铢不是用钱范批量铸造出来的,而是用机器批量制作出来的,为“机制币”。
且不是全铜,而是适当加入铅等金属,所以,泰安五铢的制币成本比其面值低,做得越多,赚得越多。
制币居然能赚钱(滥发大额钱币例外),千百年来,这是头一遭。
萧询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江夏王萧大款便给侄儿做讲解。
历朝历代,铸币的成本(整体成本,不单单是铸造成本),肯定要高于所铸钱币的面值。
譬如,官府要制作一千枚五铢钱(一千文),得花一千一百文的成本。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铸币是一件亏本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因为民间需要钱币。
又因为总体来说,天下缺铜,铜价较高,所以出现一个问题:
好铜钱熔了之后,即便扣去消耗,之后作为铜料出售,售价,依旧比这铜钱面值要高。
所以品质好的铜钱,就成了生财利器:把好铜钱熔了,作为铜料出售,能够赚钱。
加上民间需要大量铜器,所以大量好钱被人熔了铸造铜器。
或者对铜钱下手,剪边(剪外廓取铜,导致圆形的钱变成多边形)、凿孔(凿方孔取铜,导致铜钱的方孔变大)取铜。
又有大量富贵人家,大规模存储好钱,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好铜钱消失,怎么都不够用。
朝廷为了维持民间对钱币的正常需求,就只能继续大量铸币,然后继续亏本。
国力雄厚时,还负担得起,一旦财政吃紧,币制败坏就在所难免。
萧询听得似懂非懂,萧大款继续解释。
新工艺制作的泰安五铢,没必要实行什么防伪措施,防也防不住。
反正制作成本(总成本)低于其面值,所以只要流通出去,官府就能赚钱。
加上乐安“水铜”多年的对外销售,铜价缓慢下降,不法奸商若要熔泰安五铢为铜,当做铜料销售,扣去各类成本,极大可能获利甚微,甚至亏本。
若日后乐安铜矿大规模开采,官府向民间大量销售铜料,使得民间有了可靠地铜料来源,适当缓解铜荒,铜价必然一步下跌。
所以,熔钱为铜再出售的做法,收益会进一步变小。
打泰安五铢主意的人变少,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消失或者变残缺的几率下降,民间的钱荒就会得到缓解。
这对于朝廷整顿币制,是很有好处的。
萧询听了叔叔关于新钱的介绍,还是听不太懂。
太后想提点,但急切间,也不知该如何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话告诉儿子。
李笠适当讲解,说新钱有两点好处。
第一,自古以来,头一次可以实现制币盈利,这可不得了,几位先帝当年都没做到。
第二,新钱会被许多人使用,使用者不会故意破坏这么好的铜钱,因为这是泰安五铢,比寻常五铢钱要好。
这么一说,萧询瞬间明白了:
我做到了曾祖、祖父、父亲都没做到的一件事!
我的新钱很好,比其他五铢钱都好!
小孩子总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父辈、长辈的认可,总希望自己的表现比“同龄人”强。
现在,大将军就直截了当告诉他,泰安五铢好在哪里。
萧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萧大款见了,只觉无奈:方才我说得口干舌燥,还比不上彭城公两三句?
泰安五铢的介绍环节结束,但新钱的介绍还在继续。
接下来,是名为“泰安通宝”的铜钱登场。
这种铜钱,形制有些特别,因为中间的孔是圆孔。
一枚钱的重量为十五铢,是三枚五铢钱得重量,其币值当为三文。
但是标称面值为壹陌,即一百文。
所以这是“一(文)当三十三(文)”,或者“一(枚)当百(枚)”的大钱。
一般来说,当朝廷开始发行“当十钱”、“当百钱”、“当千钱”,其目的必然是大规模搜刮民脂民膏。
这种钱,必然名声狼藉,很快就会“贬值”,退出流通。
谁发行这种钱,谁就是在作孽。
那么,该怎么向少帝解释,朝廷发行这种面值壹陌(一百文)铜钱的“苦衷”呢?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李笠身上。
这是你的主意,跟你女婿解释一下呗!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三章 陌非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一陌,即一百文,然而陌和陌是不一样的。”
“各地对于一陌等于有多少文,各有规矩,做买卖,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容易吃亏。”
私第,寓居建康的湘州商人华隽,和到访的几位同乡交谈,说到了“陌”在各地的定义。
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朝廷即将发行新币,其中有五铢钱“泰安五铢”,又有直百钱“泰安通宝”。
泰安通宝重十五铢,按说值三文,可面值却是壹陌(一百文)。
很显然,泰安通宝是“大钱”,按照历代朝廷发行大钱的结果来看,这种钱很快就会贬值。
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是彭城公极力主张发行的。
鉴于彭城公那愈发高涨的声望,许多人虽然心中疑惑,却都抱着拭目以待的想法,看看这泰安通宝发行后,能“活”多久。
在建康寓居两三年,通过在交易市场“拼杀”发了大财的华隽,就对泰安通宝颇有信心。
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几位刚到建康不久的同乡分享。
泰安通宝的面值是壹陌,即一百文,为什么定为这个面值?
华隽认为,朝廷(彭城公)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短陌交易。
什么是短陌交易?
短陌就是不足百文却当百文来用,并形成了惯例,然后根据这惯例展开的交易,就是短陌交易。
各地对于一陌等于多少文,各有规矩,久而久之形成惯例。
以梁国为例,自江州以东,八十文为一陌,名为“东钱”。
江州、郢州以西,以七十文为一陌? 名为“西钱”。
而在京师建康,以九十文为一陌,名为“长钱”。
反正总是缺个十几二十文? 统称“短陌”。
虽然朝廷曾经下令? 规定百文为一陌? 是为“足陌”,交易时必须执行,否则要严惩云云? 但没人理? 所以不了了之。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钱荒。
出现钱荒的原因,首先是流通的好钱太少? 其次是各类劣钱泛滥。
尤其朝廷大规模发行铁钱? 又不管私铸钱? 进一步恶化了币制。
迫使各地根据好钱和劣钱的比值? 各自形成了对一陌等于多少文的惯例。
导致“陌”由一个实数(一百文为一陌)? 变成了虚数(不足一百文当一百文)。
而且? 在大宗货物交易时,钱以一车一车计,这种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数这车上的铜钱,是不是每一贯都是一千文? 每一陌都是一百文。
所以有人偷偷从一贯、一陌中拿出些许铜钱? 占便宜。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短陌的惯例。
现在? 大额交易时,没人在意一贯钱是否有一千文,亦或是一陌是否有一百文? 直接把不足数的贯和陌,作为计数的一个名称。
许多商贾因为交易额的原因,关注的只是多少“陌”或多少“贯”,而不是多少文。
现在,朝廷要整顿币制,底气是乐安大铜矿的正式开采,但具体要解决短陌问题,就得先定义“陌”。
光靠一纸公文来规定,没有用,各地对于陌的定义已成惯例,短陌交易由来已久,不是几张公文就能扭转的。
所以,朝廷发行“泰安通宝”,直接把陌重新定义:一陌等于一枚“泰安通宝”。
一枚泰安通宝,等于一百枚泰安五铢。
这样的定义,直接把短陌交易这种惯例带来的弊病给绕过去。
“然而,寻常百姓不会认这直百钱的,他们只认五铢钱。”有人发表意见,随后补充:“一枚铜钱就是一文,最多也只值一文,他们只认这个。”
华隽表示赞同:“没错,就算官府说得再好听,百姓也只认五铢钱,认为一枚铜钱,就是一文。”
随后话锋一转:“但是,这泰安通宝本来就没打算给寻常百姓用,而是用在商贾这里,来个指鹿为马。”
众人疑惑起来:“此话怎讲?”
华隽拿起一枚五铢钱,当做是泰安通宝:“很简单,朝廷发行这种直百钱,只能保证在交易市场里使用时,这钱真的值一百文。”
“明面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易市场里商贾结算时的找补,实际上,就是强迫市场里的行商、坐贾,承认泰安通宝的面值是一百文。”
众人愈发觉得奇怪:“那这又有何用?也只有在交易市场里,大伙会捏着鼻子认,离开市场时,一定会把这直百钱,在兑换处兑换为泰安五铢。”
华隽将手中五铢钱抛起,然后接住,笑起来:
“总税司及各地税署税关,所管辖的交易市场,现在指着一匹鹿,说它是马,并且让资金雄厚的商家做信用担保。”
“不认同这说法的,无所谓,反正交易市场里只允许流通泰安通宝和泰安五铢。”
“而不愿参与泰安通宝信用担保的商家,接下来,就和新的财路无缘了。”
华隽特意停顿了一下,再说:“你们肯定想知道,新的财路是什么,我先问一件事。”
“如果,将来,我们携带钱财离开家乡,前往淮北做买卖,在临湘,把钱财存在税署税关交易市场的一个商家那里,譬如一万贯。”
“按比例,或许是十抽一,额外缴纳费用之后,拿着商家开的凭据,上面写着好钱一万贯,然后出发。”
“到了淮北徐州寒山,用这张凭据,在寒山税关交易市场内那个商家的分号处,亦或是税关的兑换处,足额兑现一万贯好钱,你们觉得,方不方便?”
这还用问,当然方便!
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为携带万贯铜钱出行,得一到数艘大船才能把钱装完,长途跋涉,麻烦又危险。
若能把钱换做一张薄薄的纸,贴身携带,一路上安全得很。
因为谁也想不到,几个旅人居然能够“腰缠万贯”。
“新的财路,就叫‘腰缠万贯’。”
华隽打了一个响指:“总税司牵头,以各地税署税关的交易市场为场地,组织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商家,联合经营,联合担保,实行铜钱的异地存取业务。”
“异地存取业务?”来客们精神一振,他们今日来,就是打听一件最近传得满城风雨的大事。
华隽点点头:“异地存取,就是我方才举的例子。”
说着说着,眉飞色舞:“总税司在建康、广陵、淮阴、寒山、湓城、鄱阳、夏口的税署,联合开展这项业务。”
“其存取的信用,由各税署税关的交易市场中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商家,和税署联合担保,这些商家也参与承接业务。”
“以保证任何一笔异地存取业务,其凭据所有者能在目的地取出足额的好钱,当然,要想享受这种便利,得花钱,即手续费。”
“得花钱”三个字,让在场客人们眼睛一亮:这种异地存取业务一旦开展,必然形成一条铜钱组成的大江大河。
那么,参与经营异地存取业务的商家,如同天天在江河边舀水,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所以,朝廷说泰安通宝在交易市场里值一百文,没问题,就算说值一千文,我们都认了啊!
华隽又补充:“参与经营异地存取业务的商家,必然是资金雄厚的豪商或者大户、寺庙,且平日里必然大规模放债,那么...”
“那么,这些商家,平日里放债,也必须承认泰安通宝的面值,若欠债的以泰安通宝来还钱,不得拒绝。”
“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民间对泰安通宝的兑换义务,并且打出招幌,广而告之。”
“也就是说,要想和总税司以及各地分税署合作赚大钱,就得给总税司、各分税署帮忙,担保泰安通宝的信用!”
华隽越说越来劲:“朝廷的信用很差,不过呢,总税司是例外,又加上各地豪商、大户、寺庙得信用担保,这泰安通宝的信用,我看,很快就会建立起来。”
听着听着,有人糊涂了:“总税司不是负责收税的么?怎么就管起钱币来了?”
华隽笑道:“收税就是收钱,总税司为了更好的收税,管钱币不是理所当然么?”
“要知道,等皇帝驻跸淮阴,大量权贵、文武官员会聚居行在周边,日常开支用度所需资金,得从建康等处转来,届时,异地存储业务必然异常火爆。”
“这可是一座金山,谁不想分好处?看在钱的份上,捏着鼻子给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做信用担保,这有何难?”
“赚钱嘛,不丢脸。”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事实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街道上,一列队伍停止前进,附近尖叫声此起彼伏,行人四散奔逃。
队伍前后,倒着几名布衣男子,手中弩、刀跌落在地,均被身着青衣的持棍僮仆围住,生死不明。
远处有巡城兵卒赶来,喧嚣声起。
队伍里,被侍卫环绕的牛车中,李笠惬意的坐着,看手中记事簿,一脸专注,根本就没被外面的风波所惊扰。
一旁,随车出行的薛月嫦,听着外面的动静,略微不安。
不过见李笠一脸淡定的模样,她的些许不安很快便消散。
外面渐渐安静下来,响起对话声,应该是赶来的兵卒,向队伍前导询问情况,李笠依旧看着书,仿佛是在家中一般。
他这两年在建康的所作所为,断了许多人的财路,又促成了皇帝驻跸淮阴一事,所以仇人不少。
对方花钱雇佣几个亡命行刺,再正常不过。
不知名的仇人不止一个,刺客不止一拨,但比起在寒山时的“月月有刺客”,建康城里的刺客出现频率少多了。
因为侍卫、护院的“安保水准”极高,所以李笠很放心,些许刺客,对他来说不过是苍蝇。
“三郎~~~”
薛月嫦,靠着李笠、低声呢喃的同时,对着他耳朵吹风。
吹得李笠耳朵痒,心也痒痒的。
“功力见长呀。”李笠说完,把记事簿转到左手? 右手一揽,将薛月嫦揽在怀中,“这让我怎么看书?”
“妾念给君侯听~~~”薛月嫦故意让语气变得暧昧。
李笠轻声笑起来:“密密麻麻的数字? 念着念着? 头会疼的。”
他揽着美人? 看着书,薛月嫦定睛一看,确实书上有许多数字。
“邺城那里? 也有短陌么?”李笠问? 薛月嫦点点头:“嗯,有的,也是各地的规矩多有不同。”
“知道这是为何?”李笠又问? 薛月嫦想了想? 回答:“缺好钱? 所以陌就短了。”
“还有? 有的奸商? 故意用短陌交易? 就是把七八十文,当做一百文花,占便宜。”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李笠说完,然后在不放下记事簿的情况下? 用双臂将薛月嫦搂在怀中。
让对方背靠自己的胸口? 面朝前? 一起看着眼前记事簿上的内容。
“我仔细研究了几年? 发现一个事实,短陌是当前经济规律下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无论钱够不够用? 都会出现。”
他不管薛月嫦听不听得懂,仔细说起自己的发现。
以江州南昌为例,讲解“陌”的不同定义。
在江、郢州等地,一陌在70至80文之间浮动,这在商旅聚集的地方尤其明显。
1...242243244245246...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