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即便是山民行走,也要攀爬藤葛,那可不是走,是爬,爬上去后,下山,也得慢慢摸索旧路,走一里路都要许久...”
“若往东走,过白陉岭,路相对好走,但也只是相对好走,同样要过峭壁,又要走在山谷里,一旦遇到急雨,很容易被山洪淹了。”
“小人就算有一千条、一万条命去带路,也不够赔的。”
“小人们的命,不算什么,若是耽误了王师的大事,小人就算有一万颗脑袋,砍了,也无济于事..”
武祥见这几位如此滑头,懒得多说。
壇道山(盐道山)的情况,有司其实已经派人摸过,这些乔装打扮的“特务”,十分认真的现场勘查,也切切实实的走过荒废的盐道。
否则,他不会如此冒险,把那么多将士的性命当做儿戏。
确实,曾经的盐道已经荒芜,走起来很辛苦,但不至于真的断了。
这几个人如此推脱,一来确实怕危险,也怕误事后被砍头。
二来,是怕他们(楚军)在这里呆不久,等到周国再度控制解池,来个秋后算账,自己就惨了。
对方有苦衷,却不是不当向导的理由。
盐道山山路确实难走,但是,难不住训练有素、准备充分的楚军将士们。
武祥看着远处已经做好翻山准备的队伍,想起李笠说过的一句话,笑道: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既然这么多年来,盐道山上已经被人走出几条路,如今不过是荒废了二三十年,不至于消失得无影无踪...”
武祥在平阳用大水淹了周军大营,又用火炮逼降了平阳齐军,与此同时,分兵南下,往黄河东岸的蒲坂扑来,要把关中搞得鸡飞狗跳。
但周军的反应极快,调兵赶赴黄河西岸的蒲津,堵住了楚军经由蒲津过河入关中的通道,如此一来,方案一无法实行。
对于武祥而言,周军的应对算是正常,他也不指望单靠前锋从蒲津过河来捅周国腰眼,所以根据实际战况,实行方案二。
拿下平阳后,他亲自率军南下,既要在蒲坂和周军隔河对峙,也要实行方案二:
军队从解池附近翻越壇道山,抵达黄河北岸,从几处津渡过河,进入黄河南岸的陕州地区。
陕州地区为东西走向,北为黄河,南是绵延群山,宛若黄河南岸的狭长陆地通道。
陕州东连洛阳,西靠关中,只要能将其“截断”,那就能暂时切断关中周军和洛阳周军的联系。
洛阳齐军想走,西入陕州乃至关中,那就走不了了。
这方案想要实施成功,前提是大军快速翻越壇道山,而想走山路,就需要当地人做向导。
然而现在光靠威逼,效果不行,武祥便说:“如今,天下统一在即,池盐再次大规模东运,已成必然。”
他指着眼前这烟波浩渺的盐泽,声音变得低沉起来:
“种田,春天耕地、除草、播种,夏天要浇水,护苗,秋天,眼见着就要收成了,怎么能嫌累,不收割庄稼了?”
“诸位世代靠着池盐养家糊口,熬了这二三十年,难道不想在盐利收入连翻数倍,乃至十余倍的好年景到来后,继续稳稳的端着满是咸味的金饭碗?”
“莫非,要把这金饭碗,让给别人?”





乱世栋梁 第一百四十九章 想走?(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傍晚,开封行宫,琴室内,李笠和几位妃嫔琢磨琵琶曲,探讨旋律和配乐。
一边弹奏,一边讨论,李笠陶醉其中,几位妃嫔亦是如此,气氛十分融洽。
研究的琵琶曲,名为《十面埋伏》,这是著名的琵琶曲,然而这个时代还没有,于是,李笠想将这名曲给“复刻”出来。
那一世他不懂弹琵琶,却听过这首名曲,所以大概的旋律记得,也知道《十面埋伏》的大概情况。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垓下决战)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曲。
曲分三部分,十三个“小段”:
第一部分,前五个小段,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突出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
第二部分,中间三个小段,即六、七、八小段,为本曲的核心部分,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战斗场面。
第三部分,最后的五个段落,前两段旋律凄切悲壮,音乐气氛异常低沉,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愤的形象,后三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各种情景。
李笠只知道这个“总纲”,和几个经典旋律(经常被影视作品用于烘托紧张气氛),但细节基本上无法“复刻”。
只能将这总纲和旋律说给乐师,让乐师们慢慢完善。
所以,“复刻”出来的《十面埋伏》,肯定会和原版有较大出入,但只要意境到了即可。
他无法完成这项工作,但这种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就行。
而他的后宫里,就有专业的音乐人才,擅长弹琵琶。
平日,李笠也抽空学琵琶,闲暇时来个自弹自唱,陶冶情操,于是,和妃嫔们组成“兴趣小组”,把他后世听过的名曲,“改编”为琵琶曲。
但问题随后而来:琵琶按弹奏技法、曲调风格,如今分为南北两个流派,《十面埋伏》的旋律,以哪个流派为主?
出身北朝权贵家庭、才色俱全的段玉英,擅长弹琵琶,为琵琶流派的“北派弟子”。
出身邺城倡家的薛月娥、薛月嫦姊妹,从小就学才艺,自然也擅长弹琵琶,同为“北派弟子”。
所谓的“北派”,其实就是和这个时期西域各国琵琶曲风格“同步”的“流行音乐风格”。
而出身南朝萧梁皇室的萧妙淽,学的自然是“南派”琵琶,或称“传统流派”琵琶,弹奏风格,源于汉魏的传统琵琶曲风格,和如今的北方琵琶曲风格有区别。
年纪最小的张丽华,这几年一直在向宫廷乐师学琵琶,学的自然是“南派”琵琶,所以和萧妙淽是“同门”。
五个“音乐人”,分南派和北派,三比二,研究琵琶曲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不少讨论。
这样的聚会,让妃嫔们有了打发时间的好去处,李笠一有空就召集五位佳人研究琵琶曲、钢琴曲,改编后世各类名曲。
有时候,黄姈和赵孟娘也会参与,李笠和自己的妻妾都能从这样的“音乐研讨会”上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毕竟,夫妻(妾)生活,不能只有生理上的“深度接触”。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李笠和几位“音乐人”沉迷于“楚汉两军对阵”的旋律之中,旁听的黄姈,思绪也飞到了战场上。
却不是旋律中的“垓下战场”,而是在西边,洛阳地区。
今日,陆续返回开封的信鸽们,将前线战况带了回来,替代皇帝关注战局的皇太子李昉,看了消息之后,愈发坐立不安。
一,太行北道行军,已经抵达齐国晋阳郊外,齐军云集晋阳,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二,太行南道行军,拿下河东平阳后,分兵南下,在蒲坂与关中周军隔河对峙。
三,太行南道行军,又分兵去蒲坂以西、解池地区,在那里,将士们不畏艰险,翻越“盐道山”到南麓的虞坂,然后过黄河,入南岸陕州地界。
楚军奇袭陕州州治弘农未果,但也在南岸建立据点,击退周军进攻,以该据点威胁着关中与洛州(州治洛阳)地区的陆地通道。
四,河内楚军,以及河南楚军,开始对洛阳发动进攻,从北、东两个方向,逼近洛阳。
五,沔北地区楚军,分兵两支:一支北上,进攻洛州南部的阙南地区,策应河内、河南友军对洛阳发动的进攻。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另一支,沿武关道西进,即将抵达武关道要地上洛地区。
这五个消息,其实对于楚国来说都是好消息,意味着战事顺利,各行军按照战前拟定的方案,从容推进战局。
但是,皇太子为何坐立不安呢?
黄玲知道,这是儿子第一次处于全军统帅的位置,看各主要战场的战况,所以“入戏”很深。
因为事关重大,而李昉经验不足,所以患得患失的心理愈发严重,即便前方捷报频传,但李昉依旧坐立不安。
要么担心后勤出问题,拖累前方行军的作战;要么担心前线某场战役失利,导致战局全据崩盘。
而今日,李昉得知太行南道行军已经奇袭陕州,虽然未能拿下州治弘农,却也在陕州站稳脚跟,“钉”住洛阳周军回撤关中的道路,不由急得满头大汗。
急的是什么:万一洛阳周军跑了,官军扑了空,怎么办?
黄姈见儿子急成这样,心中也跟着急起来:眼见着渔网就要合拢,结果大鱼极有可能开溜,怎么办?
“小李”为这件事急得满头大汗,结果“老李”当没事一般,现在还有心情研究琵琶曲。
这让黄姈觉得急火攻心:都什么时候了,你好意思让儿子自己扛?
黄姈心中焦急,而传入耳中的琵琶曲,旋律也急促起来,仿佛两军激战正酣,谁胜谁负,尚未可知。
此刻,弹奏琵琶的是萧妙淽,她全神贯注的弹奏着琵琶,仿佛自己就是那场激战的见证人。
其她几位,也闭着眼睛,沉浸在萧妙淽用琵琶曲营造的激战氛围里。
黄姈看着萧妙淽那双白皙、修长的手,无名火起:是你吧,把三郎的背挠成那样!!
。。。。。。
清晨,李笠起床更衣,黄姈抚摸着李笠的后背,摸着那几道抓痕,有些心疼的埋怨:“到底是谁挠的?”
“是萧妙淽,还是张丽华?”
平阳大捷的消息传来,李笠高兴不已,当晚就把萧妙淽和张丽华一并“办”了,次日背上出现明显挠伤,黄姈对此极其不满。
李笠却不以为意:“哎哟,你还纠结这个做什么,多大点事。”
黄姈从后搂着李笠,把脸靠在那几道抓痕处:“你不能有事的...”
“挠伤啊,多大点事哟。”李笠笑起来,“那种事,到了紧要时候,手碰着什么抓什么,不小心挠了我的背,也只是意外嘛。”
“以后不许你一晚睡两个!!”黄姈不依不饶起来,“这两个后来的,没轻没重,你受伤了,可如何是好?”
“什么话,我的女人我做主!”李笠依旧笑着,搂住黄姈:“你这是找茬嘛,直说,什么事?”
黄姈瞪着李笠:“洛阳的周军就要跑了,太子急得不行,你倒好,当没事一般。”
“跑?怎么跑?你说说看?”李笠反问,黄姈回答:“骑兵西行,走陕州回关中,渡河的官军,可拦不住。”
“步兵连同辎重,往西南,沿着洛水往上游走,过宜阳,走洛水河谷回关中,这不就走了?”
李笠耸耸肩:“哦,这条路在人家控制区,人家想走那就走,我们光在开封急,有用?”
“你想想办法呀,各行军一番努力,好不容易就要把洛阳合围,怎么就让大鱼走了?”
“是太子向你求助?”李笠又是反问,黄姈摇摇头:“不,我只是担心,他急成那样。”
“这没关系,坐镇后方当观众的无力感,他要经历过,才会习惯。”李笠的语气依旧轻松。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事,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轻不轻松,可是因人而异。”
“开国皇帝,有征战经验,对将领的能力和作战风格很了解,所以即便坐镇后方,面对前线战局的跌宕起伏,也能处之泰然。”
“可到了子孙就不行了,他们脱离军队,对将领们又不是很了解,光靠在后方当观众看战报,就会觉得坐立不安。”
“前方战事迟迟没有进展,他们会怀疑是不是将领畏战;敌军四处乱窜,看上去无人能制,他们就会担心前线将领是不是无能。”
“前线战事旷日持久,迟迟未见决战,而己方后勤吃紧,再拖下去,国库都要空了,所以,他们会怀疑,怀疑前线将领是不是养寇自重,或者在图谋什么...”
“在这种心态下,皇帝的猜忌心会越来越重,一旦有人撺掇,皇帝就会胡乱指挥,干预前线。”
“真要是这样,会出事的。”
李笠说了一通,看着黄姈:“我们不能强求自己的子孙,个个都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所以,他们要习惯这种坐镇后方当观众的无力感。”
“新的军事制度既然要实行,那么,仗怎么打,就由将军们来打,前线军情,由前线将领来随机应变,坐镇后方的皇帝,可不能胡乱指挥。”
“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而且,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只有习惯了坐镇后方当观众的无力感,我们的儿子,将来碰到了新的战事,才会淡定,而不会出现临阵换将、瞎指挥的状况。”
“洛阳的周军,我们当然想歼灭,对方是战是走,自有主动权,但我军也有办法,尽可能黏住对方。”
大道理,黄姈当然懂,可想到洛阳周军极有可能溜之大吉,她还是担心。
李笠接着说:“周国收缩兵力,以放弃洛州地区为代价,换得兵力聚集关中,这是稳妥的选择,所以,洛阳周军撤退,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他们想走,也得看走不走得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章 九曲坂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洛水畔,向上游宜阳行进的周军,被楚军骑兵追上。
从洛阳撤退的周军,步骑连同随军青壮近十万人,骑兵在外围驱赶追来的楚骑,护卫步兵和辎重车继续前行。
但追来的楚军骑兵数量也不少,且越来越多,甚至有大量骑驴步兵,如同苍蝇般围着周军队伍打转,挥之不去。
周军与楚军连日交战,且战且走,往西南方向宜阳而去,到了九曲坂附近河段,被越来越多的楚军黏住,步兵再也无法前进。
九曲,又称“九阿”(泛指高低起伏的山峦),其地十里,有坂(山坡)九曲,故而得名。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九曲坂上游不远处,为宜阳散关,散关距洛水上游宜阳,约三十里。
无法脱身的周军,于洛水之北、九曲坂上布阵,与楚军对峙,等宜阳出兵接应。
率军追击至此的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彭均,却没让将士聚集坂下准备强攻,而是分兵过河,在南岸高地聚集。
大部兵马都上了山坡,只有少量兵卒在洛水边候着,盯着对岸周军。
两军就这么隔河对望,从上午一直望到午后。
只有中间的洛水静静流淌,其水位很低,人可以徒步过河,而水不过是没腰罢了。
如今是雨季,洛水水位有些不正常的低。
九曲坂,周军副帅、齐国公宇文宪见楚军如此狡诈,竟然不上当,心中有些着急。
楚军一路纠缠过来,甩不掉,但其实己方可以继续前进,直达散关,入宜阳。
但他要算计对方,所以故意在这九曲坂停留,“被迫”登坂列阵,要决一死战。
若对方就在坂下布阵,上游宜阳守军得了消息,就会决堤放水,届时,蓄了几日的大量河水就会呼啸而下,把坂下洛水边的楚军冲得干干净净。
这也算是报了平阳一战的仇。
结果,对方居然不上当!!
宇文宪看着洛水对面山坡上聚集的楚军,眉头紧锁,主帅、蜀国公尉迟迥过来,看着对面的楚军,叹道:
“南人惯会用水攻,多有提防,没中计,也是情理当中。”
宇文宪问:“那接下来,我军该如何应对?”
尉迟迥回答:“对峙,等宜阳兵出,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我军再徐徐西撤即可。”
也只能如此了,宇文宪没再说什么。
按辈分,尉迟迥是宇文宪的表兄,但按年纪,尉迟迥和宇文宪是两代人:宇文宪如今三十出头,而尉迟迥年近六十。
尉迟迥和如今的大冢宰宇文护年龄相近,年轻时就追随舅舅宇文泰南征北战,是沙场宿将。
如今尉迟迥的决定,颇为稳妥,至少能保证十万兵马平安撤入宜阳,宇文宪便把注意力转到时局上。
想到时局,他依旧忧心忡忡。
谁也没想到,久经战阵的郧国公韦孝宽,在平阳城外,竟然会被楚军以水攻打得全军覆没。
不过,设身处地想一想,宇文宪觉得若是自己率军在平阳城外驻扎,也绝不会想到楚军能施展水攻。
毕竟,事前谁也不会想到,楚军居然在平阳以北的汾水河谷筑坝蓄水,对下游平阳地区施展水攻。
宇文宪觉得这样的敌人太狡诈了,简直是防不胜防。
所以,也不知同州那边,情况如何;不知突入陕州弘农附近的楚军,是否已经被赶回北岸。
宇文宪想着想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平阳兵败的消息还没传到洛阳时,河南楚军就从虎牢冲出来,向洛阳逼近。
当时,他还准备全力迎战,结果,平阳兵败的消息到了洛阳,这才意识到,洛阳的情况危急:
洛阳孤悬在外,一旦被河南楚军黏住,短时间内关中派不出援兵。
随后,楚军兵临蒲坂的消息传来,宇文宪和尉迟迥都意识到必须放弃洛阳,才能保住麾下近十万大军。
大冢宰撤军的命令刚到洛阳,又有坏消息传来:楚军从陕州北边、解池附近的壇道山南下,渡河进入陕州地区。
虽然弘农守军守住了城池,但这支楚军已经在南岸站稳脚跟,洛阳官军西撤的归路受到了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从虎牢西进的楚军,已经杀至洛阳远郊。
于是,洛阳周军立刻撤军,沿着洛水向上游宜阳撤,却被大量楚军骑兵尾随,甩不掉。
而提前在宜阳附近筑坝蓄的水,如今无法派上用场,这让宇文宪的期盼落空,接下来,就只能等宜阳兵马过来接应,全军撤向宜阳。
他在思考时局,一直用千里镜观察对面楚军动向的尉迟迥,忽然说:“注意,南面不对劲!”
宇文宪闻言也拿起千里镜,和其他几个主要将领一道,向对面看去。
却见对面山坡上的楚军,似乎在摆弄一些车辆,看样子,这些车辆当是军械。
宇文宪看了一会,看不出这些车辆会是什么军械,放下千里镜,打量着镜筒。
这千里镜确实是好东西,能让人看清数里外的动静,最初是南国才能做出来。
后来,周国通过不同途径弄到了一些千里镜,有工匠琢磨结构之后,用水晶磨镜片,仿制了一些。
所以,千里镜这种好东西,不少周军将领都有,也发放给斥候,方便侦查敌情。
宇文宪端详着手中的千里镜,再次用其观察对面敌情。
根据齐国那边的说法,楚军有几种大威力的兵器,对方以此屡败齐军。
所以,己方要注意活用骑兵,而不能傻乎乎布大阵和敌人对垒。
因为骑兵聚散无常,便不会给对方以使用这些大威力兵器的机会。
而现在,己方兵马聚集山坡,岂不是...
宇文宪转念一想,觉得不可能,如今两军南北对峙,相距至少有三、四里,齐国所说的楚军大威力兵器,够不着这么远的距离。
就在这时,却见南面山坡上,楚军聚集处有大量火光闪烁,并有尖锐的呼啸声响起。
然后,这些火光拉着白烟起飞,向北飞来。
宇文宪以为自己眼花了,放下千里镜,用双眼看,确实看到大量拉着白烟的火球,向自己所在的九曲坂飞来。
他心中惊叹:不会吧,这距离,至少有三、四里啊...
“盾牌,盾牌!!!”
裨将们呼喊起来,倒不是喊各部兵卒们举盾牌,而是让护卫将领们周边的兵卒聚过来,用手里的盾牌搭墙,保护几位主将。
兵卒们的动作很快,很快就竖起盾墙,毕竟对面的异动早就被他们注意到了。
宇文宪被人拉到盾牌后,只听呼啸声快速逼近,然后就是落地的动静。
他从盾牌之间的缝隙看去,却见大量火光落入己方阵中,片刻,爆炸声起,火光大作:
那些落地的火球,绽放出耀眼的火光,向四周泼洒着带火的液体,将人群点燃。
效果上,类似火矢纵火,但威力和纵火范围,比火矢大多了。
对面楚军所在山坡处,不断有火球拉着白烟往这边飞来,有的飞歪了,有的半空中就落下,落在洛水畔。
但更多的火球,落在九曲坂上周军阵中。
火光不断在人群中绽放的,不断点燃活人,这些身上着火的人,呼喊着、挣扎着,周围的人去救火,自己身上却被引燃。
渐渐地,周军阵中火光大作,大火已经烧起来,而被点燃的人群,开始溃散。
宇文宪和尉迟迥等主要将领,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虽然他们所在位置,并未受到飞来火球的攻击,但看着全军就这么大乱,目瞪口呆。
打了几十年仗的尉迟迥,和后起之秀宇文宪,看着近十万大军,就这么被楚军用奇怪的兵器袭扰,导致军心大乱。
1...327328329330331...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