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奸臣之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我想吃肉
唔,今年是大考年份,不如报名考一考去?虽然是要到地方上任职,但也容易出成果。或者如果能到大理寺或是刑部等处,也是专业对口,只是他组织关系还挂相府。要不要从相府辞职呢?然后……唉唉,求一求老师,帮他入大理寺?
身份背景后台真很重要啊,没人帮,有才干也难成名。池脩之想法倒不极端,没有什么故作清高,有效利用资源,也是能力一种。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利用,哪有那么清楚账本?如果什么事都要用利益上益助来说明,未免失之偏颇了。大家互相帮忙,互惠互助而已。
池脩之没有想到是,帮他一举成名并不是他靠山,而是靠山对头,这就是后话了。他现依然担忧着能不能娶到中意媳妇儿。
————————————————————————————————
顾益纯心思与郑靖业是一般,他们上了年纪,不定能看到郑琰长到多大,是要及早定一个可靠人。池脩之是顾益纯学生,出身是郑靖业给,至少比其他人可靠不是?
应该说,池脩之赢就赢了年龄上,不是他年纪,而是郑琰与父母年龄差。
郑琰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老师给半卖半送了,她正跟人打嘴仗,说是打嘴仗,实际上是她碾压。
年前年后,郑琰很忙,被自家阿娘还有庆林长公主带着四处应酬。用两位女士话来说就是:“过了年你就十一了,不能再当自己是小孩子了。”郑琰掐指一算,十一岁也就是小学毕业班水平,还得是提前入学,分明还是祖国小嫩花骨朵一枚。
母命难违,师母之命也不好抗,乖乖打扮了起来去串门子。今年杜氏依旧把她打扮得毛茸茸,池脩之也跟师妹混熟了,却再也找不着机会下手。
这一出门儿,就遇到许多年龄相仿小姑娘,大家都是先前被关家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因为年龄渐长,添了许多社交活动。据庆林长公主说:“今年先认认人,明年就要再多出来转转。从后年开始,这些交际上事情,可比你读书还要紧了呢。”
郑琰一想,也是,你就是读到博士,也得出来找工作,这就是生活。哪怕锦衣玉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认真点一点头:“我明白。”
庆林长公主社交层次,比郑家是高一档,她能聚起一堆公主来一起玩儿——依旧不喜欢世家。尤其是近皇家又是择王妃又是挑驸马,世家之丑态,令庆林长公主厌烦。
顾益缃是被她给逼走,庆林长公主意思很明白,敢利用我,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再不滚蛋,把你孙女儿嫁给萧令德!让你孙子娶公主!
长公主是个女人,感性得很。怕太子个p!别忘了,长公主跟太子妃娘家有那么一段谁都不能说,却绝对不能忘梁子!太子上位,太子妃就是皇后,庆林长公主会呕死!就算不呕死,她儿子怎么能陈氏得势时候落到好?
md!老娘给你们这对狗男男牵线搭桥,就等着你们得势好来欺负我啊?
滚你!
顾家人走了,庆林长公主烦恼还没结束。所谓世家,历史悠久,如果不是像池家这样遇到兵祸,被人一锅端了,各种分支也是一堆,这就代表着他们人口多。人一多,麻烦就来了。可能这一房支持太子,那一房又跑到燕王那里去了。不好说是不是“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两处投注,但是却让事情复杂了很多。
不少人家也想把女儿嫁到东宫当儿媳妇,这让庆林长公主心情很不爽。她带着郑琰参加了许多宴会,声称这丫头跟她闺女也差不多了,摆明了是要给郑氏撑腰。至少现,她与郑氏利益是一体!
郑琰这才知道,她之前……档次太低!
看这一水儿公主、郡主哟。
皇帝女儿多,愁得老皇帝睡不着觉,上哪里找这么多青年才俊来娶她闺女?公主们脾气古怪也有不少,这就加大了她们出嫁难度。倒是郡主们,如果不强求世家话,嫁入勋贵之家,倒不愁嫁不出去。
郑琰现对着这个萧令媛,她是个公主,当然也是个问题儿童。
郑琰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惹到她了,为什么这货一直针对自己?萧令媛与郑琰年纪差别不大,又是庆林长公主亲侄女儿,是个避不开人,至少一开始,庆林长公主是希望两人亲近。
可郑琰听她说:“阿郑这裙子像是贡缎做,不愧是阿郑,我们姐妹尚且没有呢。”内容也没什么,口气完全不是小姑娘羡慕口气,甚至连嫉妒都谈不上,而是,说不出针对。
郑琰打了个哈哈:“嗯,从师母那里抢来。你拜个好师母,也就有了。”谁都知道郑琰师母是谁。
扯上她亲姑母,真是不知道要怎么答话了,萧令媛毕竟年幼,脸都气青了。
对手档次太低,郑琰颇觉寂寞。
皇十九女萧令妍与皇二十一女萧令娴互看一眼,都觉慰,萧令媛姐妹里就爱出个头儿,并不令人喜欢,她们乐得看她吃瘪。郑琰不难相处,只要你不针对她,她也不会为难你。只不知道萧令媛吃错了什么药,总是瞧郑琰不顺眼。
萧令妍半真半假地劝道:“阿郑别逗十九娘了,十九娘要是信了,打上姑姑门里真抢了可怎么是好?”
萧令媛大怒:“难道我是笨蛋?听她说什么就信了?”
姐妹俩扛上了。
庆林长公主注意到这一方动静,心说,这死丫头,又呆又笨,还有个傻脾气,怪不得没人愿意娶萧家女儿。让你吃点儿亏罢,也好知道知道厉害,老实一点儿,别长大了胡闹。
却没料到,萧令媛自觉受气,回宫之后越想越生气,不日竟与东宫搅到了一起,又惹出一段公案来。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正码着入v存稿,结果……宿舍断电,今天下班回来继续码,苦逼脸……
**抽了,我来重发……





奸臣之女 59、池脩之断案
59、池脩之断案
话说池脩之想了一路,回到家里又细细计划,打定了主意,准备好了就去找顾益纯:“学生想从相府辞出来。”
顾益纯笑得暧昧,你小子不想吃软饭?“那可看不到这许多卷宗了。”
“学生已有了出身,再出仕就要容易些。”
池脩之已经想好了,辞出相府,另谋大理寺职位,今年春天大理寺有小型招考,大理寺卿是郑靖业一党,行事也模仿着郑靖业作派,招考能人,只是大理寺职缺少、行政级别也较低。池脩之想凭自己本事考上一考,有靠山是好,却不能总是靠人家,也会惹人反感,也是显得自己无能。感情再好,也经不起这样搓磨。老师面子,还是留到关键时刻再用吧,比如——提亲。
“郑相处学生明日就去请辞,今日来禀先生。”好歹是看老师面子才混了个出身,必须跟老师交待清楚了。
“你拿定了主意,必不会听人劝了,且试一试去。”池脩之基础相当不错,顾益纯也不怕他丢人。关键问题是,池脩之是无法当‘隐士’、‘名士’,正如当初郑靖业一般。早晚都要去闯荡,不如趁着年轻有足够时候经历挫折。
池脩之第二天就揣着辞呈寻郑靖业,没找着。
郑靖业是个大忙人,池脩之相府也不是什么重要幕僚,哪有机会天天得见这位“师叔”呢?
郑靖业知道池脩之找他,一连晾了他三天,才慢悠悠地这小子视线里出来。
池脩之也舒缓地向郑靖业问好:“相公安好。”
“唔,你近来学业如何?”这是师叔口气。
“得先生指点,常有进益。”
“大理寺那里还去么?”
“挺有意思,虽是看案卷,却也是看世间百态,”池脩之有问必答,然后道,“学生正有一事,想请相公谅解。”
“哦?”
池脩之递出了辞呈:“这小半年常出入大理寺,对这断案向往一些,故而想去试上一试。”
两人一齐装大尾巴狼,就没一个提到两人未来可能有亲戚关系问题。郑靖业捏着池脩之辞呈:“想好了?”
“是。”
“那就回去准备罢,纵你是我这里呆过,没有真本事,大理寺也不会收。好好考,不要失了你师傅面子。”
“必不辱命。”答得坚定。
池脩之就这样从公务员队伍里退了出来,重备考去了。敢这么做也是有底气,他研究过往年试题,发现这样考试不过是出一些案件让人去判,案件一般都不难,因为考出来职位都很低,这也好理解,人菜鸟嘛。这些菜鸟一旦被选中,都是负责处理比较不那么重要案子负核工作,重大案件才由少卿、正卿等负责,再大一点案子比如宰相被脸盲症给捅了,惊动了中央,就是三堂会审,菜鸟们只能跟着打酱油。
难度不大,比起相府来易生存——只要你有两把刷子,手上有硬货,到哪里都能吃得开。然后就是这官场上摸爬滚打混经验,这是个让人速成长好地方。
池脩之有自信,他对经义很是熟悉,而且对市井生活也不太陌生,应付小案子还是绰绰有余。他还有一个底牌:书法。字写得好,可是占相当大优势。曾经有一县令参加大考,风土人情、判案答得不咋地,但是字好,被当时皇帝一眼看中,留崇文馆里了。
池脩之闭门读书,直到大理寺三月初开考,投了名刺,把大理寺卿唐文渊吓得不轻。
他认得池脩之,这货不是相府里当小弟么?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亲娘诶,郑相没打招呼啊!这小子老师是顾益纯啊!这事儿是怎么弄?唐文渊要说也是个精明人,愣是被池脩之这一手弄得一头雾水。
战战兢兢地去请示郑靖业外加表忠心:“实不知池世兄这是为什么。”
正如池脩之所想,有个靠山就是好。郑靖业一点也没为难他,只对唐文渊道:“他投了名刺你就收下,照规矩办。考得好了,就留下,考得不好,捆起来送给思玄再开导开导去。”
池脩之就得到了入场资格。到了考试当天,拎着笔墨进了考场,周围同考年轻也有他年纪一倍大,一堆大叔中间,越发显得池脩之风采照人。一看试卷,唇角勾起一抹笑。题目都不难,一道是判婚姻继承,一道是判田产纠纷,还有一道是判奴婢犯罪主人责任问题。
提起笔三两下就写好了判词,然后,他交了卷子离席。唐文渊一直偷窥,见他交了卷,急忙拿来看,判得极好,字也好,难得判案两面净光。想一想郑靖业嘱咐,这应该是属于可以留下来。
不出意外,池脩之被选中,然后大理寺卿以zlngnet推荐形式打报告给皇帝,其实这样小官,郑靖业手里就批下来了,给皇帝过目不过是走一个形式。由于池脩之名字短期内两次出现皇帝面前,前一次是宰相zlngnetnetgnet推荐,皇帝也就多问了一句:“这个池脩之名字,我记得哪里见过?”
郑靖业不带感□彩地简单介绍了一下池脩之来历,然后添上一句:“是思玄学生。”
皇帝来了兴趣:“想起来了!是京兆池氏,难得他们家还有这样人物,能让顾益纯看上,怕是有些能耐。宣过来看看罢。”
————————————————————————————————
池脩之鲜嫩水灵地出现了皇帝跟前,皇帝一看就喜欢上了,多可爱孩子、长得多好啊!可以考虑招来做女婿!皇帝摸着花白胡子,笑得很是猥琐,可算解决掉一个闺女了。
池脩之一脸波澜不惊,给皇帝行过礼,就当皇帝是雕塑,这令皇帝颇为气闷。只是想到他那一大批次女儿,皇帝又软和了起来,很是和气地问道:“卿青春几何?”
“臣年十五。”多一个字废话都不带说。
“家中还有何人呐?”
“除了臣,再没别人了。”池脩之答得斩钉截铁,带着一股子肃杀。
皇帝果断打消了念头,小小年纪,六亲死绝,这个这个,命是不是有点儿硬啊?看他一张便秘脸,真不太好相与呐!留着这张阎王脸去断案去吧!诶,皇帝真是一种善变生物!
池脩之就这样从皇帝手里逃过一命,没有结一个公主仇人。但是,他这次被召见还是引起了旁人注意。
太子听说皇帝召见了一个十五岁少年,还是个小神童,还是自己考公务员,眉头就皱了起来:“可是当真?十五岁少年,有甚能为?大理寺卿荐他?”郑党都不是好人,莫不是走后门?
赵逸略一寻思,以手加额道:“想起来了,这是京兆池氏子孙,顾益纯收他为弟子。前番入郑靖业幕府,他怎么脱了出来又去大理寺了?”
一听到这人与郑靖业有关联,萧令行生理性厌恶就来了:“小小年纪,能有甚能为?”
“他亦是名门之后,许是些本领呢?”
萧令行扯出一抹诡异笑容来:“那就试上一试。”
赵逸一想,顾益纯学生,能跟太子混到一起机率实太小,试试就试试,情况再坏又能如何?本是潜敌人,这一试,也算是评估一下,故而没有出言阻拦。
池脩之没想到,跟鸡毛蒜皮打了仨月交道,又被打包到了熙山之后,让他遇到了一件大案。
他断案细致周到,完全不像十五岁少年,深得唐文渊喜欢。又看顾、郑二人面子上,唐文渊点名把他给打包到熙山办公。正遇到这一桩案子。
此案乃是地方主审,却与郑党相关。郑党成员礼部侍郎齐慈小舅子贾仁老家强抢民女未成把民女李氏爹给弄死了,却以家奴抵罪,小舅子只负连带责任,交钱抵罪。基于本朝之彪悍民风,民女她哥为父报仇,把齐慈小舅子给戳了。这位没有脸盲症,一戳一个准儿,地方官判了他一个死刑。问题是这位孝子,是他家独苗,而且他自己还没儿子。
死刑是要复核。
唐文渊很熟练地就批准了复核,东宫却指使御史上书弹劾。一来二去,这就闹到了翠微宫皇帝跟前。
皇帝看着卷宗颇为不奈,上表御史政治立场挺明白,而且从卷宗上来看,地方官判断也是天衣无缝。皇帝也相信这是纵奴行凶,有狗腿子不用,还会亲力亲为么?真是势大,就只能证明齐慈小舅子没有自己动手。
然而凡事都要考虑一下群众感受,御史弹章里不但说地方官“玩忽职守”还把齐慈、郑靖业都扫了进去,说是因为他们势大,所以地方官不敢判齐慈小舅子,而要杀了孝子,可怜是孝子是独苗,这分明是要人家绝后,这是为官不仁。
齐慈、郑靖业因受到弹劾,必须要回避此案,但是郑党人数实不少,打起嘴仗来也是声势不弱。齐说御史打击面过大,上纲上线别有用心。御史有东宫背景,又认为自己是正义一方,亦是寸步不让,朝上吵得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皇帝被吵得头疼不已,召开会议,由于涉及到法律问题,大理寺熙山人员有幸参与。大理寺也不是铁板一块,亦有为东宫说话,还有觉得齐慈小舅子做得过份了,人家孝子其情可悯。这两种人都觉得:“李某情有可原,罪当减两等。”
郑党肯定不会同意:“李某之父非贾某所杀伤,杀伤之人亦以抵罪,一罪不二罚。”
吵得皇帝头疼了,郑靖业闭口不言,萧令行也不说话,但是他一直目视池脩之,终于引起了皇帝注意:“池脩之,你也是大理寺员属,为何闭口不言?”
池脩之道:“此事非臣职责所。”
“朕现问你,若是你当此事,该如何判?”
“敢问圣人所言,是臣当案发之初,还是案发之末?”
皇帝扶着脑袋:“你一一说来。”
“若是案发之初,奴婢伤人,犹纵马踏禾,奴婢同畜产。若是案发之末,杀人抵命。”
御史不干了,跳起来一脸气愤:“这是常有手法,出了事,拿奴婢抵罪,罪人依旧逍遥法外!你这般判法,能令人心服么?”看池脩之目光像是看败类。
池脩之当御史是空气,直到皇帝问他:“御史问话,你为何不答?”方答道:“臣是陛下臣,立陛下前,回陛下话,他人于御前乱问目无君上,不打过去是臣碍于朝廷礼仪、是臣修养好,还答什么!”
御史脸上一片青红色。
皇帝没表态,继续问:“你这般判能令人心服么?”
池脩之顿了顿,像是思考:“臣方才还没说完呢,就叫打断了。有法必依,否则要法何用?今日你说此事不仁,要宽纵了杀人凶徒,明日就有人借权势杀完了人照此例而判,到时候只能是法纪败坏。是为求一时一事之令名而毁陛下万年法典!实不可取!只是法理不外人情。命是要抵,如今离秋决还有些时日呢,李某若有妻妾,许她同住就是。若是没有,好歹也能买一侍婢。”让他家留个后不就结了?
皇帝一想,这真是两全,看池脩之一脸公平正义,欣慰地道:“卿果善断。”一高兴,给池脩之硬提了n级,从从八品“评事”变成了从六品大理寺丞。充份体现了老年昏君不依法办事、不按照干部评级办法提拔年轻干部特质。
皇帝昏庸是,把上表那个御史先调离岗位,然后罢黜了。你求个仁义又不畏强权好名声,朕法律就要被败坏了,如何能忍?
东宫被打懵了,十五岁小孩子,你怎么能想得出这一招来?!
魂淡!你开挂了吧?
不管别人心里有多少只神兽狂奔,池脩之他娶妻大业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当然,也给自己惹来了不小麻烦,同时也给郑琰带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机缘。
作者有话要说:[1]这是取自史上真实案例,当然断案是个大叔。大家都说这大叔厚道来。
表为他师妹面前是个呆萌就觉得他真呆萌了,池美人对外还是傲娇又凶残一大只啊~
这章是池美人戏份,下一章,上郑琰?




奸臣之女 60、三更完毕鸟
6、三完毕鸟
池脩之这算是一战成名,上了东宫黑名单了,此后与东宫较量中越战越凶残。应该说,所有名将名声,都是敌人成全。东宫试水试出条大鲨鱼来,个中滋味,除了当事人别人是难以理解。萧令行用复杂眼光看了池脩之一眼,结果又被皇帝给看到了。
皇帝对太子不满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开始也许只是恨铁不成钢,后来就变成看着不顺眼。这一点双方都有察觉,不但是他们,一些政治嗅觉灵敏人也感觉到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挑明了来说。这种感觉很微妙,明着看来,父慈子孝,皇帝很信任太子样子,太子说什么他也会认真去听,许多事情也让太子去做。太子这里呢,也是努力往皇帝跟前凑近乎。然而微妙感觉始终存,站队人也越来越多,又反过来加深了这种分裂气场。
然而眼下表面上还是一片和谐,继复核断案之后,要办一件大事就是赶紧给长大了皇子、皇女们确定封号等级,开府、订婚。
每到有皇子皇女成年,宫里都是热闹,各路媒人各显神通,熙熙攘攘,把皇宫弄成个婚姻菜市场。目前适婚皇子有皇十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共四位,除了老十萧令德有了封号,其他三个尚未封王。又有几个皇女,有封公主,有未封公主。
郑琬丈母娘宜和长公主,郑琰师母庆林长公主都是宫里常客,只是谁也不肯轻易开口——万一自己提人选被扔给萧令德,那是给自己拉仇恨值。乐昌公主、荣安公主等娇客常往各自母亲那里跑,此外又有太子妃、燕王妃等,各有各算盘,却比较好开口。太子妃想把自己表妹嫁给皇十四子祁王萧令义,就与祁王生母李昭媛多多亲近。各宫妃子也各有盘算。又有太子妃想给庶长女昌郡主、嫡子广平郡王结亲,齐王也想给自家儿子找个好岳父。
女人们有志一同地忘了萧令德,死活不肯沾手,皇帝总是萧令德亲爹,又有萧令德姐姐皇七女长信公主,总要为他考虑一二。长信公主生得极美,完全对得起她美人妈和五官端正皇帝爹好基因,皇帝看着她也是觉得赏心悦目,听长信公主说起萧令德:“娶了王妃照顾着,许就懂事了呢?”便深以为然。
大家都会这样想,某人不懂事儿,结婚就好了。这跟郑家长辈说郑琰“长大了就好”一样,都是美好愿望。
皇帝想了半天,总是没想出一个合适人来,要长信公主做媒吧,她也知道弟弟不靠谱,却也不肯让弟弟娶得差了,只好打感情牌:“女儿就这一个弟弟,阿娘过逝时候拉着我手,说,七娘是姐姐,要好好照顾弟弟。”说着就梨花一枝带春雨了。
皇帝忆起当初那个娇美妃子,心里对萧令德这个猪头也柔软了起来:“儿只管放心,我为他择一佳妇。”
可这人要到哪里找去呢?
女人不肯管,他只好问男人,郑靖业说:“此陛下家事也。”其余大臣有女儿都捂个死紧,不管是不是郑党,这会儿都模仿郑靖业:“此陛下家事也。”
皇帝愁一半天,终于想起一个人来——顾益纯。
当朝名士顾益纯,相人之士堪称神棍,死活不入仕。皇帝于是亲临其门问策,不问苍生问婚姻!
顾益纯额角暴起十字路口,萧令德那货给他印象太深刻了,谁嫁给他都是可惜了。况且——“圣人,臣看男人是有几分准,看女人这……让臣到哪里看去啊?圣人儿子里,有太子有齐王有延平郡王,性情皆不相同,由其父观其女,并不有用。”
皇帝耍赖:“让你出仕你不肯,挂着驸马都尉名头也不肯为国家出力。现为亲戚解忧也不肯了么?你总是我妹夫吧?”我就赖上你了。
顾益纯心里把这大舅子骂了个半死,然后道:“十郎须得有个人管着,不是性子强、就是会办事,或者身份上让他忌惮,总之,是让他不能不听。前两样难办,后一条却是容易。他舅家不知道有没有合适姑娘?姑舅亲,不看岳父面子也要看舅父面子不是?其母能侍圣人,可见舅家也不是一无是处。为十郎计,王妃出身还其次,妇人如果还是要看夫婿,皇家何须世家来添光彩?”
1...3031323334...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