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辞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若兰之华
“他家在何处?”
“听说是幽州地界,具体地方,老奴就不知道了。”
巫后凤目微沉,立刻召来一名禁卫,吩咐道:“立刻派人马加鞭赶去幽州,务必把人给本宫带回来。”
“是,王后!”
那禁卫同左右两个同伴使了个颜色,三人立刻携刀出府去了。
孟梁忍不住问:“王后,碧城他……?”
巫后凌厉一笑:“他偷了王上送给本宫的一支芙蓉钗。”
孟梁顿时哑然,吓得低下了头。
巫后一行人离开后,孟梁才手脚慌乱的关好府门,确定四下无人,悄悄走到后院马厩旁的地下储物室,敲了敲盖着入口的一块木板子。
片刻后,木板被人从里面挪开,一个穿着绿袍的瘦弱身影从下面爬了上来,冲着孟梁磕了个头,哽咽道:“奴才多谢总管救命之恩。”
孟梁赶紧扶起碧城,唉声叹气,发愁的要命:“你真的偷了王后的凤钗?”
碧城眼睛里泛着泪花儿,急急摇头否认。
孟梁越发不解:“那王后为何会跟你一个小小的内侍过不去?”
碧城眼睛一红,似有难言之隐,低着头不吭声。
孟梁已经急得团团转:“若是禁卫在幽州找不到你,定会再来世子府,你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偏偏殿下又不在,我一个奴才,哪里护得了你?!”
碧城紧紧咬唇,目光颤动了几下,忽然噗通跪倒在地,恳求道:“总管能不能带我去见王上?我有重要的事,要向王上禀报。”
孟梁断然拒绝:“不行!王后若一口咬定你偷了凤钗,就算到了王上那里,也无济于事。说不准,还会被扣上一个以下犯上的罪名。”
碧城倒像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仰头,泪眼决然:“左右都是死,奴才宁愿冒险一试!我知道总管是宫老人,定然有门路的。”
孟梁:“真没看出来,你平日里柔柔弱弱的,竟也是个性格刚烈的主儿。我帮你可以,但若出了事,你绝不能连累世子府。”
他看着自己右臂空荡荡的袖管,又叹道:“我废人一个,唯一能做的,就是替殿下守好这座空府。你……好自为之,若能躲过此劫,就逃得远远的,再也别回来了。”
碧城感激道:“总管放心,奴才晓得。”
吃完午膳,孟梁出了趟门,回来后,便塞给碧城一块入宫的通行令牌,嘱咐道:“你从西侧门入宫,进去后,直接去司膳房找掌事的巴公公。余下的事,他自会替你安排。”
碧城小心的收好令牌,再三叩谢孟梁之后,才从府后门悄悄出去,抄着近路,朝王宫方向走去。
孟梁给的通行令牌果然十分好使,宫门守卫只看了看,都没搜身,就直接放他进去了。碧城对宫地形很熟悉,轻车熟路的就找到了司膳房的侧门。
司膳房内,已乱作一团。
一个掌事模样的老內侍,正在指挥着一众小内侍张罗送给各宫的茶点,众人动作稍有差错,他便是一阵喝骂。
见碧城站在门口四处张望,老內侍立刻指着他训道:“新来的吧!傻愣着干什么,还不过来帮忙!”
碧城以前只在垂殿负责洒扫,没同司膳房打过交道,有些不确定此人是不是巴公公,便斗着胆子走过去,满怀希冀的道:“奴才是来找巴公公的。”
老內侍用手绢擦擦汗,不耐烦道:“老巴病了,今天我替他当差。哼,我说是谁带出来的猴崽子,这么不懂规矩,原来是老巴。得了,总管我今天忙的很,没时间给你计较,元宝,把你手里的盒子给他,你赶紧去数数史妃娘娘的那份,少了一块,小心我扒你的皮。”
那唤作元宝的小内侍二话不说,便塞了个食盒给碧城,自己又急急跑去张罗另一份食盒了。
“总管,冷香糕只有三块,一块给了王后娘娘,一块给了史妃娘娘,另一块儿给吴妃娘娘还是云妃娘娘啊?”
“废话,当然给吴妃。要是她发现自己比史妃少了,又该来闹了。”
老內侍又把所有人催了一遍,训斥了一遍,才擦着汗、捂着心口道:“一个比一个笨,真是要命啊,这以后我要回乡养老了,怎么指望你们当差。哎!——顺子,错了错了,祝才人那儿,只能搁一块梅花酥,另一块给宝福,加到陆美人那儿。”
碧城打开自己的食盒,里面已经整整齐齐排列好了十六块糕点,他又看了看盒身,只见上面刻着「芷萝院」三个字。
所有糕点分发完毕,小内侍们两人一组,去给各宫送去。为了防止别人起疑,碧城只能硬着头皮,和另一名小内侍前往芷萝院。
见同行的小内侍一脸闷闷不乐,碧城小声问:“听说云妃娘娘脾气是出了名的好,你怎么看起来不大开心?”
那小内侍道:“脾气好管什么用,这云妃娘娘整日吃斋念佛,跑这趟路,连个赏钱都讨不到。哪像吴妃史妃,一赏就是银锭子,便是新进宫的陆美人,出手也极是大方。也就咱们这些新来的,才会被派往芷萝院。”
落花辞 第204节
这宫人情冷暖向来如此,碧城苦笑着,没有做声。
云妃刚午睡醒来,命贴身侍女珊瑚收下糕点,笑道:“辛苦二位公公了。”
碧城躬身行了一礼,正欲退下,却发现,同行的小内侍依旧杵在原地,没有离开的意思。
云妃也是灵透之人,给珊瑚使了个眼色,珊瑚会意,从袖掏出几个铜板,有些厌恶的丢到那內侍跟前:“娘娘赏你的,还不捡起来。”
那小内侍立刻喜笑颜开,爬到地上把那些铜钱一个个仔细捡起来,吹掉上面的灰尘,连道:“奴才谢娘娘赏赐。”
云妃挥手,命他退下,却看着始终垂目站在门边的碧城道:“你也是司膳房的,为何本宫看你如此面生?”
碧城垂袖道:“奴才是新来的。”
云妃又问:“可会写字?”
碧城不明白云妃为何突发此问,谨慎答道:“幼时学的乱,写的不好。”
云妃柔婉而笑:“无妨,我宫里正好缺个帮我誊写佛经的,虽是个清苦差事,却难得清闲。你叫什么名字,我会出面与巴老说明此事。”
碧城目光躲闪,犹豫半晌,才嗫喏道:“奴才……奴才叫长安,今日刚到膳房报道,还没登记造册。”
“倒是个吉利的名字。”
云妃悠悠道:“你的父母,定是希望你一生长安。”
碧城闻言,心头无端一酸,又见云妃美目衔愁,忍不住问:“娘娘可有烦忧之事?”
云妃摇首一笑:“无事。本宫和你父母一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生长安,不受苦楚。”
次日,朝议结束,巫王又在朝堂上宣布了件要事,任命右相桓冲为公子子彦的太傅,并让子彦跟着东阳侯学习军务。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满堂朝臣,却嗅到了暗流涌动的气息。后宫,由于湘妃日日伴在君侧,关于王后失宠、世子将废的传言,又悄悄蔓延开来。
散朝后,众臣三五一群、议论纷纷,南央与季礼留在最后。
南央看着前方乌泱泱的同僚们,面黑如铁:“世子年未及冠,王上倒先替子彦公子指了太傅,岂能不让人胡乱猜想?王上怎能做出这样的糊涂事!”
东阳侯略一沉吟:“南相可知,王上给威虎军新任命了两营统帅?”
南央烦闷道:“这事我听说了。那破虏营的主帅,不正是季小将军嘛。”
“南相可知,死士营主帅又是谁?”
“知道知道,是你麾下的小将九辰。可这跟今日之事有何干系?”
季礼环顾四周,片刻后,在南央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南央登时睁大眼,震惊非常。
季礼:“如今各国虎视眈眈,若世子及冠之前,都在军历练。王上有意推出子彦公子,暂稳住前朝局势,倒也在情理之后。”
“王上糊涂啊!”南央一听,越发焦虑:“这权势如水,泼出去容易,想再收回来,可就难了!巫国国法,之所以规定世子及冠前不得干政、不得私结朝臣,就是防患于未然呀。”
“不行,我现在就得去找王上,直言相谏!”
见南央甩袖欲走,季礼忙拦住他,急道:“南相莫急。王上向来宠爱世子,定然不会任由朝局势对世子不利。依我看,咱们不如静观其变,若朝真有异动,再劝谏不迟。”
南央抬头望去,只见乌云堆积,昏惨惨一片,不见晴光,不由叹道:“但愿,是我多虑了罢。”
当朝一一武,两位流砥柱,这才心事重重的朝宫门走去,愈行愈远。
------------
101.半张血纸
两年后
十余匹通体雪白的骏马,簇拥着一辆镶满孔雀绿宝石的马车,缓缓驶进了沧溟城里。
马蹄扬起的烟尘,吹进道旁的茶棚里,一个正喝着茶的老者忙用袖子掩住茶碗,呸呸两声,清掉满口灰尘,疑惑自语:“谁家的车马如此浮夸?就是王上王后出行,也不见这么大的排场。”
另一桌的茶客听了,津津道:“这是夜照国的使团,那香车里坐的,是夜照国的公主。”
老者惊讶的瞪大眼睛,用手夸张的比划:“就是那个地上都是黄金、树上挂满宝石的夜照国?”
茶棚里的人,哄笑做一团。又一人附和道:“我听说,这夜照人,做馒头都是用珍珠研成的粉,平时喝的都是天山上的冰泉水,个个都能活几百岁。”
“不对不对。”说话的,是一个脑满肠肥的胖公子:“夜照人不吃馒头,只吃大米,他们的稻子,结出来的,都是金色的米粒,比黄金还光灿值钱。”
“听说,夜照国公主穿的那件冰丝缕衣,是一百名工匠,将黄金熔成比头发还细的金丝,再用机杼和冰蚕丝穿缝在一起,耗费三年时间才做成的。”
“可这夜照人,自夜照国建立以来,从未出过天山。听说,这楚国世子在来沧溟求取含山公主前,还曾去天山求娶过夜照国的公主。结果,那楚世子在冰天雪地里等了三日三夜,连夜照的城门都没能进去。这次,夜照公主怎么来沧溟了?”
“依我说,咱们王上正值壮年,又曾是九州三大美男子之首。说不准,这夜照公主是仰慕咱们王上,主动求嫁呢!”
众茶客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唯独那老者,目光艳羡、满是向往的听着,忽然,猛拍了下大腿,又悔又恨:“早知道,不吐那几口灰了,说不定里面全是金子哩。”
众人又哄笑成一片。
风巫边界,云西大道。
一人一骑,在山道上疾驰而过,扬起阵阵黄尘。
马上的人,头戴斗笠,背负长刀,看模样,是个江湖刀客。
行至一处拐道时,那马骤然惨叫了一声,前蹄猛跪,向前栽倒下去,刀客低头一看,道上明晃晃闪着细碎光芒,竟是有人在此处埋了铁钉。
他暗道不妙,飞身跃起,灵巧的脱离惊马,那马四蹄都扎满铁钉子,疯癫着打滚坠落山道。
一条条浑金铁链,唰唰从山道两侧的林木飞出,如沙漠里一窜千里的毒蛇,罩着森森冷光,缠向半空的刀客。那刀客一惊,陡然又蹿高半丈,抽出背后长刀,向下斩去。那铁链也不知掺了什么材质,与刀刃相撞,擦出一片银花,连个豁口都没有,反倒是那刀客被震得虎口发麻、倒飞出丈远。
落花辞 第205节
数道黑影,幽灵般自林飘出,手铁链,如迅雷紫电,再次缠上刀客的手足。刀客揉了揉眼,只见那些黑影飞走之间,影影相叠,瞬间虚晃成无数条影子,他们手的游走的铁链,更是忽左忽右,忽有忽无。眼见着链子已袭到面门,刀客奋力一击,却什么都没砍到,等眼前空无一物,刀客四处搜寻时,肩头骤然剧痛,却是被铁链子砸了一记。
这些人的手法诡异至极,刀客心下惊慌,只顾躲避,根本无暇出招,忽然一个踉跄、被一股巨力拖倒在地,竟是一只脚被铁链缠住了。刀客握起大刀,用力去砍铁链,连砍了几次,都砍空到了地上。那些黑影手,已各祭出了一把弯刀,刷刷结成银色刀,劈向刀客的面门。刀客大喝一声,正欲绝地反击,一炳浮着黑焰的血刃,毫无预兆的从背后袭来,直插入他心口。
刀客瞪大双目,毙死道上。为首的黑影,警惕的盯着那柄血刃,微微皱起眉。只一瞬,他打了个“收”的手势,其余黑影立刻卷起刀客尸体,欲拖入林木。那柄插在刀客心口的血刃,一沾人血,红光大爆,眨眼间,一道耀目的血光,似炳削金如泥的薄刃,将那刀客的尸体沿着脊背、从间劈作两半。
这血刃实在诡异至极,为首的黑影不敢恋战,打了声短哨,黑影们卷起残余的半个尸体闪入林木,瞬间无影无踪。
那刀客白花花的脑浆和肠子流了一地,身体断口处,血流如注,染红了整片山道。四道人影,缓缓出现在道,皆是血纹黑裳、手执血刃,其一人,还断了一臂,却是本该葬身暗河的龙首四卫。
原来,当日离恨天斩杀蛊雕后,蛊雕之血流入暗河,竟让沉尸河底、濒临死亡的四大血卫吸食了蛊雕精血,重获新生。这两年,他们不仅逐渐恢复如初,修为还涨了一倍。
血狐掀开那刀客的斗笠,见那人半张脸都没了,一颗眼珠子却瞪得滚圆,忙吓得又把斗笠盖了回去,捂起鼻子,连道“晦气。”
血凤皱眉,亲自走过去掀开斗笠,在那半个脑袋上细细的摸索,似是寻找什么。血狐用仅有的一只手扇着空气里弥漫的血腥气,嚷嚷道:“残暴,残暴,真是残暴啊。”
他刚说完,便见血凤从那刀客的发髻里摸出半个染血的小竹管,其他三人忙围过去,只见竹管里,是被削了一半的卷纸。血凤取出卷纸,缓缓展开,上面却空无一字。
血燕顿时变色:“大哥,莫非消息有误?”
血凤摇首不语,片刻后,忽然用血刃划破手指,往纸上轻轻一抿。纸上,渐渐浮现出半行小字:“血溅黑龙。”血字前面,还有残余的一点笔迹,已辨不出是什么字,显然还有几个字,在被那些黑衣人夺走的另一半卷纸上。
“黑龙……黑龙……咱们巫国,王旗是黑龙旗,历代王上,也以黑色为尊,黑龙为王印。”血狐眼珠子一转,嘿嘿道:“莫非,是王上将遇血光之灾?”
血凤目光深远,没有作答。血鹰却问:“也不知,那另一半竹管,落入了何人手?”
血燕道:“方白云在上届武林大会上,排名第六,兵器谱上,排名第三,曾单挑青城莫家十二个成名刀客。那几个黑衣人,身手诡异,链如飞龙、刀法精妙,几招之内,就能将方白云制服,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刺客。”
血狐琢磨半晌,道:“人都跑了,再想这些管什么用。咱们兄弟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最该想想怎么报仇雪恨,你说呢,老大。”
血凤微微眯起眼睛:“身为血卫,想在巫国生存下去,第一步,就是取得王上的信任。”
说罢,却盯着那半条卷纸,阴冷笑道:“真是天助我也。”
一切归于平静之后,又有两个轻骑,从山道经过。
见道旁横着半道尸体,甚是诡异,马上的人讶然惊呼一声,忙勒住马,下来查看。
当先走过去的,是个身量娇小的绿裙少女,她捂着鼻子拨开斗笠,翻了翻那具尸体,看那刀客身体僵硬,头发散乱,半边脸凹陷下去,长刀掉在一旁,灰白的衣衫上,血泥杂糅在一起,已成了暗红色,俨然是死去多时,满是嫌弃的道:“幽姐姐,你过来看看,这人死得可真惨。”
一个通身黑纱,头戴黑纱帷帽的女子轻步走过去,在那半个尸体上扫了一圈,最终把目光落在他心那道致命的伤口上。
绿衣少女道:“这伤口好生怪,虽看着像刀伤,可世上哪有这么薄的刀?”
隔着黑纱,隐隐可见另一个少女的清幽容颜,她双眸一动,道:“我倒真见过。只是那会使这种血刃的人,明明已经死了,怎会又出来杀人。”
绿衣少女歪着脑袋,道:“管他是人是鬼呢。这里已经是巫国边境,倒也犯不着幽姐姐来操心。”
黑纱女子一笑,道:“希望,只是巧合罢。夜照国使团,只怕已经抵达沧溟了,咱们得加速度。”
绿衣少女欢的应了一声,才和黑纱少女一同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暮秋将尽,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天。
入夜,浮屠岭下。
北风呼号而过,几只黑色夜枭挥着翅膀盘旋在山间,发出刺耳的音调。
一队溃不成形的人马,在山间拼命的疾驰,企图躲避后方蝗虫般密密射来的箭雨。
他们皆头包布巾,手提刀枪,身上挂着简陋的藤甲。不少人的头上、臂上,都缠着厚厚的布条,显然是负了伤,匆匆止血。
落在队伍后面的一排人,有的来不及惊呼,就被利箭穿破喉咙,坠马而亡。前方的人听到动静,愈加惊慌的逃窜。一人正呼吸急促、浑身冰冷,忽听马儿惨叫一声,扬起前蹄,不再前行,却是那马肚子被暗箭射穿了,正咕嘟嘟的冒着血。马上的人狠狠甩起马鞭,催促马儿前行,那马一吃痛,登时向前狂奔而去,可惜没跑多远,便力尽而亡。
“兄弟们,保护圣明大王!”
队伍间的一人,忽然举起大刀、高喝一声,转身朝箭雨射来的方向奔来。他披头散发、奋力拨开层层箭雨,纵使身数箭,亦毫无畏惧的向前冲杀,一人一骑,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其余人见状,顿时热血沸腾,纷纷调转马头,围成扇形,往回冲杀,掩护前方人马逃跑。
领头的男子在马上回头,望着身后溅起的血光和一个个倒在血泊里的兄弟,骤然嘶吼一声,仰天悲啸。
“兄弟们,跟我冲!”
“冲啊!冲啊!”
在山间奔命了近半日,已疲到极致的数百人马,此刻,在首领的呐喊声,骤然恢复了元气,一个个摇旗呐喊、抽出长刀,向着黑漆漆的山道奔袭而去。
如此拼命跑了大半时辰,喊杀声终于消失不见,那催命的箭雨,也不再嗖嗖破风射来。众人已疲到极致,此刻,总算松了口气,纷纷趴在马上,暂事休息。
就在这时,整条山道,突然发出阵阵轰鸣,剧烈的震颤起来。众人如惊弓之鸟般,惊慌的环首四顾,可黑漆漆的大山里,除了偶尔几声夜枭的哀鸣,再无半点活物。
“难道……难道是山崩!”
不知是谁怯怯的说了声,众人忙策马聚在一起,警惕的避开靠近山体的位置。
策马停在最前面的头领听了会儿,却脸色骤变。
“不对,是……马蹄声……”
他有些绝望的看向山道尽头,地面颤动的愈加厉害,震彻天地的蹄声,一列列黑骑,整齐的从黑暗涌了出来。
“有埋伏!有埋伏!逃啊!”
一人尖叫一声,刚欲调转马头往回跑,一道银色寒光划过夜空,封喉见血,那人的头颅,带着血线滚落地面,眼睛,尚惊恐的瞪着。浓稠的血,从腔内喷薄而出,马儿惊叫一声,那无头尸身才栽倒了下去。
众人惊恐的看着那闪电般窜至面前的黑骑,以及,他手尚在滴血的银刀,几乎忘了呼吸。嗜血的铁骑眼神冷绝,如捞白菜一般捞起那颗头颅,塞进马上的牛皮袋子里。
似是得到某种信号般,后面的铁骑,皆亮出银刀,冲杀过来。在这些训练精良的骑兵面前,这些疲于奔命的人,根本毫无反击之力。刀锋,无情的带起道道血光,山壁上,溅满粘稠的血迹,一个个无头的尸体,横在山道上,仿佛在控诉着这场无情的屠戮。
落花辞 第206节
昌平十四年春,天狼出于西,浮屠岭六十二寨山贼群起叛乱,推「鬼面修罗」为圣明大王,欲攻入沧溟,取代巫姓称王。
巫王震怒,重启威虎军破虏营、死士营,以季剑、九辰为帅,清剿叛军。
昌平十四年八月末,圣明大王带领残部百余人,败走浮屠岭,欲抄险道逃出巫国。死士营半道设伏,以银刀铁骑击杀之,取得圣明大王首级,悬于沧溟城楼。
从春末至秋末,历时半载,这场叛乱,终于平息。
------------
102.少年心志
秋日,几声雁鸣划过寂寥长空。
耀目的秋阳,铺洒在群山间一弯形如月牙的湖面上,跃跃跳动,如一条银色玉带遗落人间。湖四周,长满高低不一的枫树,满树红叶如火,倒影在湖,格外好看。
一匹纯黑色的战马,正悠闲的屈起前蹄,在湖边饮水。旁边的枫树后,则斜靠着一个黑袍少年,轻衣箭袖,正半眯着眼睛,沐浴在从树叶缝隙落下的阳光里,闭目养神。
少年一双剑眉之间,隐有疲色和未散尽的肃杀之气,可俊美无俦的面上,却是难得的安宁神色,让人无法和屠戮浮屠岭六十二寨的死士营主帅联系在一起。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起了湖面上的几只白鸟,也打破了满林的平静。年仅十九的白袍将军、破虏营主帅,手握长枪,驱马来到湖边,双目泛红的死死盯着那黑袍少年,满腔怒火熊熊燃烧着。
黑袍少年似有所觉,缓缓睁开眼,黑眸凛冽光芒一闪而过,褪去了稚气,多了丝坚毅,而后,轻牵起嘴角:“阿剑,你脸色不好。”
年少的破虏营主帅愤怒嘶吼:“要悬首示众,只取圣明大王一人的首级即可!为什么,为什么要把三百多人的首级全部挂上去?!他们都只是无辜的百姓,若不是被逼上绝路,怎会落草为寇!”
九辰轻轻一笑,黑眸冰冷无温:“若非如此,怎能斩草除根,威慑有叛乱之心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