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落花辞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若兰之华
巫后冷漠的看着被剧痛折磨的九辰,抬高了嗓音:“说,茵茵究竟躲在何处?”
九辰以肘支地,冷汗淋淋的喘着粗气,侧首,唇边满是冷笑:“儿臣不知道。”
巫后嫌恶的别过头,高声道:“来人!世子目无尊长,嚣张跋扈,对本宫出言不逊,且不服管教,立刻关入内廷禁室,面壁思过。”
隐梅慌忙跪行到巫后身边,哽咽叩首:“王后,这万万不可,殿下有剑伤在身,尚未痊愈,怎可关入禁室?!”
巫后哂然一笑,未置一词。
垂殿内,巫王听完晏婴的禀报,皱眉道:“她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晏婴低眉垂目,道:“听章台宫的小顺子说,是王后命他去世子府请殿下入宫的。今日,王后气色一直不错,从南山寺回来后,心情也甚好。只是席间,不知发生了何事,王后才突然发了脾气。”
“呵。”巫王挑起嘴角,笑得嘲弄:“随她去罢,不必理会!”
晏婴久久不见巫王再说其他,便有些郁结难安。
巫王啜了口茶,淡淡扫过他:“怎么?她好歹也是一国王后,所行所为,你这个内廷总管还没有资格质疑。”
晏婴跪下双膝,谨慎回道:“王上折煞老奴了。王后掌管后宫,以身作则,公正严明,才使得各宫和谐,内廷安稳,老奴怎敢置喙?”
“说下去。”
“老奴只是……有些担心殿下的身体。”
说完,晏婴习惯性的偷偷觑了觑巫王的脸色。
提起九辰,巫王果然露出几分不耐烦的神色:“他又怎么了?孤早就说过,他的脾气,都是你们这群奴才养出来的!”
晏婴小心回道:“前日夜里,殿下被刺伤,心口正一剑,虽未伤到要害,却也元气大损。禁室阴冷,寒气最易侵体,万一落下病根,毕竟不好。”
巫王冷哼一声,不屑一顾:“不过皮肉之伤,若连这点阴寒都抵御不了,他这世子还有何用处?”说到此处,他忽的讥笑道:“孤的王后,最善宠溺一双儿女,维护尚来不及,又怎么舍得真的处罚咱们这位小殿下?”
“王上……”
巫王话的讥讽之意实在太过明显,八面玲珑如晏婴,一时之间,亦不知该如何接话。
这时,忽有青衣内侍匆匆进殿,禀告说王后求见。
巫王挑眉,便搁了笔,好整以暇的等着自己的王后。
巫后带着数名宫人,疾步入殿,行过大礼后,并不起身,反而伏地请罪,言辞恳切道:“王上,都是臣妾平日里教导不周,才惯出他如此骄纵无礼的性子。臣妾有罪,请王上降责。”
说完,她抬起脸,眼圈尚泛着红色。
巫王叹了口气,离案扶起她,温声道:“孤说过,世子已经长大了,可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须你为他承过。你这又是何苦?”
巫后目泪光盈盈:“臣妾只恨自己,以前没能善加管教,才自食恶果。也正因如此,五年前,他才敢私离王都,任意妄为。”
说到此处,她神色变得决绝:“所以,这一次,臣妾恳请王上,不要插手此事,给臣妾一个机会,弥补过失,恪尽教导之责。”
巫王握紧她略有冰冷的双手,嗓音温沉而有力:“你放心,这次,就算你不罚,孤也不会轻饶他。不听管教,野性难驯,孤早就看不惯他这性子了。你肯费心管教,再好不过,但万勿因为这孽障伤了身体。”
巫后面上满是感激之色,肃然欠身道:“谢王上成全,臣妾一定不负王上厚望。臣妾,也要替子沂谢谢王上。”
出了垂殿,巫后便吩咐身边的一名内侍:“你去告诉禁室的人,现在是暑热之际,夜里多添些玄冰,好让世子专心思过。”
隐梅一路碎步,急急奔过来,在阶下拦住巫后:“王后如何能确定,此事一定与殿下有关?”
巫后双眸薄凉的看着她,语气尖刻:“阿梅,有些事,不光要用眼睛看,还有用脑子!你记住,本宫管教世子,乃职责所在,轮不到你一个奴才来插嘴!”
------------





落花辞 第242节
123.第 123 章
季剑跟着九辰走出铁铺后,幽兰稍稍慢了两步。
和尚一改嬉笑之态,恭恭敬敬将银票递到她面前。
幽兰展眸一笑:“你做的不错,这些,权作赏钱。”
和尚乐得眉眼大开,忙将银票揣到怀里,搓着手,弯腰行礼:“谢公主赏赐!”
南山寺,佛室门从内轻叩了三声。
了缘会意,与隐梅一同进去后,便带着西陵韶华从密门离开。
隐梅见巫后容色雪白,胸口也微微起伏,忙道:“王后还好么?”
巫后抬起寒眸,满是恨意:“阿梅,我绝不能让茵茵嫁入楚国!”
隐梅大约猜到了一些,担忧道:“公主现在下落不明,也不知……是不是他下的手?”
巫后缓缓摇头:“不会是他。如果是他劫持了茵茵,根本不必大费周章,利用神女枝之事相要挟。”
隐梅更加不安:“如果不是他,那……还有谁会劫持公主呢?”
巫后泛起一抹苦笑:“也许,是我教女无方。”
隐梅大惊失色:“公主这是何意?”
巫后黛眉紧锁:“这些日子,我反复想了想,如果茵茵是被人劫持,无论是何人,总该有些动静的。茵茵失踪时,昭阳宫也太过平静了。一国公主被人劫持后,劫持之人没有任何要挟之语放出,戍卫营掘地三尺,也未能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实在不合常理。这样的情形,倒像是茵茵自己躲起来了。”
“这怎么可能?王后定是过度思念公主,才生出这种想法。公主一介弱女,如何能躲过重重守卫,逃出王宫?公主久居深宫,不谙市井之事,就算逃出去了,也无处可去,根本不可能躲过戍卫营的追捕。”
隐梅断然否定。
巫后挑起眼尾:“谁说她无处可去的?”
隐梅心念一动,惊道:“王后是说……这不可能……”
“我必须用最方式的找到茵茵,只有这样,才能阻止巫楚联姻。”
巫后懒懒起身,道:“回宫罢。”
世子府,孟梁十分郁闷的坐在院子里叹气。
自从他的小殿下从南市回来后,便将自己关在书阁里,摆弄那三只破盒子,一直到天黑都不肯出来。
孟梁实在想不明白,三个破盒子里面能藏着什么乾坤。
他正困惑不解的时候,宫却是来了个小内侍,拿着王后令鉴,要请世子入宫。
九辰满身灰尘的从书阁出来,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又嘱咐孟梁不要乱动他的东西,才跟着那个内侍离去。
章台宫内,满殿明烛,光华璀璨。
宫婢们鱼贯而入,布上丰美的佳肴后,便纷纷退下。
巫后已经卸掉了妆色,只穿着轻便的云雁细纹锦衣,自珠帘后缓缓步出。
九辰正欲行礼,便被她止住。
“隐梅,让人去催催,世子最爱吃的蟹黄饼做好没有?”
巫后含笑说完,便拉着身边的少年坐到食案旁,婉言道:“母后特地让膳房做了你喜欢吃的菜,可还合胃口?”
九辰有些无措的将手抽出来,不明白巫后究竟要做什么,更不明白自己的母后为何突然转变了态度。
巫后没有追究他的失礼,反而执起玉箸,夹了一筷子熏鸭丝到九辰面前的碗里,声柔如水:“先尝尝这道菜,你小的时候,可经常和茵茵抢着吃。”
九辰实在不习惯这种相处方式,微微推开碗,道:“母后若有吩咐,直接言明便可。”
隐梅端着盘子进来,笑道:“殿下最爱吃的蟹黄饼做好了。”
她说话间,已经将这盘冒着热气的饼子放到离九辰最近的地方,眉角眼梢,满是欣慰的笑。
巫后撕下一块饼,递到九辰手边,嗔道:“你要是再跟母后见外,母后就真的要生气了。”
九辰接过,顿了片刻,才慢慢吃了起来。
巫后继续笑着吩咐:“隐梅,给世子盛一碗白玉汤。”
隐梅立刻去取了干净的汤碗,盛了满满一碗浓汤,放到九辰面前。
在巫后柔软坚持的目光,九辰只能十分不自在的喝完了这碗汤。
巫后的嘴角终于浮起一丝讥讽的笑意。
隐梅捕捉到这丝诡异的笑,面色大变,伸手便打落了九辰手的汤碗。
九辰猛地捂住心口,额上冷汗涔涔,抬眸,面无血色,难以置信的望着自己的母后。
巫后施施然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饼里,是刺心针,汤里,是噬心散。暗血阁刑讯逼供的手段,你该听说过。告诉我,茵茵到底在什么地方?”
剧烈难言的绞痛,仿佛万蚁蚀心、利刃千割,九辰痛得眼前发黑,蜷曲着身体翻滚到地上,手指用力的胡乱抓着地面。
隐梅无措的跪到地上,想要扶起九辰,又不敢碰他,怕增加他的痛苦,只能抬头哀求:“王后,饶过殿下罢!”
巫后冷漠的看着被剧痛折磨的九辰,抬高了嗓音:“说,茵茵究竟躲在何处?”




落花辞 第243节
九辰以肘支地,冷汗淋淋的喘着粗气,侧首,唇边满是冷笑:“儿臣不知道。”
巫后嫌恶的别过头,高声道:“来人!世子目无尊长,嚣张跋扈,对本宫出言不逊,且不服管教,立刻关入内廷禁室,面壁思过。”
隐梅慌忙跪行到巫后身边,哽咽叩首:“王后,这万万不可,殿下有剑伤在身,尚未痊愈,怎可关入禁室?!”
巫后哂然一笑,未置一词。
垂殿内,巫王听完晏婴的禀报,皱眉道:“她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晏婴低眉垂目,道:“听章台宫的小顺子说,是王后命他去世子府请殿下入宫的。今日,王后气色一直不错,从南山寺回来后,心情也甚好。只是席间,不知发生了何事,王后才突然发了脾气。”
“呵。”巫王挑起嘴角,笑得嘲弄:“随她去罢,不必理会!”
晏婴久久不见巫王再说其他,便有些郁结难安。
巫王啜了口茶,淡淡扫过他:“怎么?她好歹也是一国王后,所行所为,你这个内廷总管还没有资格质疑。”
晏婴跪下双膝,谨慎回道:“王上折煞老奴了。王后掌管后宫,以身作则,公正严明,才使得各宫和谐,内廷安稳,老奴怎敢置喙?”
“说下去。”
“老奴只是……有些担心殿下的身体。”
说完,晏婴习惯性的偷偷觑了觑巫王的脸色。
提起九辰,巫王果然露出几分不耐烦的神色:“他又怎么了?孤早就说过,他的脾气,都是你们这群奴才养出来的!”
晏婴小心回道:“前日夜里,殿下被刺伤,心口正一剑,虽未伤到要害,却也元气大损。禁室阴冷,寒气最易侵体,万一落下病根,毕竟不好。”
巫王冷哼一声,不屑一顾:“不过皮肉之伤,若连这点阴寒都抵御不了,他这世子还有何用处?”说到此处,他忽的讥笑道:“孤的王后,最善宠溺一双儿女,维护尚来不及,又怎么舍得真的处罚咱们这位小殿下?”
“王上……”
巫王话的讥讽之意实在太过明显,八面玲珑如晏婴,一时之间,亦不知该如何接话。
这时,忽有青衣内侍匆匆进殿,禀告说王后求见。
巫王挑眉,便搁了笔,好整以暇的等着自己的王后。
巫后带着数名宫人,疾步入殿,行过大礼后,并不起身,反而伏地请罪,言辞恳切道:“王上,都是臣妾平日里教导不周,才惯出他如此骄纵无礼的性子。臣妾有罪,请王上降责。”
说完,她抬起脸,眼圈尚泛着红色。
巫王叹了口气,离案扶起她,温声道:“孤说过,世子已经长大了,可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须你为他承过。你这又是何苦?”
巫后目泪光盈盈:“臣妾只恨自己,以前没能善加管教,才自食恶果。也正因如此,五年前,他才敢私离王都,任意妄为。”
说到此处,她神色变得决绝:“所以,这一次,臣妾恳请王上,不要插手此事,给臣妾一个机会,弥补过失,恪尽教导之责。”
巫王握紧她略有冰冷的双手,嗓音温沉而有力:“你放心,这次,就算你不罚,孤也不会轻饶他。不听管教,野性难驯,孤早就看不惯他这性子了。你肯费心管教,再好不过,但万勿因为这孽障伤了身体。”
巫后面上满是感激之色,肃然欠身道:“谢王上成全,臣妾一定不负王上厚望。臣妾,也要替子沂谢谢王上。”
出了垂殿,巫后便吩咐身边的一名内侍:“你去告诉禁室的人,现在是暑热之际,夜里多添些玄冰,好让世子专心思过。”
隐梅一路碎步,急急奔过来,在阶下拦住巫后:“王后如何能确定,此事一定与殿下有关?”
巫后双眸薄凉的看着她,语气尖刻:“阿梅,有些事,不光要用眼睛看,还有用脑子!你记住,本宫管教世子,乃职责所在,轮不到你一个奴才来插嘴!”
------------
第124章
御案之上,果然搁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枣泥茶,闻起来十分香甜。
巫王端起来抿了一口,视线不经意间,却落到了御案的角上。
那里,除了几份散落的朱简外,还搁着把古朴的长剑。剑柄上,镂刻着精致的星月纹,剑鞘上,七星排列成斗状,浑如天成,仿佛是从天上挖下来的。
这把剑,巫王的印象很深。
十月初一,他在南山寺遇刺时,一群神秘刀客从天而降,赶在戍卫营和暗血阁之前救了他性命。那个替他挡了致命一刀的人,手里握的,就是这把长剑。
晏婴侍立在案旁,见巫王目光定在那把剑上,晦暗不明,连忙眼疾手的把剑拿开,高声训斥一名青衣内侍:“这样的凶器,怎么能摆在御案上,还不拿走!”
青衣内侍瑟缩的应了声,便准备捧着剑离开。
巫王忽然沉眉:“站住!”
那小内侍惊慌的转过身,茫然的看着巫王。
晏婴躬身告罪:“王上息怒。都是奴才没管教好,他们才犯下这种糊涂错,奴才回去后一定狠狠的惩戒。”
小内侍也吓得跪倒在地,生怕主君一个不高兴,要了自己的小命。
气氛凝滞半晌,巫王却只道了句:“把剑拿过来。”
听不出是喜是怒。
晏婴使了个眼色,那小内侍会意,立刻滚爬着,把剑高举过头顶,奉到巫王面前。
巫王伸手取了剑,反复抚摸着剑柄上的星月纹,心绪翻涌,这才想起来问:“这剑是何处得来的?”
晏婴偷偷瞧了瞧巫王脸色,才犹豫着道:“这是……殿下的剑,方才不小心落在了殿里……也不知哪个不长眼的奴才,竟给搁到了御案上。”
巫王神色一僵,心绪越发错乱。
这绝不可能,如果是世子,为何当日他还能受下那一百脊杖,连半句都没提起此事。




落花辞 第244节
他仔细回忆着当日的情景,那少年受杖之时,脸色确实有些异样的惨白,刚挨了十几杖,冷汗已滴流满地、整个人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巫王突然不敢深想下去,盯着那把剑怔愣片刻,忽得扶案站了起来:“孤去看看世子。”
晏婴愣了一愣,忙躬身应是,去前面引路。
垂殿毕竟是巫王的寝殿,晏婴就是有三颗脑袋,也不敢随意做主,因而,只敢让人把九辰抬进了偏殿里。
偏殿是平日朝臣们等候巫王召见时,休息喝茶的地方,因而只设着一张硬榻和一条毯子。
巫王大步流星的走进去,等看清躺在榻上少年的模样,诸般情绪都被震惊盖住了。
九辰瑟瑟发抖的把自己裹在毯子里,乌发尚滴流着冰水,双唇如同糊了层纸浆似的,干裂出好多道细小的口子,一张脸更是比纸还要惨白几分。
他整个身体都滚烫的吓人,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胡话。巫王凑过去听了几句,登时脸色大变,喉头发干。
那个已经陷入昏迷的少年,只反复呓语着一句话:“父王饶命,儿臣真的没有设计陷害子玉王兄。”
他的气息很弱,声音极小极轻,仿佛下一刻就要彻底睡过去,停止发抖。殿里的内侍听到这些话,都忍不住恻然起来。
晏婴喉酸涩,小声的问道:“王上,可需老奴派人把殿下送回府医治?殿下病得确实厉害,拖下去只怕不好。”
这一切当真会是巧合么?那把剑,突然出现在御案上,紧接着,他被带到了这里,起了恻隐之心。
这时,榻上的少年,忽然裹着毯子翻了个身,像受伤的小兽一般,背对着众人缩了起来。
一个内侍睁大眼睛,恐惧的指着榻上,颤声道:“血!有血!”
众人定睛一看,硬榻淡青色的长垫上,果然晕着长长一道血迹,恰好和背脊的长度吻合。
巫王只觉眼睛被狠狠烫了下,胸口也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喘不过气。
“王上?”晏婴试探着唤了一声。
不料,巫王竟眼睛泛红的盯着他,如暴怒的狮子,低吼道:“让景衡立刻过来!”
景衡提着药箱匆匆赶来时,九辰已被移到了垂殿宽大且松软的龙榻上。
一道恐怖的刀伤,贯穿整个脊背,开裂的地方,已经被冰水泡得肿胀发白,不断溢出血色和淡黄色的脓水。伤口里翻卷出的皮肉已混着血,和黑袍紧紧糅在一起,辨不出原来模样。
景衡拿着细刀,一点点剜掉伤口里的腐肉,重新上药,重新包扎,等结束时,额上累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巫王守在一旁,见景衡终于停手,忙问:“情况如何?”
景衡神色凝重的叹道:“除了外伤,还有件更凶险的事。”
“殿□□内的刺心草,又发作了,而且,蔓延到了五脏其余经脉之。若再无解毒之法,只怕凶多吉少。”
“刺心草?”
巫王始料未及,这才想起来,这两年九辰待在军,也无人再跟他提起这事,他险些忘了,九辰被种下刺心草之事。
一股莫名的心绪,在胸涌起,这时,景衡忽然讶然道:“怪,这是什么东西?”
巫王目光一扫,见景衡正捉着九辰的左臂,反复盯着上面一个血红色的类似于胎记的斑点看。
那是――!
这种只有死士营的死士身上才有的特殊标记,景衡不识得,巫王如何能不识得。
他脸色唰的惨白,震惊至极的盯着还处在昏迷的少年,忽然明白过来,九辰为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死士营十二营俯首听令。
这夜,巫王在御案后,坐了整整一夜,没有如往常般到湘妃宫里歇息。寝殿内,本应昏迷着的九辰,却缓缓睁开眼睛,一双黑眸,空洞木然的望着殿顶,嘴角,缓缓挑起一抹苍白冰冷的笑。
景衡没有回杏林馆,守在侧殿,亲自指点内侍煎煮退热的药汤,每隔一个时辰,便要给九辰灌上一碗。到了第二日清晨,九辰虽然没退烧,身体却没有那么滚烫了。
早朝之上,巫王正式宣布由时侯巫子玉主审南府谋逆一案。百官本以为这差事会落到子彦头上,猛一听到这消息,都惊了一惊。
但巫王既然已经钦点了时侯,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时侯一直在负责云弩督造之事,与朝百官又无利益牵扯,论起公平公正,倒是个合适人选。
由于此案牵涉一国左相,干系重大,除了主审官,还需要两位陪审官。东阳侯力推了司刑官朱辕,此人掌管刑部多年,为人清正,曾断过不少冤案,百官自然没有异议,巫王也点头认可。剩下的一个陪审官人选,却迟迟没有定下来,资历够的,牵涉利益过多,牵涉利益少的,资历又有些不够。
就在清华殿内几乎要炸开锅时,一个温润如水的少年声音忽然响起:“父王,儿臣不才,愿意助时侯一起审理此案。”
百官齐齐望去,却是子彦,登时又惊了惊。论资历,时侯虽然侯爵在身,地位高了一等,但论阅历和能力,却是远远比不上子彦的。如今,子彦甘愿放下身段,给时侯做配,倒让百官觉得有些委屈了他。
巫王坐在御座上,以手支额,沉眉问道:“你,当真想清楚了?”
子彦双眸冲静,展袖道:“儿臣心意已决,请父王恩准。”
于是,另外一名陪审官又十分出乎意料的敲定了下来。
早朝结束时,日头已经跑到正南。巫王还牵挂着九辰的伤势,便遣了名小内侍去栖霞宫告诉湘妃,今日不去那边用午膳,直接回了垂殿。
九辰已经能勉强下地走路。
巫王进到寝殿时,他依旧穿着昨晚湿透的那件黑袍,正一丝不苟的将他用过的被褥整理好,交给一旁的小内侍换掉。
巫王微一拧眉:“伤还没好,又乱跑什么?”
九辰听到这声音,背脊僵了僵,才转过身,撩袍跪落,面露惶恐:“昨晚,是儿臣失礼,扰了父王休息,请父王降罪。”
巫王哼了声:“世子武艺高强,怎么会掉进湖里?”
九辰抿起嘴角:“是儿臣失手将一把匕首掉进了湖里。那把匕首,是当年鲥鱼宴上,父王赐给子玉王兄的。后来,儿臣顽劣,从王兄那里抢了过来。御赐之物,儿臣不敢丢。”
解释完,他便从腰间取出一把黑金短鞘的匕首,仰头笑道:“还好,儿臣找到了。”
1...6768697071...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