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曲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紫糖米糕
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就给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了。
唐韵宜却是想到另外一桩事情来:“…说起来,镇守皇宫四门的,也都是曲氏和薄氏的人吧”
镇守皇宫南门的朱雀将军是曲锦枝嫡亲的伯父曲振文,另外三门中,一个是曲氏的门生故旧,一个是薄氏的子弟,还有一个虽和曲薄二家无关,却是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的皇家宗室之人。
明华道:“确实如此。”
曲氏是忠诚之士,皇帝愿意信任,将身家性命托付,旁人羡慕也羡慕不来。
可反之亦然。
唐韵宜玩笑道:“…啧啧,曲家可是厉害,这帝京里里外外有多少他们的人……”若是曲家起了反心,这皇帝位子可就直接换了人了。
明华听得出唐韵宜未尽之语,却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曲氏,是不会反叛的。
明华和唐韵宜在这儿说着外间的事,外间也有人在说起她。
燕王府的书房里这时正站了密密麻麻的人,围绕其中、站在书桌前面领头之人正是燕王姜宓。
第210章 暗流 4
姜宓站在桌案前面,看着底下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连着两日之内,帝京内外的一系列变动。
众人七嘴八舌,有姜宓坐镇,倒也不至于乱成一锅粥。
有人道:“…曲家三郎尚了明华公主为驸马,却能担任实职,如今更是将兵力囊括手中,不可不防。”
姜宓却是笑了笑,将曲振文私底下投靠之事和盘托出。
姜宓道:“曲振文此人,就是个滑不留手的老狐狸,他是轻易不押桩的。如今已将信物托付,还怕他临阵反悔不成”
……
曲振文交给姜宓的玉佩,自然不是什么寻常的东西。
一个丝毫不起眼的小茶楼中,姜宥给同桌之人敬了一杯茶水,笑道:“…将军将信物都交了出去,到时东窗事发,少不得要受些委屈了。”
坐在姜宥对面的,不是曲振文还是谁。
曲振文哈哈一笑:“…兵不厌诈,受点委屈算什么。若真有不得已的时候,殿下嘱咐手底下的人下手轻点,给我家留点面子就是了。”
两人一个碰杯。
又语气轻快地交谈了几句,曲振文意味不明地问了句:“…太子殿下就不怕我是两头效忠”
姜宥闻言,只轻轻一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真有万一,还请将军念在今日共饮之谊帮我一家子收个尸了。”
曲振文听了,心底里松了一口气,抬起酒壶帮着姜宥满上了一杯酒。
……
他们说话的工夫,外头市井坊间的人也在热火朝天地激烈讨论连着两日京中一番变动。
说得最多的,便是昔日京城一霸曲锦枝改头换面成了执掌一方安危的大将军了。
消息传得快,不过一日的工夫,到了七月二十七的晚间,就连好些大户人家足不出户的女眷人家也听说了他的事儿。
众人感慨男大十八变、越变越威武的时候,新上任的都慰将军曲锦枝正捧了他家公主媳妇的脚丫子给老婆洗脚。
明华脸色微红,看着跟前低了脑袋服侍自己泡脚的男人,又羞涩又骄傲。
曲锦枝没脸没皮:“…我可是刚到京府正式挂了号,就赶回来伺候你了,有没有什么奖励”
明华好笑:“…你要什么奖励”说着还侧头看了一眼净房外头偷看的几个丫头。
赵粉几个在那里探头探脑的。
曲锦枝自然也看到几个丫头了,却半点儿不觉得一个大男人卑躬屈膝到这样的地步有哪儿丢脸的,只用眼睛把人给赶跑了,忝着脸笑道:“自然是殿下给得起的……”
明华一看他那一脸色胚子的臭流氓样,就知道他打什么主意,不过也不戳穿了他,任由他打横抱了自己,去了床榻上……
……
与此同时,玉沁那儿也知道了这事儿。
不禁道:“…我就知道他并非什么池中之物……”
语气之中颇有几分与有荣焉。
她正高兴,忽的瞥见元宵面上有几分欲言又止,不禁道:“…怎么了”
元宵犹犹豫豫道:“…这儿还从玉府里打听到了点儿什么,却不是和曲三郎有关,却是跟明华殿下有关的事儿……”
元宵凑到了玉沁的耳边,将无意之中得来的消息给说了。
玉沁睁大了眼睛。
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还不待她评论什么,外头传来了成群结队的脚步声,人未到声先至,一听便叫人知道是姜宓过来了。
玉沁一时顾不上和元宵说话,面色冰冷地看着姜宓穿过小院,一路走到了自己的跟前。
漫漫长夜,**红帐,有人欢喜有人愁。
……
九月二十八,玉沁忍了身上的疼痛穿戴打扮了一番,和闵燕清、柳氏一道,去了宫中。
太后身上不大爽利,身为皇家儿媳,她们时不时便要进宫看上一眼的。
宫道分明漫长,玉沁却觉得一下子便走到了头,叫她们来到了慈宁宫的跟前。
玉沁怎么也没想到,竟会巧合地在慈宁宫里边撞见恰好也是来探望太后的明华和曲锦枝。
明华一身湖蓝色芙蓉纹褶裙,梳了一个端庄又不失灵巧的飞燕髻,与身材颀长的曲锦枝站在一处,一刚一柔,相得益彰。
玉沁只觉得很是刺眼。
原本,若是不出意外,现在站在曲锦枝身侧的女人应该是她,而不是……
心里无论怎么想,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
闵燕清打头行了礼,唤了一声“殿下”,明华则是下意识称呼了一句“弟妹”。
弟妹。
两个字就像踩到了玉沁的尾巴似的,叫她想要从绣墩上跳起来。
但她还是忍住了。
太后刚刚起身,正在洗漱,碰到一块儿的两拨人便都在前厅等着太后接见。
于是便不免说话。
主要是闵燕清在和明华说话,其他几人大多静静在一旁听着。
玉沁便趁着他们说话,将目光肆无忌惮放到了曲锦枝的身上。
曲锦枝像是心有所感似的,下意识回看了她一眼,便移了开去。
于是玉沁便死死地盯住了他,看着他和明华在那儿旁若无人地做一些只有夫妻才会有的亲密互动……
玉沁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被扎痛了。
这个时候的玉沁不由想到前一夜里元宵跟她说过的话来。
因而又将目光朝着明华投了过去。
明华却并不如曲锦枝敏锐,并未留心对面玉沁在观察她……
几人说话的工夫,太后正好叫人出来,说是邀请几个小辈进去内室陪着用一些粥品糕点。
闵燕清笑道:“…多谢太后,咱们几个正好是空着肚皮来的,等着蹭太后娘娘的好东西呢……还请詹姑姑前头带路。”
过来叫人的,正是太后跟前的一个姓詹的女官。
明华和曲锦枝自然也跟着过去了。
太后年事已高,一向深居于慈宁宫轻易不外出,饮食也一向以清淡为主,他们一行入内,被赐了座,又分别领了分量并不很多的一碗清粥,配上几样小菜。
几人谢过太后,便拿起了碗筷吃用起来。太后则是不动声色将底下一众小辈依次扫视而过,最终停留在了明华的身上。
第211章 暗流 5
但她也只是看了一眼就移开了视线去。
明华时常阅读佛经之物,太后也有所耳闻,她近两年来因着身子上越发的亏空,也越是笃信了佛法,正巧听说明华从法严寺中借出几本轻易不外传的经书,便有些兴趣。
太后感兴趣,明华自然没有不愿意借阅的,只是:“…孙女回府去即刻派人去寺院里问一问师傅们的意见。”
太后点了点头,到底是他人之物,虽说她贵为太后,也不能强夺出家人的东西。
于是这话题便算是揭了过去。
几个小辈原也是吃过了进宫的,都只简单地用了几口小粥小菜,便算是有些撑了。在场中人只一个曲锦枝的肚皮像是塞不满似的,区区的一碗粥于他而言倒像是塞牙缝了。
太后也是在曲锦枝小的时候见过他的,很是喜爱他,看他吃得欢快,便也心情明快,吩咐了慈宁宫的宫人再给他多加一碗。
曲锦枝嘴巴又会哄人,把太后哄得开怀畅笑了好几回。
倒是衬托得在场的几个女眷像是不存在在那儿了。
明华不由暗忖,听说他是打小跟在曲氏太夫人郭氏的身边,郭氏不痛快起来,谁都哄不住,就只听曲锦枝这个孙子的……
明华在看曲锦枝,别人也在看曲锦枝。
曲锦枝又升迁了的事,她们都知道了。
只见跟前已经初初长成的少年郎正一脸献宝似的给太后说笑话,太后那样一个端正古板的人,都忍不住情绪外露了。
唯独玉沁罕见地没有在看曲锦枝,却是在仔仔细细地描摹明华的五官。
明华从前头起便若有若无地发觉玉沁在偷看自己,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这会儿,众人在太后这儿被赏赐了一些吃食,已是多坐了一会儿,见着太后已有端茶送客之意,便都很有眼色地退了出去。
他们又一同去了魏后那边拜见过,方才在坤宁宫处分道扬镳了。
明华和曲锦枝还要去往熙和宫。
孙红早就得了消息,已经叫了人早早等候在宫门口了。
明华夫妇在熙和宫里逗留了近半日方才折返,正打算出宫,却被皇帝派来的人叫住了。
崇元帝请他们过去。
于是再往乾清宫去。
崇元帝坐在一间用作休憩的宫室之中。宫室宽敞,摆了屏风、桌椅板凳等物,诸如玛瑙窜成的珠帘将室内分割成几个单独的隔间,崇元帝便身形笔挺地坐在东间的炕上拿着几本奏折在翻看。
见他们来,只道了句:“…来了”
两人连忙称“是”。
两人坐下,崇元帝却半晌不说话。
一时室内安静得吓人,竟只剩下了崇元帝翻看奏折发出的声响。
皇帝的神色越发显露疲态了。
往日面色红润的脸上双眼犀利有如鹰隼的一个人,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病便衰竭了似的。
就连她都能够看得出来皇帝笔挺身姿之下竭力压制的佝偻,更何况太子、燕王那样的人精……
皇帝今年也还不到四十……
只是皇帝叫他们来,这老半天的又不说话,也不知道做什么。
就在明华纳闷的时候,曲锦枝伸出手来,捏了捏她的手。
明华这才反应过来:崇元帝是要和曲锦枝单独说话!
她忙不迭地站了起来,与崇元帝提出,要去边上的暖阁吃点心。
崇元帝自然“嗯”了一声应允了。
明华于是去了暖阁。
那儿果然已经有备下了几样瓜果点心,仿佛是只等着她过来似的。
她在宫人的服侍之下,坐到了一个绣墩上,百无聊赖地品上几杯茶水,等待崇元帝和曲锦枝说完话。
哪知这一等,居然便是小半个时辰。
所谓臣不密,则**,出来的路上,曲锦枝分毫不提皇帝和他都说了什么,明华也没有多嘴追问。
崇元帝给了曲锦枝一枚令牌。
京城内外的兵力名义上都只效忠于皇帝,而崇元帝给予的令牌是叫曲锦枝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从城外的驻军之中调遣兵马……
令牌以玄铁制成,这时静悄悄地搁在胸囊之中,叫曲锦枝既觉得重逾千斤,又觉得有一股子兴奋……
但涉及机密,曲锦枝就连明华也没有多说。
夫妇俩乘坐了马车往宫门外走去,车夫早就准备好了车马,只等着他们登车。
马车不疾不徐地走动了起来。
马车沿着架设在皇城与京城南城中间的陆桥而过,向着府邸行驶而去,是有一条必经之路的。
玉沁便等在两人回府的必经之路上。
玉沁像是正与什么人坐在茶楼上饮茶叙话,车夫眼尖,大老远便看见,于是转了头去和车里的两位主子说了这事儿。
车夫也就是随口一提。
明华和曲锦枝也没打算理会。
但玉沁却也看到了他们。
坐在玉沁对面年约十四、五岁的小郎君站了起来,吩咐仆役去请公主和驸马上楼一坐。
这人恰巧便是玉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