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手记上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妙人
一般是选取在病人颈部的3、4环状软骨之间的缝隙做切口,步骤其实还挺繁琐的,所以,在草丛里面做气管切开,那就是一刀锁喉了,死得更快。
22做完气管切开之后,没过两个小时,他便开始七窍流血:眼角、鼻孔、耳朵眼、嘴角还有他气管切开的洞眼,都开始慢慢渗出深紫红色稠厚的血液。面相看上去,很是吓人,叫来护工阿姨帮他擦拭干净,没一会儿又渗出来,我感觉他不想死,在做挣扎,但是科学上来讲,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导致七窍流血。
两点多的时候,他还是心搏骤停了,抢救他的医生很没有条理性,抢救的场面一度慌乱,咋咋呼呼:“哎呀,你快按呐!”抢救医生东抓葫芦西抓瓢,指挥得毫无次序,还老责备别人,终于在她嘈杂混乱的抢救指挥中22床大叔去世了。
大叔今天才四十七岁。
房间里面五个病人,走了三个,还剩两个插着气管意识不清的老人家,估计我明天再来上班他俩也得走了。
icu的冬冬也搬到我们医院学生宿舍楼里,这个六层小楼除了人多,就属蟑螂老鼠多,在走廊里走路,蟑螂就在你路上爬,它也不怕你,大不了你不小心踩死它,释放出它体内的子子孙呗。
下班一回来,我看阿黄搁宿舍门口端着晚饭坐着吃,“还没修好啊?”我不禁牢骚满腹,“修好了。”阿黄淡然地说,“就是修得太冷了,里面冻得慌,我出来取取暖。”那个云南的进修医生路过,“你们宿舍空调还没修好吗?”她问,“修好了,里面太冷了,招不住。”
于是,大夏天的,宿舍里面开始陆陆续续被冻感冒,得肺炎……你说好笑不好笑?
冬冬搬到了我们宿舍的对面,他喜欢蹲在我们宿舍门口蹭我们宿舍的网,有时候宿舍门口蹲我们一排人,吃饭的吃饭,蹭网的蹭网,“哎?你们说冬冬他有没有女朋友?”小高八卦道。
阿黄跟老马是在一组实习的,她们也在icu呆过一段时间,“以前有的,”阿黄说,“但是给他自己作没了。”
“他太钢铁直男了。”阿黄补充,“怎么直男法儿?”小高好奇。
“她女朋友去洱海旅游,发了个朋友圈,配了文字:‘我喜欢大海’,然后他就在底下评论‘你哪是喜欢大海?你就是喜欢浪’,”阿黄无奈地笑笑,“作着作着就把女朋友作没了。”
在医院上班还能找到女朋友就不错了,还作?那不就是自寻孤身嘛……
第二天上班过去,果不其然,第六间病房里面住进来的都是新病人,那两个老大爷晚上也走了……
反观隔壁房间的张浩,他的伤势是一天比一天好,这天下午,他坐着轮椅出院了,刚住院的时候,他还是胖乎乎的,出院的时候脸颊都瘦出轮廓了。
后来有一次遇上他来医院送锦旗,在电梯里碰见他,“哎?这不是张浩吗?”电梯里我跟他招招手,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回来送锦旗啊,”我说,他不好意思地看看,“你是……?”
大青笑了,“感情我们在icu一直带着口罩,出来脱了口罩你就不认识了?”他一脸不好意思地模样,挠挠头,“你们都带着口罩确实拿掉之后就认不出来了。”
“我回来给我老大送一面锦旗,住院的时候天天都是他给我换药。”他补充道。
我们笑笑,“到了,你们不下吗?”他问,“我们现在不在icu了,转科了。”我解释道,他便下了电梯。
之前,他住院,每天下午换药的时候,我们一群人就围在他床边嘲笑他,他被我们损得又生气又想笑。
医学生实习手记上 拒绝消费暴力推拿
我们四个人终于从icu转科,去了骨伤科,室友妮妮去西医院做了虫卵刮片结果显示阴性,“她们一听我是来做疥螨刮片,她们就知道我是哪个医院的了!”妮妮无奈又可笑地抱怨道,“那个医生一听我是来做刮片的,立马站得远远的,指着我,你!就站在这里,不要动,让我站在诊室门口,开好了单子扔给我,叫我去楼下做刮片……”
“她好嫌弃我啊……”平时我们嫌弃病人,反倒有一天我们也变成病人,被人嫌弃,“生怕我身上有会传染给她似的,看到我检验结果是阴性的了,后来才让我进门。”
我心想,行吧,既然你没有被染上疥螨,那我应该也没有,那就得看三四个星期潜伏期过后我身上有没有搔痒、有没有皮下隧道吧。
之前只待过肾内科这样的内科科室,没接触过外科的相关科室,内科、外科两个科室工作风格很不一样,内科里面病人都是吃药打点滴,外科就是做手术,所以,在内科工作的老师风格都比较缓慢、内敛、含蓄,外科的老师都比较暴躁、直接、干脆,尤其是骨伤科这种动手术医生跟铁匠似的,钉子、钻子、钢板挥舞起来。
说道骨伤科(也叫伤骨科),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怎么去判断自己有没有骨折,最常见骨折的原因就是暴力原因(摔跤、撞击等),还有一种现在不为多见——疲劳性骨折(举例就是,以前红军长征的时候,很多红军老前辈们都是跖骨、腓骨骨折,跖骨是组成人脚掌的骨头,腓骨是小腿的一根骨头,很多老红军一直长途跋涉,走着走着,觉得脚疼,而且脚肿了,鞋子也穿不进去了,他们不知道其实是自己骨折了,后来可能老一辈先烈去世了之后,搞医学的人才发现这个普遍的现象吧)
题外扯一句,光光走路就能把人得骨头走骨折了,可想而知长征得有多艰苦,中国人真的是能吃苦,想想现在稍微运动一下就喘得不行的自己,搁那个时候,估计早就死掉了,别提闹革命了。
那么,摔跤之后,我疼得不行,我怎么知道我有没有骨折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医院拍一个x光片,一眼就看出来了。可我觉得没那么严重,不想去医院来来回回地跑,怎么办,那我教你一套自检的方法,不过还是建议你直接去医院(我不为我以下的言论负任何责任哈,有问题就去医院,别怕麻烦)。
当你怀疑你自己是不是骨折了,先说容易辨认和理解的症状:
第一个症状就是,骨折的地方疼,这种疼是你不动,也没人碰你,你还疼,然后就是按着你疼的地方,轻轻按一下,你觉得疼疯了,这就是压痛,第一个症状就是疼痛和压痛。
第二个症状是肿胀,或者是有瘀斑,因为骨折的地方会有血管破裂,周围软组织也会损伤,都会导致水肿,瘀斑是因为,破裂的血管里面,流出的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的分解了,透过皮肤看到的颜色就是紫色、青色或者黄色。
第三个症状是功能障碍,其实就是活动受限制的意思,因为疼痛跟肿导致你肢体活动的范围受限制了,譬如说,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腰不能动了,不能直不能弯,一直一弯就疼,那基本上就是腰椎骨折了。所谓的功能障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原来能干什么,现在不能干什么了,譬如说,眼睛原来能看清楚东西,现在不能看清楚了,就是眼睛的视力功能障碍;原来你的胳膊能抬起来、放下,现在不能抬起来、放下了,那就是手臂的功能障碍。
再说骨折的特有的体征:
畸形,一看到身体某个地方畸形了,就不要再犹豫去不去医院了,摔了一跤,身上某个部分畸形了,那就赶紧去医院吧。
反常活动,不该做关节那样活动的地方,能做关节那样的活动了,别犹豫了,就是摔断了。
骨擦音和骨擦感,这个大家应该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在别人身上感受到,因为这个声音和感觉都是很细微的,一般不学医的人没有对这种细微感知觉的敏感性,之前在急诊的时候,经常夜里碰到车祸外伤骨折的病人被紧急地送过来,我倒是在他们当中有些人身上感受到过。
骨擦音,就像是磨擦两块碎了的陶瓷碟子的裂口所发出的声音,骨擦感,就像是磨擦这两块陶瓷碎片的感觉,裂开的骨头相互摩擦的感觉。
但是,发生骨擦音和骨擦感都不是什么好的预兆,因为大部分出现这两个体征的时候,都意味着被摔碎的骨头在被迫地活动了,这样有可能造成二次损伤,甚至摔坏掉的骨头会割坏经过骨头的血管和神经,这个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除了以上一些骨折特有的情况,还有一些全身症状,譬如休克(因为骨折导致的血管破裂,造成失血过多)、发热(一般情况骨折不会发烧,但是如果有皮下血肿,可能会有血肿吸收热,热度不会超过38c,发烧是生活用词,医学上,专业名词发热就是发烧的意思)。
一个科室的领导风格决定了一个科室的工作风格,骨伤科的领导是我遇到的为数不多和蔼可亲的领导,做事雷厉风行、干净利索,做人亲切可爱、没有领导架子,我们私底下就喊她冬梅老师,她也就叫冬梅,我们经常开玩笑,“楼上322是马冬梅家么?”“什么梅?”“马冬梅……”“马什么啊?”“马冬梅!”“什么冬梅啊?”
这天刚入科,冬梅是骨伤科的领导也是总带教,“这里就是你们的职场,你们要拿出职业女性的风采和态度!”是,我的确在她身上看到了职业女性的风采和态度,她就是做事情很精明能干,一副女强人的模样。
我们几个人相视而笑,“最近是夏天,我也知道你们小姑娘夏天喜欢贪凉,穿得很暴露,”她很认真地跟我说教,“在职场上穿着暴露未免显得有些轻浮,而且你何必给他们白看了去?反而便宜了那些男生。”后面这句话倒是很中肯。
“嗯。”我点点头,因为夏天我喜欢穿短裤,凉快……冬梅是一个好领导,她很会激励员工的工作斗志,她激励我们说,“虽然说我们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吃辛苦饭的人,但是我们也是国家基层公务员,你们知道吗?”老邹看看我,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什么叫三级甲等医院?”冬梅一脸严肃地问我们。
我们四个面面相觑:“不知道……”
“三级甲等医院在国家非正常时期,也就是作战时期,楼顶上停机坪拉上红十字就直接转变成部队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都必须有停机坪,而且三甲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基层公务员,退休之后享有跟公务员一样的待遇,所以我们退休之后都是拿退休金的人,而不是养老金。”听她这么一忽悠,我们都心动了呢,激起了为国家、为人民奋斗奉献终生的冲动了呢,然后冷静了一下,就决定还是不做伟人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到非正常时期啊?
“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从灾区乘直升机送过来很多,被困好多天,断腿、没胳膊的人,他们有的人残肢上的腐肉都长蛆了,还有很多人厌氧菌感染,那个腐肉气味真的很难闻,”冬梅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她们那个时候支援灾区救援的行动,听得我热血沸腾的,“那个时候,还不让我们戴口罩。”
“为什么不让戴口罩啊?”自我防护一定要做啊,在救别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我好奇地问了一句。
“当时院领导就是考虑戴口罩显得很疏远,为了显示我们上海医务人员的热情,我们统统不给戴口罩,”我在医院里面不戴口罩没有安全感,“当你这样没有任何防护地去面对,那些在地下埋了好多天的人,其实我们的工作压力和环境都是很恶劣的。”
“他们的腿、胳膊被直接削掉,骨头都直接暴露在外面,白骨森森的,很可怕……”冬梅说,如果再发生这种违人愿的自然灾害的话,医院一般都会派单身的医生护士去前线,有家室的医务人员有权利不去前线。
来骨伤科之前,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些从急诊因为骨折送进骨伤科的病人,不直接送进手术室做手术反而送进病房里面待着,何必呢?
这个跟骨折的阶段和暴露手术视野有关系。简单来说,在骨折后的6-8小时,骨折的地方的肉会肿得很厉害,这样即使推进手术室,肿起来的肉扒拉不开,里面的骨头摸都摸不到,必须等它肿消了,再做手术上内固定。
所以说,骨折要么就是立马折了就手术,骨折超过6-8小时就肿得做不了手术,你就得硬等到肿消了才能做手术。
说回病房,我负责的床位上有一个女病人,这里是骨伤科,但是她根本问题是因为自己的产后抑郁症,她想不开了,从二楼跳下来,没摔死,但是摔成胫腓骨(就是小腿的两根骨头)骨折,原先住在对面精神病院,然后从医院二楼跳下来,住到了我们这边。
我每天兜病房的时候,跟她沟通都能感受到她的绝望,“早呀……”我跟她打招呼说,她勉强地抬头看我一眼,皮笑肉不笑地笑笑,不想笑就别笑了何必勉强自己呢,她细微地“嗯”一声。
不管我什么时候进病房,她都在床上躺着一动不动地发呆,骨伤科病房在最顶楼——十八层,她就一直望着窗外,要不是病房窗户打不开,我都怕她一起兴纵身跃下。
如果非要结婚,遇不上爱你的人,那就和能逗你开心的人在一起吧,至少没有爱情还有快乐。
快中午的时候,急诊送进来一个截肢的老头子,从崇明岛那边下级医院转过来的,来了之后直接进手术室做了截肢手术,下午进的病房,据说是在养老院打吊针,护士止血带忘记拿掉了,然后导致老人家肢体缺血坏死了。
以前在学校也听老师说过,这样类似的情况,是抽股动脉血气分析之后按压时间不够长,或者按压力度不够,也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给老人家抽完血气分析之后,按压不出血了,那个护士就离开了。
后来半夜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就消无声息地死掉了。
等这个护士发现老人家断气的时候,她不明白他的死因,一掀被子,白被子染红了一大半,出血点就是那个针眼儿大的股动脉穿刺点,抽完血气分析之后按压,当时止血是止住了,但是,大家应该都有这个经历,按压止血当时松开是止住血了,但是没一会儿又会冒血。
老人家的感受、感知能力都是不敏感的,跟年轻人没办法比,老年人对疼痛、冷热的感知都比较弱,所以,规范操作的同时,要多注意、多留心、多观察。
前组病人病情比较严重,后组病人病情就轻很多,前组都是要做手术的病人,后组基本上都是过来做治疗恢复的病人。
后组有好几个病人,都是因为在外面某些按摩理疗店里做按摩,做完了之后感觉很不舒服,然后来医院检查显示软组织损伤,这还算好一点,后面45床直接被人推拿,推腰椎,推瘫痪了。
而且,据我了解,市面上80%的推拿理疗店,里面的按摩师都是没有职业资质的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给顾客做“暴力推拿”,硬推硬按都不是正规的,真正有效地推拿是做完很轻松,而不是疼或者酸,如果想做推拿,请去中医院挂针灸推拿科,针灸推拿专业的老师会给你推拿。
腰部这个地方,不能随便做推拿,需要x片或者ct或者mri这些手段检查,看一下你的腰椎间盘是否正常,45床就是那种平时感觉自己很不错,就是腰不是特别舒服,做了个推拿,推下半身瘫痪了,在医院住了十几年了,她就是腰椎间盘膨隆,然后外力一推,腰椎错位损伤到了脊神经,就瘫痪了。
所以,有腰椎间盘膨隆的人是严禁做腰部推拿的!
那个被截肢的老人家的右前臂截肢截掉了,他麻醉还没醒,神志不清的样子,两个年近半百的男子远远地坐在床位,见我过去,他们象征性地站起来,“没事你们坐,我量一下体温。”俩大叔看我一眼,便坐下,继续商量赔钱的事情。
之前icu有一个事情,在我们实习之前发生的,icu里一个老人家走了,但是老人家那个月就差几天就可以领到那个月的退休金,家属硬生生把尸体拖在icu放到月末,过了那个月,拿到退休金之后才肯把尸体带走,尸体都长尸绿了。
我曾经嘲笑、鄙视、讽刺那些为了生活极度苟且的人,看不起那些向生活低头的人,但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去面对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你都无能为力,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能理解他们看上去极其不体面的苟且。
所以,默默地强大起来吧,各位。
医学生实习手记上 刑警八零三
下班,推门进宿舍,就听见老邹在床上的蚊帐里面,摆弄着什么对她邻铺说道:“我的比你长,你的短一点……”
还好这是女生宿舍,要不然这话在床上说,听着有点怪怪的,隔壁床铺老祝回应老邹道:“是的,你的比我大一点……”
我皱皱眉毛,憋着坏,故作无知地问:“你们好污啊,在床上说什么呢?你的比我大,比我长……”
顿了两三秒,这俩姑娘把我轰出宿舍。
“滚蛋,滚蛋……”
今天给大家普及两个骨科比较常见的名词:“青枝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青枝骨折,顾名思义,就是像青枝条一样地骨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春天折一些比较嫩的柳树枝条,树枝折弯了,但是不会断开,类似这样的情况,树皮就像骨头外面,包裹骨头的骨膜;树皮里面的脉络,就像是附着在骨膜上面的血管和神经;树皮里面的枝干,就像是我们骨膜里面包裹着骨头。
小孩子的骨头就跟青枝条一样,树皮比较厚,就是说骨膜比较厚,骨头的有机物和水分都比较多,骨折的时候就容易折了,但是不容易断,这个就是“青枝骨折”,青枝骨折基本上发生在小孩子身上。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骨头里面的有机物和水分,以及营养物质,都会一点点流失,骨头内部就变得像疏松的干海绵,这个时候骨折的话,容易粉碎性骨折,也就是骨头碎成渣子了,当然如果说骨密度(就是骨头的质量)正常的话,暴力的强度非常大,质量再好的骨头也有可能粉碎性骨折。
很多人就好奇了,脱臼跟骨折有什么区别?
说得通俗一点,脱臼,就是骨头脱离原本它应该安安稳稳待着的关节里,从关节里面跑出来了,常见的有小孩子胳膊肘子脱臼(专业名词叫做桡骨头半脱位),四肢大关节里面,最常见的关节脱位是肩关节和肘关节,然后是髋关节(以前在急诊,有一天早上六点多钟,120送过来一个晨练的老太太,晨练甩腿,就是一只手扶着大树或者什么东西支撑着,一条腿站在地上,使劲地前后甩另一条腿,甩腿把自己髋关节甩脱位了……),膝关节和腕关节都比较少见。
叮嘱自己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尽量注意锻炼的方法方式,不要自残式锻炼。人要服老,不要心不服老,硬要自己的身体去和年龄抗衡,到后头吃亏的还是自己个儿。
脱臼(专业名词叫脱位)不能脱得次数太多,不然把关节囊和保持关节活动稳定性的韧带弄松弛或者撕裂了,关节就不牢固了,稍微用力就容易脱臼,形成了习惯性脱臼(脱位)。
脱臼可以去医院进行手法复位,不用动手术,但是如果手法复位失败,那就得手术复位了,还好我们大中国脱臼复位手法自成体系,在国外,任何脱臼都必须开刀复位,在国外没有手法复位这一说。
油然而生的优越感,我们中国人对待脱臼,有我们自己的独特的办法。(必须去医院让骨伤科医生给你复位,不然手法不熟练你就得开刀复位了)
骨折,其实就是,骨头的完整性和延续性的中断,说白了就是骨头不完整了、断掉了,有一种骨折,不那么常见,但是容易被人忽略,就是撕脱性骨折,容易发生在肌肉力量比较大,或者突然受到暴力袭击的人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韧带或者肌肉突然猛烈地收缩,(韧带和肌肉的两端都是粘在骨头上的),导致韧带撕拉掉跟骨头粘在一起的部分骨质。
在这里提这个撕脱性骨折,是想提醒大家,健身的时候,补充蛋白质锻炼肌肉,也别忘记了补充钙质,练肌肉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骨头,活动前要充分热身,不要突然猛地爆发性用力,当心骨折。
不管是脱臼还是骨折,固定的支架去掉之后,医生告诉你可以活动了,你千万不要不敢动,外固定支架拿掉之后,就要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不然后期时间一长,导致关节挛缩,你想动都动不了了,关节功能锻炼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恢复原来的活动范围,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病房里很多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我们都会送他们去高压氧舱,做高压氧治疗,我想大家一听到高压氧,能想到的都是一氧化碳中毒之后要做这个治疗,其实高压氧治疗还可以营养神经,腰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里面的神经,神经受压之后本身营养就不好了,所以做做高压氧营养一下神经。
很多人搞不清楚骨伤疾病,我到底该怎么康复?怎么能恢复得跟原来一样?
我想跟你说,想恢复跟原来一样那就是在做梦了,不可能的了,只能说尽可能地恢复到正常的功能。
简单地一句话,记住就好了:急性期不要活动,恢复期保持活动,但是不要剧烈。
急性期就是骨折发生之后,疼的那一阶段,千万不要活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损伤到血管或者神经;慢慢康复之后,骨折不疼了,进入恢复阶段就得循序渐进地保持活动,以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废用综合征简单地理解,就是时间长不用就不能用了)。
第二天上班,当班的时候来了一个脊柱结核的病人,老头子六十多岁,原本是肺结核,后来到转移脊柱上,演变成颈椎的脊柱结核,脖子一直不舒服但是没在意,以为是年纪大了,肩周炎颈椎病之类的,后来等到脖子两侧长了鼓包(脊柱结核的冷脓肿)以为是肿瘤,来医院拍片子一看,七个颈椎都被结核杆菌腐蚀掉了,骨头已经很酥了,医生当时就没放他走,要他做颈椎置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