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三国之权倾河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云飞鹤
“什么怎么会这样”听得王双所言,严纲徒然失色,面庞上满是不可置信,没想到自己心中的信仰就这样毫无预兆的坍塌了。
单经却是神色自若的点了点头,仿若一切都早已在他掌握之中,他笑了笑,朝王双道“你辛苦了,先下去歇着吧,吾已传令三军,明日一早大军后撤。”
“诺”王双抱拳一拜,旋即转身出营而去。
大帐内,只剩下严纲还惊楞在原地。
见严纲此刻都还未回过神来,单经笑问道“将军,吾所言如何”
“主公真神人也,竟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末将拜服”严纲心中还存有一丝震撼,一切居然真的如同单经所言,五路军马中竟有已然落败,他不得不承认单经的料事如神。
“好了,将军不必如此,且下去好生歇息养足精神,明晨大军要尽早赶路。”单经倒是没有丝毫自豪感,毕竟这事早就记载在历史之上了,自己知道也不足为奇,可对着这些历史人物又不能实话实说,穿越这种事还是自己知道就好了,否则说不定会被当成妖怪,所以还是保持沉默就好。
“诺”此时的严纲对单经不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但至少也认同了单经的做法,所以也没有刚进营帐时的那股子怒气了,听到单经说明早赶路,也不再停留,退身回到自己的营帐歇息去了。
次日天明,一大早的,单经一众便再次拔寨而起,全军开始刻不容缓的疾速朝着美阳返回。
五路大军已有四路大败的消息现在已经遍传全军,所有人都不再埋怨单经,相反,他们还很感谢上天,让他们跟随了一位有先见之明的主将,没有似其他四路大军一样遭受大溃败,而是可以平安的全身而退。由此,大军撤退的速度非常之快。
等单经一众平安的撤回美阳县时,已经只剩董卓一路没有撤回。张温派人四下打探董卓一路人马的消息,可是一直都没有丝毫消息,好像董卓一路人马凭空消失了一般。
殊不知,此时的董卓不能撤回,又没有丝毫消息,是因为他所率领的兵马还未到金城郡,便被北宫伯玉麾下的先零羌包围在了望垣硖一带。
五天前
望垣硖,河谷北岸。
“仲颖,如今我等深入先零羌广布之地,此处又地势凶险,若有贼寇埋伏于此,我等不好脱身啊。”董卓一众人马在望垣硖中行进,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鸟儿的鸣啼声。
卓闻言,打量起周围的环境,果如董擢所述,这个地方若是有埋伏,定可将自己的兵马包围,届时想要突围就难了,可是董卓又不想就此撤退,思来索去也没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二哥休觑得等闲,那北宫伯玉可非寻常之辈,今只宜安建营寨,将军马暂屯,待探听得其余五路军马之胜败,那时再做决定,万不可贪功贸进,失了军兵性命。”就在董卓两难之际,董旻提出了建议,这建议的初衷更多的却是董旻不想就这样冒冒失失去跟北宫伯玉麾下数以万计的羌胡兵拼命。
“此是何言吾军携得胜之势而来,三军将士正待奋武建功,今若迟疑不进,固营而守,那时贼养成势,破之难矣。” 然而董卓却并不同意董旻的看法,此次前来是来建功的,这一直停滞不前如何建得功业
“仲颖所言差矣,三弟之言乃金石之论,今我等只宜先将各路人马的情况摸清再说。这里是金城地区,羌胡叛军人数众多,咱们胜算不大,不如先探得其余五队人马的战况再做打算。”董擢也比较赞同董旻的看法,毕竟有谁会是真的不怕死呢
“罢了,先寻地扎营,待后勤供给队到达再做决定。”董卓心中依旧盘算着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可始终不得妙计,又观此处山势对他们来说十分凶险,最终还是下令先寻个地方歇息,再做打算。
经董卓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将大营就扎在望垣硖河谷北岸不远处。
此处一面靠水,即使有羌胡叛军来袭,至少可以保证这靠水一面的安全,且不必担心水源问题。
此时,盘踞于望垣硖一带的先零羌已经发现了有汉军驻扎于此。
于是,先零羌首领便令人探明驻扎于此的汉军主帅是谁
当他得知驻军于此的是陇西董卓时,他的心下不由升起丝丝畏惧。
董卓乃陇西人氏,素来彪悍,自小便闻名于羌、胡地区,很多羌胡人都惧怕他。
如今他驻军在此,先零羌首领心中虽是惧怕,但也不会容许董卓在自己的地区内生事,再加上他归附了北宫伯玉,董卓是汉军,是北宫伯玉的敌人,那便也是他的敌人。
既然是敌人,那就不能放过,否则,北宫伯玉饶不了他。
考虑到出兵攻打胜负难定,先零羌首领便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手段,派遣军马将董卓一众死死包围起来,等待董卓一军不战自乱,那时他再出兵,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国之权倾河北 第23章 孙文台谏言诛董卓(上)
只一夜的时间,董卓一支人马便被三万余先零羌包围起来。
好在董卓的这一支人马训练有素,并没有先零羌想象中的慌乱。大家按照董卓的命令,早早扎营在望垣硖河谷北岸,河谷宽大且水流湍急,虽然没有船可以供董卓的人马渡河逃离,但也如董卓所说,这一侧可以不用担心敌人的进攻。
不过,因为先零羌军的包围,后勤供给无法与董卓一路交接,此时的董卓一军已经快没有粮草可供士兵了,军营内渐渐开始有了一丝慌乱的气息。
董卓中军大帐。
“仲颖,吾等米粮将尽,军兵们纷纷开始慌乱起来,适才若非我率亲兵压制,恐怕会有军兵离营叛敌,这可如何是好”营门外,董擢急匆匆地奔入大帐,神色忧急的朝董卓报告军中情况。
董卓神态自若的在大营内观摩着一张地图,他右手轻摸着下颌,整个人显得沉稳不惊,笑道“大兄勿忧,此事吾已知晓。”
“仲颖既已知之,当早下决断,稍有迟疑,祸临身矣。”董擢心忧如焚,急切道。
董卓面无表情地笑笑,眼眸中爆射出两道精光“吾已思得一计,足解眼下困境”
“哦仲颖有何良策”
董卓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唤其兄上前,附耳低声一番。
“好计仲颖之略实可称上上之策”董擢听罢,眼眸中登时精光烁烁,连连称赞,心中的那种不安与担心瞬间化为乌有。
随后,他便依照董卓的策略施行去了。
两日后,董卓军中缺粮的讯息四下传拨,直接传到了先零羌首领的耳中。
对于一般人来说,董卓缺粮,军心溃乱,这无疑是一个趁势出兵的绝好时机,然先零羌首领却仍然按兵不动,继续围而不攻。
机会是很难得,眼下也却是良机在眼前,可先零羌首领却并不急于求胜,对他来说,董卓素来彪悍勇猛,自小便是闻名羌、胡的猛士,而且董卓是出了名的羌胡克星,曾多次领军攻打羌、胡,前后不下百馀战。
如果董卓的部众没有到濒临灭绝的那种时刻,先零羌首领是决计不会贸然出兵的。
由此,因董卓名震羌胡的原因,包围他们的先零羌丝毫没有半点轻动,双方仍然一直保持着僵持的局面。
这一点董卓早有预料,而且这也是他策略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董卓一军开始施行第二轮的计策了。
军中缺粮,那自然就得想办法筹粮供用,董卓令其弟董旻率部于河谷中捕捞鱼虾解决军中粮乏之急,虽是捕鱼,可没有人知道在捕鱼之下却是另有深意。
望垣硖的河谷水势颇深,激流甚急,对卓军下河捕鱼极其不利,汉军又多不谙水性,往往收获无多,还有不少人极其狼狈地掉到河里,更是让包围他们的先零羌白白看了笑话。
接着,在先零羌看笑话的目光之下,董卓安排士卒前往河道的上游处,筑造堤坝截断水源,使下游的河水变少变浅,如此一来便让捕鱼变得容易多了,捕到大量河鲜的董家军,传出了阵阵的欢笑声,那丰收似的景象甚至感染了远处围观的敌众。
当夜幕降临之后,收货颇丰的董家军营寨变得热闹非常,彰显着酒足饭饱的幸福,一直到了后半夜,才逐渐安静。
其实先零羌等不知,在嘈杂的背后,董卓早已密密集结军马,号令三军人衔梅,马摘铃,井然有序的顺着捕鱼筑建的堤坝,悄无声息地渡河而过,然后掘开堤坝放水。
当先零羌一众突然听到轰隆隆的河水声时,所有人都从睡梦中惊醒,先零羌首领立刻组织军队前往董卓大营观看,入目只见董卓的大营空空如也,其内早已经不见一人,想要追击董家军,但河水已迅速涨起,根本无法渡过。
就这样,董卓的军队终于死里逃生,跳出了先零羌的包围,一路沿着大道畅行无阻的行进。
虽是脱离了危境,董卓却没有领军返回美阳,而是朝着另一处地方行去。
宽阔的大道上,寒风呼呼,一支近约万人的部队在缓缓行进,队伍的最前列,董卓喜色盈盈地驶在军队的最前列。
“仲颖,如今我等已然脱离险境,本该选道折返美阳,你却要前往扶风郡屯扎军马,这是为何”跳出了先零羌的包围,现在的董擢一心欲回美阳城去安歇,但董卓却率部前往扶风,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大兄有所不知,我等若是就这般无功而返,必然会在朝廷面前自跌身价,这对我等日后之仕途大为不利,目下只有另屯他地,等候朝廷下旨召令我等回师,那时再回去方才为上上之策。”董卓的心思岂是董擢能够预料,他这次出兵虽是失利,但却要让自己的失利与别人不同。
“二兄所言极是,小弟亦如此认为。”董卓话音方落,其弟董旻便连忙积极地随声附和,他非常赞同董卓的做法。
董擢闻两人都如此之说,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点头默许,随着大军前往扶风郡而去。
到达扶风郡后,董卓命大军就屯驻在扶风郡不动,一边就地补充粮草,一边等着看张温的行动。
而在美阳城内,张温派遣的六路大军,唯剩下董卓一军还未返回。
张温左等右等,却一直等不到董卓领军归来,四下遣人打探,一直过了二十余天,终于有探子传回消息,报说董卓一军全师安然无虞,现在已屯驻在扶风郡。
张温闻讯,心下颇为欣悦,董卓全师无事,这是好事,但他屯扎于扶风,却不返回美阳,这不禁又让张温心生疑惑。
虽有疑惑,但张温还是连忙差人前去召董卓回美阳城。
前去唤董卓回城的张温亲信却在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消息,那便是董卓不肯回美阳城。
董卓这样的举动让张温更加不解了,却又再派亲信前去,如此三番五次的传去召令,然而董卓依旧屯驻在扶风郡不归。
张温见状,心下暗暗自思,想了很久这其中的缘由,终于他这位老官僚恍然大悟了,董卓推拒不归,是在等一样东西。张温猜出了董卓的想法,立即动手书写了一份奏表,差鲍鸿送往洛阳,呈报朝廷。
过了些时日,张温再次差遣亲信前往扶风郡召令董卓回军,这一次召令董卓多了一样东西那正是汉灵帝的诏书。
当董卓得到诏书,摊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王师西进,征逆讨寇,虽暂折军兵,败失锐气,然董卓不辱军国,陷入危境亦能统军安然全返,故诏封董卓为斄乡侯,拜前将军,征为并州牧”
“哈哈吾终得所愿矣”董卓看罢诏书,欣喜若狂的大笑不止,这一次自己可算是平步青云,扶摇登天了。
当下董卓不再犹豫,立即怀揣了诏书,号令三军志满意地朝着美阳回返。
十余日后,董卓的大军终于回返了美阳城。
见董卓这厮总算归来,军中将校多有嫉恨者,然张温却亲自摆队迎接董卓入城,好像并无丝毫责怪之意。
“仲颖,吾候君多时矣,汝因何故归来甚迟啊”美阳城门口,张温领各部将校摆队相迎。
董卓闻言并不回话,趾高气扬的喝马大进,直到行到张温近前只不到三步距离时,他方才翻身下马,傲然道“非卓不愿早归,乃形势使然耳”
张温见董卓言行举止甚为倨傲,心下已然微怒,却又不能责罚,只能故作亲切道“仲颖,可知为将之人必服从主帅之理”
“知道又如何”董卓看出了张温有些恼怒了,但他却全然不在乎。如今的他可非同寻常了,张温乃败军之将,他却不是,所以他不免自认高出张温这等败辈几倍,故而升起轻视之心。
见董卓如此傲气的轻视自己,张温面庞上的肌肉都开始抽搐起来,然他知道此时自己不宜跟董卓闹翻,故此只得将心头怒气压下,换了个话道“既然仲颖全师回归,吾与诸将也计议过了,准备再复集兵势,征讨羌胡叛寇,不知仲颖觉得何时进取为宜”
董卓闻言,心下不由对张温所说嗤之以鼻,暗想道“一个败军之将居然还想要进攻叛军,真是不知好歹你想出军全歼叛军,老子才不想呢,没了贼寇,我还有拥兵的理由吗”
养寇自重,这对董卓这样的人来说,是永远不变的金字法则。于是他随意的搪塞道“眼下我军失利,不宜再次征进,且待另寻时机。”
说罢,也不等张温回话,自顾自的翻身上马,接着道“大人,卓一路远归,跋涉艰辛,这便先行入城歇息去了。”言毕,驱军直入城中,其倨傲令人气愤。
张温见势,面上不由显现出一阵难堪,深幽的眸子中也隐隐地腾起了怒火。
“董卓匹夫,欺人太甚”
众将之中,突然传出一声愤喝,只见一名俊将火气冲天的按剑而出,瞪目欲裂的盯着远去的董卓,那火焰张天的眸子中,几欲迸射出凶厉地眼刀。




三国之权倾河北 第24章 孙文台谏言诛董卓(下)
张温闻言视之,只见厉声喝骂董卓的乃是单经,见他出列替自己抱打不平,张温心下不由感到一阵欣慰,赶忙宽慰道“元仲不必恼怒,董卓虽桀骜不驯,然他乃有功之臣,我等不可随意诋毁辱骂。”
“有功之臣哼,他不过是一介粗莽匹夫”张温对自己不错,故此他被董卓蔑视,单经却如何也容忍不了,要说全军而退便是有功之臣,那自己也是,董卓不过是跟自己一样,有什么资格敢如此张狂
不等张温说话,队列中,孙坚又虎步而出,厉声道 “单将军所言极是,量董卓不过大人麾下一将,竟敢这般狂傲,目中无人。如此蔑视朝廷威严之辈,绝不可轻饶”
“元仲、文台且息雷怒,董卓虽是狂傲,然其乃三军重将,不可轻易罚之” 见单经与孙坚皆恼,张温赶忙细语劝慰。
“大人之言差矣董卓这厮倨傲狂妄,先是屡宣不至,现在又蔑视军威,目无统帅,按照军法应当处斩”孙坚怒火冲天,哪听规劝,他的心下只有一个信念,那便是将董卓除之而后快。
“文台所言甚是,今不除董卓,后必深受其害”单经也极力赞同孙坚之言,早点除掉董卓,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天下的百姓而言都将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张温几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颇为无奈的道“吾固知之,然董卓一向威名布于凉州,羌胡皆畏,部曲又彪悍善战,今若杀之,西进讨贼将无所依仗也”
“今明公受天子钦命,亲率王师讨贼,威权无上,何必看董卓脸色,仰仗于他”见张温心下有此顾虑,孙坚慨然又道。
张温闻言,却是默然无语,只暗自摇了摇头。
孙坚见状,心头愤火更甚,立时锵然抱拳跪倒,肃容厉声再谏道“司空大人,今观董卓所言所行,其罪有三受任无功,应召稽留,其罪一也;轩昂自傲,目无尊长钦命,等于蔑视天子与朝廷,其罪二也;叛贼跋扈,威胁西凉、形势甚急,正宜根除,然卓却言不可,阻扰军心,其罪三也。有此三罪何以不斩”
这一通言辞振然有力,句句如刀,尤其是最后一个“斩”字,孙坚更是加大了数倍的音量,几乎是从嘴里迸将出来。
那严厉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那便是不除董卓他孙坚誓不罢休
“唉诛董卓易,讨羌胡难,剿寇之事,少不得他啊”孙坚的一番有力言辞,终是不能说动张温。
“明公,古之名将受君王之命出征,未有不杀逆以立威,然后方能克成大功者。现在公以一念之慈,垂意于此三罪之徒,不即诛杀,只会亏损军法和您的权威”孙坚就不信自己说不动张温灭了董卓,因此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出言劝谏。
这一番言辞终让张温有所触动,他那深邃的眸子中立时露出一抹森然地杀意,只见他已将右手放在了剑柄之上,几欲拔剑下令诛杀董卓,可紧紧地握着剑柄许久,他却始终下不了决心与狠手。
内心中纠结了好一会儿,他最终还是松开了握剑的右手,颓然叹道“多谢文台所谏好意,吾不能将董卓杀之,你等且各自回去歇着吧,以免董卓生疑。”
说罢,张温神色黯然的转身回府衙而去,那萧瑟的身影在寒风的吹刮中显得是那样的无奈。
看着张温逐渐远去的背影越发的模糊,孙坚的面庞上浮现出了深深地不甘,重重的长叹了口气,他只得仰天愤然道
“乱天下者,必董卓也”
众军将校闻听孙坚所言,无一人不叹息。单经也由此更加地佩服孙坚了,他甚至在想,倘若今天张温肯从孙坚所谏,将董卓按罪诛之,日后哪里还会天下大乱哪里还有群雄逐鹿
今天,张温失去了为大汉除贼的机会,也失去了保住自己性命的机会,他没料想到,今日他不杀了董卓,日后董卓会来杀他。
“今不诛卓,百世之患成矣”
对于张温今天不纳良言,单经也只有扼腕叹息。大汉的祸根从张温今天错误地决定中继续发芽萌生了。
自董卓那日回美阳城后,羌胡叛军离开了金城地区,一直西撤至西凉纵深之地内。
张温闻讯,也知无力再去讨伐,蓬勃的战志也随之消退了。至此双方处于一个各自为安的平衡点,也没有谁去打破这个平衡,凉州出现了暂时的平静。
与此同时,京师洛阳。
张让等十常侍见张温无所事事的屯大军在外,空费钱粮,遂准备上书刘宏下旨召张温回师。
这一日,刘宏正在南宫与嫔妃嬉戏,玩得正兴起之时,张让与赵忠二人便直直入南宫上书。
“陛下, 今西州北宫伯玉等叛寇已然退居西州纵深之处,张司空等讨贼不利,又屯军在外,朝廷空费钱粮甚多,实不宜再养军于外,应急召张温率师还朝,遣散各郡军兵回归本处。如此,则朝廷可省去多余花销,百姓也将感恩陛下之德。”
刘宏本想责怪张让与赵忠两人搅扰了自己的兴致,然听了张让之言,心中的不悦之感顿时便释然了,他十分赞同的连连点头道“让父所言极是,贼等既然已退,张温这般屯军在外的确是浪费钱粮,着让父替朕下旨,诏令张温率师回朝听令。”
“老奴遵旨,吾皇圣明。”见刘宏应允,张让不由窃喜,连连叩首应诺。他太了解刘宏了,这位爱财如命的天子,跟他一个德行,怎么也不会愿意将朝廷收刮而来的不义钱财,花费在凉州那块鸟不生蛋的鬼地方上。
十数日后,朝廷天使携灵帝圣诏到达了美阳城,召令张温统王师返回京都。
张温得诏,立即领旨撤离美阳,统麾下军兵缓缓返回洛阳。
中平三年一月,张温大军回到了洛阳。新的一年,繁华的洛阳城中到处俱是行走着小贩商贾,喊卖之声不绝于耳,整个洛阳皆是热闹非凡。
如此热闹的景象,也宣告着历史上的汉羌胡对战就此结束。不过,这结束只是对灵帝而言是结束了,对熟知历史的单经来说,羌胡的反叛永远不会停止,现在的结束只是暂时,用不了多久,韩遂等人将会再次爆发比这一次更加凶涌的叛乱。
而且那时叛乱的人员也都变了,那时的韩遂早已杀掉北宫伯玉、李文侯与边章三人,而自己则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
届时,太守李相如会随同韩遂一起造反,共杀掉凉州刺史耿鄙。而耿鄙麾下的军司马扶风人马腾字寿成,到时也会拥兵随韩遂反叛。
还有汉阳郡的王国,将会自号为合众将军,亦起兵数万与韩遂等联合叛反。韩遂等人将会共推王国为主帅,悉令领其众,再次寇掠三辅,叛军将会对腐败的东汉造成更为汹涌地打击。
虽然这一切对单经来说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但是统政无德的灵帝本就该被推翻,而有人造反对单经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只是这会让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这一点又令单经心下颇为不安了。
单经等将随张温回到京都之后,便依照圣令所言,率部各回本郡去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回京不只是董卓得了封赏,孙坚也因张温上书朝廷,以“前番规劝,甚有裨益,所见明识,宜留朝廷。”为名,征拜孙坚为议郎。
孙坚得以稽留京师为官,很多敬佩孙坚的将校都为他感到高兴,不过单经知道,孙坚在京师待不了多久,因为按照历史的走向,今年的大汉将再次迎来新的叛乱,首先是荆州的江夏郡将会有郡兵赵慈率众万人造反,杀掉南阳郡的郡守秦颉,自为南阳郡守,公然打起反汉旗号,与东汉王朝分庭抗礼。
接着,武陵郡的郡蛮也会响应赵慈起兵反汉,攻掠荆州郡县。
紧跟着,长沙郡会有一位名唤区星的豪帅自称将军,率众万馀人攻围城邑。到时候,朝廷为征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去征剿各路叛军。所以,孙坚在洛阳的时间绝对不会长久。
而除了孙坚受封为议郎,此次随张温讨寇的诸将中,单经也因击剿叛寇时,能得全师退返,朝廷诏封为扬武将军,都亭侯。
1...4647484950...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