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一些草鱼都已经长到四五斤大了,鲫鱼也有不少一斤多的。
算算也不奇怪,灵泉中已经相当于过了一年了。
李君阁只在灵泉中留下一小部分水草跟种鱼,将大多数水草和鱼群放到湖泊中去。
空间中的湖泊第一次有了生机,大鱼很快就消失在了深水里,岸边水草中,就留着一些小鱼和虾蟹螺蚌之类。
小鸡小鸭在围栏里也活泼,看来草地上的虫子草籽儿之类的东西也足够它们消耗了。
等明天送走梁慧丽三人后,在自家后山搭个围栏,再将小鸡放进去敞养,小鸭到时候就放自家池塘里边,不然等在空间里养大了再往外拿就不太好拿了。
李君阁又到了岛上,这里的野草又快长满了,赶紧又将野草移了大部分到外边的大地上。
素边玉爪生机非常旺盛,兰草底部又抽出了一两支芽头。
不过进来得早了点,还没到花时,不过刚开始抽出两根花苔。
厘竹的生长不输野草,也是非常茂密。
想起答应了篾匠叔提供竹材的事情,李君阁在岛上挑选起来。
用意念砍下几十根厘竹,李君阁出了空间,来到猪圈上方的木楼上,选了几根粗壮的木料,收进空间之内。
又跑到屋后收了几十块砖头。
重新进入空间,将木头搭成一个架子,将砍倒的厘竹倒吊在架子上悬挂着,每根竹子底下吊上两块砖头,让它们边风干边取直。
看着自己干的这些,李君阁非常满意,心想:“这里吊一天,相当于外面吊上一年,那明天就该可以用了。”
出了空间,李君阁又跑去给家里鸡圈里的鸡喂灵泉水,然后又跑去猪圈看小野猪和小下司犬。
让人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一夜之间,下司犬似乎都恢复了活了,在猪圈里撵得小野猪们到处跑。
小下司犬们感到很兴奋,这些滑不溜丢的丑八怪是什么鬼?骨子里的血统告诉自己这些家伙就是给自己抓扑和撕咬的。虽然本汪汪牙齿和爪子还没长出来,但是不妨碍我往它们身上扑啊。
小野猪们觉得好无奈,新来的这个社团实在是太有活力太热情了,动不动就往俺身上扑,本哼哼实在是不愿意陪你们玩啊。
看到小野猪们压力有点大,李君阁觉得等今天过后将它们隔开比较好。
调配两盆灵泉饲料糊糊,李君阁重新回到猪圈屋,发现小野猪跟小下司们都朝他扑过来,乱糟糟的在那里扒拉猪圈围栏。
不知道为啥,李君阁莫名其妙的喊了一声:“不准挤!”
奇怪的是,小猪和小狗都好像听懂了一般,都安静下来,各自后退了几步,分成了两个小团体。
“我靠!这都可以?”李君阁下了一跳。
正待将两个盆子放进猪圈,却发现小猪跟小狗的阵型又变了,各自围成了一个圆圈,头朝里,尾巴朝外,中间留出了一个食盆的空间。
“这也太聪明了吧?!”李君阁被自己的发现吓着了。
不过经过太极空间的颠覆常识,李君阁对这些已经见怪不怪了。
“好吧,这个习惯好,以后保持下去!如果你们一直都这样听话,以后也不用呆猪圈里了。”
干完这些,实在不想等三人起床了,干脆跑楼上去挨着个敲门。
三人这才起床,李君阁叫他们赶紧洗漱,自己先下楼去给他们弄早饭。
四人美美的就着糊辣椒炒酸菜丝,吃了一顿鸡汤冒粉丝后,一起跟奶奶告别,拎了一瓶酒,拿着一个圆竹笆篓,朝河边走去。
一路指点路径,李君阁让王从军和朱朝安记住,说道:“记好这条路,下次你们带女朋来就得自己带路了,我可不跟旁边当灯泡。”
两人哈哈大笑,一起下到河边。
清晨的景色又自不同。
空气异常的清新,一群小小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从一片竹林飞到另一片竹林,水边的草地上布满了一颗颗露珠。水面上升腾着薄薄的雾气,让对岸的景色变得如雾如幻。
竹枝伸到水面上,一滴滴露珠汇聚起来滴到水中,点起一个个涟漪。
水下不是冒出一两个小气泡,那是鱼儿们正在开始一天的进食。
偶尔有一条小鱼跃出水面,又摔入河中。打起一小片浪花。
李君阁走到昨天下竿的地点,一一检查竿子。
“这个被拉倒了。”朱朝安看见一根竿子斜着,比昨天插竿子时更接近水面,就去起竿。
刚取下竿子往上提,细竹竿就猛烈地摇晃起来。
“我靠什么鬼!一下动静这么大!”朱朝安被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
李君阁赶紧接过竿子,水下一个影子在那里弯弯曲曲的挣扎。
“哈哈哈!上钩了!今天中午有保底菜了!”李君阁非常高兴,将鱼拉上来。
这条鱼身体呈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多黏液,体无鳞。通体呈灰黄色,略有暗云状斑块。长着一对长胡子和一对小眼睛,正是一条鲶鱼。
“哈哈哈!鲶鱼!胡子鲶!”梁慧丽拍着手大声喊道。
竹竿泥鳅夜钓鲶鱼,正是蜀州南部的特色钓法。
这时朱朝安又发现一根被拉低的竹竿,赶紧跑过去,边跑边说:“哈哈哈,这个有趣,这一条我来。”
这了鲶鱼有两斤左右,李君阁将鲶鱼取钩,丢到竹笆篓里面,然后去接应朱朝安。
朱朝安那边刚好把第二条鲶鱼拖上岸,鲶鱼正在草丛里像蛇一样蜿蜒游动。
李君阁把这条鲶鱼也收进笆篓里。
王从军跟梁慧丽早跑前边去了,他们也想体验一下收获鲶鱼的乐趣。
李君阁过去时,发现两人已经在起鱼了。
“嚯!昨晚收获可以哟!”李君阁兴奋地喊道。
这是梁慧丽已经将鲶鱼拖上岸了,跟第一条差不多大,梁慧丽兴奋地在那里又笑又跳。
不过王从军那条就不大了,半斤都没有。李君阁将鱼取下来又丢回河里。
倒伏的鱼竿先收完了,竹笆篓里已经有了三条鲶鱼,一共也差不多六斤左右,三人开始回收其它竿子,梁慧丽在旁边看着竹笆篓。
李君阁将竹竿起出来,将泥鳅从钩上取下抛入河中,然后将线绕到竿子上,将钩子钩进竹竿的芽眼上。
就这样一根根收着竿子,中间发现有几根竿子消失了,岸边只留着插竿子的孔眼,那是大鲶鱼上钩,直接将竿子拖入水中带走了。
突然,只听到王从军大喊:“二皮快过来!这里还有条大的!”
李君阁狂奔过去,只见王从军手里的竹竿都快拉直了,竿稍不停的颤动着。
不过这套钓组用的大力马线,简单粗暴,李君阁奔到后,跟王从军一起四只手往岸上拖。
梁慧丽在旁边直跳脚:“看到了看到了!这个大!比刚才的大多了!”
两人好不容易将大鲶鱼拖上来,朱朝安估计了一下说道:“这个起码得有六七斤哟。”
李君阁先推着大鲶鱼远离岸边,这才取下鱼钩。
中间大鲶鱼还挣扎了一下,吓得朱朝安跟王从军赶紧上前一起紧紧按住。
将鱼丢进竹笆篓里,王从军说道:“这条鱼好怪,吃了泥鳅都不拉竿子,就在那里悬了一晚上。”四人哈哈大笑,赶紧去河边洗干净手,收拾东西往篾匠叔家走去。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十章 黄豆笋干炖竹鼠
将笆篓交给篾匠叔,篾匠叔往里面一瞧,说道:“哟,可以啊,这得有十斤出头了!”
李君阁笑道:“中午保底的有了,现在就看还能不能再加个菜了。”
篾匠叔笑道:“赶紧去看看吧,我是不知道你们下的套子在哪里,不然我早去了。”
李君阁又将一五七三递给他说道:“这酒是猪儿虫送你的,感谢你昨天给的鸟笼子。”
篾匠叔说道:“哎呀这可是好酒,大侄子你真是太客气了。要不我们今天中午就把它喝了吧。”
李君阁说道:“可别,这是人家专门孝敬你的,他们城里人喜欢喝乡里的泡酒,我们中午就喝你泡的枇杷酒。”
篾匠叔道:“那快去后山看看,还要早些回来做饭呢,我可是只会吃不会做。得你来上灶。”
李君阁答应了,找了一个大稀眼笼子,四人赶紧往后山竹林走去。
鲶鱼笆篓丢在地上不用管它,因为这鱼离水可以活很久,半夜还经常上岸抓虫子吃。
来到后山,李君阁开始一个一个检查套子。
有几根系着套子的竹竿已经被弹起来了。
李君阁指着远处的对三人小声道:“看到没?那几个套子被弹起来了,大家不要说话,放轻脚步,跟我走。对了,不要试图去抓竹鼠,这个得我来,那家伙咬人可厉害。”
轻轻走到一根弹起的竹竿旁边,发现套子的绳索被拖到一丛灌木中里去了。蹲下来仔细往灌木丛中看,那里面躲着一个肥肥胖胖的小动物。
这家伙把自己缠在一根灌木上,牢牢地绕了好几圈。
这种情况就很好抓了,那肥胖的动物已经将自己弄得动弹不得了。
李君阁走过去,用手抓着它的脖子,将它身上的套子取下来,套子是活结,越挣扎越紧,但是放松后取开却很容易。
李君阁将这家伙给三人看,说道:“抓到了一只。”
这家伙从被抓到那一刻起,就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小短腿还在一蹬一蹬的挣扎。
这就是一只竹鼠,差不多有三十多厘米长,足有四斤多,毛色棕灰色,身体圆滚滚的,呈圆筒形。头部钝圆,胖乎乎的,腮帮子鼓鼓的,肌肉非常发达,嘴巴较大,眼睛很小,耳朵隐藏于毛被内,几乎看不到。咋一看有点象一个没长耳朵的小眼睛兔子。
“哈哈哈,这玩意儿看着好肥,跟猪儿虫挺像的。”王从军在那里开玩笑。
“滚远!”朱朝安一边骂一边打开稀眼笼子,将李君阁手里的竹鼠装进去。
李君阁也笑了,说道:“这玩意主要是毛长得厚,其实身体也不算多大。”
又往前走了一段,又有一只被套着的竹鼠躲在草丛中。李君阁走上前去抓住。
这只竹鼠也大,李君阁伸手过去时转头就是一口,差点把他咬着。
“哟!还闹!”李君阁连忙把手一缩,然后又往前一伸,卡住了大竹鼠的脖子。
“这个挺大的呢,比刚刚那个大一圈。”梁慧丽拍着手道。
四人先后从套子上收到了四只竹鼠,有一只太小才一斤多,李君阁将它放了,哈哈笑着说道:“去,继续祸祸篾匠叔的林子去!”
将全部套子收起来,四人兴高采烈的下山来。
篾匠叔见到笼子里的几个小家伙,哈哈笑道:“这玩意儿在我这里就是个祸害,没少糟蹋竹子。”
李君阁拎着竹鼠跟鲶鱼往屋后走,对篾匠叔说道:“我看你这后面竹鼠有点太多了,十个套子中了四个,都有一半的几率了。”
篾匠叔笑着说道:“那你没事就来抓两个,我们打打牙祭。”
来到屋后,给猎户叔留了一只大竹鼠和一条两斤多的鲶鱼,剩下的李君阁准备一顿干掉完事。
先将鲶鱼剖洗干净,切成段。
然后给竹鼠放血,丢开水锅里烫了一会,取出来褪毛。
褪完粗毛,竹鼠就显得比活着的时候小了一半。
然后开始烧谷草,燎掉竹鼠身上的细毛,一直烧到皮肤开始发黄,有肉香传出来,然后放入清水中刮洗。
刮洗干净后,将竹鼠剖开,去除内脏后切成小块放盆里,加入姜、酒、盐腌渍起来。
另烧一锅水,泡发笋干跟黄豆。
腌制半小时后,将竹鼠肉李君阁将锅里放上猪油,油开始冒烟的时候将竹鼠肉下锅爆炒,炒到肉变色之后,加入清水烧开。
水开之后,将鼠肉用漏勺捞出,捞的时候在水面上抖动几下,清洗干净肉上粘的浮沫。
将干净的鼠肉放入砂锅中,再拿出一个筲箕放砂锅上,铺上一层纱布,将刚刚煮竹鼠的肉汤往上倒,这样浮沫就被留到了纱布上,砂锅里剩下的是清清白白的竹鼠肉汤。
然后在肉汤中加入泡发过的笋干、黄豆,几片姜,几根带须的葱白,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盖上盖子慢慢的咕噜。
然后开始准备鲶鱼的配料。
李君阁准备做一道大蒜鲶鱼。
先用料酒,盐,葱蒜给鲶鱼码上味道。
剥了半斤大蒜,切掉尖头和蒜蒂,洗净装碗中,加盐少许,加料酒,上汤少量,上笼蒸蒸上。
捞出二两泡红辣椒跟泡姜,姜切成小方片,泡辣椒去掉辣椒籽,切成小段。
又将生姜切片,大葱切段,香菜掐成短节。
再挖出几大勺豆瓣,剁得细细的。
将大蒜蒸软乎后,取出晾凉。
然后出去跟众人聊天。
估摸着过了两个小时,李君阁回到厨房,倒掉码鲶鱼的料酒,加入一点点豆粉抓匀。
那头清炖竹鼠也到火候了,李君阁往里加了些盐,将砂锅先端了出去。
然后回来将炒锅置旺火上,烧起一大锅热油。
菜油有一股子生味,必须完全烧开,然后放凉到微热,重新放到小火上,开始炸鱼块。小炸到鲶鱼块变白,便将肉捞起滴油。
锅内留少量油,下豆瓣酱,泡辣椒,泡姜,炒至红油出来时,加入肉汤,沸后捞去豆瓣渣,下鱼块,盐、酱油、白糖、醪糟汁、料酒、醋、葱、姜,沸后转小火,加盖烧至鱼熟入味,放入蒸好的大蒜,烧至汁浓时,勾上一些芡汁,将鱼铲入盘中摆好。
撒上香菜段,将这一大盘子大蒜烧鲶鱼也端了出去。
随便又炒了几个素菜,五个人准备开吃。
李君阁将清炖竹鼠的砂锅盖子揭开,香气顿时飘满整个堂屋。
“哇!好香!”梁慧丽首先赞道。
“来来来,赶紧坐下。”篾匠叔招呼大家坐下,一边给大家匀上泡枇杷酒。
梁慧丽对李君阁说道:“二皮,我刚刚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竹鼠全身都是宝呢。”
李君阁接过手机念了起来,上面介绍说竹鼠体内含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能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
然后还提到现代医学证明,竹鼠肉还有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抗衰老、延缓青春期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
王从军首先不信,说道:“哈哈哈,这不是搞成长生不老药了!”
李君阁又说道:“还有呢,这上面说竹鼠皮毛也是珍贵的,可以做成皮大衣。”
篾匠叔首先反对:“这玩意儿连皮炖了又软又糯,好吃得很,做皮大衣可惜了。”
几人哈哈大笑,这说法太有趣了。
倒是,李家沟用不上皮大衣,大家却喜欢吃带皮炖肉。
李君阁最后又说道:“上面还说竹鼠肉质细腻、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
众人一起说道:“最后这条前半截,那才是真说对了!”
又是一阵大笑,大家开始喝酒捞肉。
朱朝安捞了一块鲶鱼放进嘴里,说道:“这鲶鱼肥美细嫩,又鲜又香,真是难得的美味啊。”
“那是!”王从军也夹了一块,说道:“这是正宗的河鲜啊,这一大盘子五六斤,搁省城得不少钱呢。”
梁慧丽端着一碗竹鼠汤,在那里慢慢的喝着,说道:“那起码就得小一千了。”
然后又指着砂锅说道:“这锅汤,省城里也得一千多。”
篾匠叔直咂舌,说道:“乖乖,这么贵啊。那这顿我们不是吃了两千多块钱?哎,要是省城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那开个饭馆都得赚嗨了去了啊。”
李君阁笑道:“可是人家不来啊,这钱我们没福气赚!”
篾匠叔笑道:“那是他们没福气,这么好吃的东西捞不着!来,梁丫头,小王小朱,我们自己先弄个饱!”
李君阁又夹了一块鲶鱼给梁慧丽,说道:“来,丫头,这个味道浓,别老紧着竹鼠肉啃啊。”
梁慧丽说道:“这带皮肉胶质可多了,对皮肤很好的,我得多吃点。”
李君阁道:“鲶鱼还是补血滋肾调中兴阴的呢,多吃点血色更好。”
朱朝安说道:“哟,竹鼠滋润皮肤,鲶鱼调养内部,这是一桌养颜菜啊。”
篾匠叔哈哈笑道,说道:“就是我们这一桌子人,除了梁丫头,谁也用不上啊!”
王从军道:“那没事,只要好吃,能治好我们的馋病就好了!”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三十一章 调教
吃过这顿,三人也该告辞回去了,李君阁将要寄给冯崇飞的竹筒交给王从军,写好地址,交代他到了县城尽快发出去,然后拎着鲶鱼和竹鼠,送他们出村。
路过猎户叔家,将套子还给猎户叔,顺便也将鲶鱼和竹鼠留下。
这是跑山的规矩,借了别人的东西,猎物也要分给人家一部分。
猎户叔最关心的还是几条下司犬,问道:“皮娃,那几条狗咋样?”
李君阁说道:“情况很好,吃得欢,现在把猪娃子们欺负得不要不要的。”
猎户叔说道:“那成,那今天晚上来我家,我把村里几个壮劳力叫上了,晚上我们合计一下守夜的事情。”
李君阁说道:“好嘞!那我晚上把狗给你带来看看,我看他们没啥事了。”
将梁慧丽三人送到石保全家,他们三人还得搭五表叔的船回去。
石保全看到他们来了,对李君阁说道:“皮娃,家里需要带啥不?”
李君阁给石保全散烟,然后说道:“这才回来几天啊,暂时不用了。”
一行人到了小码头,李君阁送他们上船后才慢慢的溜达回来。
路过二毛家的小茶棚,李君阁进去坐下,李二毛出来跟他打招呼。
李君阁问道:“二毛,晚上猎户叔叫我们去商量守夜的事情,叫你没?”
李二毛露出一脸的苦相,说道:“现在村里也没几个壮劳力了,我还能跑得掉?不过我又没跑过山,没放过铳,觉得那玩意儿挺吓人的。”
李君阁道:“那有啥好怕的,又没叫你对着野物,又不装铁子,朝天放就行了。要不这样,晚上跟猎户叔说,我们两搭伙,也有个照应。”
李二毛一下就胆壮了,说道:“那就太好了,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说完又跑进屋子去,拿出几个红彤彤的东西来,说道:“不用放铳,到时候我们放这个,这个我敢放,动静比铳还响。”
李君阁一看笑了,那是几个超级大的鞭炮,乡下娃子喊“震天雷”那种,说道:“哈哈哈,你娃这脑瓜子真够用!这个吓唬野猪啥的,比铳还厉害,晚上你带上,给大伙也分分,这是村里的事情,肯定可以在大伯那里报账!”
回到家里,跟奶奶聊了一会天,李君阁开始喂猪。
乡下人家都是这样,人宁可先饿着都要可着它们先吃。
现在李君阁对灵泉水越来越放心了,便在大猪的饭食里也加了点,不过还是不敢给人用,准备再看看情况。
小猪小狗还是那么听话,见到饭盆端过来自动围成两个圆圈。
“这些小家伙真是太聪明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跟灵泉水有关系。”李君阁感慨道。
喂完猪和狗,李君阁开始做饭。
等爸妈回来吃过晚饭,李君阁将小狗们从猪圈里抓出来。
来到敞坝上,李君阁将小狗们放到地上,说道:“现在准备带你们去看猎户爷爷,都老实点,路上不准乱跑,不准追虫惹鸟,乖乖在前面走,听到没?”
一群毛球在那里张着嘴卖萌,尾巴摇得呼呼的,也不知道听懂没听懂。
用手指了指猎户叔家的方向,李君阁还是有点不放心,又带上一个大篮子,如果小下司犬们到处乱跑,那还是得放篮子里。
最健壮那个小狗看了李君阁的手势,又在空中吸了吸鼻子,对弟弟妹妹们呦呦叫了两声,便开始朝猎户叔家走去。
弟弟妹妹了转了两圈,也跟着大哥走了。
“哟,看样子能成。”李君阁窃喜不已,提着篮子在后面跟着。
一路上还是有几个小的管不住自己,想跑去路边扑蝴蝶,被老大转头呦呦两声,又都老实了。
看着八个白棉花球一样的小狗在前面走着,李君阁心里得瑟无比:“哈哈哈,猎户叔也没有这本事吧!”一边转着篮子,一边瞎哼哼着不知名的调子,在后面屁颠屁颠的跟着。
到了打谷场,好多人家正在那里给玉米盖上席子防露水,见到这有趣的情形也觉得又吃惊又好笑,纷纷夸奖:
“哟!这狗娃子还会排队呢。”
“你看你看,那个明显是领头的,后面的都乖乖跟着。”
“这几个小狗太喜人了,毛色也好啊。”
“二皮你这是弄的啥名堂?我家的狗咋没这么听话?”
“哎哟这小狗皮色不错,长大了给我配配种呗。”
好吧这又是王婆婆,她连小狗的婚姻都想管。
小狗们似乎听懂了大家在夸他们,走得更加齐整欢实了。
一路来到猎户叔家,看到猎户叔的儿子也回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