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这些上层的事似乎太遥远,但实际上,这是此时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折射。汉时婚姻,嫌贫爱富很正常,门当户对也很正常。朱买臣家贫,妻子嫌弃于是离婚另嫁,这都明载于史的。这种风气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严重,对士、庶之分,也越来越严厉。从东汉光武时,各地起兵反抗王莽的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八十多路诸侯,大小势力,其中豪族大姓便占了六十家,而布衣崛起的仅仅二十余人。从东汉以后,门阀等级逐渐严格,以至于到了魏晋隋唐,世家巨阀一个个的拽上了天,一个个的连皇族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只和自己差不多的家族相互通婚。崔、卢、郑、王、韦、裴、杨、杜等大族就是这样干的。后来有人修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引得李世民大怒,大发雷霆,这又是后话了。此处不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此时的社会舆论虽然未曾广泛的支持等级婚姻,但等级婚姻已经是事实上的一种存在了。所以,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悲剧的退婚了。但理解是一回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一回事。刘备要怒了。
ps:昨晚喝断片了,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到现在还晕着,没完全缓过来。戒酒三个多月,昨晚破了戒。。。。今天更晚了,对不起书友们了,明天两更回报。最后感谢江湖过客,,,,,兄台的打赏。





汉皇刘备 二十九 退婚之事 2
甘琪如今出尔反尔,他的夫人不是没有过意见,只是稍微过问了下,甘琪便大发雷霆。汉代妇女的家庭与社会地位虽然比唐以后历代都要高,但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还是只能由丈夫说了算。当年吕公嫁女给刘邦,就没和吕媪商量,吕媪便责问:“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就斥之:“此非儿女子所知。”然后刘邦这个小混混就成家了。当然,吕公的眼光也确实是精准,吕后一族,权倾天下一时,虽然没有长久,但也总算享受过。二十余年前的苍梧太守甘公,也是在妻子不同意的情况下,把女儿许给陶谦的。当时的陶谦,也是个小混混,史载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哈哈哈,好玩。
至于甘琪之女,往日里养在深闺之中,又有甚见识和勇气来对抗如天一般的父亲,只能是唯唯诺诺,随父亲大人做主了。
甘琪也是没法子,若不是刘弘死得如此之早,家境又败落得只能勉强维持的地步,而听闻楼桑刘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刘家已经实在是配不上蒸蒸日:了。甘琪为大县县令,千石官,一年工资多少大家算。想想看,这聘礼超出官员年俸如此高,是不是太不正常了?跟后世的房价一样,虚高得不行。
这种不良风气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就是很多适龄男女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婚姻嫁娶,从另一方面来也,也限制了汉时人口的增长。据史载,东汉初年,九真郡下许多百姓因为聘金问题,无力嫁娶,都是单身光棍。任延为九真太守后,令长吏以下各省俸禄以赈助之,于是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这种官员真的是大汉的良心啊。(后世这种官员压根就没见过,更没听过。)当然,不但是老百姓受影响,官员也有人因为聘金太多而娶不上老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曾任天水郡兰干尉的马子硕,就是马腾他爹,马超他爷爷,这么个人,也因为家贫无聘金而娶不上妻子,最后娶了羌族女子为妻。这就是为什么马腾、马超为什么在凉州,在羌族中混得开的原因。还有个小官展允,家徒四壁,收入又微薄,到了五十岁,还没娶妻,最后还是上司出面请诸位同僚一起帮忙,才帮他凑够了聘金。。。。。。
甘琪如今乃是一县掌印官,当然也怕别人说闲话,所以他第一次悔婚说是口头约定,没有婚书做不得数。摆明了不想认这门亲事。至于刘氏说的当日刘弘那么多同僚在现场,那是刘氏不知道官场上人走茶凉的道理。一个死人,和一个活着的县令,帮谁还用问吗?当然,也免不了那种自恃清高正义的二愣子。甘琪也怕这种人。所以第二次他虽然态度不好,却也摆出了条件,想求我甘家女,没问题,准备好我要的聘礼就行了。料想刘家也拿不出这笔钱来。他纯粹就是强人所难,好让刘家识难而退。这样刘家不闹了,他也不怕有闲言闲语说到他头上来。待到此番事了,他便把女儿嫁到。。。。家去。女儿如此青春貎美,岂能便宜刘家子?
其实甘琪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刘备,毕竟刘备还算是有些名声的,连续拜在名师门下,又在学问上颇有创树。可谓是只潜力股。只是这潜力股要冒尖出头,得等到什么时候?五年,十年?甘琪可等不了那么久,且潜力股最后跌停板下市的,也不是没有。于是甘琪选择了稳妥,而不是去赌一个未来。像这一类人太多太多,我们也不能指责他的鼠目寸光,不是吗?
这边刘备把情况了解完,顿时就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好你个甘琪,背信弃义悔婚就罢了,我只当没这回事,天下那么多美女等着我去接管呢,谁在乎你家女儿嫁不嫁?但出言辱我刘家在先,故意刁难在后,最最不可忍的是把我嫡亲气病在床。若我娘有个好歹,看我不灭你满门!
刘备心中怒火滔天,身边的刘恭也是感觉到了,心想这小子哪里来这么一身煞气?想到去年刘备随卢植南下平叛,心中又自了然。
黑着一张脸的刘备问刘恭道:“三叔,侄儿还年小,我娘怎么就这么着急我的婚事了?我都还没行冠礼呢!”
刘恭一脸的随意:“冠礼?要不是你这二年在外游学,今年就把你冠礼给办了。”
刘备顿时愕然:“不是、不是要到二十岁嘛?”刘备一直记得自己读的经书上都是说冠者,礼之始也,男子二十冠而字的呀。
刘恭就歪着眼上下打量着刘备:“五郎,你这一肚子书都读哪儿去了?你们儒家还讲究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二嫁,这样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呢?你也打算到三十岁娶亲?我可告诉你,你能等到三十岁,刘恪可等不了!”
其实是刘备进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总以为书上说的就是对的。其实汉儒所提倡的一些东西,很多人根本不当一回事。《礼记》中说男子三十壮而有室,女子二十壮而嫁,《白虎通义》给这句话做出了解释:“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何?阳数奇,阳数偶也。。。。。。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二十肌肤充溋,任为人母。合为五十,应大衍之数,生万物也。”汉帝国从皇帝到百姓没一人当一回事不说,儒家自己也不当一回事。至于冠礼,提前行冠礼的除了皇帝和诸侯王,民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提前行冠礼的也不知凡几。总知,我们汉人老祖宗,会变通得很。
那么汉时一般什么时候就可以进行婚姻嫁娶了呢?看看朝廷怎么收税就知道了。人口税是这样收的:“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这里很明显,一种就是成年人的人头税,一种就是未成年人的税。可见在汉时官方的心中,男女一到十五岁,就可以算成年了的。而“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五算。”女孩子十五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还不嫁人的,翻倍收税。从中可看出,女孩子基本上,十五岁左右便嫁人的极多。当然,皇家纳妃立后就更早了,她们一般十二三岁就选入宫中,然后哪天被皇帝看中了,就立为贵人,或妃子,甚至是皇后。如顺帝的皇后窦氏,史载年十二,能属文,以才貎选入掖庭有宠。史上有名的班昭,也是在十四岁就嫁给了曹世叔。
男子的话,则是十五岁左右到十八岁左右,便成婚了。当然,也有那种守古礼到二十、三十以后的,毕竟不是多数。看看皇室,西汉历代皇帝,除了汉惠帝,其他的差不多都是十四到十八岁之间;东汉更不用说了,除了明帝和章帝外,和帝十四岁;安帝十九岁;顺帝十四岁;桓帝十六岁,当今天子十四岁也大婚了。陶谦十四岁,曹丕十六岁不到,诸葛瞻十七岁,刘备的便宜儿子刘禅史载大婚时也不过十五岁。。。。。。
见叔父如此说,刘备也不敢提出说自己要晚婚晚育了。其实他是无所谓,反正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心理更是个三十出头的大叔。只是让他娶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他总有点下不去手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了点?况且,曹哥哥的长子曹昂明年才出生、孙坚的长子小霸王孙策去年才出生,而老曹和老孙都是永寿元年(西元一五五年)出生的,如此算来,他们也是十九、二十左右才成家的呀。为何自己就要提前了?
他却不想想,曹家、孙家父母俱在,又是官宦人家。婚事自然可以不用急,慢慢酝酿既可。而他自己却是父亲不在,家庭条件也不好。自然是怪不得他娘亲急了。而刘氏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虽然如今衣食无缺,但终究是伤了元气,一日不如一日,她最着急最为牵挂的,便是自己儿子刘备的婚事了。给儿子成家之后再走,她便死而无憾、可以坦然的去九泉之下面见刘氏祖先和亡夫了。
ps:我在文中,引用了一些详细的数据资料,前后查史书、名家著作十余种,像皇帝等人的结婚年龄,一样样数据去对比,也是一种很累的活。不为别的,只为想尽量写得真实一点,把整个汉代的社会风情、人物写进来,让大家对我们汉人的这个辉煌的年代更多一些了解。如果书友们能在我书中看到一些以前不曾看到过、了解过的东西,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希望大家不会烦。今日二更回报支持我的书友,这是第一更。




汉皇刘备 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 3
刘恭和刘备又闲扯了几句,刘恭就问道:“五郎,甘家之事,你如何打算?”
刘备就皱着脸道:“三叔,此事我心中自有计较,到时少不得麻烦三叔和元起叔父出力。”
刘恭就一爪拍在刘备肩膀上,虎目瞪得溜圆:“有甚麻烦的,一家人说甚两家话?书读得多人便傻了?”
刘备只好报以苦笑,叔父,能不能轻点,许久未锻炼,你一下拍得我半边身子都麻了好不好?
既然回来了,那便不用急,头几天,刘备日日不离母亲身边,亲身侍候汤药。这是为人子者所必须的。刘氏这一场病,一半是急的,一半是想儿子想的。现在儿子刘备回来了,这婚事该如何,也有了个主心骨。她毕竟是妇道人家,夫死从子,便放手让儿子刘备去折腾了,反正不还有族中长辈看着么。如此一来,这病倒也好得快,短短几日,便精神大好。胃口有了,说话声音也不再有气无力了。
刘备见娘亲身体好转许多,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道:“我是来找人的,张宽夫张叔父可在此处?”
伙计道:“张爷在二楼,客官上去便能看到。请!”
刘备提着下摆蹬蹬上了二楼,便见靠窗的位置上,张飞正双手扶着小桌子,仰着小脑袋张着嘴,一脸馋猫样,而张博手里拎了根筷子,在自己酒杯里蘸了酒往张飞的嘴里滴。
刘备一脸的黑线,莫非张飞嗜酒如命的性子,就是他这个不良的父亲给培养出来的?
这可不行,得想个法子,绝了张飞的念头,小孩子好奇心比较大,养成习惯后,便很难更改。他可不想张飞步史上的后尘,再这么窝囊的死去。否则,他重生来这里又有何意义?
刘备先是拜见了张博,聊了一阵琐事。便回转头,笑眯眯的问张飞:“飞哥儿,这酒好不好喝?”
张飞认真的回答道:“五郎哥哥,好喝!”
刘备又问道:“喜欢不喜欢喝?”
张飞抱住一个酒壶道:“喜欢!”
刘备便重重叹息一声,摇了摇头道:“大郎上次还和我说想做大英雄,我看你将来是成不了大英雄啦!”
张飞就急了,圆睁着双眼问道:“为什么呀?”
刘备憋住笑,一本正经的道:“因为大英雄基本上都不喜欢喝酒!”
张博则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小儿辈逗乐。
张飞歪着头想了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五郎哥哥,高祖皇帝当初不也是很爱喝酒嘛?他喝了酒之后才斩了白蛇的呀!”
刘备心想,哟,这小家伙还不太好糊弄,便认真的道:“大郎,高祖皇帝是酒后斩了白蛇,但他之前在家乡的时候喜欢喝酒,经常喝醉,大家都不喜欢他!等他后来起兵反抗暴秦的时候,他已经不怎么爱喝酒了。到后来,只在祭拜天下、赏赐群臣的时候喝一些。”
张飞道:”是吗?为什么喝酒大家会不喜欢他呢?酒很好喝啊!“
刘备道:”因为酒能壮胆,亦可伤肝。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大郎,你不是最喜欢项霸王吗?“
张飞便猛点头,刘备继续道:”你知道项王因何起,因何灭吗?“
张飞大声道:”我知道!项王起兵反秦,纵横天下八年,最后不肯一人过江东,自刎于乌江。项王是大英雄大好汉!“
刘备看了看张飞,心想,人家是自刎,你却是被人割了头,唉。“不错,但项王真正崛起,是因为他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尽夺其兵,而后破釜沉舟,与秦军战,杀苏角,虏王离,从此威震天下!”
“项王为何杀宋义?就是因为楚军救赵途中,宋义滞留安阳四十六日不进,而军中粮草渐尽,宋义却天天饮酒宴乐,是故项王一怒而杀之,而诸军莫敢不从。”
“项王为何亡?因在垓下时,汉军围楚,四面楚歌之时,项王夜饮帐中,酒至酣处,动情落泪。由是英雄气短,不肯渡乌江,一代天骄,陨落江畔。”
刘备东拉西扯的自己也觉得十分勉强,见张飞听得认真,心下一喜,便又道:“你不是还喜欢武安君白起和大将军韩信吗?你看看他们,一生纵横天下,兵锋所至处未尝一败,皆是因为他们不好酒。所以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一直打胜仗!”
张飞等刘备说完了,便忙把手中的酒壶一扔,道:“那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刘备连忙制止道:“五郎哥哥不是让你一滴酒也不沾。只是让你知道,在做正经事的时候,不能因为喝酒而误事。真正的大丈夫好汉子,都是能够控制自己不酗酒的!这才是做大事的人!”
张博这时看了刘备一眼,满眼都是欣赏。这小子,还真是心思通透,喝个酒也能扯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来。不过倒是真心为大郎考虑。嗯,以后就不让大郎沾酒了,越来越馋了他。于是张博便正容对自家儿子道:“大郎,你家五郎哥哥的话都听清楚没有?你家五郎哥哥说的都是正理,你以后可要牢牢记住了!”
看见儿子使劲的点着头,便露出个笑容,道:“记住了,就快快谢过你家五郎哥哥罢!”
三人又聊了一阵,刘备见张飞一个人在家着实无趣,便又对张博道:“叔父,我与简家庄简雍小哥儿乃是旧识,昨日我才从简家庄回来。也曾对简家大郎提及过飞哥儿,只是他祖父太过溺爱,难得出来,否则今次便随我来此了。叔父若是有暇,可带飞哥儿去简家庄,老太公也是极好客的。简大郎和张大郎都非俗品,必能玩到一块去。”
张飞见有小伙伴,便眼巴巴的看着他爹。张博便笑道:“我便是大闲人一个,简家庄我也知道,改日得空我便带了大郎,去做个不速之客。”张博答应得爽快,一是不想拂了刘备一片好心,二是带着儿子出去让他多结交两个同龄玩伴也好,省得养在内宅,被他娘亲和祖父惯得不成样子。
又过了数日,刘备与刘恭父子带了刘家一干精悍的族人,往城中甘琪府中而去,进城后沿途身后跟了一群看热闹的。至府前,刘备停住。甘琪府外奴仆见刘备诸人来势汹汹,屁滚尿流的进府报讯去了。
不多时,府中转出来一个中年人,白净脸皮,面目阴鸷,常服无冠,身后跟着一众家丁,手持棍棒。见了刘备一众人,便喝道:”来者何人?“
刘恭一见这人,便面带怒色,低声道:”五郎,这厮乃甘琪之弟甘瑜,牙尖嘴利之徒,口舌之间最不留余地。“
刘备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这时甘瑜已经认出了刘恭等人,不由面上挂起嘲笑,正欲开言。便见刘备分开众人,站了出来。往甘瑜一礼,道:“小子刘备,见过甘家叔父!”
甘瑜一愣,便道:“你是刘备刘五郎!”
刘备起身坦然道:“我便是!”
甘瑜眼中一亮,心想这小子相貌非凡,足为我侄女良配,可惜此事大哥早有主张,唉。甘瑜脸上神色不定,便问道:“你此来,欲何为?”
刘备言笑自若,道:“前番家母两次托人来求亲,着实是冒昧了。小子家贫无以为继,岂敢妄攀高枝,欲配高第之女乎?今次小侄前来,便是想告知叔父,两家婚事从此不用再提!”
甘瑜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听刘备话中之意,似乎是来赔罪的?看他这样子,没傻呀?甘瑜脸上肌肉僵硬的扯动下,露出个古怪的笑容。还没说话,便见刘备又笑道:“既然甘家叔父信誓旦旦,曰昔日之语不过戏言耳。唉,看来是先父当甘家叔父为知己,甘家叔父不把先父当朋友啊!既如此,我便自作主张,替先父了断这一段旧谊罢。”
说完便一挥手,刘恪便抱了个包袱上来,刘备解开,这里面是一些旧书信和一件旧衣裳。刘备对着这些东西拜了三拜,缓缓道:”这是先父与甘家叔父的往来书信,十一郎,点火,给我烧了。这是先父的旧裳,我代先父与甘家叔父割袍断义,从此两家再无瓜葛!”
刘备拿了把剪刀,三两下,剪下一块布来,扔在甘瑜的跟前。然后笑道:“甘家叔父可还满意?”
甘瑜看着这个一脸笑容的少年,心中却是寒了。这刘家子哪里是来赔罪示弱的,他纷明便是来闹事的呀!只是上门闹事还一脸笑容神色自若的,完了完了,甘家惹上个怪胎了。此时,甘瑜看着笑得灿烂的刘备,心中却是后悔到了极点。正欲说两句场面话来缓解下气氛,便听刘备突然收起笑容,变脸大喝道:”背信弃义人之女,我刘备岂能娶之!“
声若霹雳,众人皆惊。
ps:第二更奉上。求点推藏。谢谢大家的支持。
ps:有书友说刘备也被退婚了。我想说下这不是模仿退婚流,而是为了情节需要,不退了这婚,无法娶卢家之女。第一章里就写了,刘弘死时还指了个箱子,大家还记得,这梗就在这了。




汉皇刘备 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 完
刘备怒发冲冠,面若冰霜,双目圆睁,大喝道:“吾自束发以来,受学于恩师卢子干、郑康成门下,为儒家传人。读书习经,终日不辍!方始粗通圣人之微言大义。同郡甘琪,昔年与吾父为同僚,遂以女许我为妻。而今先父早去,甘琪悔婚,便是对友不义!欲一女许多家,乃是无信!家母与叔过府问讯,却言语辱之,实为不仁!刘备家贫,甘家故意刁难,索要巨金为聘,甘琪敢称廉吏?哈哈哈哈哈!甘琪,你这不仁不义无信无廉耻之人!刘备深为耻之!又岂会娶你甘家之女?“
刘备这扯着嗓子一通喊,周围早先就在向刘家族人打听八卦的人哪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一个个纷纷向着甘家指指点点,看向刘备却满是赞赏和同情。便有人先喊了一声:”刘家小郎,说得好!“于是众人纷纷喝起彩来。
甘瑜只觉一股血从心底直冲脑门。好恶毒的手段,刘家子这是想坏我甘家之基业呀!若是甘家坐实了这些罪名,兄长还有什么脸面为官?甘家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小说?
甘瑜再看向刘备,便不由大怒,之前还想好言抚慰几句的想法早丢之于脑后,甘瑜恶狠狠的叱道:”刘备,休得胡言乱语!否则某便不客气了!“
刘备仰天大笑,嘶声道:”你还敢不客气?刘某为人子为人侄,你甘家却以言语辱我娘亲叔父,我刘备凛凛男儿,七尺之躯,岂肯受此之辱焉?刘某还没对你甘家不客气呢,你竟还敢言语咆哮,威胁于我?“
甘瑜被刘备声势所慑,不由色厉内荏的道:”你想干什么?“
刘备道:”我想干什么?我想干什么?十一郎,还愣着干什么?与我打将进去!“便倒拖了条棍棒,与刘恪并肩往台阶上闯将进去。
刘恭见了,发声喊,把手一挥,率了众族人乱棍齐挥。一时间,台阶上的甘家奴仆哭爹喊娘,喊声震天。
刘备从不担心把甘家人打了会有什么后果。汉时倡导以孝治天下。刘备今天没有上门就打,而是在门口把自己和甘家的恩怨讲得一清二楚,别的不说,你言语辱我娘亲和叔父了,我这个子侄辈今天就是上门来报复的。怎么啦?刘备牢牢占据了大义的名份,众围观的也说不出刘备的什么不是来。
况且刘备这还不算太过份的。还有个更凶的,同是幽州人,隔壁渔阳郡的阳球阳方正,小的时候有郡吏辱其母,他纠集几十人把郡吏以及郡吏全家都给杀了。他屁事没有不说,反而因此名震全郡,立马就被举荐为孝廉。如今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此时风气就是这样,你以大义名份杀人灭族,很多人还会说你杀得好。
刘备来时早就与刘恭等人商量好了,动起手来,尽量不要打击头部闹出人命,也要约束族人不要惊到内宅。他只是想来出口恶气而已,不想闹出人命,不是他怕把事情闹大,而是他毕竟受后世价值观熏陶过,对生命的看重比这里的人高多了。
甘家奴仆无数,但怎敌得过刘家人?刘恭乃是涿郡地面做没本钱买卖的带头大哥,一身艺业自不消说,刘备刘恪兄弟也是受过刘恭真传的,其余刘家族人,都是往日里以悍勇闻名的。这一通好打,不一会儿,甘家从主人甘瑜到奴仆,全被打翻于地。
刘备寻到甘瑜,一脚踩住甘瑜胸口,甘瑜见刘备满身杀气腾腾,不由大惊,呼道:“有话好说,休伤吾命!”
刘备温和的一笑,在甘瑜眼中却显得格外狰狞:“放心,甘家叔父,我乃儒家子弟,受圣人之学,岂能不教而诛?”
甘瑜心想,这下小命是保住了,今日吃了亏,等兄长回来,再找你这小畜生算账。心下方松一口气,却听砰砰两声,而后双腿剧痛传来,知道双腿被刘备给打折了。
1...1011121314...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