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兴汉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直到去年皇甫嵩征讨白波黄巾,他们三人为博军功,身先士卒,却被皇甫嵩算计成炮灰、以及微不可察的借此对皇帝表明自己对削弱地方豪强的态度。

    李堪的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直以来,程银与侯选二人也将皇甫嵩乃至于朝廷视为仇恨的对象。在他们眼中,朝廷不仅借机削弱了自身的实力、辛苦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且还永远失去了一个兄弟。所以在许攸、范先等人的唆使、怂恿下,他们很快就同意加入反叛的行列。

    侯选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反叛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李堪的死而报复朝廷,但只有程银知道李堪真正的死因在于自己的见死不救、落井下石,而不是什么遭人算计。但他不能说出来,只能跟着侯选将罪责怪到别人身上,白波贼已经覆灭了,那么自然是由朝廷来负这个责任。

    这是他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此时被侯选




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

    战场初步打扫干净之后,对岸的南北军主力便依次渡河,皇帝在卫士令王忠以及羽林郎的护卫下,乘坐最大的一艘舰船缓缓渡河而来。沿河驻防的羽林、虎贲、北军等禁军,见到天子仪仗从船上接连而出,便知道是銮驾到了,于是皆在将校们的带领下站着对皇帝持兵作揖,山呼万岁之声响彻连营。

    皇帝没有休息,他骑在御赐名号‘骕骦’的高头大马上,一手按着剑柄、一手拿着马缰,在听了高顺的汇报后,得知己方以极少的代价斩获数千叛军、俘虏无数的时候,心里大为振奋,脸上却是果不其然的样子,说道:“当真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此战皆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区区宵小,何足以对阵我南北军精锐!”随驾前行的高顺一板一眼的答道。

    接着皇帝沿途巡视高顺在岸边临时搭建的布防工事,虽然时间仓促,整体形制有些简陋,但鹿砦壕沟却样样不缺,把整个军阵围得如铜墙铁壁一般。皇帝不由得赞叹一声:“卿有治军之才,但说用兵谨慎,张辽在这方面也比不上你。”

    高顺在马上欠身回答道:“这不过是为将者应有的能力,当不得陛下如此谬赞。”

    “出师行军,以整为胜。”皇帝淡淡笑道:“你有大将之风,临阵决胜后又能不骄不矜,实在难得,今后自当更有作为。”

    这是极高规格的夸奖了,饶是高顺素来不苟言笑、面无表情的脸上此时也不由得动容,他想起中垒校尉是北军中候的接班人或兼职的传言,心里更是激动道:“承蒙陛下厚爱!”

    “我且问你。”皇帝一边看着粗糙而不失章法的营垒,一边问道:“如何才算是强兵”

    “虽历百战而不改其志,胜不骄、败不馁,熟悉军阵,听于号令,纵然甲胄不齐,亦可称为强兵。”高顺说道。

    “说的在理,我当日也曾见过陷阵营的模样,无论气势、还是士卒个人的武力,都远胜于南北军。”皇帝颔首道,复又问说:“那依你所见,眼下南北军可算是强兵”

    陷阵营是高顺一手打造的心血,如今被裁撤编制,归入了中垒营,故而高顺爱屋及乌,对北军的重视以及评价也是极高的:“南北军上下事权一统,兵甲、士气等种种皆为精绝。何况陛下眷爱将士,特使太学开教化一科,以传将士学业。不仅使底下将士更好熟识军阵与旗号,而且益增其报效奋战之心,末将以为,古来强兵,精锐绝无如南北军者。”

    南北军经过几次重整、裁汰、编练,无论是士卒的身体素质还是装备的精锐程度,都是当世少有。虽然二者加起来不过三万人,但几乎可以做到以一当十,此外,在南北军装备等硬件齐备以及身体强健的基础上,皇帝还使太学每个月选派才识出众的学子按时赴南北军,为寒微之家出身的中低层军官、以及日常训练成绩突出的士兵们提供扫盲教育。

    为了不耽误白天的训练,故而学习教育选在晚上进行,参与学习的军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算是太学属下二级学科的学生,官方的称呼是教化科,取‘教以效化’之义,但南北军底下那些大部分从寒家出来的粗人们并不认可这个既正规又拗口的称呼,私底下将其称之为‘夜学’、‘夜校’。

    &n



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皇帝说道:“如何凝聚人心,这可是一项大学问。我之所以命太学在军中宣示教化,除了使人敦睦道理以外,更多的还是要他们知道当兵打仗不仅仅是为了糊口度日,也不仅仅是建功立业,而是为了要保境安民。一饭一衣,皆由民出,为兵者岂能不悯百姓艰难”

    高顺听着渐有些糊涂,他只是个校尉,这些道理他大致都懂,可却不明白皇帝为何要跟他说这么多。

    皇帝一直有意抬举高顺,不然也不会将他放在中垒校尉这个职位上,很显然是打算让他接王斌的班的,于是他顿了顿,复又继续往下说道:“我早先以降过诏旨,南北军的将士待年长退伍之后,可按其当时军职,分别选派为贼捕掾、五官掾、或是亭长等官。在教习科学过律令的可直接依功按职授任,没有学过的,先在教习科学一段时日后再行分配。”

    贼捕掾与五官掾都是郡县府中专司负责缉捕犯人、掌盗贼等事的部门官吏,类比于后世的刑侦,而亭长也是负责管理地方治安、盗贼的基层单位。由退伍士兵担任地方治安长官,既能避免习惯于刀口舔血的士兵返乡后无法接受苦累的农事,从而被豪强收为打手扰乱治安,还能加强基层治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皇帝的政策与律令能上下通达。

    士兵退伍之后不仅不用重新去种田,而且还能得到一官半职,从参军到退伍的这一切待遇都是皇帝给予的,由退伍士兵转化而成的基层小吏自然会对皇帝抱有寻常官吏所没有的忠诚与拥戴。等到这项制度形成良好的循环和运转之后,皇帝绝不会担心自己的政策会被底下的人阳奉阴违,从而还会加强中央对地方基层的掌握,保证皇权下乡。

    这是皇帝根据后世的经验而复制修改的军人退伍以及军转警制度,他将这个要言不烦的告诉给高顺,其实是对高顺寄予厚望:“这一次征讨河东,南北军少不得会有兵员减损,若是有战死的,一律按禁军的抚恤规章来办,给钱、赐田、免赋役、收其子弟遗孤入军就学。若是有因伤致残而不能再复从军的,则依退伍的章程来办。”

    皇帝注视着洗耳恭听的高顺,看着他清白正直的模样,恍惚间竟想起了舅父王斌苍老而不失忠直的神态,他没来由的一叹,当着众人的面对高顺说道:“舅父老了,军中的这些琐事,你身为中垒校尉,得多替他分担分担。”

    皇帝这番话等若是直接敲定了高顺的前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王斌卸任之后,高顺就将会是下一任的北军中候,为皇帝执掌北军。

    上一个被皇帝托付如此信重的还是虎贲中郎将盖顺,可惜他因为一次行差踏错,而至今前途暗淡。有前车之鉴在,其他人遇到这种事,大都应该谨小慎微,再怎么也得谦辞几句,以免得最后万一打了包票却没有办到也不至于摔得太惨,这才是正确的为官做人之道。可高顺却毫不推辞,一股脑的答应了下来,谨然奉命道:“唯!末将必竭尽智忠,为陛下走牛马、填沟壑!”

    “陛下有此良将,何愁天下不平、汉室不兴”贾诩在一旁适时笑着插话道:“臣谨为陛下贺。”

    身边跟着如侍中荀攸、尚书郎傅巽以及跟着来长见识的秘书郎法正等人皆出声附和,皇帝选中了一个在他眼中比



第一百二十一章 弃旧图新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这时荀攸、贾诩等人尚在思索设计埋伏张猛的究竟是谁,一旁默不作声的盖顺突然翻身下马,抱拳说道:“陛下!此战未收全功,致使陛下忧心如此,所谓君忧臣劳,君辱臣死,臣看在眼里,实在深以为咎!还请陛下准许,臣愿带麾下六千虎贲,寻踪觅迹,定要将程银、侯选等人的首级献上!”

    “说得倒轻巧,你知道程银往何处去了么”皇帝不为所动,瞥了盖顺一眼,淡淡说道。

    “臣来之前便已事先打听了河东地理,蒲阪处在涑水流入大河的交汇之处,若沿涑水往东北去,则是解县。其地背山靠河,横隔在安邑与蒲阪之间,位置紧要,程银此时甚少粮草,必然是要先赴解县休整,然后方可图下一步归路。”盖顺做足了功课,对河东的山川情势如掌上观纹,让在场众人无不侧目。

    皇帝也有些惊奇了,但他仍不松口,只轻声吐出了两个字:“难得。”

    “陛下!”盖顺由单膝跪下改为双腿跪地,他伏地稽首道:“臣自认曾经有过不少骄矜之气,致使犯下差错,这一年以来无不是羞惭愤懑,若先君仍在,非得痛骂我这个不肖子弟不可!臣一直欲雪前耻,还请陛下念在臣以往薄有微功,开恩允准!”

    盖顺此话说得十分动情,也十分恳切,皇帝看着盖顺情急之间所流露出的期盼与悔恨,心里不由得一阵发热。他恍然间像是看到了去年王允谋杀董卓的时候,盖顺的神情也是这样的决然坚毅,耳边也不禁回响起自己当日为了拉拢盖顺而对其许下的承诺。看样子,对方真的是痛定思痛,要改过前非了。

    皇帝按下心中复杂的思绪,看着盖顺还跪伏在地上,便开口说道:“起来吧,堂堂一个虎贲中郎将,大庭广众之下哭什么可别丧了士气。”

    盖顺答诺一声,脸色有些灰败的站了起来,神情低落,垂首不语。

    这时只听皇帝幽幽叹了口气,说道:“你能知道自己错在哪,敢于更正,也算是善莫大焉了。即便不念在你我昔日的君臣情分上,我也得看在尊先君盖公的份上,再给你一次机会。毕竟是忠烈之后,再如何也得有些优待,何况我向来都会给人第二次机会。”

    盖顺猛然抬头,眼睛里再度燃起炽烈的光芒,他再度抱拳,对皇帝坚定的说道:“臣谨诺!”

    “徐荣!”皇帝已不再看他,突然招呼道。

    一直旁观着的羽林中郎将徐荣听到皇帝发话,突然怔了一下,下意识的应道:“唯!”

    “还按去年那样办,依然是你们二人带羽林、虎贲领兵进击。”皇帝看着徐荣,眼神又紧接着移到徐荣身后一人身上,哪里正打马坐着徐晃:“一万两千名南军,水陆并进,要日夜兼程,尽快赶到解县去。我这次说是御驾亲征,其实具体的战事还得靠你们替我去打,等你们到解县之后,若是能攻拔其城则罢,若是不能也不必勉强,我自会带着剩下的北军前去与尔等合兵。”

    说着,皇帝看向早已跃跃欲试的盖顺,忍不住又叮嘱道:“正言,这一次你可不能再出差池了。”

    “臣谨诺!”两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不过一个声音沉稳克制、一个声音却是激动得发颤。

    “陛下,那末将”张猛此时抬起头,同样带着希冀,迟疑着说道。

    他本来也想趁此让自己跟着盖顺一同去打解县,好将功赎罪,没料到皇帝像是突然注意到了他:“你前次你随军征讨白波,因斩将



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贵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骑都尉徐晃带着十来个亲兵巡视在解县城外,他是河东杨县人,与解县离得不远。作为本地人的徐晃,这一路渐次行来,总免不了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原本热闹繁华的县邑村落,大都成了断壁残垣,颓圮的墙垣静静地矗立在路旁,像是死而不倒的树仍在期盼着春来复苏。

    他年轻时曾到过解县,那时候能看到许多由蒲阪津渡河而来,又沿河北去的商旅和士子们,他们有的在腰间悬着美玉和宝剑,有的故意穿着寒酸、不愿露富。那时候人们都在路上谈笑向前,欢声笑语中彰显着略为清平的世道。可眼前的一切,却再也不是徐晃记忆力的故土了。

    “原来此城曾被白波蛾贼攻破过,那时我还在本郡做小吏,解县城破后,当时的解县令被蛾贼杀死,我也bp从贼。之后此城虽然稍作修补,但时日尚短,仅仅只是堆土为城,看上去光鲜,其实南城有一处地方却是极大的破绽。”徐晃在马上遥望解县,眼神里闪烁着追忆昔年的光芒。

    他身旁站着两名二十多岁的羽林郎,同样骑在马上,稍稍落后徐晃一个马头。这两个羽林郎,一个其貌不扬,方面大耳,长着一副人畜无害的老实人样子而另一个身长尺,姿颜雄伟,虽然穿着普通的羽林郎甲胄,但整个人却是有种英姿飒爽的风度。

    侯折一丝不苟挺直腰背,随着徐晃的目光朝解县南城看去,发现那城墙的一侧的确有一块明显的新旧痕迹,而且也比旁边的旧墙要低上许多。他心里突地一跳,似乎有话要说,可一见到徐晃宽阔坚实的背影与不怒自威的神态,侯折竟生出一丝胆怯,毕竟自己属于殿前羽林郎,与徐晃并不相熟,而且他对自己所想的谋略并不自信。

    就在这么犹豫的一会功夫,在侯折身边无论是样貌还是精神都比他要出众的另一名羽林郎此时开口说话了,说的也正是侯折刚才想说的:“从此处登城虽然不难,但难却难在城中两万余叛军,这一回是要克竟全功,而不仅是拿下解县。若是登城破敌后,让程银再度逃窜,反而不美。”

    那羽林郎正是在冀州带领子弟兵解救刘虞于危难,并随之一路前往长安的赵云。赵云在后世可谓是妇孺皆知,就连皇帝在前世都极为喜欢这个人物,何况他又有救援刘虞的义举,这更值得让人欣赏。

    如果是别的原因,在赵云刚来长安的时候,皇帝不说立即予以重用,至少会给予徐晃等人一样的待遇慢慢栽培。可偏偏赵云跟刘虞遇刺的事情有关,无论是刘虞还是荀攸,就连贾诩都因为赵云本属公孙瓒、当日又巧之又巧的出现在冀州、并且及时解围的举动表示怀疑。

    有人认为当日唆使黑山军围困刘虞的没准就是公孙瓒,从而怀疑赵云当日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公孙瓒指使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就是为了陷害袁绍,给公孙瓒一个南下冀州的口实。

    尽管赵云在后来的问询中表示自己兄长去世,故而背离公孙瓒回乡办丧事,结果办完之后路遇刘虞遭难,这才出面援助。这个说法看似无懈可击,但在朝中那些人精眼里还是有很多值得多想和疑虑的地方。

    所以哪怕皇帝再是相信赵云的人品,也不得不多考虑旁人的看法。而且皇帝手下良将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就连马超都被他丢到太学里冷藏了,何况一个赵云

    当然,皇帝也没有舍得将赵云放之不用,而是拜为羽林郎,一来是奖赏他救援刘虞的义举、二来是放在身边培养感情、最后也是为了让贾诩等人就近观察,等他们见了赵云的品性后会主动打消疑虑,用不着皇帝违逆众意。

    好在赵云为人厚重温良,在做羽林郎的这半年内很快使大部分人对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故而这次出战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入职考验,他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的成绩几乎能预见他今后所能达到成就的上限。

    徐晃嗯了一声,表示肯定,他没头没脑的说



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业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江表传

    接连几仗下来,虽然程银等人先败后胜,勉强挽回了些许士气,但程银还是损失惨重,如今退至解县,手头上却只剩下两万人马,再加上从沿途搜集以及城中强征的青壮百姓,人数上倒还有三四万人。

    跟程银等人底气稍壮比起来,许攸对当前濒临的绝境心知肚明,他心里有些慌乱,饶是他智计百出,此时也无他法可想。正好在这个时候,范先派人送信过来,说已经带着两万援军从上党回返,而弘农的张琰也传信说已经攻下陕县,可以随时固守退路。

    这两条消息像是给许攸吃了颗定心丸,使得他再度振作,这在程银等人眼中,更像是智珠在握的模样,无形之中也稳定了军心。许攸知道解县对安邑的重要性,在袁绍击破壶关之前,他必须在此拖延时间。于是他立即下令,加紧巩固城防,从程银、侯选等随从叛乱的豪强部曲中挑选了两三千弓箭手,隐蔽在女墙后头,严阵以待,打算与朝廷的军队决一死战。

    张猛遇伏逃归后不久,皇帝当即指派羽林、虎贲两军北上,进逼程银,羽林中郎将徐荣引一万二千步骑日夜兼程,沿河赶来解县。南军以徐荣为帅,盖顺为副,一路上鸣鼓进发,旗帜飘扬,兵甲耀目,军容盛极一时。

    此时南军已兵临城下,他们远远的瞧见解县城墙,不动声色的在徐荣的主持下安营扎寨。等到了第二天,诸将校在大帐,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向徐荣请战,似乎前些日子长水营的遇伏受挫并不伤他南军的士气,反而正因如此,他们在有些幸灾乐祸之余,更加的想打一个好仗给北军瞧瞧。
1...6768697071...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