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不过在这种“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的大背景下,海南岛上某处原本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小火头,却是顽强的越烧越旺,到现在居然把整个琼州府都给占了,这就很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了。

    此时的明王朝对辖下各省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控制力,还没到后期那种完全瘫痪的地步。南方各省的武装力量还可以接受统一调动——当总督王尊德出调兵请求之后,通过兵部协调,西南各省的武装力量便纷纷开往两广地区。

    虽然有点疲于奔命的味道,但在他们想来,这回多.半也会和以往历次一样:大军一到,这伙胆敢占据州县的髡匪短毛就只有被剿灭的份儿——和其它地方动辄上十万的反叛力量相比,海南岛上这伙反贼的规模看起来可实在不怎么样。

    先被调回的是王尊德自己辖下的广西军,大名.鼎鼎的“广西狼兵”——由江水、右江一带的瑶壮土司所组建的少数民族武装。这支部队当年在抗倭斗争中曾立下过赫赫功勋,打得东南倭寇望风而逃,到如今虽然没有那位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继续指挥了,却也依旧堪称精锐。

    此外还有来自外省的几路援军,包括湘西永顺、.保靖一带的土族,滇南,安南一带的彝族……等等。虽然这些“夷兵”纪律比较涣散,扰民较重,但士兵普遍悍不畏死,敢打敢拼,其战斗力相当强。

    有了这支部队.在手,王尊德的底气立刻足了不少。所以他才会过来那么强硬一份令谕——他不怕打仗!

    “根据那些使者泄漏的情报,多方印证下来,我推算王尊德召集了大约三万人的部队,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武装。其中势力比较大的几个……有来自滇南阿迷州的普氏,来自安南长官州的沙氏等,都是在先前平定奢安之乱中立下大功,最能打的几个土司头人,直接从贵州给调过来了。”

    “滇南普氏是不是叫普名声安南沙氏的领应该是叫沙定洲吧”

    老李教授忽然插口问道,阿德翻了翻资料,有些惊奇的点头道:

    “不错,滇南阿迷土司的名字正是叫普名声。沙氏土司名叫沙源,不过他的儿子叫沙定洲,军中以悍勇著称——他们在历史上很出名么”

    “——‘沙普之乱’,紧接在奢安之乱以后就生的,规模更大的一场少数民族叛乱,而且叛乱者正是在先前平叛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几个土司头人。这场叛乱宣告了明帝国‘以夷制夷’方针的彻底失败,直接牵制了明朝西南诸省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使得西南地区无力再援助明中央政府抵御陕西和东北的敌人,从客观上起到了加明帝国灭亡的作用……后来是被大西军的李定国所镇压,但残部直到康熙初年,才被平西王吴三桂彻底剿灭。”

    老教授也在翻阅他的笔记本——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老爷子就尽量把他还记得的一些关于明末的历史事件都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很有用的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算是作弊的金手指。

    “要是我没有记错……好像是从崇祯四年就开始闹起来了——如果他们没被调来广东的话。”

    蝴蝶翅膀在这里又开始轻轻扇动——正宗历史上动叛乱的罪魁祸,在这个时空里却很有可能变成为了维护大明疆土而英勇献身的烈士呢——只要那两位土司当真敢带人向这边起进攻。

    “切,就算他们调集了十万人,也不可能游过琼州海峡吧,王尊德打算怎么把部队送过来”

    解席对此并不担心,在他看来当前的局势远不象阿德所说那么严峻——虽然对方有三万人,可中间却隔着一条海峡呢。

    赵立德低头看了看了资料,回应道:

    &nb




一八十 战与和
    一八十 战与和

    “单纯防守,被动挨打,肯定会有破绽。我们为何不主动出击,去广州武装游行一次如果能摧毁他们的水军,或者破坏掉他们的粮库什么,那也不用操心他们在什么地方登陆了。”

    敖萨扬又提出了新的思路,抢先进攻确实是把主动权握在手里的最好办法,不过副作用也很大——敖萨扬这边刚刚说完,就有好几人连连摇头:

    “不妥不妥,刚刚才跟他们的使者说了那么多好话,表示要继续谈下去的。这一回头就出兵攻打,也太没信义了。”

    敖萨扬撇了撇嘴——这要是人家想继续谈,他们还没必要在这儿磨嘴皮呢。讲信义也要看对象看时机不是看那王尊德的军事部署,分明从一开始就是打着剿灭的主意。之所以会派两个人过来送封劝降书,不过是在军队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尽人事意思意思而已,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指望成功。

    可是在这会议室里的现代人,除去那几个当过兵,又或是头脑特别清醒有决断的,其他大多数毕竟都是些善良小市民。先前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得不去杀人,那属于无奈之举。而到现在,在并没有遭受到直接威胁,而且还有希望谈判的情况下,再要他们支持主动进攻战术,抢先起对明朝军队的杀戮,可就不太容易了。

    “虽然是为了生存,但杀的是.自己的先祖,怪不落忍的。”

    ——后排某个女孩子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也没什么理由,只是单纯不想打仗而已。敖萨扬也不能说他们不对,因为大部分人都这么想。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看了看.旁边的庞雨——这个素来以穿越众狗头军师自居的家伙到现在居然一言未,只是笑mimi看着大家争论。

    不过旁人并没有放过他,很快,唐健点了他的名:

    “庞雨,说说你的看法。”

    “我吗”

    庞雨笑笑,却先看了旁边阿德一眼,后者作了个手.势,示意他开口,显然这两人是预先商议过的。

    “我跟阿德这几天一直在分析这些情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战术,无论我们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进攻,打这一战都是得不偿失——因为大明王朝的力量还远没有到枯竭的时候,即使我们把这三万人全部消灭,哪怕连两广总督也顺手干掉。他们一转手仍然可以重新任命个新总督,并且调集更多的部队前来。”

    “不错,明帝国在南方还有不少部队,目前只调来.三万,是因为他们觉得对付我们这几千号人,用三万大军已经足够了。但如果现战事不利,需要增兵的话,他们再派个十万人过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根据情报显示,那边甚至已经有人提议说,要把四川石柱的总兵官秦良玉征调过来……”

    阿德在旁边作.补充道。对于这位明末著名的巾帼英雄,以及她手下那支敢于和满洲兵决死对冲的“白杆兵”,只要是听说过他们事迹的人,都素来很是敬重的。一想到有可能会和这位完全有资格被称为民族英雄的老太太作战,会议室里很多人脸色都有点不自然起来。

    “那你们的对策是什么”

    唐健沉声追问道,他关心的是具体应对策略而非局势分析——能不打当然尽量不打,谁没事干愿意跑去打仗啊。

    “一个字:拖。”

    庞雨的回答倒也干脆利落,但唐健却皱起眉头:

    “仅仅靠拖延时间,就能让明帝国放弃消灭我们的念头”

    “换了其它朝代可能不行,但这是在崇祯年……去年还算是比较安静的,各地的叛乱先后平息不少,所以我们这边就显得比较醒目。可用不了多久,我记得山东那边就会乱起来了……”

    “那是‘吴桥兵变’,爆于崇祯四年,孔有德,耿仲明等乱山东长达一年之久,并曾攻陷登州,遭到围剿后渡海投靠了满清,导致其上官孙元化被杀,而满洲从此得到了红衣大炮的使用和铸造技术。”

    李明远教授果然非常渊博,庞雨只能记得一个大概,而他却能随口道出具体详情。不仅如此,似乎已经意识到庞雨等人的想法,老教授又连续举出其它若干事例:

    “除了山东以外,陕西的局势也在不断恶化。对于农民起义军,三边总督杨鹤最初是采取了招抚为主的策略,但是这种政策后来被证明是失败的。杨鹤本人于崇祯四年——也就是今年下狱,而陕西也将重新陷入到新的混乱中去,成为一个无法治愈的病灶,直到最后吞噬掉整个明王朝……”

    “另外,在东北,这一年皇太极进攻锦州,围困大凌河城,巡抚丘禾嘉在长山败绩,总兵官祖大寿投降——不过后来他又逃走,重新回到了明军一方。”

    “而在南方,虽然普名声和沙定洲那两个可能带头造反的两个土司头目都被调到这里来了,但西南少数民族竞相叛乱的大势已经形成,并不会因为一两个人就生改变。即使没有沙普之乱,也肯定会有其他人动,所以我估计今年明朝西南地区仍然不会安稳。”

    …………

    老教授这一番话,只听得大家面面相觑,过了很久,才有人低声咕哝了一句:

    “崇祯那娃儿真是可怜……”

    &



一八一 点将
    一八一 点将

    唐健看了庞雨一眼,那条所谓“缓兵计”,庞雨早就跟他谈起过,而且还相当自信。甚至觉得自己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正是他建议用大镜子作为礼物送给崇祯皇帝。

    唐健先前没怎么在意,不过到现在,不得不引起重视。

    “你的那条计策,预计能给我们争取到多少时间”

    面对唐健的询问,庞雨颇为得意的笑了笑:

    “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这要取决于从广州到北京的行程,还要看他们用什么办法来运送那三块大玻璃……”

    “你就这么确定,在礼物送到北京之前王尊德不会轻举妄动他们那边也是有能人的,看破了怎么办”

    “看破也无所谓,我这又不是木马计,要指望他们疏忽大意——这利用的是官场规则,正大光明的阳谋,只要他姓王的还想把这官儿当下去,就得按规矩办事。”

    庞雨的理论其实很简单——这.件贡品很珍贵,而且是点名送给皇帝的,两广总督肯定不敢私藏,必然要老老实实派人进贡。那么,在皇帝收到这件礼物之前,他就不可能再派兵攻打这里——因为谁都不知道皇帝会对这件礼物做出什么反应。万一皇帝觉得礼物不错,一高兴来个大赦什么,他这边却急着打起来,岂不是自找不痛快打赢了都未必能让皇帝高兴,要万一打输了,那更是悲剧。

    能爬到两广总督位置的人,行事.肯定相当谨慎小心。在摸不准上头态度变化的前提下,他们决不会胡乱动作。在吃准这一点的前提下,庞雨专门挑了几块大玻璃送给对方……

    以大明王朝的道路和交通状.况,要想把三块大玻璃镜子毫无损伤的从广州送到北京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车辆肯定是不能用的,海运风险又太大……庞雨帮他们估算了一下,觉得最快最稳妥的路线应该使用人力搬运到江南一带,然后走大运河北上,这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可是如果负责漕运的官员不肯承担责任,又或者.两广总督想独占功勋,那也有可能一路靠人力抬到北京去,这就要走半年多了。

    “在此期间我们应该是安全的,除非崇祯有明确命.令要求两广总督出兵攻打,但这种可能性不大。三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做很多事情了……”

    庞雨开始谈他的具体谋划,真正可以执行的对策:

    “有了这段缓冲期,我们的产品应该能打进广东.一带的市场了。如果能在大陆上寻找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彼此有了利益联系,那么在广州府也就有了肯为我们说话的力量,总督府中招抚一派的声音应该会变大一些——在这方面需要茱莉你的全力配合,包括找人情,通路子,送礼行贿等等……这些都要借琼海贸易公司的名义去做。”

    茱莉轻轻哼了.一声,但这次她总算没再说诸如不理政治之类的话。

    “其次,就是我们自己可以有更多时间完善军备,王若彬的造船厂不知道进展如何了如果海上力量还是不足的话,我们至少可以继续扩充陆军,增加部队肯定没错。”

    “第三么,就是老敖刚才说的——明军的仓库和码头,渡船这些。渡海作战本来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需要大量细致而周到的准备,说实话我不认为明王朝的军队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些工作。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再给它增添一些人为灾难……那我们确实不用担心明军登陆的问题了。”

    “但是我们不好主动进攻的吧把他们激怒了打过来就不划算了。”

    林峰的思想还是有些拘泥,旁边敖萨扬却已经举一反三,当即笑着开导他:

    “直接打着短毛旗号进攻当然不行啦,然而这年头大明沿海的犯罪分子可不止我们一家——倭寇,海盗,乱民,甚至包括那些军队本身。三万人所需要的物资不是个小数目,未必总是能足额供应的。那些少数民族武装虽然能打,但纪律性和服从性可都不太好,刚才李教授不也说了——其中两位原是今年就要造反的,如果出现物资短缺,再被人挑拨一下……闹个兵变什么也不是不可能。”

    朝敖萨扬那边笑笑以示感谢,庞雨最后总结道:

    “这就是我和阿德所商量的对策,其核心内容就是拖,以拖待变!一直拖到明王朝碰上更大的麻烦——我们都知道那肯定会生。之后明政府对我们可能会考虑换一种处理方式——比方说招抚什么。”

    “当然,目前这还只是一个大致的思考方向,具体行动计划,还需要各专业人员来共同制定。”

    军师言结束,会议室里再度陷入沉默,大家各自盘算着自己在这套计划中所能挥的作用,同时也把眼光投向老教授那边——作为会议主席,李教授通常在最后表意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老爷子的意见往往就是委员会的最终决策。

    和过去一样,李明远教授没着急开口,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沉吟许久之后,方才缓缓点头:

    “这条路线是可行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需要做大量工作,需要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我想我们可以来个三管齐下。”

    “先是走外交路线:我们要尽可能在对方阵营中寻找和拉拢那些持和平招抚意见的人,如果有机会,将其展成为我们的代言人。与此同时,通过贸易公司的商业活动,在民间多作作宣传工作,至少改变我们在广东一带老百姓心中穷凶极恶的形象——民间舆论非常重要。”

    看看周围,老教授点了几个人名字:

    “赵立德,庞雨,茱莉,林峰,这方面的工作就由你们来负责。用



一八二 通报会
    一八二 通报会

    计划确定,职责到人,接下来就是大干快上了。从第二天起,每个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仿佛又回到刚刚登陆那会儿,随时可能遭遇明朝军队镇压的艰难时期。

    唐健是最为雷厉风行的,说走就走。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带着一连军官们动身返回临高。有人建议他们等上一两天,待公主号返航时一块儿搭便船回去,但唐健只是哈哈一笑:

    “当兵的还怕走路么”

    ……就仍然直接从陆路返回了。凌宁和文德嗣与其同行,他们俩是回去了解王若彬那边造船厂的进度,以及关于琼海号战斗改装的相关信息。不过对于船厂方面,委员会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还不指望能封锁琼州海峡。

    解席和敖萨扬不久后也离开了府城,随身带了一个排的护兵,以及包括严文昌,王辛芝等人在内的若干本地胥吏军头。他们将在周围数县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冬季大征兵运动,争取在过年前征满八百人的名额,送往临高接受整训。

    庞雨,阿德等人也没闲着,事实上他们这几个人才是近期最为忙碌的一群,因为他们要配合老李教授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1...5657585960...2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