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当然,作为交换品,美洲产白银最高纪录百分之八十直接运大明。
一手工业品货源供应,一手来自美洲和倭国的海量白银,东林党和他们幕后的南直隶士绅,就这样掌控着大明的政治经济,一手商业利益收买,一手东林书院为核心的各大书院培养,这个利益集团同样在官场越来越庞大,不断在朝廷逼迫皇帝向着他们屈服。
这就是东林党。
“不可能张总宪,这上面难道不是李三才的亲笔”
杨信冷笑道。
张问达直接不屑于和这个坏人说话。
“陛下,臣怀疑锦衣卫屈打成招,李三才案事关重大,臣请三司会审!”
他直接对天启说道。
三司会审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都察院不用说,刑部尚书黄克缵属于中立派,大理寺地位低,很好收买,基本上三司会审肯定会找到办法给李三才洗脱谋反大罪。剩下也就是杀杨信了,这个的确没法洗,但李三才算是神宗旧臣属八议之身,议个几年他就七十了,那时候就属于优免范围了,而且通常这样议的最多也就是个流放。
总之只要把他从诏狱弄出来就没什么事了。
最多他儿子不好解决。
但他儿子也是为了救父,只要不是谋反单纯雇凶杀人也好办。
毕竟这算是孝子行为,而对于孝子也是要优免的,圣朝以孝为先,最后爷俩也就是流放,但李三才七十岁就可以找儿孙带替了,他根本不用去,继续在家养老就行了。
“杨信,锦衣卫可曾对李三才用刑”
天启说道。
“没有,陛下已经下旨不得用刑,许显纯他们自然不敢抗旨,臣可以保证没打过李三才一下,不信的话各位可以自己去诏狱看看,如果李三才身上真有用刑的痕迹,那就当这份供词不存在。不过看归看,为了防止有人别有用心,在诏狱鼓动他翻供,不能靠的太近,让锦衣卫脱了他衣服远远看就行。”
杨信说道。
李三才身上绝对没有伤。
许显纯这段时间没动过他一个指头,最多也就是跟他熬,比如说不让他睡觉之类的,但这些对于李三才这种意志如铁的根本没用。
“陛下,纵然未曾用刑,臣亦请三司会审以服天下!”
张问达说道。
不用刑又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大家都是聪明人,锦衣卫肯定用了特殊手段,否则李三才不可能签字。
李三才不可能跟闻香教同谋,这一点朝廷这些大员都很清楚,李家和王家有生意往来是真的,偶尔找王家干脏活是真的,可同谋造反就纯属诬陷了。
&n
第一六一章 大儒的登场
张家湾。
“这怎么办”
许显纯愕然地看着涌来的御史。
很显然张问达言出必践,抄家这种事情就是一场狂欢,通常最后抄出给皇帝的数字,能有真实数字的三分之一就算良心了。
杨信给天启留一半其实都算坏规矩了。
所以都喜欢抄家。
但这一次杨信既然还不给文官们留分享的机会,那文官就让他谁也别想捞。
上次是太突然,无论都察院还是刑部都来不及,只有滦州知州肯定不够资格监督他,知道他给天启拉回七十万后,多少人捶胸顿足啊。
但这次不一样了。
都察院除了分赴各地的巡按,剩下在京的来了大半,几十个御史就跟着那些抄家的锦衣卫,每抄出一箱金银统统都自己找个小本本记着,这种情况下锦衣卫还怎么捞钱话说李家的财富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地窖里堆满金银,仓库里全是值钱的货物,房间里全是高档古董字画,女人房间里一箱箱珠宝首饰,仅仅已经抄出的白银就已经上百万两了。
这眼看着没法中饱私囊,对于锦衣卫们来说简直忍不了啊!
“那就不要捞了!”
杨信欣赏着李家的园林美景,若无其事地说道。
李三才的财富没能转移。
实际上田尔耕上次来抓李三才之后李家就被封门,包括李家的各处店铺仓库也被锦衣卫查封,这都是抄家必不可少的程序。
先封门。
定罪后抄家。
这中间始终封闭,甚至有时间久了里面人饿死的。
正因为如此,李家根本没来得及转移财富,也就是李元等逃到各地的儿孙带走一些会票之类,但作为李家家产主体的窖藏金银,仓库货物,固定资产都带不走,包括作为双鹤书院的私人园林双鹤轩。原本这样大规模的抄家,会让经手的锦衣卫从上到下狠狠捞一笔,包括宫里的大太监们都能分,当然,如果是刑部和地方官抄家的就改成文官捞了。
但现在全完了。
“这些狗东西,老子跟他们不共戴天!”
许显纯咬牙切齿地看着那些御史。
“告诉兄弟们,咱们别给皇上添麻烦了,不捞就不捞吧,出了事情这些言官肯定去逼皇上,以后再找机会一个个跟他们算账,从今往后让兄弟们都盯紧这些家伙,只要有一点把柄就想法把他们弄进诏狱。
进去就先把他们狗腿打断。
至于李家这些,他们这点人手也就能跟着统计一些金银之类,但李家产业最重要的可不是金银,这些仓库里的货物,那些店铺和田产房产,手下的船队,这些才是值钱的。回头这些东西还是我主持拍卖,让管事的兄弟都安排自己人,到时候随便花点就到手了,陛下那里有这些金银就已经很满意,李家资产再卖个百十万就能让陛下高兴。
照我此前估算,李家其他那些资产加起来,恐怕少说也得两百万,咱们还有一百万可分,尤其是那些外地的产业,随便给个百十两就到手了。
有我在呢!
少不了兄弟们的好处。
但这些明面上的东西,既然有他们作梗就算了。”
杨信说道。
干这个他还是有着丰富经验。
李三才家产早就由方汀兰给他详详细细地计算过,说起来没有比竞争对手更清楚了。
李家财产在五百万以内。
但不会低于四百万,而实际抄出的金银之类,大概一百五十万以內,剩下还有大约三百万是不动产和各处仓库的货物,尤其是这些货物,甚至不只是在张家湾城这一地,沿着运河各大城市都有。杨信说两百万,是因为还有一百万他会让方汀兰内部买走,尤其是仓库的货物,这种官方拍卖怎么玩,他比这个时候的人更清楚,毕竟他后面还有四百年的经验总结。
而给天启两百万,皇帝陛下就很满足了。
必须得说明一下,李三才家原本历史上没被抄过,天启三年他还被启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只是没到任就病死。
九千岁也只是剥夺了他的封诰而已。
但崇祯紧接着又给他恢复。
所以杨信认为,给天启两百万就足够,而他和方汀兰这对越来越向反派发展的狗男女,捞一百万也算是合理了,剩下一百万给锦衣卫上下和宫里的九千岁等人分。这样杨同知就可以继续维持仁义之名,说到底做清官什么的,又不是他的理想,相反他还必须让这些人跟着获得好处,要不然这些人为何跟他站在同一个阵营
至于文官他是一分钱不给的。
这些人捞钱比锦衣卫疯狂多了,锦衣卫是只有在办案时候才能捞,他们是想捞就捞,天启的两百万最终还是得落到他们的手中,无论修三大殿还是给军队或者赈灾,最终都是文官经手。
三大殿花六百万啊!
反正以杨信的估算,这里面真正要说落到三大殿上的,恐怕也就三分之一而已,剩下全都进了经手的官员和太监口袋,其中官员手中的最多,毕竟他们才是地方上原料的提供者。
而自从对建奴开战以来,这几年光用于辽东的军费,也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万两,这是兵部不久前刚刚报上的统计数字。
这钱都哪儿去了
反正辽东那些饭都经常吃不饱的士兵,肯定花不了这么多。
一千五百万两啊。
这钱真要花到军队身上,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士兵拿银子当炮弹砸也把野猪皮砸死了,陈于阶当初说的没错,九边就是个钱袋子,这是给所有人捞钱的钱袋子。而这钱绝大多数都被文官捞走,毕竟那些总兵想要军饷,首先就得从督抚开始一直贿赂到兵部户部,否则人家就给他欠着,大明朝欠饷早就成惯例,将领想要领饷,领多少饷,全靠从中拿出多少比例打点文官。
他们守着这么大个钱袋子还有脸跟锦衣卫抢
做人不能这么贪得无厌,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还惦
第一六二章 忠臣义士如是乎?
“看看,这样多好!”
杨信颇为得意地看着正在涌来的纤夫说道。
纤夫还不好找
张家湾周围就不缺纤夫,实际上也包括码头苦力,毕竟真要说起来船到这里顺风的时候很少,绝大多数时候都得靠纤夫拉,整个杨村以北运河全程都必须常备纤夫。可以说从杨村开始三百里,除非特殊情况遇到顺风,否则全都得靠纤夫一步步把那些船拖过来,而张家湾城作为枢纽,那纤夫数量众多,而且都在附近搭窝棚聚集,一些条件好点的也不过有几间漏风漏雨的茅草房。
而这时候其实已经开始封冻。
毕竟已经是十月中旬,绝大多数纤夫都停下来,等待熬过接下来最艰难的冬天。
有这好事那不赶紧的。
浩浩荡荡的纤夫大军,一个个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带着那些面黄肌瘦的老婆孩子,在锦衣卫带领下伴着那些闲人愕然的目光,浩浩荡荡涌向李家园林的如画美景,恍如洪水中冲进城市街道的垃圾带,在向着最繁华商业区的地标大厦包围,沿途一片避之唯恐不及的混乱……
他们很多人其实就没衣服穿,不说光着也差不多。
这是真正的赤贫者。
他们就像这座繁华商业城市底下污浊的泥土一样,尽管用他们的肩膀拉来了这里的一切,但这里的一切也都不属于他们。
土地不属于他们。
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属于他们。
他们一步步拉来繁华,但繁华又与他们无缘,他们挣扎所求的,仅仅是能在这片繁华中勉强活下去,至于和他们这片风吹日晒的黝黑相对的那片干净的青色,那就更是与他们恍如另一个世界了。
青色也在看他们。
那些拜祭李三才的青虫们愕然地看着这片土地上最卑微的颜色。
孙奇逢抬头看杨信。
杨信再次堆起满脸诡异的笑容向他举手致意……
“拿过来!”
杨信紧接着一招手说道。
后面锦衣卫立刻抬出张桌子,上面摆上一匹匹棉布,而前面锦衣卫带着那些纤夫走过来,在五丈外止住然后带着其中一家上前。这家男人身上还有件勉强能看的衣服,女人和两个小孩全是裹着麻袋片,那女人里面应该还有衣服,只是破破烂烂露肉的地方太多。他们还没等走到桌子前就一下子全跪倒了,激动地哭着什么话也不说,趴在桌前拼命磕头,那女人头上都磕出血了。
“都起来,本官奉万岁爷旨意查抄李家,另外向纤夫赏赐过冬衣服,你们还知道李家平日劣行的,可一一向本官检举。”
杨信和颜悦色地说道。
“回老爷的话,小的给李家拉了多年的船,从没见他们在钞关交税,而且今年六月李家船上一个人不知犯了何事,被他家的家奴打死装麻袋里沉了河。”
那纤夫说道。
“你这刁民撒谎!”
旁边一个青虫愤怒地吼道。
“你知沉于何处”
杨信没搭理这家伙,而是继续问道。
“回老爷,就在那边的河汊里,那麻袋里装了石头,一时间冲不走,估计就被泥沙淤进去了,如今天冷水退,那里水深不及腰,多找些人过去用钩子搂或许还能找到,这是小人亲眼所见,绝无虚假!”
那纤夫说道。
“你过来!”
杨信对他女人说道。
那女人赶紧上前,杨信随即把面前的布扔一匹在地,迅速拉出大概十米几长的一段,一个锦衣卫立刻拿刀割断,杨信把这块布团了团,随即拋给了前面跪着的女人……
“拿去,回家做衣服!”
他说道。
那女人哭着磕头。
“至于你,去那边记下详细案情然后带路去捞,如果捞出来赏银百两,捞不出来也给你一两银子。”
紧接着杨信对纤夫说道。
后者立刻跟锦衣卫去记录案情。
“下一个!”
杨信看着孙奇逢笑咪咪地说。
第二户纤夫过来,那男人不用他问立刻说道:“回老爷,小人见过李家的船上载私盐,而且不只一回,光小人拉过的船,一年就得最少几万石私盐,过钞关也没人管,小人记得船上的管事,若是好好想想也能记起日子。”
“很好,去那边记录!”
杨信满意地说。
然后他又撕一块足够这全家做衣服的布扔给纤夫的女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