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半渡
胡大海又一次愣住了,脑子有点短路。
秀才当兵?山谷书院的院生当哨官?这完全八不沾,根本连不到一起呀!
正在此时,旁边有人叫了出来:“我想起来了,你是横石里汪家的人!为什么要来恭义营啊?”横石里汪家名门望族,在湖广的名气很大,座中虽然都是武官,也有人猜到汪克凡的来历。
汪克凡向着众将一拱手,微笑说道:“国家不靖,小弟愿提三尺青锋荡涤宵小,以后大家同营为将,还请各位仁兄关照!”
冷场,又一次冷场。
众将无不横眉冷对,好像在看一个傻瓜。;
.全部章节





残明 第八章 知交父老如相问
. .
横石里的初夏,午后颇为炎热。
骄阳似火,院墙上的青石似乎都晒出了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绣楼上寂静无声,只有池塘中的青蛙咕噜噜叫个不停。傅诗华倚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院中的池塘,俏丽的面庞上带着几丝愁容。
这是汪克凡姐姐的绣楼,从她出嫁后就一直空着,直到傅诗华住了进来,但是再过几天,一家人要搬到崇阳县城去了。
搬家就搬家,这倒也没什么,傅诗华最担心的还是自家相公,他竟然跑到武昌府投军去了!
真是冤家呀,相公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些丘八会不会欺负他?这几天生病了没有?还有,相公不懂军中规矩,会不会惹祸,犯了军法挨板子?……
正在胡思乱想之间,楼下突然传来洗翠又惊又喜的声音。
“太太,少奶奶,四少爷回来啦!”
推开柳叶格,挑起遮羞板,慌张张探出棂窗,手扶望柱向外看去,汪克凡正笑吟吟地走了进来,一身七品武职官服,英气逼人……
汪克凡再次回到横石里,除了带着牛忠孝发给的文书信令,还有几名搬运货物的士兵,一千余两白银,四百多匹汉阳布。这是招募士兵的安家银子,为了表示对汪克凡的支持,牛忠孝预支了足额的银两布匹,又派了几名亲兵帮着护送搬运,只要招到青壮就可回营销账。
刘氏见到儿子后另有一番欣喜,一句数落埋怨都没有,反倒是汪克凡过意不去,主动解释起从军的原因,但总是辞不达意,听起来理由十分牵强。
穿越者的思路和正常人差异太大,没法解释。
刘氏耐心听他说完,叹口气说道:“儿大不由娘,你定要从军我也拦不住你,不过此事最后还要由你父亲做主,如果他将来反对的话,你可不准忤逆。”
“是。”汪克凡无奈地接受条件,刘氏能有这个态度就算不错了。
但这是个紧箍咒,随时可能发作。汪睿不出现就罢了,一旦出现肯定反对自己当兵,到时又是一场大麻烦。
走一步算一步吧,只要在军中尽快干出一番成绩,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问起横石里家中的事情,自然又提到郑选郑师爷。
郑师爷对卖田的事情非常热心,在横石里呆了两天,事情办了个七七八八才回崇阳,不过田产买卖非常麻烦,郑师爷过几天还要再来,想拿到卖田的银子还要等一段时间。
随着湖广的形势不断恶化,田产的价格肯定一落千丈,现在卖掉怎么都不亏。这笔银子准备都交给刘氏,当作乱世中安家保命的倚仗,汪克凡肩膀上的担子也能轻一点。
“凡伢子,你这次回来能呆几天?”刘氏说道:“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也该告诉你弟弟一声,寻个方便,去一趟山谷书院吧。”
汪克凡共有一姐一弟,姐姐几年前已经出嫁,弟弟汪克斌今年十七岁,也在山谷书院就学。
“这次回来要办公务,总得呆个几天,我正想去书院一趟……”
正在聊着家常,有佣人进来禀告,汪家三少爷汪晟来访。
“噢?人还在大门口站着呢?我去迎他。”汪克凡站起身向外走去。
汪晟是长房汪?f的长子,算起来是自己的族兄,两人年龄相近,从小就结为好友,并没受到长辈的影响。
刘氏摇摇头,笑着说道:“哎,晟少爷总是这么古板,都是自家人,干嘛不直接进来?”
“他一向这样的,少年老成小夫子,怎会冒冒失失地闯进来?”汪克凡口中答话,脚下已经出了内宅,穿堂过院来到大门口,远远就看到汪晟肃立门前。
汪晟中等身材,骨架宽大,外表不像娇生惯养的少爷,倒像个忠厚的农家弟子,脸色却意外的沉重。看到汪克凡出来,他向前急趋两步,长揖到地,垂首不起。
“云台,我今日代父赔罪来了!”
“夫子,这是干什么?快起来!”汪克凡连忙把他扶了起来。
“唉——,你家卖田的事情已经传开,庄户邻里议论纷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已知道,家父,家父实在不该如此……”子不言父过,汪晟一时失语。
“嗨,你都弄岔了,那些田产是我要卖的,说起来令尊还帮了我的大忙。”汪克凡笑道。
“好好的谁会卖田?四弟又来哄我!真把我当成迂腐的夫子了?”汪晟的表情非常严肃:“快带我去见婶娘,我向她老人家磕头谢罪。”
“好啦,好啦,你真的不用放在心上……”
两人一起迈步进门,来到客厅落座,汪克凡又解释道:“我们一家要搬去县城,田产什么的都是累赘,正好卖给族中长辈。嗯,我现在已是恭义营的七品把总,以后再不回横石里,还要那些田产干什么?”
“云台,你的好意心领了,不过是非曲直我心里有数,不用多说。”
汪晟是个耿直的仁义君子,父亲却是个势利小人,从小挣扎在这种困惑矛盾中,养成了一副内向、执拗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主意,像强迫症患者一样执拗。
汪克凡闭上嘴巴,不和这个一根筋的家伙抬杠,汪晟上下看了他几眼,好奇地问道:“我刚才就想问你,为什么一副武弁的行头,莫不是要学班超投笔从戎?”
“不错,我等自束发起,既受五经四子书,学八股文应试科考,十余年来流连于笔墨纸砚之间,却不知天下已是荼毒乱世!我有志效仿汉家先贤,慷慨从戎,卫道安国,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四弟好大的气魄!”汪晟饶有兴致地问道:“能给我讲讲军中的事情么?越详细越好,说仔细些……”
汪克凡点点头,从在崇阳县衙看到征兵告示说起,把这几天的经过见闻都讲了一遍,汪晟听得津津有味,有不明白的就反复追问,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原来四弟并不是一时赌气,投身军旅其实抱负远大!”汪晟的神色颇为兴奋,又追问道:“招兵的事情可有具体打算,要我帮忙么?”
“你是汪家长房嫡子,没你帮忙可不成!来,咱们好好商量一下……”
汪克凡早有考虑,娓娓道出自己的计划。
两人正说的投机,大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洗翠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四少爷,您快去看看吧。外面来了好多庄户,吵吵嚷嚷的要见您,拦都拦不住!”
……
大门外围着几十名庄户,七嘴八舌对着守门的家人吵嚷着,为首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壮实汉子,满脸络腮胡子,胳膊上肌肉虬结,一看就是长年强体力劳动锻炼出来的。他被汪府的家人挡着,性急之下就想往里硬闯,却被他爹史铁匠一把拉住。
“阿大,咱们是来向四少爷求情的,难道还敢闹事不成?小心俺打断你的腿!”
这壮汉是史铁匠的长子,穷人家没有大名,从小被叫做史阿大。他虽然身高体壮,却不敢和史铁匠顶撞,乖乖站定脚步,挤眉弄眼地辩解道:“阿爹,俺哪敢对四少爷无礼?但他们死活不让进门,连四少爷的面都见不到……”
威风凛凛的一条大汉,脸上却是一副受了委屈的小模样,看上去倒有几分好笑。
“急什么?再等等……你看,四少爷不是出来了吗?”
汪克凡和汪晟并肩来到门口,庄户们轰的一声围了上来,呼啦啦跪倒了一片。
“四少爷,不能卖田呀!”
“是啊,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四少爷,府上真的要搬走吗?能不能带上我们?”
……
汪克凡连忙扶起史铁匠,又向左右看了看,这些人都是自家的佃户,仔细询问一番,原来他们是为了汪家卖田的事情而来。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地租是庄户最沉重的负担,碰上刻薄的东家地主,就可能断了全家的活路。汪克凡一家为人宽厚,汪?f却素有盘剥恶名,这些庄户担忧将来的生活,都反对把田产卖给长房。
汪克凡叹了口气,施个礼解释道:“各位乡亲,大家应该都听说了,我父失陷在战乱之中,至今下落不明,卖田搬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请各位见谅!”
汪克凡态度诚恳,理由充分,庄户们一时无话可说,互相商量了几句后,推举史铁匠为大家再次求情:“四少爷,您一家搬去崇阳县,我等还得在横石里苦熬过活,以后的东家不好相处,还请给以后指条出路!”
“嗯,我这里倒是有个好去处,只要听话卖命就能赚钱养家……”汪克凡打量着身材壮实的史家大,微笑问道:“史阿大,愿意跟我去当兵吗?”
.全部章节




残明 第九章 节节相制百胜军
. .
征兵告示贴出去之后,报名响应的青壮非常踊跃。
乡下农家生活困苦,因为地少人多,家家都有闲人找不到做活的门路,恭义营开出优厚的军饷,横石里的青壮几乎都动了心,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有近百人报名,附近十里八乡的听到消息后,更多的青壮仍在络绎不绝赶来。
午后时分,阳光明媚,在横石里最大的一片场院上,乡亲们人来人往,像唱大戏一样热闹。
场院正中竖着一根异常粗大的竹竿,竹竿顶端挂着一面方形的旗幡,上面斗大的两个字——“招兵”。
旗幡下摆着一排长桌,最边上的那张桌子上有两个硕大的托盘,里面满是白花花晃眼的银子,再加上旁边摞成一座小山的汉阳布,让看热闹的乡民再也移不开眼睛。
有心投军的青壮更是兴奋,围在四周问东问西,排队报名的队伍越来越长。
“乡亲们,乡亲们,五两银子两匹布,只要入营立刻拿走!以后每个月还有一两半的月例银子,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干上两年就能娶一房媳妇……”几名恭义营的小兵大声吆喝着,在汪克凡的面前非常卖力,对横石里的乡亲也很热情,但心里却充满了蔑视和优越感,很是看不起这些乡下土包子。
都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给点银子就抢着报名。要是在武昌府的话,那些老兵才不在乎这五两银子,该去哪儿,不去哪儿,算盘都打得精着呢!
要投军的话,最好是像自己一样,当个主将的亲兵家丁,军饷待遇远远高于普通士兵。差一等的就去左大帅麾下,升官发财的机会最多,只要心活眼亮,随便砍上几颗脑袋报功,就能换来大笔的赏银。
恭义营的普通士兵最没混头,除了军饷之外没有任何外快,要是碰上欠饷的话,哭都没地方哭去。
不过看看这些报名的庄稼汉,见了穿官衣的还有些害怕,一个比一个老实胆小,汪把总肯定也是拿他们凑数,要让这些庄稼汉上阵打仗,提刀杀人,那是想都不用想。
“云台,你招的兵都不错呀!”
长桌的另一头,汪晟打量着排队报名的青壮,兴奋地说道:“按照本朝名将戚继光的征兵标准,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白白细皮嫩肉的也不要。只要黑大粗壮,见了官府有胆怯之意的乡野之人,农村人和矿徒最好,你选的这些兵都符合戚帅的条件!”
汪克凡笑道:“没想到三哥也看上兵书了,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昨天晚上看了一宿的《练兵实纪》,受益匪浅。战阵厮杀千变万化,整军练兵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以前我还是小瞧武人啦!”汪晟感慨道:“就拿你选兵的标准来说,不但专挑老实健壮的乡下人,还都是横石里本乡本土的子弟兵,打起仗来自然同仇敌忾,相互拼死救护,在这一点上,恐怕连戚帅都比不上你。”
汪克凡微微一笑,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以同乡血缘为纽带控制军队,是封建时代最有效率的建军方式,这些新兵大都是汪家的佃户出身,忠诚而可靠。
“以同乡血缘关系组建军队,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将士间的沟通更顺畅,配合协调更默契,隔绝明军中的各种不良风气,令行即止,指挥得力……”
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充斥着大量军营被夜袭的记录,这和指挥官的军事素质关系不大,而是古代旧式军队的组织结构造成的,管理方式粗放,不重视战术和操典细节。
汪克凡不会造水泥步枪,也没有“支部建在连上”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凭空打造一支近现代的部队,只能利用宗族血缘关系,把旧式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想不到招兵中就有这么大学问,真是开眼界了!”
汪晟琢磨了片刻,又指着长长的报名队伍说道:“现在看来,二百名士卒两天内就能招满,营中的将佐该如何挑选呢?”
“这是我挑选的四名队官,请三哥过目。”汪克凡递过一张名单。
“这四个人挑的不错,选他们做队官,全哨官兵必定如臂使指。”汪晟翻看着名单,点头赞同道:“嗯,就比如这个史阿大吧,他家是横石里唯一的铁匠,在乡里间素有威信,人又生得高大强壮,做个队官正好……”
汪晟把名单翻过来,来回找了找,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只有四个队官,什长的名单在哪里?”
恭义营采用的是四四编制,四个队官下辖十六个什长,类似于现代部队中的班长,算是军中最基层的军官,承上启下,非常重要。
“什长由队官自己去选。”
“怎么?都是你麾下的什长,不亲自挑选么?”汪晟非常惊讶。
“对,逐级选将,不能越级干预。队官由哨官亲自挑选,什长由队官亲自挑选,士卒由什长亲自挑选。”汪克凡一指场中被挑中的青壮,说道:“这些青壮由我初步筛选,到底能不能加入恭义营,还要看底下什长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难道不怕这些队官各选亲信,拉帮结派么?”汪晟愕然不解。
“我定有一套选将标准的,只要不出这个大框子,就是要让他们挑选亲信之人。”
看汪晟还是满脸疑惑的样子,汪克凡又解释道:“如果我一辈子只想当个哨官,当然可以亲自挑选这批什长,也自信可以带好这一哨人马,不过从长远考虑,还是应该遵从节节相制的原则……”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但历数古今中外的名将,这样的军事天才屈指可数,能够指挥几千士兵的就算是知兵善战的将才了,上了战场还往往会莫名其妙的崩溃,这种现象和古代军队的组织方式有关。
主将的精力是有限的,事必躬亲会造成职责管理上的混乱,节节相制组建而成的军队,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至于这种选将方式带来的副作用,汪克凡也有考虑,但现在还顾不上这些。
“节节相制……,我明白了!”汪晟若有所悟,兴奋地说道:“戚帅的《练兵实纪》中有一段话,我苦思之下总是不能理解,看到四弟选将的方法才豁然开朗!”
欣然妙悟之余,他喜不自禁地念道:“譬如竹之有节,节节而制之,故军士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如此必收万人一心之效,必为堂堂无敌之师,百战百胜!”
……
当天晚上,汪府长房中响起一阵激烈的争吵,“哗啦”一声巨响,好像是什么东西重重地砸在了地上。
汪晟跪在书桌前,他父亲汪?f手指颤抖不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他连声大骂。
“孽子!不肖的孽子!竟然要去当兵痞,这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吗?”汪?f虽然贪婪势利,却在儿子身上寄予了厚望,汪晟十年寒窗,已是县里的廪生,他突然要去从军,把汪?f气得不轻。
“孩儿生性愚钝,学业无成,为免贻羞家门,自愿弃笔从戎,请父亲成全!”汪晟低着头,语气却异常坚决。
“还敢振振有词!是不是汪克凡那小儿鼓动的?看我不打死你!”
汪?f怒火万丈,抓起书桌上的砚台就砸了过来,汪晟连忙一躲,厚重的砚台从耳边掠过,飞溅的墨汁洒了他一身。
汪晟重重在地上磕了个头,说道:“我已决意从军,此事势难挽回,今日父亲震怒失态,孩儿先告辞了,日后再向父亲赔罪。”
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汪晟站起身向外走去。
按照儒家传统,子女被父母责罚的时候应该抱着小受大走的态度,轻轻打一顿就老老实实挨着,真要是气得手下没了轻重,做子女的就要及时逃走,免得陷父母于不慈。
百善孝为先,汪晟从小就对人品低下的父亲不满,却一直都在忍耐,在汪克凡卖田从军的刺激下,压抑了二十多年的叛逆心理终于爆发,毅然离开家门。
.全部章节




残明 第十章 自有鸿鹄随大鹏
. .
汪晟突然闯进来的时候,汪克凡正在和四名队官开会。
“士兵要挑选那种年轻力壮,朴实憨厚的农民,家世一定要清白,招募之前都要取保具结,统一存档备查,以便控制……嗯,三哥,你怎么来了?”
汪克凡抬头看看窗外,夜色沉沉的已经很晚了,汪晟这个时候登门,肯定发生了什么意外,当下向史阿大等人摆了摆手,让他们先退了出去。
“没什么。”汪晟不愿多说和父亲之间的争执,殷切地问道:“云台,我要是去投恭义营的话,牛协台会收吗?”
“你要从军?”汪克凡心如电转,已经把原因猜出个大概,心中一喜,说道:“当然可以,恭义营现在还缺六个哨官,以你秀才的功名,和汪家嫡子的身份,谋一个哨官很容易的。”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一个叛逆期,渴望摆脱父母家庭,独自打拼一片天地,这几天有意引导之下,汪晟终于爆发了。
前路荆棘密布,汪克凡常常感到身单力薄,急需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来帮忙,汪晟性格沉稳厚重,是个极好的帮手。
“我不懂兵事,怕是干不好这个哨官……”汪晟明显心动了,但他一向考虑周详,未思进先思退,语气有些犹豫。
“不知兵事可以学嘛,哪有生下来就会带兵打仗的?只要用心,以三哥的才智做个哨官绰绰有余!”汪克凡笑着说道:“咱们明天去找县令许秉中,有他一封荐书,你再招上二百青壮,这个哨官就算定下来了。”
“既然这样,那我就试一试吧,将来军旅之中还请云台多多指点!”汪晟郑重地施了一礼,几天接触下来,他对汪克凡的军事才能非常佩服,还以为这个四弟早有投军之志,暗中已熟读兵书。
能者为师,汪晟既然投身军旅,就对汪克凡愈发的尊重。
……
汪晟当晚就住在汪克凡家中,两人抵足而眠,通宵长谈。第二天一早,汪克凡将征兵的收尾工作交给史阿大等四名队官,和汪晟一起乘船赶往崇阳县城。
到了崇阳之后,两人一起去拜见了县令许秉中,然后在码头分手,汪晟乘船去武昌府投军,汪克凡却出城向东二十里,来到了山谷书院。
到了书院后办理退学手续,师长同学都十分惊讶,问起退学的原因,汪克凡也不隐瞒,坦言自己弃文就武,已经加入了恭义营。
婉言谢绝师长的再三挽留,坦然面对四周的议论纷纷,汪克凡销去书院的学籍后,找到了胞弟汪克斌。
“四哥真的已经从军?七品把总吗?好威风呀,我也要去!”汪克斌少年心性,一听之下欢呼雀跃,吵着嚷着也要退学,跟着汪克凡去当兵。
“不行!”汪克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你年龄太小,先好好地在书院读书,过上两三年再说。”
“我已经十七岁,不算小了!”汪克斌不死心,辩解道:“我身体强壮,君子六艺又最爱剑术,上阵杀敌绝对没问题!”
“只会剑术就能带兵打仗了吗?!你学问未成,心志不坚,最多做个厮杀武夫,怎能担任一军之将?”汪克凡放缓语气,和蔼劝道:“我汪家兄弟既然从军,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你先好好磨练几年,知兵明理之后,再说投军的事情不迟。”
血缘关系是天生的纽带,汪克凡对这个唯一的弟弟寄予厚望,不愿拔苗助长。
再过上两三年,就到了南明和清军决战的时候,汪克凡自信也将羽毛丰满,那时候把汪克斌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帮上自己的大忙。
汪克斌眼睛一亮,兴冲冲应道:“明白了!我以后一定熟读兵书,勤练武艺,早一日投军帮助四哥!”
“不错,兵书武艺都是要学的,经史文章也不能荒废,武官发展的空间太窄,很容易受制于人,必须要考个功名。嗯,最少也得是秀才身份,举人就更好了。”汪克凡回想历史,南明朝廷也办过科举,并从中选拔了不少官员,汪克斌如果能得个功名,为官行事就方便得多。
“谨遵四哥之命!”汪克斌蒙憧地点了点头。
兄弟俩正在说话,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门帘一挑,走进来两个青矜秀才,前头那人身材高大,嗓音洪亮,一见汪克凡就佯怒皱起了眉头。
123456...1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