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罗杰斯特温斯基几乎每天都想国内发报要求他们取消等待第三太平洋舰队的命令,然而海军部的回答始终是:“等待并带上第三太平洋舰队一起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
对于俄国舰队赖在马尼拉不走,德国人倒不是很紧张,除了要求大部分舰艇别停在港内占用民用码头,妨碍商船装卸货物外,对于俄国舰队在马尼拉湾里漂着倒没什么太大意见。
但是德国海军却对俄国舰队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约亨倒是知道这是为什么,还是因为尼古拉二世,准确的说,这是尼古拉二世的媳妇儿,皇后亚历山德拉的意见。
亚历山德拉皇后的意见是:“旧军舰也是军舰,有炮就能打,就有战斗力。”尼古拉二世和许多喝醉了酒就打老婆的俄国人不同,他对自己的这位皇后很是宠爱,甚至有些言听计从,因此罗杰斯特温斯基就只能乖乖的等待这些“有炮的”船的到来。
第三太平洋舰队在2月份从利耶帕亚出发,走地中海航线,穿过苏伊士运河引入印度洋,然后直奔菲律宾而来。
5月9日,在菲律宾呆了整整3个月后,第二太平洋舰队接到了来自第三太平洋舰队的莫诺玛号巡洋舰的无线电信号,伟大的沙皇陛下派来的“增援”就快要到了,然而罗杰斯特温斯基心中却没有丝毫的高兴。
今天是第三太平洋舰队预定到达的日子,罗杰斯特温斯基站在舰桥上看着第三太平洋舰队将会出现的方向诅咒不已:为什么日本舰队没有在印度洋上埋伏?为什么第三太平洋舰队没有出现撞船、触礁事故?为什么舰队内不干脆出现革命党叛乱?
如果这帮家伙在半路上出事了,那么自己就有理由丢掉他们直接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了。
然而罗杰斯特温斯基的希望没有实现,中午时分,漆黑的烟柱出现在罗杰斯特温斯基的眼中,罗杰斯特温斯基并没有命令舰船起锚、列队迎接“增援”的到来,因为那样是浪费宝贵的燃煤的。
看着这些老爷舰喷出滚滚浓烟,慢吞吞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罗杰斯特温斯基的表情越来越差,他可以想象自己带着这些航速缓慢的拖油瓶上路时的样子。
虽然过程有了些许不同,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随着第三太平洋舰队的到来,俄国舰队的规模再一次扩大了,50多艘战舰聚集在马尼拉湾,在马尼拉的各国观察员、记者、间谍都在为俄国人真的能将如此庞大的舰队送到远东来的壮举感到惊讶不已,甚至有报纸称赞俄国人的这次航行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然而在德国远东舰队的军官眼中看到的却是,俄国海军官兵训练不足、士气低落、悲观情绪在舰队内弥漫,而舰队内的舰艇性能参差不齐、装备缺乏保养、舰况糟糕。
在马尼拉湾停泊的3个月里,罗杰斯特温斯基依然天真命令潜水员下水清理战舰船底那已经层层叠叠长势喜人的海藻和贝类,这种徒劳无功的举动让德国远东舰队的军官看的又好笑又可怜。
最终除了在和俄国人交流的时候有人提了一句“俄国军舰的黄色烟囱可视度太高,很容易被发现并且为敌方辨认目标提供帮助。”,这个建议罗杰斯特温斯基听进去了,随即将舰队内的烟囱全部漆成了黑色,除此之外,俄国人的舰队的状况并没有什么改观。
因此在罗杰斯特温斯基终于带着舰队浩浩荡荡的离开马尼拉北上之际,德国远东舰队向德国发出的电报的末尾加上了这样一句话:“俄国人离开的身影不像是要走向战场,而像是即将走进坟墓。”
看到这封电报,提尔皮茨淡淡的说了一句:“也许俄国即将变成一个没有海军的国家。”
而约亨则做出了一个让首相马沙尔有些吃惊的决定。(小说《帝国海权》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129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97章 出访计划
. .
“陛下,您想要出访美国?”马沙尔惊讶的说到:“您登基后的第一次出访选择那个大洋彼端的暴发户是否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阿道夫?”约亨笑着看着自己的首相的那张惊讶的脸孔:“我的想法有那么值得你惊讶的吗?
阿道夫,不要小看那个暴发户,无论如何,美国都有着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工业产能,卡内基的一家钢铁公司的产能就超过了整个英国,而摩根买下了白星公司后能够和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的卡纳德公司在邮轮竞赛上争个不分胜负。而且仔细观察观察美国海军这十年来的发展,你就会发现他们不仅仅只想做个暴发户。”
“陛下,也许美国的确有着强大的工业能力,也有着足够的野心,但是现在他们依然还只是一个暴发户。您登基后第一次出访我认为应该的俄国或者意大利这样的亲近我国的国家,而不是那个在欧洲没有发言权的美国。”马沙尔皱了皱眉头,然后自认为理解了约亨的想法说到:“美国人并不值得信任,如果是为了远东的战局希望联合他们介入,我想美国人会拒绝的。”
“我知道,阿道夫,美国人不会站在我们这边,或者说站在俄国人这边,尼奇的胃口太大,吃相也不好,俄国人对远东的领土和利益的野心很不对美国人的胃口。
而且之前美国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俄国人实际上并不支持,要不是美国人玩了个小手段,曲解了维特伯爵的回复,否则美国人会大丢面子,也会影响美国人在国际上的声望,所以我明白想要拉拢美国对日本施压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阿道夫,你应该知道我并不希望战争这么快结束。”约亨对着自己的首相解释到。
“那陛下您的意思是?”马沙尔更加奇怪了。
“美国人不会站在俄国人这边,但是我们要确保他们不会站在日本人这边,美国人并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好像对远东的那场战争没有兴趣,他们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介入的好时机。
一旦美国觉得时机成熟,那么他们介入的时候会站在谁那边?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和前法务大臣金子坚太郎和现任的美国总统都是哈佛大学的同学,而且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英国人恨不得日本人和俄国人死拼到底,而日本人也不会信任我国或者法国,所以如果有什么国家能够让日本人放心介入远东的战局,只有在远东存在感较为稀薄,同时有着比较可靠的私人关系的美国,而我们要避免这一种情况的出现。”约亨说到。
历史上日本首相桂太郎和美国陆军部长霍华德塔夫脱达成的桂-塔夫脱协定就是量规在远东殖民地势力范围划分上的肮脏交易,而且这个协定没有任何签字手续,仅仅只有一份会议纪要,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不为人所知的秘密,直到1924年在西奥多罗斯福的外交档案中被发现。
美国人虽然现在没有得到菲律宾,但是他们对于介入远东事务还是有着巨大而浓厚的兴趣的,约亨不能保证日本和美国会不会在别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然后来坑俄国人。
日本人将美国人视作可靠的中介人,而美国人也愿意帮助日本以换取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结果在仅仅一年后美日关系就恶化,美国人不得不来了一次大白舰队环球航行来对日本人进行威慑,以显示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感,这不得不说真是讽刺。
“法国人并不希望俄国人在远东消耗太多力量,所以他们一直在试图从中斡旋,但是现在那些在海上和陆地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的黄皮猴子不可能同意现在就停战。
因为第二太平洋舰队还是巨大的威胁,俄国人的陆军还未遭到毁灭性的重创,现在和谈,这些对日本能造成威胁的存在会成为俄国人在谈判桌上的筹码,这样他们就无法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
而我们的目的只是让俄国人在远东消耗更多的兵力,但是并不想在远东培养出一个可能威胁到菲律宾的强国,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让俄国人将战争持续的更久一些,另一方面让日本人发现自己获得了足够的筹码不想继续打的时候,在谈判桌上却发现这些筹码用不出去。”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美国的帮助,是吗?陛下。”马沙尔若有所思的说到:“但是我认为我们想要和美国人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很小,毕竟我们在远东和美国人有一点利益冲突。”
“是的,没错,美国人希望得到菲律宾,但是被我们抢了先,这会是我们之间的障碍,但是在西太平洋和美国人利益冲突可不仅仅只有我们。
而且日本这个国家也不是打赢了俄国就会罢手的,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美国,日本都会成为未来的威胁,如果美国人看不到这一点,我想去提醒他们一下。”约亨胸有成竹说到:“虽然从情感上,美国人也更亲近法国,毕竟没有法国也就没有美国独立,不过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
美国的独立可不想美国后来自己宣传的那样是靠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取得了胜利才获得的,大陆军在约亨的眼里说白了就是群游击队,实际上和英军刚正面的都是法军,而且如果不是法国海军在数次海战中给皇家海军以重创,并且对英国海上交通线给英国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英国人真要是像打布尔战争那样举全国之力,美国这个国家就不存在了。
而讽刺的是为了美国人的自由和民主耗尽国力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居然被自己的国民以反对自由和民主为名义作为暴君被送上了断头台。
马沙尔想了一下,有些疑惑的问到:“陛下,我们的优势是指?恕臣愚钝,无法领会您的意思。”
“德国移民,阿道夫,欧洲的数次移民潮为美国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而其中素质最高的是我们德意志人,我们的教育机制让德国移民是识字率最高的,而这些人普遍爱美国都是有产阶级,而其中一些人更是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美国是一个总统制选举国家,我想当这些德国移民能够聚集起来的时候将会成为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而美国总统想要赢得选票,那么就必须考虑考虑德国移民这个群体的意见。
这些德国移民缺乏一个将他们聚集起来的号召者,而我想,我应该有这个资格吧?”约亨笑了起来。
一战前美国拥有600万人以上的德国移民及德国后裔,一战中仅仅美国政府针对所谓的少量德裔“国家公敌”没收充公的德裔资产就高达5亿美元,而美国是1917年才正式加入协约阵营的,也就是说美国用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从不到十分之一的德裔身上搜刮走了相当于1913年美国一年的国防预算。
拥有高文化水平的德国移民在美国人中有着相当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但是很显然他们缺乏足够的政治力量,很难对政局施加影响力,一方面是他们不够抱团,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没有一个足够强力的领头羊,面对传统美国政治力量缺乏对抗的能力。
而所谓的传统美国政治力量往往就等同于华尔街的那些财团,但是现在情况有些不同,约亨是美国现在最强大的石油开采加工企业的老板,美国最大汽车制造企业的老板,而德国西门子公司是美国的最大电力公司的合作伙伴。
这些加在一起,让华尔街的那些财团们在觊觎着这个巨大的蛋糕的同时,也不得不认真考虑是否要真的与之为敌,尤其这一切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强大的欧洲帝国。
因此约亨准备将这次美国之行也作为一个号召德裔团结起来的机会,德国移民以及德裔似乎对德国有很浓厚的认同感,这一点约亨以前也很难理解,黄种人在美国繁衍了几代后很多都变成了香蕉人。
但是德国人似乎并不会因此有太大的变化,一战爆发后,在美国的德裔在美国参战之前就相当有组织性的支援德国的战争行为,甚至设立了基金会来捐赠钱物。而二战爆发后又有一部分德裔响应小胡子的号召回国作战,而又有一部分人加入了在美国的间谍组织。
现在约亨依然很难理解,只不过作为一个德国人生活了这么多年,将其理解为德国人那死板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植入了德国人的天性里了。
“好吧,陛下,不过您准备以怎样的理由访问美国,毕竟现在这个时间比较敏感,而我们也无法判断美国人那边的态度。”马沙尔皱了皱眉头,有点担心的问到:“如果我们以远东的那场战争为由,很可能遭到美国方面的拒绝。”
“去和美国人说,我有一笔大生意想要和他们做,大到必须由美国政府出面。”约亨微微一笑。r115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98章 你好,美国
. .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帝国海权》更多支持!
纽约,位于美国东海岸的美国最大城市,美国的金融中心,最大的港口,弯曲的韦拉扎诺海峡是美国最繁忙的水道,每天这里都有大量的船舶来回穿梭,彰显着这里的繁华和忙碌。
高大巍峨的自由女神,高举着火炬,头戴象征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尖芒头冠,右手捧着代表法律的典籍,踩碎了象征暴政的脚镣和锁链。这座1876年由法国赠送给美国作为祝贺其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矗立在自由岛中央,面向大西洋,守护着在她的脚下穿梭不息的船只。
经常来到纽约的商船的船员们对这里繁忙的景象已经很是熟悉了,不断从自己的侧舷航行而过的船只也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景象了。
不过今天的情况似乎有点特殊,进港的水道上不时有巡逻艇来回航行,港内最好的泊位被空了出来,原本应该只有码头工作人员在忙碌的码头上挤满了人,很显然这些人可不是来迎接自己即将到达的亲朋好友的,而来接人也不至于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码头上虽然人山人海,但是却被老老实实地拦在了一定距离之外! ,看着那些奋力在维持秩序的警察,以及大量在码头上警戒的士兵,就知道即将到来的船只来头一定不小。
这样的阵仗引起了港内其他船只上的船员的好奇心,一直在船上呆着,消息不灵通,又没有机会买上几份纽约当地报纸看看的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大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想,他们三三两两的倚在甲板的栏杆上聊着天。然后对大人物的身份打着赌。
人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很快一艘通体雪白,漂亮而优雅的小型游轮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前面替她开路的美国巡逻艇彰显了她就是今天的贵宾的身份,而她的桅杆顶端飘扬着的正方形旗帜表明她上面搭乘的乘客高贵的身份,那是德意志帝国皇帝旗。
当飘扬着皇帝旗的霍亨佐伦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时候。码头上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人群兴奋而激动,因为他们将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当霍亨佐伦号缓缓的靠上码头,船上的水手和码头上的工作人员熟练的将缆绳固定好后,约亨陪着玛丽出现在霍亨佐伦号的侧舷甲板上,然后缓缓走下舷梯。
码头上原本有些骚动的美国人突然间安静了下来,他们似乎有些不能确定这位走下舷梯的青年是否就是德国的皇帝,似乎和他们印象中的德国君主的形象有些不同。
因为眼前的年轻人并没有像他们印象中的那个以军事立国的欧洲强国的先代君主们一样穿着一身满是闪耀的装饰品的戎装,而是十分美国化的一身便装。头戴一顶巴拿马草帽,看上去就像一个在纽约随处可见的年轻有为的美国上层阶级青年。
似乎对自己的衣着起到的效果很是满意,约亨伸手拿下头上的帽子然后面带微笑的向人群挥动起来,这一举动让美国人如梦初醒般的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记者们端起手中的相机对准约亨就是一阵猛拍,镁光灯的闪烁此起彼伏,焦糊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看来自己这副让美国人能感觉到亲切的装扮似乎刷到了不错的印象分,看着热烈欢迎自己的到来的美国人。约亨暗暗想到,开了一个好头。
走下舷梯。看着来迎接的美国政府首脑中的领头者,约亨微笑着快步走上前去,率先伸出了自己的手:“您好,总统先生。”
似乎是对眼前的皇帝陛下的热情有些猝不及防,约亨面前虽然有些微胖但是充满着威严的美国总统微微一愣,然后立刻反应过来。伸出手来紧紧的握住对面的手:“欢迎您的到来,皇帝陛下。”
这一瞬间镁光灯再次闪成一片,用相片来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美国的军乐队开始奏响《皇帝赞美诗》,美国人欢迎的排场很是隆重,因为这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这是第一位欧洲国家的君主访问美国,而且来的还是欧洲强国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对美国人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事件。
欢迎仪式过后,就在码头上,约亨发表了自己来到美国后的第一次演讲:“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带着无比真挚的热情和友善,踏上了这片自由而勇敢的土地。在这里,我见到了同样热情而友善的美国人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带给人的与众不同的氛围。
这片土地充满了激情,勤劳的人们在为建设自己理想中的家园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美国,这个自由而勇敢的国家在以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飞快的发展着,这是美国人民所创造的出来的奇迹,是一个饱含梦想和努力的奇迹!”
约亨稍稍停顿了一下,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不断闪烁的镁光灯、不断传来的欢呼、不断挥舞的鲜花显示出约亨的话让他们很是受用。
“听到你们的欢呼我感到无比的激动,能够有幸成为第一位访问美国的欧洲君主,我感到十分荣幸,你们让我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热情。
对于美国,我很陌生,对于德国,你们很陌生,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人民热情而奔放,而德国人大概是古板的代名词。”说到这里,约亨十分美国化的耸了耸肩,引来下面一片笑声。
“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是误解,德国人民和你们一样充满了友善和热情,也许他们的确不太善于表达,但是我相信如果各位如果有一位德国朋友的话,一定能在啤酒面前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下面再次笑声一片。
“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也有很多的相同,我们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我们同样在勤劳而勇敢的人民的努力下在飞速的发展,我们同样在这个世界上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同样受到着偏见和歧视!”
约亨话锋一转,这样的发言让所有在场的美国人的欢呼为之一顿,人们皱起眉头,看着眼前的德国皇帝。
约亨没有在意,继续说了下去:“两国的人民同样热情而勤劳,让自己的祖国飞速发展,美国和德国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这是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带来的。
然而对于这样的努力和奋斗,有些人并不愿意给予正面的评价,他们吝啬于给出他们的称赞,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的高贵和与众不同。
所以在欧洲,美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过是暴发户的得意忘形,勤劳的美国人民不过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乡巴佬。而德国的成就不过是德国靠压榨,靠掠夺的来战争财富,德国人只是一群古板的战争分子!
正是这种偏见影响了我们的相互了解!但是!当我今天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切的偏见和谣言都将烟消云散!我见到了在这片自由而勇敢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他们勤劳而勇敢,热情而友善,自由而奔放!
美国是一个自由而包容的国家,美国有着大量的德国移民和德国后裔,相信他们能够让你们感受到德国人并不难接触。
但是这还不够!我希望我的到来,能让所有美国人民们都认识到,德国人同样勤劳而勇敢,热情而友善,也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不够奔放,但是我们的感情同样炽热而浓烈!
我希望我的到来,能拉开一个序幕,那就是我们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序幕,也许我们之间还有这这样那样的误解,但是我相信,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热情的美国人和内敛的德国人一定可以成为朋友。
今天我来到这里,带来了橄榄枝。”
人群中一片安静,当他们意识到约亨的讲话已经结束的时候,人群中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不可否认,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力量,还有着世界第五的海军,美国在欧洲人的心目中还没有西班牙有分量,即使西班牙已经被美国揍了一顿。如今一位欧洲强国的皇帝的盛情称赞让美国人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也因为这,让在场的美国人都对这位年轻的德国皇帝充满了好感。看着下面欢呼着的人群,约亨相信自己微笑着挥动着帽子走下舷梯的照片明天刊登在各大报纸上,并且配上自己的演讲,一定能收货更得鲜花和掌声。
“很棒的演讲,皇帝陛下。”一旁的声音打断了约亨的想法。
约亨转过头去,映入眼帘的脸孔虽然面带微笑,但是却并不像下面的美国群众一样充满的热情,那平静的眼神中充满的审视,很显然,自己的那番热情洋溢的演讲没有对眼前的人造成任何影响,暗暗的诅咒了一句优秀的政治家都是那么难搞后,约亨同样满面笑意的致谢到:“谢谢,总统先生。”(小说《帝国海权》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129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99章 别忘了,你们有过节
. .
1...125126127128129...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