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求生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名剑山庄

    郑鸿逵叹息一声,说道“大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好,说你而今都不愿意骗这个老头子,还是说你是一个死脑筋。”

    “四叔,侄儿”

    “不用说了,大木,时运如此,天下争龙之时,我郑家错过了。而今你有此心,我也不拦着你,也拦不住你,但是我需要你发一个誓言,万事以家族为先。我不想看郑家毁在你手里。”郑鸿逵这一番话,说得声色俱厉。

    郑成功跪在床前,说道“请四叔放心,侄儿只是想给郑家找一条好出路而已,只要陛下不负我家,侄儿绝对不会非分之想。侄儿只是不想性命寄于人手,再加上我家早就与朝廷有心结了,而今向陛下输成,未必是一个好办法。侄儿早就想过了,当公主嫁过来的时候,我就告老,将家中事务给经儿。”

    “经儿如何做,我就不管了。”

    郑成功言语之间很是清楚,虽然没有说,但是暗示郑张联姻之时,就是郑成功全面放弃海上的权益,将这一切转交给了朝廷,或者说是公主。

    想来有皇亲国戚这一层身份,也能算得上张家自己人了。

    郑家上上下下,应该能转换成朝廷勋贵,就好像是东汉初年的窦家一样。

    “好,好,好。”郑鸿逵说道“你心中有成算,我就放心了。”他说完之一句话,好像是用尽了最后一丝的力气,手一软从郑成功的手腕上落了下来,砸在床上。

    眼睛微微闭上,又恢复到刚刚的样子,中间漏出一死缝隙来。

    郑成功心中大痛,试了试郑鸿逵的呼吸。顿时跪在地面之上,深深埋头痛哭起来了。

    郑成功哭声一起,外面的大门顿时被人推开了,一时间不知道多少郑家子弟跪在地面之上,男女老少一起开始痛哭起来。

    这哭声远远的传在安平城之中。




第八十三章 西进之机
    第八十三章西进之机

    “陛下,杨将军从成都回来了。”李辅国说道。

    “哦。”张轩心中一震,说道“快请。”

    张轩算算时间派杨绳祖去见成都,想来也就结果了。

    不过片刻之后,杨绳祖被人引了进来。张轩起身说道“杨兄,吴三桂如何”

    杨绳祖说道“陛下,吴三桂狡诈非常。恐非信人。”

    张轩微微一笑,说道“三姓家奴而已,他要是信人就怪了。”

    杨绳祖知道张轩不止一次说过吴三桂是三姓家奴,心中却有一个疑惑,暗道“乱世之中,朝秦暮楚之辈,数不胜数,却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对吴三桂另眼相看。”

    不过他也不会去问,就将他此去见吴三桂的行动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张轩听了之后,冷哼一声,说道“好一个狮子大张口。”

    杨绳祖与吴三桂谈的就是盐马,换粮食的交易。说实话四川毕竟是四川,纵然在战乱之下,粮食有些紧张,但那也是民间粮食紧张,吴三桂只要用力收刮,手中想要存一些粮食,还是相当容易的。

    故而张轩细细一算,要足够盐与马,一年贸易额就要百万两左右。

    也幸好,朝廷不过是专卖出去,盐这一部分,是由两湖百姓买单,朝廷说不得还能赚一个辛苦钱,当然了,更多就不可能赚了,毕竟张轩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安顿世面。

    但是花在马上的钱就多了。

    在九边上好的战马,两银子也能弄一匹。但是到了吴三桂手中,一百五十两银子,概不还价。

    而且他的战马也比不上九边的战马,并非吴三桂手中没有好战马。四川与青海相连,青海鬃,河曲马,都是有名的,未必比蒙古马,辽东马差劲,但是上乘好马,都被吴三桂垄断了,不会给夏朝的。

    而且他从青海西藏弄马,也是需要成本的。

    所以说,他不过是翻了十倍而已。

    而且最多有两千匹而已,再多了就没有了。

    张轩细细算来,如果按它这个马价,将来张轩想聚集十万骑兵,在北伐中抵消清军骑兵优势,耗费何止百万。大夏朝廷而今一年下来,结余不过百万两上下,这还是好的,一旦有些其他开销,比如莫名爆发的台湾之战,朝廷最少亏空了五百万两。

    这钱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些银子,且寄存在他吴某人的手中。”张轩冷

    笑一声,问道“你观关宁铁骑如何”

    杨绳祖说道“不过尔尔,除却各将领家丁之外,不过有马而已。如果我曹营精骑尚在,尔等不足为虑。”

    张轩听了曹营精骑,心中微微一叹,虽然仅仅是数年,但是局势就有极大的变化,当初曹营以骑兵为主,已经转化为水师与步卒,火器为主了,可以称为曹营精骑的军队,不过两三万而已。

    甚至随着时间,战事消磨,这数万骑兵,有减无补。这也是马价再高,张轩都必须咬着牙也要从吴三桂那边买而已。

    张轩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清廷没有注意到你吗”

    杨绳祖说道“注意到了,甚至有八旗包衣上门,与我谈了一些生意,无非是一些江南器物,全是,苏样。还有几个戏班子。以战马换。”

    这个时代的苏州,是全天下的流行风尚,如果比如今,就好像是巴黎一样,苏州流行什么东西,都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风传天下,人称苏样。

    张轩细细品味其中意味,暗道“多尔衮倒是有手段。”

    他之所以带着有些光明正大的做这件事情,其中挑拨离间的意味也很浓,只是没有想到多尔衮能生生的将这一件事情按下去,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说不定还向吴三桂示好。

    “只是,有些东西的存在总是要解决的。不是想掩饰,就能掩饰过去的。”张轩心中暗道。他随即想到了郑家,吴三桂之于清廷,就好像是郑家之于夏朝,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暗潮汹涌,总就是隐患。

    张轩说道“老杨,我也不多问你了,只给我说一句话,如果打四川,你觉得动用多少人能拿下来了。”

    “用不了多少。”杨绳祖说道“我细细看过了,也走了一趟云贵,见识过滇王麾下将士,凭借云贵总督府,与chongqg一镇的兵力就足以平蜀。”

    张轩听了大吃一惊,说道“此话当真。”

    杨绳祖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

    “臣细细查访过,吴三桂可破者有三。”

    “其一,兵马不精,吴三桂蜀中有雄兵二十余万,看似不少,但是起中近三分之二,都是川军降军,或驻守一地,应旗倒戈,吴三桂调度不动,即便是他重新整编的川军,一时间实力也不强。

    “其二,民心不在东虏。”

    “豪格在川中大加杀戮,所过之处,几近不留鸡犬,即便是献营数次入川中,荼毒之深,唯有东虏之深。百姓咬牙切齿,视之为贼,徒以雄兵镇之而已,百姓

    都供奉杨将军牌位,思之甚切可见一斑。”

    “其三,川中民心未定,军心不服,吴三桂所能用的徒以数万精锐而已,不过,吴三桂手腕不错,看上去四川大致安堵,然高山深涧之中,大军难到之处,不知道有多少留汉家衣冠,只有大军一出,所过之处,群起相应。”

    “只是。”杨绳祖说道“有两点却要担心。”

    张轩看杨绳祖,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当初杨绳祖跟着他的时候,冲锋陷阵,倒是把好手,却未必有这等分析。

    果然,他不是当初的他了,杨绳祖也不是当初的杨绳祖了。

    “那两点。”张轩说道。

    “第一。就是这些情况,吴三桂不是不知道。”杨绳祖说道“吴三桂人品有暇。但是手腕却是不错,如果拖得时间长了,只会越来越难下。”

    “其二,就是攻川中,清军必将响应,西北,汉中之军,必然南下支援。西北素来出精兵,到时候局势如何,臣就想不出来了。”

    张轩起身,缓缓的踱步,长出一口气,轻轻一叹,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杨绳祖已经听出来其中惋惜之意了。

    杨绳祖连忙补充两句,说道“臣以为,吴三桂之所以要与我朝达成协议。恐怕就有缓兵之计。”

    “我知道。”张轩说道“可惜,吴三桂需要时间,本朝也需要时间。”

    “东南海上,刚刚闹了这一出,实在不可在西方再打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很多人都觉得世间少的是机会,但是张轩却觉得,机会总是有的,更却是是将机会抓在手中的实力。

    而今这机会,张轩觉得抓不住。

    杨绳祖见状心中难免有些失望,说道“臣遵旨。”

    张轩说道“这几年之间,朕不欲与东虏大战,你且安心忍耐,暂且去讲武堂任职。将来大战的时候,自然有用你的时候。”

    杨绳祖说道“是。”

    张轩送走了杨绳祖,一人独处的时候,更觉得意气难平了。觉得可惜,想了想,西方大事,不可不问李定国。将杨绳祖所言种种,都写了书信送往云南。

    张轩忙完这一件事情之后,将一封奏疏拿了过来,打开一看,说道“算算时日,澳门那边的谈判也应该开始了。却不知道谈成什么样子了。”

    不过,在他想来,双方在小事之上,或许有些分歧,但是在大略上却有几分情投意合,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第八十四章 澳门谈判
    第八十四章澳门谈判

    “你们想再打一仗,就直说,我郑家儿郎还没有死光。不知道的,还以为我郑家打了大败仗,被逼的签城下之盟。咱们在海上再论个高低不迟。”

    郑彩勃然大怒,意气勃发,手按长剑,恨不得当即出手,当初演示全武行。

    当然了,郑彩这样做固然有生气的原因。但也没有做态的意思。

    郑彩作为郑家的代表,也是这一次谈判之中,施琅的副手,甚至可以说,这这一次谈判的主力。

    因为他在商贸之上有长才,郑家的海外贸易大多都是郑彩掌管的。

    他对郑家的商贸的规模最为了解。知道有些事情能妥协,有些事情决计不能妥协的。

    高大的西式建筑之中,一片长桌,两方人士坐在长桌两侧,两两相对。

    荷兰人四五个人,一个个都身穿紧身服,穿得整整齐齐的,而这边施琅与郑彩也是身穿大红官袍,与明朝的官袍没有什么区别。

    施琅坐在郑彩上首,却一副闭目养神的样子。魂飞渺渺,不知道心思在何处。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施琅只是把握住大节就行了,至于其中利益纠葛的细节,施琅一概不管。

    “郑大人。”一个荷兰人用生硬的汉语说道,其中也带了浓厚的闽南语的腔调。

    也是因为福建人在海上的成功,闽南语一度成为海外汉人的通用语。不少外国人,学会了闽南话,就以为学会了中国话。

    好在,这里不是福建人,就是与福建人来往密切的人。说闽南话,却是不碍事的。

    “日本航线,本就是我们的,与你们夏国没有什么关系。”荷兰人说道“你们夏国以什么理由拒绝,我们是在与夏国谈判,而不是与郑家谈判。”

    “你”郑彩一时间语塞了。

    “不要废话了。”施琅说道“闽国公乃是我大夏的勋贵,他的事情,就朝廷的事情,有什么说不的。”

    郑彩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施琅,还是识得大体的。”

    只是郑彩还不知道,他高兴的太早了。

    “不过,你说的也对,这事情关乎日本,在这里谈有些不妥当,就暂时搁置。不在这里谈如何。”施琅接着说道。

    郑彩顿时心中大怒,眼角微微抽动,但是在这样的场合,却不好说些什么。

    荷兰人似乎也有些犹豫,一时间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郑彩对荷兰语还是略同一二,虽然荷兰人压低了声音,但是也偶尔听了一两个单词,

    心中怒火也消减了许多。

    他细细思索,却也知道,施琅虽然有难为郑家的心思,却也没有出卖郑家利益的举动。

    他这个搁置的说法,看似搁置,其实就是让郑家与荷兰人私下决定。

    如何决定,自然是海上的手段。

    如果这样来的话,郑家怕荷兰人吗当然不怕了。也就是说,将来夏朝与荷兰人之间的条约确定了,荷兰人与郑家之间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大的战事或许不成,小的想来决计不会结束。

    施琅想用此牵制郑家。

    郑彩心中暗道“如此也不算错。”他估计两方的能力,再加上郑家在日本的关系网,荷兰人决计是争不过郑家。

    这个时候,荷兰人也商量好了,说道“好吧,日本航线的事情,不在而今的议题之内。”

    郑彩面无表情的说道“好。”

    施琅也暗中送了一口气,他们谈判开始之后,已经有了二十多天了。有些东西,很容易谈妥,但是有些东西却争论很多。

    很容易谈妥的东西。就是夏朝与荷兰人开展贸易。这一点,大夏朝廷与荷兰人都有意愿,故而近乎一拍即合。

    纵然郑家在里面吃了亏,也是事先说好的。

    甚至郑彩暗暗计算过,如果双方展开大规模贸易,即便是郑氏让出不少权力,所获也不会太少了。

    虽然郑彩在很多细节上扣的不少,但是却也没有阻碍的意图。

    其他方面都好说,也没有是割地赔款。只有两点却处于争论的焦点。

    一个是荷兰方面提出的,就是日本航线问题。

    也勿怪荷兰人对日本航线念念不忘了,因为日本航线是他们除却香料群岛之外,收益最大的地方了。

    这个问题,刚刚解决了。
1...515516517518519...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