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胡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寒闻冬
“莫急,一切真相自有水落石出之时。”刘福通简单安抚了一句后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轻声道:“将那两位贵客请进来吧。”
韩咬儿点了点头,领命去办。
不多时,藏身于红巾军中的文瑄和韩凌玥便被引了进来,刘福通也将手下全都屏退。
刘福通作为韩山童的左膀右臂,自然知道明教的秘事,所以是为数不多的知晓韩凌玥真实身份的人,故而在文瑄和韩凌玥商议之后决定先隐秘地拜会一下这位刘元帅。
毕竟玄武堂已然率先起义,韩山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明王一死,名义上能号令明教的也仅剩下可以扮做李红瑶的韩凌玥了。
“二位终于肯现身了。”刘福通见到二人之后没有托大,立刻起身拱手见礼。
“刘大哥不必多礼。”韩凌玥与刘福通已不是初次见面,因而直接用本声见礼。
文瑄却是剑眉一挑,“看来刘元帅早就预料到文某会来寻你了?”
“若韩大哥没有惨遭奸人毒手,我等应该早就等到文公子了。”
文瑄眯起眼睛,“刘元帅似乎帅话里有话?”
刘福通不置可否地道:“文公子救父心切,手段通天,几个月之内将玄武堂都翻了个底朝天,白鹿庄所在被你寻出也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
文瑄轻哼了一声,“如此说来,若我早一步赶到白鹿庄,迎接我的就是韩堂主布下的天罗地网了?”
刘福通点了点头,“文公子行事神秘莫测,若不将你引到自家地界上,韩大哥也没有把握将你擒住。”
文瑄沉吟半晌后轻声道:“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着来的,你们不该擅自将我爹掳走。”
刘福通闻言露出一抹苦笑,“此事我也曾劝过韩大哥,毕竟文家与明教的目的都是推翻元廷,恢复汉室,可最终他还是听从了杜遵道的计策,毕竟文老的性子太过执拗……”
文瑄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言,转而问道:“刘元帅可知是何人害死了韩堂主?”
第一百九十一章 相助红巾
刘福通犹豫了一瞬,沉声道:“只有怀疑之人,却无证据。”
韩凌玥急声道:“刘大哥怀疑何人?”
刘福通盯着韩凌玥的眼睛道:“杜遵道。”
文瑄眼睛一转,挪揄道:“可自从韩堂主死后,这位杜坛主好像始终不辞辛苦地在后方做事,反观刘元帅你却是出尽了风头啊!”
刘福通听出了文瑄的言外之意,镇定自如地道:“当然,刘某自身也的确颇有嫌疑,不过我相信一点,只要是狐狸就一定会露出尾巴的,到底是谁害了韩大哥自有其真相大白的一天。”
文瑄听后没有出声,虽然此时看来刘福通得了好处,嫌疑颇大,但他心底里是相信刘福通的。
抛开眼前的迷雾不说,文瑄知道未来是由刘福通辅佐韩林儿一步一步将红巾军壮大的,也是他始终肩负着带领红巾军正面对抗元廷的重担。
所以当韩凌玥提出是否要同刘福通联络,商议明教如何配合玄武堂行事的时候,文瑄才一口答应了下来。
韩凌玥见场面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道:“抛开家兄之死不论,玄武堂的弟兄们既然已经起义,那我明教其余人吗便没有畏缩不前的道理。”
旋即看向刘福通道:“刘大哥,家兄既然决定此时举事,想必应该与你有过精密的谋划吧?”
刘福通点了点头,突然对文瑄和韩凌玥躬身行了一礼,“夺取颍州也是我不得已而为之,否则人心涣散,韩大哥的心血可就白费了,至于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元廷的镇压,还需二位全力相助。”
文瑄立刻向旁闪了一步,没有受他这礼,冷峻道:“依你们的计划,韩堂主若没有遇难,此时我与家父都该是你们手中人质才是,又何须要我相助?”
刘福通喟然道:“今日不同往日,韩大哥若没出意外,他此刻应该已经挺身而出,登上教主之位才是。”
说着看向韩凌玥道:“韩大哥只有你这一个妹妹,年岁又长你许多,心里自是对你百般疼爱,这么多年让你扮做李红瑶的样子维护大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原本打算待玄武堂举旗起事之后,便可让你放下李红瑶的身份,依着婚约嫁入文家,如此一来就算两家有些嫌隙,自然也可以重归于好。”
韩凌玥听罢泪水直流,啜泣不止。
刘福通叹了口气,接着道:“可惜天不遂人愿,我奉命外出行事脱不开身,韩大哥便让杜遵道回总舵规劝文老,怎知二人竟大吵了起来,乃至文老气愤之下说出了脱离明教等话,这才给杜遵道以把柄,凭借着韩大哥交给他的圣火令将文老给带了回来。”
文瑄眉头紧锁,依照父亲对赵家的忠心程度来说,的确有可能中了杜遵道的激将法,说了一些背弃明教的话,这也刚好符合母亲所说,父亲是在与杜遵道发生了口角之后才被掳走。
刘福通又将目光对准文瑄道:“文公子能够一举平复青龙堂之乱,韩大哥早就对你赞不绝口,想在白鹿庄守株待兔,也是想要说服你这位未来的妹婿共谋大业而已,绝无害你们父子性命的意思。”
刘福通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文瑄也将戒心放低了几分,转问道:“若我猜得不错,待河南生乱,朱雀堂的彭堂主也会相继起事吧?届时白虎堂和总舵就算想置身事外也是不可能的了,再配合上我留在江浙的人手,一时之间便可令天下大乱!”
刘福通点头道:“不错,韩大哥吸取了十几年前袁州一战的教训,这一次就是打算让元廷首尾难顾,明教高层虽然各怀鬼胎,但好在推翻元廷的目标一致,只要有任意一方的人马打开了缺口,便足以让元廷元气大伤,回天乏术,届时天下百姓响应,定将这些胡虏逐出中原大地!”
韩山童真是好大的手笔!可惜了他这样的枭雄竟然死于非命……文瑄不由得感慨莫名,韩山童能在十来年的时间之内布下此局,搅得天下大乱,的确不负他明王出世的威名。
一旁的韩凌玥也逐渐止住泪水,追问道:“可如今家兄已经遇难,彭堂主难保不会爽约,现如今又该如何是好?”
刘福通躬身道:“韩大哥虽然自称明王,但毕竟没没有继任教主大位,那明教的人自然还应当听从李教主的号令!”
韩凌玥怅然道:“可就算是我继续扮为李教主,号令明教弟子起义,可彭堂主却早就知道了我的身份,仅凭我一人怕是难以说服他继续如约行事。”
刘福通闻言又对文瑄施礼道:“如今明教大致分为四方势力,除却已经夺取颍州的韩大哥旧部以外,分别为彭堂主麾下的朱雀堂势力、文老旧部与文公子留在江浙的文家势力、白虎堂和总舵听教主号令的势力,所以只要二位愿意出手相助,四方势力便有三方举事,我相信彭堂主是不会逆势而为的。”
文瑄这一次没有挪步躲闪,歪着脑袋道:“看来刘元帅是早就算计好了我们会答应出手助你?”
刘福通苦笑道:“与其说是算计,倒不如说是一场豪赌。”
“哦?赌什么?”
“赌二位不会眼见着玄武堂的弟兄们送死。”
文瑄盯着刘福通好一会儿,长叹道:“我爹那里,怎么也得等到我见到他才能想办法说服他老人家。”
“不敢劳烦文老大动干戈,只求文公子能令江浙的弟兄配合我等行事便可。”
“那我爹……”
刘福通打断了文瑄,狠声道:“杜遵道若胆敢擅自动文老一根毫毛,我便会将他碎尸万段!文公子若不放心,可将我妻小尽数带走,倘若文老有何闪失,我刘家上下唯文公子是问。”
文瑄沉吟半晌,点了点头,不放心地道:“元廷虽已初见颓势,但河南一乱,脱脱定会派人全力反扑,刘元帅望自珍重。”
刘福通见文瑄和韩凌玥应其所请,立刻躬身再拜,“刘福通替红巾军的弟兄们谢过二位。”
第一百九十二章 分兵而动
“我自会想办法劝说彭堂主响应玄武堂一同起事,但还望刘元帅信守约定,倘若家父真的出现意外,休怪文瑄手下无情。”文瑄说完之后便转身而去。
“刘大哥保重。”韩凌玥也紧随文瑄而去。
刘福通缓缓坐下以后沉思良久,将韩咬儿叫了进来,“你去将我们信得过的坛主和执事都叫进来,我还得布置一番。”
半晌过后,一群人围坐在帅府之中,除了韩咬儿以外,还有原玄武堂坛主关铎、潘诚、李武、崔德等人。
众人寒暄过后,刘福通便开门见山道:“承蒙各位兄弟信任,将我推举为义军元帅,今日叫大家来,是想请各位为明教出力。。”
韩咬儿、李武、崔德三人本就与刘福通相交甚密,唯有关铎和潘诚是近期才投诚入伙,此刻关、潘二人对视一眼,为表忠心,立刻出声应道:“只听刘元帅吩咐,我等必不留余力。”
二人是韩山童心腹坛主,且颇具忠义之风,颍州一战更是出力颇多,刘福通早就有意拉拢,故而笑着道:“韩大哥生前多次与我提过‘关先生’和‘破头潘’的名号,刘某可以说是仰慕已久。”
此前由于刘福通和韩山童的过命交情,所以始终都兼着一个副堂主的职位,玄武堂的人也都清楚刘福通的本事,因而对他尊敬有加。
关、潘二人闻言喜不自胜,站起身认真道:“韩教主既已就义,刘元帅便理当为我等之首,您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就是。”
刘福通面上微笑,实则心中大喜,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多了两名得力帮手,成事的几率便大了几分。
于是大声道:“既然义军已经颇具规模,我们已经不是当初潜伏于暗处行事的明教教徒,各自都已经领了近千人的手下,大家行事还需有个规矩才行。”
韩咬儿赞同道:“义军多为百姓,行事杂乱无章,非常难以管辖,确实得想个办法。”
刘福通点头道:“以我之见,义军可如从前一般,各部自行其事,这样也能便于管辖。”
随即看向韩咬儿等五人道:“各位都是玄武堂坛主,今日起便应当承担起重担,升为我义军的千户军官,各自统领麾下义军!”
刘福通此言无异于将几支军队交给他们自由管辖,几人自然欣然应允。
刘福通朗声道:“夺取颍州只是个开始,各位修整几日以后,还得立刻主动出击!”
“刘元帅吩咐就是,我等必定全力而为!”
刘福通见众人都无异议,便继续下令道:李武和崔德带兵前往颍州西北的舞阳和叶县;关铎和潘诚则往西,到确山和真阳去,你们四人务必将四个县城控制下来,细心经营,待我传信与你们,便立刻由北方和东方两面夹击汝宁府城,将其一举攻破!”
“遵命!”李武等人立刻拱手领命。
“那我呢?”韩咬儿也急着立功。
“你带人往北,到上蔡潜伏下来,隐藏身份暗中拉拢百姓,若元兵来讨,便可与我呼应,对其首尾夹击!”
“遵命!”
李武对刘福通向来忠心,待指派完毕,有些担忧颍州的情况,忍不住问道:“元帅,可如此一来颍州城内便只剩下五千不到的守军,若元廷发兵来讨,您怎么办?”
刘福通笑了笑,安抚道:“放心吧,我自有打算。你们五人各行其事便可,无论颍州危及与否,皆不必回援。”
几人见刘福通胸有成竹,以为他必有妙计,便放下心来,各自领命而去。
四人领着手下走后,留下的韩咬儿忧心道:“元帅,你将我们都分派了出去,虽说会一举扩张很多地盘,可李武的担心不无道理……”
刘福通站起身子,背负双手走了几步,轻声道:“放心吧,不是还有在颍上县的杜遵道么?若我身死,他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若颍州遭难,他也没有活路,剩下的难题就让他去解决好了。”
“可此举实在太过危险了些,若他真的见死不救……”
“若他真的见死不救,那害死韩大哥的真凶也就呼之欲出了。”刘福通说罢之后眼睛突然一黑,险些栽倒在地,好在身边的韩咬儿扶住了他。
“您快去歇息吧,这些日子都没见您睡过一个安稳觉,再这样下去身体就先累垮了。”
刘福通艰难的睁开双眼,张了张嘴,还未等出声,便一头昏了过去……
离开帅府的文瑄二人没有再藏在行伍之中隐藏身份,而是直接想办法出城后一路南行。
韩凌玥有些担心河南的局势,下意识地向文瑄问道:“你觉得刘大哥能拖住元兵么?”
“既然我们选择相信他,便只能相信到底了。”文瑄的声音里也带着一丝无奈,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被卷到了这场战事之中。
“如今来看,不管是为韩堂主报仇,还是营救我爹的事情都急不得,我们先回总舵吧,先让李兄和盛兄带人驰援河南,然后再想办法去寻彭堂主。”
韩凌玥默默地点了点头,安静地跟在文瑄身侧同行。
颍州被红巾军攻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都,脱脱读过河南行省上呈的请罪奏折之后不禁大怒,立刻对下属吼道:“立刻去将知枢密院事老章叫来!”
元朝建立之后,沿用宋、金旧制,设枢密院,专掌军务。但其官职多经改动,至此朝大体如下:由皇太子掌枢密使虚衔,但并无实权,枢密使下有知枢密院事为实际最高掌权者,知枢密院事下设同知枢密院事,再其下又有枢密副使、佥书枢密事、院判等职。
言语间便可差人将总管一**务的知枢密院事叫到自己的府邸中议事,可见脱脱对元廷的掌控程度何等之深。
手下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后,大腹便便的老章才来到脱脱府邸。
老章虽然已是元廷首屈一指的重臣,但在脱脱面前还是表现得小心翼翼,请人通报之后才敢进门。
第一百九十三章 阿速卫军
脱脱见到他之后抿了口茶,平静地道:“坐吧。”
老章微微颔首,然后撩起官服将臃肿的身躯挤进椅子里,主动问道:“丞相将我叫来,是为了颍州百姓造反一事吧?”
脱脱不置可否,嗯了一声后,接着问道:“枢密院可有什么主意?”
老章看着脱脱冷漠的神情,心中琢磨了一下说辞,试探着道:“这些年天灾不断,百姓闹灾,多是行省自行处理解决。这次颍州的动静大了些,不如我从大都派个人去督察着些?”
脱脱目光微冷,直直的盯着老章道:“至今浙东的那些海寇还不安分,难不成你想要河南也乱成那样?”
老章心思一转,巧妙地应道:“多亏丞相您慧眼识人,大司农达识帖睦迩这一趟差事办得极好,那些海寇被威慑以后已经尽数接受招安。”
脱脱听后稍安,面色渐缓,将话题转回颍州一事:“颍州离治河工程一带较近,万不可让这些乱民去耽误了贾尚书的治河进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