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留香]之一川波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因果定律
连宋甜儿都忍不住又问了一遍:“喂,谢少侠你可要想清楚哦。”
谢清和笑道:“李红袖姑娘博闻强识,当然这个在下只是耳闻,但是红袖姑娘喜着红衣,却是江湖尽知。然而,这样摆在眼前的答案,恐怕不是几位的目的,宋姑娘官话中暗藏口音是很难学的。在下之前已经见识过香帅易容术之妙,而就楚兄所言,苏姑娘易容术又在他之上。所以,在下猜测,必然是苏姑娘和李姑娘互换身份,这位应该是苏姑娘易容的李姑娘。”
身着鹅黄色衣衫的李红袖这才笑叹:“看来这真的是武林尽知了,以后我们出去可千万要易容改装才好。”
“而最后一位,”谢清和吐出一口气:“自然就是李姑娘。小子虽不才,然而托我两位师
[楚留香]之一川波 分卷阅读33
弟的福,江湖传闻还是听了不少的。”
三个女孩子相视而笑,同时回礼:“谢少侠敏锐聪慧。”
谢清和苦笑:“真的是侥幸而已。”
这次终于宾主落座,谈笑宴宴,李红袖问起了谢清和的武当生活如何,而且破例提起了自己的哥哥----李蓝衫。
作者有话要说:
少侠命运多舛还没过去呢
第25章第25章
少年失去相依为命的兄长,这样的伤心事,也只有李红袖这样的女子谈起来坦坦荡荡、毫不扭捏。只是很平常的讲述过去的事情,讲讲她了解的过去的武当。这让谢清和想起了之前听到过的闲话。
“李姑娘,我倒的确有个问题想要请教。”
李红袖让谢清和尽管问,谢清和就道:“不知,李姑娘可知道明月山庄血案吗?”
语毕,船舱内一片安静,胡铁花左右看看打破沉默:“怎么都不说话了,明月山庄,哎呀,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吧?”
楚留香语调沉重:“是啊,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快三十年了。”他似乎颇有感慨,胡铁花不动声色的看了他一眼,三位姑娘也都安静下来。
楚留香又转向了谢清和:“清和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
谢清和就将武当山上听见的“萧掌门奇闻异事”说了一遍,又道:“小弟只是好奇,华山武当从前也该是同气连枝,如今却长期争执。而事情起因的明月山庄之案却还是悬案,这么多年,难道就没人弄明白过”
“明月山庄之事……”楚留香沉吟良久:“多年来也不是没人调查,可是当事人明月山庄李家似乎已经没有后人了,唉,这简直是桩无头公案。”
谢清和了然,不是没人查过,而是谁都没查出结果,最后也只能给出“有鬼”这种解释。明月山庄当年也是武林世家,如今却成了闹鬼传说所在地,的确是让人叹息。
众人三言两语将明月山庄的事情就此略了过去,通宵达旦的举杯畅饮,谁也没想到后来会由此引发多大的波澜!
“小弟还有一事想要麻烦香帅。”酒过三巡,谢清和想起了正事,他提到了当初救他的无名老人和老人家传给他的内功。
怪不得谢清和内功进境一日千里,楚留香这才明白,他笑了,这也是谢清和不拿他们当做外人防备。他摸了一把谢清和的脉搏,脉搏平稳有力、藏着惊人的力量。
三桅船已经行驶到了湖中央,左右无人,楚留香便让谢清和在船头与他过招。
这样才能试探出内功出处。
胡铁花与三位姑娘坐在船舷上喝酒围观,宋甜儿又拿了一碟果脯和鱼干,几个人欢喜的仿佛过年看戏。
谢清和打过招呼,率先出手。动如惊雷,自船头高高跃起,冲向了楚留香。
江湖上奇人异事甚多,饶是李红袖与天机阁,也不会每一个人、每一桩事都知道,可是不用武当招式的谢清和,还是让李红袖看出一些端倪。可是,李红袖难得的怀疑其自己:怎么会呢?
切磋之后,楚留香打量谢清和,最后摇摇头。
“楚兄?”谢清和有些紧张,你不要一副沉重的表情嘛,好像有什么不测似的。
“清和的内功走的还是禅道一路,”楚留香对大家说道:“只是……禅道之中还有些别的东西。”
他又让谢清和仔细讲了一遍与那位无名老人相遇的过程,知道了谢清和最后送老人入土为安,叹道:“武林中奇人许多,许是哪位不在江湖中走动的高人前辈,将自己练过的强横霸道的内功修炼的剔除戾气。我也……看不出来,红袖呢?”
李红袖安静地摇摇头,她也没看出来。两个人眼神迅速碰了一下,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谢清和在楚留香的三桅船上喝醉了,最近喝醉的次数真是比他过去二十年的岁月还要多,揉着脑袋的谢少侠懒洋洋地趴在马上告别了三桅船,被乖巧的马儿驮上了武当山。
入山门的时候,守山师侄几乎要下掉了眼珠子,还以为师叔谢清和受了什么重伤。结果谢少侠为了面子,只好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吹了冷风,不太舒服,婉拒了师侄们的好意,自己“坚韧不拔努力”上山。
已经过了中秋,山上依然是一片金黄色的世界了,看着虽然漂亮,可是风吹叶落,这山里的风也是硬的很。
不知为何,谢清和突然感到一阵心悸,秋日萧条,黄叶遍地。不知是不是风景的缘故,谢清和有些不好的预感,武当山上也是山雨欲来。
萧疏寒正与客人待在大殿里,这几位客人并没有打招呼,而是突然而至。站在萧疏寒面前的是一位老人、一个与老人长得很像的年轻人和身后的五个年轻人,以及一位站在老人身后的中年人。
“掌教真人不妨看看这几个孩子,”老人笑道:“帮我看一看,他们谁的面相好哇?”
萧疏寒微微躬身唱喏:“福生无量天尊,请您稍后,待贫道一观。”他走走停停,最后站到了老人身边的年轻人面前,
萧疏寒第一次正面打量那个肤色黝黑、与老人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年轻人,萧真人心中一沉,面上只是笑:“自然还是这一位福寿绵长。”
老人看上去非常高兴,哈哈大笑:“龙虎山张天师也为他推过吉凶,如今你也看过,我就放心了。大郎,多谢掌教真人吉言罢。”
年轻人笑着欠身致意,萧疏寒赶紧避开了,老人看着他们挥挥手让不相干的人都退出了大殿。
“此来,其实是需要掌教真人割爱。”老人低声道:“迁都在即,胡”他指着身后的中年人,“他也要巡查北方,那件事并非是一时之功。朕需要一个可靠的年轻人,在江湖行走,武当掌门的弟子,想来应该不错。”
萧疏寒愣住了,这些年来极少有事情能让他感到吃惊或是激动,现在他却真真的愣住了。其实他也该想到,纪纲死了、天尊垮了,皇帝怎么会将所有的希望和平衡江湖的砝码放在天道盟身上……
“陛下的意思是?”
来人正是永乐天子朱棣,皇帝是不屑于拐弯抹角的,他叫来自己的长孙----皇太孙朱瞻基:“朕也是老人啦,倘若此事朕在世的时候没有弄清楚,那么大郎将来也需要有人帮他查个水落石出。此事前因后果,萧掌门不也是清楚的吗?”
说到最后,语气已经严厉起来,头发花白的老人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然而萧疏寒也并不退避,只是淡淡道:“武当山上的年轻弟子蠢笨的很,陛下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未必做得好。”
“掌门有几个弟子罢,不妨叫过来一观,想来未来的武当掌教也在其中了。”皇命难违,萧疏寒只好派守在外面的黄乐将几个弟子都叫过来。
谢天谢地
[楚留香]之一川波 分卷阅读34
,谢清和此刻不在武当山,了这一遭尴尬。萧疏寒已经知道了詹苑杰前往暗香之后发生了什么,自然也知道了谢清和的身世,既然认下是自己的弟子,就要为他打算。
萧掌门万万没想到,派去的弟子去叫居字辈几个人过来的时候,谢清和恰好在住处下马,高高兴兴的准备进房,心情美妙的犹如乳燕归巢。然后被冲出来的宋居亦、萧居棠抱住:谢师兄回来喽!
他们还没高兴完,黄乐就叫他们都到真武大殿去。三个人在大殿之前遇到了郑居和、邱居新,五个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被集体召过来。
一起走过去,黄乐低声告诉郑居和,贵客又到了。大师兄一凛,直觉事有不妙,有些担心的看了看几个师弟。
皇帝坐在大殿里,萧疏寒站在一旁看着几个弟子跪拜行礼,当他看到谢清和居然跟着一起来了的时候,饶是道心坚定也要暗自叹息一声:天意如此,为之奈何。
居字辈几个弟子往时皇帝都是见过的,唯有站在最后的那个年轻人没见过。天子问道:“那个年轻人便是你帝君圣诞时下的那个弟子?”
萧疏寒微微欠身,避重就轻:“正是,小徒名叫谢清和,因他带艺入门,只做俗家弟子。”
皇帝摇摇头,俗家弟子就是有家有业,倘若过去和江湖牵连太多反而不美。他只将注意力放在前几个的身上,小的太小、武艺不成,大的呢已经在江湖有了名头,让他们做那件事情也不合适,搞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
天子性情暴烈,这一会眉头已经皱地死死的,旁边的太孙朱瞻基此刻出言:“祖父,此事关系重大,还是要挑一个妥当人才好。”皇帝看看孙子,鹰一般的目光又投向了那几个年轻人。
“两个小道长可以离开了。”天子语气很慢,让宋居亦、萧居棠离开。这两个小的也感到了气氛不对,萧居棠绷着脸看了眼掌门义父,萧疏寒颔首二人方才离开。
“记得这两位小道长都是你从小养大的罢,”皇帝问道:“一转眼都这么多年了,他们好像都是洪武年间生人?”
萧疏寒应是,他希望皇帝看来看去觉得哪个都不合适然后放弃,自家的弟子,真的不想让他们卷进皇室的是是非非当中。
“那……你,对就是你,谢清和,你是出身哪个武林世家,家学渊源才得到了你师父的青眼吗?”皇帝直接问谢清和,萧疏寒就不好代答了,他真想给徒弟使个眼色。
谢清和也懵了,皇帝面前……判他伯父下狱、暗示纪纲杀人的皇帝面前,谢清和一阵热血冲头,长跪于地,声音有些发抖:“草民……乃罪臣解缙一族!”
皇太孙有如白日见鬼一样看着他---这个跪在地上、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知道,也没有忘记,当年皇祖在自己父亲和叔叔汉王之间犹豫,几乎要立汉王为储君,就是解缙力劝皇帝立嫡以长,并说道“好圣孙!”
而皇帝身后的胡还是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
作者有话要说:
胡:专门为朱棣探查建文帝一系下落的那个人。
第26章第26章
萧疏寒万万没想到这个平素得体聪明的弟子这次这么冲动,皇帝转头眼神莫名:“朕已下令解氏一族迁居辽东,居然还有人今年投入武当门下?萧掌门,看来你要给朕的交待可不少啊。”
谢清和不待师父开口,稳住了自己,语调铿锵:“草民去岁重伤,伤在了脑袋,忘却前尘。幸得人相救,又蒙师父青眼入门下,最近病情好转才想起了前世今生。草民不敢欺瞒皇帝陛下,我师父并不知情,还望陛下明察。”
说罢,深深的伏在地上,他豁出去了,皇帝爱怎么发落他都行,只要别牵连武当。这里毕竟是他最艰难的时候,给了他一块立足之地的地方。谢清和并不后悔自己说出来,他已然发现皇帝此来必有要事,而自己的身世光靠瞒是瞒不住的,知道的人已经不少了。
与其他日被皇帝发现欺瞒,不如有话直说,这种事情想来皇帝不会放在心上。这勉强算是谢清和从伯父悲惨结局中得到的一点启示,皇帝不喜欢有人拿他当傻子,
果然,“人主当一言九鼎,朕既然只让解氏族人迁居,你机缘巧合投入武当门下,倒谈不上罪过。”
谢清和松了口气,连旁边的皇太孙脸色都缓和不少。可是这还没完,就听皇帝又道:“你既有缘遇见朕,解氏族人有什么难处吗?尽可说出来!”
哪敢说啊,天子当然一言九鼎,可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谢清和虽年轻,却清楚这一点,他只是说当时自己重伤落水,解氏族人以为他已经死了。谢清和并不太了解如今族人如何,他如今投入武当,一心向道,父母也都过世了,前尘往事尽断。
皇帝眼睛一亮,前尘已忘、往事俱断,好啊。
“解家也是世宦之族,”永乐天子慢慢说道:“虽然你说自己投入道门,可如今还是俗家弟子,嗯。大郎?”
皇太孙上前一步:“祖父,孙儿在。”
“你记得回去提醒朕,解家有几个孩子还是有功名的,就算去了辽东,他们也可出仕。”
朱瞻基按捺住自己,躬身应是,低头的瞬间他看了一眼谢清和---这个年轻还是在那里如同一块石头,毫不动容。
天子挥挥手,请萧真人带太孙去看看武当山,萧疏寒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徒弟,只好带着太孙退了出去。胡却留下了。
这之后,很久以后,江湖上还是没有人知道谢清和究竟为何投入公门,甘为皇帝驱使,这也成了一个江湖迷案-------人人好奇,却人人不敢问的江湖迷案。
皇帝没有在武当山上过夜,午后就带人下山,祖孙两人坐在宽敞的马车当中。
“大郎似乎有所疑虑”皇帝笑看孙子一直板着的脸,年轻人啊,还是有些七情上面。
朱瞻基的确有问题:“祖父,朝廷有天道盟,在江湖中还有少林武当为领头羊,哪怕是为了那件事,在朝官员中胡侍郎也可查办。您为何今日要许给那个谢清和一个锦衣卫总旗?”
要知道,谢清和本人只是个秀才,也就是进士出仕,起步才能得个正七品。
永乐皇帝慈爱的看着长孙:“大郎啊,既然胡他可以去查,为何我还要笼络天道盟?”
是啊,为什么要封一个江湖女子为公主呢?
朱瞻基虽然自幼受大儒教导,长大一些又随着祖父北征蒙古,家里还有个野心勃勃的叔叔汉王朱高煦,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受过历练。然而涉及朝政他虽是一把好手,谈到江湖,有许多事情他都不太清楚。
这也是皇帝叫他过来的根本目的,让太孙对江湖有个认识,让他明
[楚留香]之一川波 分卷阅读35
白大明江山除了文武两道、除了平民百姓,还有“江湖人”。
朱瞻基认真的听着祖父道:“你记得前朝蒙元编儒家的读书人作为儒户罢?”
“是,孙儿知道。”太孙回答:“蒙元编儒生为儒户,他们觉得儒生读书和和尚念经、道士上课无甚区别。因此儒户不必交税纳粮,反而能得到补贴。”
皇帝继续问:“那么,为什么那些儒生不感激前朝呢?”
太孙想了想,他的脑子并没有被所谓的大儒们教的僵化如死木头一般,沉吟一会,他就道:“因为儒生读书并不是为了读书,也不同于僧道通过念经、苦修而成圣贤,绝大多数儒生,读书乃是为了做官,这才是他们读书的好处。蒙元虽有补贴,可是绝了他们登天子堂的念想,自然深恨之!”
天子欣慰的笑了:“你能明白这些,朕也就放心了。对付官员也好、江湖人也罢,都要想他们要什么。谢清和出身名门世宦之族,哪怕嘴上说着前尘已断,可是他便没有一点功名利禄之心了吗?哪怕他真的没有,他对解氏,就真的一点都不在乎了吗?还有武当,他重伤被送上武当,师门对他有恩,他能不管不顾吗?”
皇帝压低声音:“便如胡,他兢兢业业的查建文一系的下落已经将近十年了,常年在外,朕却给他加上了礼部侍郎衔。既然要让臣子去做一桩难事,一桩需要长久进行的事情,便要让他们有所依仗、要让他们有个奔头。要让马儿跑的快,就要让马吃好。而臣子所为者,无非名利,名利名利,名在利前。”
“可是祖父,您不怕谢清和倒戈?”
皇帝大笑:“大郎啊,或许世上人都会倒戈,唯独这个谢清和在这件事上,是万万不会倒戈相向的。”
朱瞻基仔细一想就明白了,的确,谢清和出身解氏,基本绝了投向建文帝一系的可能。
如果谢清和不是自陈出身解氏,皇帝或许还要犹豫,他这么一承认,皇帝就非用他不可。毕竟解缙同建文帝一系,真是孽缘。
所以,皇帝给谢清和锦衣卫总旗的腰牌、将他的名字加入了皇太孙府军前卫的名册当中,就是许之以名!而对解氏解禁,加恩于武当,就是利。
太孙明白了。
而离开武当码头,随流而下打算返回金陵过冬的楚留香则在船上和李红袖聊起了谢清和的内功。
“红袖也发现了罢?”楚留香摆弄着茶具,递过去一杯香茶。
李红袖接过,宋甜儿与苏蓉蓉也为了过来,“红袖发现了什么?我们怎么不知道。”
“甜儿不要着急嘛,”楚留香看着她们三个:“蓉蓉应该猜到了吧?”
苏蓉蓉点头:“大哥所言,大概是那位谢少侠的事情,蓉蓉猜想,红袖猜到了他的内功师承?”
李红袖慢饮香茶,笑道:“谈不上猜到师承,只是那位谢少侠经历奇异,无名老人传给他的内功,倒是与楚大哥的内功相似。”
和楚留香类似!
苏蓉蓉简直不敢置信,她和宋甜儿面面相觑,楚留香的师承江湖上一直有传言,而对她们这些朋友妹妹来说,倒也不算什么秘密。难道?
“难道大旗门还有其他弟子?”宋甜儿脱口而出。苏蓉蓉却不这么看,据她所知,大旗门下的弟子大部分是云铁两姓,数十年前铁中棠大侠又力主大旗门变更旧制,胡铁花不就是……
如果那老人真的是大旗门弟子,也不必如此讳莫如深,连自己临终之时的传人都不告诉。
她喃喃自语:“谢少侠应该说的是实话,那么为何老人不告诉他呢。只有一种可能。”
楚留香接道:“没错!只有一种可能,那老人与大旗门又极深的渊源,却不能宣之于众。而且清和的内功极像大旗门的镇派之宝嫁衣神功,如果我没猜错,红袖猜测大概就是如此罢。”
李红袖就道:“是这样的,可是我思来想去,最大的可能无非是老人曾经在大旗门中,得到了嫁衣神功,许是老人天赋极高,将神功中的锋锐和戾气尽去,让传人不必受磋磨便可练到第七层。诶楚大哥,你觉得那位谢少侠,如今能有几层功力了?”
楚留香摸摸鼻子:“四层左右罢,嫁衣神功讲究的就是在五六层的时候,废掉全身功力以后在练起,直到第七层。便如女子,身着嫁衣的那一日是最美的,之后进入别家,就要从头开始了。”
他沉吟良久才道:“可是,这样变动内功,使得那样锋芒毕露的功法仿佛禅道内功,会不会有什么不好呢?”
“你这个样子,倒像是那位谢少侠的亲兄长了,还要替他担心一二。”苏蓉蓉随口说:“倒比对我们还上心呢!”
宋甜儿连连点头,李红袖也加入队伍嘴上讨伐楚留香对她们不关心。
楚留香无奈而笑:“你们三个真是越来越会作怪,那怎么一样呢。我救了清和,小兄弟又很对我的脾胃,算是投缘罢。再说那老人已然去世,不管是不是大旗门弟子,我作为江湖前辈、被人称一声兄长,总要关注他一些。”
宋甜儿翻了个白眼,反正他一副操心大哥的样子,还挺让人不习惯的。楚大少爷总有道理,她才不管呢。
武当山上已经是傍晚了,萧疏寒站在帝君像前,谢清和立在他的身后。
“你还是答应了。”萧掌门叹息,“公门岂是好入的,何况皇帝要你做的事……皇家秘事。”
谢清和欠身:“师父,弟子当年在家偶尔也会听到伯父们说道皇帝陛下。圣人既然来了,不合他的心意,怕他不会善罢甘休。”
天子是个什么脾气,萧疏寒自然清楚,木已成舟,不可强求,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榜庆贺双更(~ ̄ ̄)~
感谢可爱多们~~
继续求藏、求评论_(:3」∠)_
第27章第27章
谢清和在武当待了一段时间,他的任务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倒也简单,就是可以借助官府----胡、锦衣卫,但是不要和天道盟扯上关系,然后去江湖上混出名堂,下大湖、广撒网的去查建文帝后人的下落。
之前的很多年里,这个任务也曾有过武当弟子负责----就是萧疏寒,在他未勘得大道之前,曾经也在此中起起伏伏,当年有时候说是闭关、又或是与人比剑,其实主要任务还是是奉命下山在江湖中查探。
而现在,他将所知的一切告诉谢清和,一代新人换旧人,轮到他的弟子辈去为皇帝卖命了。
萧疏寒感到一阵厌烦,这一场皇室内部的萧墙之祸,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才能不再打扰武当这个清静之地呢。
皇帝下山之后的数日,谢清和一直和师父在一起,听他告诉自己当年靖难之役的最后,皇宫大
[楚留香]之一川波 分卷阅读36
火,建文皇帝与皇太子朱文奎失踪,只留下次子朱文圭。永乐四年末,朱文圭居然也失踪了。
自那之后皇帝就召集武当少林二大派高手,武当弟子跟着胡,少林弟子多在道衍和尚麾下,在偌大江湖中查访建文后人。而天道盟,则是皇帝用来影响江湖的组织,并非那么不可替代。
谢清和从不知道江湖中的这么多隐秘,诸如明月山庄当年的确是自相残杀,然而调查结果是他们吸入了某种迷药,迷失了心性;诸如当年京城曾有一位杜先生,在内廷外朝之中纵横捭阖,然而等到当年的东厂厂督想要查她的时候,此女又失踪了,只知道她来自于常青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