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让你窝心
而岛上共设有一州、三军、二十二个县,还有大小衙门,官员加上胥吏怎么也有上千人。若是将这些官员一锅端了。一时根本无法选派出如此多的人去接替。即便只换掉主官,府中也难以派出具有相应品级,具有治理地方经验的官员。若是强行为之,那帅府的工作又没人干了,可应节严的一番话很快打消了赵昺的疑虑。
赵昺过去听多了琼州乃是荒蛮凶险之地,那里的人缺乏教化,好勇斗狠不服王化这样的负面评论,也便以为琼州教育落后,人才凋零。以致如此。但从应节严的话中才知情况并非这样,琼州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兴学育人,到了本朝更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如今所属州县皆有官学。甚至有多所。另外还有大儒兴办的私学,百年积累已经有了很深的文化积淀。
琼州入宋后一直是贬官的流放之地,而往往这些被贬的官员也是饱读诗书的儒者,他们的到来也给这里带来了文化气息。比如苏轼、李纲、李光、胡铨等名臣都曾在此开堂讲学。而一些落籍于此的官员家学渊源,为传承家风,追求世代功名仕
第146章 合则两利
古代的驿道就是今天的‘国道’,所以又称为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并按统一国家标准修建的全国公路系统。∽頂∽点∽小∽说,主要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经济、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军队后勤补给和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驿站之设,标志着军队实际控制的地域。所以,驿传系统是中央政府有效统治边缘地区的象征,其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都不可轻视。
海南岛的路在秦以前已存在,仅限于人和畜的艰苦行走;自汉设郡治后,随着中原百姓的逐渐南迁,官员的往来升换,军队的调动移防,商贾的货物流通,公文信件的投递等,人们行走多了,也由小路渐渐改善。开宝年间,为了适应海南“一岛置四州”的统辖治理格局,宋代兴起的驿道交通开始在琼岛邮路驿道的基础上实施环岛驿。
整个岛的格局是以居岛之北琼为都会,儋居西陲,崖居南陲,万居东陲,内包黎峒,驿路就以北面的琼州府治为发端,南面崖州治为终端,琼岛东、西两厢有驿道贯通沿海各州县。驿道上也已设有专供钦官信使邮差往来路途换乘或休息的驿站馆舍,但由于俚人的骚扰,地方官府无力维护,实际上是形同虚设,发挥作用并不大。至今岛内完全不由官府控制,各衙门之间互通声息只有依靠海路。
赵昺虽没有实地勘察过,但想着驿路已经荒废多年,道路无人维护肯定是桥垮路塌,沿途馆舍年久失修定也不堪使用。重开驿路等于重新修建一般,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不说,后期维持同样需要继续投入。而道路免不了经过俚人控制区,便时时处于其威胁之下,仅凭递铺是无力抵抗的。还需派兵保护,牵扯到各个方面。
而琼州四面环海,虽然他们判定敌军会以琼州为进攻重点,可也不能排除从它处发起进攻,这就需要调集兵力增援。海路虽也可抵达,但速度慢,同时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和制约。而陆路不然,它几乎可以全天候通行,受气候影响小。不仅传递消息快捷,且军队也可在快速机动。及时到达战区。
再者前世不是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一条路带火一片城吗!所以修路不仅可以使通行便利,也会加快物资的周转和人口的流动。而驿路上沿途设置的驿馆,也会成为商旅交换商品的集散地,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在附近定居,逐渐发展成为墟镇,促进商业的发展,给政府带来税收。因而打通驿路也是现实需要。
“先生。我以为重辟驿路势在必行,且要尽早实施。”赵昺想通了关键说道。
“殿下,老夫何尝不知。可环岛一周就有二千二百余里,其中还需开山架桥。工程量浩大,绝非短时间内可修通。而后期仅凭地方又无力维持,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怕便会重蹈覆辙。”应节严言道。
“先生,我有个建议不知可否。想请先生参详。”赵昺想了想道。
“殿下请讲!”应节严说道,他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听听殿下的意见也好。
本朝为统治需要。建立了完善的邮驿制度,但一改前朝以役民为主体的形式,转而由兵部和枢密院掌管,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其后更设置专门的驿卒,把传递书信的机构完全按军事编制,由国家按月拨给的粮饷有
第147章 共识
殿下要承包驿馆,又承诺不动用公款,完全靠内府投资经营。应节严知道殿下手中是有些闲钱,那是按照惯例从抄没的赃物中拨出一部分供为王爷私用,大概能有七、八十万贯,而他估计以殿下的性格在广州也肯定有所收获,只是不清楚其暗中发了多大财,他肯定是要动用这笔钱去投资。
应节严虽然没有经过商,但并不看好这笔生意,因为按照三十里以一驿的旧例,二千多里的驿路上就有七十座驿馆,投入可谓十分巨大。而琼州人口稀少,且港口密布,运输以水运为主,靠做商旅的生意赚钱恐怕连本儿都保不住。他觉得以殿下的聪明不可能算不过这笔账,可他执意如此,恐怕是为了拿内府的钱补贴帅府,还使驿路早日开通,想到此自然又是一番感慨。
赵昺却不这么想,自己所做的就像承包了高速路上的服务区,道路开通后商旅会逐渐增加,那时需要的不仅是吃住,还有许多相关服务,比如修车、仓储、娱乐、交易场地,甚至可以提供信贷服务,那当然都是有偿服务。眼前可能是亏钱,但长远算下来肯定是暴利,即便让他出资修建驿馆都是有利可图的。至于客流他并不担心,只明年弄不好朝廷就搬到这里办公了。
但赵昺也知道驿馆其实是个烧国家钱的买卖,宋代的馆驿,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国家一级的有高级迎宾馆,招待来自四邻的国家使节。这些高级宾馆,设备豪华,有时在此举行国宴,宴请各国使臣和朝内大臣。地方一级的政府招待所也很华美。从外表看来好似壮观的大庙,又像是颇有派头的官府,也好像有钱人家的邸宅。内部设备应有尽有,简直使旅客乐而忘返。
按照规定,本来入住的往来官员的招待费都是有定数的,吃什么、喝什么、住多长时间,可以免费带几个随从也有相应规定,超出时限是要被轰出去的。只是由于吏治,官员上下其手从中取利,任意放宽条件,使得个人占了便宜,国家却要为之买单。而明末就是因为驿馆耗资巨大,以致国家无法负担,而不得不裁撤馆驿,结果逼反了李自成丢了江山,这虽不是主要原因,但也是诱因之一。
赵昺现在当家作主,他即作为规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能监督执行情况,还可以制定规矩节约开支。而他还可以利用驿馆收集情报,掌握政商民情,也给事务局的情报人员找个合法身份,同时给自己挣些私房钱。不管成不成现在自己已经给应节严透了风,想着其定会考虑自己的建议。
重修驿路是大事,需要动用大批的民夫,而这一切还得需要各级官府整饬完毕后再详议,不是急在一时的事情。但他们还是进行了欲商,待时机成熟后立即实施。首先驿路的修建由帅府出资,划定路线后各州县负责辖区内的分段,齐头并进,限期完工,尽快投入使用;其次,依然在府城设置总驿,州治设分驿,县设驿馆,原则三十里设驿站,规制也相应由高到低。
再有仍由军兵充任驿卒负责传递文书,并派驻军队以保护驿路和商旅的安全,控制交通要道。同时又议定驿站馆舍要堡寨化,驿铺建于建于交通要冲便于
第148章 情非得已
对应节严的教训,赵昺虽满口答应,却并不完全赞同,自己做的是以科技改变世界的大事,怎么能是小道,他不否认权谋的作用,但被这么说心中还是不舒服。可他也知道与两位先生争论,恐怕也是自取其辱,因此便跳过这个话题,接着讨论帅府军的整编问题。
对于新附军赵昺的意见是维持现状,够一个指挥编为一个指挥,够一队依然编为一队,即便编入大军也保持原本编制,除非有特殊的技能或是需要。比如疍兵,他们熟悉南海海情,擅于操舟弄潮,只好分配到各船上当舟师或是舵手;罪军和降军是被监管的对象,放在一起容易生事,不得已才将他们打散编入各军。
而邓光荐却认为正好借此机会将全军进行一次大的整编,重新编组列伍,以求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免的有不臣之心者生乱,也可使些将领侍众相胁,以保证全军以殿下为尊,军政指令通达。应节严虽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其言语中也倾向于其所言。
赵昺听了是一阵沉默。他知道邓光荐的观点正是源于自己那位‘老祖宗’以文治武,强干弱枝的治国理论。这也是前世人们对此最为诟病的一项国策,以为正是宋代历朝执政者将此视为圭臬,才导致宋朝国富兵弱,导致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失败,最终亡于外族入侵。他并不否认此项政策对于宋朝的稳定有极大的作用,便是现代社会文官主政也是世界各国的主流,正是战争服从政治的最好诠释。
但赵昺以为这也的分时候,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时如此执行无可厚非,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可若是战乱时期,依然如此就不止是战败的问题了,弄不好就得灭国亡种,而现在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大敌当前,军队要的是战斗力,若是还讲以文治武、分而治之的那一套只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结果依然是琼州失守,自己接着想办法逃命,一切都是白费。
现代任何一个军事爱好者、哪怕只是关心军事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的培养,是有着各项先决条件的,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兵役制度的健全、后勤补给制度的完善、武器的生产、补充等等。
八百年前的宋朝军队虽然建立了最早的职业兵制度,国民教育也是历代中最为普及的,武器生产形成完善的体系,应该是最为接近现代军队的模式。但是军队的官兵平日忙于领粮、搬物、打柴,甚至走私做生意,每年不赶上校阅难得训练。即便是赵昺组建帅府军后极力强调加强训练,各级军官也遵令的情况下,一营士兵也往往有三成经常在打杂,根本无法进行系统的训练。
可这些缺乏训练的义勇和地方军,在勤王的历次战斗中手持简陋的武器却打的十分出色,虽伤亡惨重却死战不退,有着比之禁军还强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一定完全取决于那些先决条件,军官的能力和士气等因素同样很重要,当然也不是由此而否认现代制度
第149章 挖坑
“殿下所虑极是,贸然整编风险极大,此事只能暂且放下,来日再做它图。”应节严听罢赵昺的解释,心情颇为沉重,不过也明白事情急不来。他们面临的事情,当年太祖和高宗两位皇帝都遇到过,也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数载的功夫才完成军队的整编,收回兵权,重建禁军的。
“就如此轻易放弃吗如果让各方势力坐大,来日再行解决会更为困难,弄不好会遗祸无穷,前朝安史之乱不能不为鉴啊!”邓光荐却不想放弃自己的意见,长身而起道。
“中甫,此事不是不做,而是时机未到,贸然行之只会自毁长城,失心事小,误了社稷我们将是千古罪人!”应节严让其坐下,肃然说道。他清楚邓光荐的意思,是想防止各军将领利用私人关系拉拢部下聚集力量,只知主官,不知朝廷,一旦不满便起兵生乱,胁迫皇帝。
“那此事就没有破解之策吗”邓光荐听罢颓然坐下叹道。明明知道如此后患无穷,又无法改变,而自己满腹经纶却束手无策,这他不甘心之余心生无力之感。
“若有良策,又何必冒险行之,如今只能静观其变,但有迹象便及早弹压!”应节严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能做的只能是被动等待。
“我倒是有一策,但是需要有一廉明公正,铁面无私之人行之才能奏效!”在边上听两人争论的赵昺突然悠悠说道。
“哦,殿下快讲!”邓光荐听了精神一振急道。
“……”应节严却没有急着搭茬。他知道殿下这人爱装,喜欢攥着拳头让人猜,不过谁猜着了谁倒霉。自己就是前车之鉴。在甲子镇之时正是心生好奇,一心想知道殿下意欲何为,一步步的被其引进圈套后脱身不得,到了花甲之年还跟着他跑到这荒蛮之地遭罪,因此并没有急着相询,而是想先探探究竟。
“兵畏官,官兵畏法!”赵昺一字一句地说道。
“殿下,何解”应节严听了这话似乎有些不妥,出言问道。
“言下之意就是说好的士兵害怕主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而官兵对法度的畏惧甚于生死。”赵昺言道,接着有做了简要的说明,就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及奖赏条例,而这些不仅涉及阵仗之事,还有深入到日常活动,使得官兵一举一动都有约束。当然有了规矩还要严格执行,最终由强制其执行变为习惯性遵守。
“殿下之意是效岳武穆练兵之法,使军兵畏法如虎,虽死不敢犯!”邓光荐眼睛一亮道。
“不错,正是此意!”赵昺点点头道。其实不止是岳飞如此,历代名将练兵同样如此。
不过他最佩服的还是曾国藩,其不过是一文人,在清末的乱世中他把湘军治理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而方法很简单,他认为农民出来卖命打仗无外乎是为了升官发财,对想当官的人:打小胜仗当小官,打大胜仗当大官;对想发财的人:打小胜仗发小财,打大胜仗当大财。把打仗的胜负与士兵的升官发财联系在一起,这就为这支军队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
曾国藩的治军理念也正是他参透了古人常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第151章 迎头一棍
由于是逆风航行,船只在行了一夜后于次日清晨到达白沙港。赵昺更衣出舱来的甲板上,第一感觉就是热,恨不得扒光衣服跳海里先洗个澡,可自己还要穿的跟花公鸡似的盛装露面,否则就是失礼,要挨训的。想想自己这个王爷真憋屈,要被四个师傅管着,其中还有一个唐僧,一个动辄拳脚相加的暴力狂,再加上俩就赶上傻郭靖了,只是其也死在襄阳了,真是与英雄无缘啊!
“殿下,请下船!”殿下一露面,码头上丝竹声乍起,王德施礼道。
“一边去!”正在yy跟杨过、小龙女能否在华山论剑相逢之时,突然被王德打断了好梦,看看弯腰蹲下准备背他下船的王德,又看看码头上早已排开仪仗,欢迎自己的军民也是人山人海,他满脸笑容地道。心中却暗骂,让人背着下去这不是丢自己的脸吗再说这会让底下的人怎么看,不是笑话是什么啊!
“倪亮,扶着我点,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要整老子!”赵昺向前走了几步才发现这下船的不是舷梯,而是陡峭的跳板,一个不好就坐滑梯一般出溜下去啦,那样岂不丢死人了,他招招手让倪亮过来。这夯货手脚敏捷,又有劲儿,即便出点意外也能将自己拉住,换做王德得被坠的一起落海,不过那样倒是凉快了。
“哦,殿下!”倪亮当下向前走了几步,在下手站定准备扶殿下下船。
“靠!”赵昺踏上跳板只觉脚下一颤,心也猛地跟着一哆嗦,他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的瞬间,不也正是有过同样的感觉吗
赵昺直到现在也想不通,那具上下无数次舷梯,自己闭着眼都不会踏错一步,怎么就会失足现在想想是不是有天意在弄人,如今那不要脸的耍够了,要安排自己回去才有此暗示。那我要不要跳下海去呢想到此赵昺有些犹豫了,跳下去就可以回归未来,那里虽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但也不会时时担心被人追杀。自己即便仍被困在船上,也终能安稳渡过余生,这不正是自己现在想要的生活吗
“殿下,不怕,有我在呢!”倪亮发现殿下呆呆的看着海面,似乎不敢迈步,他拉着其手轻声道。
“……”正在天人决战的赵昺手突然被抓住,将他从不能自拔的迷茫中惊醒。他看看倪亮,其眼神依然清纯如水,满是关切之情。
“殿下不舒服吗”紧跟其后的应节严也发现殿下有些不对,通红的小脸突然变得煞白,眼神迷离神不守舍,也上前问道。
“哦,没事,只是突然有些头晕,稍事便好!”赵昺扭脸看看应节严,其也是满面的焦急之色,担心满满的,他勉强挤出丝笑容道。但脑海中仍然是人神交战,这也许是老天给自己回到前世最后的机会,那里有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安逸又无聊的生活,还有坚守了数年的大船,许许多多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
“殿下,那便下船吧,有我们在!”应节严以为殿下看到码头上那么多人而怯场,拉住他的另一只手说道。
“好,我们一同下船,开启琼州的新时代!”两只手都被人抓住,想跳海都不能了,而他心中同情心又开始泛滥,在这个时代自己也有了兄弟、朋友、如父般的师傅,总不能将他们诓到这穷乡僻壤,再放了他们的鸽子
第152章 恼怒
赵昺听到江璆弃琼州前往雷州的消息,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先杀了他。后军皆是临撤离甲子镇时编入的义勇组成,未经整训,甚至武器都没有配齐,其竟然敢领着去打雷州,弄不好就一哄而散了。而自己在广州费劲巴士的刚攒起点家底儿,其就这么糟蹋,扔在露天中,要知道那可是自己的未来和希望,没有这些东西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怎么守住琼州。
“蔡仓使,你与其同来,为何不劝阻,为何不将物资搬入仓廪你身为提举常平使,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不知道自己是干啥吃的!”赵昺又看见人群中的蔡完义,这可是自己的心腹,让他提早前来便是有制约江璆之意,没想到两人却同流合污,让他气往上撞,忍不住大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