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夹缝阳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鹿卢凝风

    这两座大烟囱在七岁的我的眼中,的确巍峨无比,只能仰视。

    “千万别靠近那两座烟囱呀,里面住着怪物!”大人常常这样告诫我们。

    所以在我们心目中,这两座烟囱不仅巨大巍峨,而且神秘无比。每当我们经过它,不禁又惊又怕地张望着,时刻提防着未知的怪物从里面随时冲出来。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和张天津又一次涉水村西池塘,我俩站在偌大、空旷的水中,仿佛整座村庄只剩他我两人,天地间充斥着莫名的孤寂和隐忧。我在前他在后,张天津突然止步了,抬头望着西北方那两座大烟囱。

    “咋不走了?”我问他,“我都把水深试好了,你还不敢走啊!”

    “我不是怕水,”张天津反驳说,“我是怕那烟囱……你说,周围又没有旁人,那烟囱里的怪物看到我们两个小孩儿,会不会蹿过来吃掉我们?”

    “胆小鬼!”我讥讽他道,“什么妖魔鬼怪的,那是大人骗我们,离那么远你就怕成那样!”

    “你要是不怕,你敢靠近吗?”张天津呛我道。

    “有啥不敢的,”我说,“张天津,你跟我来,我这就去烟囱那,我让你看看,我到底有多大胆儿!”

    其实我也害怕,而且怕得要死。但我绝不能在张天津面前丢份儿,在我的眼中,他是个既胆小又懦弱、又没有见识的胖猪仔而已。我咬咬牙,招呼着张天津慢慢凑到烟囱下。

    烟囱矗立了多么多年,直到今天我才仔细打量了它。原来它的底部那么粗大,简直无法想象,不过被岁月严重侵蚀了,从上到下流淌着细细的灰末。抬头望上去,有种骇人的高度。底座烟囱壁上有一眼大大的孔洞,仿佛一张巨口,等着吞人似的。我站在“巨口”旁,迟疑着。

    “咋了?不敢进了?”张天津在背后幸灾乐祸道。

    “放屁!”我说。说完后,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勇气,促使我一闭眼睛弯腰钻进了“巨口”。

    烟囱里黑乎乎的。等了一会儿毫无动静,并没有设想的怪物突然出现一口吞掉我。我睁开眼睛,慢慢适应了烟囱里的黑暗。我骄傲起来,回首望着烟囱外远远站着的张天津。只见他瞠目结舌,许是吓坏了。

    站在烟囱里,我绕到张天津看不到我的地方向四面观察,到处黑乎乎的。抬头望向上方,高高的烟囱顶部的出口处,裁出一小块儿圆形的天空。仿佛我就坐在井底,所看到的整个世界无非就那么一小块儿可怜的光亮。我下意识地想象着自己如同一缕烟尘,在火的推动下,顺着烟囱壁一路飘升,飞向无垠的碧空。

    我决定捉弄一下张天津,于是猫在张天津发现不了我的一片黑暗角落里。

    “啊……”我蓦然发出凄厉的惨叫。那长而厉的惨叫声把自己也吓了一跳。未喊完之前,我透过一抹细小的砖缝观察着张天津。

    “不得了啦!怪物吃人啦!张小强爬进大烟囱了,他被怪物吃掉了!”只见张天津向天挥舞着双臂,哭喊着逃离而去。

    我在烟囱里窃笑不已。这个张天津,真是傻到可以。

    当我大摇大摆地蹚着水接近村子时,村口已然聚焦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张天津在岸边又蹦又跳,呼喊着大家去救人。我安然无恙地回到对岸。

    “张小强,你没死啊!”张天津叫着,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才死呢!”我说。

    围观的人们七嘴八舌问了我很多问题,不敢确认我是真人还是邪灵附体。我百般解释,他们纷纷表示怀疑。

    “看!他的脚流血了!”有人嚷道。我低头一看,果然在我的左脚上,大拇趾前端流了好多血,染红了地面,我因为兴奋过度竟然没有发现。

    “嗯,看来他是真的,不是鬼魂,要不然怎么会流血呢!”有人说。

    大家的目光聚向我的左脚,盯着那团鲜血。有人突然长长地“唉”了一声,转身离开了。接着,围观的人们慢慢散去。

    后来,有人在队部旁另外建了一个小作坊,一两部设备,几口大锅,三四间土坯小屋,机器整天响着,在生产一种“皮带油”的产品。它是一种黑色胶状物质,涂抹在皮带的内面,既可滋润皮带,又可增加皮带的粘性,使皮带不容易在钢质滚轴上脱落。

    我见过那东西,仿佛一块磨刀石般大小,打开包封后,将其与高速旋转的皮带内面相互摩擦,皮带油慢慢减小,皮带则与滚轴紧密结合,发出细密的撕扯声,“刺啦刺啦刺啦刺啦……”,似是一阙欢歌。




第36章 姐姐和阎老师
    我偶尔跟着张洪洋和张洪广去村里的学校玩儿,他们俩在前高大威猛,我独自在后瘦小枯干,像只小尾巴一样仰视着他们。他们来到学校,看都不看我一眼便进入各自的教室,“砰”地一声带上教室的木门,我只能在墙角处小心翼翼地张望着。

    这所学校真是太破了,也太小了,院墙几乎倒塌了,从破窗洞里漫出阵阵的吵闹声。

    当姐姐上三年级时,学校已容不下她们这些学生了,于是跟王家村搞联合办学,将她们这部分学生转到王家村。

    王家村,一座小小的村庄,不过四五十户人家,远远望去,仿佛在高低不平的土堆上扎起的几座帐篷,一堆一簇、高低错落的。

    王家村虽小,却很牛气。这个村以前干革命的人很多,革命完成后在外工作转为干部,逐步将村里的亲属一个个安排出去。王家村的人越来越少了,常年累月地繁衍,也抵不过它的败落。

    当大家谈到村子的大小时,总不免听到王家村村民们嚣张的话语:“我们村子虽小,却出了不少干部,你们张家村那么大,出过半个人才么!”

    对于这种言论,张家村义愤填膺,也叫嚣着:“哼,绿豆大个村也敢炸刺儿,再炸刺儿,我村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你们!”

    争论从未停息,大家谁也不服谁,不过,碍于王家村厚实的革命传统的薄面,我们村一直没舍得“淹死”他们。当两村联合办学后,王家村的腰杆更硬了。

    “张家村那么能耐,还不是要在我们村上学!”

    姐姐、张洪美和张燕儿都在转学之列,被安排到王家村小学。张洪美是张洪洋的妹妹。每天,姐姐、张洪美和张燕儿手牵手跑去半公里以外的王家村学校。

    学校坐落在王家村北部,面积并不大,五间教室,两间办公室,六百平的院子。一根旗杆在院子中间矗立着,旗杆顶部有一面鲜艳的红旗在风中飘扬。学校的校长是阎老师。

    阎老师,一位头发花白的中老年女性,不苟言笑,以严厉著称,善于用教鞭责打学生的掌心。一周有两天,姐姐、张洪美和张燕儿回家后伸出手掌向我们炫耀着:“你看我的手,又红又肿,是阎老师打的,打成这样我都没哭!”

    我望向那双双手掌,掌心果然鼓了起来,排着一道道的血印子。她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父母们并不在意,在他们眼中,老师打得越狠,证明对自己的孩子越负责任,不但不能反对,而是要报之以感谢的。

    “活该!要我说打得还轻!”父母们面对孩子红肿的手掌叫道,“那么多学生,为啥不打别人!不打不成才,老师都是为你好。”久而久之,阎老师的名声响开了。

    “真不愧是‘严’老师,”东邻的张京逵说道,“对得起她的名号!”。张京逵与我平辈,我喊他哥,常常绕过我家屋后来我家喝茶聊天。他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张洪芳,二女儿张燕儿,小儿子张洪海。张洪海比我大两岁,也是我的玩伴儿。

    据说,阎老师的爱人王志全早年参加过革命,有重大贡献,现为国家干部,但他自由随性,不愿在城市中生活,愿意住在乡下。他半退休半干部的生活相当惬意,几乎每天在门前的池塘边钓鱼,池塘的碧水映着他纯白的胡须和头发。而乡下却是阎老师不喜欢的,为此,阎老师没少和他吵架。

    “你说,好不容易走出乡下,你偏要吵着回来……这种破村有啥好的,”阎老师说,“什么都不方便。你想钓鱼,哪儿的池塘不能钓?”

    “你要住城里你自己住,反正我不住!”老王头怒吼着。一言不合他就怒吼。阎老师无奈地摇摇头,继续住在破乡村里,管着那座旧学校,既做校长又做老师。

    在她严格地教育下,有几个学生学习很好,一直保持到初中毕业,考上了人人艳羡的“中专”。“中专”,是国家干部的代名词,其选拔严格,若非智力拔群、学业优异者无法考中,所以人人追捧,“考不上中专,才去上高中”,是当时的普遍认知。

    当时,一批批天资聪颖的十五六岁少男少女,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农林、财税、铁路、邮电等中等专业学校,姿态风光,受尽了周围同学和家长的羡慕。包学费、包分配、上学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在中专录取率不足10%的背景下,毕业后等待他们的则是“铁饭碗”和干部身份。

    阎老师所带的学生考上“中专”后,附近的村子一片沸腾,尽管她只带的小学阶段,但人们仍将功劳安在她的身上。阎老师更出名了,并因此变得倍加严厉。张家村的家长纷纷打通关系,将自己的孩子从本村调到王家村,安排到阎老师所带的班里。

    不过,好学生终归是好学生,不想学的学生永远也成不了好学生,所以,尽管姐姐、张洪美和张燕儿的手掌越来越肿,被打的越来越频繁,她们的成绩却始终没有长进,成为阎老师眼中的“木头疙瘩”。

    “娘,今天阎老师熊我了。”姐姐对母亲说。

    “她咋熊你了?”母亲问。

    “她说我是块‘木头疙瘩’,再打也成不了才,我不是个读书的料儿,一辈子只能这样了。”姐姐说。

    “哦!那你就好好学,争取学好它!”母亲这样劝着姐姐,尽管在她内心里已经认定姐姐本就是块不可救药的“木头疙瘩”。在母亲心目中,大名鼎鼎的阎老师不仅教学能力超强,而且火眼金睛,怎么会看错人呢!她说谁是“木头疙瘩”,那谁一定就是“木闲疙瘩”,是改变不了的。

    “我不学了,”姐姐说,“因为阎老师说了,她的眼光不会看错的,她说谁是‘木头疙瘩’,谁就一定是‘木闲疙瘩’,学也没啥用!”

    父母心不在焉,孩子吊儿郎当,本来学不好,认命之后一落千丈,姐姐的小学阶段草草毕业。

    姐姐毕业后,张家村的新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张了。王家村的学校本已破败,村里领导也无心修缮,任其败落下去。王家村所有的学生都转到了张家村的新学校。王家村村民垂头丧气起来,轮到张家村村民腰杆硬实了。

    这下,阎老师失业了。

    有很多次,人们看到阎老师站在破落的学校前徘徊着,花白的发丝在风里微微地颤动,有人看到她落了泪。终于有一天,旧学校彻底倒了,人们将那根旗杆和砖瓦迅速洗劫一空。



第37章 大姨
    姐姐被阎老师“宣判”为“榆林疙瘩”之后,母亲带着我和她去了一趟大姨家。当我们进入大姨家的村子后,曲里拐弯,远远望见一个矮个子老男人倚在树下,身着青灰色的裤褂,头发灰白,弯着腰剧烈地咳嗽着。

    “那是你姨父,”母亲指着老男人对我和姐姐说,“到了跟前要大声叫姨父。”

    不一会儿,我们接近姨父身边,他自顾不暇,仍在弯腰咳嗽着。我低头犹豫要不要叫姨父时,姐姐爽脆地朝着那棵树喊着:“姨父!”

    姨父下意识“嗯”了一声,抬起头望了一眼我们,随即低下头去,继续咳嗽着。

    “哥!”母亲向他叫着。他没再抬头,只是倚着树慢慢坐了下去,眼望着地面,向他家大门摆了摆手。母亲望望我和姐姐,相对无言,向姨家走去。

    进入家门,院子里没人,一棵粗大的榆树拔入云霄,主干上刻印着岁月凝重的斑驳。

    “大姐?”母亲喊着。

    “哎……”一个中老年妇女从一间小小的东房里冲出来,披着邋遢的围裙,手里兀自捏着一只毛绒绒的猪脚。见到我们后,她“啊”了一声,险些把手中的猪脚抛向半空,“巧儿?!你咋来了!”她叫道。

    “姐姐,你忙着……一时没事儿就来玩玩儿。”母亲说。

    “好……你们先随意,我还有些活儿,干完再招呼你。”大姨说。说完低头看向我,挥舞着手中的猪脚道:“小强,叫大姨。”说完这句话后,她期待地望向我,同时,母亲也万分期待地望向我。我却看了看大姨,又望了望父母,胆怯地躲在了母亲身后,抱住了她的大腿默不作声。大姨见状失望地摇了摇手中的猪脚。

    “这孩子,随谁啊,又是一个推不出去的窝门汉啊……”母亲尴尬地解嘲着。

    “哦,是小玲儿啊,”大姨撇下我,向姐姐蹲下身,盯着她的眼睛问,“你也是来看大姨的吗?”

    “嗯。”姐姐回答。不得不说,相比于她的大方,我的确逊色多了。

    “好……真是乖孩子,”大姨说,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她叫道,“哦……沥青要糊了……”接着,她快速奔入小东房。我站在母亲身后,四周看看这座五间土制正房的小院儿,参差不齐、破旧败落。在来时的路上听母亲说大姨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只剩一个最小的表哥,其他人都已经成家立业或嫁为人妇。但在这小院儿里,没有看到其他人。

    母亲无处可去,将双手背在身后踱入小东屋,我和姐姐紧跟其后。

    “姐姐,你在做什么?”母亲进入小东屋后,望着满屋子摆放的猪头、猪尾、猪脚问。

    “唉……”大姨叹道,“没办法,挣一个儿算一个儿吧,为了养活孩子,替人加工猪零碎儿……”

    只见小东屋里一座锅灶占了大部分面积,灶膛里烈火滚滚,灶上的大锅里熬着沥青,黑乎乎的液体“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气泡一只只鼓大然后破裂,一股股刺鼻的气味蒸腾着。一只只大盆里,堆着小山似的猪脚、猪头和猪尾巴,毛乎乎的极为可怖。我和姐姐睁大了眼睛。

    大姨向灶间添了许多柴草,然后起身望着大锅。灶火升腾着,锅底沥青的泡泡不断破裂绽放着自己。大姨瞅准时要,抓一把猪尾投进去,十几秒后,手执一条长长的铁钩子再把它们悉数捞出来,放到一个木板上,当滚烫的沥青在猪尾上慢慢凝结,散逸了温度,大姨拿起其中一只,在木板上反复磕动着,循着磕开的裂缝揭去整张沥青,一只褪过毛的猪尾干干净净地出现在眼前。

    “看,毛褪的干净吧?”姨母手举着一只剥去沥青的猪尾向我展示着。我接过猪尾,看它光溜溜的,仿佛刚刚从土地里拔出来的胡萝卜。

    “真干净!大姨,你真厉害。”我说。

    大姨听完我的赞美毫不在意,又将一只硕大的猪头扔到锅底沥青内,接着舞动着钩子在大锅中翻动那只猪头,惨白色的猪头很快被翻滚着的黑色沥青淹没了。看到黑乎乎的沥青灌满了猪头的耳朵、眼睛和鼻孔,我有种窒息感,感到绝望、疼痛和恶心,随即跑到院子里呕吐起来。

    “看这孩子,他就这点儿胆量!”母亲嘲笑我说。

    听到母亲的嘲笑声,我止住了呕吐,再度挤进小东屋,眼睁睁看母亲帮忙在灶间帮忙烧火,姐姐在旁边若无其事的玩耍,大姨紧张地将猪脚、猪头和猪尾巴不断地投入锅底的沥青中。我站在一旁,看那些肮脏的、毛绒绒的东西经过沥青的洗礼变成洁白如玉的东西。

    我对这项工作感到骄傲。

    大姨却说:“他娘的,每天干这种营生,他姨父有病也不能帮我,近两年了,干的我人不人、鬼不鬼,连背都驼了……”

    听到她这句话,我抬头望着大姨,果然,她的背就像虾米,不知是因为忙碌直不起腰来,还是因为疲惫所致根本就直不起腰来。

    中午了,大姨摇摇手示意母亲熄掉灶火,然后走出小东屋靠在那棵大树下休息,她喘着气说:“巧儿啊,带着孩子来了就多玩会儿,不要着急走……一会儿我做午饭,咱好好吃一顿……”
1...1213141516...55
猜你喜欢